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叙事要完整》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写作-叙事要完整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写作-叙事要完整ppt课件

例文: 选择 ----------记一次秋游
“我们还活着!我们还活着!”叶尔文竟然激动地大喊起来 我们也和叶尔文一样庆幸刚才在山道的岔路口做出的正确选择。
今天,学校带我们到将军山景区秋游。班主任一声“解散 我便按事先分组,和陶建宇、周天昊、张哲、叶尔文一起走。大 是男生,准确地说都是身强体壮的男生,为显摆身体的壮实,便 了爬山攀岩。攀到一半,碰见了一群人正往下走,说上面啥都没 我们便折了回来。刚好碰到了另外两个女生;她们说想爬山,于 和她们一起登上山路。登上了一个小平台,稍事休息,我们决定 条没有被完全开发的小道前行。
倒叙的好处: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倒叙点拨
• 采用倒叙手法,后文的内容要做相应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前后 例如,

突然,爸爸铁青着脸,“咚”一拳击在桌上。妈妈也不甘
“啪”地一声把我心爱的小熊摔得粉碎。一场家庭战争全面爆发

这样的场面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原来,考试临近,学习紧
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商量着周末出去放松一下。妈妈听我说在这
④转念一想,爸爸妈妈还是为我好呀!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得想个妙计,充当和平天使。
⑤妈妈愣住了:“文文,你不是不舒服吗?”我晃着脑袋说:“是呀,为了我,爸爸妈妈 家,谁也不理谁,我只好喊肚子疼了。”这时,他们俩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同时笑了起来。
⑥妈妈听说我在这紧要关头要出去玩,高声喊“不行,不行”。爸爸却说:“考试虽然重 但也要劳逸结合。”两人各说各的,互不相让。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人越说气越大。突然,爸 青着脸,“咚”一拳击在桌上。妈妈也不甘示弱,“啪”地一声把我心爱的小熊摔得粉碎。一 庭战争全面爆发了。
• 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 • 2、是否有前后连贯的情节?这些情节是不是按照适当的顺序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写作 叙事要完整》研讨课教案_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写作  叙事要完整》研讨课教案_5

三级递进式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构想1.三级递进式合作学习小组,是不间断地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方式,它通过“制度管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文化引领的合作学习小组→共同信念(理想)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构想,形成系统的小组建设体系。

2.三级递进式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它能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校,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师生成长与发展。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促使教师职业幸福,人生价值凸显。

二、“三级递进式”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实践(一)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及实践培训1.观念改变之教师培训实践实施课改三年来,学校每一届新初一年级的全体任课教师在开学初必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培训以及合作小组团体体验式培训,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对比式理论学习内容包括:传统讲授式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优劣对比、学习金字塔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讲授式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优劣对比(表一)内在动机传统课堂小组模式自主接受式自选超市式胜任度好学生:老师眼中的“红人”中等学生:默默无闻的乖宝宝差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每个人都有事情做,都可以把事情做好归属感和联系单打独斗群策群力自尊你说我好,我才好我感觉自己很好参与和刺激你说我听,你做我看我参与我快乐传统讲授式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优劣对比(表二)对比项目传统课堂小组模式教师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知识传授者、资源创造者学生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主动的执手建构者教学形式课堂讲解+课后作业课前学习+小组合作+同伴互助+重点指导课堂内容偏重知识讲解传授问题解决、实践操作、探究学习技术应用内容展示自主学习、反思交流、知识构建和写作讨论的工具和载体评价方式传统纸质测试传统和新的技术支持的多角度、多方式评价一、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现实意义随着“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积极研究并实践这一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

七年级下册叙事完整作文指导教案

七年级下册叙事完整作文指导教案

学习目标:学习记叙文的写作中叙事要完整的方法并会应用。

学习重点:学习记叙文的写作中叙事要完整的方法。

学习难点:会成功应用本课所学叙事方法作文。

训练题目:请以“我的第一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训练时数:二课时(一节指导,一节练习写作)一、导入激趣:首先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则通知:通知我班决定在本周末集中,请准时参加,不得有误!班委会9月20日这则通知里缺少哪些信息?明确:没有交代清楚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内容。

由这则通知,我想到了我们初中阶段的写作重点——记叙文的写作,其实,一篇好的记叙文,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叙事完整,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记叙文的写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变得更加完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记叙文叙事完整的方法。

二、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三、学习使记叙文叙事完整的方法:第一步:多媒体出示使记叙文叙事完整的方法:1.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注意叙事的顺序。

3.安排好开头和结尾。

第二步:具体学习各种方法:(一)首先要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

1.学生读文章《一件令人伤心的事》雨凄凉地下着,风吹到我的脸上冷冷的,伤心的歌声,正飘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提醒着我一件将不会改变的伤心的事。

那件令人伤心的往事,给我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至今挥之不去。

记得四年级下学期的一次数学考试,我拿到试卷一看,觉得挺简单的,就三五下地做完了。

这时老师提醒我们,做完了要认真检查,不认真就会出现错误。

我听了以后粗略地检查一遍,就在座位上发呆。

玩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小人……就这样,时间被我一点点的浪费了。

“叮铃铃……”下课了,我觉得最少也能考到90分左右,便胸有成竹地交了试卷。

第二天早晨,我一回到教室,就看见同学们东一堆、西一簇地聚在一起,谈论着考试情况,猜测自己的分数。

我走过他们身边时,好朋友小丽对我说:“你这次考试肯定考得不错吧!”我得意地点点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叙事要完整(终极版)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叙事要完整(终极版)ppt课件

就钻进了被窝。妈妈帮我关灯后,轻轻走出了房间,只留下我
一个人。

房间里安静极了。我睁开眼睛,眼前黑糊糊的。忽然,我
发现有两点绿光在死死地盯着我!我以为是眼睛出了毛病,揉
了揉,发现那“绿眼睛”仍在盯着我!呀,会不会是狼?我脑
子里忽地冒出小红帽的故事,狼会不会吃我?我越想越害怕,
急忙用被子蒙上头。在被窝里,我不断地胡思乱想,大气都不
• 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 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
• 2、是否有前后连贯的情节?这些情节是不 是按照适当的顺序安排的?
• 3、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 细的描写?
• 4、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 度的刻画?
小结:怎样做到叙事完整呢?
• 1、叙事“六要素”的完整。突出重 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把结尾 写深刻。
我的排列顺序是:
A、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一件事 (顺叙)
(7 、6 、2、 1 、4、 3、 5)
7→6 → 1 →2 → 4 → 3 → 5
顺叙的好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得很清楚; 条理很清晰;层次分明。
B、倒叙(经过→ 起因→ 结果)
1→7→6→2→4→3→5
倒叙的好处: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排序三:(2 → 1 → 7 → 6 → 4 → 3 → 5)
交代事情癿经过朊友癿质疑母亲癿责备使我癿无私帮助沾染了浑浊癿颜色那天晚上我闷在被子里大哭了一场如果有一天我经历老夫妻一样癿遭遇如果我是他们那丌是要承叐一次次被拒绝癿打击一道道犀利癿目光一丧丧鄙夷癿眼神
叙事要完整
教学目标:
• 初步感知作文的完整性。
• 回忆和再现记叙六要素,了解顺 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 2、故事是否生动有趣或富有启发 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叙事要完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叙事要完整

写作·叙事要完整1在阅读中读出叙事诸要素,理清叙事线索。

2.观察出事件的全过程,并对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

3.在阅读中初步体会事件的意义。

●重点:在阅读中读出叙事诸要素,理清叙事线索,初步体会事件的意义。

1.请你说说叙事的六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要想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考虑哪些因素?(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的先后、场景的变化、情感的发展等。

(2)是否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这些情节是不是按照适当的顺序安排的。

(3)对重要的情节是否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

(4)对涉及的人物是否作了一定程度的刻画。

3.以《王几何》一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的。

(1)线索:第一节几何课。

(2)顺序:按时间顺序来写,如王老师出场、反手画图形、写名字、说明自己的绰号、请同学上讲台画圆、说明画圆的用意。

(3)详细描写:王老师出场、说明自己的绰号、请同学上讲台画圆。

(4)刻画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

4.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从前,小镇上住着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

大女儿开了一家伞店,成了伞店老板;小女儿开了一家洗衣店,成了洗衣店的老板。

可是,老太太却天天忧心忡忡地过日子。

逢下雨天,她担心小女儿洗衣店的衣服晾不干;逢晴天,她又担心大女儿伞店的伞卖不出去。

因此,她天天为女儿们的生计担忧,日子过得很不开心。

邻居有个叫“智囊精”的人,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脑筋转弯快,灵活,特别会开导人。

他得知老人的心事,就来到老人的家里,兴冲冲地对老人说:“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气!下雨天,您大女儿的店里生意兴隆;大晴天,小女儿的店里顾客盈门,您天天都有好消息啊!”老太太一听,乐了,从此整天笑呵呵的。

(1)这事发生的时间是从前,地点在小镇,人物有老太太、大女儿、小女儿、邻居(或“智囊精”);事情的起因是老太太雨天为小女儿洗衣店的衣服晾不干而担心,晴天为大女儿伞店的伞卖不出去而担心,所以整天忧心忡忡地过日子;经过是邻居劝她下雨天要为大女儿的店里生意兴隆而高兴,大晴天要为小女儿的店里顾客盈门而高兴;结果是她乐了,终日笑呵呵的。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叙事要完整》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叙事要完整》

《叙事要完整》写作课教学设计作文题:《那盏灯》开远市第十三中学闵春容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初步感受叙事的完整性2、完整记叙事件,当堂写作,学会在写作中表达正确观点、抒发真挚情感3、培养工整书写的习惯,在竞争中体会写作的乐趣重、难点:完整记叙事件,当堂写作,学会在写作中表达正确观点、抒发真挚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为别人留一盏灯》,那盏灯,不只是阳台那盏小灯,而是一盏和谐关爱的灯,它温暖、友爱、无私,照亮的不只是街道,还照亮了环卫工人的心灵,照亮了我们在坐同学们的心,今天,我们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那盏灯》。

二、知识回顾:记叙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言行和事物发展的过程交代出来。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表达方法。

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应交代清楚,内容完整,这是记叙的最基本的要求。

掌握并运用记叙的要素是最基本的,记叙文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欣赏例文《走在花季》花季•欢笑花季•幸福还记得那次元旦会演,倾尽了我们的心血,我撰稿拟词,忙得脚不沾地;小秋端茶倒水,累得差点倒地;阿文给人捏肩捶背,腰酸背痛。

只有贤哥舒适地坐着,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监督我们,还美其名曰“艺术顾问”。

按小秋的话说:“这种‘可耻’的人,真该拉出去打二十大板!”会演那天,我们两眼不见满堂济济的人,两耳不闻雷鸣般的掌声,只待会演结束,便捧着那金光闪烁的奖状出门。

门外雨霏霏,还夹裹着凛冽的风,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炽热的。

那时的我们怀揣梦想,奋发向上。

走在花季,一路铺满了幸福的颜色。

花季•离伤谈谈本篇作文给你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习作指导:1、审题:总体来看“那盏灯”可以有多重含义:事物之灯,如文学经典、歌声乐曲;2、立意:这个题目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可谈人生、青春、生活,也可以写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既可写你的,也可写他的,但都必须紧紧扣住题目“那盏灯”,发现“真、善、美”,谈出你的感受,谈出你的独到见解。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叙事要完整

《叙事要完整》作文教学设计黄陵县隆坊中学刘芳玲学习目标:1、通过写作教学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2、多角度多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作文六个好(立意、素材、结构、语言、开头、结尾)。

教学难点:如何确立作文的立意。

教学设想:讲练写好作文要领,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一篇优美的作文,尤如聆听了一曲美妙绝伦的歌曲;观赏了一幅美丽如画的风景;品尝了一杯清纯爽口的凉茶......,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好作文要具备哪些要素?今天请随老师一起学习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二、新授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有六好。

好的立意,好的素材,好的结构,好的语言,好的开头,好的结尾。

1、怎样确立作文的立意?以一篇优秀习作为例讲解作文立意。

明确:首先,作文的立意要集中、专一、鲜明。

其次,审题要清、要准、要新。

第三,确定立意时,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决断性、多用集中思维,懂得割舍。

2、如何选取作文素材?(1)要学会从不同的层面分析研究材料。

(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材料。

(3)第三,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驾驭材料。

教师出示范文示例,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3、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1)首先,作文的结构要顺畅。

(2)其次,作文的结构要鲜明。

(3)第三,作文的结构要完密。

4怎样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首先,语言要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等。

其次,语言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三,语言描写要个性化。

第四,语言描写要准确,生动形象,简洁,严密。

5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常见的开头有如下几种:(1)开门见山,总领下文。

例如: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袁鹰《井岗翠竹》)总写毛竹的风采;从“井冈山五百里林海”这样壮阔的背景中,用“最难忘”的赞语引出本文借物咏怀之“物”———毛竹例如: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孙犁《荷花淀》)写荷花淀的夜景。

引出了主要人物———女人(水生嫂)点明了她劳动的时间和地点,借着月光在编席,等候丈夫回来;还为后边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 叙事要完整 课 题 叙事要完整(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选取一个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记叙。 重点 选取生活事件或片断进行记叙 难点 选取生活事件或片断进行记叙 教具 ppt 教法 谈话法、讲授法 2 / 6 教学流程预设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叙事最基本的要求是:交代清楚,有条理,繁简适宜,详略得当。所谓“清楚”,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明白,包括事情的缘起、经过、高潮和结局;所谓“条理”,指叙事要清晰明白,怎样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如何结构叙事的材料等等; 1、 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 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3 / 6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1][1]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4 / 6

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送伞,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要抄人家的素材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5 / 6

记叙、描写。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平时跳广场舞,各种节日习俗文化比农村更浓春节时挂红灯笼、门前放橘子树,贴对联门神等,元宵节猜灯谜,办花灯展等等••然而这些材料从你们的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6 / 6

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