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基础知识

第五章可靠性基础知识

可靠性是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可靠性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本身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迅速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越来越多,特别是使用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从而使武器装备日趋复杂,加之装备使用环境的严酷,使当时的武器装备故障频繁,在朝鲜战争中美军的军用电子装备的故障最为严重。于是美国国防部在1952年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经过五年的研究,该组于1957年发表了《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的研究报告,从而确定了可靠性工程发展的方向,成为美国可靠性工程发展的奠基性文件,标志着可靠性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半个世纪以来,可靠性工程经历了50年代的起步阶段,60年代的发展阶段,70年代的成熟阶段和80年代的更深更广的发展阶段,以及90年代以来进入向综合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实用化发展的阶段,使可靠性工程成为一门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可靠性工程已从电子产品可靠性发展到机械和非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从硬件的可靠性发展到软件的可靠性;从重视可靠性统计试验发展到强调可靠性工程试验,通过环境应力筛选及可靠性强化试验来暴露产品故障,从而提高产品可靠性;从可靠性工程发展为包括维修性工程、测试性工程、保障性工程在内的可信性工程;从军事装备的可靠性发展到民用产品的可靠性。

第一节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

一、故障(失效)及其分类

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称为故障。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和弹药等也称失效。故障的正式定义为终止即丧失完成规定的功能.在本章中,在多数场合,故障一词也可用失效代替。严格地说,故障是指产品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故障通常是产品本身失效后的状态,但也可能在失效前就存在。故障的表现形式,如三极管的短路或开路、灯丝的烧断等称为故障(失效)模式。引起产品故障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变化的内在原因称为故障(失效)机理。

产品的故障分类有多种。按故障的规律可分为偶然故障和耗损故障。偶然故障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故障,其重复出现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只能通过概率统计方法来预测.耗损故障是通过事前检测或监测可统计预测到的故障,是由于产品的规定性能随时间增加而逐渐衰退引起的。耗损故障可以通过预防维修,防止故障的发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按故障引起的后果可分为致命性故障和非致命性故障。前者会使产品不能完成规定任务或可能导致人或物的重大损失、最终使任务失败,后者不影响任务完成,但会导致非计划的维修.按故障的统计特性又可分为独立故障和从属故障。前者是指不是由于另一个产品故障引起的故障,后者是由另一产品故障引起的故障.在评价产品可靠性时只统计独立故障。

二、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性。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这里的产品指的是GB/TIS09000中定义的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等有形产品以及软件等无形产品。它可以大到一个系统或设备,也可以小至一个零件。产品终止规定功能就称为失效,也称为故障.产品按从发生失效后是否可以通过维修恢复到规定功能状态,可分为可修复产品和不可修复产品。如汽车属于可修复产品,日光灯管属不可修复产品.习惯上,终止规定功能,对可修复产品称为故障,对不可修复产品称为失效。可靠性定义中的“三个规定”是理解可靠性概念的核心。“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产品的可靠性和它所处的条件关系极为密切,同一产品在不同条件下工作表现出不同的可靠性水平。一辆汽车在水泥路面上行驶和在砂石路上行驶同样里程,显然后者故障会多于前者,也就是说使用环境条件越恶劣,产品可靠性越低。“规定时间”和产品可靠性关系也极为密切。可靠性定义中的时间是广义的,除时间外,还可以是里程、次数等。同一辆汽车行驶1万公里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肯定比行驶1000公里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大。也就是说,工作时间越长,可靠性越低,产品的可靠性和时间的关系呈递减函数关系.“规定的功能”指的是产品规格书中给出的正常工作的性能指标。衡量一个产品可靠性水平时一定要给出故障(失效)判据,比如电视机图像的清晰度低于多少线就判为故障要明确定义,否则会引起争议。因此,在规定产品可靠性指标要求时一定要对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给予详细具体的说明。如果这些规定不明确,仅给出产品可靠度要求是无法验证的.

产品的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产品在设计、制造中赋予的,是产品的一种固有特性,也是产品的开发者可以控制的。而使用可靠性则是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性能的保持能力

的特性,它除了考虑固有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之外,还要考虑产品安装、操作使用和维修保障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产品可靠性还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基本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它反映产品对维修人力的要求。因此在评定产品基本可靠性时应统计产品的所有寿命单位和所有故障,而不局限于发生在任务期间的故障,也不局限于是否危及任务成功的故障。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产品在完成规定任务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评定产品任务可靠性时仅考虑在任务期间发生的影响完成任务的故障。因此要明确任务故障的判据。提高任务可靠性可采用冗余或代替工作模式,不过这将增加产品的复杂性,从而降低基本可靠性。因此设计时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三、维修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执行规定状态的能力称为维修性.规定条件指维修的机构和场所及相应的人员、技能与设备、设施、工具、备件、技术资料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指的是按技术文件规定采用的维修工作类型、步骤、方法等。能否完成维修工作当然还与规定时间有关。

维修性是产品质量的一种特性,即由产品设计赋予的使其维修简便、迅速和经济的固有特性.产品不可能无限期地可靠工作,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总会出现故障。此时,如果能通过迅速而经济地维修恢复产品的性能,产品又能继续工作.

由于产品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密切相关,都是产品的重要设计特性,因此产品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应从产品论证时开始,提出可靠性与维修性的要求,并在开发中开展可靠性与维修性设计、分析、试验、评定等活动,把可靠性与维修性要求落实到产品的设计中。

四、保障性

系统(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满足平时和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称为保障性。保障性是装备系统的固有属性,它包括两方面含义,即与装备保障有关的设计特性和保障资源的充足和适用程度。

设计特性是指与保障有关的设计特性,如与可靠性和维修性等有关的,以及保障资源要求装备所具有的设计特性。这些设计特性可以通过设计直接影响装备的硬件和软件。如使设计的装备便于操作、检测、维修、装卸、运输、消耗品(油、水、气、弹)补给等设计特性.从保障性角度看,良好的保障设计特性是使装备具有可保障的特性或者说所设计的装备是可保障的.

保障资源是保证装备完成平时和战时使用的人力和物力。从保障性的角度看,充足的并与装备匹配完善的保障资源说明装备是能得到保障的。

装备具有可保障的特性和能保障的特性才是具有完整保障性的装备.

上面介绍的保障性虽指的是武器装备,但对于民用产品而言保障性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质量特性。在民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同样也应使所设计开发的产品具有可保障的特性和能保障的特性,使产品在顾客的使用中操作简便、装卸方便、出现故障有显示、故障产品能及时修复、维修有备件、消耗品有供应等,产品只有具备这种良好的保障性才能使产品的各种功能和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顾客才会满意。

五、软件可靠性

近30年来,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渗透到各个技术领域,同时,计算机在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管理和控制自动化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绝大部分复杂系统的运行是离不开计算机的,因此,我们通常所说产品的可靠性有两个部分构成,即硬件可靠性及软件可靠性,由软件故障所造成的系统失效的事件屡见不鲜,但软件可靠性比硬件可靠性的研究起步要晚得多,试验及分析手段也不如硬件可靠性来得成熟。目前国际电工委员会已发布了两部与软件可靠性有关的标准,它们是IEC 60300—3—6《软件可信性应用指南》及IEC 61713《软件生存期的软件可信性应用指南》,这两个标准可做为从事软件可靠性及相关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六、可用性和可信性

可用性是在要求的外部资源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刻或时间区间内处于可执行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它是产品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的综合反映,这里的可用性定义是固有可用性的定义,外部资源(不包括维修资源)不影响产品的可用性。反之,使用可用性则受外部资源的影响。可用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用度.可用性通俗地说是“要用时就可用”.实际上,可靠性和维修性都是为了使顾客手中的产品随时可用。可靠性是从延长其正常工作时间来提高产品可用性,而维修性则是从缩短因维修的停机时间来提高可用性。可用性是顾客对产品质量的又一重要的需求。

可信性是一个集合性术语,用来表示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可信性仅用于非定量条款中的一般描述,可信性的定性和定量具体要求是通过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的定性和定量要求表达的.

七、可靠度函数、累积故障(失效)分布函数

产品可靠度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描述的是产品功能随时间保持的概率。因此产品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一般用R(t)表示,产品的可靠度函数定义为:

R(t)=P(T>t)

式中:T——产品发生故障(失效)的时间,有时也称为寿命;

t-—规定的时间。

因此,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也是时间的函数,一般用F(t)表示,F(t)称为累积故障分布函数,即:

F(t)=P(T≤t)

关于产品所处的状态,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假定为要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要么处于故障状态。产品发生故障和不发生故障是两个对立的事件,因此:

R(t)+ F(t)=1

累积故障分布函数和可靠度函数可以通过大量产品的试验进行估计。设有16个产品作寿命试验,试验发生的故障数随时间的变化统计见表5。1—1.将试验数据作成直方图,可得图5。1—1.假设将测试产品数逐渐增加,时间间隔逐渐缩短并趋于0,即可得到一条光滑的即为累积故障分布函数F(t)。

表5.1-1 试验故障统计表

时间(小时)故障数

(个)累积故障数

(个)

时间(小

时)

故障数

(个)

累积故障数

(个)

0—10000500—600610

100-20011600—700313

200-30012700-800215

300—40013800—900116

400—50014

故障密度函数f(t)是累积故障分布函数的导数。它可以看成在t时刻后一个单位时间内产品故障的概率,即:

因此,累积故障分布函数F(t),可靠度函数R(t)和故障密度函数f(t)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5.1—2。产品的累积故障分布完全可以通过大量样品的试验获得.一旦知道了分布规律就可以应用概率统计理论来研究产品可靠性。产品的累积故障分布可以是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等,但最简单的分布是指数分布.

理论上可以证明:一个由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产品,不论组成部分故障是什么分布,只要出故障后即予维修,修后如新,则较长时间后,产品的故障分布就渐近于指数分布.

八、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常用度量

(一)可靠度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度,一般用R(t)表示。若产品的总数为N0,工作到t时刻产品发生的故障数为r(t),则产品在t时刻的可靠度的观测值为:

R(t)= 〔N0— r(t) 〕/ N0

【例5。1—1】设t=0时,投入工作的10000只灯泡,以天作为度量时间的单位,当t=365天时,发现有300只灯泡坏了,求一年时的工作可靠度。

解:已知N0=10000,r(t)=300,故:

R(365)=(10000—300)/10000=0。97

(二)故障(失效)率

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发生故障(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失效)的概率,称之为产品的故障(失效)率,也称瞬时故障(失效)率。故障率一般用λ(t)表示。

一般情况下,λ(t)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λ(t)=△r(t)/〔N S(t)•△t〕

式中:△r(t)——t时刻后,△t时间内的发生故障的产品数;

△t——所取时间间隔;

NS(t)——在t时刻没有发生故障的产品数。

对于低故障率的元器件常以10—9/h为故障率的单位,称之为菲特(Fit)。

当产品的故障服从指数分布时,故障率为常数,此时可靠度为:

R(t)= e—λt

【例5.1-2】在【例5.1—1】中,若一年后又有1只灯泡坏了,求该时刻故障率是多少?

解:已知△t=1,△r(t)=1,NS(t)=9700

则:λ(t)=1/(9700×1)=0.000103/天

(三)平均失效(故障)前时间(MTTF)

设N0个不可修复的产品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试验,测得其全部失效时间为t1,t2,…tNo其平均失效前时间(MTTF)为:

由于对不可修复的产品,失效时间即是产品的寿命,故MTTF也即为平均寿命。当产品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

【例5。1—3】设有5个不可修复产品进行寿命试验,它们发生失效的时间分别是1000h,1500h,2000h,2200h,2300h,问该产品的MTTF观测值?

解:MTTF=(1000+1500+2000+2200+2300)/5=9500/5=1800h

(四)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一个可修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N0次故障,每次故障修复后又重新投入使用,测得其每次工作持续时间为t1,t2,…t No,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

九、浴盆曲线

大多数产品的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形似浴盆,如图5.1—3所示,故将故障率曲线称为浴盆曲线。产品故障机理虽然不同,但产品的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5。1—3 产品典型的故障率曲线

(一)早期故障期

在产品投入使用的初期,产品的故障率较高,且具有迅速下降的特征。

这一阶段产品的故障主要是设计与制造中的缺陷,如设计不当、材料缺陷、加工缺陷、安装调整不当等,产品投入使用后很容易较快暴露出来。可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及采用筛选等办法来减少甚至消灭早期故障。

(二)偶然故障期

在产品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产品的故障率可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且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可以近似认为故障率为常数,这一阶段就是偶然故障期。在这个时期产品的故障主要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偶然故障阶段是产品的主要工作期间。

(三)耗损故障期

在产品投入使用相当长的时间后,产品就会进入耗损故障期,其特点是产品的故障率迅速上升,很快出现产品故障大量增加直至最后报废.这一阶段产品的故障主要是由老化、疲劳、磨损、腐蚀等耗损性因素引起的.通过对产品试验数据分析,可以确定耗损阶段的起始点,在耗损起始点到来之前停止使用,对耗损的零件、部件予于维修、,更换,可以降低产品的故障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产品的使用寿命与产品规定条件和规定的可接受的故障率有关。规定的允许故障率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就长,反之,使用寿命就短。

另外,并非所有产品的故障率曲线都可以分出明显的三个阶段。高质量等级的电子产品其故障率曲线在其寿命期内基本是一条平稳的直线.而质量低劣的产品可能存在大量的早期故障或很快进人耗损故障阶段。

十、可靠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产品质量是产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描述该产品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顾客购买产品时对产品一组固有特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性能特性、专门特性、及时性、适应性等。性能特性用性能指标表示,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电视机的屏幕尺寸等,它可以通过各种测量仪器及设备对性能的每一个参数逐一进行直接测试,顾客很容易就能对产品是否合格做出评价,也能对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进行性能对比,从而判断出不同品牌产品的优劣。及时性指的是产品的开发和供应者能否及时提供给顾客需要的产品,也就是产品的交货期,这也是顾客能直观地做出决策的。同样,产品适应性也是顾客可以直观得出结论的。在质量特性中唯独专门特性是顾客最关心,但也是顾客难于直观判断的。所谓专门特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可靠性与性能的最大区别是:性能是确定性的概念,“看得见,测得到”,而产品可靠性是不确定性概念,事先“看不见”,“测不到”,产品出不出故障是偶然或随机的,无法通过仪器设备测一下就能知道.对某一具体产品在没有使用到寿命终了或出故障之前,它的真实寿命或可靠性是不知道的,只有通过同品牌产品进行大量试验和使用,经统计分析和评估才能获得该品牌产品的可靠性。总之,产品可靠性是产品性能随时间的保持能力,换句话说,要长时间的保持性能就是不要出故障,不出故障或出了故障能很快维修好是产品很重要的质量特性。要使产品高可靠、好维修就要在产品开发中开展可靠性、维修性设计、试验与管理工作.这也是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为什么必须熟悉可靠性基础知识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 基本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技术

一、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

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的。产品开发者的可靠性设计水平对产品固有的可靠性影响是重大的,因此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可靠性设计的主要技术有:

(1)规定定性定量的可靠性要求。有了可靠性指标,开展可靠性设计才有目标,也才有开展可靠性工作的动力;有了可靠性指标也才能对开发的产品可靠性进行考核,以避免产品在顾客使用中因故障频繁而使开发商和顾客利益受到损失。最常用的可靠性指标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即MTBF 。其次是使用寿命,本书不展开论述。

(2)建立可靠性模型。用于预计或估计产品可靠性的模型叫可靠性模型。建立产品系统级、分系统级或设备级的可靠性模型,可用于定量分配、估计和评价产品的可靠性.

可靠性模型包括可靠性方框图和可靠性数学模型.

产品典型的可靠性模型有串联模型和并联模型。

串联模型是指组成产品的所有单元中任一单元发生故障都会导致整个产品故障的模型。并联系统是指组成产品所有单元同时工作时,只要有一个单元不发生故障,产品就不会发生故障,亦称工作贮备模型。

对于复杂产品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式,用方框表示的各组成部分的故障或它们的组合如何导致产品故障的框图叫可靠性框图。串、并联的可靠性框图和数学模型见表5.2-1 表5.2—1

可靠性框图 数学模型①

当各单位寿命服从指数分布,λs(t)=∑=n i t i 1)(λ

1 2 3 n

可靠性基础知识

可靠性基础知识 研究可靠性的意义 对于产品来说, 可靠性问题和人身安全, 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 因此, 研究产品的可靠性问题, 显得十分重要 . 非常迫切 . 1) 提高产品可靠性, 可以防止故障和事故障的发生, 尤其是避免灾难性的事故发生 .86 年1 月28 日, 美航天飞机” 挑战者号” 由于 1 个密封圈失效, 起飞76S 后爆炸, 其中7 名宇航员丧生, 造成12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92 年我国发射” 澳星号” 时由于一个小小零件的故障, 发射失败,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到 . 2)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能使产品总的费用降低 .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首先要增加费用, 如选用好的元器件, 研制部分冗余功能的电路及进行可靠性设计、分析、实验,这些都需要经费。然而,产品可靠性的提高使得维修费及停机检查损失费大大减小,使总费用降低。 3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可以减少停机时间,提高产品可用率,一台设备可顶几台用,可以发挥几倍的效益。美国GE 公司经过分析认为,对于发电、冶金、矿山、运输等连续作业的设备,即使可靠性提高1% ,成本提高10% 也是合算的。 4 )对于公司来讲,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可以改善公司信誉,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一般所说的“ 可靠性” 指的是“ 可信赖的” 或“ 可信任的” 。我们说一个人是可靠的,就是说这个人是说得到做得到的人,而一个不可靠的人是一个不一定能说得到做得到的人,是否能做到要取决于这个人的意志、才能和机会。同样,一台仪器设备,当人们要求它工作时,它就能工作,则说它是可靠的;而当人们要求它工作时,它有时工作,有时不工作,则称它是不可靠的。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我国的可靠性工作起步较晚,20 世纪70 年代才开始在电子工业和航空工业中初步形成可靠性研究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军工产品。其他行业可靠性工作起步更晚,差距更大,与先进国家差距20 ~30 年,虽然国家已制订可靠性标准,但尚未引起所有企业的足够重视。 对产品而言,可靠性越高就越好。可靠性高的产品,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这正是所有消费者需要得到的);从专业术语上来说,就是产品的可靠性越高,产品可以无故障工作的时间就越长。

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基础教案

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基础教案 一、引言 电子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确保电子系统的 可靠性成为了工程师们的重要任务。本教案将介绍电子系统可靠性设 计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可靠性的定义与评估 1. 可靠性定义 可靠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和条件下,电子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可靠性通常用失效率来衡量,失效率越低表示可靠性越高。 2. 可靠性评估方法 a. 应力-应变模型:通过对电子系统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性能进行测试,从而预测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可靠性。 b. 加速寿命试验:在一定的时间内,将电子系统置于高应力环 境下,以加速其失效过程,从而评估其可靠性。 c. 可靠性增长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可靠性增 长模型,用于预测电子系统在未来工作中的可靠性。 三、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多元化设计

采用冗余设计、备份设计等多元化手段,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从而提高可靠性。 2. 合理的失效处理策略 在设计中考虑失效处理的方法,如采用恢复性设计、故障诊断 与定位等手段,能够及时处理故障,提高系统可靠性。 3. 合理的材料选择与工艺流程 选择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材料,并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 能够降低系统失效的概率。 四、可靠性设计的方法与工具 1. 可靠性分析 通过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方法,识别出潜在故障 及其影响,为设计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2. 可靠性预测 通过可靠性预测方法,对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定量评估,为 设计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3. 可靠性测试 通过可靠性测试,验证电子系统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可靠性, 为设计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五、案例分析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知识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知识 一、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性。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这里的产品指的是新版ISO)9000中定义的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等有形产品以及软件等无形产品。它可以大到一个系统或设备,也可以小至一个零件。产品终止规定功能就称为失效,也称为故障。产品按从发生失效后是否可以通过维修恢复到规定功能状态,可分为可修复产品和不可修复产品。如汽车属于可修复产品,日光灯管属不可修复产品。习惯上,终止规定功能,对可修复产品称为故障,对不可修复产品称为失效。可靠性定义中的“三个规定”是理解可靠性概念的核心。“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产品的可靠性和它所处的条件关系极为密切,同一产品在不同条件下工作表现出不同的可靠性水平。一辆汽车在水泥路面上行驶和在砂石路上行驶同样里程,显然后者故障会多于前者,也就是说使用环境条件越恶劣,产品可靠性越低。“规定时间”和产品可靠性关系也极为密切。可靠性定义中的时间是广义的,除时间外,还可以是里程、次数等。同一辆汽车行驶1万公里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肯定比行驶1千公里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大。也就是说,工作时间越长,可靠性越低,产品的可靠性和时间的关系呈递减函数关系。“规定的功能”指的是产品规格书中给出的正常工作的性能指标。衡量一个产品可靠性水平时一定要给出故障(失效)判据,比如电视机图像的清晰度低于多少线就判为故障要明确定义,否则会引起争议。因此,在规定产品可靠性指标要求时一定要对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给予详细具体的说明。如果这些规定不明确,仅给出产品可靠度要求是无法验证的。 产品的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产品在设计、制造中赋予的,是产品的一种固有特性,也是产品的开发者可以控制的。而使用可靠性则是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性能的保持能力的特性,它除了考虑固有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之外,还要考虑产品安装、操作使用和维修保障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产品可靠性还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基本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它反映产品对维修人力的要求。因此在评定产品基本可靠性时应统计产品的所有寿命单位和所有故障,而不局限于发生在任务期间的故障,也不局限于是否危及任务成功的故障。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

第五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

第五章可靠性基础知识 第五章可靠性基础知识 【考试趋势】 单选3-4题,多选4-5题,综合分析1题。考查方式以理解题和计算题为主。 总分值25-35分。总分170分。 【大纲考点】 基本脉络:可靠性概念——测量——模型——分析——试验——管理。 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 1.掌握可靠性、维修性与故障(失效)的概念与定义(重点) 2.熟悉保障性、可用性与可信性的概念(难点) 3.掌握可靠性的主要度量参数(难点) 4.熟悉浴盆曲线(重点) 5.了解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关系 二、基本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与分析技术 1.了解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 2.熟悉可靠性模型及串并联模型的计算(重点) 3.熟悉可靠性预计和可靠性分配(难点) 4.熟悉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重点)(难点) 5.了解故障树分析(重点) 6.熟悉维修性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可靠性试验 三、可靠性试验 1.掌握环境应力筛选(重点) 2.了解可靠增长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重点)

3.手续可靠性测定试验(难点) 4.了解可靠性鉴定试验 四、可信性管理 1.掌握可信性管理基本原则与可信性管理方法(难点) 2.了解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重点) 3.了解可信性评审作用和方法 第一节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 【考点解读】 第一节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 学习目标要求: 1、掌握可靠性、维修性与故障的概念与定义 2、熟悉保障性、可用性及可信性的概念 3、掌握可靠性的主要度量参数 4、了解浴盆曲线 5、了解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关系 基本脉络是:可靠性——不可靠(故障)——可靠度——可靠度函数——常用指标——模型——地位意义(与质量的关系) 典型考题 典型考题: 单选题 22、下述设计方法中不属于可靠性设计的方法是()。 a、使用合格的部件 b、使用连续设计 c、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d、降额设计 23、产品使用寿命与()有关。 a、早期故障率 b、规定故障率 c、耗损故障率 d、产品保修率 一、故障(失效)及其分类 一、故障(失效)及其分类 1、故障 定义: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称为故障。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和弹药等也称失效。 简单地说,故障就是产品丧失了规定的功能。严格地说,故障是指产品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

学习继电保护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 答: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时,能够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一般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 2.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1)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3.简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式。 答: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也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反应哪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都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4.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这四“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1)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体时应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2)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为保证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元件(如启动与跳闸元件或闭锁与动作元件)的选择性,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配合。(3)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规程中有具体规定。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实现。 (4)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一般从装设速动保护(如高频保护、差动保护)、充分发挥零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时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5.如何保证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答: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任何电力设备(线路、母线、变压器等)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220kV 及以上电网的所有运行设备都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输出回路相互独立,并分别控制不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当任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或任一组断路器拒绝动作时,能由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操作另一组断路器切除故障。在所有情况下,要求这购套继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所取的直流电源都经由不同的熔断器供电。 6.为保证电网继电保护的选择性,上、下级电网继电保护之间逐级配合应满足什么要求:答:上、

可靠性工程师培训关键技能与知识的全面掌握

可靠性工程师培训关键技能与知识的全面掌 握 可靠性工程师(Reliability Engineer)是负责确保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专业人员。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常常需要依赖可靠性工程师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故障率。本文旨在介绍可靠性工程师培训的关键技能和知识,以帮助读者全面掌握这一领域。 一、统计学基础 可靠性工程师需要熟悉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统计学为可靠性工程师提供了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的工具。在故障分析和可靠性评估中,统计学可以帮助可靠性工程师理解故障发生的概率分布、故障模式以及产品的寿命分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对于可靠性工程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故障分析与根本原因分析 故障分析是可靠性工程师最为常见的任务之一。通过充分分析故障现象和数据,可靠性工程师可以确定故障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故障分析还可以帮助可靠性工程师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质量,以及改善产品的可维修性和可靠性。 根本原因分析是故障分析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时,可靠性工程师需要使用一系列工具和技术,例如鱼骨图(Ishikawa

Diagram)、5Why 分析等。通过系统性的根本原因分析,可靠性工程 师可以找到事故或故障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三、可靠性评估与可靠性测试 可靠性评估是可靠性工程师另一个重要的任务。通过对产品或系统 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可靠性工程师可以预测产品在使用寿命内的故障率,并为产品设计和维护提供有效的依据。可靠性评估通常包括故障 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可靠性 性能测试等内容。 在进行可靠性测试时,可靠性工程师需要熟悉各种可靠性测试方法,例如加速寿命测试、可靠性退化分析等。通过精确的测试方法和数据 分析,可靠性工程师可以更好地评估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并为产品质 量改进提供指导。 四、风险管理与可靠性工具 风险管理是可靠性工程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可以帮助 可靠性工程师确定并量化产品或系统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来降低和控制风险。可靠性工程师需要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例如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 此外,可靠性工程师还需要熟悉一系列可靠性工具,例如可靠性块 图(Reliability Block Diagram, RBD)、失效模式、影响与严重度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等。这些工

第五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第五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对得2分,错选得0分) 01 严酷度(S )是潜在故障模式对交付给顾客后的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与严酷度标称值“8”相对应的后果为( )。 A .无警告的严重危害 B .有警告的严重危害 C .很高 D .高 02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可靠性基础知识的重要原因是( )。 A .在产品设计中注意外形设计工作 B .在产品生产中注意管理工作 C .在产品运送中注意围护工作 D .在产品开发中开展可靠性、维修性设计,试验与管理工作 03 设t=0时,投入工作的10000只灯泡,以天作为度量时间的单位,当t=365天时,发现有300只灯泡坏了,则灯泡一年时的工作可靠度为( )。 A .0.87 B .0.77 C .0.97 D .0.67 04 当产品的故障服从指数分布时,故障率为常数λ,此时可靠度的公式是( )。 A .R (t )=0 0) (N t N γ- B .R (t )=T e λ- C .R (t )=T e λ D .R (t )= )(N N t -γ 05 在20题中,若一年后的第一天又有1只灯泡坏了,此时故障率是( )。 A .0.000103/天 B .0.00103/天

C.0.103/天 D.0.0103/天 06 有5个不可修复产品进行寿命试验,它们发生失效的时间分别是1000h、1500h,2000h,2200h,2300h,该产品的MTTF观测值是()。 A.1800h B.2100h C.1900h D.2000h 07 有一批电子产品累计工作10万小时,发生故障50次,该产品的MTBF的观测值是()。 A.2000h B.2100h C.1900h D.1800h 08 在浴盆曲线中,产品的故障率较低且基本处于平稳状态的阶段是()。A.早期故障阶段 B.中期故障阶段 C.偶然故障阶段 D.耗损故障阶段 09 不是因为耗损性因素引起的是()。 A.老化 B.疲劳 C.磨损 D.加工缺陷 10 在产品投入使用的初期,产品的故障率较高,且具有随时间()的特征。A.逐渐下降 B.保持不变 C.先降低后提高 D.迅速下降 11 元器件计数法适用于产品设计开发的()。 A.早期 B.中期

第五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4)可信性管理

第四节可信性管理 第四节可信性管理 学习目标要求: 1、掌握可信性管理基本原则与可信性管理方法 2、了解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 3、了解可信性评审作用和方法 典型考题: 多选题 60.开展可信性活动的指导思想是( )。 a.预防故障 b.尽早发现并及时纠正故障 c.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d.验证可信性指标. e:修理故障 开展可信性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预防故障,尽早发现故障,及时纠正故障,并验证纠正措施有效性和验证可信性指标。可信性管理就是从系统的难点出发,通过制定和实施一项科学的计划,去组织、控制和监督可信性活动的开展,以保证用最少的资源实现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可信性。 一、可信性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条 一、可信性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条 (1)可信性工作必须从头开始,从产品开发开始就将性能、可信性、进度、费用等进行综合权衡。 (2)产品的可信性管理是产品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信性工作必须统一纳入产品设计、研制、生产、试验、费用等计划,与其他工作密切协调地进行,所需费用应予以保证。 (3)可信性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将预防、发现和纠正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及元器件、原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缺陷作为工作的重点,采用成熟的健壮的设计、分析和试验技术,以保证和提高产品固有可靠性。 (4)可信性管理应重视和加强可靠性信息工作和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充分有效地利用可靠性、维修性信息和可靠性试验结果以改进和完善设计。 (5)贯彻可靠性维修性等 (5)贯彻可靠性维修性等标准和有关的法规,制定并实施产品开发的可靠性保证大纲,使各项可靠性工作按规定有效地开展。 (6)严格技术状态管理。产品开发的组织应加强技术状态管理工作,制定技术状态控制办法,明确技术状态更改程序,提高技术状态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保证技术状态的一致性和可追踪性。对产品技术状态提出更改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涉及文件更改需经提出单位的批准。对批准的更改要得到正确实施,技术状态与实物要做到文文一致,文实相符。(7)坚持一次成功的思想。把需要进行的工作考虑周全,尽可能减少缺陷和疏漏,以免留下隐患。 (8)严格进行可信性评审,充分利用同行专家的经验,通过严格评审把设计和工艺的缺陷和不足尽可能早地得到暴露,以便及时地纠正措施,坚持阶段可信性评审不通过不能转入下一研制阶段。

可靠性基础知识

(中级B 第五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产品的可靠度函数为R (t )=0.005t e -,则其累积故障分布函数为( )。 A .-0.005 0.005t e - B .0.0050.005t e C . 0.005 0.005t e D .1-0.005t e - 2.故障率的单位是菲特,1菲特可解释为( )。 A. 一百万个产品工作一百万小时只有一次故障 B. 一千个产品工作一百万小时只有一次故障 C. 一万个产品工作一百万小时只有一次故障 D. 十万个产品工作一百万小时只有一次故障 3.故障服从指数分布的产品,其故障率为λ,当工作时间1t λ= 时,其可靠度等于( )。 A . e -1 B . e -0. 1 C .e -0. 01 D .e -0. 5 4.冗余设计是一种( )的设计。 A .提高任务可靠性,但会降低基本可靠性 B .提高任务可靠性且提高基本可靠性 C .提高基本可靠性而任务可靠性不变 D .提高基本可靠性,但降低任务可靠性 5.产品可靠性随时间的延长而(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升高 C .先降低后升高 D .逐渐降低 6.常用的维修性参数是( )。 A .MTTF B .MTTR C .λ D . MTBF 7.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中的故障是指( )。 A . 潜在故障 B .致命故障 C .独立故障 D .偶然故障 8.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工作始于( )。 A .产品的生产过程 B .产品的试验过程 C .产品的设计过程 D .产品的管理过程 9.某电子产品是一个由4个单元组成的并联系统,若每个单元可靠度均为0.8,该产品的可靠度为( )。 A .0.998 B .0.96 C .0.41 D .0.92 10.在批生产阶段早期环境应力筛选应( )。 A .100%进行 B .抽样进行 C .部分进行 D .视质量情况决定样本量 11.在可靠性工程中经常提及的故障有( )。 A .损耗故障 B .早期故障 C .独立故障 D .从属故障 E .致命故障 F .非致命故障 G .偶然故障 H .单点故障 1)重复出现风险可以忽略不计的故障是( )。 2)在评价产品可靠性时只统计的故障是( )。 3)会导致非计划性维修的故障是( )。 4)引起产品故障的且没有冗余或替代的工作程序作为补救的局部故障是( )。 12.一个由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产品不论组成部分故障是什么分布,只要出故障后即予修复,修后如新,则较长时间后产品的故障分布就渐进于( )。

《可靠性工程》教学大纲

《可靠性工程》教学大纲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不论是民用设备还是军用装备,质量与可靠性都是永恒的主题,也是安全的基本保障。不具有高可靠性的产品不可能是高质量的产品。任何工程型号的产品都需要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理论与技术是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不可缺少的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可靠性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工程技术实践中去。本课程重点介绍可靠性系统模型、可靠性预计和分配、失效分析与故障树、可靠性设计,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可靠性试验的类型、试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专业教育目标 1.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三大指标;掌握可靠性工程的五个特征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正确理解可靠性工程和安全科学的关系,可靠性工程在整个安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2.帮助学生掌握可靠性建模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通过学习可靠性预计和分配的概念,掌握可靠性预计和分配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方法,掌握可靠性管理的方法、内容与步骤。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可靠性试验的意义与分类,掌握可靠性筛选试验、可靠性环境试验和可靠性寿命试验的方法。 (三)思政教育目标 1.可靠性是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本课程教学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可靠性意识和本质安全意识,树立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核心价值观。 2.通过事故案例讨论,以血的教训警醒学生树立“任何发展不能逾越生命安全的红线意识”,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3.可靠性的分析、测试与提升优化,需要认真的建模计算、设计方案和评估规划,引导学生树立严谨负责的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 4.通过我国可靠性发展历史和优秀可靠性工程案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神舟飞船等,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技术自信。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1.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介绍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三大指标,使学生掌握可靠性特征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正确理解可靠性工程和安全科学的关系,可靠性工程在整个安全学科

检验的基础知识

检验的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的系列文章,由于许多知识过于理论化,因此许多部分是我自己的理解然后转化为比较通俗的内容进行说明。全部系列文章合计约十六万五千多字,主要分为五大部分: 1、检验的基础知识(主要资料来源:清华大学MBA教材《质量管理学》; 2、可靠性基础知识(主要资料来源:联想集团通信产品事业部可靠性试验中心工程师培训教材、中国可靠性论坛BBS); 3、 2000版ISO9000标准理解与培训(主要资料来源:TCL多媒体电子事业本部质量管理二部内部培训教材); 4、工厂品质管理实战入门知识(主要资料来源:TCL多媒体电子事业本部质量管理二部内部培训教材); 5、电子产品通用工艺标准(主要资料来源:TCL多媒体电子事业本部质量管理二部内部培训教材)。 第一部分----检验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检验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检验的定义 检验就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 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本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就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扎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现代工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客观存在的随机波动,要绝对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存在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很难设想,存在一个所谓理想的生产系统,它根本不会产生不合格品,则质量检验及其相应的机构就可统统撤消,实际上这种理想式生产系统是不存在的。 为了正确认识企业的质量检验,还必须澄清三个容易混淆的观念: 一个是认为产品质量是由设计和制造来决定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而对检验工作不予重视,甚至有所放松。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全面的。诚然,产品质量同设计和制造十分密切,但质量的最终形成,决不限于设计和制造这两个环节,正如美国著名质量专家J.M.朱兰所说,

可靠性理论基础知识

可靠性理论基础知识 可靠性理论基础知识 1.可靠性定义 我国军用标准GIB 451A-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中,可靠性定义 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规定时间”是指产品规定了的任务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产品规定了的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 可靠性的评价可以使用概率指标或时间指标,这些指标有:可靠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失效前时间、有效度等。典型的失效率曲线是浴盆曲线,其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耗损失效期。早期失效期的失效率为递减形式,即新产品失效率很高,但经过磨合期,失效率会迅速下降。偶然失效期的失效率为一个平稳值,意味着产品进入了一个稳定的使用期。耗损失效期的失效率为递增形式,即产品进入老年期,失效率呈递增状态,产品需要更新。 1.1可靠性参数 1、失效概率密度和失效分布函数 失效分布函数就是寿命的分布函数,也称为不可靠度,记为)(t F 。它是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失效的概率,通常表示为 )()(t T P t F ≤= 失效概率密度是累积失效概率对时间t 的倒数,记为f(t)。它是产品在 包含t 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可表示为)() ()('t F dt t dF t f ==。 2、可靠度

可靠度是指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定量指标。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记为 )(t R 。通常表示为?∞ =-=>=t dt t f t F t T P t R )()(1)()( 式中t 为规定的时间,T 表示产品寿命。 3、失效率 已工作到时刻t 的产品,在时刻t 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成为该产品时刻 t 的失效率函数,简称失效率,记为)(t λ。) (1) ()()()()()(''t F t F t R t F t R t f t -===λ。 4、不可修复的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产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记为MTTF (Mean Time To Failure)。?∞ =0)(dt t R MTTF 。 5、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一个标志产品平均能工作多长时间的特征量。可修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相邻两次故障间的平均工作时间,称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通常记为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与可靠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0)(dt t tf MFBF 。 2.可靠性模型中常用的失效分布 1.指数分布 指数分布的失效密度函数为0)(≥=-t e t f t λλ。式中,λ是常数。 2.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记为),(2 σμN ,其分布密度函数为] )(2 1[221 )(σ μ

可靠性基础知识提纲

可靠性基础知识提纲 第五章//x 可靠性基础知识提纲(中级, 2007) 可靠性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可靠性是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 如今可靠性工程已发展到诸多方面. p.212 第一节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p.212~20 1.什么叫故障(失效)?(有三种说法) p.212~3 什么叫故障模式?什么叫故障机理?p.213 2.产品的故障如何分类?p.213 3.什么叫可靠性?什么叫可靠度?p.213 如何理解可靠性概念中的”三个规定”?p.213 4.产品的可靠性如何分类?p.213 5.什么叫维修性?可靠性和维修性都是产品的重要设计特性. p.214 6.什么叫保障性?什么叫保障资源?p.214 产品的设计应具有可保障的特性和能保障的特性. 7.什么叫可用性?什么叫可用度?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如何?p.215 8.什么叫可信性?p.215 9.产品可靠度R(t)的定义是什么?R(t)=P(T>t) p.215 如何估计R(t)?R(t)≈(N0-r(t))/N0[例5.1-1] p.217 10.产品的累积故障分布函数F(t)(不可靠度)的定义是什么?F(t)=P(T≤t)=1-R(t) 如何估计F(t)?(1)用统计试验进行估计p.216 (2)F(t)=1-R(t)≈r(t)/N0 11.故障密度函数f(t)的定义是什么?p.216 12.R(t)、F(t)、f(t)之间的关系如何?p.216~7 (1)从公式看……… (2)从图形上看……

13.什么样的产品,其故障分布可视为近似指数分布?P.216 必须熟记 14.什么叫产品的故障率(失效率)λ(t)?λ(t)=Δr(t)/[N s(t)Δt] 故障率的单位为10-9/h, 称之为菲特(Fit) 记住它! [例5.1-2] p.217 15.λ(t)与f(t)有什么区别?λ(t)、R(t)、f(t)之间有什么关系? f(t)/R(t)=λ(t) 对指数分布, λ(t)=λ(常数) 16.什么是平均失效(故障)前时间(MTTF)?p.218 (MTTF=Mean Time To Failure) [例5.1-3] p.218 对不可修复产品,MTTF就是产品的平均寿命. 17.什么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例5.1-4] p.218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18.什么是贮存寿命?p.218 19.什么是平均修复时间(MTTR)?p.218~9 (MTTR=Mean Time To Repair) 20.什么叫浴盆曲线(故障率曲线)?若寿命T服从指数分布, 问故障率曲线是什么?λ(t)=λ. 产品故障率λ(t)随时间变化的三个阶段: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耗损故障期. 21.可靠性与产品质量有什么关系?p.220 产品质量是什么?产品性能指什么?可靠性与性能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节基本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技术p.220~8 1.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p.220 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 可靠性设计的主要技术有9项: (1)规定定性的可靠性要求和定量的可靠性要求 最常用的可靠性定量指标:MTBF、MTTF p.221 (2)建立可靠性模型(用来预计或估计可靠度) p.221 1)什么叫可靠性框图?什么叫可靠性原理图? 2)什么是串联模型?其可靠度如何计算? 3)什么是并联模型?其可靠度如何计算?

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

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根据对机械设备的安全要求,进行安全 设计。在设计阶段采取本质安全的技术措施。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员在 错误判断和误操作情况下的总体水平,生产系统和设备仍能保证安全。 一、设备安全设计的主要内容 1.设备本质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体现在当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时,安全是第一位的。所有机械设备必须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在设备的使 用寿命期内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应该要求操作者正确操作,但将所有 希望寄托在操作员的正确操作上是危险的,必须使设备本身达到本质 安全。在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经过综合分析,正确处理设备 性能、产量、效率、可靠性、实用性、先进性、使用寿命、经济性和 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其中安全性是必须首先考虑的。 不安全的设计会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事故。最好的方法是采纳用 户的建议,包括操作员的建议,不断改进设计,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安全设计的目标是产品100%达到质量要求,具有100%可靠性和100%的操作维修安全性。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 杜绝或减少伤亡事故,减少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安 全生产。 2.设备本质安全指导思想 根据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 近危险区,如设计中齿轮的远程润滑或自动润滑,即可避免因加润滑 油而接近危险区;将危险区安全封闭;采用安全装置;实现机械化和 自动化等;这些都是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

(2)操作阶段。建立计划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系统;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避免或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和待用状态;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3)管理措施。指导机械的安全使用,向用户和操作员提供有关设备危险的信息、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安全手册等技术文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发现危险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上述三方面中,在设计阶段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后两方面的措施只是补充。 二、本质安全的主要措施。 1.本质安全的目的 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时,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排除,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研究设备的本质、设计、改造和采取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都称为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化的目的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安全科学的成就,从根本上消除能形成事故的主要条件;如果暂时达不到时,则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安全措施,形成最佳组合的安全体系,达到最大限度的安全。同时尽可能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增强人体对各种危害的抵抗能力。本质安全强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在确保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本质安全化程度也会不断提高。不会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 2.本质安全的主要内容 设备的本质安全措施可以通过设备本身和控制器的安全设计来实现。 (1)本质安全的基本思想。

供电可靠性相关基本知识

供电可靠性相关基本知识 一、城网用户和农网用户 (一)用户地区特征分类 1、市中心区:指市区内人口密集以及行政、经济、商业、交通集中的地区。 2、市区:城市的建成区及规划区,一般指地级市以“区”建制命名的地区。其中,直辖市和地级市的远郊区(即由县改区的)仅统计区政府所在地、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范围。 3、城镇:县(包括县级市)的城区及工业、人口在本区域内相对集中的乡、镇地区。 4、农村:城市行政区内的其他地区,包括村庄、大片农田、山区、水域等。对于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内的村庄、大片农田、山区、水域等农业负荷,仍按“农村”范围统计。 (二)城网用户和农网用户区分 (1)属于“1(即市中心区)+2(即市区)+3(即城镇)”范围内用户一般归类为城网用户。 (2)属于“4(即农村)”范围内用户一般归类为农网用户。 (3)因省公司城网供电可靠率比农网供电可靠率考核要严,指标要求要高,在数据统计方面,建议大家将城镇与农村结合处的用户统计为农网用户。

二、用户数(中压用户数) 以10(6、20)kV电压受电的用户,称为中压用户。一个接受供电企业计量收费的中压用电单位,作为一个中压用户统计单位。 1、一个用户的中压用电设备或配电变压器,无论接在同一电力系统或分别接在不同电力线路,若电能计量点只有一个,则为一个中压用户统计单位。专用线路无论有多少台变压器,是以计量点区分专用用户数量,一个电能计量点为一个用户统计单位。 2、在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工作普及之前,以10(6、20)kV供电系统中的公用配电变压器作为用户统计单位i,即一台公用配电变压器作为一个中压用户统计单位。 三、预安排停电和故障停电 (一)预安排停电:凡预先已作出安排,或在6h前得到调度批准(或按供电合同要求的时间)并通知用户的停电。包括如下类型: 1、计划停电:有正式计划安排的停电。 2、临时停电:事先无正式计划安排,但在6h(或按供电合同要求的时间)以前按规定程序经过批准并通知用户的停电。包括临时检修停电、临时施工停电、用户临时申请停电(事先未安排计划,由于用户本身的要求得到批准,且影响其他用户的停电)、临时调电(事先未安排,由于检修、施

质量管理之可靠性基础知识

第一节可靠性定义 一、可靠性定义 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刻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从定义本身来讲,它是产品的一种能力,这是一个专门抽象的概念;我们能够用个例子(100个学生立即参加考试)来理解那个定义,可靠性确实是指:100个学生的考分的平均是多少?对那个平均分的准确性有多大把握?分数越高、把握越大,可靠性就越高。 我国的可靠性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在电子工业和航空工业中初步形成可靠性研究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军工产品。其他行业可靠性工作起步更晚,差距更大,与先进国家差距20~30年,尽管国家已制订可靠性标准,但尚未引起所有企业的足够重视。 对产品而言,可靠性越高就越好。可靠性高的产品,能够长时刻正常工作(这正是所有消费者需要得到的);从专业术语上来讲,确实是产品的可靠性越高,产品能够无故障工作的时刻就越长。 二、可靠性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如某公司市场部2001年调查记录):“对可靠性的重视度,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例如,英国电讯(BT)关于可靠性治理/指标要求有产品寿命、MTBF报告、可靠性框图、失效树分析(FTA)、可靠性测试打算和测试报告等;泰国只有MTBF和MTTF的要求;而厄瓜多尔则未提到,只是提出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产品的可靠性专门重要,它不仅阻碍生产公司的前途,而且阻碍到使用者的安全(前苏联的“联盟11号”宇宙飞船返回时,因压力阀门提早打开而造成三名宇航员全部死亡)。可靠性好的产品,不但能够减少公司的维修费用,而且能够专门快就打出品牌,大幅度提升公司形象,增加公司收入。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竞争日趋激烈,人们不仅要求产品物美价廉,而且十分重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日本的汽车、家用电器等产品,尽管在性能、价格方面与我国彼此相仿,却能占据美国以及国际市场。要紧的缘故确实是日本的产品可靠性胜过我国一筹。美国的康明斯、卡勃彼特柴油机,大修期为12000小时,而我国柴油机只是1000小时,有的甚至几十小时、几百小时就出现故障。我国生产的电梯,平均使用寿命(指两次大修期的间隔时期)为3年左右,而国外的电梯平均寿命在10年以上,是我们的3倍;故障率,国外平均为0.05次,而我国为1次以上,高出20倍,如此的产品如何有竞争力呢!因此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狠抓产品质量,特不是产品可靠性,没有可靠性就没有质量,企业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进展。因此,可靠性问题必须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抓好可靠性工作,不仅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进展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兴衰的大问题。(呵呵,这是唱高调的内容,能够不看的……) 三、可靠性指标 衡量产品可靠性水平有好几种标准,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有时要用几种标准(指标)去度量一种产品的可靠性,但最差不多最常用的有以下几

实用电子产品可靠性基础知识

实用电子产品可靠性基础知识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产品可靠性常用基础概念、常用公式及实施方法,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电子产品可靠性工作的流程,对于初步从事电子产品研制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关键词】可靠性;可用性;MTBF;可靠性模型;可靠性预计 1.认识产品可靠性工作 1.1什么是产品的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叫产品的“可靠性”。通俗地说,产品故障出的少,就是可靠性高。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叫可靠度,用R(t)表示。 设N个产品从时刻“0”开始工作,到时刻t失效的总个数为n(t),当N足够大时 R(t)≈[N-n(t)]/N=N(t)/N 这里边重点是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 产品:硬件(汽车、电视机等)、流程性材料(水泥、燃油、煤气等)、软件(程序、记录等)、服务(理发、导游等)。 规定条件:主要指自然、人文等环境。 规定时间:指时间段或某一时刻。 规定功能:产品所应达到的能力和效果。 我们这里讲到的产品可靠性通俗说就是我们研制生产的设备或系统在用户所处的环境中使用时实现其应有的技战术性能的能力。 1.2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性 在国际上,可靠性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纳粹德国用V-2火箭袭击伦敦,有80枚火箭在起飞台上爆炸,还有一些掉进英吉利海峡。由此德国提出并运用了串联模型得出火箭系统可靠度,成为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飞行器。当时美国海军统计,运往远东的航空无线电设备有60%不能工作。电子设备在规定使用期内仅有30%的时间能有效工作。在此期间,因可靠性问题损失的飞机2.1万架,是被击落飞机的1.5倍。由此引起人们对可靠性问题的认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