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通过专题讲座形式,让我们这些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法治有了新的认识,对法治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回首再看学校的那块石碑上那十六的字“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不经让我感慨万分。

如果说法治是荡涤尘埃的春雨,那么信仰就是复苏万物的春风;如果法治是海上船只的航道,那么信仰就是燃起无限希望的灯塔;如果法治是百姓心中的“中国梦”,那么信仰就是民族复兴征途上追逐梦的勇气。

党的十八大首次强调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首次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推出了一项项司法体制改革措施。“法治之风”已然吹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回顾整个历史长河,深耕历史的土壤,无论是“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法治宣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治原则,还是商鞅“徙木立信”的法治实践等等,我们国家很早就埋下了法治信仰的种子,只不过人们的信仰不是那一册册引经据典的法律,而是殿堂之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君王。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法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中。让法治成为人们唯一的信仰,才是自由,平等与公正的避风港。

在第一讲中,老师首先强调了“法治”与“法制”的区别。这两个词乍看起来似乎大同小异,事实上,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从内涵上看,“法制”的内涵要比“法治”小的多,法制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及其本身的法的概念,而“法治”则是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一个高水平的社会治理方式。正是由于法治社会是一个高水平的社会模式,所以法治社会需要更加健全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全民守法的自觉观念。法治社会要求法律主治及法律至上,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起主导性的调整作用,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法治”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特权。“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旨在说明与“人治”不同的治国原则和方式。我国先后经历了“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以人治国”,也有“以法治国”到现在的“依法治国”。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新型的治国方略,这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用制度的现代化为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保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奠定法律基础。

在第二讲中讲到了《宪法》,要树立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我们都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至上就是确认宪法作为全社会政治生活的最高规范。宪法是国家生活的最高准则。要使宪法树立起权威,就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和法律意识的提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因此,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中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法律环境,共同创建法治国家。在立法上,要推进科学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充分保障立法的民主性。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以宪法为统帅,以多个法律部分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科学立

法首先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进程。

在第三讲中讲到了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相关内容。首先,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如何建设一个法治政府需要更多的权利部门的共同努力。第一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第二还要建全依法决策机制,第三更需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第四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第五要加强行政权利的制约和监督,并且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府不仅掌握着强大的公共权利和公共资源,而且肩负贯彻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的重要职责。政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政府的权力能否得到约束,不仅关系到法治国家的建设,而且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利益和社会秩序,那么必将有助于法治国家的建设,并进而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在全社会中树立。

第四讲中强调了司法的重要性,努力保证司法的公正性和司法的公信力,提高公民对司法的认知能力。在建设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树立司法的公正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举措,西方哲人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破坏。想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必须实行依法治国,而树立法律权威,切实产生效果,就必须要在公正司法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一步。

在第五讲中提到了法律主体——人,即推动全民守法,建设法治国家。所谓全民守法,就是指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将法律,首先是宪法付诸实践,运用法律手段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化解矛盾冲突,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全民守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我看来,全民守法对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实现了全民守法,人民群众才会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才能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与公信力,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树立法治信仰。在第六讲中提到了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法律保障这一内容,显然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下进行,只有坚持党对全局事业的领导,对依法治国的统领,才能立“良法”行“善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领导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必须要发挥党领导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精神,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纪乱法为耻”的观念。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我国法律知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加强法律修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才能在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做知法懂法守法的一个合格公民。

作为青年大学生要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法治理念、信仰法治精神、捍卫法治权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履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