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姓氏文化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姓氏文化研究方法

盛安生

深入开展姓氏文化研究工作,要注重姓氏文化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文化。从文化发展的意义而言,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周口是三皇文化古都,是中国姓氏文化的发祥地,周口姓氏文化研究工作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周口姓氏》中发表的文章来看,由于姓氏研究同仁的共同努力,发表了不少研究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理论性文章。为了进一步深化姓氏文化研究,提高姓氏文化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提升研究层次,多出研究成果,就应当在姓氏文化研究方法方面进行探讨。开展姓氏研究方法的研究,对扩大姓氏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推进以姓氏为纽带的文化寻源活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姓氏文化研究的方法很多,为了表达方便,将几种研究方法分述如下:

一、历史研究法

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历史研究法,就应当理解什么叫历史。从史学的意义上讲,历史有两种:一种是人类过去的活动。一种就是人类活动的记载。从语言学的意义而言,历史有这样的两个定义,容易引起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因为这一方面是指历史的本身,一方面是指对于历史记载的书籍或著作。从科学的意义上讲,历史是就人类活动而言的,并不是那些记载历史的书籍和著作。历史研究法实质上是指的探

索真理的方法。历史上的真理是什么?就是历史的真相,也可以说是历史的事实和本来面目。历史研究法,就是研究人类活动真相的方法。

我们中国向来研究历史,差不多都是注重到了历史在片面的、或是部分的方面,或者是在静态的、死的方面。如今难得可以找出一本专门的系统地研究中国姓氏历史的书,尤其是能够注意到综合的和变化的专业性强的著作。研究姓氏文化的状况,不能只是分门别类的直叙下来,还要能够从整体上说明中华民族在某一时代中整个的姓氏文化状况。从东方历史文化的大视角来看,中国从前的历史著作是破碎的,不是整个的;是死的,不是活的。

中国史学界唯一天才章学诚先生在他的名著《文史通义•史德》篇中说:“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他警告研究历史的人要注意“天人”之际。什么叫做“天人”?所谓的“天”,就是历史上的客观;所谓“人”,就是后人对历史的主观臆断。我们在研究姓氏文化过程中要将历史上的客观和人的主观两种东西分别清楚。

从姓氏文化研究的意义上来说,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繁衍和发展的历史,用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姓氏文化发展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优秀的姓氏文化。“姓”和“氏”在历史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大约出现于母系社会时期。当时,各个不同的民族部落为了在社会交往中区分和表明各自的身份,用自己的氏族图腾作为标志,因而不同氏族的图腾徽记便成为各个氏族部落“姓”的雏形和来源。而“氏”则大约出现于父系社会,它是氏族中

的重要支系。它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代表着不同的功勋和地位。西周时实行“分封制”,皇亲功臣都以封地为“氏”,因而使“氏”的数量大大地超过了“姓”。我们对姓氏的起源的认识,一般是从古代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答案,于是就把姓氏从女娲母系氏族时期,一下子推到了伏羲父系氏族时期,这就把姓氏文化的历史缩短了许多年。从科学研究的意义上讲,研究姓氏的起源,就要着眼于我们祖先的姓氏文化活动,能够从动态的思维中研究姓氏文化,如果这样来研究姓氏文化,就把姓氏文化搞活了,姓氏文化也就会充满生命活力。

二、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往事浩如烟海,无穷无尽。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淹没消失了。国家史书、地方志籍,家族谱牒,成为保存历史珍贵资料的重要载体。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就是以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的。在姓氏文化研究中,对于一个时期的历史现状的研究,由于时间的推移,我们对于历史不可能全部通过自身的观察与调查,它还需要对与现状有关的种种文献做出分析。

研究历史姓氏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大步骤:第一步是搜集材料。这是一步基本的工作;无论研究哪种科学都不能缺少的。第二步是分析。把搜集到的材料,按其性质,加以种种解剖的工夫。这一步工作又可分为辨别真伪、知人论世和明白意义三个阶段。第三步是综合。

将分析研究所得的结果,全部综合起来。

研究姓氏文化总要联系到文史资料。在史料里面,有许多书是后人伪造的,亦有因为辗转传抄,所以错误极多的。我们遇到这种情形,应该怎样去辨别?这一点在历史姓氏文化的研究上,也很重要。我们中国研究历史的人,往往以为历史的材料,就是历史。普通历史的著作里面,常有引用了一个古人的话,就以偏概全的下起笔来。究竟哪件事情的真面同史料上所述的隔开多少,史料所述有无错误的地方,他们都不十分地去注意。这种轻易成功的作品,不但不合现代归纳方法的原理;而且有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危险。如果我们在研究姓氏历史的过程中不做去伪存真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我们再将错就错,就有可能会误导一些人错认祖宗,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也是一种可悲的事情。所以从事研究姓氏历史文化的人,对于无论什么人的话,都要抱怀疑的态度。决不能因为孔子或者司马迁如此说,我们就盲目地相信他们;对于他们的话,都应该一一加以研究。

研究古籍,要能够明了史料的意义。一方面要辨明它的真伪,一方面还要订正它的错误。有了材料之后,应当明白这些材料的意义。因为有许多书籍——尤其是古书——往往意义晦涩,不易了解。这一步工作可分做“意”和“义”两层来讲。文字的意义常随时代而变化。所以有许多地方,我们不一定可用现在的意义,去解释古书籍中的文字。我们研究古书的时候应该知道:文字的意义常因时代和地域而不同;又因著书人的运用而不同;在同一书里又因文章的结构不同而不同。这都是训诂学上的问题,其中详细情形,一言难尽。文字意义明

白之后,我们还要领会著作的真意,这就是研究著作者做这部书的时候,有没有变态的心理和欺骗读者的动机。

研究姓氏文化,要注重断定历史的事实。断定历史的事实,应以这件事实的可能与否为基础。这是一个极简单的前提。在我们断定姓氏历史事实之前,应该先研究这件事实,就我们经验上所知道的和现代科学上所发明的而论,究竟是否可能。如果可能,我们当然可以假定他是容有。否则,虽然人言凿凿,我们亦不能相信他。不过,我们同时亦要明白可能的事实,不一定就是容有的或曾有的事实。现在我国人在学术上的讨论,往往以为可能的事就是容有的事,或者甚至以为就是曾有的事。这是武断,不是科学的论证,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研究历史文献过程中,如果要断定某种历史事实,至少应有两种以上的记载为之暗合。我们所有材料中间,往往有种种不同的或矛盾的说法;所以要断定事实的有无和真假,看来好像很难。但是我们所根据的原理却非常简单;就是可能的事实。我们要证明他的曾有,至少非有两种以上的暗证据不可。因为假使一件事实有两种以上的材料能够不谋而合、不约而同的来证明他的曾有,那么,他的真确自然无可再怀疑的了。

我们中国人,一面喜欢武断,一面又不肯怀疑。不少人对于古人的话,或是古人的注,不管他们合理与否,总得认为天经地义,丝毫不敢违反。这是对前人的一种盲目的敬畏,也是对真理的放弃,是一种历史的羁绊,也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这种不合科学态度的旧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