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8-03-20T17:10:28.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作者:范其龙[导读] 摘要: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监督管理总站安徽合肥 230091

摘要: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我国会不断研发更绿色、更环保的农药,而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结合国情,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让人们吃上“放心菜”。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也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农药残留的研究与检测工作,我国也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了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农药检测技术由起初的比色法、容量法等灵敏度较低的检测方法发展到检测农药更为优越的薄层色谱技术、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技术。

二、农药残留检测新技术分析

1、样品前处理技术

在农药残留检测之前,都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此才能保证实际检测效果。目前,主流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几种:固相萃取。固相萃取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液相色谱及气相色谱分析过程中应用较多。该技术通过固体吸附剂对目标物进行处理,从而使基体与干扰物分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洗脱处理,便可选择性地将目标化合物分离。经固相萃取预处理后,可得到更好的柱层析效果。同时,该技术具有高效、节约溶剂的特征,并可控制乳化现象产生,可对农药残留物进行有效富集,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及良好的适用性;微波萃取。通过微波作用,可让分子中的离子发生位移。对于具有偶极矩的有机物而言,经过微波照射后,分子会成行排列,然后迅速恢复至无序状态。通过这种反复分子运动,可让样品迅速加热。同时,微波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透入基体内部,使辐射能迅速扩散于整个样品当中。在内部分子不断运动的情况下,能让溶剂与分析物充分作用,促使提取过程加速。与其他萃取方法相比,微波萃取在相同条件下可对多个样品提取,且不会降低精密度,可有效增加样品的流通量;免疫亲和色谱技术。免疫亲和色谱技术是免疫反应与色谱层析的融合技术,可实现样品净分离。具体应用过程中,会将抗体固定于适当的担体上,待测组分通过与吸附剂上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而保留于柱上,然后再利用适当的溶剂将其洗脱下来,从而实现样品富集或净化。该技术基于免疫反应而具备高度选择性,但需要高亲和性、特异性的抗体作为前提。

2、检测技术

在以往农药残留检测中,主要以理化技术为主,包括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联用技术等。近年来,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其灵敏度、精确性及经济性均有所提升,依然是当前农药残留分析的核心技术之一。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新型技术得到了发展,如近红外光谱技术、三维荧光技术等,为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理化技术外,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其在农药检测当中的地位愈来愈高。例如,生物活体测定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成本低的特征,在定性快速检测中相对于理化技术已经表现出了一定优势,但在定量检测方面还有待完善。又如,胆碱酯酶抑制法可有效检测出氨基甲酸酯及有机磷农药,其检测速度、成本较传统理化方法都具有明显优势。再如,免疫分析法以抗体作为生物化学检测器,可对蛋白质、酶及有机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其中,荧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已经在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三、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建议

从当前来看,我国的部分实验室已经拥有国际上同类较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达到了世界上较高的检测技术水平。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较多问题,影响了我国的检测质量。因此,要提高我国的农药残留检测水平,除了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与技术手段,国家政府方面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要对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的分布、投入上,进行合理的筹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现有的各级检测机构,合理分配检测任务与工作范围,形成条理清晰、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精密的检测体系,对各级检测程序、结果严格把关,发挥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优势,弥补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药残留物检测状况。

四、新技术展望

目前,在一些农副产品的农药检测方面,浙江、深圳、广州等地方已经研制出了关于乙酰胆碱酯酶的相关速测卡,这种卡只能是进行定性的检测。此外,北京等地方这几年来已经研制出了关于分光度计的抑制法来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需要的时间是每次为90分钟。此外,也有生物传感器以乙酰胆碱酯酶作为基础,但是在运用这种技术的前提是要解决相关的酶的稳定性以及其活性问题。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农药残留相关分析方法还是不能够与国际进行接轨,不够规范,也不够稳定,还不能够出具一些科学的、国际认可的、公正的农残检测报告,这些都对我国的一些农残分析技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的农残分析与检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性是当前国内外的热门话题和研究焦点。随着各种提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MAE-SPME、SE-SPME、ASE-SPE等萃取技术的联用,使得农药残留方法的测定在灵敏度、选择性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未来的检测技术要求自动化程度高、简便快速,尽量避免转移过程中造成的损失,这对复杂样品的分析提出了挑战。但分析目前所有关于蔬菜农药残留所涉及的方法与技术路线,都是局限于农药残留的检测,物理、化学及生物防治,从遗传学及良种角度解决农药残留问题还是空白。利用遗传育种理论方法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低农药残留性的蔬菜作物新品种,这将是解决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史长生农药残留危害以及检测技术的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9):218-221

[2] 高秀芳 2010年万全县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分析与对策[J] 现代农村科技,2010,23:52

[3]戴延灿,倪永年,卢曾滨等.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J].农药,2010(0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