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例会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班主任工作例会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班主任工作例会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班主任工作例会方案

活动目的 :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加强班主任的理 论学习, 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创造性地开展班队工作, 增进班 主任

之间的合作交流。 活动时间: 参与人员: 活

动地点:

交流主题: 主 持: 活动内容:

一、学习《班主任工作守则》、《辅导员》杂志部分内容;

二、 简单介绍班主任工作要点

三、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

四、交流讨论工作中的困惑、问题

五、总结讨论结果并形成理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 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 可以主宰人生。” 的确,儿童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身受益。

老师们只有抓好这一环节,孩子们才能茁壮健康成长。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指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养 成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勤学习、爱劳动,善于帮助别人等良好的行为习 惯。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它是 建立常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最关键的时期。怎样培养 低年级学生良好行 为习惯,大家都有自己的法宝, 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学 习,也许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

4月 28日下午 全体班

主任 阶梯教室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朱太明

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的随意性大的学习氛围中进入小学,学生会一时之间不能适应,同时习惯中有很多的“该”与“不该”都会让他们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因此为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不仅要靠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同时也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以“知”为基础。

首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要求每个成员都应该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的规则、条文等。但是,这些规矩和要求,要想让一个刚上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一下子就记住是比较困难的, 这就要求教师所讲述的道理和规范要琅琅上口,简单易记。儿歌、游戏等形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让学生

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学生牢记了其内容,用它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如课

堂内,要学生说一说“上课怎样坐”“头正、肩平,胸挺起”,“小

手?”“放放好”,“小胸?”“挺挺起”,“眼睛?”“看

老师”,“脸上?”“笑眯眯”。在一问一答中,学生轻轻松松地就

掌握了规范,明确了要求。

由于孩子的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的认识和行为常常会不一致。即使他们了解并熟记了各种规范和要求,而且知道应该按照规范和要求来做,但是在实际操作时仍旧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冒头,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抓苗头,强化常规训练。

其次,由于小学与幼儿园不同,开始布置一些作业,这就要求学生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做作业的意识, 那就得通过各种途径让他们形成这个意识。这需要引进激励机制,能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

抓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净化、美化孩子心灵。但是根据孩子的生理、心

理特征,通过老师的单纯说教或者讲大道理对他们来说,一是听不懂,是易遗忘。因此可以用一些他们能明白也能接受的方式来增强教育效果。

1)示范式

示范是一种直观的教育手段,可以使文明行为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定向。根据孩子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讲清意义、做法后,再给予正确示范,如对学生进行尊师的教育,我在讲解后逐一给学生示范,然后让他们练习、表演,并对做得好的孩子予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使他们明白讲礼貌光荣的道理,还知道怎样讲礼貌。

2)榜样式, 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古人云:

以今率人,人若身先”,“身正”,对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对于孩子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孩子仿效的标准。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

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学生则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3)启迪式

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或正反事例启发他们将社会需要转变为自己追求的需要。故事具有简易性,而事例具有真实性,简洁的故事和真实的事例最能激发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浓厚兴趣,并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熏陶和感化。例如:每周的班会课上,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个小故事,或童话故事、或名人故事,都把深刻的道理蕴含其中。从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让学生受到“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等教育。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家,利用孩子和父母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4)发现式,树立学生中的榜样

老师不可能时时都在每个学生的身边,也总会有些不文明的事发生后老师也不知道。那就要每个学生去发现不文明的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两个时间,对一些在课堂常规中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如每天在下午放学前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一天的总结表扬,让孩子们都来说一说本周班上有哪些不文明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正确。这就让孩子自己发现不好的事,形成正确意识,用以督促自己。其次利用每周的班队会时间进行一周的总结表扬,结合班里的“五星”评价制度,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三、抓卫生习惯的养成

班上的孩子们爱劳动,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和自我服务的劳动。当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后,却不能保持。于是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卫生、不随地扔纸屑和杂物、创造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的教育。开始,我每天安排四个好学生当卫生小组长检查每组的卫生情况,每天轮流换四个,他们除了要捡一捡纸屑外,还要记下哪个同学位子上最脏。一周后统计本周最脏的人是谁。第二周全周就都由那个最脏的人当组长,负责班级环境,他在当卫生小组长的过程当中会发现:教室干净的时候,他就可以早点和其他小朋友玩了;如果脏的话不能玩了。同时,为了给其他人做到表率作用,自然而然他的位子下就不脏了。第三周时再请第二周最脏的当组长。以此类推,最后教室里干净了,也不需要卫生小组长了。最后我只要通过自我检查和互相检查的方法来督促他们保持卫生习惯就行了。

除了班级卫生之外,我还注意经常检查个人卫生,如要求衣冠整洁、勤洗头、常洗手、勤剪指甲等,经常督促、检查、表扬讲卫生小朋友,使他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但是有时有的孩子不能坚持,或者屡教不改。

我则采取用这些小朋友的事编成小童话讲给孩子们听的方法。让他们从自己的或身边小朋友的故事里明白道理,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总而言之,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孩子长期努力, 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 爱心"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