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进行景物描写

多角度进行景物描写
多角度进行景物描写

多角度进行景物描写

一:抓住景物特征,绘制结构图

A:多个事物生成综合感受结构图

甲事物——特征1——简单感受1

某个具体情境乙事物——特征2——简单感受2 综合感受

丙事物——特征3——简单感受3

.......

具体举例:

牡丹——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花势繁盛春天的花园芍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色彩艳丽

玫瑰——20几个品种,争奇斗艳。——形态各异

蝴蝶——时起时落,上下翻飞。——生机无限

生成综合感受:春意盎然

完整表达综合感受,可放在一个自然段的开头,作为中心句总括全段,总领全段.( 完整表达综合感受的句子也可放在结尾)

例如:一进五月,楼前的花园便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牡丹,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张扬着繁盛的花势。芍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尽情的炫耀着色彩的艳丽。二十几种玫瑰,竞相绽放,有的大如粉拳,有的小若繁星,有的热情奔放,有的羞涩拘谨.....恣肆地张扬着形态各异的丽影。各色的蝴蝶,时而停驻在花朵之上,静止如花瓣,时而振翅起舞,飘逸如纷飞的落红,时起时落、上下翻飞的色彩,把这个小小的时空写意得生机无限。训练一,为下面文段绘制结构图:

走进群山深处。早晨,朦胧,烟雾缭绕,翠绿的树木披上了白色的轻纱,露珠从草尖跌落,安然,美好。中午,生动,鸟声啾叽,生灵随处可见,沉浸在虫鸣、风啸、水流旋律之中,忘记世俗的烦扰。夜晚,幽静,月色浮动,寒气透骨,颇有“寂寥无人,悄怆幽邃”的伤怀之感。(《走进群山深处》)

B:单个事物多个方面简单感受生成综合感受结构图

特征1————简单感受1

特征2————简单感受2

具体某事物特征3——----简单感受3 综合感受

……

特征N————简单感受N

具体举例:

四月第一个绽放春花————开放时间早

迎春花——乍暖还寒,寒风呼啸————开放环境恶劣——生命力顽强

泥土冻结,无法供给营养——营养补给不足

训练二,根据迎春花的结构图,写成一个片段。

二:写好景物的“形色味声温质神情思”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必须斟酌景物在形(形状、形态)、色(颜色、色泽)、味(气味、味道)、声(声音、声响)、温(温度)、质(性质、质地、气质)方面的内在特色,还必须注意发挥想象,写出景物在神(神态)、情(情绪、情感)、思(思维、思想)方面的个性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对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条理。

A 听见雨的声音

四月天,珠玉尽碎百花倦。听见雨的声音: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着,等待着雨的滋润。干渴的牧场,零星的枯黄的牧草,如一头乱发般披散着;田里灰蒙蒙的土地,扬起阵阵黄烟,它们在期盼雨的洗礼。鱼塘中只留着浅浅的一滩寒水,鱼儿无力的挣扎,溪流中裸露着鹅卵石,嘶哑着嗓子唱不出动人的歌。地下,睡着的种子,那希望已困了一冬,等谁来解开封印。听见雨的声音:我来了,探访四月的大地。

雨,踮着脚,悄无声息,在天地间织起一张水幕,那是她静美的身影。雷电不会来,风也不愿在这份宁静中呼啸。

雨来了,她呼唤着孩子们:出来吧,不要躲闪,扬起鲜花一样的脸来迎接我,和着雨点的节拍,去瞧瞧大地的新妆。

田圃贪婪的吮吸着甘霖,泥土黑亮,似乎能淌出油来。牧场中忍耐一冬的生命不再沉睡,希望从地下探出头来。池塘水涨,鱼儿欢快的甩尾,漾起漪涟。溪水漫过干涩的石子,轻盈地跳跃,唱出婉转的旋律,清脆美妙。

第二段景物描写非常精彩,小作者抓住初春季节雨前牧场、田地、鱼塘等景物特点展开描绘,生动传神。做批注,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抓住景物特征来写的,你能看出作者的感情基调吗?

风雨(贾平凹)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试着为上面这篇文章做批注。

三:点面结合,细致描写。

三月,第一缕春风刚刚拂过田野,野芦苇便悄悄萌芽了。从冰雪消融的野滩,从肥沃壮美的河畔,钻出尖尖的嫩黄色的苇芽,新颖、别致,好似初生麻雀的小眼圈。因为气温和水温条件好,野芦苇的生长速度也非常快。不出一个礼拜,你来看吧!整个滩畔便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芦苇芽,就像布满了枪尖的阵地。清晨,苇尖上缀满了千万颗晶莹透亮的小珍珠,几缕薄雾紧紧地裹住它们,朦朦胧胧的显出了美妙而浓郁的童话色彩。苇芽枝像娇羞的少女,摇摆着纤细的腰肢,陶醉在春日的晨风里。

写下你的赏析:

训练:

仿写一段关于秋日校园的片段。

关于雾的片段

春雾

正当四月初旬,樱草开花,一阵煦风吹过新掘的花畦,花园如同妇女,着意修饰,迎接夏季的节日。人从花棚的空当望出,就见河水曲曲折折,漫不经心,流过草原。黄昏的雾气,在枯落的白杨中间浮过,仿佛细纱挂在树枝,却比细纱还要发白,还要透明,蒙蒙一片,把白杨的轮廓勾成了堇色。

(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夏雾

夏季的夜晚是短的,黎明早早地来临。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以前,森林、一环一环的山峦、以及群山环绕着的一片片小小的平川,全都隐没在浓滞的雾色里。只有森林的顶端浮现在浓雾的上面。随着太阳的升起,越来越淡的雾色游移着、流动着,消失得无影无踪。沉思着的森林,平川上带似的小溪全都显现出来;远远近近,全是令人肃穆的、层次分明的、浓浓淡淡的、深深浅浅的绿色,绿色,还是绿色。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秋雾

才是昨儿,本是万里无云的晴天,可是那天,那山,那海,处处都像漫着层热雾,粘粘渍渍的,不大干净。四野的蝉也作怪,越是热,越爱噪闹,噪得人又热又烦。秋风一起,瞧啊:天上有云,云是透明的;山上海上明明罩着层雾,那雾也显得干燥而清爽。

杨朔《秋风萧瑟》

白雾

晨曦姗姗来迟,星星不肯离去。然而,乳白色的蒸气已从河面上冉冉升起来。这环绕着葫芦坝的柳溪河啊,不知那儿来的这么多缥渺透明的白纱!霎时里,就组成了一笼巨大的白帐子,把个方圆十里的葫芦坝给严严实实地罩了起来。这,就是沱江流域的河谷地带有名的大雾了。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四:用动写静。

例:红艳艳的大苹果撩开绿叶往外瞧;金灿灿的柿子像正月十五的灯笼压弯了枝头;小红灯似的枣子在枝头上一闪一闪的;像玛瑙的葡萄一串串的挂在葡萄架上荡秋千;有的荔枝太胖了,把衣服撑破了,露出了白白的肚皮,玉米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

续写一句:四点结合,文章就会生动精彩。

大声朗读下面这篇精美散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做批注。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背诵。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⑴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⑵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⑶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⑷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时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⑸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⑹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⑺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仿写训练:秋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

关于秋的片段:

1、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2、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3、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4、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5、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呼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

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6、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7、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