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拓学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_杨春燕_李志明
学科专业管理体制改革:一个可拓学的“转换桥”思路

学科专业管理体制改革:一个可拓学的“转换桥”思路钟雨轩;方耀楣;任浩【摘要】学科专业管理体制改革仍需不断深化,今后改革的重点是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高校间的关系.文章引入可拓学的“转换桥”思路,重点构建了分隔式转折部,为理顺政府与大学间看似矛盾的关系、最终实现学科专业自主设置和调整权力的真正落实与扩大,提供较为新颖的路径与策略,从而使学科专业管理体制改革落到实处.【期刊名称】《江苏高教》【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48-49,157)【关键词】学科专业管理体制;可拓学;转换桥【作者】钟雨轩;方耀楣;任浩【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然而,大学自主设置与调整学科专业权力要得到真正落实与扩大,我国的学科专业管理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其中,协调好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点早已得到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公认。
胡建华认为要恰当地处理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前提,是对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必须有一个相对接近、比较一致的认识。
如何认识现代社会中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如何在大学的管理、运营过程中调整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是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经常面对的重要课题[1]。
因此,本文重点从剖析政府与大学在学科、专业管理中的关系入手,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为主线,引入可拓学“转换桥”思路,通过对立问题的挖掘、可拓模型的建立、条件及目标的变换,达到问题的解决。
基于可拓学的“转换桥”方法,利用“各行其道,各得其所”的思想,通过设置“转换桥”,连接或分隔对立双方并使之转化为共存,使对立双方在不同的位置或特征上能得到满足,即给定对立问题P=(G1∧G2)*L,则(G1∧G2)↑L,L为条件基元,若存在变换T=(TG1,TG2,TL),使(TG1G1 ∧TG2G2)↓TLL,则称T为问题P的解变换,它使G1与G2共存,表示为“转换桥”B(G1,G2)。
可拓学在铁路工程征地拆迁中的应用

的新 思路 和新 方法 。
胞, 统称为基元( a c e m n) bs — l et 。下面分别介绍物 i e 元、 事元和关系元 的概念 。 J 物元的定义 1 以物 O : 为对 象, c 为特征 , D 关于 c 的量值 构成的有序三元组 , , .
素右 .
…
问题 的可拓策略, 为铁路建设征地、 拆迁提供对策建
议。 参 考 文献 :
.
‘
[] 吴沛然 我国新建 铁路征地现状 研究 及对 策建 议[ ] 1 D.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0 . 0 8 [] 杨春燕 蔡文 . 2 可拓工程 [ . M]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0 7 20 .
程度 、 方式、 工具等。
定义 2 动作 0 , 特征 c C …, : 。n个 , c 和 0 关于 c c , , a … c 取得 的量值 l 以 …, , 2 。 , , 阵列
混淆 的情况下 , 把基元记作 :
B=( C )= 0、 、
=
( AC, )= 0, 。 A
作为描述物 的基本元 , 称为一维物元 , C , 三 0, 者称为物元 的三要素 , 中 c v 构成 的二元 其 和 组 ( ) c , 称为物元 D 的特征元。 定义 2 物 0 , : 忍个特 征 c C2… , m, c 及 D, ,关 .
于 C ( l2 …,) = ,, n 对应的量值 ( = , , n i 12 …, )
则选择拓展分析中的相关分析 , 建立问题 的相关树 ( ; 网) () 2 若条件不变 , 首先对 问题 的 目标进行分析 , 则 选择 拓展 分 析 中 的蕴 含 分 析 , 建立 问题 的 蕴含 分 析树 ; ( ) 目标和条件都需要进行分析 , 3若 则执行 ( ) 1 再执行 ( ) 合并建立问题的相关一蕴含树 ; 2, 5 对相关树或蕴含树 的树 叶进行发散分 析或 ) 共轭分析 , 然后进行可拓变换 , 再进行传导变换 , 形 成传导变换蕴含树 ; 由可拓变换和传导变换形成的 树, 通常称为可拓策略生成树。基于可拓学 的分析 结果 , 可以得到针对 铁路 征地要考虑 的重要影响因
基于TRIZ和可拓学理论的小学创客课程开发

基于TRIZ和可拓学理论的小学创客课程开发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国际创新理论TRIZ(萃智)和中国可拓学创新方法这两个创新思维方法论的小学创客课程开发。
通过分析创新思维理论TRIZ(萃智)和可拓学的创新方法论与当代小学生创客创新教育发展的需求,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创客课程,基于TRIZ(萃智)和可拓学理论的小学创客课程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TRIZ创新方法;可拓学;小学创客;创新能力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才竞争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国内外创客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在小学阶段的创客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创客教育中对创新方法与工具的教学与引导缺乏实用性与系统性等。
因此,如何开发一套适合小学生的创客课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国际创新理论TRIZ(萃智)和中国创新理论可拓学这两种创新思维方法论,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实践设计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创客教育课程。
二、TRIZ和可拓学理论(一)TRIZ理论TRIZ(萃智)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
TRIZ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家、教育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大量专利和创新案例总结出来的,于1946年创立的理论学说,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
TRIZ理论建立初的基础理论有:发明原理、矛盾矩阵、进化法则、物场模型、标准解、ARIZ 等。
研究者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TRIZ中引入了大量分析问题的工具,如功能模型分析法、裁剪法和因果链分析法等,形成了现代TRIZ理论[1]。
(二)可拓学理论可拓学是一门由蔡文教授为首的中国学者开创的原创性横断学科,横跨哲学、数学和工程学,它是一门将一般问题进行形式化建模,并以模型为基础研究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创新的规律[2]。
其中,可拓创新方法是可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可拓学的不相容问题的求解方法

基于可拓学的不相容问题的求解方法
何冀婷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9(000)036
【摘要】以可拓学的基本思想为基础,用形式化、定量化方法生成解决不相容问题的策略的方法.介绍了策略生成的步骤,为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充分的备选策略,并在现有方案不能满足决策要求时开拓出更多的新方案,从而形成较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总页数】2页(P44,401)
【作者】何冀婷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问题求解的可拓方法 [J], 饶娟
2.基于可拓论的不相容问题求解研究 [J], 杨春燕
3.基于可拓学方法的耦合设计问题研究 [J], 朱明
4.基于拆卸模型的不相容问题求解方法 [J], 袁小鹤;宋守许
5.基于可拓理论的不相容问题的求解初探 [J], 姜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决矛盾问题的逆向策略生成方法_李志明

第30卷第4期2013年12月广东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30No.4December 2013收稿日期:2013-09-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73306)作者简介:李志明(198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拓学、数据挖掘.通讯作者:杨春燕(1964-),女,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拓学、信息与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管理可拓工程等.doi :10.3969/j.issn.1007-7162.2013.04.003解决矛盾问题的逆向策略生成方法李志明1,2,杨春燕1(广东工业大学1.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2.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形式化、定量化求解矛盾问题是人工智能研究热点.本文在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和逆向思维的形式化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矛盾问题的逆向策略生成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关键词:矛盾问题;逆向思维;逆向策略;可拓模型;形式化模型中图分类号:B80-0;N945.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7162(2013)04-0021-05Reversed Strategy Generating Method of Solving Contradictory ProblemsLi Zhi-ming 1,2,Yang Chun-yan 1(1.Research Institute of Extenics and Innovation Method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 :Solving contradictory problems formally and quantitatively is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topics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on the extension model and formalized model of reverse thinking ,it studies the reversed strategy generating method of solving contradictory problems ,and illustr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Key words :contradictory problem ;reverse thinking ;reversed strategy ;extension model ;formalizedmodel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或从对常规思维的结论的否定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冲破常规、寻求变异的思维,统称这类思维为逆向思维,以及以此产生的策略称为逆向策略[1].古往今来,国内外的学者利用逆向思维生成逆向策略解决了无数难题.比如,“以守为攻”、“欲擒故纵”、“电生磁,磁生电”、“飞机制造”、“火箭研制”、“竞争与双赢”等.目前很多学者对“逆”“反”“负”“非”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2-7].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和企业人士把逆向思维应用于管理创新[8-10]、市场营销[11-12]、产品设计[13-14]等不同的领域[15-16].然而这些研究存在一些缺陷:(1)零散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2)谈论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较多,对逆向策略的生成机理、生成规律和方法研究较少.(3)对逆向策略的评价的研究不足.(4)主要采用自然语言,因此,难以进行形式化分析和操作,无法告诉人们如何按照一定程序生成逆向策略,更不能用计算机帮助人们生成逆向策略.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结合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和逆向思维的形式化模型,研究了矛盾问题的逆向策略生成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基本知识为了探讨用可拓学中的形式化方法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逆向策略的生成,本节首先介绍需要用到的一些可拓学中的基本知识[1-2,17-18].1.1基元的概念文献[1]把物元、事元和关系元统称为基元,其定义如下:定义1对象O (物、动作或关系词),n 个特征c 1,c 2,…,c n 及对象O 关于c i (i =1,2,…,n )对应的量值v i(i=1,2,…,n)所构成的阵列B=(O,C,V)=O,c1,v1cn,vn称为n维基元,其中C=c1c2cn,V=v1v2vn.在建立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时,也常用到复合元.复合元的概念可参见文献[1],此不赘述.1.2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文献[1]对矛盾问题进行了定义,并建立了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矛盾问题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实现人们要达到的目标的问题,其主要分为不相容问题和对立问题.不相容问题是指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对立问题是指目标与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设目标为g,条件为l,则可建立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为P=g*l.其中g可由多个目标组成,同样l可由多个条件组成,此时的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为P=(g1∧g2∧…∧g n)*(l1∧l2∧…∧l m),其中g i(i=1,2,…,n)与l j(j=1,2,…,m)都是由基元或复合元构成.为便于研究,本文只应用由基元构成的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在下文的讨论中,不再说明.1.3逆向思维的形式化模型很多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是在基元(物元、事元以及关系元)基础上构造而成,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基元实施逆向变换获得逆向基元,来构建逆向思维的形式化模型.定义2设基元B=(O,C,V),B'=(O',C,V'),其中C=c1c2cn,V=v1v2vn,V'=v'1v'2v'n,若存在变换T,使得TB=B',且对象O与O'相互对立(说明:物元的对象没有对立对象),或者关于某一特征c i 的量值v i与v'i相互对立,其他特征及其量值都相同,其中i=1,2,…,n,则称变换T为B关于对象O 或量值v i的逆向变换,称B与B'关于对象O与O'或量值v i与v'i互为逆向基元.逆向思维的形式化模型构建是逆向策略生成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利用逆向策略生成方法去解决矛盾问题的成败,因为逆向思维的形式化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按照一定程序,更快速、更全面获得更多的逆向策略.2逆向策略生成方法不相容问题和对立问题是两类重要的矛盾问题,虽然都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方法解决,但是解决这两类问题的策略生成方法会有很大差别.文献[1]介绍了解决不相容问题的策略生成的一般方法,本文将以不相容问题为例,探讨解决这类矛盾问题的逆向策略生成方法.2.1逆向策略生成的一般步骤(1)对实际问题界定目标和条件,然后用基元表示体系建立问题的可拓模型;(2)根据实际问题提供的指标和要达到目标所需要的相应的指标的取值(或取值范围),确定问题的核问题;(3)建立不相容问题的相容度函数,通过计算判断问题不相容的程度;(4)对构成目标与条件的基元进行逆向变换;(5)依据关于逆向变换的传导变换结果计算矛盾问题的相容度,来获得逆向策略集;(6)对逆向策略集进行优度评价选出策略集中最满意的逆向策略.2.2逆向策略生成的具体步骤(1)利用矛盾问题的界定方法界定问题的目标和条件,并用基元表示.假设问题的目标为G,条件为L,则首先将G和L用基元表示:G=(O1,C1,V1),L=(O2,C2,V2).(2)建立问题的可拓模型及其核问题的可拓模型.问题的可拓模型为P=G*L.核问题的可拓模型为P=G*L.(3)建立矛盾问题的判定函数———相容度函数.利用关联函数的建立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实现的要求,建立相容度函数K(P)=K(P),若K(P)<0,则称问题P为不相容问题;若K(P)>0,则称问题P为相容问题;若K(P)=0,则称问题P为临界问题.(4)对构成目标或条件的基元实施逆向变换,以22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第30卷对条件L 0的逆向变换为例,可得如下条件逆向基元:TL 0∈{L 01,L 02,…,L 0n },L 01,L 02,…,L 0n 可能是对条件基元L 0中的对象或量值实施逆向变换产生的逆向基元.通常逆向变换及其传导变换,会使原问题的相容度发生变化.这里把使问题的相容度从K 0(P )=K (L 0)≤0变为K (T L 0L 0)=K (L'0)>0的逆向变换,称为解决原不相容问题的逆向策略.重复此步骤,可以得到逆向策略集.(5)通过优度评价[1],对生成的逆向策略进行评价选优,选出逆向策略集中优度较高的策略,作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时的参考策略.其一般步骤可参见文献[1]的相应内容.逆向策略生成方法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图1逆向策略生成方法的基本流程Fig.1Basic processes of the reversed strategy generating method当然,利用逆向策略生成方法解决矛盾问题仅仅是可拓学中解决矛盾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也就是说,逆向策略生成方法只是针对在解决某一类特定的矛盾问题时,才能获得满意的策略.而这一类特定的矛盾问题是指那些利用正向思维方法无法获得满意的策略的矛盾问题.所以说,在解决矛盾问题的时候,必须结合拓展分析、可拓变换,才能获得满意的策略.3案例分析下面将以“两向旋转发电机”的发明案例来说明如何利用逆向策略生成方法获得解决该矛盾问题的满意策略.3.1案例背景如何设计一款新型的发电机,使其输出功率达到传统发电机的两倍以上呢?这个问题难倒了无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然而,1994年我国发明家苏卫星利用逆向思维将发电机关于定子不动、转子转动的设计改为转子和定子同时以相反的方向旋转.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使得苏卫星最后成功发明了“两向旋转发电机”,其主要原理是定子转子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可以使它们的相对转速提高,继而提高整个发电机单位时间内切割磁感线的数量,最终提高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经过实践证明,这种通过逆向思维获得的策略能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传统发电机的3倍以上.也就是说用同样的发电成本可以使发电量提高两倍以上,这大大地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节省了原材料、实现了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且具有极大的经济利益.3.2建立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根据对此案例的目标和条件的分析,设传统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a W ,建立该问题的可拓模型为P =G *L =提高,支配对象,输出功率接受对象,发电机D程度,[2a ,+ɕ)W *发电机D ,类型,传统型发电方式,单向定子运动情况,不转动转子运动情况,顺时针转动发电功率,aW .取评价特征为c 0=输出功率,即c 0是条件L 关于目标中接受对象所要求的特征,其量值的正域为X 0=[2a ,+ɕ).记G 0=(发电机D 0,发电功率c 0,[2a ,+ɕ)W ),L 0=(发电机D ,发电功率c 0,a W ),则问题P 的核问题的可拓模型为P 0=G 0*L 0=(发电机D 0,发电功率c 0,[2a ,+ɕ)W )*(发电机D ,发电功率c 0,a W ).以X 0为正域,建立可拓集32第4期李志明,等:解决矛盾问题的逆向策略生成方法珘E (T )={(u ,y ,y')|u ∈U ,y =k (x )∈!;T u u ∈T U U ,y'=T K K (T u u )∈!},则该问题的相容度函数为k (x )=x -2a.显然,当x =c 0(D )<2a 时,K (P 0)=k (x )<0,说明问题P 为不相容问题,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条件下,即K (P 0)=k (x 0)=-a <0,是无法使发电机输出功率达到传统发电机的两倍以上.3.3实施逆向变换,获得逆向策略由于此问题目标明确,即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原发电机的两倍以上,因此需要从条件出发,对条件利用逆向策略生成方法获得满意策略.从发电机的设计入手,发明家苏卫星运用逆向思维使发电机转子和定子同时相对旋转,来增加发电机在单位时间内切割磁力线的数目.1994年,经过不断尝试、刻苦专研,苏卫星终于发明了两向旋转发电机,这种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可达到传统发电机的3倍以上.原问题的条件基元为L =发电机D ,类型,传统型发电方式,单向定子运动情况,不转动转子运动情况,顺时针转动发电功率,aW .对L 实施逆向变换φ可得φL =L'=发电机D ,类型,传统型发电方式,单向定子运动情况,转动转子运动情况,顺时针转动发电功率,aW .则原问题的可拓模型变为P'=G *L'=提高,支配对象,输出功率接受对象,发电机D程度,[2a ,+ɕ)W *发电机D ,类型,传统型发电方式,单向定子运动情况,转动转子运动情况,顺时针转动发电功率,aW .此时还无法评价对L 实施逆向变换φ获得的逆向策略能否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2a ,+ɕ)W ,因此必须对转动作发散分析,即转动-|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接下来,利用发散分析得到的新量值对L'实施置换变换φ'可得φ'L'=Lᵡ,L {} ,其中Lᵡ=发电机D',类型,传统型发电方式,单向定子运动情况,逆时针转动转子运动情况,顺时针转动发电功率,aW ,L =发电机D',类型,传统型发电方式,单向定子运动情况,顺时针转动转子运动情况,顺时针转动发电功率,aW .由于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置换变换φ'将引起对Lᵡ和L 的传导变换,即T φ'Lᵡ=1Lᵡ=发电机D',类型,新型发电方式,双向定子运动情况,逆时针转动转子运动情况,顺时针转动发电功率,[3a ,+ɕ)W ,T φ'L =1L =发电机D',类型,新型发电方式,单向定子运动情况,顺时针转动转子运动情况,顺时针转动发电功率,(0,a )W .于是,就获得了两个策略,即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同时顺时针转动,或者定子逆时针转动、转子顺时针转动.(1)当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同时顺时针转动时,即T φ'Lᵡ=1Lᵡ,此时原核问题变为P'0=G 0*L'0=(发电机D ,发电功率c 0,[2a ,+ɕ)W )*(发电机D',发电功率c 0,(0,a )W ).显然,x'∈(0,a ),问题P'的相容度为K (P'0)=x'-2a ≤0始终成立,也就是说,当转子、定子同时顺时针转动时,发电机的相对转速将会更低,甚至为零,这样会使得发电机在单位时间内切割磁力线减少或为零,最终导致发电机的发电功率减小或为零.此策略无法达成目标,甚至还会起负作用,故舍去.(2)当发电机的定子逆时针转动,同时转子顺时针转动,即T φ'L =1L ,此时原核问题变为Pᵡ0=G 0*Lᵡ0=(发电机D ,发电功率c 0,[2a ,+ɕ)W )*(发电机D',发电功率c 0,[3a ,+ɕ)W ).42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第30卷此时xᵡ∈(3a,+ɕ),而问题Pᵡ的相容度为K(Pᵡ)=xᵡ-2a>0始终成立,也就是说,在不改变材质、能源、操作环境下,通过将定子转子设计成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可以使它们相对转速提高,继而使整个发电机单位时间内切割磁感线的数量提高,最终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提高.经过实践证明,此逆向策略能够解决该矛盾问题,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传统发电机的3倍以上.4结论本文系统地从形式化、定量化的角度,结合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和逆向思维的形式化模型对解决矛盾问题的逆向策略生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一研究弥补了目前对非常规思维研究的形式化不足和操作性不强等缺陷,促进了矛盾问题的智能化处理的发展,同时也为逆向策略在管理科学、决策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应用奠定了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使用逆向策略生成方法帮助人们处理矛盾问题的案例有很多,本文只是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利用这种定量化、形式化的逆向策略生成方法解决矛盾问题的优点,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会结合可拓策略生成方法与转换桥方法[1,19]把逆向策略生成方法应用到更复杂的案例、更广泛的领域去帮助人们智能化处理矛盾问题,同时也希望更多学者、教授研究策略生成形式化方法,使其理论更加成熟、更具有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杨春燕,蔡文.可拓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蔡文,杨春燕,何斌.可拓逻辑初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高立胜,毛世英.逆反思维: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78-83.Gao Li-sheng,Mao Shi-ying.Reverse thinking:an impor-tant thinking way[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1994(6):78-83.[4]刘汉民.论逆向思维[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9):96-100.Liu Han-min.On reverse thinking[J].Journal of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5,19(9):96-100.[5]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7):1120-1123.Zou Guang-tian.Innovation of architectural and extensionthinking modes[J].Journal of Harbinin Stitute of Technol-ogy,2006,38(7):1120-1123.[6]连菲.可拓建筑策划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0.[7]沈仁广.谈如何表述一个命题的逆命题[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9(1-2):81-85.ShenRen-guang.How to describe a proposition of a con-verse proposition[J].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2009(1-2):81-85.[8]刘汉民.论逆向思维在企业管理与经营中的运用[J].生产力研究,2007(16):125-126.Liu Han-min.Reverse thinking in business managementand operation[J].ProductivityResearch,2007(16):125-126.[9]陈宝英.逆反思维是企业经营主体决策的重要思维形式[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2):79-80.Chen Bao-ying.Reverse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thinkingmodel for business decision-making[J].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Technology,2008(2):79-80.[10]邓明然,叶建木,桂萍.逆向思维与管理创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1,23(2):46-48.Deng Ming-ran,Ye Jian-mu,Gui Ping.Adverse thought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J].Journal of Wut:Informa-tion&Managementengineering,2001,23(2):46-48.[11]晓吾.逆反策略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J].经营者管理.1994(6):32-33.Xiao Wu.Reversed strateg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rpo-rate marketing[J].Operators Management,1994(6):32-33.[12]胡飞航.市场营销中的逆向思维[J].商业研究,2007(9):173-174.Hu Fei-hang.Adverse thinking in marketing[J].Com-mercialResearch,2007(9):173-174.[13]王春燕.逆向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8(2):150,210.Wang Chun-yan.Reverse think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clothing design[J].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2):150,210.[14]高秦艳,黄长生.包装设计中的逆向思维[J].包装工程.2012,33(20):12-16.Gao Qin-yan,Huang Chang-sheng.Discussion on the re-verse thinking in packaging design[J].Packaging Engi-neer,2012,33(20):12-16.[15]何自然.论外语教学的逆向思维[J].外语界,2004(6):2-6.He Zi-ran.Reverse thinking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4(6):2-6.(下转第38页)52第4期李志明,等:解决矛盾问题的逆向策略生成方法[12]Omidian H,Hashemi S A,Sammes P G,et al.A model for the swelling of superabsorbent polymers.Polymer.1998,39(26):6697-6704.[13]Kabiri K,Zohuriaan-Mehr M J.Superabsorbent hydrogel composites.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2003,14(6):438-444.[14]黄凯兵,肖侠,陈振华,等.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米-纳米复合结构高吸油树脂中空微球[J].功能材料,2009,(8):1398-1402.Huang K B,Xiao X,Chen Z H,et al.Preparation of hol-low highly oil absorption resin with the micro-and nano-multiple structures by spray drying[J].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2009,(8):1398-1402.[15]周晓明.EPDM基吸油树脂型相变蓄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塑料工业,2012,40(6):110-112.Zhou X M.Preparation and property of oil-absorbing resinbased on EPDM as phase change materials[J].ChinaPlastics Industry,2012,40(6):110-112.[16]魏徽,余红伟,王源升,等.吸油树脂的结构及性能[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1,28(6):55-58.Wei W,Yu H W,Wang Y S,et al.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oil-absorbing resin[J].China SyntheticRes-in and Plastics,2011,28(6):55-58.[17]文善雄,刘光利,赵保全,等.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回用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1,39(8):122-124.Wen S X,Liu G L,Zhao B Q,et al.Research of synthe-sis and reutilization of high oi-l absorbing resin[J].NewChemical Materials,2011,39(8):122-124.[18]Chang C,Duan B,Cai J,et al.Superabsorbent hydrogels based on cellulose for smart swelling and controllable de-livery.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10,46(1):92-100.[19]Hua S,Wang A.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swelling behaviors of sodium alginate-g-poly(acrylic acid)/sodiumhumate superabsorbent.Carbohydrate Polymers.2009,75(1):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79-84.(上接第25页)[16]柳键.供应链的逆向物流[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6):11-13.Liu Jian.Reverse logistics of supply chain[J].Business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2002(6):11-13.[17]杨春燕,李卫华,李小妹.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1,28(1):86-93.Yang Chun-yan,Li Wei-hua,Li Xiao-mei.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ories and methods for the intelligentdisposal of contradictory problems[J].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1,28(1):86-93.[18]杨春燕,蔡文.可拓集中关联函数的研究进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2,29(2):7-13.Yang Chun-yan,Cai Wen.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de-pendent functions in extension sets[J].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29(2):7-13.[19]李卫华.利用知网增强可拓策略生成机制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3,30(2):1-6.Li Wei-hua.Research on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HowNetto enhance mechanisms of extension strategy generation[J].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30(2):1-6.83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第30卷。
管理可拓工程研究_杨春燕

第35卷第8期2005年8月数学的实践与认识M A THEM A TICS IN PRAC TICE AND THEO RY V ol.35 N o.8 August,2005 管理可拓工程研究杨春燕, 蔡 文(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工程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90)摘要: 管理可拓工程是可拓工程的一个分支.它把可拓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研究管理过程中矛盾问题的处理.介绍管理可拓工程的研究背景、前期研究工作概况及研究意义,并提出亟待研究的课题,指出目前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关键词: 管理;可拓工程;可拓学1 研究背景收稿日期:2004-12-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14000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10049) 可拓学[1—4]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世界中的矛盾问题.所谓矛盾问题,就是指人们要达到的目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问题.那么,解决矛盾问题有无规律可循?有无理论可依?能否建立一套方法,来处理矛盾问题,这是可拓学研究的出发点.计算机具有储存量大、速度快的优点,因此,研究如何用形式化语言表达问题,描述问题的目标和条件,建立一套推理方法,最后,让计算机帮助人们提出解决矛盾问题的策略,这是可拓学的归宿.概言之,可拓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它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在进行可拓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可拓论和可拓方法[5,6]在管理科学中有重要的价值.管理,无论是环境的管理,组织的管理,矛盾与发展过程的管理,无论是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和控制,都要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包括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的矛盾,管理者之间的矛盾,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在决策者处理的各种各样矛盾中,有目标和条件的矛盾问题(如资金不足,人口过多,技术落后等),目标和目标的矛盾问题(如靠左行驶的交通系统和靠右行驶的交通系统要连成一个大系统),条件和条件的矛盾问题(如内部纷争).可以说,管理的过程也是解决矛盾的过程.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市场经济的规范与建设以及国际经济合作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差异、矛盾、不平衡是绝对的.能否把矛盾问题转化为不矛盾问题?能否对矛盾和发展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这是管理者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可拓论和可拓方法为此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对于可拓论和可拓方法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近十几年来,关于“可拓决策”、“可拓营销”、“可拓策划”、“可拓策略生成系统”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探讨了决策中处理矛盾冲突问题的规律与方法,探讨企业、市场和产品等的可拓性,提出了若干专题中的初步理论与方法.如果继续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将可以形成管理中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管理可拓工程”[7].2 管理可拓工程前期研究工作概况矛盾问题无处不在.人们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如何选择较优的方案,以化不行为行、不是为是、对立为共存,是考验决策者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帮助决策者提出类似“围魏救赵”“空城计”等高水平的策略,如何利用计算机帮助他们决策,是可拓学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可拓学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已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市项目进行研究,他们探讨了管理过程中处理矛盾问题的规律与方法.十多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的大力支持下,可拓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可拓学研究者发表了一批关于管理中的可拓思想[6,8,9]、可拓决策[10,11]、可拓营销[8,9,12]、可拓策划[13—15]、关键策略[16—18]和转换桥思想[6,8,13]等的初步成果,为建立管理可拓工程的基本理论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2.1 关于管理中的可拓思想的研究研究了事物的可拓性、共轭性和可拓集合的思想,并把它们应用于管理,提出了产品的可拓性和共轭性、可拓资源和可拓市场等思想.应用于对企业的研究,提出健全企业的概念,通过企业各个共轭部的开拓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可拓思想为指导,探讨了可拓方法在决策中的应用.可拓思想认为,问题的相容性和不相容性是有条件的,通过可拓变换可以使不相容问题转化为相容问题,而问题的目标和条件中要素的可拓性是解决矛盾问题的依据.可拓思想还认为,任何方案都是不完善的,管理者要善于分析各种因素的可拓性,用可拓决策方法考虑多种方案,最后评价出较优的方案.转换桥方法和用可拓方法生成策略的研究等都体现了管理中的可拓思想.2.2 关于管理科学某些分支和可拓论相结合的研究近十几年来,把可拓学的基元理论和可拓集合理论与管理科学某些分支相结合的研究,产生的理论成果将为管理可拓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文献[7—18]中已得到很多初步的理论成果,例如,把基元的可拓性理论与产品创新相结合,提出产品开拓的规律,并探讨知识产品中虚产品和软产品的生成规律.把物元的共轭性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提出建设健全企业的理论.把可拓论与决策科学相结合,研究了决策系统中矛盾问题的处理方法及决策方案的生成、关键策略的生成等.把可拓论与营销和策划相结合,提出了可拓营销和可拓策划,并以专著的形式出版.近年来,又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可拓学与金融管理与金融风险分析结合的研究、可拓论在土地管理、知识管理、教学管理、客户资源管理、虚拟企业管理、企业重组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还是很粗浅和零散的,有待于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形成系统的管理可拓工程理论.2.3 关于管理科学某些分支中可拓工程方法的研究从1988年以来,不少学者先后研究了可拓决策方法、可拓营销方法、可拓策划方法、转换桥方法、关键策略的生成方法、产品构思的三个创造法、三四四法等.这些方法建基于可拓分析(定性)与优度评价(定量)相结合的菱形思维方法.将这些方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系统化和深化,可发展为可拓学的方法体系和管理可拓工程的基本方法.此外,可拓信息方法和可拓系统方法也开始进入管理领域.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①从事物的可拓性去分478期杨春燕,等:管理可拓工程研究48数 学 的 实 践 与 认 识35卷析问题;②把质与量作为统一体(基元)进行研究;③利用动态基元从变化、发展的角度去探讨管理中的问题.这些方法有助于开拓管理者的思路,提高管理者开拓创新的能力,使他们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去解决矛盾问题.2.4 管理可拓工程的主要成果介绍1)可拓决策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决策系统中处理矛盾冲突问题的规律研究”开启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可拓学研究的支持,开展了可拓学与决策科学相结合的研究.之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换桥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和“关键策略的生成方法与协调问题”等进一步研究了可拓论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1989年,叶雅阁等主编的《决策科学手册》[10]把“可拓决策”作为第十六章介绍给读者.这些工作表明,可拓决策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但这仅仅是开始,大量的工作还有待于管理科学的学者去进行.《可拓决策》将作为“可拓学丛书”之一在科学出版社出版.2)可拓营销在营销领域中,存在大量的矛盾问题,如何使不是顾客的人转化为顾客,使不可控的资源转化为可控的资源,……,这些问题可以用可拓方法去研究,以提出可供使用的策略. 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拓营销的理论与方法”支持了“可拓营销”这一研究方向,作为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的专著《可拓营销》[8]于2001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台湾用繁体字版介绍给台湾学者.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利用可拓集合的思想建立了可拓资源的概念,为资源研究提供了一种形式化、定量化的分析方法.初步研究了可拓营销策略生成系统的基本思路与关键技术,并研制了实验软件.尽管目前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但已开辟了可拓论与营销学相结合这一研究方向.3)可拓策划策划学——作为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的预先筹划的一门学科,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很多情况下,策划也是为解决矛盾问题而进行的,并且需要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为此,提出了用可拓学的方法、从处理矛盾问题的角度而进行策划这一研究方向——称为可拓策划,它是可拓学和策划学结合的产物.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项目“可拓策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支持了这一方向,作为这一课题的成果之一,专著《可拓策划》[13]由科学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并列入了“可拓学丛书”.该书研究了策划中的矛盾问题,它用形式化的方法告诉人们,在遇到矛盾问题时如何生成“使不行变行”、“化对立为共存”的策划创意,如何寻找可拓资源,以解决策划中的资源矛盾.初步提出了可拓策划的理论和方法,为广大管理学者继续研究可拓策划开拓了一条新路.3 研究管理可拓工程的意义所谓管理可拓工程,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研究环境和组织各因素的可拓性和共轭性,利用可拓论和可拓方法,去求解矛盾问题,以化解矛盾问题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管理可拓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3.1 可望形成管理科学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可拓论和可拓方法是开拓创新的依据.它为创新方案的提出、知识生产、知识管理和虚拟企业的管理提供了合理的思想和方法,在知识经济时代将有更为重要的科学意义.“以可拓性为依据,把管理的过程看成通过开拓创新处理矛盾的过程”这一思想的深入研究,可望形成新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而言,可望形成异于生产型管理模式和经营型管理模式之外的第三种管理模式.管理可拓工程的前期工作表明,它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前途.如果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深入和全面的研究,与管理科学更多的分支相结合,将会发展成为管理科学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3.2 拓展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生产、知识企业与虚拟组织的出现和发展,使经济、政治和社会出现大量前所未有的矛盾.1)管理的环境急剧变化,原来适应于较稳定环境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2)所管理的组织是变化频繁的组织,虚拟组织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垂直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横向的结构.3)对矛盾和发展过程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大量的、不断出现的矛盾问题使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矛盾问题的理论与方法.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的需要也向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4)各行业、各领域都需要“管理”,又无时无刻地出现各式各样的矛盾问题,因此,基于矛盾问题为出发点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方法显得特别需要.这些问题使人们去寻找新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并出现了要探讨第五代管理的呼声.管理可拓工程依据的可拓思想较适合于急剧变化的环境,对共轭性、可拓变换和可拓集合的研究使之更适应于多变的组织和虚拟组织,对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与方法的探讨更适应于对矛盾和发展过程的管理.4 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近十多年的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与管理科学中特定领域结合的思想和基本概念,所形成的理论还相当粗糙,更深入的研究有待于进行.前期研究工作较多集中于可拓决策、可拓营销、可拓策划等方面,与管理科学其它分支的结合还有待今后的研究,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4.1 亟待研究的课题1)管理中可拓思想的研究事物具有可拓性和共轭性,矛盾问题可以通过变换转化为不矛盾问题等思想,是重要的可拓思想.这些思想应用于管理研究中,将形成管理中的可拓思想.①可拓性和共轭性的研究:包括环境、资源、组织、产品和市场等的可拓性和共轭性的研究;②转换桥和“各行其道,各得其所”化对立为共存的思想的研究;③管理过程中的基于可拓集合思想的动态分类和矛盾问题动态转化思想的研究;④管理中的可拓思想的基本内容,与传统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⑤以可拓思想为指导,以矛盾问题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管理可拓工程的定义、内容和特点.2)建立管理可拓工程的基本理论498期杨春燕,等:管理可拓工程研究50数 学 的 实 践 与 认 识35卷研究管理可拓工程的基本思想、原则和理论框架,完善和发展现有分支的理论,如可拓策划理论、可拓营销理论、可拓决策理论、可拓资源理论等,并进一步向管理科学的其它分支渗透,特别是知识管理、网络管理等,以形成管理可拓工程的基本理论.进一步探讨管理科学和可拓学的结合点,建立基于可拓论和可拓方法的管理模式.3)建立管理可拓工程的基本方法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方法,如产品创新设计方法、可拓决策方法、可拓营销方法、可拓策划方法、可拓策略生成方法、可拓数据挖掘方法、可拓信息方法等,进一步加强这些方法的可操作性的研究,并努力向软件化方向发展.4.2 目前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目前管理可拓工程的研究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为只要用基元对所涉及的对象进行形式化表示,就是应用可拓论和可拓方法了.实际上,用基元对研究对象进行形式化表示,只是应用可拓论和可拓方法的第一步,还必须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可拓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可拓分析或共轭分析,然后利用可拓变换,把矛盾问题转化为不矛盾问题,这才是可拓学的本质.2)可拓分析和共轭分析只能提供解决矛盾问题的多条途径,要想解决矛盾问题,必须进行可拓变换.3)可拓集合是使矛盾问题转化为相容的定量化工具,但其中必须有可拓变换加入,才能表达和体现“不行变行”、“不是变是”、“对立变共存”及事物的动态分类.不涉及可拓变换的分类只是静态分类,无法表达事物的质变过程.4)有较多应用优度评价法对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评价的研究,但大多只是优度评价公式的套用,对评价模型的完善和对具体问题的评价模型建立的研究还很不够.概言之,管理可拓工程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但是,要使它成熟起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参考文献:[1] 蔡文.可拓论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1999,44(7):673—682;Cai W en.Ex tension theo ry and its application[J].Chin ese Science Bulletin,1999,44(17):673—682(S CI).[2] Cai W en,Yang Ch unyan,Z h ao Yan,He Bin.New dev elopm ent of th e basic theory of Extenics[J].EngineeringSciences,2004,2(1):40—45.[3] 杨春燕.可拓学与原始性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1,(4):29—31.[4] 杨春燕,蔡文.可拓工程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0,2(12):90—96.[5] 蔡文,杨春燕,何斌.可拓逻辑初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 蔡文,杨春燕,林伟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7] Cai Wen.Extension managemen t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J].International J ou rnal of Operations and Quanti-tativ e,1999,5(1):59—72.[8] 蔡文,杨春燕.可拓营销[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 杨春燕,何斌,蔡文.可拓营销理论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1(6):696—701.[10] 叶雅阁,刘涌康.决策科学手册[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89.4.[11] 陈巨龙.可拓决策.从物元分析到可拓学[A].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217—224.[12] 杨春燕,李立希,蔡文.可拓营销策略生成系统的基本思路与关键技术[J].中国人工智能进展(2001).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1064—1067.[13] 杨春燕,张拥军.可拓策划[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4] 杨春燕,张拥军.可拓策划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4(10):73—78.[15] Yang Chun yan,Zhang Yongjun ,Zh u Dong mei.Study on ex tension s trategy-tactics-planning [J ].Engineering Sci-ences ,2004,2(2):38—43.[16] Cai W en,He Bin,Z h ang Yingli,Yang Ch unyan.Key strategy and coordination problem [J].The 3rd In 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managemen t science ,J uly ,1998.[17] 何斌,杨春燕,蔡文.关键策略的传导效应[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0(5):84—88.[18] 何斌,杨春燕.关键要素与关键策略[J ].工业工程,1999,2(2):19—21.Research on Management Extension EngineeringY AN G Chun-yan, CAI Wen(Guangdo ng U niv ersity o f T ech no lo gy ,Gua ng zho u Guangdo ng 510090,China)Abstract : M anag em ent ex te nsio n engineering (M EE)is a bra nch o f ex tensio n engineering.It combines Ex tenics with managem ent science .In this a rticle ,th e resear ch backg ro und ,sig nifi-ca nce and g enera l situation o f M EE a re intr oduced.So me subjects that sta rve fo r being studied ar e proposed.M ea nw hile,so me pr oblems claiming at tention ar e pointed out.Keywords : manageme nt;ex tension eng ineering;ex tenics 518期杨春燕,等:管理可拓工程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和可拓学的公路爆破安全性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和可拓学的公路爆破安全性评价作者:杨波黎永健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1年第12期摘要:文章以某公路爆破施工工程为例,分析了该工程周边环境、地質岩性、爆破方案,提出了利用层次分析法与可拓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地对该公路爆破施工工程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结果表明该方法为爆破施工的安全进行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提高了安全防护的有效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可拓学;安全性等级;公路爆破中国分类号:U416.1+13文章标识码:A1003840 引言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深入,在建设过程中经常性地会采用爆破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
爆破施工在保障施工进度、成本控制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但是爆破施工因其特殊性也附带了许多的危害,如爆破振动、爆破飞石、爆炸冲击波、有毒气体等,因此在进行爆破施工时也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为了使得防护措施更有针对性,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保护效果,并促进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水平的整体提升,在爆破施工前,提前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对策研究对爆破施工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经济价值。
通过对公路爆破的特点及规律的总结研究,能够为同类型的爆破施工作业提供参考依据和工程经验,对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推进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露天爆破往往会因为环境的特殊性而产生新的问题,因此公路露天爆破的安全性评价和对策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爆破施工的重要研究方向。
虽然安全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过去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都是提前选定能够影响露天爆破安全的评价指标,再利用量化评价的方法构造出该次评价的评价体系。
事实上露天爆破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且相互作用的,它们当中有些是能定量的指标而有些是只能定性的指标,同时它们之间有相互加强也有相互削弱的情况出现,并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重点防护的有害因素并不相同,即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性,这就要求对爆破进行安全性评价时需要采用动态的方法进行评价。
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中社团特征演化分析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中社团特征演化分析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互联网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宏观拓扑结构呈现出复杂和多样性,对于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中的社团特征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利用网络科学等学科的方法研究互联网社团结构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静态结构研究,缺乏关注互联网社团结构演化的动态研究。
因此,对于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中的社团特征演化的研究可为网络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互联网以及其他复杂网络的设计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中社团特征演化的规律和趋势,分析社团特征演化与网络结构演化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将社团特征演化应用于网络安全、社交网络等方面,在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性的同时,为网络传媒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围绕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的社团特征演化展开深入研究,并基于以下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具体实践:1.使用图论和复杂网络理论,运用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互联网中的社团特征演化进行探究和分析。
2.以互联网的社团特征演化为基础,结合社交网络等应用场景,进行社团建模和社团动态演化模拟,并利用模型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结合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将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社团特征演化对网络安全性的影响。
四、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预期产出以下成果:1.深入探究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中社团特征的演化规律及其与网络结构演化的关系;2.提出一种动态社团建模方法,用于描述互联网社群演化过程;3.基于互联网中的社团特征演化,探索网络安全领域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策略;4.应用研究成果探索未来发现培训、保险等领域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五、研究方案和计划进展本研究拟采用以下研究方案和计划进展: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中社团特征演化研究的现状,并预研研究所需的技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