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二○XX年X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体情况概述 (1)

1.1项目概况 (1)

1.2 项目治理目标及期限 (1)

1.3 滑坡特征 (2)

1.4影响滑坡的不良地质作用 (7)

1.4.1后缘滑坡 (8)

1.4.2中部滑坡 (8)

1.4.3前缘滑坡 (9)

1.5 滑坡工程地质概况 (9)

1.6滑坡区水文地质概况 (10)

1.7 治理设计方案 (12)

1.7.1 设计依据: (12)

1.7.2参照设计依据 (12)

1.7.2 设计原则 (12)

1.7.3 设计思路 (13)

第二章、编制说明 (14)

2.1 编制依据 (14)

2.1.1 业主提供的资料: (14)

2.2 编制原则 (15)

第三章、施工准备及总平面布置 (16)

3.1 施工准备工作 (16)

3.1.1技术准备 (16)

3.1.2 物资准备 (17)

3.1.3 施工现场准备 (18)

3.2 施工总平面布置 (18)

3.3 临时用地表 (18)

3.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8)

第四章、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9)

4.1工期目标 (19)

4.2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详见附表二) (19)

4.3工期总体保证措施 (19)

4.4 过程中的工期控制措施 (20)

第五章、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21)

5.1施工方案制定 (21)

5.2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22)

5.2.1土方开挖施工 (22)

5.2.2锚杆施工 (23)

5.2.3格构施工 (25)

5.2.4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 (28)

5.2.5钢筋工程施工要求 (29)

5.2.6排水工程 (30)

第六章、工程监测方案 (31)

第七章、施工组织管理 (32)

7.1 岗位职责 (33)

7.1.1项目管理主要岗位职责 (33)

7.1.2项目总工岗位职责 (34)

7.1.3测量人员岗位职责 (34)

7.1.4质检员岗位职责 (34)

7.1.5材料员岗位职责 (35)

7.1.6专职安全员岗位职责 (35)

7.2 施工机械组织 (35)

7.3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5)

7.4工程材料进场保证措施 (36)

7.5临时用水用电方案 (37)

第八章、安全施工措施 (37)

8.1 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37)

8.2 安全生产组织 (38)

8.3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 (38)

8.3.1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38)

8.3.2项目总工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 (39)

8.3.3 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9)

8.4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40)

8.5 绿化、养护安全注意事项 (42)

8.6 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设施的安全及加固措施 (42)

第九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43)

9.1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标准 (43)

9.2 环境保护措施 (44)

9.3 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及噪音的措施 (44)

第十章、消防措施 (45)

第十一章、夜间施工及冬、雨季施工措施 (46)

11.1 夜间施工措施 (46)

11.2 雨季施工措施 (46)

11.3 冬季施工措施 (48)

第十二章关键施工技术及实施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48)

第十三章工程竣工应提交的资料 (49)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奉节县陈家包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一、质量和安全目标 5 (一)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5 1、工程质量目标 5 2、组织保证措施 5 3、制度保证措施 7 4、技术管理措施 7 5、信息管理措施 9 6、预防措施 10 7、纠正措施 11 (二)本工程的质量检标准及投入仪器和设备 12 1、质量检测标准 12 2、主要的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 13 (三)整体工程质量目标 14 1、施工质量控制 14 2、工程档案管理 16 3、成品保护措施 16 4、计量管理 16 5、冬春季施工措施 17 6、雨季施工措施 17 (四)工程施工安全目标 19 1、工程施工安全目标 19 2、安全管理体系 19 3、安全管理 19 4、安全措施 20 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工期 24 (一)施工总进度图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图 24 (二)工期保证具体措施 25 1、工程工期安排 25 2、工期保证具体措施 25 (三)施工总体布置和施工道路布置 29 1、布置原则及依据: 29 2、施工道路 29 3、临时设施及主要机具布置: 29 4、施工用电、水 30 5、平面管理措施 31 (四)施工截排水、施工期监测及施工抢险预案 32

1、施工截排水预案 32 2、滑坡施工监测预案 32 3、施工抢险预案 33 (五)主体施工技术措施 37 1、排水工程施工 37 2、抗滑桩 37 3、回填护坡 40 4、施工顺序 41 5、测量 41 6、碎石土填筑与碾压 42 7、砌体施工 43 8、反滤垫层的施工 44 9、排水系统施工 45 10、砼工程 45 11、科技进步目标 48 (六)施工期间地质工作的开展 50 1、人员的配备 50 2、编录、鉴定工具 50 3、剖面的绘制 50 4、土工试验 50 5、抗滑桩开挖中地下水的观测 50 6、岩土试验标准 50 (七)工程变更应对措施 52 1、工程的变更 52 2、变更应对措施 52 (八)施工机械、人员进场计划 54 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需用计划 54 2、人员计划 54 (九)材料进场计划 55 1、材料的供应、采购 55 2、材料进场计划 55 (十)资金使用计划 57 (十一)施工过施工程中和移交前工程保护措施 58 1、服务目标 58 2、施工中的保护措施 58 3、移交前的保护措施 58 4、工程保修管理措施 59 (十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及方案 60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 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 1、松散土类 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Q dl)和残积层(Q el)。自上而下为: (1)坡积层(Q el)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3.00~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 e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25.00~33.00m。 2、硬质岩类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m,产状50°∠45°。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 (1)全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25.00~73.62m,厚度约1.90~15.00m。 (2)强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13.00~71.82m,厚度约0.70~18.30m。 (3)中风化岩

山体滑坡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况 2.2 设计要求 第三章工程施工目标 第四章施工部署 4.1 施工准备工作 4.2 现场项目组织管理 4.3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4.4 施工设备配置 4.5 劳动力配备计划 4.6 施工进度计划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5.1 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5.2 锚索施工 5.3 挂网 第六章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6.1 质量保证措施 6.2 工期保证措施 6.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附图表: 1、施工进度计划表 2、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招标文件。 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02)。 1.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DZ/T0219-2006)。 1.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1.6《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1.8国家现行有关其他施工验收规、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况

本工程为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地点为清原县,工程质量优良,开工日期为2012年8月17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9月17日。 2.2设计要求 本工程边坡采用清除坡面岩体,锚索,锚头,垫板,挂网。 一、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1、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浮石为主。 2、、边坡高25m(标高31m)以下的坡面基本保持原有坡度不变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松动岩体,坡高25m(标高31m)以上的坡段直接削坡至坡顶,坡率按1:0.5。 3、削坡应采取自上而下施工的原则,严禁从坡脚开挖削坡。 4、边坡削坡清理后应对坡面进行检查、验收。 二、锚索 1、锚孔直径Φ110mm,采用孔底注浆法,灌注M30水泥砂浆。砂浆灌注必须饱满密实,注浆材料固化前不得移动锚杆。 2、单孔设计拉力120KN,锚固段长4m,锚杆规格Φ25的Ⅱ级精轧螺纹钢筋,锚杆倾角200,。平面上呈3.0*3.0的菱形布置,共5排,第一排锚孔标高为32m,第一、二排锚杆长度8m,第三四五排锚杆长10m。锚杆每隔2m设置一个对中器,锚头采用20cm*20cm,厚10mm的钢板,外部配上紧固器,并采用C30细石砼封锚头。 三、坡面挂网 1、固网小锚杆采用Φ18Ⅱ级钢筋,锚杆采用菱形布置,水平、垂直间距均为2m,长度2.0m,钻孔直径42mm,M30水泥浆灌注,建议水泥浆配比为:水泥:砂=1:1,水灰比0.4。 2、钢筋网采用Ⅰ级钢筋6.5双向配筋,间距200*200mm,每隔2m设置一道加强筋,钢筋网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30mm,加强筋与锚杆焊接牢靠,并用C20砼喷面,厚为12cm。 3、泄水孔采用Φ100PVC管,斜底5%,外露长度10~15cm,梅花型布置,间距3m*3m,断层或节理发育处,泄水孔适当加密。 2.3施工条件 2.3.1工程地质条件 治理区主要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灰色晶屑玻屑凝灰岩,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晶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2省道(211国道)旬阳至小河公路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部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文件编号 SRBG-XXLJ-03-2016安 拟制安保科 审核人 批准人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生效日期 2016年6月25日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目的 (3) 第二章适用范围 (3) 第三章应急救援体系 (3) 一、组织体系 (3) 二、运行机制 (5) 三、应急响应 (7) 四、应急部门职责 (7) 第四章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10) 第五章应急结束 (10) 第六章后置处理 (11) 第七章培训 (12) 一、培训 (12) 二、演习 (12) 三、奖惩 (12)

第八章预案管理 (13) 一、审查复审 (13) 二、预案管理 (13)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专项、现场应急预案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避免或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结合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旬阳至小河公路XXLJ-03项目部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应急[2007]88号文件》、《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 二、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适用范围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永靖县大沙沟泥石流灾害治理项目施工工程技 术 部 分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一节编制说明 2 第二节编制依据 3 第二章工程概括及工程特点 4 第一节工程概括 4 第二节工程特点 5 第三章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6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9 第一节施工测量 9 第二节防洪排导堤施工方案 11

第三节土石方开挖 22 第三节清淤工程施工方案 24 第四节主要施工机械、仪器设备的选型 25 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26 第六章技术组织措施 29 第七章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30 第八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34 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35 第十章安全文明措施 36 第一节安全生产措施 36 第二节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9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40 第十二章施工现场管理 43 第十三章新技术新艺新材的应用 47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49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50 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51

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1 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52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在组织机构、施工方案、质量控制、安全要求、人力资源、机械配备、材料调配、工期进度等方面统一部署,保证重点、统筹兼顾;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实际情况,结合公司的施工力量和管理模式,本着以机械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的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充分发挥我项目的优势,达合格工程,确保工程发挥抗阻山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则编制的,其内容涉及淤泥砂清理、防洪排导堤(护堤)工程及工程监测等。 根据永靖县大沙沟泥石流灾害治理项目施工工程的设计特点及功能使用要求,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政府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适用”为编制原则。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理性态度向建设单位提供关于资金利用、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等方面以最优化建议达到交付满意工程的目的。 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组织具有丰富山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的前提下,成立编制小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思路敏锐,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呼应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确保质量、工期能够顺利实现,同时保证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施工环境,为政府及公司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全套施工图纸;

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资质标准

一、勘查: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设计: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8T15:30:56.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邓戴斌[导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房屋建筑等项目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山体被破坏,乱砍乱伐等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状况十分的严峻。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房屋建筑等项目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山体被破坏,乱砍乱伐等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状况十分的严峻。本文将重点概述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相关问题,结合着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阐述应该采取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滑坡属于负面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危害面较广,会对交通、河道等产生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国家对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近二十年的时间,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空前活跃,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针对于多种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中国及其他国家仍然推动着各项研究的进一步落实。 1、滑坡产生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滑坡通常是在特殊的地形及地质条件下受到了岩土的自重作用,结合着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坡体失去了稳定性,沿着内部的软弱面产生了滑动变形的问题。发生滑坡往往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的内因,就是指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破碎断层和节理发育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属于滑坡发生频率较高的地质构造。滑坡发生的外因就是积水渗水、地下水发生了变化等,这就使得原有地层内应力的平衡构造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极易产生滑坡这类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山区若是修建水库和电站等,需要对山坡大面积的开挖,这种情况便会导致老滑坡复活。 2、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原则 2.1 辨明影响因素 想要真正的将滑坡地质灾害加以治理,需要坚持着基本的原则,应该将查清地质条件并分析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视为重要的基础。通过准确的分析斜坡变形破坏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基础性的工作落实到实处,重点是清楚地认识到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存在,有针对性的选择科学的防治举措【2】。 2.2 探索条件及规律 在对滑坡加以整治前,应该及时的将斜坡变形的具体规律和对应的边界条件等准确的分析,因为考虑到变形破坏的规律存在差异,所以采取的处理对策也有差别,应该严格的依照斜坡变形规律确定科学的方案。需要准确的分析出变形破坏面的具体位置和基本的形状,由此才能确定相应的规模和基本的活动方式,在实际布置防治工序的时候更加合理。 2.3 彰显出针对性 为了让治理效果更加的明显,主张积极的分析出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依照重要性确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如果斜坡失稳,将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属于较大的工程项目,应该注重安全稳定性系数的提升,关注相应的投资比重。若是临时的工程项目,应该确定采用较为简易的防治对策。除了上述提及到的相关问题,在具体落实相关的行动时,还应该准确的判断实地情况,采取最优的治理方案。 3、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滑坡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会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特别是在地形、地质等条件之下,斜坡部分岩、土受到自重作用的影响,同时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并不稳定的情况,内部的软弱面会产生极为明显的滑动变形情况。我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现阶段国家对相应的治理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 3.1 及时的将滑坡体清除 针对于坡高低于15米,并且坡面长小于50米的小型土质边坡,应该考虑其并不存在着继续向上和两侧扩展的可能性。因为挖方的工作量有限,在挖除之后能够保证将危害彻底的消除,所以可以考虑运用挖除的方式彻底的根治【3】。 3.2 排水工程的实践 排水工程中涵盖着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因此在整治滑坡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在滑坡体外及时的修建环形截水沟,保证在对其合理利用的时候,及时的将地表水引到天然沟谷中。滑体中需要及时的修建起树枝状的排水系统,这主要是迎合了具体项目的实践要求,在布置阶段的主沟需要和滑坡方向保持着一致。为了避免地表出现渗透的问题,应该及时的将地表填平并且夯实,针对于风化以及存在着裂隙的区域,必须要采取锚喷防护举措或者是灌浆手段,同时也需要格外的重视绿化工作的落实情况,保证土壤能够适当的固定起来。地下排水可以适当的划分出浅层、深层排水以及截水等不同的类型。所谓的浅层排水方案,重点是深度保持在数米和数十米的区域,如果说地下水埋藏的深度达到了15米以上,需要落实经济技术的对比。 3.3 积极的落实支挡工程 3.3.1 抗滑挡土墙 若是中小型的滑坡,应该考虑其本身的下滑力,在其下滑力并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设置出挡土墙,然后把基础置于硬层或者是基层土上,挡墙较为常用的形式便是重力式挡土墙,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验证出这种挡土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开裂和变形的问题,分析主要的原因是其结构受力机制并不科学。为及时的将这种局面加以改善,锚定板挡墙和预应力锚索等新型的挡墙应运而生【4】。很多新型挡墙的出现使得挡土墙的受力机制发生了变化,相关联的造价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对比于重力式的挡墙来说,预应力锚杆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3.2 抗滑桩 这种抗滑桩重点是通过运用桩和周边岩土的共同作用,及时的将滑坡推力加以传递,然后达到了稳定地层的抗滑结构。因为这样的抗滑桩存在着较强的抗滑能力,同时污工量较少、桩位较灵活,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管桩,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慎重的选择。 3.3.3 锚固法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第二章、施工条件 第三章、工程概况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及目标 第五章、施工准备 第六章、施工协调与管理配合措施 第七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八章、资源配备计划 第九章、确保施工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章质理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一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二章文明施工措施 第十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十四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十五章成品保护措施 第十六章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第十七章环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八章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管理 第十九章建立质量回访维修制度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说明: 施工组织设计不仅在工程作业全过程中起指导施工的作用,在工程竣工后重要的技术经济性文件材料。它为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检查、指导工程施工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宝兴县第三批地质灾害施工治理项目第一标段(丰收组、安达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资料及招标文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等相关技术要求,有关政策规定及本公司施工类似工程和施工经验进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目的:为工程施工提供完整的系统技术性文件,用以指导该工程施工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全面协调好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种之间协作配合、确保工程安全、合格、文明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确保合同目标的实现。 求实、信誉是企业发展之本,也是我公司一贯遵循的守则,一旦我公司中标,我们将全面履行招标文件的各项规定及我公司投标书中的各项承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现行施工规范要求,文明施工,同贵方密切配合,确保该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二、编制依据: (1)、第三批地质灾害施工治理项目第一标段(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第三批地质灾害施工治理项目第一标段(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和工程量清单; (3)、国家现行的有关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的验收规范和操作技术规程;(4)、地方和企业现行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5)、《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等相关技术要求。 (6)、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有关规程规定;

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资质标准

一、勘查: (一)甲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设计: (一)甲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施工: (一)甲级资质1注册资金人民币一千二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二)乙级资质1注册资金人民币六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三)丙级资质1注册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山体滑坡施工组织设计之欧阳光明创编

目录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况 2.2 设计要求 第三章工程施工目标 第四章施工部署 4.1 施工准备工作 4.2 现场项目组织管理 4.3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4.4 施工设备配置 4.5 劳动力配备计划 4.6 施工进度计划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5.1 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5.2 锚索施工 5.3 挂网 第六章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6.1 质量保证措施 6.2 工期保证措施 6.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附图表: 1、施工进度计划表 2、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招标文件。 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1.6《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8国家现行有关其他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况 本工程为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地点为清原县内,工程质量优良,开工日期为2012年8月17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9月17日。 2.2设计要求 本工程边坡采用清除坡面岩体,锚索,锚头,垫板,挂网。 一、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1、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浮石为主。 2、、边坡高25m(标高31m)以下的坡面基本保持原有坡度不变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松动岩体,坡高25m(标高31m)以上的坡段直接削坡至坡顶,坡率按1:0.5。 3、削坡应采取自上而下施工的原则,严禁从坡脚开挖削坡。 4、边坡削坡清理后应对坡面进行检查、验收。 二、锚索 1、锚孔直径Φ110mm,采用孔底注浆法,灌注M30水泥砂浆。砂浆灌注必须饱满密实,注浆材料固化前不得移动锚杆。 2、单孔设计拉力120KN,锚固段长4m,锚杆规格Φ25的Ⅱ级精轧螺纹钢筋,锚杆倾角200,。平面上呈3.0*3.0的菱形布置,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第一节任务由来 (1) 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 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 (1) 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2) 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7) 第一节自然条件 (7) 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 (7) 二、气象与水文概况 (9) 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 (9) 一、地形地貌 (9) 二、地层及岩性 (9)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1) 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3) 五、不良地质现象 (14) 六、人类工程活动 (14) 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4) 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 (14) 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 (15) 一、Ⅰ号滑坡上段 (15) 二、Ⅰ号滑坡下段 (16) 三、Ⅱ号滑坡 (17) 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7) 一、Ⅰ号滑坡上段 (17) 二、Ⅰ号滑坡下段 (18) 三、Ⅱ号滑坡 (19) 第四节滑坡水文地质 (19) 一、滑坡区含水层的含、富水性及隔水层的性质 (19) 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24) 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与性质 (26) 第五节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一、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二、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7) 三、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2) 四、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32)

第一节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4) 一、Ⅰ号滑坡上段 (34) 二、Ⅰ号滑坡下段和Ⅱ号滑坡 (34) 第二节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5) 一、计算的工况条件 (35) 二、计算参数 (35) 三、计算方法及公式的选择 (36) 第三节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56) 第四节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57) 第五章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58) 第一节发展变形趋势 (58) 第二节危害性预测 (58) 第六章综合分析与建议 (59) 第一节综合分析 (59) 第二节建议 (59) 一、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表17) (59) 二、防治工程措施 (61) 三、下步勘查工作建议 (61) 结语 (62)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体原则: 查明病因,分析病理,对症下药。 (1) 查明病因是基础——强调地质分析和地质认识; (2) 弄清病理是关键——注重坡体稳定性分析; (3) 对症下药是目标——设计方案应具有针对性。 主要内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各图件应表达的基本内容 四、主要工程构筑物施工图设计应注意事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遵循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复核: 工程治理的有效性:控制灾害体,保护对象 构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工程等级,设计标准 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主体工程、辅助费用 施工可行性:施工工序、工艺、机械。 以初步设计图纸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细化设计 深化设计:综合考虑工程有效性、安全性、造价、施工可行性、完善设计方案,使治理方案能够落地。

细化设计:工程间的衔接、工程分部结构、特殊部位、施工做法、不同地段开挖断面、外观要求等。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一)施工图设计现场踏勘复核要求 施工图设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复核与设计有关的工作。 1、现场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范围、灾害体基本特征、明确保护对象; 治理工程布置地段和位置、工程结构形式; 评估治理工程施工可行性和治理预期效果。 复核基准点、地形图、剖面图与实地的吻合性,必要时应修测或补测。 对存在异议或疑问的应及时与勘查(可研、初设)成果编制人员沟通。 2、施工图设计定测: 现场查看工程布置位置的施工可行性,对各工程构筑物中轴线两端点、中心点等固定工程位置的测量关键点必须打桩标识(埋木桩或水泥桩并编号、补测其坐标、高程); 测桩和测量数据表作为设计交底资料之一。 补测施工图设计所需的各分部工程、结构变化部位、连接处等控制部位的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断面图。 3、施工条件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永久和临时占地、施工用电、用水、原材料来源、施工弃渣堆放及相关费用、价格等进行调查,并与当地国土资源局、当地乡镇政府沟通、会商、协调,形成《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附表),记录表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扉页后,作为施工图设计成果送审的要件。 (二)施工图细化深化设计 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环境限制因素、原材料来源及实际价格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及工期。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 由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施工图纸、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施工图预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不得缺项。 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与施工图纸可合订,扉页责任栏签字齐全,加盖公章,并附设计资质证书、委托书、勘查可研专家评审意见及修改说明、本单位专家组内审意见、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等。

某某某某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目录 一、第一章工程概况 二、第二章编写依据 三、第三章施工部署 四、第四章施工目标 五、第五章主要施工容 六、第六章施工技术要求 七、第七章主要施工工艺 八、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九、第九章施工机械设备安排 十、第十章施工管理及劳动力组织 十一、第十一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十二、第十二章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该边坡位于 2-4、6-8、10-12、14-16号楼的北侧。边坡长为159.50m,坡高为1.14~10.16m。2011年雨季期间发生局部坍塌。 边坡长约160m,坡面面积约3000㎡,平均坡度约为70°。 拟整治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按永久性边坡设计。 二、施工场地的地层地质情况 根据XXXX工程勘察院地质资料,边坡围地层由上而下为残积土、强风化石英、中风化石英岩。详细资料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基坑支护型式选取 本边坡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支护: 1、K0+000~K0+090段:采用全长粘结锚杆+混凝土格构的支护方式。 2、K0+090~K0+159.5段:预应力锚索+挂网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方式。 3、边坡平台:现浇0.15m厚钢筋网混凝土面板硬化处理。 4、边坡排水:坡顶采用明沟排水方案。 第二章编写依据 1、《XXXX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SJ2011-A24)》。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0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手册》2005。 5、《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JGJ-20-99)。 6、《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46-92)。 8、《土层锚杆设计及施工规》(CECS22:90)。 第三章施工部署 一. 施工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

(完整word版)山体滑坡施工组织设计

抚顺市中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况 2.2 设计要求 第三章工程施工目标 第四章施工部署 4.1 施工准备工作 4.2 现场项目组织管理 4.3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4.4 施工设备配置 4.5 劳动力配备计划 4.6 施工进度计划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5.1 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5.2 锚索施工 5.3 挂网 第六章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6.1 质量保证措施 6.2 工期保证措施 6.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附图表: 1、施工进度计划表 2、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招标文件。 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1.6《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8国家现行有关其他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况 本工程为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地点为清原县内,工程质量优良,开工日期为2012年8月17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9月17日。 2.2设计要求 本工程边坡采用清除坡面岩体,锚索,锚头,垫板,挂网。 一、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1、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浮石为主。 2、、边坡高25m(标高31m)以下的坡面基本保持原有坡度不变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松动岩体,坡高25m(标高31m)以上的坡段直接削坡至坡顶,坡率按1:0.5。 3、削坡应采取自上而下施工的原则,严禁从坡脚开挖削坡。 4、边坡削坡清理后应对坡面进行检查、验收。 二、锚索 1、锚孔直径Φ110mm,采用孔底注浆法,灌注M30水泥砂浆。砂浆灌注必须饱满密实,注浆材料固化前不得移动锚杆。 2、单孔设计拉力120KN,锚固段长4m,锚杆规格Φ25的Ⅱ级精轧螺纹钢筋,锚杆倾角200,。平面上呈3.0*3.0的菱形布置,共5排,第一排锚孔标高为32m,第一、二排锚杆长度8m,第三四五排锚杆长10m。锚杆每隔2m设置一个对中器,锚头采用20cm*20cm,厚10mm的钢板,外部配上紧固器,并采用C30细石砼封锚头。 三、坡面挂网 1、固网小锚杆采用Φ18Ⅱ级钢筋,锚杆采用菱形布置,水平、垂直间距均为2m,长度2.0m,钻孔直径42mm,M30水泥浆灌注,建议水泥浆配比为:水泥:砂=1:1,水灰比0.4。 2、钢筋网采用Ⅰ级钢筋6.5双向配筋,间距200*200mm,每隔2m设置一道加强筋,钢筋网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30mm,加强筋与锚杆焊接牢靠,并用C20砼喷面,厚为12cm。 3、泄水孔采用Φ100PVC管,斜底5%,外露长度10~15cm,梅花型布置,间距3m*3m,断层或节理发育处,泄水孔适当加密。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文档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文档 Document of post disaster reconstruction plan for lands lide 编订:JinTai College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 案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 灾害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指导协调小组已决定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为认真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城镇布局,科学论证重建项目,率先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重点支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安全第一、民生优先,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确保尽快完成东乡县特大滑坡地

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规划范围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限确定为两年。 二、灾后重建规划主要内容 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城乡住房建设标准、规模,学校、医院、办公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政、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防灾减灾,重建资金安排,各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 三、组织机构及其主要任务 为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省政府决定成立甘肃省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小组(组成人员见附件,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小组”),全面组织协调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具体任务及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一)灾害损失评估组。由省民政厅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临夏州、东乡县政府对灾害范围及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受损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 (二)土地利用、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规划组。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对东乡县城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和隐患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急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节前言 (2)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3) (一)位置及交通 (3) (二)地质概况 (3) (三)设计概况 (4) (四)主要工程量 (4) 三、施工场地准备及布置图 (8) 第二节施工综合管理 (14) 一、施工组织机构 (14) 二、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16) 三、安全文明管理措施 (4) (一)安全施工方案 (4) (二)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6) (三)文明施工措施 (8) (四)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9) (五)安全注意事项 (9) 四、冬雨季施工措施 (10) 五、道路安全施工措施 (12) 六、噪音控制及振动控制 (12) 七、空气污染(防尘)的控制 (13) 八、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14) 第三节施工进度安排 (15) 一、计划开竣工日期施工进度计划 (15) 二、劳动力计划 (16) 三、材料数量及进场计划 (17) 四、拟投入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17) 五、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检查、调整 (18) (一)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 (18) (二)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和调整 (18) 六、工期保证措施 (18) 第四节主体工程施工方案与工艺 (20) 一、本工程施工的难点及对策 (20) 二、施工工序总体安排原则 (20) 三、挡土墙和排水沟 (20) (一)挡土墙施工 (20) (二)排水沟施工 (21) 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23)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24) 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25) 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 (27) 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33)

第一节前言 一、编制依据 1、《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重庆市地方标准;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 7、《提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8、《防洪标准》(GB50201-94);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1997); 1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3、《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 14、《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 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 17、《四川省汉源县新河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白树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长荣村小学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观音庙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四川省汉源县大田乡火烧坡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宜东镇桥楼子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18、《汉源县背后山等十三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汉源县国土资源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