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
短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大全10篇

短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大全10篇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在民间流传的以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在完整而又富有趣味的情节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口头散文作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短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大全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短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在曹州牡丹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老梅花,少牡丹。
”意思是说,梅花越老,开得越丰腴鲜艳;而牡丹呢,恰在青春时(指栽种五六年的)花儿开得才最雍容华贵。
可是,人们传说,民国初年,曹州赵楼村南面,有一棵生长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牡丹树,叫脂红。
这棵牡丹,树高丈二,枝长丈八,主干有碗口般粗细,开花红似胭脂,人称“牡丹王”。
牡丹王花开数百央,红霞一片,香气袭人。
夏天,老人们坐在树下乘凉,孩子们爬上树上玩耍。
这件事在十里花乡传为奇谈,时间久了,当地的百姓官员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谷雨时节,牡丹王盛开,甚至峤里之外的人都来观赏。
当时,曹州镇守史陆郎斋对“牡丹王”早有所疗,亲自一看,果真名不虚传此人不学无术,又专横粗暴,惯会巴结上司,当地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他多次提出要买“牡丹王”,花农们执意不允,只好作罢。
窃国大盗袁世凯准备在北京做皇帝,陆郎斋一看时机已到,为了讨好袁世凯,青去直上,就想拿这“牡丹王”作进贡礼。
这年春天,牡丹花又开了。
陆郎斋带领一干人马,耀武扬威地来到赵楼牡丹园。
只见王彩缤纷的花海之中,“牡丹王”鹤立鸡群般地高高挺立着,红光耀眼,浓郁的花香沁人肺腑。
陆郎斋心中暗想:好一株牡丹王王,我若能得手,呈南上去,不悉得不到荣华富贵?想到这里,使命人强抢“牡丹王”。
闻讯而来的花农们苦苦哀求:“不行啊!这‘牡丹王’是俺花乡的传世之宝啊!挖不得呀!”陆郎哪里肯呀?在花农们的抗议,要骂声中,陆郎斋强行挖走了“牡丹王”。
陆郎斋得到了“牡丹王”,得意洋洋接着,他又派了专车,亲自护送着送到北京,见到了袁世凯。
袁世凯见后,喜出望外,陆郎斋的官职也连升三级。
后来,袁世凯又令陆郎斋护卫着把“牡丹王”差额主河南冁德府(今安阳市),栽到袁世凯的公馆里。
中国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有哪些

中国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有哪些中国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许多经典的故事和传说人物。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一、《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之首。
故事中,白蛇和许仙相爱,经历了诸多磨难和险阻,最终化解了两人之间的误会,展现了深厚的爱情和人性的善良。
白蛇传不仅表达了人性美好与善良的主题,也反映了中国人崇尚真爱与正义的价值观。
二、《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关于一对青年男女徐梦桃和谢道韫的传说。
徐梦桃是明朝时期的浙江临海人,在镇江做生意时遇到了迷人的谢道韫。
两人彼此相爱,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
最终,在消化过程中,徐梦桃被改造成两只孔雀,继续飞翔在江南的天空。
这个故事表达了对青年男女悲剧爱情的思考,寄托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
三、《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最著名的爱情传说之一,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遇、相爱以及由于天河分离而遭遇的一系列苦难和挫折。
他们最终获得了仙界的同意,每年七月七日的鹊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象征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忍耐,也表达了人对圆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向往。
四、《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决心移山的故事。
尽管愚公和他的家人被人嘲笑并认为此举不现实,但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牵动了上帝的心,上帝派遣神仙帮助他们实现了愿望。
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们只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五、《嫦娥奔月》《嫦娥奔月》讲述了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获得了仙丹,得以长生不老,但他没有失去亲人,落寞无奈之际,他的妻子嫦娥吃下了仙丹,飞上了月亮。
这个故事是中国古代的爱情神话,是中国中秋节的起源之一。
它传达了家人之间深沉的爱情,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不离不弃的渴望。
以上只是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冰山一角,每一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美妙之处,并且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继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让人感动的民间故事_传说

让人感动的民间故事_传说让人感动的民间故事中国历史悠久,民间传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时常流传于民间,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它们以各种形式向着人们讲述着爱、奉献、勇气和友情等主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让人感动的民间故事。
一、《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发生在北魏时期,相传当时有一位叫孟姜女的年轻女子,她的丈夫被当地官员抓去修长城。
长城工程艰巨,年久失修,许多工人在工地上不幸丧生。
孟姜女十分担心丈夫的安危,她开始每天来到长城修建的地方,挖土填石,希望能找到丈夫的骨灰并好好安葬。
几十年过去了,孟姜女为了找到丈夫的骨灰,已经把长城的一段段拆毁,寻找着自己的丈夫。
最终,在长城的某个角落,她找到了丈夫的骨灰。
然而,孟姜女却再也没有见到她心爱的丈夫。
这个故事表达了一个妇人深情厚意的感人故事,她的爱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不惜拆毁长城寻找丈夫。
她的坚持和深情不仅感动了古人,如今依然让人为之动容。
二、《韩信点兵》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韩信,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
相传,有一次韩信为了面对敌人的大军,带领士兵站在河边。
韩信面对着一片短缺兵员的局面,心生一计。
他让士兵们从河边取水,只要将水喝过三口后再吐出来。
经过这样的循环,韩信只选择了那些一口气喝满水后才停下的士兵。
这个故事虽简单,但里面蕴含的智慧令人钦佩。
韩信通过这个看似简单的方式,筛选出了最适合战斗的士兵,最终以少胜多,打败了敌军,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三、《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是一部中国古代爱情传说,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感人故事。
他们两人在同一个山村长大,逐渐相爱并决定结为夫妻。
然而,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他们最终被迫分离。
寒窗苦读后,梁山伯终于中了状元,并得知他的心上人,也就是祝英台即将嫁给别人。
梁山伯闯进婚礼上,与祝英台相认,但是他们的幸福因误会和命运的安排而被彻底摧毁。
梁山伯生病,在临终前终于能见到祝英台,然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个动人的故事,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鲜明而细腻的人物形象,一直以来在中华世界里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小故事8则

导语:从古至今已然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那些或英勇或悲壮或凄美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百姓们会将它们流传下来,风靡人间!今天店铺为大家准备了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小故事8则,一起感受古时人们的人情风貌,走进古时候,来一场传奇的穿越之行!故事一:乌镇的民间故事乌镇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银杏树,树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十里外就可望见树顶,古银杏从唐代传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棵银杏,与唐代一位英雄有关。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
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就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
皇帝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军吴起,率兵讨伐,他们穷追猛打,直打得叛军望风而逃。
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
乌将军就地扎营,待机再战。
谁知就在当天深夜,叛军却偷袭营地,乌将军奋起迎战。
李琦向后退到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
乌将军越马上桥,被一阵乱箭把乌将军射死。
原来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
而乌将军胯下的青龙驹,中了毒箭,跑回了车溪的东侧,死在了那里!吴起赶来,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
说也怪,就在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在新坟上,射出点点闪光的红光,还传出阵阵的战马嘶鸣。
第二天,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奇怪的是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
大家说,这银杏是乌将军化身。
由于平定了李琦的叛乱,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爱国家的将军,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并在庙中悬挂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树属将军”五个字。
乌将军也从此成为保佑当地百姓的地方神。
这个传说,广为流传!也是乌镇由来的民间说法,即河西以乌将军而得名为乌镇!河东以乌将军的青龙驹得名为青镇!故事二:将军风水墓相传,在元代的时候,有一个大将军,名叫张柔,威猛无比,是个常胜将军,受到百姓的爱戴。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国民间⽂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读起来更省时间。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希望对⼤家有帮助。
青龙庙与索姑 青龙庙建于青龙⼭,南为平原,北俯湋⽔,河⾕割切,原岸婉蜓如龙,其上古柏葱郁,形如青龙。
河⽔晶莹,⼭清⽔秀。
⼭上有索姑庙,庙南为索姑故⾥,名“索姑庄”,后易名“青龙庙村”,村⼈多索姓。
西距县城⼗公⾥,属段家乡。
《县志》云:“索姑扶风⼈,性⾄孝清真恬淡,有超世之志。
其⽗贸易陇西,姑请为买⽩马。
其⽗归次⽇五更姑乘马驰去,遗线于路,沿线访姑于周⾄青⼭,趺坐⽽化居⼈神之,为⽴庙焉”。
相传,索姑幼年,受嫂虐待,常牧⽺于青龙⼭坡。
每⽇替嫂梳⿇拧绳,不论多少,当⽇变成光细绳⼦;⼜给棉花纺线,不论多少当⽇纺成线、穗带回。
其嫂⽣疑,随后暗视,只见各株柏树,挂满棉条,不见纺车,嗡嗡有声,姑在树下玩耍。
⼀⽇借嫂梳篦,嫂讽剌说:“你这秃⼥,何发可梳? ”仍疑⽽隔窗望去,索姑摘下秃盔,变成娇⼩玲珑的窈窕淑⼥。
⿊发垂地,似丝缭绕。
嫂幡然⼤悟。
知姑⾮凡,近⽽爱之,姑⾏嫂随。
⼀⽇索姑腾云南⾏,嫂急喊:“姑姑等姑姑等”,直喊得变成⼩鸟。
迄今仍可听到姑姑等鸟⼉声。
青龙庙殿宇栉⽐,清光绪3年重修碑记载,有索姑、关帝、药王、宵龙⼤王等殿,⽽今只存⼀殿建为学校。
清末农民英雄张化龙,在此聚会,领导农民起义,反对官盐加价,失败就义。
扶、眉、岐、武等县农民为化龙⽴碑纪念(碑现存省博物馆)。
据县博物馆资料,青龙庙系新⽯器时代遗址,村以庙取名。
孝母村的来历 孝母村在扶风县南⼗多公⾥,属上宋乡。
相传元代有个平民杨杲,⾃幼孝亲,靠母纺织换⽶渡⽇。
杲年长,⼊⼭打柴,见⼀⼭⽺跪乳,⽣疑,回家告知母亲,母讲述了“⼩⽺跪乳”故事。
杲恍然⼤悟说:“⼈岂不如⽺? ”从此常去四、五⼗⾥远地蔡家坡,给母买菜。
有时半夜起程买鲜菜奉母。
后来母⽣眼疾,听说太⽩⼭上池⽔能洗愈,杲胃炎暑负母涉渡渭河,攀登太⽩⼭。
中国古代历史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的民间传说与故事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这些传说与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成为了人们传承和记录历史的方式。
从神话传说到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历史中著名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一、神话传说1. 盘古开天辟地据传说,中国古代最早的神话人物是盘古。
相传在混沌的世界里,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天成了圆顶,地化为广袤大地,从而诞生了世界。
他还创造了太阳、月亮、星辰等天体,为人类提供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元素。
2. 女娲补天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女性神仙之一,她是人类的始祖和创造者。
传说夸父逐日追逐太阳,导致天空燃烧,大地干旱。
为了拯救人类,女娲融化五彩石补上了破碎的天空,使天地重新连接起来,恢复了人间的和平与安宁。
二、英雄传说1. 伍子胥报国伍子胥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将领,也是江南楚国的重要政治家。
他的父亲曾被楚国害死,因此他心怀报国之志,立志为父报仇。
经过多年努力,他最终辅佐吴王夫差征服了楚国,并成功实现了报国雪恨的目标。
2. 虞舜治国虞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天子,也是五帝之一。
虞舜被誉为温仁厚德的君主,他勤政爱民,注重教育和治理。
他以身作则,谦虚而有才干,使得他的统治成为古代中国的典范。
三、历史故事1. 屈原投汨罗江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楚国的重要人物。
后来,由于他对政治的不满和失意,他选择投身于江水中,以表达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痛苦之情。
这也成为中国文化中端午节的起源之一。
2. 岳飞抗金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英雄将领,他带领起义军抵抗金国的侵略。
他爱国心切,曾多次向南宋朝廷建议加强军备和改革,然而这些建议并未被采纳。
最终,他被奸臣所陷害,被迫自刎,然而他的忠诚与牺牲精神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崇敬。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民间传说与故事承载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和思考。
无论是神话传说,英雄传奇还是历史故事,它们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中国的传说故事有哪些有趣_幽默的民间故事

中国的传说故事有哪些有趣_幽默的民间故事在你印象中,你听过哪些有趣的传奇传说故事吗?可以让你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的传说故事有哪些有趣,供⼤家参考。
中国的传说故事1百合花姑娘从前,有⼀个单⾝汉叫都林。
他在⼭坡上开梯⽥种稻⾕。
太陽热乎乎地射在他的⾝上。
黄⾖⼤的汗珠从⾝上⼀颗颗地滚下地来,再从地上滚到⼀个⽯窝窝⾥。
不久,⽯窝窝⾥长出⼀棵百合花,柔软软的梗⼦,绿油油的叶⼦,开着⼀朵⽩⽟⼀样的喇叭花。
在红太陽下,光芒闪闪。
⼀阵清风吹来,百合花摇摇摆摆地发出“咿咿呀呀”的歌声。
都林靠着锄头,呆呆地望着:“咦!⽯头上长百合花,百合花会唱歌,真奇了!”都林天天上⼭种地,百合花天天在⽯窝上唱歌。
都林⼲活⼲得越起劲,百合花唱得越好听。
有⼀天早上,都林到⼭上,看见百合花被野兽碰倒了。
他急忙扶起来说:“百合花呀!这⼭上野猪多,我带你回家去吧!”都林双⼿捧起百合花回家,种在舂⽶的⽯⾅⾥,放在房⾥窗⼦下⾯。
⽩天,都林到⼭上种地,晚上,他在房⾥茶油灯下编⽵箩筐。
他⿐⼦闻着百合花⾹,⽿朵听着百合花咿咿呀呀的歌声,脸上挂着笑容。
在⼀个中秋节的晚上,窗外的⽉光明亮亮,窗⾥的灯光红堂堂,都林在灯光下编⽵箩筐。
突然灯蕊开了⼀⼤朵红花,红花⾥有⼀个穿⽩⾐裙的美姑娘正在唱歌,声⾳嘹亮:“百合花开的呀芬芳⾹,灯花开的呀红堂堂。
后⽣家深夜赶⼯呀,灯花⾥来了个⽩姑娘。
”灯花忽地闪耀⼀下,姑娘从灯花⾥跳了下来,笑眯眯地站在都林⾝边。
窗下百合花不见了,都林娶了那个姑娘。
此后,⽩天,夫妻⼆⼈欢欢喜喜地上⼭种梯⽥;晚上夫妻⼆⼈欢欢喜喜地在灯光下,⼀个编⽵箩筐,⼀个绣花。
每逢集⽇,都林将粮⾷、⽵箩筐、绣花⼿帕拿到集上去卖,然后买回许多的东西。
两⼈的⽇⼦过得像蜜⼀样甜。
两年以后,都林的茅屋变成了砖⽡⼤屋,粮⾷满满地堆在仓库⾥,⽜⽺则成群地关在栏⾥。
这时都林满⾜了起来,他不肯耕种梯⽥了,他不肯编⽵箩筐了,他衔起烟杆,拿起鸟笼,东寨逛逛西寨溜溜。
经典民间传说故事大全

经典民间传说故事大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其中一部分宝贵的传统知识和智慧被保存在丰富多样的民间传说故事中。
这些传说故事不仅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还展示了人们对自然、人性和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下面将为您带来一些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传说一:神农尝百草神农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传奇人物,被尊称为“人中之神”。
他上山采集草药,尝试各种植物的药性,发现了很多有益的草药。
通过他的努力,人们学到了如何使用草药来治病救人,这对发展中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说二:夸父追日夸父是远古时期的一个伟大猎手,他对困扰人类的太阳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他追逐太阳,不顾一切地奔跑,但最终太阳还是消失在地平线上。
人们因此得出结论,太阳是无法追上的,从而形成了这个寓言故事,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追求不可能的东西。
传说三:女娲补天传说中,人类的始祖女娲修补了一个天空巨大的破洞。
她用五色石头熔化后,滴在破洞上,终于使天空完整而美丽。
这个故事象征着女娲创造了人类,并且维持了人类和平与幸福的生活。
传说四: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朝的年代,守在长城上的丈夫被招去修筑长城,孟姜女日夜守候。
然而,她的丈夫在修筑途中不幸去世,孟姜女痛不欲生。
她的眼泪渗透了长城,长城也成了她永远的守候。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爱的珍视和对长城这一伟大工程的敬仰。
传说五: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白蛇化身成人,在人间与许仙相识相爱,但最终被大法师法海识破真身。
经过一系列的磨难和战斗,白蛇终于战胜了法海,与许仙团聚。
传说六:文成公主与吐蕃王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唐朝文成公主与吐蕃王子的爱情故事。
为了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友好,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子。
她顶住了各种困难和考验,最终使两国友好关系更加稳固。
传说七: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最具代表性的爱情故事之一。
牛郎是一个普通的牧人,织女是天界的仙女,两人相爱并结婚,但最终被迫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关于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一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
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
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关于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二现在,人们称赞医生的高超技术经常用“华佗再世”这个词语,充分体现出华佗的医术的高明,下面讲述一个华佗学艺的故事。
华佗的师傅是个老郎中,这人脾气古怪,与众不同。
那时候,各行各业师傅收徒弟,是把徒弟当奴仆使唤,洗衣煮饭,扫地倒尿,什么累活脏活都做。
这老郎中不是这样,他在书房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诀窍莫洗衣,见病如亲学功夫谁要是来学艺,就先到书房门口对联下来“考”一下。
这天,华佗来投师,老郎中还是不改老规矩,把华佗带到门口,让华佗看了对联,问道:“华佗,你记住吗?”华佗说:“记住了: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诀窍;莫洗衣,见病如亲学功夫!”“好。
你懂这个意思吗?”“我不懂。
我慢慢学吧!”“好!”老郎中高兴了,因为好多年轻人来投师时,都说:“懂。
”一懂就坏了,老郎中就不收了。
因为讲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啊!于是,老郎中带着华佗到后园,指指水檐下一块青石说:“什么时候,水滴石穿,你就学好了。
”“嗯!”第二天,老郎中开始门诊了。
一天下来,老郎中看了五个病人,全要华佗把病例记下来。
记一个,老郎中问一下:“华佗,你怕麻烦吗?”“不怕。
”“华佗,你怕辛苦吗?”“不怕。
”吃了晚饭,老郎中把华佗叫到跟前,说:“华佗,你把今天五个病例,查对一下医书,看看用药有无差错处。
”华佗在灯下,对着病例,翻着医书,一行一行地看着。
五个病例弄好,也差不多二更鼓尽。
华佗伸个懒腰,打着呵欠,感到疲劳。
于是脱衣上床。
刚好上床,老郎中来了,他说:“华佗,我来给你讲课。
”华佗只得起来。
讲完课,老郎中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你自己看吧!”于是,老郎中向外踱着,学着老夫子的腔调,哼着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用功时……”华佗听着老郎中的诗,不觉舌头一伸:“好严的老头儿,这比洗衣倒尿难多啦!”又用心地看下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老郎中都这样要求着,华佗勤奋学习,毫不松懈。
一年下来,华佗的病例已记了一千五百多个。
这日,老郎中问道:“华佗,一千五百多个病例中,有多少黄疽病?”华佗说:“三十二个。
”老郎中又问:“这三十二个用药都相同吗?”“没有一个相同。
”“为啥!”“根据老师教导,因为病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初患和复发等不同情况,因此用药各不相同。
”华佗像背书一样地回答,老郎中高兴得直点头。
直到晚年,他才收了这么一个称意的徒弟。
华佗的功夫过细、过深,使他佩服,老郎中戏谑地说:“看样子,快水滴石穿快了!”华佗谦虚地说:“早咧!”一天,一个产妇难产,去请老郎中和华佗。
老郎中到了产妇家,没费多大工夫,孩子就生下来了,可是落地没有声音。
老郎中招呼华佗说:“这是羊水闷的……”华佗没等老郎中说完,就弯下腰,用嘴吮吸着胎儿嘴里的羊水,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产妇全家高兴极了,热情地款待了师徒俩。
师徒俩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走到檐下,老郎中指着青石说:“细水滴穿青石,全靠功夫深啊!”华佗点点头!走到书房门口,老郎中指着那对联说:“华佗,如今你领会了吧?”华佗望着老郎中,恳求他说:“老师啊,我还是领会不深。
”老郎中高兴地说:“你的话对啊,学无止境嘛!当初我行医时,就遵循两条:一是多熟读医书,多临症;二是对病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你如今两条都已具备,就出师去闯吧!常言说得好,‘只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老师’,我相信你将来会大有作为的。
”华佗牢记老郎中的话,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师傅。
果然,他后来行医出了名,名气比他的师傅还响,还大,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关于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三说起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都有一个表达,那就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深爱,超越了生死,甚至可以说超越了极限,海兰珠虽然嫁过人(史上无载),但皇太极对她的宠爱甚过了任何一个娘娘,任何一个贵妃,包括漂亮,华贵,又善解人意的皇后,海兰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宸妃,他给海兰珠的爱使他倾尽了他所有的真情,这是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皇太极共有后妃8人(不含庶妃),其中5人系蒙古人,占了多一半,这就是皇太极“抚绥蒙古,进攻明朝”国策的政治需要。
但皇太极最宠爱的三位后妃(皇后、庄妃和宸妃)又都是蒙古人中的一家人,这已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他对宸妃海兰珠的宠爱更可以说是达到了痴心痴情的地步。
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妹,姓博尔济吉特氏。
她是皇太极清宁宫皇后哲哲(史称孝端文皇后)的侄女,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史称孝庄文皇后)的姐姐,于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
这次婚姻是在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皇太极中宫皇后之母科尔沁大妃偕次妃前来盛京访问时商量决定的。
当时皇太极最小的弟弟多铎,先已想要娶科尔沁大妃的小女儿,就是哲哲的亲妹妹。
皇太极最初不同意,因为他听说此女才貌都不太出众,而多铎自幼娇生惯养,心高自傲,放荡不羁,十分任性。
恐怕两人合不来,引起不愉快。
这次科尔沁大妃亲自前来,既是带女儿走亲戚,也有意让多铎相看小女的意思。
多铎相看之后,更加钟情。
皇太极不忍违背汗父留下的幼小弟弟的意愿,更不愿为徇庇戚属而与幼弟发生矛盾。
皇太极经过反复考虑,准备同意这桩婚事。
皇太极带领后妃造访科尔沁次妃的幕帐,次妃热情款待,由于有后妃的光临,全部女眷出场承担招待,海兰珠也跟随前来拜见姑母哲哲,和妹妹布木布泰(大玉儿)见面。
对于既是姑夫,又是妹夫的皇太极,海兰珠当然也会问候一番。
海兰珠是一位知书识礼、贤惠端庄而又十分秀美的姑娘。
然而在诸多蒙古族姑娘中更加显得苗条清秀,白皙娇嫩,抚媚动人。
而且,当时姑娘多在十几岁就出嫁,海兰珠时年25岁,据说海兰珠曾经嫁过一次人的,但是在任何历史资料中都没有关于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的资料,究竟嫁没嫁过不详。
不过海兰珠更具一种成熟的美。
自古英雄爱美人,皇太极对海兰珠一见钟情。
这次大妃及次妃的来访,也确定了皇太极与海兰珠的婚姻关系。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海兰珠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
被皇太极封为关雎宫宸妃,成了关雎宫的主人,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
关雎宫,来源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佳句,是皇太极爱恋宸妃,并为之最动真情的象征。
崇德二年(1637),宸妃入宫两年多就为皇太极生了个男孩,即皇太极第八子。
皇太极非常高兴,召集文武群臣,颁发了大赦令。
宠妃生子,大赦天下,这是不合礼制的事情。
只有皇后才有此荣誉。
但皇太极对宸妃一往情深,只愿与她厮守终老。
她生的儿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
所以才这样的兴师动众的。
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
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门大加封赏。
除爱新觉罗家庭之外的封赏之隆仅此一家。
谁都知道这是因为宸妃的原因。
谁知这个孩子出生才半年,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
皇太极为之伤心不已。
宸妃本人当然更伤痛,日日夜夜哀思亡儿,竞大大伤了身子。
当然,皇太极对她的钟爱并未因此而稍减,反而更加倍地怜惜她,抚爱她,希望能为她分担忧伤,恢复健康。
祟德六年(1641)九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攻打明朝的松山、杏山,在松山城西北十里处安营扎寨。
一天,朝中大臣满笃里、穆成格等从盛京(沈阳)来到军营,报告了宸妃患病的消息。
皇太极立即召集军事会议,对围困杏山等地做了具体的部署,然后,他就启程返回盛京。
可是,他没有回到盛京,海兰珠已命归西天,皇太极听说之后悲痛不已。
“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
大臣们都劝他节哀,但效果不大,仍然茶食不进。
祖可法、张存仁、马国柱、雷兴等大臣见此情景,纷纷劝他说:“伏念皇上以万乘之尊,中外仰赖,臣庶归依。
今者皇上过于悲痛,大小臣工,不能自安。
以臣等愚见,皇上蒙天眷佑,底定天下,抚育兆民;皇上一身,关系重大,况今天威所临,大功屡捷。
松山锦州,克取在指顾问。
此正我国兴隆,明国败坏之时也。
皇上宜仰体天意,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皇后、宫妃及大臣们都为他祈祷。
一天中午,皇太极突然昏迷了过去,嘴里胡话不止,而所有的胡话几乎都是在呼唤着海兰珠。
嫔妃和大臣们非常害怕,赶忙在神像前摆设祭物,进行祈祷。
过了好大一会儿,皇太极才苏醒过来。
大臣们把他昏迷说胡话的情况讲了一遍。
皇太极开始受到震动。
他懊悔地对大臣们说:“自知过于悲悼,乃大悔日:‘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
天地祖宗,知朕太过,以此示警。
朕从今当善自派遣也。
”皇太极还说:“太祖(指努尔哈赤)病逝时,我也没有这样悲痛过。
我怎么能就为一个妇人而活着呢”。
后来,皇太极出猎路过宸妃墓地时,还是不能自制,放声大哭,可见皇太极对宸妃的感情之深。
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
但宸妃埋葬后,由于怀念宸妃,皇太极仍然不时地悲伤。
大臣们看他那个样子,就劝他说:“皇上每天居住深宫,忧伤的心情没有全部消除,不如出外打猎,换一换心境。
”皇太极听从了大家的劝告,遂和众大臣外出狩猎。
当走到蒲河岸边,看到宸妃的坟墓时,他又开始痛哭起来。
此后皇太极再也没有重返战场,结束了他四十几年戎马征程。
他每次出猎,必经过宸妃墓地,总是下马伫立,长时间地凭吊默哀,以茶酒奠祭,痛哭不止。
皇太极的雄才大略可谓当世英主,一个以武功见着、驰骋疆场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挚的儿女之情,实在令人耳目一新,这也说明了皇帝是人,不是神。
他亲临战场作战,流血牺牲都不离开战场。
却为了宸妃在最不能离开战场的时侯离开了。
从此永远离开了战场。
当初在战场上的指挥若定,运筹帷幄,此时随着海兰珠的去世而消失殆尽。
但,这世上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这种铁汉的柔情。
宸妃后来居上,在宫中的地位远远超过比她年轻五岁、早嫁九年的亲妹妹庄妃,仅次于姑母皇后哲哲。
对宸妃的魂牵梦索,使皇太极难以自拔。
自宸妃死后,皇太极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典活动,并请僧道人等为宸妃布道诵经,超度亡魂。
皇太极亲撰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松锦大战捷报频奏,关外四座重镇全部归属清朝,关外障碍既除,那么挥师人关,逐鹿中原亦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