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完整版)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完整版)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1)中国的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

带。

(3)中国陆地面积为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4)中国领土的四至点:(1)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2)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3)最南——曾母暗沙;(4)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端与最西端地方时相差

4小时,南北相差5500 千米。

2)渤海与琼(5)中国的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7)现行行政区划:分三级(1)省(省—23 个;直辖市— 4 个;自治区—5

3)乡(民族个;特别行政区— 2 个)(2)县(自治县、自治州、市)(

乡、镇)

(8)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是(1)领土面积大,资源丰富;(2)疆界长,临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3)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在温带,小部

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11)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增长数

量,提高人口素质

(12)我国人口的突出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1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14)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汉族最多,约占人口的9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在400 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15)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1)朝鲜族——跳板、长鼓舞(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喇嘛教(3)回族——伊斯兰教,开斋节(4)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5)侗族——干栏式木楼(6)彝族——火把节

(16)民族分布:(1)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7)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18)我国地势总的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分布。

(19)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向海

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丰富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为广大地区带来较为2)地势对河流的

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大江大河向东流入海,从而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3)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在阶梯交汇处,水流快,水能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事业。

(20)地形的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各异的高原景观图)

(能够分辨课本25 页形态

(21)阅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课本22 页),说出我国地势特征;能够填出这条纬线经过的地形区;能够说明地势的意义。

(22)我国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骨架东部地区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经济林木,

2\3 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

镇集中,经济繁荣地区。

3\4 以上的粮棉油,这里是农业发达,城

(23)复杂多样的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发展农业生产有何有利不利的影响?(1)有利: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

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森林、草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

在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2)不利:我国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

便,基础设施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2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

(25)如何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1)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作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2)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坚决杜

绝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禁止乱开矿,滥采矿以及过量捕杀野生动物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6)造成中西部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1)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2)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区环境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展,山区发展严重滞后,因此人民生活较为贫困

(27)政府采取那些措施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鼓励动区地区人才职员西部内地和边疆建议

(区进行综合开发。(1)政府贷款提供资金(2)3)政策上倾斜:对西部地

(28)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2)第二阶梯和第一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雪峰山(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我国人口分界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29)秦岭——淮河一线:(1)1 月份0o等温线(2)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

线

(3)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分界线(

4)半湿润与湿润区的分界线(5)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30)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1)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漠河是我国冬季温度最低的地区)(2)夏季——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我国

武汉、南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新疆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京、重庆被称为三大火炉)

按活动积温,我国为热带,亚热带,(31)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3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过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的托克逊)

(33)我国干湿地区:

i. 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植被:森

ii.

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植被:森林草原

iii.

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植被:草原

iv. 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植被:荒漠

(34)阅读课本36 页我国干湿地区图,了解干湿地区的分布及相应景观,

(35)阅读课本37 页2. 18 不同的民居图能够说明不同的民居的特点,以及与当地降水情况的关系。

(36)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温度位置,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有夏季风带来的,主要的降水类型是锋面雨,我国一个重要的气候特征是

季风气候显著,形成这个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景观却相差很大的主要原因是:两者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38)冬季风与夏季风

季风名称冬季风成因发源地性质风向

由于纬度位

置、

西伯利亚、蒙

寒冷干

偏北风(西北从陆地吹

东北)

海陆位置的影

一带

太平洋、印度

海洋

从海洋吹

夏季风温暖湿

偏南风(东南

而形成,其根本

西南)

热带洋面陆地

原因是海陆位

(39)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

(40)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1)东部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2)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3)青藏地区——

(41)我国季风的气候类型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1)动植物多种多样(2)自然、人文景观丰富(3)各地农作物差异大(4)各地饮食习惯不同

(42)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素有“天然温室”美称,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这与这些地区所处的什么位置有关?由于海南广西广东等地区

纬度位置较低,海陆位置优越,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有充分的水热条

件,因此素有“天然温室”美称,成为我国主要的瓜菜生产基地。

(43)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32 页)内流河主要分布在界限的西北部,外流河主要分布在界线的东南部,外流

河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内流河的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44)河流之最:(1)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3)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4)结冰期最长的河流——黑

龙江(5)最长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6)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额尔齐斯河(7)水能最丰富的河流——长江

(45)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全长1800 千米,

(46)黄河:(1)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

下游分界点—河口、孟津

2)注入海洋:渤海(3)上、中、

(47)黄河下游出现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2)人为原因——①生产、生活用水量很大②浪费水

资源严重③上游截流蓄水量大(

源②提高水价③统一调度水量

3)对策——①宣传节水、合理利用水资

(48)长江:(1)发源地——唐古拉山脉(2)注入海洋——东海(3)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4)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49)长江的开发:(1)水能宝库——①集中分布在上游段②蕴藏量占全国的1∕3 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③开发不充分(2)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

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 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60%②开发不充分(原因在课本56 页图2.40 (3)洪涝发

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有三大洪水来

源②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垦③治理措施——平垸行

洪,加固堤防,植树造林,禁止滥伐森林,过度放牧建设大型水利枢纽。

(50)自然资源:(1)可再生资源(循环使用)——合理利用,并且注重保护和培育,使之能够实现永续用(

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2)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51)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进口最大的商品之一——石油

(52)根据利用不同,土地资源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齐全(2)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小(

布不均

3)分(54)我国土地政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5)阅读刻本73 页活动 1 图 3.15 掌握漫画的含义:(1)第一幅图——由于人类滥砍滥伐,小鸟失去了家园,破坏了生物多样化,(2)第二幅图—

—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3)第三幅图——人口增长,

非农业用地增加,造成耕地减少,加剧人与耕地的矛盾。

(56)目前人类利用的浅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世界水日为每年的

日。21 世纪3 月22

(57)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1)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空间上,东南多,西北少。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1)修建水

库,调节河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不均。

2)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58)阅读课本82 页图 3.23 节水标志,掌握其含义。

(59)阅读课本82 页活动1,看法是——“北京水价涨 3 毛”是为了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因为水价偏低,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价应

该体现水资源的价值,更应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使人们树立惜水节水的

观念。

(60)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米市——长沙、无锡、九江、芜湖。形成的原因:(1)

雨热同期的气候使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许多支流以及京航运河交汇处,水运条件优越(人口密集地区,有很大的市场。2)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3)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

(61)掌握88 页活动2。

(62)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成因:东部:(1)社会经济条件的必要性(

上海—嘉定。

2)自然条件的可行性。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

(63)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位置,掌握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徐州、郑州、株州、兰州、成都。列车时刻表的运用。

(64)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65 我国农业的分布:(1)` 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

大牧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2)东部为种

植业、林业、渔业主要的分布区。其中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

平原地区;林业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渔业

(65)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1)粮食作物——南稻北麦(2)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生(3)糖料作物——南甘北甜(4)棉花生产,南北都有。(66)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67)课本101 页活动1,分析讨论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热量条件导致

南、北方熟制作物的差异,水分条件导致南北方耕地景观的差异。

(68)课本101 页活动2,为什么我国西南部山区,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不同?——因为地势每升高100 米,气温降低0.6 ℃,同时降水也相应减少,由于气温,降水的影响,植被随地势起伏而各不同,

导致山区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呈带状分布,

(69)课本104 页活动3,如何安排农业生产?——(1)B 地选择发展肉,蛋。

原因:里城市近,有公路便于往城市运送鲜活产品。(原因:有丰富水资源,产品不需要保鲜运输。2)C种植水稻,

(7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好处是:整个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没有危害。

(71)课本107 页活动3,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1)交通对外联系方面:由于临海,进出口比较方便,适宜发展对

外农业贸易(2)地形条件:地势较平坦,多数为平原和丘陵地区。(3)

气候条件: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条件配合好。(4)社会经济条件:技术设备比较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

(72)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1)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严峻形式来考虑的(2)西部地区由于毁林

辉草开荒变耕地,结果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现象严重,

(73)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1)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2)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黄河流域。(3)沿江经济发达地带——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长江沿线。

(4)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在内的沿海地区

(74)辽中南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有色金属资源(2)海陆交通便利,促进了该区域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区域

经济的发展。

(75)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1)市场广阔,钢铁的消费量大,(2)海陆空交通便利,可以利用廉价的水运,大量运金煤炭资源。

(76)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科技含量高,科技投入大,(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

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的更新换代快。

(7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小集中的特点。

多依附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

(78)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产品——电子和信息类产品。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

本稿仅作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