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精准识别和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最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精准识别和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最新)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的本质是不确定条件下的稀缺资源的跨期配置。其中,“不确定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就是一种风险。可以说,金融和风险的关系与生俱来,不可分割。当金融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时,会直接危及到国家的安全。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维护金融环境稳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正确认识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防范化解的前提和基础。在实践中,这类风险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第一是隐蔽性高。随着金融创新快速推进,产品跨行业跨市场融合加快,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猛,金融非中介化加剧,金融体系变得日益复杂,风险也日趋隐蔽。第二是传染性强。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单个或局部的金融问题很容易快速演变成全局性的金融动荡。第三是破坏性大。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将导致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难以发挥作用,严重时引发金融危机。

系统性金融风险,通常表现为事后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宏观经济的萧条等,但事前往往难以及时准确预测。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外部

看,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呈现螺旋式关系,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化对金融体系产生着重要影响。其中,实体经济的收缩对银行资产负债表造成压力,资产价值的下降将威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进一步阻碍新贷款发放,而银行信贷增速放缓,对经济活动进一步产生下行压力。从内部看,金融机构的逐利性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形成的核心因素。为了增强盈利能力,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与衍生品交易一般采用高杠杆经营,其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高度错配;同时,金融机构间资产负债头寸的高度相关性,易相互传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另外,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对系统性风险具有内生放大机制,而金融机构爆发流动性风险容易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部触发点。

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会经历萌芽、积累、爆发及处置四个阶段。在萌芽阶段,系统性金融风险常表现为单个金融机构的临时性流动性风险事件,此时较易化解,但一般难以同市场同类风险事件区分;在积累阶段,呈现出在金融机构间传导和放大趋势,其媒介常为金融衍生品等影子银行形态;在爆发阶段,主要表现为大量金融机构由于股权、业务等高度相关而集中出险甚至倒闭,同时,风险迅速传导至实体经济部门,引起宏观经济异常波动甚至导致经济危机;在处置阶段,需要政府部门妥善处理化解,避免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面临长时期的萧条。基于此,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量主

要包括金融市场周期、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及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三个维度。

精准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需从其形成的内在逻辑出发,重点处理好几组重要关系。第一,平衡好稳定增长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应当遵循风险的发生和运行的规律,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前提下,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同时也关注风险的隐患,避免因应对和处置不当,使小的风险事件,局部性、临时性的金融冲击传导和放大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二,平衡好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处理不当也会加剧金融体系的风险。特别是目前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改变着传统金融体系的运营模式,给金融市场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同时也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提高金融监管能力,有效防范新兴事物造成的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第三,平衡好扩大开放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扩大金融开放有助于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改善金融基础设施,但是,在开放的环境下,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会对我国的金融稳定造成更强烈的冲击。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开放条件下金融管理能力,在享受开放红利时有效防控风险。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实体经济部门、金融机构等多方协作。结合具体实际,可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