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

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

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

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

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

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

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岳阳楼记赏析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

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2 岳阳楼记赏析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

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

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

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四、《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

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27、《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准备 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幻灯片。 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 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二、电脑示图解题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字多义】 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来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②此乐何极:穷尽③感极而悲者矣 或:①或异二者之为:或许②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空:①浊浪排空:天空②长烟一空:消散 通:①政通人和:顺利②北通巫峡:通向③才通人:通过 和:①政通人和:和乐②春和景明:和煦 一:①一碧万顷:一片②长烟一空:全③在洞庭一湖:整个 则:①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 极:①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②此乐何极:尽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逸事(王耀辉)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岳阳楼记教案语文版

23 岳阳楼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岳阳楼的壮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2.反复朗读课文,背诵精彩句段。(重点) 3.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记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做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一文,这都是看图写的。 3.字音字形。 谪.守(zhé)霪.雨(yín)岸芷.(zhǐ) 汀.兰(tīng) 樯.倾(qiáng) 楫.摧(jí) 冥.冥(míng) 波澜.(lán) 偕.忘(xié) 皓.月(hào) 浩浩汤.汤(shāng) 4.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师可适当指导。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合作探究 (一)积累词汇 小组内同学合作,整理本课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语的特殊用法。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

10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 2.赏析精练、生动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3.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4.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

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义 1.请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积累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语文8年级下】教案:27 岳阳楼记 教案4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 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二、学习一些文言词,懂得文言虚词“则”的用法。 三、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四、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一、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 言志。 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 刻而丰富的感情。 三、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 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 一、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 情言志。 二、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三、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 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几文章的内容,学习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二、讲新课 (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 著有《范文正公集》。 2.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

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二)范读课文,学习生字。 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予.观夫.(yú)(fú)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 (fē湘.(xiāo)(xiāng)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 .. i)(fēi) 怒号.(háo) 樯.倾楫.催(qiáng)((jí) 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 波澜.不惊(lán) 沙鸥. 兰(zhǐ)(tīng) 皓.月千里(hào) 静影翔集(ōu) 岸芷汀 .. 沉璧.(bì) 宠辱偕.忘(xié) 嗟.夫(jiē)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 (三)由读课文,直至读熟。 (四)学习文章的第一节。 1.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 2.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 越明年:越,到了。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之,指重

《岳阳楼记》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岳阳楼记》原文及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原文】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1]守[2]巴陵[3]郡。越[5]明年[4],政通[7]人和[6][8],百废具[9]兴。乃[10]重修岳阳楼,增[11]其旧制[1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13]予作文[14]以记[15]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16],在洞庭一湖。衔[17]远山,吞[18]长江,浩浩汤汤[19],横[21]无际涯[20][22]。朝晖[24]夕阴[23],气象[25]万千[2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27]也。前人之述备[29]矣[28]。然则[30]北通巫峡,南极[32]潇湘[31],迁客[33]骚人[34],多会[35]于此,览[37]物之情,得无异[38]乎[36]? 若夫[39]霪雨[40]霏霏[41],连月不开[42],阴[43]风怒号,浊[44]浪排空[45],日星隐耀[46][47],山岳[48]潜[50]形[49];商旅不行[51],樯[53]倾

[55]楫[54]摧[52];薄[57]暮冥冥[56],虎啸猿啼。登斯[58]楼也,则[59]有[60]去[62]国[63]怀乡[61],忧讒[66]畏[65]讥[64][67],满目萧然[68],感[69]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70]景[71]明,波澜不惊[72][7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74][75];沙鸥[76]翔集[77][78],锦鳞[79]游泳;岸芷[80]汀[81]兰[82],郁郁[83]青青;而或[84]长烟一[86]空[85],皓月千里[87],浮光跃金[88],静影沉璧[89][90];渔歌互答,此乐何极[9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92]神怡[93],宠[95]辱偕[96]忘[94],把酒临[97]风[98],其喜洋洋[99]者矣。 嗟夫!予尝[100]求[101]古仁人[102]之心[103],或[105]异[106]二者之为[104][107]。何哉?不以[108]物喜,不以己悲[109]。居庙[111]堂[112][113]之高[110],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114],则忧其君。是[115]进亦忧,退亦忧。然则[116]何时而乐耶?其必[117]曰“先[118]天下之忧而忧,后[119]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121]斯人[120][122],吾谁与归[123][124]!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四部丛刊》本《范文正公集》 【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级到巴陵当郡守。到了第二年,便做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他就重修岳阳楼,扩充其旧有的规模,又把唐代诗人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叫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岳阳楼记 优秀教案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准备】 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幻灯片。 【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课时安排】 3课时 【文章背景】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解题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 吾谁与归?(变序句)

岳阳楼记(2)

岳阳楼记(2) 2..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体现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介绍修楼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作记缘由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6.从空间角度描绘洞庭湖广阔浩淼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7.从时间角度描绘洞庭湖景色变化多端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8.作者用一句话对洞庭湖景观加以评价的句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与“前人之述备矣”相互照应的句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0.由景入情,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的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1.最能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心理的句子: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2.最能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心理的句子: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3.登楼览物时在特定氛围中产生幻觉的句子(虚写):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14.古仁人的思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全文的中心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与“进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7.与“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写微风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浮光耀金。 19.写无风时水面月影的句子:静影沉璧。 20.最能体现(烘托)“悲”,“喜”气氛的语句:悲:虎啸猿啼。喜:渔歌互答。 21.突出水天一色景象的句子: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2.表达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的语句:微斯人,吾谁与归? 五.简答题: 1.(1)第一段交待了那几层内容?(2)重点写了什么内容?(3)目的何在? (1)三层:写作背景,修楼盛况,作记缘由。 (2)重点写滕子京政绩。 (3)说明滕子京虽被贬官,却未沉沦,奋发有为,政绩斐然,使不以己悲之人与迁客骚人形成对比,为写古仁人之心作铺垫,从而突出中心。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逸事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博),就读于长白山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常常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

高中新课标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资料解析大全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全,皆)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同“嘱”)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好风景),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横(广远)无际(边)涯;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连月不开(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迫近)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持)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到了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获奖) (2)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设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九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努力构建立体式的课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最后采用阶梯式教学流程,层层递进,达到夯实基础,突出重点、训练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也要从细节上去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活动、生与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课堂内容丰富,节奏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主要是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3.学以致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习作训练中。 重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难点:学以致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习作训练中。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同学们,本词表面写思乡,其实其中的白发将军就是作者的写照,作者借白发情、征夫泪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保卫祖国的真情,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却一改其含蓄的风格,直抒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范仲淹的这篇不落窠臼,名扬千古的佳作《岳阳楼记》,去体味他崇高的思想感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回顾“记”这种文体 四、教师在《英雄的黎明》的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背诵全篇,要求学生体会老师对文章的处理方式并复述各段大意。 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对重点词句的阅读把握。生生互评,教师适时点拨。(如:第一段是记叙可以用平淡的说话的口吻来读。三四两段的“登斯楼也”要做不同的处理,第三段的“登斯楼也”应读得缓慢,读出步履的沉重和迟疑,读出“忧谗畏讥,感极而悲”的沉痛。而第四段应读得明快欢乐,读出步履的轻盈舒展,读出“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的乐观和自得。“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也应好好品味,“先天下之忧而忧”应读得气壮山河,“后天下之乐而乐”却要读得越来越轻,读出范仲淹的价值取向。结尾处的“吾谁与归”可读两次,第一次轻读,仿佛范仲淹在寻寻觅觅喃喃自语叩问心灵。而第二次其实是激愤的范仲淹在问天问地,在茫茫宇宙中寻找自己志同道合者,要读得声嘶力竭。)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岳阳楼记》美点赏析

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岳阳楼记》美点赏析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在众多吟咏岳阳楼的诗文中,至今仍被广为传诵的首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虽然穿越了近千年的时光,《岳阳楼记》依然散发着美丽的光芒。 情怀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写作本文时,正值范仲淹被贬邓州,“处江湖之远”,他大可“独善其身”,游山玩水,逍遥自在。但他并不如此,他仍以天下为己任,实在难能可贵。范仲淹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范仲淹的崇高德行,令人肃然起敬! 结构美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③若夫淫雨霏霏……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结构严谨而不呆板,条理清晰而有波澜,既有对作记缘由的扼要叙述,又有对湖光山色的尽情描写,更有精辟深刻的说理、惆怅悲愤的抒情。有时以为作者会淋漓尽致地描写一番,却以“前人之述备矣”而止;有时洋洋洒洒挥毫绘景,却非文章要旨;有时以为文章已山穷水尽,一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又使文章峰回路转,出现新的境界。 语言美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本文以散句为主,间以骈句。散句和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叙事、抒情、议论的段落运用散句,中间写景的段落多用骈句,这样骈散交替,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使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全文不过区区三百六十多字,却是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美不胜收,令人回味无穷。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阅读下文,说说元结为该亭取名为“寒亭”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qīng)。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在岳阳楼上刻唐代和当代贤人名家的诗和赋,(并)嘱托我用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巴陵那优美的景色,在洞庭湖一带。(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际。早晚阴晴变化,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从这里)向北面直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人,诗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看到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细雨连绵,连续一个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倒下,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咆哮,猿猴悲啼。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滩上的水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上浮,时而下潜;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茂盛青翠。有时大片烟

岳阳楼记人教版教案

岳阳楼记人教版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 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教学 教材分析: 重点: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教学设想: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译理解外,还 要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因此学习中把重点放在文言 知识的掌握上,难点放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 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 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 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 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 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 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 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 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 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 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 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 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记》原文及欣赏

《岳阳楼记》原文及欣赏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岳阳楼记》原文及欣赏,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翻译/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