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
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

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国有林场的造林技术和改进措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桉树成为了国有林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本文将探讨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和改进措施。
一、桉树的适宜环境条件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该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如下:1、温度桉树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树种,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
2、光照桉树喜光,生长速度较快,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
3、水分桉树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常见的热带、亚热带气候中,季节性降雨量在800-2500mm之间的地区生长最好。
4、土壤桉树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但最好生长于其它树种不好生长的土地上,如黄、砂土等土壤。
二、桉树的繁育技术桉树的繁育主要有种子繁育和无性繁殖两种,种子繁育是指利用桉树的种子进行繁殖,无性繁殖是指利用桉树的枝条、树干等进行繁殖。
1、种子繁殖桉树的种子繁殖相对简单,具体步骤如下:(1)种子获取:选取外壳完整、有足够发芽率的种子进行种植。
(2)催芽处理:种子放在温度为4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0分钟,取出用凉开水冲洗,然后将种子放到湿润的沙子中,放在遮光、通风的地方,不要直接暴晒在阳光下。
(3)播种:将催芽好的桉树种子均匀分布在准备好的育苗床中,遮盖一层湿润的草(或松针)叶等保持湿度,10-15天后会发芽。
2、无性繁殖对于桉树的有性繁殖来说,不同地区、不同树种的品质参差不齐,造成了困扰。
而无性繁殖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采取合适的无性繁殖方法,可以把桉树的优良品种快速繁殖起来,提高生长速度和品质。
桉树无性繁殖的具体方法有插枝、剪梢、扦插等。
其中,插枝和剪梢效果较好,适用范围广。
三、桉树改进措施随着木材行业的发展,桉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如木质素含量偏高,生产出的木材并不是特别适用。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1、选优树,去劣树对于桉树来说,选优树、去劣树是非常重要的。
选取品种优异、养护良好的桉树进行繁殖和种植,可以大幅度提高树木品质和产量。
桉树造林成效提升与技术措施分析

桉树造林成效提升与技术措施分析桉树是一种常见的速生树种,适应能力强,且在短时间内就能生长成长,因此在造林中被广泛种植。
在桉树造林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等。
为了提升桉树造林的成效,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
提高成活率是关键。
桉树的幼苗耐寒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寒冷气候的影响而死亡。
在桉树种植地选择上应尽量避开寒冷地区。
土壤条件也是影响桉树成活的关键因素之一。
桉树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为了提高成活率,可以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含量,并确保土壤排水良好。
适当的施肥能够加快桉树的生长速度。
桉树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尤其是氮肥、磷肥和钾肥。
在施肥时应注意适时、适量、适接地施肥,根据桉树生长的不同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施肥应均匀撒施,避免施肥不均导致生长不均匀。
合理的浇水管理也能提高桉树造林的成效。
桉树对水分需求较大,特别是在幼苗期,水分供给不足会导致幼苗枯萎甚至死亡。
在幼苗期要经常浇水,并注意控制浇水的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浇水导致根系烂根。
在桉树的培育过程中,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也非常重要。
桉树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褐斑病、秋叶锈病、蚜虫等。
在发现病虫害早期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等,防止病虫害的蔓延。
科学的桉树管理也是提升造林成效的关键。
桉树的枝条修剪、整形可以促进桉树的分枝和树冠跟进,使其生长更为健壮。
在桉树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及时进行除草、拔节等管理,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桉树造林成效的提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
通过合理选择种植地,改良土壤,适时施肥、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以及科学管理等手段,能够提高桉树造林的成活率、生长速度,进而提高造林效益。
桉树造林成效提升与技术措施分析

桉树造林成效提升与技术措施分析一、桉树造林成效的现状分析1.桉树造林的重要性桉树是一种优良的乔木树种,其木材质地坚硬,纹理清晰,适合制作家具、地板等产品。
桉树的枝叶可以提炼桉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桉树在造林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桉树造林成效的不足由于桉树生长周期长,种植难度大,加之环境影响等原因,桉树造林的成效并不十分理想。
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生长速度慢:桉树的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商业价值;(2)易受病虫害影响:桉树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导致生长受阻;(3)土壤适应性差:桉树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对土壤适应性差,往往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等措施;(4)管理技术不足:桉树的种植和管理技术相对成熟度较低,种植者对桉树的管理不够专业化。
以上问题成为制约桉树造林成效提升的主要障碍,急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提升桉树造林的成效。
二、桉树造林成效提升的技术措施1.选优育苗选育优良的桉树苗木是提升桉树造林成效的首要问题。
可以通过对桉树种源的综合评定,选出生长迅速、抗病虫害的种源,培育出良种供应给种植者,从源头上提高桉树的种植质量。
2.土壤改良桉树对土壤要求较高,在进行桉树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和施肥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根据当地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剂和肥料,为桉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3.病虫害防治对桉树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是提高桉树造林成效的关键之一。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及时对桉树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4.科学管理科学的栽植密度、修枝、疏伐等管理措施对于提高桉树造林成效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栽植密度和修枝能够提高桉树的生长速度,增加单株产量;适时的疏伐能够保证桉树林的生长环境,避免过密导致的竞争。
5.技术培训提高种植者的桉树种植和管理技术水平也是提升桉树造林成效的关键。
可以通过开展桉树种植技术培训班,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增强桉树种植和管理的专业性。
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

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桉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种,对于国有林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桉树造林过程中,由于种植技术不够成熟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和改进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1.选地整理桉树较耐荫,喜高湿多雨的气候,但要求土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在选地整理方面,应当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保证桉树的正常生长。
2.优质苗木选择苗木的质量对桉树的生长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选择树势旺盛、无病虫害的优质桉树苗木进行种植,能够提高桉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后期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3.密度控制合理的密度是桉树林场的成活和生长的关键因素,密度太小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密度太大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种植时应该根据土壤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密度进行种植,一般为每亩1000-1500株。
4.种植方式桉树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于地种植和秧插种植两种。
于地种植是指将桉树幼苗直接移植到育苗苗圃地,然后整株移植到目的地,适用于大规模种植。
秧插种植是将桉树的扦插,移植到地块的一种种植方式。
这两种种植方式各有优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进行。
5.育苗管理桉树的育苗管理是桉树种植的前提工作,主要包括苗圃管理、病害防治和施肥管理等。
保证桉树苗木的生长发育,对后期的成活和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6.管理技术桉树的管理技术包括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和灌溉等工作。
应该根据桉树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桉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1.科学研究加强桉树的科学研究,探索出适合于国有林场的桉树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桉树的成活率和产量,为国有林场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2.强化管理加强桉树的管理,包括种植、养护和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提高桉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保障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
3.技术培训加强桉树种植技术的培训,提高国有林场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保证桉树种植工作的顺利进行。
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

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桉树是一种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具有经济效益高、材质优良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国有林场的造林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桉树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造林技术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从选址、育苗、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方面,对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进行论述。
选址是桉树造林的关键。
应选择海拔适宜、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桉树的种植。
桉树偏好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沙质、砂壤土壤,对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应避免在酸性土壤和排水不良的地区种植。
要充分考虑水源的供给和灌溉管理等因素,确保桉树的生长条件。
育苗是桉树造林的重要环节。
桉树的育苗工作一般通过种子繁殖和无根插条繁殖两种方式进行。
选用健康、有病虫害抗性的种子或无根插条进行育苗,投入均匀、密度适宜,确保良好的苗木质量。
在苗床管理中,要注意加强苗木灌溉和施肥,定期松土和除草,防止苗木生长过旺导致苗壮势差。
病虫害防治是桉树造林的重要环节。
桉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对桉树的生长和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在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预防性喷药、覆膜等措施,提高桉树的抗病虫能力。
灌溉管理是桉树造林的关键环节之一。
桉树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在干旱季节和初次移栽后特别需要保持适宜的水分供给。
可以采取喷灌、滴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注重土壤保墒工作,覆盖有机物质保持水分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贮水能力。
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主要包括选址、育苗、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选择地块、良好的育苗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和高效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桉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进而提高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桉树造林成效提升与技术措施分析

桉树造林成效提升与技术措施分析桉树是一种生长快、木材优良、适应性强的乔木,逐渐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桉树的种植与管理一直都是相关研究的热点。
在桉树造林中,如何提升成效并有效防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一大难题。
以下分析了桉树造林成效提升与技术措施。
一、提升成效1. 合理选址:桉树在南方地区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光照和土壤条件。
因此,选择合适的地段和土壤有利于桉树的生长和发展。
比如,南方地区的平原和低丘地带更适合桉树的生长。
2. 种苗的选育:优质的种苗是桉树的生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今,优良的桉树品种越来越多,选择合适的优质种苗是提升成效的关键。
3. 合理建园:建好园区一定要规范化的施肥和修剪桉树,保证桉树的不断生长。
同时,在桉树生长初期,遮荫保护非常重要,可采用营造百叶窗遮阳技术等。
4. 病虫害防治:桉树病虫害防治是提升成效的关键,因为桉树易受到多种病虫害侵袭。
采取营造和植物保护技术等措施,对桉树病虫害进行防治,有利于保护桉树的生长和发展。
5. 加强管理:对桉树进行管理也是提升成效的关键之一。
比如,对桉树病虫害要进行防治,对营养成分要进行补充等等,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桉树的生长和发展。
二、技术措施1. 营造:为桉树营造生态环境。
人工植树营造林地,就要尽量还原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树种的多样性。
同时,科学合理地布置植被格局,减少些许某些疾病和害虫的发生,从而保护了桉树的生长和发展。
2. 种植:桉树种植的时间和方法对桉树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有着直接影响。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特点,做好种植时间和方法的安排,对桉树的生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施肥:营养成分的补充,直接影响着桉树的生长速度和木材品质。
采用生态肥料、缓释肥、有机肥等,全面补充桉树所需的营养成分,是提高桉树生长速度和木材品质的关键之一。
4. 生长调控:桉树生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加控制,则会导致树高和树冠的单侧生长,这样就会导致树形不健康,木材密度不佳。
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

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国有林场是国家重要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基地,其中桉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种。
桉树木材适用范围广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国有林场中桉树的造林技术和改进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桉树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来探讨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
一、桉树的种植技术桉树是一种对气候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生长期短、材质均匀、发质细密,因而在国有林场中具有广泛的种植价值。
桉树的种植技术包括选址、土壤准备、育苗、间作等几个方面。
选址是桉树种植的第一步,要选择光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
土壤准备包括翻耕、施肥和整地等工作,确保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为桉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育苗是种植过程中关键的一环,要选择优质的桉树种苗,进行科学的育苗管理,保证苗木的生长健壮。
间作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可以选择与桉树相配套的其他作物,进行混植。
二、病虫害防治桉树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加强病虫害防治是桉树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主要的病虫害包括桉树穗凋病、蚁蝼害、蟹害等。
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预防、治理、防治等方面。
预防是指在桉树生长的各个阶段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注意环境卫生、密度控制、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巡视等工作。
治理是指在出现病虫害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可以选择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
防治是指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提高桉树的抗病虫能力,保证桉树的生长质量。
三、经营管理桉树的经营管理是国有林场中桉树种植重要的一环,好的经营管理能够提高桉树的生长效率和经济价值。
经营管理包括肥料施用、修剪造型、采收加工等几个方面。
肥料施用是桉树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要根据桉树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化肥和有机肥进行施用,提高桉树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
修剪造型是为了调整桉树树冠结构,提高桉树的光合效率,增加产材量,要根据桉树生长的要求,及时进行修剪造型工作。
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

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国有林场是国家重要的森林资源管理单位,对于国有林场的管理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桉树是一种生长迅速、木材优质的树种,被广泛种植于国有林场。
本文将重点讨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
一、桉树的特点桉树,又名白桉、红桉,是一种常绿大乔木,原产于澳大利亚,被引种到全世界许多地区。
桉树生长迅速,木材质地细腻,具有优良的经济价值。
桉树的林下植被能力强,能够改良土壤,有助于水土保持。
桉树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
二、桉树的造林技术1.土壤选择桉树对土壤要求不是很高,但对于土壤排水性和肥力要求较高。
在选择造林地点时,应该选择排水性良好、肥力适中的土壤。
平原地区的水稻田和旱地土地是非常适合种植桉树的地方。
2.幼苗选育桉树的幼苗选育对于后期的生长十分重要。
在幼苗选育中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幼苗,同时要注意保持幼苗的根系完整,以提高幼苗成活率。
3.适时造林桉树的适宜造林时间一般为春秋两季。
春季气温适宜,有利于幼苗成活,同时也有利于幼苗生长发育;秋季气温温和,有利于幼苗扎根,便于幼苗在冬季度过。
4.密度控制桉树的密度控制对于幼苗生长发育和后期的木材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桉树的造林密度为800株/亩到1200株/亩为宜。
5.管理措施桉树造林后,需要进行及时的管理措施,包括松土、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桉树的生长发育良好,木材质量优良。
1.研究培育抗逆品种由于桉树的生长地域较为广泛,遇到的环境条件也较为复杂,有的地区可能出现干旱、高温等恶劣环境。
研究培育具有较强抗逆性的桉树品种,对于改进桉树的造林技术至关重要。
2.科学施肥施肥对于桉树的生长发育和木材质量至关重要。
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提高桉树的生长速度,同时也能够提高木材的质量。
在桉树的造林过程中,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分析,科学施肥。
3.加强监测与管理在桉树的造林过程中,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与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前期技术工作,详细分析在选苗、育苗等造林后期工作中提高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桉树;成活率;育苗;栽植技术
引言
桉树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树种,在林业建设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提高监管能力,促进森林系统合理的循环和平衡,有利于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桉树具有轮伐期短,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优良的工业用材原料。
笔者结合育林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为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从桉树造林田地的选择、整地备耕技术、桉树幼苗选择与保护至桉树栽种的全过程提出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
一、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前期技术工作
(一)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块
桉树喜好在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温15℃~26℃、年均降水1,000mm~1,500mm的地区生长。
因此,在选择造林地时,要充分考虑桉树的生长特点,选择较为适宜的地区。
经常有寒冻灾害发生的地区不宜种植桉树,首先在气候条件上要尽可能提高幼苗成活率,然后在人工上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
造林田地的选择是个技术活,造树心切,盲目租用贫瘠土地,是造成桉树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桉树适宜种植在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之中,土壤的ph值约为4~8之间。
(二)科学实施整地备耕
科学的整地方式,具有提高土壤蓄水保肥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提高土壤透水性的功效。
高强度的机耕虽然使树木前期长势较好,但不分地形长期下来,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退化的严重后果。
山地宜采用挖穴整地或人工带垦方式,平原可全面机耕。
科学整地备耕需做到,在造林前两至三个月完成整地待种工作,在整地工作前,可先根据山地的植被状况进行炼山,彻底的炼山能提高整地效率,也能有效地提高桉树造林的成活率。
二、在选苗、育苗等造林后期工作中提高成活率
(一)选择与装运苗木的技术措施
选择桉树苗时要严把质量关,选择苗木需要懂得技术,苗木品种繁多,质量也有好坏之分,有病苗、弱苗、老化苗等,选择不当,便会使桉树造林的成活率较低。
优良的造林苗以扦插苗与良种组培苗为主,苗木高度20cm~30cm俱佳,主梢长势好,根系发达且根部保留完整。
挑选好优质的幼苗后,苗木的运输也要注意很多问题,苗木缺水会对其成活率造成不利影响。
在起苗、运苗与栽植这一系列过程中,首要保证苗木具有充足的水分。
起苗前,对苗圃地浇足一次透水,为苗木补充充足水分,防止苗木枯萎。
运苗时尽可能缩短运苗时间,如果有条件,做到随起随栽,最能保持苗木水分。
广阔的造林面积,苗木当天栽完很难实现,选择水源近,交通便利之处卸苗,将苗木按畦摆放整齐,覆盖一层松土。
受山间道路所限,雨天不适宜运苗上山,晴天干燥,苗木可能失水过多,为此,采用
提前运苗上山假植的方式最有利于幼苗存活,假植的苗木可在阴雨天栽种,假植后的苗木需专人看管,适时淋水,保持苗袋湿润。
在起苗、运苗与卸苗这一系列过程中始终要避免苗木的根部受到损害。
装车时,苗木排列整齐,避免挤压,运输车限速行驶,防止颠簸损害幼苗,移动苗木时,双手托举营养袋,尽可能减少装卸环节,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采用合理的栽植技术
为了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在炎热夏日栽种时,必须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保证桉树成活率。
栽植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提高桉树栽植的成活率。
在苗木种植前淋足水,桉树的幼苗一般用的是营养袋苗,因此只要在栽植前淋足水,就可保证苗木在十到十五天不下雨的情况下仍可成活,具体淋水标准为:袋土柔软、撕开袋后手有湿泥印即可。
植苗的深度要适中,植苗工作采用挖坑专用的小板锄进行,宽5cm左右,长16cm左右即可。
栽种苗木时,尽可能不要松动太宽的土面,以防止水土的流失与水分的蒸发。
在苗木栽种完成后,施用保水剂,按保水剂的说明书施用保水剂,具体在幼苗栽种上方13cm~15cm处挖掘长45cm,深15cm~20cm的小沟一道,添加保水剂、覆土,覆土顺序为先覆湿土,后覆干土,这样保持水分,提高保水效果,促进桉树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三)桉树初植幼苗采用套杯技术
在桉树造林初植幼苗时期,采用塑料杯套住幼苗技术能有效提升幼苗成活率,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
桉树种植前期,主要受两方面
灾害的侵袭,地下灾害主要防治白蚂蚁的危害,白蚂蚁会将幼苗的颈根树皮环剥,危害幼苗的木质部分,使幼苗逐步失去输送水分的功能,最终幼苗无法成活。
地上部分为动物侵害,地老鼠、野兔等动物会将幼苗剪断,致使桉树幼苗死亡,从而降低了桉树的成活率。
初植完毕后,施用呋喃丹或地银丹,可防止这些灾害,但遭遇暴雨,会降低药效,还需重新施用,过多的施药会对工人的身体产生副作用,致使工人头晕、呕吐。
具体如何采用套杯技术,要遵循以下技术要点,在一次性塑料杯的选用上,要根据树苗的大小来选择,苗木的末梢要保证可以伸出杯底3cm以上的位置。
因此,在具体的生产实践过程中,苗木在高度14cm左右,可采用高度为7.5cm容积与168ml的塑料杯。
具体实施时,用剪刀在塑料杯口的边缘处剪一个缺口,一次可将3个~4个杯子重叠剪,为的是防止当桉树地径超过杯口径,影响其正常生长。
其次,剪掉塑料杯的底部,可采用锋利的刀片刮掉底部,速度快,且效率高。
塑料套杯技术既可以增加桉树造林的成活率,又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节省经费支出,经试验及技术验证,桉树初期套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桉树幼苗成活率的方法。
(四)造林技术管理工作
为了促进造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造林前,有关负责人要与民工签订一份承包合同,依据造林成活率是否合格支付工人相应的工资及费用,提高工人积极性,促进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在幼苗种植的开始,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给予技术与理论
上的帮助与支持,工人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苗筐或粪箕是用来固定担苗、防止压折苗茎的。
幼苗栽种时,垂直将苗木放入坑中,避免根系触及基肥,损害根部,影响成活率。
填土时,先将表土填入坑中,除去土中细碎的石子、草根。
在填土填至一半时,将苗木轻轻向上提一下,最后将土踩实,使幼苗根部与土壤紧密切合,在覆土结束后,可在幼苗上部盖一层松土,防止水分蒸发,提高幼苗成活率。
造林的最佳时机一般为3月~5月,选择这些月份中的阴雨天气,15天后对幼苗的成活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对死亡的幼苗进行补种。
争取在管理过程中,以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桉树造林的成活率。
(五)抓好抚育管护工作
杂草灌木等喜欢阳光与雨水的植被在春夏季节生长迅速,桉树也是极其喜光的树种,若没能及时清除的灌木杂草遮挡了桉树生长的阳光,就会使桉树幼苗缺少阳光而叶子暗黄、树茎较为细嫩,这样的桉树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极易死亡,从而降低桉树的成活率。
抚育时间具体定在桉树幼苗栽种后两个月。
抚育工作分次进行,但第一次抚育一定要将杂灌清除干净,以桉树生长半径的1m左右为宜,进行除草加肥工作。
很多桉树可能因为养分不足而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因此,在抚育工作时,观察桉树的养分状况,及时添补养分,提高桉树的竞争力,提高桉树造林的成活率。
后期管理与视察工作也很重要,对造林地的集中管护很必要,相关造林工作者要严格制止林地踩踏事件,防止放牧牛羊啃食林地。
三、结语
桉树造林看似简单,却是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桉树造林的成活率与桉树带来的效益密切相关,无论是经济效益或是环境效益。
在桉树造林的工程中,无论是专业的技术人员还是普通的民工,都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采取有效的造林技术措施,在各个环节都严把技术关,从整体层面提高桉树造林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庞正轰.桉树人工林丰产技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
[2]汤文彪.桉树上山造林初植幼苗套杯提高存活率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08(22).
[3]莫晓勇.桉树人工林培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