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民间传说故事
顺德民间故事:“掘尾龙拜山”

顺德民间故事:“掘尾龙拜山”“掘尾龙拜山”可看作是每年三四月间一种天气现象的别称:明明是丽日蓝天,但转瞬之间天色会黑如墨汁,继而风动雷鸣、滂沱大雨倾盆而下。
因为时值清明,所以老人家看到这种现象,都会联想到是掘尾龙拜山所致。
掘尾龙拜山这一句个个顺德人都听过的歇后语,其故事发源地竟然就在杏坛!掘尾龙原是一条大蛇,被逢简(今顺德杏坛镇北端)一学生哥收救,两人成为好朋友。
后来,大蛇因为惊吓了学生哥的母亲而被其将尾巴弄断。
学生哥因病死去之后,大蛇前往拜祭之时化身为巨龙。
之后每年的清明,掘尾龙都会前往拜祭学生哥,而此时必然会乌天暗地、密云盖顶、狂风骤雨。
这个故事的神话意味十足,而“报恩”的主旨却是十分明显。
不过,该版本并非最多人知,因为掘尾龙的故事更多是与龙母传说相关。
南朝宋人沈怀远《南越志》载: 端溪县 (治今广东德庆县 ) 有个温氏婆 , 以捕鱼为生。
一日 , 她在溪边捡得一个其大如斗的蛋 , 抱回家放在盆里。
过了十多天 , 从蛋里爬出一个尺来长的其样像壁虎的动物出来。
它长大后便为温婆入水捕鱼。
一天 , 温婆不小心将它的尾巴割断了。
它负痛远去 ,一去就是好几年 , 回来时鳞光闪闪 , 一身光鲜。
龙儿在温婆身边盘旋游戏 , 亲驯的又像当初一样。
秦始皇听说此事 , 说: “ 此龙子也 , 朕德之所招致!”于是下诏 , 派人带着礼物把温婆带到京城来。
温婆恋土恋乡 , 闷闷不乐。
龙儿知道她的心思 , 所以她坐的船虽离家乡有千里之遥 , 一夜之间就将她的坐船带回原地。
这样反复三四次 , 秦朝的使者也胆怯了 , 灰溜溜地返京。
后来 , 温婆老死了 ,葬在江南 , 龙儿常在水中卷起大波 , 将沙子推到墓边 , 堆垒成大坟 , 这就是龙母媪墓。
而人们则称龙儿为“ 掘尾龙” , 将船叫做“ 龙掘尾” 。
我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传说,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就像中国的天帝是由人间创造一样,历来的神话传说,其实也是由人们创造的。
顺峰山上的青云塔原来有一段神奇故事,很多顺德人都不知道!

顺峰山上的青云塔原来有一段神奇故事,很多顺德人都不知道!顺德太平塔和青云塔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听说,在20世纪80年代古塔修缮时,大家发现青云塔下的几只“托塔鬼仔”离奇不见了,后来又能归位。
到底这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要听双塔的古仔,那一定得知道双塔长什么模样。
太平塔又名旧寨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
高25.6米。
底层边长4米。
用牙砖叠涩出檐,纤细小巧,如环带围绕塔身。
第三层东、西两面嵌隶书石匾两块,东刻“天门瑞气”,西刻“震旦圆光”。
青云塔原名神步塔。
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
正门向西南,高45.4米。
塔基边长4.6米,塔基周围八方各镶嵌石雕托塔力士一个。
首层门上部置灰塑一幅,以夏荷冬梅等花卉图案为主。
塔身外每层均有围栏通道可供凭临远眺。
塔顶为莲花座,上置铸铁铁塔一座。
1、当时为何要建这两座塔?双塔记碑文这两座古塔由当时县令倪尚忠倡议兴建。
在倪尚忠到顺德任职前的县官本来想建塔,但适逢职务调离,建塔之事就此作罢。
当倪尚忠到任顺德后,希望在“水口”之处建塔,以振兴顺德文风。
他先捐出年俸,继而劝捐募款。
2、本地古塔为何多见为八角?为何太平塔和青云塔均为八角,因为6和8这些数字都表示圆满的意思,将塔建成八角表示功德圆满。
历史上文人墨客登过塔后均寓意想做的事情都能圆满做成。
太平塔上有24个洞,这寓意24个节气。
3、抗战年代的“旧寨塔五勇士”周耀源先生告诉我们,抗日战争时期,太平塔上有一段“旧寨塔(太平塔别称)五勇士”的故事。
旧寨塔上的子弹孔1945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清晨,日伪军千余人进袭广游二支队旧寨塔中队,因敌我力量悬殊,旧寨中队决定由班长李国带领一个班掩护中队和群众转移。
期间,日伪军百余人多次进攻旧寨塔,班长李国和战士苏雄、梁波、李卒仔、陈三珠用手雷弹和石头还击、击伤日伪军数人,敌人施行政治劝降,阴谋失败后又用火攻。
战士们躲在死角避火,浓烟被风吹散,火攻失败,坚厚的古塔巍然不动,敌人无计可施,只好继续猛烈轰击旧寨塔发泄。
顺德伦教仕版城隍诞

顺德伦教仕版城隍诞作者:尤彬志白宪波来源:《神州民俗》2017年第09期城隍,传说中的地方保护神,等级与管治范围都比起一般的乡村土地神大得多,所以古代一般县级以上城市才有城隍庙,但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仕版村的城隍庙却位于仕版村内,实属少见。
仕版城隍庙是顺德著名神庙之一,与德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黄埔波罗庙并称“广东三大庙”。
此城隍庙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一说始建于宋代),历经清顺治、嘉庆、道光、光绪,以及1984、1995多次重修、重建,今天我们看到的仕版城隍庙是1984年重建,1995年重修的。
每年的农历四月中,这里都会举行热闹非凡的城隍诞!附近城镇的信众都会涌到城隍庙上香祈福,场面壮观!传说的城隍诞为五月十三,在明代定五月十一日为城隍诞正日:安徽安庆城隍诞为五月十五;河南归德城隍诞为五月廿八;湖北荆门城隍诞为九月初九:浙江会稽城隍诞为九月十二;广州城隍诞为七月廿四;而顺德伦教仕版城隍诞为四月十二至十五日(正日是四月十三),仕版城隍在这点上也是相当与众不同。
先有天后宫,后有城隍庙。
相传,伦教仕版城隍庙最初并不叫城隍庙,而是叫天后宫。
关于城隍庙得名,一段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
清顺治初年,伦教仕版村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瘟疫,人畜深受其害。
当时距仕版村不远的鸡洲村有一座颇具灵验的城隍庙,仕版村民在百求无望后,便派代表到鸡洲村去请城隍来仕版驱除瘟疫。
城隍在仕版村巡游完毕路过当时的天后宫时,突然大雨倾盆、急如爆豆,人们只好将城隍暂时安置在天后宫内避雨。
可是当雨过天晴,人们想将城隍抬起时,却怎么也抬不起来。
人们一致认为城隍不肯走了,从此城隍便安置在了天后宫内,形成了城隍、天后、六祖济济一堂、共享香火的格局。
由于城隍驱除瘟疫有功,为了表达对城隍的感激之情,村民们对天后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并将该神庙改名为“城隍庙”。
从此仕版城隍庙香火不断、信众日盛,城隍也成了仕版村乃至周边地区最主要的神祗之一。
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二至十五日(正日是四月十三),是仕版城隍庙最重要的日子,在此期间会有多达十余万人齐聚仕版城隍庙,参加每年一度的“城隍诞”活动,近者来自顺德、番禺、广州,远者来自香港、澳门,乃至南洋,可谓场面壮观、络绎不绝。
顺德龙氏家族故事

顺德龙氏家族故事顺德龙氏家族是中国广东省顺德地区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家族。
这个家族起源于明代,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已成为当地的重要家族之一。
龙氏家族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钦佩的人物和故事,展现出了这个家族的勤劳、智慧和坚韧。
据传,顺德龙氏家族的始祖是龙氏开明(龙开明),他是明朝初年的一位文人。
龙开明有才华和胆识,受到当地政府的赏识,被委任为官员。
他在官职任内多次帮助百姓解决问题,深得人民的敬爱和赏识。
龙开明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这些品质也成为了龙氏家族后人值得学习的榜样。
龙氏家族的第二代是龙发扬,他在龙开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经商人物。
龙发扬机智过人,在生意上屡屡取得成功。
他不仅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消费趋势来发展自己的业务,还善于与人沟通和建立商业关系。
他多年来在粮食、丝绸和茶叶等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的财富。
龙发扬传下来的家族传统是要继续发展和创新。
因此,龙氏家族的第三代龙天健在他父亲的业务基础上开辟了新的商机。
他发现了纺织工业的潜力,并投资建立了一家大规模的织布工厂。
龙天健的勤奋和智慧使得这家工厂成为了当地一个重要的产业,为顺德地区带来了繁荣和发展。
龙氏家族的繁荣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还体现在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投入。
龙天健的儿子龙文明是该家族的第四代传人,他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
他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并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倡导员工们也参与公益活动,努力回馈社会。
至今,顺德龙氏家族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与传承。
他们不仅坚守传统道德和家族价值观,还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个家族的经历和故事,是中国传统智慧和现代商业成功的完美结合。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们坚持努力、追求卓越和贡献社会。
顺德龙氏家族依靠着家族的凝聚力和智慧,在发展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家族精神。
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广东顺德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顺德民俗面面观

顺德民俗面面观第一篇民间歌谣(一)咸水歌一生菜捞生,唔够妹你交关咯,既然交关,唔够妹你声谈呀哩。
二倒水落河留住韧呢姑妹,你留说话我留情呀哩。
三有心跟哥就掉起两步呢姑妹,唔系跟哥唔到(读倒)落水投河呀哩。
四头桨好攀、二桨好你掉呀咯,拉疏两桨同妹你倾吓谈呀哩。
注:交关:本领强之意。
韧:良去声,水里的沉淀物叫水韧。
口述者:郭带贤整理者,植成流传地区:顺德县(二)粤语古歌谣一大头竹笋作三桠。
咁好后生冇置家;咁好早禾冇结果,咁好攀校冇晾花。
二柚子批皮瓤有心,小时则剧到如今;头发条条梳到尾,鸳鸯怎得不相寻。
三官人骑马到临池,斩竿簕竹织筲箕筲箕栽绿豆,绿豆喂相思;相思有翼飞开去,只剩空笼挂树枝。
四妹相思,蜘蛛结网帐无丝;花不年年在树上,娘不年年作女儿。
注:置家:结婚攀枝:木棉花瓤:谐娘则剧:音可能有误应寓相好之意相思:双关语,与鸟名相谐(三)缫丝女自叹(民国初期自梳女们每天使用的旧式织布机)一更戌时食完饭,陈皮①洗刮食口烟开埋②,二更亥时床上抖③,骨头酸倦只好怨我父家穷。
三更子时寻着梦,梦中睡着想天明④。
四更丑时心挂住,鹿茸沉倦误时辰。
五更寅时脚踏地,北芪⑤洗面就梳头。
卯时日出街上去,望东家体贴先至⑥有茶饭一餐。
注:歌词是解放前缫丝女工日常紧张生活的写照,词里嵌入不少药材名。
又名缫丝女叹五更。
①陈皮:比喻汗污的身体。
②食口烟开埋:即不多于抽袋烟的时间。
③床上抖:(抖字读偷的上声),即卧床休息。
④想天明:是考虑明天的生活。
⑤北芪:与迫期谐音。
⑥先至:方言,才的意思。
搜集者,梁雪涛流传地区,顺德县第二篇民间故事(一)黄萧养起义1、生葬生发死葬死发黄萧养原名懋松,年少时因家境贫苦,被卖到冲鹤潘大户家当牧童。
每天都要上山放牛。
一日,黄萧养放牛来到飞鹅岗,见到一个风水先生手棒罗盘左瞧右看。
他一边看一边道,“这山是个好地方,不知是何名呢?”见黄萧养放牛上山便叫道:“牧童过来,我来问你。
这山叫什么名?”黄萧养随口答道:“飞鹅岗。
佛山民间故事

佛山民间故事(一)祖庙当人石(说明:题目和文中的“当”,应该是“当”+立刀旁。
其义是杀的意思)传说以前,佛山有一大户人家,有财有势,他家里雇请了十个仆人、丫环,有清洁扫地的、冼衣服的、打柴担水的、买菜煮饭的。
有一个做养三鸟的工人,每日都要赶鹅到田间、涌里去寻找鱼、虾、田螺分肥的,到黄昏时候,将鹅赶回鹅场。
那个财主每日定时到棚清查,检查他的鸭鹅是否如数回棚内,若发现少了,就查完负责饲养的人。
有一天,财主到三鸟棚,检查发现少了一只鹅,立即追问做饲养的工人,“点解唔够数?少了一只。
”做饲养的工人说:“我都唔知点解。
”于是到处寻找,始终找不到。
后来的在六点半钟左右,他看见附近邻居的一个小孩在门口吃饭,即回去告知财主,那个财主前去问那个小孩子:“细佬,你今晚食乜野菜呀?”小孩子答:“食螺。
”那个小孩口吃“鹅”与“螺”说不清楚,两字谐音,这个财主便认定这户穷困人家,偷了他的鹅当食了,立即追去问小孩子的母亲,说:“你哋今晚偷了我的鹅,当食了,必须赔偿。
”小孩子母亲大喊冤枉,矢口否认,说:“我虽然穷,但饿死也不会去偷别人的东西。
如果你硬蛮不讲理,冤枉我偷了你的鹅食了,我就即刻带埋个仔同你去祖庙,请求北帝公主持公道,你不要冤枉我呀!”她即时入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同那个财主去到祖庙,在北帝天神面前跪拜,手中拿着“木教杯”掷落地,但连掷三次,都是“阴杯”。
穷妇人大喊“阴公咯”,大哭冤枉,她十分之愤怒,立即拉住儿子,行出大殿,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按在地上的滑石上,用菜刀割开儿子的肚,当堂鲜血直流,田螺肉碎也肚破肠裂露了出来。
财主看到此事实,便行出祖庙门外,急步离去。
虽然是铁的事实,证明她们晚饭所食的是田螺,不是鹅肉,但亦奈不了财主的何。
这宗惨案的产生,是旧社会中国的恶霸、地主惨无人道之罪过。
注:文中的“当”,应该是“当”+立刀旁。
(二)补鞋能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亚能的人。
据说此人,很有才能学问,但因他有一只脚是天生破的,走路时,拐拐下,运作不雅观,故此,虽然他读了很多书,几次想报名参加考试博取功名,都被拒之于门外,不被接纳。
佛山民间故事6个

佛山民间故事6个佛山,简称禅,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省辖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三角腹地,东接广州,南邻中山,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流传着很多民间故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佛山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佛山民间故事黄飞鸿黄飞鸿神奇武功的故事在南海西樵可谓家喻户晓。
但舞狮用飞砣采高青的传说鲜为人知。
笔者近日在西樵大桐显岗村一鳗鱼饲料店买饲料时,听店主永叔讲述黄飞鸿曾协助显岗权胜堂狮队用飞砣采高青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感觉非常神奇!永叔今年七十多岁,是个地道的显岗村人,曾见过权胜堂狮队当年采青的原班人马(现已作古了),讲起故事来有声有色。
权胜堂香港遇高青话说清末明初,南邑(民间过去称南海县为南邑)大桐显岗权胜堂醒狮在教头洪师傅的带领下,来到香港采青。
将地青、铺头青、一楼青、二楼青和门楼青通通都收归袋中。
众人正在兴奋之时,却见一高青挂在四楼上面,令人望而生畏!权胜堂醒狮使出看家本领,用尽骑罗汉、竹篙飞人等招式,耗时两天仍未能取下。
众人正在犯愁之时,听有人说:“把狮头和旌旗的地址‘南邑’前加多‘西樵’两字,有高手协助采青。
”教头洪师傅虽不明就里,但因无计可施,只好照办!立即把狮头和旌旗的地址改为“西樵南邑权胜堂”。
神龙见首不见尾是时,权胜堂醒狮继续在四楼下舞动!听有人大声叫:“多燃放炮仗。
”顿时,万炮开花!烟气腾腾,遮天蔽日;突然一身手敏捷的神秘人物出现在烟气中,立即过来替换狮头舞手。
神秘人物叫几个大汉扛起藤碟(盾牌),而他嗖的一跃跳上藤碟,左腾右挪、扬高伏低地舞动着狮头!俄顷,醒狮张开血盆大口,抬头仰望四楼上的高青。
这时神秘人物立马从腰间取出飞砣,抓紧砣尾,伸手迅速向上一扬!只见一个飞星闪动,瞬间飞砣飞上四楼,打中高青,飞砣顺势打转捆索青物,神秘人物用力一收砣尾!说时迟,那时快!高青迅速落入狮子口中。
顿时令场面欢呼雷动!有如魔法表演,围观的人们个个都看傻了眼!惊叹声、喝彩声不绝于耳!是时,又有人叫大量燃放炮仗。
佛山故事文章

佛山故事文章
佛山,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同时也是一个繁荣的商贸城市。
在佛山,有很多传说和故事,其中一些被广为流传,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元素。
以下就是其中几个著名的佛山故事:
1. 黄飞鸿
黄飞鸿是佛山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武术家和民族英雄。
他在19
世纪末期活跃于广东地区,以其高超的武艺和弘扬国粹的精神而著名。
据传黄飞鸿少年时曾在佛山的南岸一带学习武术,并与当地的武林人士切磋过招。
他后来前往广州、香港等地发扬武术,并建立了自己的武馆。
他的事迹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等作品,成为了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2. 顺德大良镇
顺德大良镇是佛山市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村落之一。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民居、宗祠庙宇、碑刻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岭南文化气息,了解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的精髓。
3. 佛山三水
佛山三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早期的商贸交流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这个城市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如清晖园、西山寺、桃源仙谷等。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精致的园林艺术、传统的佛教文化
以及独特的禅修体验。
以上是几个著名的佛山故事,它们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
佛山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无论你是来旅游还是学习,都会深深地被这里的魅力所吸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德民间传说故事1民间传说 - 掘尾龙拜山话说逢简,古时候有个读书塾的学童,上学路上在田边拾到一条形状异常的小虫,回私塾后悄悄地放在抽屉里,每日从家里带回一个饭团来喂养它。
小虫得到照料,惭惭长大。
孩子每日喂的饭团不够饱,只好等到夜间出去觅食。
小虫食量惊人,闹得私塾邻近人家常常失窃小牲口和农作物,却又不知何为。
邻近人家一起商量,决定派出几个更夫守夜探查。
等到深夜,几个更夫发现空中有一团云气飞来,云气缓缓地飘落在私塾的院子里,他们觉得奇怪,便悄悄跟踪到私塾,打开塾门,入内察看,但又没有发现什么。
第二天早上,塾师逐个抽屉检查,发现一个学生的抽屉里盘着一条鳞光闪闪的怪虫,样子很像传说中的龙。
塾师大吃一惊,恐为神物,不敢触犯,于是追问学生怪虫来历,要学生立即放回田野。
学生逼于师命,只好抱着小虫,到了田野,抚摸着小虫,恋恋不舍。
忽然间这学生生出日后与小虫相见的念头,于是拿出刀子切去小虫一点尾巴,以作记号。
刚一松手,小虫立刻腾上空中,身躯骤然变大,成为一条巨龙,向孩子颔首作别,转身向天空飞去,瞬时间天空风起云涌,龙不知所踪。
传说龙是在天上的,因为这条龙是掘尾的,所以不能上天,只好在深山大泽藏身,每次出行,必定伴有狂风暴雨,毁房屋,折树木,伤路人。
每年四、五月间,每遇到这样天气,人们就说这是是掘尾龙拜山。
但是大风暴雨从不为害逢简地方。
传说因为这里有一间祠堂奉奉祀的祖先中有一位秋江祖(姓梁,元末明初人),当年养掘尾龙这个学生就是他。
每年清明时节,祠堂的神案前有时铺着一层厚厚的树叶,很象是拜垫,有时门外的大灯笼,挂在庭前的树上,人们就说是掘尾龙前来拜祭了,以报答当年养育之恩。
2伍道荣巧对乾隆皇传说清朝的乾隆年问,本邑有一个名叫伍道荣的书生上京赴考,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京城。
但见商铺林立,游人摩肩接踵,一片繁华景象。
他因一心在考,所以无心观赏,找了问小旅馆住下来,潜心攻读诗书。
大考之期来了,他满怀信心,立志要考个功名回家以光宗耀祖。
他在考场坐定,翻开考卷,只见上面写着:“把你家乡的风土人情或风景名胜写出来”等字样。
这可难住了伍道荣:自己的家乡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虽有水乡风貌,但无名山大川,怎样答好这份考卷呢?他苦苦思索着一….“啊,有了!”伍道荣高兴地叫起来。
只见他铺笺挥毫,写下七言诗一首:龙波水灵金鲤跃,一朝折桂登龙门。
天市景色世间少,金龙彩凤出青云。
东边红日彩霞现,西面竹林紫气生。
太平盛世人称颂,双凤朝阳舞东风。
随后把卷交上,立即回驿馆等候。
主考官看后连连称好,马上将卷交与乾隆皇帝,皇帝看过后,立马召见伍道荣,伍道荣肃整衣冠,入宫见驾。
皇帝问道:“你是何方人氏?”伍道荣答道:“草民世居岭南顺邑杏坛古朗乡”。
皇帝继续问:“你家乡真的如你所描绘一样吗?”伍道荣又答:“草民不敢欺骗皇上。
”乾隆爱玩山水,曾下江南观赏风光是人所共知的。
这次他听了伍道荣的禀告,意欲再次出宫,一览那人间胜景,于是派遣钦差大臣快马赶往顺邑探看虚实。
钦差不敢怠慢,微服外出,日夜兼程,到顺德后,在地方官的引领下来到古朗。
只见一色的砖瓦房鳞次栉比,一色的石板干净整洁,一条小河东西走向蜿蜒流动,河水清澈见底。
河的一侧住有人家,前铺后居;另侧古榕参天,夹着丝丝垂柳。
一派典型的南国水乡景色。
看着此景倒也令人赏心悦目,但与诗中的之说相差甚远。
钦差大臣立即回宫禀告皇上,于是乾隆龙颜大怒,马上传召伍道荣,说他犯了欺君大罪,律该问斩。
伍道荣在金阶跪下,不慌不忙地说:圣上明鉴,请让草民说完,再斩不迟。
小民家乡的那条小河叫鲤鱼涌,因河中常有大鲤鱼出现而得名,它是西江的一条小支流,从西江闸直入古朗乡,在乡的入口处便是龙波坊、水灵坊,“龙波水灵金鲤跃”便由此而来。
小河到村中分叉,一流向南,一流向北,分叉处叫择桂坊,河上有座石拱桥叫引龙桥,桥下的石拱门当然就是龙门了,俗话说鲤鱼跃过龙门便能攀折丹桂,这便是“一朝择桂登龙门”的意思。
引龙桥的两岸是小商品集散地,名唤天市街,转向南的河上有另一座石拱桥叫起凤桥,桥的东侧是青云坊,“天市景色时间少,金龙彩凤出青云”说的是此意。
起凤桥的东侧是东边坊、太平坊,西侧是竹林坊,小河流经本村的最后一个坊是双凤坊。
诗的后四句“东边红日彩霞现,西边竹林紫气生。
太平盛世人称颂,双凤朝阳舞东风”。
就是对这些景物的描写。
主上,草民所说句句是真,哪有欺骗之理?万望圣主明察。
乾隆听完后,命太监取出纸笔,让伍道荣画出草图,再把图和诗句对照看一遍,心想:好你个伍道荣,能够在一首小诗中把桥名、地名、河名巧妙地运用到一起,也真难为你了。
于是开金口说道:“朕恕你无罪,赐你金银布帛,回乡好好过日子吧。
”伍道荣谢恩出宫,买舟回家。
他虽未能考取功名,却让乾隆皇帝也知道岭南顺邑有个古朗,并且此事一时在京城传为美谈。
直到今天,古朗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能津津乐道这个故事。
3 清晖园里故事多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晖园让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至,除景物绚美的因素外,还因为有历史文化的底蕴:何绍基、李兆洛、乾隆之子成亲王等书法大家遗下的墨宝仿如散落满园的串串珍珠;黄士俊、龙廷槐等纵横人物流传的故事又让这座岭南名园充盈着浓郁的人文韵味。
清晖园的前身为顺德第一位文状元黄士俊的私家花园。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在京举行的三年一度的殿试中,黄土俊一举夺魁。
相传,殿试时皇上出的上联为:“扫叶烹茶,宝鼎烟中浮蟹眼。
”士俊以“倚松酹酒,金杯影里动龙鳞”对之。
结果,颇具气魄中透出不凡功力的下联,寓意吉祥又切中二人身份且符合题义,赢得龙颜大悦,士俊也就顺理成章被钦点状元。
清晖园的“留芬阁”得名于黄士俊的“足不下楼”。
士俊入仕三十年内曾三次辞官,明朝覆亡后,士俊蛰伏楼上以示不踏大清土地。
尽管士俊一生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但从“留芬阁”可观照出他生命中最后的岁月还是保持了民族气节。
清晖园的始建人是进士龙廷槐。
为官近二十年,廷槐借父亲龙应时病逝而回乡守孝之机辞别黑暗的官场,筑园奉母。
园中的船厅(“小姐楼”)牵连出与民国革命元老尢列家族的姻亲关系。
当年居于船厅的龙家千金,嫁的夫婿正是杏坛北水尢列的本家兄弟。
正所谓门当户对,尢列的祖父在广州经营实业积下巨富,人称“尢百万”。
其临终时,将财产按“全、家、食、俸、禄”分成五份让五个儿子对号入座,各领一份。
可见“尢百万”所称不虚。
出身书香世家的尢列,积极资助挚友孙中山先生,并且参与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一起被时人誉为“四大寇”。
龙廷槐栖居清晖园期间,曾四处奔走,为大良筹集了上百万两白银做公益金,为济贫、救灾等起了很大作用。
嘉庆年问,海盗张保仔洗劫内河乡镇,廷槐捐银招募乡勇,在主持民间联防事务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保护顺德在中山的沙田,廷槐倡议设立的“计亩抽银”的沙田公约,后人一直沿用到清末。
晚清探花李文田,他女儿嫁给了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因而李文田在清晖园留有“归寄庐”的手迹。
这位探花郎,据传二十六岁高中回乡祭祖时,忆及早年四出借债,受尽白眼的遭遇,感慨万千而在族祠中书下一联日:忆当年贫穷,柴米俱无,赊不得,借不来,二十年中,天眼未开人眼闭;蒙今日富贵,钱银两便,亲也临,疏也到,九阅月内,蓝袍乍脱锦袍归。
真是一联道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龙廷槐的第七个儿子龙元份,绰号份七,擅长诗、书、画,可惜有文无行,为人刻薄狡诈,留下了不光彩的传说:某年,份七要建新居了,于是支使管家向附近商号洽购建材,均要上等好货。
老板见有财有势的龙老爷关照自己,不由得喜上眉梢,纷纷表示材料“马上送上”。
当时所有交易都按地方常例记帐赊取,众老板就乐得静侯工程完工与份七结帐收取货款了。
新居落成了,份七少不了设宴请来县中二士绅官吏和有关老板共同庆贺一番。
酒席上,份七当官绅的面巧说寒舍落成,材料实蒙各方好友送来,如某某的木材,某某的砖瓦等等,鄙人无限感激……众老板此时才如梦方醒,明白当日的“马上送上”被份七偷换了概念而让自己中了圈套。
只是,鉴于份七的财雄势大,他们也就只有“打落门牙往肚里吞”了。
清晖园中的“三大宝”之一为百寿阁。
据说,清乾隆年问,顺德有个十分聪明的工匠被清晖园园主持地请来雕刻百寿图。
工匠一时疏忽,设计错误,每边只排下四十八个寿字。
到验收时,园主怎么也数不出一百个寿字来,于是勃然大怒。
工匠情急智生,趋前解释道:“之所以这样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
‘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之意,大吉大利啊。
”园主心有不甘:“你说的虽有理,但九十六个寿字构得成百寿图么?”工匠闻言,又心生一计:“九十六个寿字是明摆的,还有四个给藏起来了,藏寿是为了长寿。
”园主不依不饶:“藏在哪?”工匠日:“左右两边各四十八个寿字都暗藏着一个大寿字。
”“还剩两个呢?”“一个藏在你身上,另一个藏在我身上,全部合起来不正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寿图么?”听到这里,园主不由得笑逐颜开。
聪明的工匠不但获得了双倍工钱,还让百寿图为清晖园加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
4大良的由来顺德县城,原名太艮。
据传,很久以前,现在称为“鉴江”的河段蜿蜒穿流于烟墩山、猪仔岗与锦岩山、凤山、华盖山、禽爬岗之间,这一地带叫“太艮峡”,坐落该峡的大村子就是大良镇的前身——“太艮村”了。
明景泰三年,黄萧养率领农民起义被镇压后,明王朝合南海的东涌、马宁、西村、鼎安四都三十七堡,加上新会白藤等地,设置了顺德县(顺德意为“顺天之德”),把县治设在曾经是起义军根据地的太艮村,含有镇压之意。
“艮”为八卦之一,粤语里“八卦”有绕舌,爱管闭事的意思,被视为不雅。
有人巧妙地把“太”字那一点移到“艮”字上,改成“大良”。
也有人说,当时知县为太艮题字,因喝多了酒,醉眼昏花,将“太”字一点写到“艮”字的头上,于是成了“大良”。
另一说更是妙趣横生,神乎其神:据说,一块竖写着“太艮”二字的木牌经风吹曰晒而开裂,“太”字的一点正好跌落在“艮”字上头,于是天赐“大良”芳名。
5龙江煎堆的来历很久以前,龙江还只是一个人口不多的乡村。
有一年年三十晚,村里家家正在吃团圆饭,突然问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风沙中窜出一只巨形怪兽,发狂似地冲进村民住宅,见人就咬,逢人就撕,随着一阵阵短促而惨烈的叫声,地上已躺下了十余具血肉模糊、内脏裸露的无头尸体。
大难不死的村民们个个惊恐万状,紧闭门窗,祈求佛祖保佑。
天亮后,几个胆大的青年从门缝里偷偷窥视,怪兽己去无踪影,才出来召集剩余村民一起埋葬尸体,商量后事。
内中有一位白发老翁战战兢兢地说:“这怪兽叫‘连’,凶狠无比,力大无穷,门牙似铡刀,双爪似利剑,先扯人脏腑,后吃人头颅。
百年前村里连续两年遭祸,现在又大难临头啦!”说完悲痛欲绝,泣不成声。
众人听后,吓得面如死灰,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人丛中有个名叫阿堆的青年,擦干眼泪,悲愤地说:“我们不能白白等死,一定要把这个恶魔铲除,为乡亲们报仇!”众人纷纷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