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
噪声功能区划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噪声功能区划分一、功能区划分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如表1。
该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表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表2 噪声功能区划分及适用范围表依据以上环境噪声质量标准和适用范围,对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的运动场、朝阳楼、食堂、校门口马路、商业街、公寓中心、灯光球场、教学楼中心点等监测点进行噪声监测。
监测数据处理统计如表3所示:类别 0类 1类 2类 3类 4类 昼间 50 55 60 65 70 夜间 4045505555区域 功能划分适 用 范 围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 执行。
1类标准 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 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能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行该类标准。
表3 监测数据表根据实测数据结合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将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功能区划如表4。
类别 区域 0 无 1 无2 朝阳楼、教学楼3 公寓、运动场、商业街、灯光球场4交通干线、食堂表4 功能区划功能区划图见附页一。
二、4类声环境功能区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措施4类区域:交通干线、食堂 (一)交通干线防噪措施地点 昼间平均值 夜间平均值 一期运动场 64.3 60.2 朝阳楼55.4 63.1 食堂 73.2 65.8 校门口马路 75.8 76.1 商业街 63.5 61.4 公寓中心 65.3 66.5 二期灯光球场 62.3 62.1 教学楼中心点58.2 65.2 校门口马路旁 72.5 71.3 公寓中心点 65.5 67.4 食堂74.763.11、降低噪声源功率根据噪声源的种类看,可以通过降低车辆动力噪声功率来实现降低噪声源功率。
浅谈高校校园绿化建设及养护管理——以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为例

浅谈高校校园绿化建设及养护管理———以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为例曾晓琳(西华师范大学后勤处,四川南充673000)以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为例,结合该校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现状,对当前校园绿化环境建设、绿化养护管理进行讨论,分析高校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旨在为推动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最终实现为高校师生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的育人环境的目的。
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方法;措施宜搭配植物品种,加大垂直绿化体量,适当增加户外休读空间,改造部分行道树和绿化区域,形成统一的绿化格局,以达到“主道大树遮荫,辅道绿树成行,园区季相分明,林区特点突出,山体生态自然,校园优美实用”的景观效果。
通过7年的时间,学校初步实现规划,建成了银杏大道、梧桐大道、水杉大道等特色大道,形成樱花园、桂花园、海棠园、桃花园、玉兰园、芙蓉园等各具特色的观赏游览区,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貌,提升了校园景观质量,但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学校绿化养护管理队伍人员数量在后勤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大量缩减,现有在编人员3人,临聘人员34人,其中管理层5人,一线绿化工32人,华凤校区绿地面积约40hm 2。
随着华凤校区不断扩建,绿地面积成倍增加,但新区现有养护工人仅23人,人均养护面积高达18000m 2,养护人员的不足导致养护管理粗放。
加之建筑遮挡部位植物长势弱、养护难,教师公寓附近大量绿地被居民破坏侵占变成菜地,校内多块绿地踩踏成路,随意攀折花枝等现象屡禁不止,更是增加了绿化养护管理的难度。
为了解决校园现存诸多的绿化养护管理问题,绿化部门不断地探索绿化养护的新模式,规范和完善管理机制,以期通过分析造成养护管理难的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2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1建设前期设计规划不合理,后期养护管理难度大早期绿化建设受当时设计理念和水平的影响,加之部分高校的领导或管理者以个人喜好来确定校园的绿化设计规划方向,随着建校时间的增加,绿化建设过程中的前期设计不足逐步凸显,建成的绿化景观已无法满足现在师生教职工日益增加的环境需求。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一、环境规划目标(一)环境质量指标1、空气质量达良及以上2、地表水水质大三级标准3、噪声平均值达文教机关标准:昼间55dB、夜间45dB(二)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1、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以上2、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以上3、绿化覆盖率超54%(三)相关指标1、人口总量维持现状或计划性增加2、学校对周围经济发展呈现有利趋势二、规划范围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见附图1)校园占地面积2476亩,建筑面积91.9万平方米三、规划指标(一)指标体系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环境质量指标大气TSPSO2NOX 水环境(地表水)水温PHCODBODDO氨氮噪声平均值达标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活污水总量生活垃圾总量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绿地面积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相关指标人口总量与分布经济情况(二)指标选择依据1、根据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的整体合理布局2、考虑技术的可达到性和能力范围3、保证校园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对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等方面进行考虑,然后选择具体的指标类别与内容(如表1 )。
大气TSP易于测得及对我校影响相对于其他空气污染物较严重SO2NOX水环境(地表水) 水温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只有较好的对其了解,才能更好的利用。
PHCODBODDO氨氮噪声平均值校园某些区域(如食堂、教学楼等)在一定的时段产生噪声,另外校外交通干线上的车辆所发出的声音也是噪声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达标率生活污水总量校园产生的生活污水(氨氮等)和生活垃圾,易于收集,可以集中处理,方便管理调控生活垃圾总量绿地面积覆盖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生活环境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均绿地面积人口总量与分布我校人口数量比较集中,学生群体比重大,学校内外的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情况表1 选择依据四、具体实施(一)环境质量指标1.大气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所在地为南充市顺庆区华凤镇,属于文教区域,潆华工业园区是其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但是考虑地理位置(见附图2)和南充常年的风向,以及潆华工业园区的生产性质,可以忽略潆华工业园区对我校的大气污染,指标体系中所测的TSP(年日均值),SO2(年平均值), NOx(年日均值)均可在相应的有关部门的网页的数据中心或日常资料查询获得,所以不计经济成本。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学号:目录一、前言 (1)二、西华师范大学概况 (1)三、《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1)四、《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的具体表达 (2)(一)、环境质量指标 (2)(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4)(三)、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4)(四)、相关指标 (5)五、估算构建的指标体系每年所需的经济成本 (6)六、构建指标体系中最具争议的指标 (7)七、总结 (8)八、参考文献 (9)一、前言《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建立一个“花园式”校园。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二、西华师范大学概况西华师范大学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川东北经济文化中心——南充。
学校共有北湖、华凤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600余亩,全校共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33000余人。
本课题的范围仅处于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
华凤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76亩,建筑面积92万余平方米。
现阶段二期有一处教学楼正处在建设阶段。
三、《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为了建立起能全面、准确、系统和科学地反映各种环境特征和内容,在建立《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的过程中遵循整体性、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适应性、选择性原则。
1、《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根据环境规划的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本文的环境规划指标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表1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2、指标的选择依据《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既要科学、合理、节约,又要与校园文化及学校建筑布局相结合原则。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查及建议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查及建议作者:刘国周洪彭栩何开中许文来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20期刘国1 周洪2 彭栩2 何开中2 许文来1(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2.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也在校园内大量的产生。
严重的影响着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带着对校园垃圾等问题的思考,本文对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生活垃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采用现场随机取样方法对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垃圾的清运参数等进行了测定。
同时估算了西华师范大学生活垃圾的日产量,并对西华师范大学校园垃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西华师范大学校园垃圾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区和教职员工区。
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成分比较单一,垃圾成分随着功能区得不同而不同。
校园人均日产量为0.4kg。
垃圾的组成成分与其他高校比较接近,但与城市相比较存在着差异。
其中可回收成分比例比较高。
这与西华师范大学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的特征是一致的。
【关键词】西华师范大学;校园垃圾;日产量;污染现状0 引言校园环境与每个学生密切相关,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校园生活垃圾是污染环境和危害师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目前, 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2~1.4×10-8t, 人均垃圾产生量450~500kg,并且还在以每年 8%~10%的速度递增[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生活垃圾的产量也日益增加,种类也越来越复杂。
为了解校园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本文就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校园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分析。
西华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教育成果卓著、非师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省属省重点大学,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500余亩,建筑面积91.9万平方米, 分新老两个校区,人口近3万,相当于一座小型城镇。
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的绿化和垃圾清运, 并在校园内设置了大量的垃圾桶和一些小型垃圾中转站。
学校校园环境的规划和管理要点

学校校园环境的规划和管理要点学校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质量,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学校校园环境规划和管理的要点。
一、规划要点1. 绿化布局规划学校校园应注重绿化,通过树木和花草的布局,创造出美丽的校园景观。
优先考虑环保、易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植物品种,合理规划植物高低、密度和种类。
同时,考虑不同季节的变化,以确保全年绿树成荫,花香四季盛开。
2. 功能区划规划学校校园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
例如,图书馆、实验室、教室、运动场等功能需要进行有序布置,便于学生在学习、锻炼、活动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服务。
合理利用和规划各个功能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3. 设施设备规划学校校园环境规划还需要考虑各类设施设备的布置。
例如,学生宿舍、卫生间、食堂、图书馆、运动场等地方需要提供足够的座位、合理的通道、宽敞明亮的空间。
同时,还要增设各类设施设备,如电子展示屏、多媒体教室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交流需求。
4. 安全规划安全是校园环境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学校需要确保校园内的通行安全,设置合理的警示标识和交通设施,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安全。
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校园内建筑物、设备和消防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保障学校安全运行。
二、管理要点1. 环境维护管理学校校园环境的维护管理是保持校园整洁的重要措施。
学校应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洁队伍,定期对校园进行清洁、杂草清除等工作,确保校园的景观和环境始终保持良好。
同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和教职员工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2. 资源合理利用学校在校园环境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在绿化方面,学校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减少浪费的用水。
另外,学校还可以引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学校环境建设策划书3篇

学校环境建设策划书3篇篇一学校环境建设策划书一、策划背景二、策划目标1. 改善学校的整体环境,包括校园景观、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
2. 提高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 加强学校的环保意识,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提升学校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策划内容(一)校园景观建设1. 规划校园布局:对校园的整体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安排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功能区域,使校园更加美观、整洁。
2. 绿化校园环境:增加校园内的绿化面积,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打造花园式校园。
3. 建设文化景观:在校园内设置文化景观,如雕塑、壁画等,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
(二)教学楼建设1. 改善教学设施:对教学楼内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2. 加强安全防范:安装监控设备、消防设施等,加强教学楼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图书馆建设1. 扩充藏书资源: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丰富图书种类,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2. 改善阅读环境:对图书馆内的阅览区、自习区等进行改造,改善阅读环境。
3. 加强数字化建设:推进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建立数字图书馆,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服务。
(四)食堂建设1. 改善就餐环境:对食堂的就餐区、厨房等进行改造,改善就餐环境。
2.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3. 推广健康饮食:加强对师生的健康饮食教育,推广健康饮食理念。
(五)安全防范措施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
2. 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3. 安装安全设施:安装监控设备、消防设施等安全设施,加强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
(六)环保措施1. 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加强对师生的环保教育,推广绿色环保理念。
2. 加强节能减排:推广节能灯具、节水设施等,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校园环境功能区划分

水污染情况
校园内以学生人数较多, 主要污染源是学生和教 职工以及食堂每天产生 的生活污水,以及进行 科学研究、试验等产生 的科研废水两类。校园 每天产生污水通过简单 的污水处理,或直接通 过排放口排入滑滩河。
(三)
6
PART THREE
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3-1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目的和依据
2020/4/26
4-3 功能区划类型
(二)景观娱乐用水 校园中有毓秀湖,迎曦湖两个人工观赏湖,给学校环境增添了景 观观赏价值,同时学校还配备有一个游泳池,为学校师生提供运 动休闲的功能
(三)科研用水 学校为提供学习和科学研究试验的需要,在理工科专业院系的 实验室中会产生一些带有化学,生物,物理性的污染水体的因 素,这些区域在划分时,也应该考虑其中。
校园水环境功能区划
4
具体实施
校园功能区划目的
校园功能区划原则
功能区划类型 具体功能区划分
ADD TEXT
4-1 校园功能区划目的
结合校园规划中水资源的处理方来分析校园以水环境作为校园功能区规划,根据校园 中存在的水污染,从学校的规划和管理两方面提出适合校园水环境指标实施的建议和 措施,更好地对学校环境进行优化。
2020/4/26
4-4
具体功能区划
根据地表水水质、用途,产生污水的性质等差异,以及学校的整体布局,
对学校进行功能区划分,将一期学生公寓、二期学生公寓、一期澡堂、二 期澡堂、一期食堂、二期食堂、教师公寓划分为日常生活用水Ⅲ类功能区; 将一期教学楼、二期教学楼、图书馆划分为公共设施用水Ⅲ类功能区;将 游泳池划分为景观用水Ⅲ类功能区;将毓秀湖、迎曦湖划分为景观用水Ⅴ 类功能区;将生科楼、化工楼、国土楼、物电楼等相关科学实验的院系大 楼划分为科研用水Ⅳ类功能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
指标体系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学号:
目录
一、前言 (1)
二、西华师范大学概况 (1)
三、《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1)
四、《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的具体表达 (2)
(一)、环境质量指标 (2)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4)
(三)、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4)
(四)、相关指标 (5)
五、估算构建的指标体系每年所需的经济成本 (6)
六、构建指标体系中最具争议的指标 (7)
七、总结 (8)
八、参考文献 (9)
一、前言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建立一个“花园式”校园。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二、西华师范大学概况
西华师范大学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川东北经济文化中心——南充。
学校共有北湖、华凤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600余亩,全校共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33000余人。
本课题的范围仅处于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
华凤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76亩,建筑面积92万余平方米。
现阶段二期有一处教学楼正处在建设阶段。
三、《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为了建立起能全面、准确、系统和科学地反映各种环境特征和内容,在建立《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的过程中遵循整体性、
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适应性、选择性原则。
1、《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
根据环境规划的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本文的环境规划指标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表1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
2、指标的选择依据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既要科学、合理、节约,又要与校园文化及学校建筑布局相结合原则。
既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又要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更要与学校的整体布局相结合。
四、《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的具体表达
(一)、环境质量指标
1、大气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用于对大气的空气质量评价以及污染物控制和管理。
它通过监测某一段时间内PM2. 5、PM10、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对象的平均浓度,得到其各自的AQI 值,最大的值即为当时的空气质量状况。
该指标的监测由南充市的大气自动检测站进行检测,进而获得实时的检测数据。
旨在建立“花园式”的校园环境,那么学校在南充市环境的大背景下,要努力提高校园空气质量、绿化、环保宣传等方面综合管理。
2、水环境
西华师范大学属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明确规定Ⅲ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
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因此,西华师范大学提供的生活用水应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校内的迎曦湖是校园内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美景,应使水质应无污染,达到“花园式”校园的目标。
饮用水应达到国家所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3、噪声
噪声对教职工和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较强的噪声对人的生理与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噪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加强对噪声控制是校园环境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西华师范大学属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应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所规定的1级标准,即昼间最高限值55分贝,夜间限值45分贝。
合理布置绿化隔离带,增大绿化面积。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1、生活污水排放总量
若每人每天排放120升污水,华凤校区约为30000人,则每天供排放3600方的污水。
处理每吨生活污水需要0.8元,则一年大约需要105万元的污水处理费。
鉴于污水处理的费用较大,建议学校在校内建立一个污水处理厂,但是此项工作耗时长、工程量大、费用高,学校目前的状况无法达到,那么根据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前景可以把此提上议事日程。
2、生活垃圾排放总量
若每人每天产生0.6千克的垃圾,30000人每天产生18吨的垃圾。
这些垃圾包括剩饭剩菜、纸屑、果皮等。
处理方式:学生主动收集,集中堆放于垃圾桶,垃圾转运,统一处理。
(三)、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1、绿地面积覆盖率
为了使学校达到“花园式”的校园环境,绿地面积至少要达到60%。
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76亩,建筑面积92万余平方米。
考虑到实际情况,绿地面积应达到60%,即991000平方米。
在教学区域采用规则植物与建筑结合的形式,成为有序的整体,平视、俯视效果均得益,且易使学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中。
运用植物可以选择:桧柏、马尾松、柳杉、国槐、冬青、金叶女贞、栀子花等。
在教职工生活区可以以绿地以大面积草坪为基调,在边缘向阳处搭配低矮花灌木及宿根花卉。
不影响通风采光的需要,形成开敞、疏朗的活动空间,赋予宅间小尺度绿地层次和变化,同时在适当位置进
行垂直绿化,起到防晒、降温的作用。
运用植物:榆树、侧柏、紫叶李、六月雪、连翘、鸢尾、五叶地锦等。
学生生活区:该区的绿化功能是创造安静、卫生的环境,便于学习休息。
植物配置的原则应简单、实用、抗破坏,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
种植一些低矮金钟、丝兰、珍珠梅、龙柏球等,既不影响室内通风透光,又具有美化效果。
由于宿舍区人流集中,活动频繁,管理不便,不宜种植草坪及珍稀植物。
2、人均绿地面积
人均绿地面积为:991000/30000≈33平方米
(四)、相关指标
1、经济状况
学校人口集中,带动了学校周边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那么同时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会对校园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应加强对周边餐馆的环境宣传教育。
2、食堂和教师公寓燃气气化率
就学校而言教职工所在的居民区燃料气化率几乎已经达到100%,但是与学校关系密切的食堂,锅炉房,还存在这使用煤炭等燃料的情况。
通过我们的环保宣传教育和与后勤部的沟通以及学校方面的支持,逐步改善食堂和锅炉房的燃煤问题,加强学校的环境保护建设。
3、校园交通
西华师范大学的校园交通问题是不如忽视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西华师范大学随处可见停车位,且车流量较大、车速快,这不仅是出于环境保护而提出这个问题,更是出于对广大师生的安全而提出的问题。
将校园交通纳入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应以步行为主,按照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的原则,按照师生走出的近路和基于师生出现需求铺设道路。
设置减速带,减速带是校园慢行交通的重要方面,更是出于对师生安全的考虑。
由于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必须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流三个要素进行合理组织安排,可借用城市设计的手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人车分离式”和“步行者优先空间”两种规划手法。
五、估算评价构建的指标体系每年所需的经济成本
1、生活污水
测定水的各项指标时,可使用学校的本有的仪器,药品费用保守估计1500元,人工费2000元,共计3500元。
处理每吨生活污水需要0.8元,则一年大约需要105万元的污水
处理费。
2、噪声
使用学校的仪器进行监测,人共费800元。
隔声绿化的修建保守估计20000元。
3、绿地覆盖面积覆盖率
测定绿地面积人工费600元。
4、生活垃圾总量
保守估计,每年处理垃圾费用和保洁人员的工资费用总计100万。
5、宣传教育
各方面的环境宣传教育估计为2000元。
六、构建指标体系中最具争议的指标
1、校园交通
校园交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出于环境保护和学生安全的目的,最终将其纳入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2、土壤问题
土壤问题是一个监测难度较大,处理也比较复杂的问题,而学校中几乎没有土壤污染源,故没有将其纳入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3、经济状况
高校会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虽然校园周边的餐馆属于校外,但
是与学校关系密切,故将其纳入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七、总结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要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体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既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又能为学生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努力走向“花园式”校园,让师生感受校园的温馨、舒适,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形象和办学层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参考文献
1、协同发展视角下的浙江省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吴旭丹(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2、因地制宜做好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探索
李雅莉1,石滢莹2(1.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621000;2.中国
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