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能量通货AT教案

细胞的能量通货AT教案
细胞的能量通货AT教案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一年级

2、学生知识储备情况:之前对细胞的能源物质、产生能量的细胞器有一定了解,但对具体提供能量的机制不太了解。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完成学案,对本节课有初步的了解

5、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借助互联网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课堂的鲜活性

二、教学课题:

1、课题:《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

?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 运用新旧知识迁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方法进行学习,在模式的摆放中增强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三、教材分析:

1、《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2节。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主要介绍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个方面的内容。本节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只有在能量的供应下,细胞膜才能行使主动运输的功能;并有助于理解线粒体作为“动力车间”,叶绿体作为“能量转换站”。学习好本节内容,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后面包括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知识。

2、重点难点:

重点:(1) ATP的结构特点;(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

难点: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四、教学方法:

1、探究法、总结法、讲授法

2、教学策略

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教学设计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六人一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例如在ATP结构这部分内容中,设计了两个活动:1.学生自学教材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试拼ATP分子结构模型,加深对分子结构的理解。2.讨论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及ATP分子的化学特点,最后由学生举例说出ATP的使用途径,从而使学生明确结构决定功能。

五、教学过程

第五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

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三、ATP的利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效果很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式学习理念。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及表达的机会,展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本节课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实验的观察,图片的共享。以后我将更多利用网上有利资源来教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