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医学课件)耳内镜的临床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耳内镜逐渐从传统的显微镜发展为纤维光 学镜,再到现在的高清数字耳内镜,图像质量不断提升,操 作也越来越便捷。
耳内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构造
耳内镜通常由手柄、镜头、光源和显示屏幕等部分组成。手柄负责支撑和操控 ,镜头负责捕捉图像,光源提供照明,显示屏幕则用于展示实时图像。
工作原理
通过光源的照射,镜头捕捉到耳内部的图像,并传输到显示屏幕,医生通过观 察显示屏幕上的图像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精确的手术定位
通过耳内镜的引导,医生能够精确地定位病变组 织,减少手术创伤。
熟练的手术操作
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耳内镜手术的操作技巧,如如 何控制出血量、如何保护周围组织等。
手术后的护理和随访
术后伤口护理
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建议。
疼痛管理
治疗效果
03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明显改善,
耳内镜检查显示鼓膜充血消退。
案例三:鼓膜修补术的成功案例
诊断过程
患者因外伤导致鼓膜穿孔,通过耳内镜检查明确穿孔位置及大小 。
操作步骤
在耳内镜引导下,进行鼓膜修补术,使用组织移植技术修复鼓膜穿 孔。
治疗效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鼓膜穿孔成功修复,听力恢复正常。耳内镜检 查显示鼓膜形态结构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
06
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耳内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先进技术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耳内镜技术将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 相结合,提高诊断和治疗的精确度和效率。
微型化与便携性
未来耳内镜设备将越来越微型化,便于医生随身携带,快速进行诊 疗操作。
耳内镜下自体脂肪移植鼓膜修补术33例手术配合

耳内镜下自体脂肪移植鼓膜修补术33例手术配合鼓膜穿孔是由外伤或者炎症引起,为了有效地促进鼓膜穿孔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我院耳鼻咽喉科从2007年11月至2009年9月,在耳内镜下自体脂肪组织移植修补鼓膜穿孔33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3例(33耳)均为紧张部穿孔,左侧26耳,右侧7耳,鼓膜穿孔面积直径2~4 mm,其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13~61岁,平均30.3岁;外伤性鼓膜穿孔28例,慢性单纯性中耳炎遗留穿孔5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术耳朝上,常规消毒铺无菌巾,1%丁卡因棉片作鼓膜及外耳道表面麻醉;耳内镜下用显微小钩刀及尖针去除穿孔缘的血痂或上皮层,并搔刮穿孔边缘2 mm范围内的内皮,制备血管移植床;术中根据情况在同侧耳垂或腹部取脂肪组织,修剪为2倍穿孔大小备用,用3/0线及三角针间断缝合切口,鼓室内放置适量明胶海绵,将脂肪组织嵌顿于穿孔处,使一半置于鼓室腔内,呈哑铃状,再用明胶海绵填塞外耳道固定。
2 结果术后6~12个月复诊,并复查听力。
除1例炎症性遗留穿孔不愈合外,其余均全部愈合,愈合率96.97%;穿孔愈合者,听力提高10 dB以上,穿孔未愈合者,患耳听力无损失或加重,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
3 护理配合3.1 术前准备3.1.1 心理护理术前1 d访视患者,对术前准备及患者情绪进行评估,向患者讲解有关医学知识,说明手术目的必要性、手术方法、术中麻醉方式以及术中配合等事项,消除患者对手术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查看患者原始病历,了解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已遵医嘱做好青霉素皮试。
3.1.2 器械和物品准备耳科专用手术显微器械包(内有显微钩刀、尖针等)、0度耳内镜、监视系统及冷光源、明胶海绵,棉片、2%利多卡因、1%丁卡因、生理盐水、青霉素钠等。
3.2 术中配合3.2.1 巡回护士配合①建立静脉通道,术野在耳部(或腹部),为便于术者操作常在下肢建立静脉通道;②体位安置:患者取平卧位,患耳朝上,头偏向对侧,颈部两侧各垫一小砂袋,身体其他空隙处垫以软垫,双腕及膝部约束带松紧合适,以能穿过一指为度,保证机体生理功能与手术需要;③正确放置及连接仪器:监视系统置于术者对侧,保证术者术中视野宽扩且不防碍操作为佳,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程序,手术结束后,关闭各仪器开关,切断电源,妥善保管;④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耳内镜下耳后脂肪压片内植修补鼓膜紧张部中小穿孔21例临床体会

用。
1 . 2 . 3 脂肪压片制作 匀 的片状移植 物备 用 。 1 . 2 . 4 内植法修补鼓膜
用两块无 菌玻片加 压挤掉 脂肪
组织 , 使脂肪 组织 中的疏松结缔组织压 成半干状厚 薄均 鼓 室内置人适量 的抗生 素 明
胶 海绵 , 将脂 肪压片修 剪 成稍 大 于穿孔 、 且与 穿孔 形状
内、 外 翻转或卷 曲者 , 可 用小 钩将 其复 平 、 对合, 缩 小穿 孔面积 , 缩小移植 床 。对 于 陈 旧性 外伤 性鼓 膜穿 孔、 慢 性单纯性化脓性 中耳炎所遗 留的鼓 膜穿孔 , 先 用钩针将
穿孔边缘一圈上皮挑除刮除 , 直角弯 钩搔刮穿孔 周 围内
侧面黏膜 , 形成 2 i n l n的内植床 。
内面 的黏膜层 在穿孔 处融 合 , 阻碍 了鼓膜 向中央生 长 ,
1 . 2 . 2 鼓膜移 植物 的采 取
难 以 自行生 长愈合 。鼓膜 修补 术是 治疗 鼓膜 穿孔 最 鼓膜 植床 准备 好后 , 局 部 有效 的方法 。鼓 膜 修补 的意 义 即切 除穿 孔 内缘鳞 状 上皮层 , 应用颞 肌筋膜 、 软 骨膜 、 乳 突骨膜 作为 支架 , 通 过仅分 布在鼓 环和锤 骨柄 区鼓膜 上皮 干 细胞生 发 中心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本 组患 者 2 1例 ( 2 1耳 ) , 男1 6例 , 女
相似 的薄片 , 经穿孔 处用小 钩将脂肪压 片平整地 紧贴在 残余鼓膜 的内侧。外 耳道内继续填人抗 生素 明胶 海绵 , 外轻压碘仿纱条 。术后应用抗 生素 1 周, 严 禁患耳 进水 或用力捏鼻 、 擤鼻 。术后 1 周拆除耳后切 口缝线 , 2周去
微创 医学 2 o 1 3年第 8 卷第1 期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应用效果分析和临床体会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应用效果分析和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9-03-20T10:39:20.3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作者:郑鹏[导读] 就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耳炎患者(8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郑鹏(万江眼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就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耳炎患者(8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耳炎;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067-01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病菌感染所致,患者的免疫力会随着细菌毒素的增加而下降,从而产生中耳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听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之一,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中耳炎病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耳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耳炎患者(8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摘要】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研究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原理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机制,可以发现其在改善炎症和提高耳腔通气的作用。
临床疗效观察显示,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可以显著减少中耳炎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和脱管等,需要及时处理和注意。
手术后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诊和保持耳部卫生。
结论中指出,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手术技术。
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
【关键词】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分泌性中耳炎、效果分析、原理、机制、临床疗效、并发症、注意事项、地位、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手术,是治疗儿童和成人耳部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主要适应症之一。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其特点是耳中出现分泌物导致听力下降和耳朵不适。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局部滴耳液进行治疗,但是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或耳道狭窄难以清洁,治疗效果不佳。
内镜下鼓膜置管术通过在鼓膜上开一个小孔,将管状支架置入中耳腔内,通常可以促进中耳通气和排液,改善中耳炎的症状。
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具有微创、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决策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原理及操作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操作指南和参考。
2. 分析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机制,揭示其对中耳炎病变的影响途径和作用机制。
4. 分析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评估手术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分析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治疗效果

分析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治疗效果发布时间:2022-06-06T06:15:37.08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期作者:郑艺[导读]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有效性郑艺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四川成都610200【摘要】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鼓膜穿孔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参照组45例,实施显微镜下鼓膜成形术治疗,研究组45例,给予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治疗,分析两组病人的住院手术状况和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比较结果。
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少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为鼓膜穿孔病人实施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治疗,能够减少住院时间,加快病人的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耳内镜;鼓膜成形术;鼓膜穿孔;治疗效果鼓膜穿孔大多都由外伤或者炎症造成,比较多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和挖耳等,急性中耳炎也是导致鼓膜穿孔的关键病因[1]。
鼓膜能够阻挡病菌进入中耳,如若鼓膜破裂,病人的听力会有所衰退,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2]。
而耳内镜鼓膜成形术是修补鼓膜的最佳手段,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这种手术治疗方式也得到了广泛运用[3]。
由此,本文主要研究了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有效性,数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鼓膜穿孔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5例病人,研究组:男性病人25例,女性20例,年龄13-52岁,平均(40.26±6.29)岁;参照组:男性病人28例,女性17例,年龄14-53岁,平均(41.76±6.59)岁。
所有病人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医学课件)耳内镜的临床应用演示课件

进一步研究耳内镜在耳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 疗的临床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 证耳内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推动其广泛 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耳内镜的临床应用演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耳内镜简介 • 耳内镜的临床应用 • 耳内镜的优势与局限 • 耳内镜手术的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典型病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目的和背景
01
介绍耳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02
传播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提高耳鼻喉科医生的临床技能
03
诊断
通过耳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颅底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诊断提供重 要依据。
治疗
颅底外科手术中,耳内镜可以辅助手术操作,提高手术准确性和安全性。
耳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诊断
通过耳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神经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诊断提供重要依 据。
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中,耳内镜可以辅助手术操作,提高手术准确性和安全性。
02
耳内镜简介
耳内镜的定义
01
耳内镜是一种用于耳部检查和治疗的内镜设备,也被称为耳道 内窥镜。
02
它通过耳道进入耳膜,观察耳膜的形态、颜色、穿孔等,辅助
诊断耳部疾病。
耳内镜可以用于观察耳道和耳膜,还可以进行活检和治疗。
03
耳内镜的发展历程
1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些医生开始尝试使用 内镜来检查耳朵。
详细描述
通过病例介绍、手术过程演示、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展示 耳内镜下听骨链重建术的全过程。重点强调手术适应症、禁 忌症、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耳内镜在耳科疾病诊疗应用论文

耳内镜在耳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一种新型医疗器械——耳内镜对在耳科疾病诊疗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60例鼓膜穿孔患者进行分组,通过运用耳内镜技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临床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整体情况比较令人满意。
与以前没有使用耳内镜技术进行定手术时相比,手术的难度大大降低,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结论耳内镜在耳科疾病诊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上值得推广。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耳内镜在耳科疾病诊疗中的作用和价值,以便广大医护工作者能更好地使用耳内镜,为广大患者服务。
【关键词】耳内镜诊疗作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764.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15-021 引言耳内镜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特别是近几年,耳内镜的制造技术逐步提高,国内外出现了很多操作简便、性价比较高的耳内镜;同时,医学界在耳内镜技术的应用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自耳内镜在耳科疾病诊查和治疗中应用以来,为传统耳科的临床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诊疗工具,并把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观念引入耳科[1]。
长期以来,广大医护工作者勤勤恳恳,不断努力,在利用耳道镜进行耳科疾病诊治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收录的病例和治疗过程,系统地梳理了耳内镜在耳科疾病诊疗中,尤其是在治疗鼓膜穿孔中的作用,以期和同行共同分享。
2 临床研究资料和方法本人在耳科做主治医师多年,对耳内镜技术的应用也有一些切身的体会。
笔者结合2008年7月—2011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60例耳膜穿孔患者的治疗情况,对耳内镜技术在鼓膜修补术中的具体使用做简要的报道。
2.1 临床资料本文所使用的是2008年7月—2011年7月期间到我院就诊,并进行手术的,有完整资料统计的耳膜穿孔患者病例60例。
其中男性患者33耳,女27耳;这些患者年龄段为17~56岁,平均年龄36.2岁。
其中,外伤性穿孔2耳,经临床观察均1个月未愈;慢性单纯性中耳炎干耳,导致陈旧性鼓膜穿孔3个月以上44耳,所有穿孔均属紧张部中央性穿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
2010-04-29T00:48:17.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 作者: 王 茜
[导读] 鼓膜修补术相当于Wullstein的Ⅰ型鼓室成形术,是封闭鼓膜穿孔、减少中耳感染机会和提高听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王
茜(湖北省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3)
【中图分类号】
R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139-01
【关键词】
耳内镜 鼓膜修补术 微创
鼓膜穿孔是耳科临床常见疾病,我科自2004年-2008年在耳内镜引导下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鼓膜穿孔实施修补手术,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有完整资料统计病例39耳,其中男24耳,女15耳;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5.2岁。外伤性穿孔18耳,经临床观察1个月未愈。慢性单
纯性中耳炎干耳(陈旧性鼓膜穿孔)
3个月以上21耳。所有穿孔均为紧张部中央性穿孔。术前均行纯音听阈检查、耳内窥镜检查、贴补实
验、咽鼓管功能检查。其中纯音听阈检查示各患耳
500~2000Hz,平均气骨导差在15~45dB之间。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前行中耳乳突CT扫
描和耳内窥镜检查,排除中耳肉芽及胆脂瘤上皮。
1.2
设备
采用国产杭州FUAO内镜管径为3mm、0度30度耳内镜及耳用显微器械。
1.3
手术方法
①患者取平卧位,术耳朝向上方,术区以碘伏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1%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少许麻醉,于术耳耳廓附着处上3cm处
做一横切口,长约
3cm,分离、暴露颞肌筋膜,按所需大小剪下小块筋膜,于手背展平后自然晾干备用。②术耳内注入2%丁卡因2ml,分
别于耳屏切迹及外耳道口稍内,外耳道骨部与耳廓软骨交界之间隙,
3点、6点、9点及12点处作浸润麻醉。③将直径2mm、0度耳内窥镜放
入外耳道内,看清鼓膜标志后,先用耳显微钩针将穿孔边缘一圈约
1mm上皮挑除,使原已对合的内外两层上皮隔开,除去向内卷入的上皮
约
2mm,形成移植床。④吸净鼓室及鼓膜血迹,将含有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及地塞米松的明胶海绵碎块填入鼓室腔,与鼓膜穿孔在同一平
面。⑤将已备好的颞肌筋膜经鼓膜穿孔处放入鼓室腔的明胶海绵上,再用耳显微钩针把移植膜边缘压进鼓膜穿孔下方与鼓膜纤维层紧贴在
一起。将剪成小块的明胶海绵块填塞至移植膜及鼓膜穿孔边缘,再将碘纺纱条剪成
1cm长数条,填塞外耳道。⑥术后应用抗生素1周,2周
后取出外耳道填塞碘仿纱条,明胶海绵不需取出待自行吸收。
2
结果
39
例(39耳)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3~6个月,行电耳镜或耳内镜检查。其中35例(87.2%)术后鼓膜穿孔完全愈合复测听阈提高
15dB
以上。3例(7.7%)术后移植物与残边之间留有裂隙,经刺激疗法愈合1例,2例(5.1%)因术耳局部感染致移植组织溶解而失败。
所有患者术中外耳道反应轻微,无外耳道血肿、鼓岬损伤及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鼓膜修补术相当于Wullstein的Ⅰ型鼓室成形术,是封闭鼓膜穿孔、减少中耳感染机会和提高听力的有效措施之一。经外耳道内植法是
其经典术式,由于外耳道为一非直管,存在两处狭窄,管腔长度
2.5-3.5cm,过程中视野暴露欠佳,耳内镜尤其是硬管耳内镜应用于穿孔的鼓
膜修补术中,为该手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借助内镜引导行鼓膜修补术
,能更方便地对那些鼓膜穿孔边缘看不清的患者施行微创鼓膜成形
术
,手术操作更加精细,避免肉眼下操作对外耳道及鼓岬的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的显微镜下修补技术相比较,耳内镜可接近结
构,有利于观察其全貌和细节,因而能较好地掌握鼓膜穿孔的大小和形状,更易于作植入物的裁剪,使移植筋膜与移植床达到最佳重叠,
减少出血,避免行耳内切口,手术适应证从而扩大。
目前,硬质耳内镜已在耳科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内镜辅助耳神经外科、颅底外科手术也逐渐开展,从而提
高了诊断和治疗水平。但是耳内镜的使用还存在自身局限性:①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无论何种方法都使单手操作有一定难度,需有熟练掌握
内镜使用的基础,否则易失败。②耳内镜易被血及气雾污染需反复擦拭。③耳内镜属于二维成像
, 可造成整体解剖标志不清。此外,硬质耳
内镜是单眼窥视
,并不能提供深度感觉,且术中术野范围较为狭窄以及采用改变视角方向的内镜(30°45°70°90°等)操作,不仅其照明有损
失,而且因改变了习惯下的直视线,造成解剖辨别上的混乱。此外内镜器械也亟待改进,故耳内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无法替代传统
的手术显微镜,内镜辅助显微镜手术以及简单的内镜治疗方法代替部分耳科手术仍是耳内镜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基层医院显微镜很少配
置,且显微镜手术费用高,而内窥镜已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且费用低,故此手术可在有鼻内窥镜设备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37-845.
[2]
郑乙庆,欧永康.耳内窥镜在门诊诊治耳科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