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届中考历史适应性训练试题二

二〇一八年海陵区中考适应性训练(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思品、历史 共120分钟 题号范围:思品1~29;历史30~53)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在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必须填入相应表格中,否则不给

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30.新疆如今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新疆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明朝

31.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元·脱脱《宋史》)

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C.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唐·皮日休《汴河铭》)

D.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唐·胡曾《汴水》)

3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 .分封制B .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D .行省制

33.下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 .南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34.“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术、版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业活动繁荣

B .江南经济的发展

C .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

D .造纸技术成熟 35.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交往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36.《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割占土地 B.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获得赔款

37. 纪录片《复兴之路》中有这样一段话:“以1861年年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第一次”“自主探索”的进步作用是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C.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8.有学者曾说:“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为创造这个新时代而“奋争”的战役有

①台儿庄战役②百团大战③九一八事变④西安事变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9.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应该是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40.泰州是我们的家乡,解放战争中泰州的解放与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1.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海南博鳌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他坚定地表示:“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世纪末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浦东新区 C.海南 D.雄安新区42.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与泰州光孝律寺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有关的宗教是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43.《房龙地理》记载:“大西洋宽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材料中“人的探索”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②推动世界性贸易的发展③西方殖民扩张就此开始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

44.“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这一规定出自

A .《权利法案》

B .《九国公约》

C .《凡尔赛和约》

D .《雅尔塔协定》 45. 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表中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 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美国、德国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国内局势动荡

C .美国、德国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D .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4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作出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②加入北约组织③ 成立欧洲共同体④ 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过渡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47.2017年5月23.25和27日,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围棋选手柯洁和机器人阿尔法狗三次对

弈(示意图),均告失败。机器战胜人类,依靠的是 A. 原子能技术 B. 航空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技术 D.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48.“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 A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只是机遇

C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只是挑战

D .经济全球化违背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49.今年正月初一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

任务。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也门撤侨”改编,索马里海域外中国商船遭遇劫持,蛟龙突击队沉着应对,潜入商船进行突袭,成功解救全部人质。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A. 积极推进对外交流 B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C.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D.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50.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天下),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诗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历史事件?(1分)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武帝)曰:“……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子弟,以弟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弱矣。”上从矣。

——《汉书·主父偃传》(2)据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分)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

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3)材料三所述内容与我国古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

材料四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4)据材料五概括: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1分)

材料五2018年3月11日,宪法修正案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高票通过,其中第三十四条修正案,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对民族关系的总结增加了“和谐”,也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5)据材料五指出:我国宪法修改后规定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1分)

材料六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6)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有哪两大社会问题需要解决?(2分)

(7)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有何感悟?(1分)

51.中国共产党在97年的历程中,留下了一个个光辉的足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1)据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1921年我国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使“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1分)

材料二……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毛泽东(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由此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1分)

材料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后,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军事指挥。

(3)材料三中所述内容与哪一会议有关?(1分)

材料四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

——黄炎培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

材料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联描绘的成就分别与我国哪两座城市的奋斗有关?(1分)

材料六“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是如何“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的?(1分)

(7)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能得出什么认识?(1分)

5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1)上图是我国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生产现象?(1分)

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可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要“使民衣食有

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在位时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民衣食有余”?(1分)

材料三……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形式,使农民获得生

和分配上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变了经济管理中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使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指的是哪一创新举措?(1分)

材料四斯大林认为“国防工业是巨人的一条腿,但一条腿的巨人是不行的。农业必须成为巨人的另一条腿;分散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按现代工业化方法发展农业”。

——摘自《苏联通史》第三卷(4)据材料四指出:斯大林认为应如何发展农业?为此,他采取了什么相应措施?(2分)

材料五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推动美国国会通过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财政部资金的津贴。……为了保证参加限产者享受“平价”,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 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

(5)根据材料五找出:罗斯福是如何调整农业的?(1分)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分)

53.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先进思想是社会进步的先导,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私学文化”中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思想的分别是什么学派?(2分)

材料二西人皆为有用之学,而吾中国皆为无用之学。

——光绪帝

(2)为改变材料中的状况,光绪帝在变法中了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1分)

材料三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它都是一次强力反击。……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此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

——马克轰《世界文明史》

(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的核心思想,它与哪一事件有关?(2分)

材料四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摘编自何志鹏《<论法的精神>》(4)材料四中的理论是由哪位思想家提出的?据材料分析该理论的作用。(2分)

(5)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认为思想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有何内联系?(1分)

二〇一八年海陵区中考适应性训练(二)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50.(8分)

(1)秦的统一(1分)

(2)推恩令 (1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分)

(4)一国两制 (1分)

(5)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分)

(6)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或停止分裂 (2分)

(7)围绕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论述即可 (1分)

51.(7分)

(1)中共诞生 (1分)(只答中共一大不给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1分)

(3)遵义会议(1分)

(4)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1分)

(5)长春、鞍山 (各0.5分,共1分)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7)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围绕中国共产党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国情谈均可)(1分)

52.(7分)

(1)铁器或铁农具、牛耕 (各0.5分一,共1分)

(2)轻徭薄赋(或用实物代替服役或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1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

(4)按现代工业化方向发展农业 (1分)

农业集体化(或建立集体农庄)(1分)

(5)见材料中“限额耕种”或“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或者“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或铲除1 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1分)

(6)围绕农业言之有理皆给分(1分)

53.(8分)

(1)儒家、法家(顺序答错不给分) (2分);

(2)开办新式学堂或创办京师大学堂或废八股文 (1分);

(3)人文主义、文艺复兴(2分)

(4)孟德斯鸠(1分)相生相克,分权制衡,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

下的行政单位)。(1分)

(5)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思想发展有利于(促进、推动)社会进步。(言之有理皆给分)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