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虹口区高二地理等级考模拟卷.docx

(完整word版)虹口区高二地理等级考模拟卷.docx
(完整word版)虹口区高二地理等级考模拟卷.docx

虹口区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高二地理试卷

2019.4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

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

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

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影响城市地价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密度②森林覆盖率

③离市中心的远近④交通的便利性

A .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下列与地球距太阳远近适中有关的现象是

①地球有适当的体积与质量②地球上有液态水

③地球处在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④地球公转的周期适中

A .①③B.②④C.②③ D .①④

3.下列日、地、月位置关系图中,月相在晴朗的上半夜(18 时至 24 时)可见的是

①②③④

A .①②B.③④C.②③ D .①④

4.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光下人影始终朝向南方,该地位于

A .赤道B.南北回线之间

C.北回归线以北 D .南回归线以南

5.下图为某一暖锋剖面示意图,尚未绘出暖锋锋面。此时,图中空气团移动的方向是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6.右图为台风“山竹”移动路径示意图。“山竹”移动是由于

A.赤道低气压带吸引

B.副热带高气压推动

C.副极地低气压吸引

D.低纬东北信风推动

7.马赛市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是上海的友好城市。当上海发生伏旱时,马赛

①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②受西风带控制

③炎热干旱④温和多雨

A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关于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北移有关

B.乙洋流出现于8 月份

C.丙洋流属于补偿流

D.丁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

9.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从

领海离陆地最远点算起,不超过

A . 12 海里B. 188 海里

C. 200 海里 D .212 海里

10.某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 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遇到的风险有

①迷路②缺氧

③台风④泥石流

⑤蚊虫侵扰⑥洪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③④⑤⑥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强台风

11.与 2014 年相比,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了14.77 万人,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关于该现象原因,错误的表述是,中小城市

A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B.适宜就业机会多

C.生态环境好 D .服务设施齐全

12.与当前世界范围内人口迁移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 .气候B.自然资源

C.经济 D .教育

13.上海某区域使用手机的用户密度休息日大于工作日,该区域最可能是

①商业区②工业区③文教区④休闲区

A .①④B.①③

C.②③ D .②④

14.阳台农业是指在阳台或楼顶所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大多采用无土培养液栽培模式,产品更趋观赏性。与传统种植业相比,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A .机械化水平高B.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C.产品商品率高 D .所需劳动力少

15.下列工业部门中,属于市场主导型的是

A .石油化工B.有色金属冶炼

C.飞机制造 D .甜菜制糖

16.地铁是城市内部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965 年我国第一条地铁建于北京,1993 年上海建第一条地铁线路。与上海相比,北京成为我国建第一条地铁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达B.技术先进

C.交通拥堵 D .政策支持

17.某岛国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普遍种植水稻,居民信奉天主教,该岛国所属的文化圈是

A .西欧文化圈B.东欧文化圈

C.南亚文化圈 D .东南亚文化圈

18.在无林覆盖地区20 厘米厚的土层,需40 年左右即被流水冲刷殆尽,而在有森林覆盖的地区要 75 万年,这说明森林具有的功能是

A .净化空气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 .调节大气水分

19.某高中举办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工作的步骤是

①绘制地图、统计图表等展示资料②利用相机与 GPS 或地图作记录

③规划考察路线④收集、整理考察地区的文献和图片

A .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 .③④①②

20.某乘客于北京时间12点由上海乘飞机飞往旧金山(西8区),于当地时间 8点到达。飞机的

飞行时间是

A . 4 时B. 12 时C. 16 时 D .20 时

二、综合分析题(共60 分)

(一)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1: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面积辽阔。气温随高度、纬度的增高而降低。降水因受季风影响,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减少。这就使自然带在高原上有纬度地带性和由沿海到内陆

的地带性两种反映,两者相互交织。

材料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特征和整体变化。

青藏高原自然带略图

21.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青藏高原的成因。(注意:要说出板块的具体名称和类型。)(6分)

22.材料1 中提到的影响青藏高原降水的季风主要指哪一类?依次列举三个自然带名称,以表明材料 1 中所说的“两种反映”。(注意:三个自然带要相临。)( 8 分)

2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原上有众多高大的山脉。由此出发,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青藏高原的特征。( 6 分)

(二)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1:资源型城市是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与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资源型城

市往往会经历从兴起到衰退的过程。

图 1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示意图

图 2山西省行政区略图图3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分布图

材料 2: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黄土高原地带,是全国最缺水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是我国的产煤大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多集中分布在山

谷、盆地,大气污染严重。煤炭开采使地下水位下降,河川径流渗漏,水质受到污染,并产

生大量煤矸石(采煤、洗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煤炭开采还形成采煤沉陷区(采煤留下的地

表下陷地区)。

24.读材料 1,根据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再生性质,解释“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进入衰退期”。( 8 分)

25.通过比较图 2 和图 3,概括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分布特点。(2分)

26.简述煤是如何形成的。(2分)

27.读材料 2,山西省存在的环境问题与煤炭产业有一定关联。选择其中某一个环境问题,说明这种关联,并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对策。(注意:选择某一个环境问题解答即可,多

..

选多答不加分,只批阅第一个。对策答 1 点即可,多答不加分,但答错扣分。)(8分)

(三)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凌汛是河道冰凌阻塞、解冻或冰雪融化而引起的江河涨水现象。沼泽是潮湿和浅水地带

生长湿生植物的地段。冻土是温度在0℃或 0℃以下,并含有冰的岩土。

图 2

图 1

某流域略图(图 1)和 K 地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图2)

28.图中 R 河干流将图示区域大致分成两个不同的地形单元,说出其名称与方位。( 4 分)29. R 河干流常产生凌汛,解释该现象的成因。( 8 分)

30. R 河是流经国水量最大的河流,但其航运价值很低。根据R 河的水文特征说明原因。(6分)

31. R 河流域冻土广布,有利于沼泽形成。解释原因。( 2 分)

虹口区高二地理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2019.04

一、选择题(共40 分,每小题 2 分)

1. C2. B.3. B4. D5. A6. B7. A8. A9. B10. C

11. D 12. C 13. A 14. D 15. A 16. D 17. D 18. C 19. C 20. B 二、综合分析题(共

60 分)考生回答合理可酌情给分。

(一)(20 分)

21.(共 6 分)亚欧板块( 1 分)与印度洋板块( 1 分)两个大陆板块( 2 分)相撞(板块上拱、抬升、隆起)( 2 分)形成青藏高原。

22.(共 8 分)夏季风( 2 分) [东南季风( 1 分)、西南季风( 1 分)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高山林灌草甸

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草原带、高寒荒漠带( 6 分,答其中相临的 3 个,每个 2 分)23.(共 6 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受山脉阻挡,降水少,气候干燥;植被多稀疏、矮小,抗风、抗寒(多高原草原、高寒荒漠);

土壤贫瘠,冻土广布。( 6 分,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二)(20 分)

24.(共8 分)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 分),以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资源被开发利用后,储量减少甚至枯竭( 2 分),导致主导产业衰退,城市进入衰退

期。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2 分),虽然可以重复利用,但如果开采速度大于再

生速度( 2 分),也会递减甚至难以恢复,导致主导产业衰退,城市进入衰退期。

25.(共 2 分)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分布较均衡(或,广泛、普遍)。(或,除省会太原外,各地级市均为资源型城市,另有 3 个县级市也为资源型城市。)(2分)

26.(共 2 分)煤是由植物遗体( 1 分)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 1 分)转变而成的。

27.(共 8 分)(“环境问题”若有多答者,只批阅第一个。“关联”有逻辑错误或答错,每处扣 2 分,最多扣 4 分)大气污染(酸雨、雾霾)(2分)关联:煤炭开采、加工、储

运、燃烧过程中( 2 分)会产生煤烟( 2 分),污染大气。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替代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净化污染物,治理污染;

制定污染物排放收费等政策、法规。( 2 分,任答 1 点)或,水资源减少(地下

水位下降)( 2 分)关联:煤炭开采使地下水位下降( 2 分),河川径流渗漏( 2 分)。

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替代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对水资源的消

耗,节约用水;制定用水收费等政策、法规;跨流域调水。(2分,任答1点)或,

水污染( 2 分)关联: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2 分)含有有毒( 2 分)成分,污染地表。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替代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减

少对水的污染,净化水体;制定用水收费等政策、法规。( 2 分,任答 1 点)或,

固体废弃物污染(2分)关联: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 2 分)含有有毒物质(2

分),污染大气和水体,并产生热辐射,占用土地。(后 2 点与前 2 点中任答 2 点,每点 2分,共 4 分)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替代资源;通过技术手段

减少对大气、水的污染;制定污染排放、土地占用收费等政策、法规。( 2 分,任答 1 点)

或,产生采煤沉陷区(2分)关联:采煤形成采空区(采煤区地下物质减少)(2分),

使地表沉陷( 2 分),破坏土地和植被。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

替代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如回填土地、土地复垦等;制定污染排放、

土地占用收费等政策、法规;科学规划,防治结合。( 2 分,任答 1 点)或,水土流失( 2 分)关联:采煤、厂矿建设破坏植被、土地。(4分)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替代资源;植被造林,修复土地,减少破坏;制定

土地占用收费等政策;科学规划,防治结合。( 2 分,任答 1 点)

(三)(20 分)

28.(共 4 分) R 河干流以东以高原为主( 2 分),以西为平原( 2 分)。

29.(共8 分) R 河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河水结冰( 2 分), R 河干流大致自南向北流动(自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 2 分)。春季河流上游(低纬度地区)冰雪先融化,河流下游后融化( 2 分)。河水在向下游流动过程中,冰凌易在河道阻塞( 2 分),河流水位上涨,产生凌汛。(逻辑错误、答错每点扣 2 分,最多扣8 分。)

30.(共 6 分) R 河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 2 分);有凌汛现象,不利于航行(2分);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通航能力不稳定( 2 分)。

31.(共 2 分)冻土形成融水层,不利于径流下渗( 2 分),地表易积水,有利于沼泽形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