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水的理解

对风水的理解

谈到“风水”,人们大多将其和迷信与封建联系在一起。其实,风水在中国有着很长的历史,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风水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择地而居的观念。“风水”一词由“堪舆”演变而来,几乎每一个对中国文化和民俗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风水”的大概意思,而真正了解风水的真相,风水的来龙去脉、操作方式和本质观念的人甚少。风水形成一套操作体系的风水术已有2000多年。风水既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态度,也是一种民俗;风水对研究者来说是一门学问,对风水师来说是一种职业。风水基于哲学,它有科学,也有玄学;有技术,有艺术,还有术数;有真知灼见,也有荒谬的谎言,同时还包含无聊的把戏。风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影响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习惯。风水的空间可以大到国家、城市,小到一个区域、一个楼盘、一个场所、一栋房、一套房、一间房、一张床、一个写字台。总之,风水很深奥,也很玄妙。目前风水流派繁杂,一人一派,自称祖传或有易缘,天生的风水大师。几千年来从未有人对风水下过公认的定义,其实风水并不神秘,和谐的环境就是好风水。

《周易》的“天人合一,阴阳和谐”是风水产生的哲学基础。古代先哲们认为无论是天上的星体,还是地上的山河,凡是自然万物就都有生命,并拥有不同的属性。这些属性之间能够相互生克制化,只要善于使用这些原理,就能制造出一个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进入所谓的天人合一境界。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天人关系”,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见识和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指导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今历史变化的规律这些问题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天人合一思想的终极指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风水理论在选址方法上讲究龙、穴、砂、水的配合,也正是对阴宅和阳宅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追求。阴阳和谐,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阳为万物之本,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的矛盾,都遵循着“阴阳”的基本规律而运动、发展和消亡,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并且会互相转化。这一点体现在堪舆上,是在建筑的选址上追求“负阴抱阳”,在建筑的营建上追求阴阳和谐,讲究对称、平衡、协调。

农业为本是风水产生的背景。最早的人类一开始是居无定所的,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迁徙不定,逐水草而居,大多数时候不得不餐风露宿。直到原始农业发展起来以后,才开始了聚集定居的生活。这时我国古代先民已经意识到,居室乃安身立命之处,要乐业,必先安居,住得好不好实在是与生产和生活休戚相关的。人们当然希望住宅既能遮蔽夏天的烈日,又能保证冬季的日照;既可通风,又能保暖,还要能躲避洪水猛兽的侵害。于是,择地而居的观念开始出现,人们不在消极地顺应自然,在聚落选址的实践中慢慢摸索出经验。这就是最初的风水——堪舆。

风水术的产生最初只是一门朴实的相地技术。选择合适的居所,是动物的本能;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自然也会挖空心思选择居所和葬地。“风水之始,避风及水而已”,纯粹是为了适应人类生存的物质需要,并没有什么怪力乱神的东西。直到后来,住宅或墓地的选择开始与命运的吉凶休咎联系起来以后,这门本来具有朴素科学思想的相地技术才变成了神秘莫测的玄学,变得越来越让人难以捉摸。人们希望借助堪舆超自然的力量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为此居住选择的标准和原则逐渐系统化、理论化,并最终形成了一门关于方位的学问——风水。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精神文化大多起源于巫术,中国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只有在社会历史发展和认识水平提高后,人们在许多领域才逐步摆脱这种幼稚的状态。在风水文化方面也是如此,逐渐由单纯的占卜宅地的吉凶,转向考察相应的天文、地理、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了。从河图洛书的出现,到先后天八卦的推演,都是先哲们对世界的理解,之后风水术的发展和推广,更是对天人合一理想的追求。风水术从此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风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似乎用不着严密复杂的学术论证。走遍中国,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颐和园、天坛、明清皇家陵寝、秦始皇陵、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武当山古建筑群、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安徽古村落等,哪一个不是深深地打上了风水的烙印。集风水理论之大成的北京故宫,从天安门到神武门,整个庞大的建筑群,以中轴为基准,前后左右出处展现出对称性。三大中心殿规模宏伟,气宇不凡,分别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足以显示出传统和谐思维方式的巨大魅力。此外以乾清宫、坤宁宫为主,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侧,无论外观形象还是名称,都符合“中和”原则,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派,给人恢宏、庄重、威严的感觉,也充分体现了皇帝们对于朝廷和后宫和谐一致的强烈愿望。

中国古人的生活离不开风水的影子。下至平民百姓,上到帝王将相,无不对风水充满了尊敬。历代朝廷设立了专门的风水机构,将风水大师安排到司天监,他们不仅负责为朝廷及皇家查看各种建筑和陵墓的风水,还管理天文历法、农事气象。由此可知,这些被朝廷看重的风水大师们,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精英。

直到今天,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无论楼盘规划、工厂选址、大楼设计、公司办公、居家置业、婚丧嫁娶等等,都要请风水大师看过以后才算放心。几千年来,风水不但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中国人的生活,而且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居住环境的强烈欲望,使得风水变成了一种产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

风水并不是那些很玄的听不懂的术语。在生活中,或许就是一些花盆、鱼缸的摆放,一些颜色的搭配,一些禁忌的避免。其实即使不来用风水之说,我们也总在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环境变得更为舒适,人们也都愿意呆在感觉舒适的环境中,这些不自觉的风水意识,是与生俱来的。

风水学与建筑:

风水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是迷信?

应该这样说:1、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

2、风水学是中国傅毓建筑的灵魂。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等构成了中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3、风水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它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遵行如下法则:

(1)、自然的法则

(2)、自然的数值比

(3)、自然的气息

(4)、自然的外形

4、风水是这样的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加活力。

总之,风水涉及哲学、科学等的方方面面,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人们应该怀着正确的态度来看待风水,既不能盲从,也不应该一味的排斥,唯有这样,才能对风水有一个全面而合理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