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

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
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 三年级(1)班

姓名: 席德璧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综合课进度表教者:席德璧

第一课时确定位置

活动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教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间观念。

活动重点:确定位置的方法

活动难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活动准备:电脑课件,学生操作材料

一、导入

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高高兴兴地参加了,你们看,都有谁呢?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能说说它的位置吗?(出示电脑图片)

二、学习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可是它的位置却没有表达清楚。第几排是怎样确定的,第几个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小猴是怎样说的?

播放电脑媒体课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乌龟(我在第二排第三个)

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找一找哪儿是第一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几个应该从哪边开始数呢?指着图看看。

从上面的这幅图上,我们知道了排数一般从前往后的,个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要讲清楚一个小动物的位置,就要说明它在第几排,第几个?(同时出示媒体课件)

三试一试

1.小动物的位置讲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学们,从右往左数,可以这样确定,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几个一般从前往后数。

谁来试试说说自己的位置?

()在第3组第2座?()做在第4组第4座?

2.师里来了新同学,请同学们来帮他们找找位置?

根据给出的信息确定自己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上打“√”。

A同学:第3组第2座

B同学:第2组第5座

C同学:第4组第3个

电脑课件展示,集体校对。

四闯关练习

1.电脑出示题目一:根据题目给出的消息,要求正确说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出示电脑课件,学生观察图片。

2.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组交流。出示小朋友的电影票(第几排几号),学生回答正确后,进行表扬鼓励。

3.找图书。(帮图书管理员来找图书)说出什么书在第几层第几个,正确说出它们的位置。

4.找金币。(出示翻板,回答正确后,给出寻宝提示。)

在给出的藏宝信息后,自己贴金币制作寻宝图,然后在寻宝区展开寻宝活动。

第二课时口算除法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活动过程:

一. 教学例1

1. 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5.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活动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绘制条形统计图

活动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活动重点:

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细心读图

1、图片导入,师生谈话,引出条形统计图。

师:前几天,咱们学校开展了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可高了,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出示课件:回收电池的照片)。

师:看!一颗颗废电池被投进了我们的回收箱。

咱们再一块去看看三(2)班同学的收集情况。(课件出示三(2)班第四组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统计图)

2、小组讨论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这是三(2)班第四组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统计图,大家看一看,你从图中可以读到哪些信息?先跟同桌说一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和交流。)

3、全班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给学生创造互动学习的空间)

师:好!哪位同学愿意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二、求平均数

1、提出“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枚”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

算。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枚?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注:此时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思路)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解答的?(注意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1)第一中方法是常用的,即平均数为总数÷总份数

(2)找基准量法

即把某数作为标准量,其他的数与其比较多去少补。(学生找中间数做基准数,会出现有加有减的情况,如果学生选择最大或最小数做基准数,难免会出现某些加减混合的现象,老师利用手中的课件配合指导。)(3)移多补少法

根据生活实际,移多补少,使其相等。(如果学生想不到此法,老师作为参与者,利用课件直观演示给同学看,增强学生对平均数的直观理解。)

3、议一议

通过把最多的、最少的与平均数的进行比较,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师:咱们计算出他们回收废旧电池的平均数为16枚,收集最多的同学比平均数多了几枚?最少的比平均数少了几枚?

三、归纳整理

师:好!同学们说得不错,下面大家休息一会,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出示《新小马过河》的图片,同时老师讲解),小马要到它的朋友家里玩,但是途中必须经过一条小河,河水的平均深度是12分米,小马的身高是14分米,它能顺利过河吗?

师:从小马过河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四、活动练习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大家再去帮光明小学去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课件出示统计图)

(1)看图,发现信息。

师:仔细观察统计图,你从中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跟全班同学说一下?(由于与例题近似,所以可直接让学生回答。)

(2)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

师:他们平均每人阅读多少课外书?应该怎么计算?大家动手算一下。

师: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注意提问:你还会其他方法计算吗?)

(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老师是给予关注和肯定,同时应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3)提问题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是多样化的。)

五、课外学习

1、学生调查喜欢的课外书的数量,制图。

第四课时制作年历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进下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动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有序性。

3、培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制作年历的方法。

课时按排:

整本年历、单年历、台历、书历各一份,硬卡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学前准备

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年历:整本、单、台历、书历。

(3)思考:这些年历都是怎样做的?

(4)投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年历吗?

2、讨论:

制作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1)确定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2)一共12个月,每行4个月,排3行。

(3)可以把休息日、重要节日、纪念日用彩笔标出来。

二、制作年历

1、分组合作

2、老师进行指导

三、展示与交流

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

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年历的优点

四、运用

想一想,制作后的年历还能做什么。

第五课时口算乘法

活动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活动重点:

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竞赛:(限时1分钟):

40 ×4= 60×5= 300×7= 200×8=

6 ×200= 3×800= 13×30= 11×50=

2、导人新课:

刚才口算的这些题目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容——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说: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出示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00×10

(2)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300×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方法二: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个0。所以300×10=3000(份)

(4)课件出示另一个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学生独立解决,指名说出口算方法。

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

(3)同桌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哪种口算方法比较简便?

5.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应用:

1、完成课后做一做。

(1)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结合订正过程,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生活应用:

为支援南方抗旱,每所学校平均捐款900元,20所学校一共捐款多少元?

3、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题。

四、全课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拓展:口算9×99

第六课时测量物体并求出面积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活动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活动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有关系,有()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小结

第七课时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重点:

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解决问题。

(1)有24瓶牛奶饮料,如果每箱可以装4瓶,可以装几箱?

(2)一种乒乓球,10个可以装1盒,8盒可以装一箱,现有4箱乒乓球,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解决过程,师生简单评价。

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除法一步计算和乘法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引入新课,指明学习任务,简明扼要。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学生搜集信息。

多媒体播放学生团体操表演的画面,指出:团体操表演是运动会上的又一项容,并显示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的信息。

2.学生说出所观察、搜集到的信息,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3.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方法,然后同桌交流,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先交流再解答。

4.个别汇报解决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评价,表扬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生。

(二)学生自主解决教科书第99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看图获取信息,独立解决,鼓励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3.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学生独立练习,鼓励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汇报解决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方法:

19600÷4÷2=1200(千克);

29600÷2÷4=1200(千克)。

让学生充分说明算理,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2.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明确问题,独立解决。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可能出现:

1954÷2÷3=159()

2954÷3÷2=159(千克)

33×2=6(场) 954÷6=159(千克)

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有些问题既可以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也可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

3.编题、解题。

教师先给出学生三个数:240、6和2,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用这三个数编出一道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解决,互相检查。

4.分组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5、16题

第八课时设计校园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

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彩笔、纸、电脑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学校的布局,辨认东、南、西、北。为设计美丽的校园做好准备。

二.组织学生观看电脑课件《美丽的校园》。

三.每人动手设计出自己心中的校园。

四.组织学生学习、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奖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