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部编版八下语文古诗文名句默写汇总(有答案)

部编版八下语文古诗文名句默写汇总(有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理解性默写一)《关雎》《诗经·周南》1.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2.诗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3.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是。
4.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二)《蒹葭》《诗经·秦风》1.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诗句。
2.诗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句子是:“。
”“。
”“。
”三)《逢入京使》XXX1.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2.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句子是。
3.诗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四)《式微》《诗经·邶风》诗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句子是:“。
”“。
”五)《子衿》《诗经·郑风》1.“”“”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
”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的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XXX1.诗中表达诗人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句子是。
2.诗中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句子是。
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XXX1.诗中形象地描画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
2.诗中隐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句子。
1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XXX1.表现墨客高尚幻想和美美意愿以及墨客忧国忧民的情怀的句子(全诗的宗旨句)是。
2.诗中表现XXX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句子是。
九)《卖炭翁》XXX1.描画了卖炭白叟的矛盾心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

1.第一章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第二章中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三)桃花源记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齐谐》中描写鹏往南海迁徙的句子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九)马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十)《礼记》二则
1.《虽有佳肴》中表现中心论点的是教学相长也。
3、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四)小石潭记
1.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大道之行也》中表现大同社会中物尽其用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___姓名: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
(一)关雎
1.《关雎》第一章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

《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关于《关雎》:关雎是一首古老的诗歌,它出自《诗经·周南·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
关雎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意象而闻名,充满了深远的感情和深度的意义。
诗歌的开篇便是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样的响亮语言描述出鸟儿在河洲之上的情景。
这里的“鸣雏百两”给人一种繁荣昌盛的感觉,也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
接着,诗人写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在形容淑女的美丽。
她是深受君子青睐的对象。
淑女的形象是美丽和高尚的象征,她们引发了男子们的爱慕和追求。
这种爱慕和追求的情感通过鸟儿鸣叫的声音表达出来。
在第三和第四段中,诗人继续描述了君子和淑女之间的情感。
“悠悠我心,悠悠苍天。
”这是描写诗人内心中的思念之情。
“纷其诗,蔼其章。
”这是在形容君子的行为,他们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对淑女的内心感受。
最后一段,则是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样的语言结束,回到了诗歌的起点。
整首诗歌通过构建鸟儿、淑女和君子之间的关系,表达了爱情的美好和激情。
关于《蒹葭》:《蒹葭》是《诗经·周南·蒹葭》中的一首诗。
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歌通过用“蒹葭”来形容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物。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样的词语给人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随着诗歌的继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在形容思念之情。
诗人思念的对象正是在水边,或许是一个亲人、朋友或爱人。
通过“水一方”这个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爱的渴望和思念之情的深度。
在接下来的一段中,诗人通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样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心情。
“溯洄”意味着逆流而上,这显示了诗人刻意追寻或寻找的决心。
“道阻且长”则表达了困难的存在,这种困难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或环境上的限制。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大自然美好的赞美和对思念之情的真挚表达。
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他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答案解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一、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
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1.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喜悦心情。
2.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3.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4.“,”两句统摄全诗。
5.最能表达男主人翁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
6.小伙子看到美丽而贤惠的姑娘,常说的一句话是“,”。
7.开头用鸟儿起兴的句子是:,。
8. 写男子弹奏琴瑟以博得女子好感的句子是:,。
9.第三章中的“,”两句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
10.“,。
,”印证了“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苦苦寻找追求的过程。
11.第二章中“,”两句表明诗中的主人公对对意中人的追求是可望而不可即,最终以失望告终。
12.表明诗中的主人公所爱恋之人在远方的句子是:,。
13.“,”两句用清晨露水未曾干燥来渲染凄清的气氛。
14.第一章中的“,”两句表现寻觅思恋的伊人的路途险阻漫长。
15.第一章中“,”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烘托了主人公怅然若有所思的心情。
默写答案1.“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喜悦心情。
2.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句统摄全诗。
5.最能表达男主人翁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小伙子看到美丽而贤惠的姑娘,常说的一句话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开头用鸟儿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8. 写男子弹奏琴瑟,以博得女子好感的句子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9.第三章中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两句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
10.“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印证了“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苦苦寻找追求的过程。
11.第二章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两句表明诗中的主人公对对意中人的追求是可望而不可即,最终以失望告终。
《关雎》《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课】

《关雎》《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课】《关雎》《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课】班级:姓名: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二首》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题思想】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飕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济世情怀以及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卖炭翁》唐·白居易1.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而复杂心理。
2.《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他劳动艰辛的句子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卖炭翁》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卖炭路途的艰难的句子是: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5.《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句子是:手把文书中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式微》《诗经·邶风》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1.《子衿》中“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两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子衿》中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的句子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二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一、《关雎》
理解性默写:
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蒹葭》
理解性默写: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