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作文教案设计
七年级作文写作教案

七年级作文写作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文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掌握作文的写作步骤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作文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作文的写作步骤和技巧;3.如何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课件等;2.学生准备:笔、写字纸。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约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作文的概念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对写作抱有积极的态度。
2.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范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Step 2:作文要素(约10分钟)1.教师介绍作文的基本要素:题目、开头、主体、结尾。
2.通过例子解释每个要素的作用和写作技巧。
3.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作文,观察和分析其中的要素。
Step 3:作文步骤(约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文的写作步骤:审题、构思、写作、修改。
2.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3.进行一次集体构思活动,通过思维导图或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Step 4:开头写作技巧(约15分钟)1.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开头写作技巧:引用名人名言、设问、描述背景等。
2.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技巧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3.引导学生互相修改对方的开头,提出改进意见。
Step 5:主体写作技巧(约15分钟)1.教师讲解主体段落的写作技巧:用事例说明、进行比较、列举论据等。
2.与学生一起分析优秀作文中的主体段落,体会技巧的运用效果。
3.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主题,撰写一个主体段落。
Step 6:结尾写作技巧(约15分钟)1.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写作技巧:总结观点、提出建议、给出意义等。
2.与学生一同分析不同技巧在作文中的应用效果。
3.学生自行撰写一个结尾段落,并与同桌分享并互相评价。
Step 7:修改和完善(约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完善作文的能力。
2.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性。
初一语文作文教案三

初一语文作文教案三篇7:初一语文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朗读诗歌做到节奏分明,读准重音,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能力目标1、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通过复述,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朗诵法;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老师激情导入,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两手大母指按在太阳穴,闭上眼睛,静静地轻揉。
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现在请一位同学有节奏、有感情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师问:生答:1、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2、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3、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4、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二、写作背景这首诗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集《星空》,写于19至1922年,这时国内的“五四’海潮已过,政局混乱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慰安。
因此,诗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三、诵读与感悟1、学生自由诵读。
2、正音:笼罩lǒng zhào 模糊móhu 鲛人jiāo3、朗读指导:节奏和重音 (课件)4、分组讨论,自由、合作、探究: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像的诗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写实:月光、树林、白云、疏星想象:天河、海雾、鲛人、流珠小结: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
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5、配乐范读,领悟旋律配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老师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读。
初一语文作文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 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的印象,引出课题《草原》。
(二)新课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优美词句,并标注出生字词。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3. 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巩固练习1.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1. 课后熟读课文,背诵优美词句。
2. 撰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初一作文教学教案设计

初一作文教学教案设计【篇一: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
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
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
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
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
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二、活动一:(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七年级(下)语文作文教案

七年级(下)语文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不同文体的作文写作方法。
3. 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修改。
4. 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写作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互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评改,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步骤:1. 作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讲解作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 不同文体的作文写作方法:介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写作方法。
3. 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修改:讲解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和修改作文。
4. 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介绍作文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写作练习和评价,观察学生的写作进步。
2.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观察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和参与程度。
3.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评改过程中的合作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作文素材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作工具。
八、教学计划:1. 第1-2周:讲解作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第3-4周:介绍不同文体的作文写作方法。
3. 第5-6周:讲解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修改。
4. 第7-8周:介绍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5. 第9-10周:进行写作练习和评价。
九、教学实践: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作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写作方法。
2. 写作练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评改,提高写作水平。
十、教学反馈: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写作练习和评价,观察学生的写作进步。
初一作文教案4篇

初一作文教案4篇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2.能够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和逻辑关系连接词;3.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4.能够合理地组织作文内容,并给予适当的例证和解释。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写作文是什么?作文有哪些基本要素?以及写作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话题,例如“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保护环境”等。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引导写作(10分钟)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写作话题,例如“我的假期计划”,“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
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展开写作、如何组织内容、如何给出例证和解释等。
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提醒学生使用一些重要的逻辑关系连接词,例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
4.组织写作(20分钟)让学生开始动笔写作。
可以让他们在纸上先写一个提纲,然后再把提纲完善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给予适当的例证和解释。
5.交流分享(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可以请一些同学上讲台,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大家听。
6.评价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写作中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正确的字词组织句子;2.能够使用多种句型;3.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表达力;4.能够进行作文修改和改进。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准备一个与学生相关的故事,并请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完成一篇短文。
然后请几个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
2.分析讲解(15分钟)教师可以选取几篇学生的作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讲解其中的一些问题,例如使用错误的字词、句子结构混乱、表达不清等。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提高作文的表达力,例如使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初一语文作文课教案

初一语文作文课教案教案标题:初一语文作文课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写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作文的要素和结构。
2. 学习常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练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包含作文要素和结构的PPT。
2. 准备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供学生参考。
3. 准备一些写作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引入话题,例如: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为什么?二、讲解作文要素和结构(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作文的要素,如主题、中心思想、论点、论据等。
2. 详细解释作文的结构,包括引子、承接、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
三、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排比、比喻、对比等。
2. 通过范文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技巧和方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四、示范写作(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话题,例如:我的暑假计划。
2. 在黑板上进行实时写作,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之前学到的要素、结构和技巧进行写作。
五、学生练习(2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师巡视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六、作文分享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文,或者将作文展示在黑板上。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文,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七、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写作的重要性和练习的必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今天学到的要素、结构和技巧,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的梦想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掌握常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通过练习和分享,学生得到了实际的写作训练和反馈。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写作练习,提供更多的范文和写作素材,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一语文作文备课教案板书五篇

初一语文作文备课教案板书五篇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七年级语文教案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文章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民族生命前行进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本文反复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鲜明生动;行文沉稳,文笔恣肆,通篇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激情;遣词造句,朴实庄重,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锻炼运用祖国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重点字词积累与运用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谈话法、导读法、点拨法、交流质疑法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感悟雄健精神,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哲理2、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感悟雄健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激情入境:播放国歌,激发学生情感。
同学们,今天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令世人瞩目。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的祖国曾经走过一段艰难险阻、坎坷不平的道路,在艰难的国运中,无数英雄人物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雄健精神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作文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使学生开始关注“文体”,培养初步的“文体感”。
2、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寻求“不一样”的事物,久而久之,可使他们心灵丰富、情感充沛、思维敏捷。
3、力求读、写、说的内容“不一样”,遣词造句与众不同,重在观念的引领。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生活中选择素材。
2、在共性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个性。
3、知道“不一样”的重要性,知道该如何“不一样”地去写作。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在生活中选择素材。
教学难点:知道“不一样”的重要性,知道该如何“不一样”地去写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写、说互动
同样是写黄河和长江,用不同的体裁写,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能说说本单元所学过的课文有哪几种体裁,这样的体裁有什么样的特点?你最喜欢那一篇?每一篇所表达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都是慷慨激昂的,就会显得单调。
所以,这里得出一个道理:文章好就好在“不一样”,给人不同的情感体会,即使体裁、对象是相同的,表达的心情、感悟就要尽可能的不一样。
不一样主要指事物、心情的差异。
差异,是写作的宝藏。
拥有这些宝藏,就有了写作的本钱;宝藏积攒多了,你就成了精神的富翁。
发现差异,心灵丰富,多情善感是写作的根本。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比大地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养成随时寻觅、思索、发现、积累的习惯,就会思想活跃、情感充沛、感觉敏锐。
心灵的感受是一本“无字书”,仔细翻阅回味,把他的不一样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相当不错的文章,只要是你亲近过的,都可以写,相信你会写得“不一样”。
二、看图片说话
家乡的景物,一定能引起你的联想与回忆,请你说出你拥有过的感动!请你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三、看影片谈感受讲故事
(一)多媒体展示提示
轻轻告诉你
1、从自己感触最深的角度谈起;
2、你可以从画面、从联想、从回忆、从触动你内心的事物、从画面所带来的心灵深处的感动谈起。
我们大家思维活跃、情感充沛、感觉敏锐!我们何不一吐为快,让自己敏捷的文思、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演讲来博得大家的喝彩呢?
(二)多媒体播放影音短片
(三)多媒体展示要求
一吐为快
这段影音短片:
一定会把你的思绪带到幸福而欢快的童年生活之中!
一定会唤起你对家乡、对童年伙伴、对亲人的那份独特感情!
请你把最令自己心动的故事、最令自己感动的事讲出来。
请你把自己激动、快乐、幸福的心情,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
老师:请大家试着大声地说出来。
学生:洗澡的图画给我带来的第一感受:首先它给我的第一感受是悲伤的。
原因很直接--- 它曾给我带来过一定的伤感。
在我六岁的时候,我家便有一只毛毛狗,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飞逝,我与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夏天,我与它在河中嬉戏,玩耍;秋天,我们在河边散步;冬天,我们在冰面上滑冰,玩的不亦乐乎。
但有一次,我与它在河中洗澡,我把它淹进水里,但它好久没上来。
此时,我慌了,它就这样为了我的私欲“牺牲”了,我非常后悔,自此我便与它隔开了,再也没有接近过它……——唐作进
老师:你想到了悲伤!
学生:这段影片中有鸟儿的欢叫,孩子的嬉戏,打水仗,游泳的人们,她们的嬉笑是多么的开心……我家乡也有一条小河,虽然没有图片中那么美,但却是我童年时的乐园。
我也曾经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河里游泳,打水仗,但都已经成为过去。
现在的我已经是个初中生,不能时常回到我那乐园,这幅画面让我返朴归真,回到了童年,我很怀念它。
我多么希望,我能停留在那童真的年龄,像童年那样的无忧无虑。
——李元秀
老师:你有美好的回忆!
学生:我爱家乡的小河。
记得儿时,小河水面清澈见底,小鱼成群,逍遥自在,绿树倒映,真是一幅美丽的水乡图。
看到这等乡间水色怎不叫我心旷神怡。
在河里取水煮饭、洗菜、洗衣服,用蚯蚓钓鱼;夏天放学回家就到河里游泳、玩耍,尽情享受了母亲河为我提供的乳汁。
我依傍着小河欢快的歌声慢慢地长大。
老师:你写的很美!写出了自己的个性。
四、心灵感悟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有何感受,有何评价?请你把最想说的话告诉给大家?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知道,在学习语文时应该努力去找到课文中存在的“不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
———乔铎
学生: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多读、多练,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去全面的理解文章内容。
———张玉兵
学生:我认为这节课,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都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突出了本节课的主题“不一样”。
———刘钰莹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懂得了许多关于写作的方法,恰当的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会使文章更优美。
以后的语文课我们还应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才能学好语文。
———唐明香
学生:在这节课上,我懂得了上课要大胆发言,不能胆怯。
———王亮中
学生: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上课时应该积极发言,以前我不爱回答老师的提问,以后我会积极发言,即使有许多的老师听我们的课,我们也不应该失去信心,更不应该胆怯!这样,以后我们走向社会才可能有立足之地。
我还希望以后天天都能上这样的课!———高若云
五、写作提示
1、可以改动或者自拟一个“不一样”的题目。
2、可以写实在的景物、当时的心情,还可以写与景物有关的故事。
由事物激起的有趣的、好玩的思绪、经历或者幻想,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3、家乡的小桥流水、荷塘蛙鸣;街道的变迁、小朋友的嬉戏、、、、、、不去想它,好像平平淡淡,仔细回忆起来却可能是精彩的动人的。
4、记忆中,什么样的事物或者事情留下的印象最深?它与你什么样的心情联系在一起?-----喜、怒、
哀、乐,酸、甜、苦、辣、、、、、、感悟越是独特,越是与众不同,写起来就可能越生动。
5、如果还不能做到“不一样”,这不要紧,重要的是,你知道了从此要努力写得“不一样”。
六、课后写作
请以“脚步”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教学资料及资源:
1、教材
2、教师教学用书
3、多媒体
自我问答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实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思考,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
写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许多学生写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贫乏,情思不见影。
其原因就是学生手头缺少素材,没有“真事”,缺乏“发现”。
素材在哪里?其实,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里。
只要留心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的素材。
生活中的题材来源有:一是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真实地记录下来,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二是关注事实新闻,国家大事等;三是自己做的事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及时记下来。
只要留心,写作素材无处不在。
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素材,那么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