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色素是位于植物叶绿体中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包括叶绿素 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等。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如下:

1. 手工研磨法:将植物叶片取出后,加入适量的减水醇(如乙醇或甲醇),用研钵或机械研磨器搅拌研磨,使细胞破碎释放叶绿体色素。然后通过离心将悬液离心分离出叶绿体色素。

2. 酒精沉淀法:将植物叶片切碎后加入适量的酒精溶液,用撇去悬浮物,然后再用滤纸滤除酒精中的杂质。过滤后的溶液可以进行酒精沉淀,即加入适量的酒精悬浮叶绿体色素,并通过离心分离出沉淀。

3. 层析法:将植物叶片经过研磨和过滤后得到的色素溶液,可以通过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常用的色谱柱包括硅胶柱、纸层析柱和高效液相色谱柱等。通过向色谱柱中加入适当的溶剂系统,可以将叶绿体色素按照其亲水性和亲油性进行分离。

4. 液-液萃取法:将植物叶片研磨并与适量的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苯或正己烷)混合,通过摇晃、振荡或搅拌等方法,使叶绿体色素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分配。随后,分离有机相并蒸干,即可得到叶绿体色素。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条件选择使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7------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课本回扣: 1.实验原理: (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中,所以,可以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2)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这样几分钟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2.步骤方法: (1)研磨前加入少许石英砂的目的是。 (2)研磨前加入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 (3)加入10mL无水乙醇的目的是。(4)层析液是有机溶剂,常由、和混合而成。也可代用。层析液的作用是。 3.实验结果及分析: (1)扩散最快的是(颜色:)扩散最慢的是(颜色:)。滤纸上有四条色素带说明了什么?。(2)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1.(1)无水乙醇无水乙醇(2)不同快慢 2.(1)研磨充分(2)防止叶绿素被破坏(3)溶解(提取)色素(4)20份石油醚 2份丙酮1份苯 93号汽油使叶绿体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来 3.(1)胡萝卜素(橙黄色)叶绿素b(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有四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慢也不一样。(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到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扩散开来,实验就会失败。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将叶绿体色素进行分离的方法名称是。(2)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划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已重复几次划线)插入层析液,几分钟后取出观察,发现在滤纸条上无色素分带现象,而其他用同一滤液作实验的同学的滤纸条上却色素分带明显。其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 (3)为了获得整齐又不重叠的四条色素带,在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 ① ② (4)如果没有丙酮和菠菜叶片,要保证分离后的色素带清晰,可以用来代替的最佳实验材料是 A.酒精和麦苗 B.酒精和大白菜 C.蒸馏水和大白菜 D.蒸馏水和麦苗 (1)纸层析法(2)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中(3)应画得细而直待上次凉干后再重复几次(4)A 2.下面是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问题,请回答: (1)实验中加入研钵内的丙酮的作用是;实验中加入研钵内的石英砂的作用是;实验中加入研钵内的碳酸钙的作用是。 (2)实验中将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底部放有。 (3)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 (4)层析时的关键注意事项是;加盖的目的是;色素带最宽的是;扩散速度最快的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问题: (1)研磨时为什么加SiO2 和CaCO3? 加入SiO2目的是研磨充分,加入CaCO3目的是保护色素,避免被酸性物质破坏(细胞内含有酸性物质,细胞结构被破坏后,叶绿体色素有可能和酸性物质直接接触) (2)研磨叶片时为什么加2mL丙酮? 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丙酮 (3)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 迅速:研磨过慢,色素有可能被破坏, 充分:尽可能的把色素全部在叶片中释放出来 (4)将研磨液过滤后的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内含丙酮,丙酮易挥发,塞紧可防止挥发 (5)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将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层析时,滤纸条两侧边缘扩散较快,减掉两角后,扩散後的色素线可以呈现直线,便于观察 (6)为什么要用培养皿盖在盛有层析液的烧杯上? 层析液易挥发,这样可以防止挥发。 (7)为什么各种色素带的宽窄有差异? 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导致色素带宽窄有别 (8)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用肥皂将手洗干净? 丙酮和乙醚有一定毒性 (9)整个实验采用什么方法? 纸层析法 提取液和层析液都是有机溶剂,都能溶解色素。 作用不同:提取液是提取色素,层析液是分离色素。 成分不同:提取液一般用丙酮,层析液是由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 分离原理是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扩散速度不同,如果采用丙酮作为层析液的话各种色素分子在其中溶解度差别不大,扩散速度也不存在明显差异那么就没有办法达到分离各种色素的目的。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扩散速度不同,层析液的主要成分是石油醚,石油醚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它随石油醚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得最慢。这样,几分钟后,四种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高中生物必修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知识点]叶绿体色素分离

[高中生物必修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知识点] 叶绿体色素分离 1、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2)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 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 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色素分离。 3、结果分析:①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色素含量的多少依次为:叶绿 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②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色素在层析夜中 溶解度大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③在滤纸上距 离最近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与叶绿素b,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胡 萝卜素与叶黄素。 4、注意事项:(1)裁取定性滤纸时,注意双手尽量不要接触纸面,以 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脏物污染滤纸。(2)根据烧杯的高度制备滤纸条,让 滤纸条长度高出烧杯1cm,高出的部分做直角弯折。 (3)画滤液细线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适中。 (4)研磨要迅速、充分。a.因为丙酮容易挥发;b.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 c.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被破坏。 (5)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 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5、实验创新:在本实验中在圆形滤纸中央点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 进行层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由内到外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一、为什么要选新鲜绿色的幼嫩叶片 因为叶绿色含N﹑Mg,而老叶中这两种矿质元素很多已经分解转移, 所以鲜绿色的幼叶中叶绿素的含量高,适合于实验. 二、制备滤纸条要剪去两角 实验中需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为什么这样做,如果不会怎么样 呢原来若不剪去滤纸条的两角,色素带的两边和中间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这是由于滤纸条两边水分子可以向三个方向散失,向上“跑”的速度快。 而滤纸条中间的水分子只能向两个方向散失,分别是向内和向外,因而会“跑”得慢一些。而现在剪去滤纸条的两个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中 间色素的扩散速度,减慢两边色素的扩散速度,从而真正意义上使这些色 素从同一起点随层析液扩散. 三、为什么研磨时加无水乙醇或丙酮 因为色素是有机物,根据相似相容性原理,无水乙醇或丙酮能溶解色素四、为什么加入少许二氧化硅 在提取色素的过程中,要加人少许二氧化硅。原来是为了研磨得充分。二氧化硅就是石英沙子,研磨时可以增大强度,加快细胞和叶绿体的破裂,而使叶绿体中的色素释放出来。 五、为什么加入少许碳酸钙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 色素提取原理: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色素可以溶解于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中,形成色素液。 色素分离原理: 由于四种色素在层析液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四种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从而将它们分离开来。 二.实验材料: 新鲜的绿色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研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小试管、培养皿盖、药勺、量筒、天平。 药品: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三.实验过程: (一)。制备色素滤液: 1.取叶: 称取5克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然后剪碎,放入研砵中; 2。研磨: A.研砵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 二氧化硅:为了使研磨充分; 碳酸钙:保护色素免受破坏; 丙酮:作为色素的溶剂。 思考题: (1)研磨时要使叶绿素能够提取出来,要破坏多少层膜? 提示:应该是3层,一层细胞膜,两层叶绿体膜。 (2)碳酸钙保护色素的原理是什么? 因为叶绿素极易分解,在研磨过程中,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液中的 有机酸释放出来,很容易破坏叶绿素分子,为了缓冲研磨液中的PH 值一,可以加入碳酸钙,来中和释放出来的有机酸,从而避免了叶绿 素被破坏。 B.充分迅速地研磨; 充分是为了彻底破坏细胞结构,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挥发; 防止挥发采取的措施: 在研砵上加一个中间有洞的纸,把玻璃棒插在中间研磨可以减少挥发。

3.取滤液: 在一支试管上插入一个小漏斗,中间用脱脂棉或者尼龙布作为过滤用,迅速倒 入研磨滤液,进行过滤,然后在试管口用棉花塞紧。 思考题: 为什么要迅速倒入?为什么要用棉花塞紧试管管口? 同样为了防止丙酮挥发; 同时由于色素极容易被光和空气所破坏,所以要避光和隔绝空气保存。(二)制备滤纸条: 1。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 为何干燥处理? 有利于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 2.规格: 6㎝×1㎝ 3.处理: 在滤纸的一端,剪去两角,大约距1㎝处,角度约45°; 剪角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在靠近两侧的层析液扩散的速度比较快,剪去两角后,扩大 了两侧层析液扩散的距离,可以调整层析液扩散处于同一平面。 (4). 距1㎝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线; 作为将来画滤液细线的标记; 不能用有机墨水笔来画,因为墨水会溶解于层析液中,而且有机墨 水也会在滤纸上扩散。 (三)画滤液细线: 1.用毛细吸管吸取色素滤液,沿铅笔细线处画滤液细线; 2.用力要均匀,细线要细、齐、直; 因为如果不细、齐,将来层析时会导致色素带的重叠; 3.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二到三次; 是为了增加滤液细线上色素的量,实验效果明显。 (四)纸层析: 1。层析液的量: 大约是3ml, 原则:烧杯中层析液的深度不得超过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纸层析法)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纸层析法)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质器之一,它们负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生产出有机物质和氧气。叶绿体中含有多种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它们的色彩不同,吸收光的波长也不同,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研究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探究光合作用的机制,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色素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下面介绍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实验材料: 1.醋酸丙酮乙酯 2.正戊烷 3.氯仿 4.纯化水 5.三氯乙酸 6.薄层色谱板(取硅胶G板) 7.深磁杯 8.玻璃棒(或玻璃片) 9.分离漏斗 实验过程: 1.取新鲜叶片,用纯化水冲洗干净后,将叶片用三氯乙酸溶液浸泡5-10分钟,轻轻搅拌,直至叶绿体脱离。 2.将叶绿体用分离漏斗过滤干净,加入少量的纯化水,制备得到含叶绿体的溶液。 3.将叶绿体溶液与醋酸丙酮乙酯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正戊烷作为流动相,混合均匀后,取一片薄层色谱板,仔细涂抹硅胶G,然后放入深磁杯中。 4.将混合物用玻璃棒(或玻璃片)沿着涂有硅胶的色谱板上的一个角从上往下涂抹成一条线,使其长度大约为2.5cm左右,以保证在移液的过程中色素的有效分离。

5.将涂抹好的薄层色谱板置于流动相中,使其上升,当流动相向上液面到达约10mm处时,将其取出晾干,然后在烘箱中烘干5-10分钟,直至洁白无色,取出备用。 6.利用紫外线灯照射薄层色谱板,色素就会显示出来,然后用扫描器或者其它检测方法,对其中的不同颜色区域进行分离。 7.进行分离后,将薄层色谱板中各区域的色素用氯仿溶液洗净,然后加入适量的正戊烷,将其中的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别收集起来,称重、干燥,制备得到不同色素的提取物。 总结:

冲刺2020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附答案及解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②步骤 取材:称取5 g 新鲜绿叶 ↓ 研磨:剪碎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 mL 无水乙醇, 迅速、充分研磨 ↓ 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 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严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②步骤 制备滤纸条⎩⎪⎨⎪⎧ 剪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 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 ↓ 铅笔画线:在距滤纸条去角的一端1 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 画滤液细线⎩⎪⎨⎪⎧ 取滤液: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 ↓画线: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 ↓重复画线:待滤液干后,重复画细线1~2次 ↓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 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 观察并记录结果: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

3.实验中的材料试剂及操作目的 考点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分析 例一、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利用新鲜绿色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层析法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同,得到了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过多 C.丙可能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丁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 考点二: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例一.在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D.③②①④ 易错点一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绿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色素溶液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易错点二滤纸条色素带重叠:没经干燥处理,滤液细线不能达到细、齐、直的要求,使色素扩散不一致。

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六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指导(攻关不畏难) 一、目的要求: 1、 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 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二、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 ),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小试管,培养皿,药勺,量筒(10ML ),天平。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三、实验原理: 1、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 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深解度不同:深解度高的随 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样,几分之后,叶结体中 的色素就在扩散中分离开来。 1)称取 5克绿色叶片并剪碎充分研磨 漏斗 ( 2 )加入少许SiO 2、CaCO 3和5的丙酮 滤液收集到试管并棉塞封 口 (1)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剪成长6㎝、宽1㎝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 去两角; (2) 干燥处理,重复2——3次。 (1) 用毛细吸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一条滤液线。 (2) 干燥处理,重复画2——3次。 (1) 将3ML 层析液倒入烧杯。 (2) 将滤纸条略微斜靠烧杯内壁(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 析液中。 (3) 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a 、黄绿色的叶绿素b 1、选材时要注意选取新鲜、颜色深的叶片。 2、用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时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 层析时要加盖,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3、在研磨时加入少许SiO 2,目的是为了研磨得充分;加入少许CaCO3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时叶绿体 中色素受到破坏;加入丙酮的目的是作为叶绿体中色素的溶剂。 4、在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这是为了使色素带整齐;要在距离去两角的一端1㎝处画一铅笔细 线,其目的是起标记作用,以便使每次重复画的滤液细线在同一位置,画滤液细线要重复2——3次,是为了增加色素的含量,使实验交得明显。 5、分离色素时,一是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于层析液中,导 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实践检验(温故能知新)

高考生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复习资料 2018高考生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复习资料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提前做好相应的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生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复习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生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复习资料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 1.色素的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分离方法:纸层析法。用毛细吸管在滤纸条的下端沿铅笔线划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划一两次,然后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分离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出现四条色素带:橙黄色(最窄,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最宽,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之间距离最大,叶绿素a与叶绿素b之间距离最小。 二、实验注意事项 1.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3.加无水乙醇是因为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三、实验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不能触及层析液? 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 实验目的 叶绿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叶绿素a与叶绿素b是高等植物叶绿体色素的重要组分,约占到叶绿体色素总量的75%左右。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起到吸收光能、传递光能的作用(少量的叶绿素a还具有光能转换的作用),因此叶绿素的含量与植物的光合速率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另外,叶绿素的含量是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反映,一些环境因素如干旱、盐渍、低温、大气污染、元素缺乏都可以影响叶绿素的含量与组成,并因之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因此叶绿素含量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对植物的光合生理与逆境生理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原理 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纸层析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当溶剂不断地从层析滤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即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使样品中的各种成分得到分离。 强光可以破坏离体的叶绿素,因为植物体内本来有还原酶,可以破坏光产生的强氧化物质。而离体的叶绿素提取液中不含有还原酶,光产生的强氧化物质会破坏叶绿素。 叶绿素提取液中同时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二者的吸收光谱虽有不同,但又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在不分离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情况下同时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可分别测定在663nm和645nm(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的光吸收,然后根据Lambert-Beer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 A663=82.04Ca+9.27Cb(1) A645=16.75Ca+45.60Cb(2)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过程 1、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 将除去叶柄和粗叶脉的5g 左右新鲜绿色叶片(菠菜叶或白菜叶、女贞叶),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进行充分的研磨,当研磨成糊状时,再加入5-6ml 丙酮,用杵棒迅速搅动后,静止3-5min,就可看到丙酮提取液为深绿色,再将澄清的提取液直接收集到有色的小广口瓶中(不经过滤)。丙酮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很容易挥发。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尽量少吸入丙酮,搅动后静止时,用纸或塑料薄膜盖在研钵上。因为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都是脂类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酒精、乙烷、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且用丙酮的效果较好,加入丙酮就是为了快速提取色素。又因丙酮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极易挥发,所以必须在充分的研磨后加入,而不在研磨前或研磨中加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研钵中加入2ml 丙酮,数量不足,色素提取液量不多,如果再经脱脂棉过滤,滤液几乎全被吸走,提取色素困难,所以改成加入丙酮5-6ml。将色素收集到有色的小广口瓶中,目的是避免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接触空气或光照下遭到破坏。 2、制备滤纸条 取一张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8-9cm 长,1cm 宽的滤纸条,再将滤纸条的一端对折剪去两角。 3、画滤液细线 用牙签(或用钢笔尖、六号注射针头等)代替毛细吸管,蘸取有色小广口瓶中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划的线条越细越齐(直),而且待滤液干燥后,继续重复画4~5 遍,实验效果越好。 4、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将4ml 层析液倒入100ml 烧杯中,再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倾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与层析液离开一定的距离,即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 5、实验结果的观察 层析几分钟以后(约4~5min),滤纸条上便清楚地呈现出四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取出滤纸条,待滤纸条稍干燥后,随堂观察实验结果,或待滤纸条完全干燥后,粘贴在实验册的报告栏上,避光保存。(注:为了加速干燥,可以用嘴对着滤纸条轻轻地吹,但不能放在阳光下晒。) 三、实验失误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1、滤液过稀:提取色素液操作时,方法欠妥,滤液黄绿色,浓度稀,实验效果欠佳,只有深绿透明的滤液,才能达到好的分离效果。 (1)材料选用不当,有的绿叶材料,不都是效果最优的,不能盲从。宜选老嫩适中且浓绿的叶,如:菠菜、青菜、天竺葵、马铃薯、苷薯的叶。 (2)所选叶片剪得不碎,加之研磨不充分。实验操作时,尽可能剪碎叶片,可把几张叶片叠放一起,先剪成丝,再一起横着剪碎,这样省时省力。加入少许 SiO2,CaCO3 且迅速充分研磨,研120 转左右,使研磨液呈匀浆状为好,这样各种色素才能充分溶解在提取液里(丙酮或无水乙醇)。 (3)过滤时,漏斗基部的脱脂棉太多(或"尼龙布"不是单层)。过滤时,使用脱脂棉尽可能少,便于得到深绿色的透明滤液,能阻挡住叶渣即可。切忌用过滤纸过滤,否则色素被吸收,降低滤液中色素的浓度。

实验二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二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从富含叶绿素的菠菜叶片中提取叶绿素,并在薄层层析板上点样使叶绿素显示不同颜色。 二、实验原理 要求同学们先查询资料,了解叶绿素相关知识,实验课上老师讲解。 三、实验材料、器具 研钵、托盘天平、分液漏斗、干燥锥形瓶、毛细管、薄层层析板、饱和NaCl溶 液、无水Na 2SO 4 四、实验步骤 1、叶绿素的提取 在中放入几片(约5g)菠菜叶(新鲜的或冷冻的都可以.如果是冷冻的,解冻后包在纸中轻压吸左水分)。加入10mL2:1石油醚和丙酮混合液,适当研磨。将提取液用滴管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饱和NaCl溶液(防止生成乳浊液)除去水溶性物质,分去H 2 O层,再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转入干燥的小锥 形瓶中,加2g无水Na 2SO 4 ,通风处理。处理后的液体倾至另一锥形瓶中(如溶液 颜色太浅,可在通风柜中适当蒸发浓缩)。 2、点样 用一根内径 1mm的毛细管,吸取适量提取液,轻轻地点在距薄板一端1cm 处,平行点两点,两点相距1cm左右。若一次点样不够,可待样品溶剂挥发后.再在原处点第二次,但点样斑点直径不得越过2mm。 3、展开 先在小烧杯中放入展开剂[用石油醚和丙酮按3:1的比例进行混合作为展开剂,再将薄层板斜靠于层析缸内壁。点样端接触展开剂但样点不能浸没于展开剂中,密闭层析缸。待展开剂上升到距薄层板另一端约1cm时,取出平放,用铅笔或小针划前沿线位置,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吹干薄层。 毛细管点样薄层色谱展开 4、观察层析板并记录实验结果。 薄层层析时Rf值表示的是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的到展层溶剂的前沿距离 包括扩散最快的是什么,扩散最慢的是什么 最宽的色素带是什么,最窄的色素带是什么 哪两个色素带距离相距最远,哪两个最近等等 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最快:胡萝卜素 次之:叶黄素 次之:叶绿素A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八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 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 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实验程序 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提取色素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 到达滤液细线) 制滤纸条 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 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滤液划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 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最宽:叶绿素a; 最窄: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实验关键 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 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 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注意事项 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 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 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 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同类题库】 .下列哪一种液体不能作为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液?(C) A.丙酮溶液 B.酒精溶液 C.水溶液 D.汽油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D)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 .将菠菜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成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30%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重复吸收几次,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D) A.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 B.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破裂C.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质壁分离复原 D.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皱缩 .如果没有丙酮和菠菜叶,要保证分离后色素带清晰,可以用来替代的最佳实验材料是(A) A.酒精和麦苗 B.酒精和大白菜 C.蒸馏水和大白菜 D.蒸馏水和麦苗.用韭菜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不能用作提取剂的是(A) A.水 B.丙酮 C.酒精 D.CCl4 .为了提取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在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碳酸钙,其作用是(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