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关注新闻报道中数据,获取数据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增长率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掌握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通过解题后回顾反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应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甚至会回避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而选用计算推理。本节数学活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新闻材料获取数据,调动学生应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培养方程应用意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增长率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问题一: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全部内容,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问题二:热身练习

(1)某村种的水稻2001年平均每公顷产3000公斤,2002年平均每公顷产3600公斤,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增长率为多少?

(2)某农机厂四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五月份生产零件55万个,每月的增长率为x%,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

(3)某煤厂12月份的产量为6万吨,12月份的产量比11月增长10%,设11月份的产量为x万吨,列关于x的方程。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回答问题后,教师提问:

这三个问题都与哪一个量有关系?增长率的公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练习和增长率公式的复习,让学生熟悉公式,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活动探究

统计资料表明,山水市去年居民的人均收入为11664元,与前年相比增长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

问题1:根据材料,可以获取哪些数据?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2:这些数据有怎样的关系,能否根据这些数据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计算出新的数据?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教师指导。

问题3:在山水市,去年售价为1000元的商品在前年的售价为多少元?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列方程解决问题,学生代表将答案展示交流。教师补充、归

纳。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关注新闻材料,锻炼学生获取数据的能力,并根据获取数据的关系运用方程的方法算出新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微课堂练习

观看一段微课,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回答学案卷上的问题,并且思考能否计算出新的数据。师生活动:教师讲述活动要求,学生先熟悉问题和讨论如何快速准确获取数据。观看微课后整合统计的数据,并讨论如何利用收集的数据之间关系再算出新的数据。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百分率( 6.7% )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量( 4.6万亿)

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2% )

2016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

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 ),

比上年实际增长( 6.3% )

计算得到的数据

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8.65万亿)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73.25万亿)

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9 )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的形式,巩固练习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并且根据已经获取的数据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4、回顾反思: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解决本题用到了什么知识?

(2)解决本题用到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作业布置

向学生展示网页上的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课后自己查找材料,收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