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法及复位治疗体会
28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体会

28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体会资料与方法一般情况:28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中,男196例(70%),女84例(30%),男∶[KG-*2]女=2.3∶[KG-*2]1,发病年龄1.5个月~9岁,大于1岁者90例。
本组病例出现阵发性哭闹者270例(94.4%),出现血便者200例(71.4%),出现腹部包块者220例(78.5%),出现呕吐者160例(57.1%),就诊时间最早为6个小时,最迟者为108小时,48小时以内就诊者210例。
辅助检查:①腹部透视:腹部透视对肠套叠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X线表现:a.右侧腹部密实,无充气肠管影或无结肠充气影像。
b.右侧中上腹部或左侧腹部软组织肿块影。
c.不全性低位肠梗阻表现,高低不等大小不一的低位小肠液气平面。
②B超检查:B超检查可于腹部探及软组织块影,呈同心圆征,斜切面呈假肾征,以此可以确诊。
但肠管内多量积气、潴留较多大便或肠套叠部分进入盆腔及B超医师缺乏经验均可导致漏诊。
本组280例均行B超检查,检出232例(82.9%),漏误48例(17.1%)。
③空气灌肠: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简便、直观、准确、安全的特点。
治疗方法:调节灌肠压力60~112mmHg行治疗性灌肠,见气柱向前推进,套入之头端逐渐被推行后移,并渐逆行回缩至回盲部,移动速度与注气压力和套叠部位的松紧度密切相关。
若不能复位,应放出气体,待患儿休息片刻,然后再次注入气体。
在复位同时,如套头回缩至右上腹,术者可用手在患儿腹部按摩,将肿物向左向后下方推压以帮助复位。
在套入肠段退至回盲部时,复位会出现困难,可反复充气以助复位。
当看到气体突然进入小肠,继之中腹部小肠迅速充盈气体,肿块于回盲部突然消失,同时机器压力指示下降,再充气压力不再升高,说明整复成功。
继续维持肠内压一段时间,防止复位不全。
将结肠气体放出,再次检查腹部不再扪及肿块,拔出气囊管,多有大量气体和暗红色血黏液便排出。
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中的体会(附37例分析)

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中的体会(附37例分析)肠套叠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3岁以下婴儿,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准确、及时,就会引起肠穿孔、肠坏死及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目前有关非手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空气、生理盐水和钡剂灌肠整复法。
现将我院2004年2月-2009年6月利用空气灌肠对37例中32例肠套叠患儿进行整复,效果良好。
对其肠套叠的X线表现,治疗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4年2月-2009年6月临床诊断为小儿肠套叠病例37例。
男29例,女8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5个月,发病时间2-40h,平均13h。
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频繁、黏液血便或果酱和腹部包块。
1.2操作方法要点将患儿常规透视并摄取定位腹部平片,了解腹部肠曲及小肠积气情况,以便与肠套叠复位后对照,同时排除肠穿孔。
如有机械性肠梗征象,提示套叠时间可能超过24h,此种情况注入空气压力不得超过10KPa,且注气速度宜缓慢。
明确诊断后不应勉强整复。
复位前患儿应肌注每次0.01-0.02mg/kg,以松弛肠壁平滑肌,容易复位。
适当加用镇静药,如巴比妥钠5mg/kg。
在电视监视下,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对患儿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和整复治疗;将患儿取左侧卧位,于肛门及肛管处涂抹液体石腊,经肛门插入Foiley氏管,深度约4-5cm,气囊充气阻塞肛门后,用肠套叠整复机缓慢注入空气,诊断明确后,加大气压保持在8-12KPa之间进行复位,在电视监视下可见套头部显示杯口状包块影,随着压力持续加大,套入部渐渐退缩至回盲部直至消失,在保持气压的同时,辅以手法反复按摩腹部,轻轻牵引套入部而产生向外脱套的作用力。
但力度不宜过大,时间不能太长,每个患儿灌肠压力大小视病情而定。
当大量空气经回盲瓣进入回肠,呈皂泡状迅速扩张至腹中部和左侧腹肠曲(小肠充气)时,说明复位成功,缓慢排出肠腔内气体。
26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治体会

26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治体会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在基层医院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方法总结26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的经验。
结果26例患儿全部成功整复,无并发症。
结论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在基层医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肠套叠;小儿;空气灌肠肠套叠是最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居婴幼儿肠梗阻首位。
婴幼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肠套叠,好发于6个月~2岁的患儿,发病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相一致。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血便、呕吐、腹部肿块。
空气灌肠因其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深受患儿家长和基层医院欢迎。
在基层医院,只有严格掌握空气灌肠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才能避免失误。
笔者所在医院对26例小儿肠套叠进行空气灌肠治疗,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肠套叠患儿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8个月~4岁。
1.2空气灌肠指征(1)病程不超过48 h,血便不超过24 h;(2)一般情况好,无脱水、休克、高热;(3)无腹胀、无腹膜炎征象。
1.3禁忌证(1)病程超过48 h,血便超过24 h;(2)一般情况差,有脱水、休克、高热;(3)怀疑有腹膜炎征象着;(4)复发型肠套叠;(5)血白细胞计数>15 000×109/L,心肌酶升高者。
1.4诊断患儿均行彩超检查,同心圆征或靶征明显,并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排除肠穿孔;查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
1.5空气灌肠前准备(1)解痉镇静:肌注阿托品或山莨菪碱解除肠痉挛,肌注苯巴比妥钠或用1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2)透视室备吸引器、氧气、注射器等抢救设施;(3)放射科医师1名,外科医师1名,护士1名。
1.6灌肠设备采用广州JS-628E型专用空气灌肠机和500 mA遥控X光机。
1.7灌肠方法经肛门插入20号Foley导尿管,深约5 cm,向气囊中注入30 ml 空气,连接空气灌肠机,将压力控制在90~100 mm Hg,进行灌肠整复,见肿块变小消失,小肠充气后停止灌肠,如遇到套头退至回盲瓣处不易消失时,可以用手法轻揉右下腹,使套头消失,小肠充气。
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邱文丽;蒋明丽;戴举响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2(5)36
【摘要】目的提高对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诊治水平与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明确诊断为肠套叠患儿在X线引导下行空气灌肠复位的临床资料。
结果35例患儿中一次性复位成功31例,肌内注射解痉药后经二次空气灌肠成功2例,复位失败2例,其中1例发生穿孔,成功率为94.2%。
结论空气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方法,在X线下行空气灌肠复位过程清晰直观,而加强空气灌肠整复护理是提高复位成功的关键。
【总页数】2页(P128-129)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护理
【作者】邱文丽;蒋明丽;戴举响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小儿急性肠套叠82例空气灌肠复位护理体会 [J], 赵秋玲;于俊凤;孙文健
2.9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治疗体会 [J], 王良坤;谢建明;林奕丰
3.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治疗体会(附62例报告) [J], 余溪华;钟吉富
4.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J], 刘娟
5.8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治疗体会 [J], 杨保锋;段三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
通过询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B超检查可以确诊。
主要的治疗有空气灌肠和手术治疗两种。
小儿肠套叠具有起病急、变化快、晚期并发症多且严重等特点,因此做好病情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
现将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临床护理;手术治疗;术后护理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48例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1个月至2岁10个月。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35例,其余均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单纯肠套叠松解术8例,肠套叠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3例,肠套叠松解术+阑尾切除术2例。
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35例,发病48h内,体温不高,无腹胀及肌紧张,腹部无压痛,脱水征不明显者可行手法复位,空气灌肠等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13例,如病程长,患儿精神萎靡,脱水征明显或手法复位及空气灌肠失败者需立即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二、护理与体会一般护理基础护理:入院后立即给予禁饮禁食,控制感染,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患儿体制较虚弱、面色苍白、脱水、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大便带鲜血。
因此要做好口腔、皮肤、会阴护理,保证静脉输液速度。
心理护理:护士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充分理解家长心情,作为医护人员,要耐心向他们介绍病情,做好解释、安慰工作。
采取医疗手段及护理措施,要详细告知,以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一般观察:由于婴幼儿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护士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治疗提供最及时的信息。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非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法。
对怀疑有肠套叠的患儿用空气灌肠作X线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性作用。
空气灌肠复位可避免手术、麻醉及术后并发症。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的护理要点:要留院观察24-48h,密切观察有无再次肠套叠的发生。
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体会

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体会
韦建明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1994(9)15
【摘要】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多发于2岁以下小儿。
临床症状主要是腹痛、便血、腹部包块。
根据套入的部位,一般可分为①回结型;②小肠型;③结肠型。
其以回结型最常见。
国内一般用钡灌肠及空气灌肠进行诊断和治疗。
空气灌肠安全清洁、复位成功率高,目前大多用此法。
现结合我院1988~1993年诊治的42例小儿肠套叠谈一谈其诊治的体会。
1 材料和方法 42例患儿中男24例,女18例。
年龄2月~31月,平均8月。
病史从4小时到56小时不等。
有腹痛,哭闹不安症状者39例,有血便者31例,腹部摸到包块者28例,呕吐者11例。
均经立位腹部透视,【总页数】2页(P687-688)
【作者】韦建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743
【相关文献】
1.小儿肠套叠304例空气灌肠诊治体会 [J], 刘淑亮;傅洪宾
2.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203例体会 [J], 魏贤英;许冬梅
3.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128例临床体会 [J], 殷文良;李书;何良斌
4.26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治体会 [J], 姜华;姜艳
5.375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及手术的诊治体会 [J], 肖智祥; 许辉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技巧及的注意事项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技巧及的注意事项肠套叠是指儿童肠道中的一段肠管陷入另一段肠管内,造成肠腔局部梗阻的疾病。
一旦发生肠套叠,就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其中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该技巧的注意事项和步骤。
注意事项:1.基本器材准备:肠套叠空气灌肠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包括幼儿尿布、棉球、凡士林、消毒纱布、一次性注射器(10ml和20ml)、气囊注射器、生理盐水、肠道减压管及其接头、空气灌肠器(止血钳或镊子)等。
2.术前评估:在进行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前,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了解、身体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这些评估,可以确定肠套叠的严重程度和确定复位的可行性。
3.稳定患儿情绪:儿童在处理肠套叠时可能会感到害怕和紧张,这会导致肠道的紧张和肌肉收缩,进一步加重肠套叠,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法,例如说话安慰、轻拍、玩具等来稳定患儿的情绪。
4.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操作部位清洁,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5.随时观察患儿病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疼痛程度、腹部胀气情况、肺音、心率、血压等,若有严重并发症的病情,需要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
技巧及步骤:1.术前准备:将患儿放在仰卧位,用脱脂棉球涂抹凡士林,涂抹至肛门部位。
2.暂时性肠减压:在患儿右侧脐下方进行剖腹压迫,辅助将气体排出,以减轻腹胀和疼痛。
3.肠道皮肤穿刺:在患儿左侧脐眼左下2cm处,插入2ml的生理盐水,并逐渐进入小肠腔,以缓解局部梗阻。
4.气囊充盈:选择合适体积的气囊注射器,如套入肠道的长度为10cm,则注射器充盈气囊长度为8cm。
将气囊插入肛门直肠1/3处,向气囊内充气2-3次,将气囊定位在小肠套叠点上,以达到复位的目的。
5.空气灌肠:将连接在空气灌肠器上的空气灌肠管插入气囊注射器接头处,打开止血钳或镊子的点击部分,持续给予5-10ml的生理盐水,直到压力显示器显示宜停止。
小儿肠套叠的空气灌肠诊断与复位治疗

科 临床上 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 齐慧 , 1 蔡军, 关彤霞. 甲蓝染色法在泪小管 吻合术 中的应用[ ] 亚 J.
中 国 实 用 眼科 杂 志 ,0 0,8 1 ):2 —2 . 20 1 ( 1 7 37 4
道 引 流 管 置管 术 , 作 简 单 , 功 率 高 , 床 效 果 好 , 得 在 眼 操 成 临 值
症反应引起 的粘连和阻塞 , 减轻 内眦部受损皮 肤结膜愈合后 形 成 的瘢痕 。可吸收缝 线通 过水解作用分 解失去张力 和强度 , 被 吸收而消失 , 可消 除丝线作为异物引起缝线反 应和感染 的危 险
率 高 , 术 简单 , 小 儿肠 套 叠 诊 断 和 首 选 复 位 治 疗 技 术 。 技 是
超 声波检 查诊 断符合率 为 8 .8 , 6 7 % 透视 下空 气
灌肠诊断符合率为 10 , 0 % 空气灌肠 复位 成功 率为 8 . %。结论 小儿肠 套叠透视 下空气灌肠诊 断准确 、 83 复位成功 【 关键词】 肠套 叠; 灌肠 ; 整复
壁, 以免损伤 泪小管上皮 , 还可避免管 腔 内缝线堆 积 , 瘢痕增 生
导 致 的泪 小 管 管 腔 狭 窄或 阻塞 。在 泪小 管 断 裂 吻 合 术 中 , 用 利
[ ] 李昂, 2 刘小 阳.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的疗效 观察 [ ] 国际 J.
眼 科 杂 志 ,06,( ) 9 192 20 6 4 :5 -5 .
管联合插管 , 操作简单 , 两下端结扎后 留置在 鼻前庭 , 在颜面部
不 留任何痕迹 , 容易被患 者接受 , 内眦部 刺激小 且不 易因患 对 者揉眼等动作导致缝线松脱 、 留置 管过早脱落 。为避免 术后泪 小管吻合处瘢痕增生导致手术失败 , 们主张管腔 内硅 胶管应 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要 】 目的
探讨如何增加空气灌 肠整复小儿肠套叠 的成功率 及并 发症预防。 方法
对1 5 2例d , J L 肠套叠患者行 空气灌 肠整复的
过 程及 失 败 的 原 因 作 回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1 5 2例 患 者 中 , 空气灌肠复位成 功 1 2 6例 , 失 败 1例 , 2 5例 未 见 肠 套 叠 征 象 , 复 位 后 并 发 症 主要 是 发热 , 腹泻 , 血伤外科 2 0 1 4年 2月 第 1 9卷 第 1 期
Z H J J T r a u m  ̄i e , F e b r u a r y 2 0 1 4, V o 1 . 1 9, No . 1
・5 5・
・
诊治分析 ・
1 5 2 例, I , J L 肠套叠空气灌肠法及复位治疗体会
亡, 故早 期 及 时 诊 疗 尤 为 重 要 。 目前 , 空 肠 诊 断 未 见 有 肠 套 叠 征 象 ,有 1 例 空气 肠 套 叠 的 发 生 可 能 与 其 肠 壁 的 发 育 特 点 气灌肠 仍是 主要 的非手术 诊治方法 , 本 灌 肠 失 败 提 示 可 疑 小 肠 套 叠 未 整 复 成 有 关 ,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 : 套 人 部 肠 壁 文 回顾 性 分 析 1 5 2例空 气灌 肠 复 位 小 儿 功 , 给 以收住人 院 , 后 给 以对 症 治 疗 , 多 平 滑 肌 发 育 较 好 , 环 形 肌 明显 发 达 : 鞘 部 肠套叠 , 探讨 影响复位的因素 . 以期 指 导 次 复 查 腹 腔 B超 未 见 有 肠 套 叠 。考 虑 肠 肠 壁 平 滑 肌 发 育 较 差 ,纵 形 肌 明 显 发 育 诊治 . 避 免 并 发 症 的发 生 。 套叠已经整复。 不 良. 部分肌纤维稀疏 , 肌 间 神 经 节 细 胞
X线透视小肠严重积气 , 并 有 多数 采用灌肠机 。 空气灌肠前摄胸腹立位片 , 膜 尚未 完 全 固 定 ,活 动 度 较 大 是 引 起 肠 膨 胀 ,
了解 小 肠 积 气 情 况 及 有 无 肠 穿 孔 和 肠 梗 套 叠 的原 因 .也有 人 提 出 是 由 于 腺 病 毒 张力性液平 面者 ;③试用空气灌肠 时逐 阻等征象 , 取 左 侧 卧位 将 气 囊 导 管 涂 石 感 染 或 者 肠 运 动机 能紊 乱 所 致 。 有 文 献 步 加 压 而 肠 套 叠 阴影 仍 不 移 动 。形 态不 蜡油插入肛 门, 向气 囊 内注 气 , 连 续 开 启 报 道 .肠 系 膜 淋 巴结 肿 大在 小儿 肠 套 叠 变 者 , 就 应 放 弃 注 气 法 而 改用 手术 治疗 。 空 气 灌 肠 机 ,首 先 用 诊 断 气 压 缓 慢 注 气 发 生 及 复 发 过 程 中 起 着 较 为 关 键 的 作 有 文 献 报 道 ,肠 绞 窄 时 由于 肠 壁 通
时 手术 治 疗 . 避 免并 发症 的 发生 。
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d ' J L 肠套叠的最好方法 , 能 有 效 地 提 高 复 位率 , 复位 失 败 者 不 宜 强 行 复 位 , 应 及
【 关键词 】 小儿肠套叠 ; 空气灌肠 ; 并发症 ; 预防
【 中图分 类号 】 R 7 2 6 . 5
同时 也 是 小 儿 肠 梗 阻 最 常 见 的 原 因 。该
1 5 2 例 患 者 中 空 气 灌 肠 复 位 成 功 频 繁 收 缩 并 被 亢 进 的蠕 动 波 逐 渐 推 入 松
病 晚 期 的 并 发 症 多样 .严 重 者 可 导 致 死 1 2 6例 。有 2 5例 临 床 诊 断 肠 套 叠 空 气灌 软的肠管 , 形成肠套叠 ; ② 新生儿原发性
以 明确 诊 断肠 套 叠 及 套 头 情 况 .随 后 加 用 。是 婴 幼 儿 肠 套 叠形 成 的 主 要 诱 发 因 透 性 增 加 ,肌 酸 肌 酶 及 其 同工 酶大 量 释 导致 血 清 水 平 升 高 。 故 有 学 者将 大压 力 1 l ~ 1 2 ( 视 情 况 而定 ) 。 当套 头 回 素 。通 过 对 肿 大 淋 巴结 的有 效 治 疗 可 有 放 入 血 , 1 5 x 1 0 9 / L 、 心 肌 酶 谱 升 高 缩 明显 缓 慢 或 停 止 , 停止注气 , 保 持 压 力 效 减 少 肠 套 叠 的复 发 。 而北 京 儿 童 医 院 白 细 胞 计 数 >
岁以内为 9 5例 , 2岁 以上 为 5 7例 。
约占9 5 % .其 发 病 年 龄 高 峰 期 为 4 ~ 1 O 超过4 8小 时 而全 身情 况 尚好 的 病 例 。 禁
1 . 2 方法 : 采用 X线 诊断 机 . 空 气 灌 肠 月 , ① 发病超 过 4 8小时 ; ②腹 部异 常 病 因 不 明 。有 人 认 为 , 婴 儿 回盲 部 系 忌 征 :
【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a 9 6 9  ̄ . i s s n . 1 0 0 9 — 7 1 4 7 . 2 0 1 4 . 0 1 . 0 2 2
肠套叠 是小儿 最常见 急腹 症之一 . 2 结 果
胞, 使肠 蠕 动 亢进 , 于 是 发 育 良好 的肠 管
减少 ; ③ 新生儿接种各种疫苗 , 尤其是轮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讨 论
状 病 毒 疫苗 有 使 肠 套 叠 发 病 率 增 加 的 危
1 . 1 一 般 资 料 :收 集 本 院 2 0 1 2年 1 月 3 . 1 肠 套 叠 的原 因 : 肠 套 叠 是 由 一 部 分 险 , 具 体 机制 目前 不 清 楚 。 但 有 研 究 显示 至2 0 1 2年 6月 临 床 诊 断 为 肠 套 叠 患 者 肠 管及 其 附着 的 肠 系 膜 套 入 临 近 肠 腔 所 两者 之 间存 在 一 定 的 联 系 。 1 5 2例 。 其 中男 性 1 0 6例 , 女性 4 6例 ; 2 形成。 婴幼 儿 肠 套 叠 也 称 原 发 性 肠 套 叠 , 3 . 2 适应征与禁忌 征 : 适 应 征 为 病 程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