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

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模板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参考 一、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简析 各地出现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热,一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说明了校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社会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掘,为学生成长拓展了空间。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1.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若干年,但是真正得到实施是在近十年。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载体得到充分重视,许多学校将其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安排、同落实,成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是现行教育教学体系外的有效补充。 2.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课堂内、校园内,学生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力素质发展也卓有成效,但是受制于时间空间及条件的限制,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尤其是心理素质、思想情感、协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开展课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在这些方面取长补短,尤其是利用专业基地、专业场所、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训练,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丰富内容。从目前各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状况看,学生参与热情之高始料未及,他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获得了放松,在课外得到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参与的兴趣不断提高,有利于身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最为丰富的内容。 4.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生在学业方面得到了有效满足,教师还要将目光转向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群体缺乏的坚韧品质、顽强意志及团结包容心态,课堂教学中难以全面渗透。借助于专业基地、专业团队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可以在思想上、品德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心智发展尚不完全的小学生及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有价值。 二、夯实工作要点,保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卓有成效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都是和教育部门专业的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借助于丰富的设备场地条件、活动器材及专业的指导队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工作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1-11-15T14:22:55.387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11期作者:杜俊清[导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文讲解分析为基本活动模式,以课文结论和知识传授为基本内容。 内蒙古乌海市第十三中学杜俊清 语文素质,就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语文环境和语文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较为稳定的、持久的影响人的语文活动的特征。然而,这一概念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是无人顾恋的“灰姑娘”,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她更呼唤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探索与思考,更企盼语文教改的春风雨露。一、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学习语文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文讲解分析为基本活动模式,以课文结论和知识传授为基本内容。这种教学观根深蒂固,充斥教坛,实际上教师是中心,学生是容器,只能跟老师的思维转,语文“最基本的能力反而被冲淡了”(于漪语)。这种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只把学生培养成了“知识的书橱、书口袋”。它严重制约着语文教学所肩负的跨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着名语文改革家魏书生的话应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他说:“语文教学必须‘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为目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唯一出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课文,课文仅仅是同任何一份试卷上的阅读材料一样的一篇范文,一个个例而已。在具体教学中,不是因为学什么课文而设定教学目标,而是先定教学目标然后再来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课文作为范例。事实上,学习语文大可以像学习英语一样实现量化,把一学期、一单元、一篇课文所涉及到的听、说、读、写的知识和技能一一地罗列出来,而我们教师则是将这些内容形成系统和网络,将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的方法详细地安排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系列化教学。同时让学生明白,语文课不是学课文,而是学知识、学技能、学运用。二、课文内容的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想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 很难想象仅靠几册课本和一天一节的语文课,学生就能学好语文,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下,在学生广泛的阅读中才会产生活力。对于农村中学学生更要加强课外语文阅读的总量,诸如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节目等。如果把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也纳入语文教学轨道,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大有裨益。因此课外活动这一块绝对不容忽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 1.课外阅读活动一名学生若要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信息量,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必由之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本着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根据语文课本学习的内容进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学期每单元阅读的具体目标。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必须遵循择优阅读的原则,认真选读一些高品位高质量的书,如优秀文学作品、典范性文章、语文基础知识书刊、乡土教材等才能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 2.课外写作活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坚持写周记。一个星期下来,学生总会有些印象较深的事情,正好可以将其写在周记本上,按时交批阅。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还会成为生活的有心人。除了周记之外,还可让一些写作能力突出且有兴趣的学生写一些观后感、读后感、新闻、杂文、诗歌、农村景物描写、风土人情介绍等等,不一而足。 3.讲演、朗诵和故事会活动农村中学的教师除了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外,还必须更多地依靠课外活动。其中,讲演、朗诵和故事会就是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降低学习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改革,推行成功教育鉴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水平,现行语文教材有许多内容并不符合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难度,更重要的是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广大农村中学的学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以致从根本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合理地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真正做到日有所获,月有所得,才能使学生重拾信心,而不至于出现半学期或一个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连连感叹“语文课什么也没能学到”的尴尬局面。以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为例,针对学生实际,在教学中从最简单的要求达成抓起,只要未能达到要求,便反复进行,直到达成要求为止。而一旦达到要求则给予鼓励、表扬。如不少学生不会分析事例,喜欢以叙代议。如此下来,他们又怎能不爱学,好学和会学语文呢?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推行成功教育的目的正在于此。四、让多媒体走进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多媒体以其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农村中学。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一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则更是“无米之炊”的艺术,提高农村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苦细致的工作。但不管现实如何,作为一线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坚持的方向不变,我们的信念不变,踏实勤奋,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完全能变“丑小鸭”为“白天鹅”,由“灰姑娘”而成“美丽的公主”。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 关于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特色,行家们作了许多见仁见智的归纳。这些归纳虽然给了语文教学以太多的启发,但总感觉到言未尽意。综观这套教材,我认为其基本特色似乎有下述五个方面。 1.教学要求——阶段性 所谓阶段,就是在事物发展进程中所划分的段落。高中教学大纲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和“基础知识”以及“思想教育”诸方面对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作了较为具体的描述。这些要求通过教材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总揽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从全套教材的总体构思来看、”阶段性”这一特色是十分突出的。 2.单元构建——综合性 所谓综合,就是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特色的主要凸现是: 基本训练的统筹安排。就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基本训练是主体。第一阶段侧重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一般的语文能力。第二阶段着重训练记叙、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使第一阶段的训练得到提高和加深。第三阶段着重进行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训练,落脚点在实际运用上。这种“总——分——合”的统筹安排基本上展示了它综合性特色的基本轮廓。 3.素质教育——全面性 高中教育是以培养”四有”公民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教材的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具有国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在整个义务教育中,语文是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方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而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在这套教材中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所谓全面,就是各个方面的总和。 4.语言训练——科学性 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一任务的基本点就是理解和运用语言。其科学性主要在于: 4.1 语言基础知识 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语体以及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等。这套教材传授语言基础知识的渠道是多向的;有在教读课文之后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 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

中小学素质教育文化读本读后感1

中小学素质教育文化读本读后感 为了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十条意见》,总结、交流、推广我市各区县、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我市教育局于2007年4月27日在射洪县太和一小召开了全市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各区、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教育股股长,各区、县小学校长代表,三园区分管领导及小学校长代表共计11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参观了射洪县太和一小开放式教学、素质教育活动现场和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听取了射洪县教育局局长文正堂、射洪县太和一小校长杜文先以及全市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代表的经验交流发言。市教育局局长吴尚贵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市政府正县级督学、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兴明同志主持。 市教育局局长吴尚贵在会上要求各区、县教育(社事)局、全市各中小学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确保素质教育工作收到实效,努力开创我市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遂宁、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兴明强调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制定行之有效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扎实、有序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力争使我市素质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四川省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十条意见》文件精神,总结、交流、推广我市小学素质教育成功经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我市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天上午,大家实地参观了太和一小素质教育现场,听取了学校的经验介绍。今天下午,各区县推荐出的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的代表也作了精彩的发言,我想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素质教育进程,必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希望大家深刻领会本次会议精神,采取更加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水平。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自觉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素质、参与世界竞争、使中华民族永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构建教育强市”目标、圆满完成遂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工作任务、构建和-谐遂宁的迫切需要。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紧紧围绕全市教育系统“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主题和建成“川中教育强市”的奋斗目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实施新课改为载体,以规范学校常规管理和强化教师素质为基础,以改进教育评价为杠杆,以校本教研为根本,以实现各类课程的有机结合为主要途径,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身心和-谐发展素质为出发点,求真务实、锐意进娶扎实有效推进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收到明显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过程中还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一些学校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认识不够到位、思想上不够重视;有的学校素质教育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教

浅谈中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3-07-05T10:38:45.17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赵兵学 [导读]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除了思想观念要跟上外,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 赵兵学河北省宁晋县曹伍疃中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已势在必行。只有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全面冲击应试教育之际,身处第一线的教师决不能盲目趋从,决不能美其名曰搞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对知识的讲述,忽略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更不能放弃课堂这块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绝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课堂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比如在教学中坚持抓课前3-5分钟演讲、作文教学、课堂教学的鼓励性评价等,定能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综合提高,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的个人情操,更能大大地提高学习兴趣。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 “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然而应试教育的误区就在于,一方面,施教者未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只强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教学方法,是满堂灌、一家言,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接收器、盲从者,谈不上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体”意识,注意的只是几个学习尖子。围绕尖子施教,针对好生发问,冷落了其它学生。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一改应试教育的弊端,做到如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讲的那样: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二、强化能力培养,提高语文素质训练。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重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并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会说者更会说,并以说带动其他;让会写的越写越好,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 听话能力的训练。这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在听话训练过程中,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训练:听准字音、听懂意义、听记结合、听测结合、听时能快速分析综合,听后能深入联想品评等。通过训练,有的学生不仅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还能听出其“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说话能力的训练。说的作用是很大的。如:它可以唤起听者的注意,促使听者去思考;可以流露说话者的主观感情、趣味;还可以闲话聊天、交流友情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是从说准字音、把握语调、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演来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时还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看图作文、课文复述、故事简介、口头作文等即兴发言,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阅读能力的训练。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训练。首先是预习性阅读(这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基本程序),如:标出自然段、阅读全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线索等。其次是思考性阅读(根据不同文体提出不同阅读要求),如:阅读说明文时,考虑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说明语言上有何特点。其中有些问题,是在熟练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后才能解决的,如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等。 写作能力的训练。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活动,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为使学生能进入“苦中有乐”的写作实践的最佳境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写作知识讲座。我每周拿出两节课(课内或课外)的时间,一节用于学生阅读书报,以扩大信息量;另一节用于我讲授写作知识。结合现行教材,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我从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文章结构、前后照应、点明中心、炼句修改等方面教给学生以写作方法,力争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写出一篇中心明确、过程清楚、语言流畅的文章。针对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我又紧扣课文,让他们自行总结出“初中生作文常用技巧”这一心得笔记。学生取之于书,用之于作文,深感受益非浅。通过讲座,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写作文的要领,一些为写不出作文而叫苦的学生也开始提起了笔。其次,作文强化训练。作文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作文技巧。接下来,就是作文强化实战练习。我经常采用“即景写作”、“记叙文接龙”、“自由命题作文”、“互命题作文”、“作文快速训练”、“精美文仿写”等不同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写作强化训练。力求寓规范化的训练于新颖、活泼的形式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带劲地写起来。 三、强化中学语文课素质综合教育 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除了思想观念要跟上外,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已势在必行。只有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语文(心得)之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语文论文之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 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

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 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根据语文创新教育的特征,高中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教育。 一、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愿望、动机和意图。 可通过典型事例,增大学生积极创新。同样,生活中的小小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创新之火。 1、教师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大惑不解,语文老师又要搞什么花样? 2、质疑解疑,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仅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教师应“相机诱导” 3、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是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启发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建立在创新意识上的一种巨大的创新活动。 创新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包括敢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精神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人格力量。 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根据心理学研究,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为常人漠视的问题,且意志坚强、自信心强,易反抗旧俗,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如果老师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横加指责或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行为的楷模,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关系,在创新教育

浅谈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浅谈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长沙市望城区星城镇中心学校朱新辉 [内容摘要]建立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自然和必然要求,党中央十分重视。要做好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笔者认为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讲究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完善评价措施。 [关键词]浅谈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各地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成一批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部(教财〔1999〕14号)文件更具体要求:各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自然和必然的要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是什么?它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形式广泛,其独特作用是其它教育资源无法替代的。我认为,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首先,我们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这些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点和感情,并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技能,这些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其次要处理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使生产劳动与德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社会道德规范的养成,促进学生坚定意志的养成,促进热爱集体情感的养成,促进学生爱护公物,珍惜劳动的果实,热爱劳动人民的品质养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的传统教育,片面的认为考分高的学生就是优等生,而忽视了寓教育于生产劳动的活动中,从而影响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和劳动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当前学校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情况下,这些被家庭和社会娇惯了的学生,更加需要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增强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强度,使社会主义劳动观在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渗透。因此,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讲究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 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既要发展劳动教育基地,又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有相应的方法,只有各种形式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首先,学校要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将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纳入到学校的全面规划之中处,做到有计划、有制度,完善各项资料,做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一样有序、规范。 2、其次,要抓好综合实践课、科学、劳技课的教学。学校要结合本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任课教师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常识性、实践性、实用性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项目,采取集中与分散、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再次,学校要多渠道的争取资金,并根据本地的社会实际情况,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中,适当地开展一些既能开展素质教育,又能创造一些经济效益的项目,这样就可以保障素质教育基地健康有序的发展。

中小学素质教育考核方案

中小学素质教育考核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一、考核内容及权重 考核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内容,具体项目及权重如下: 教育管理(共12条)XX% 教学管理(共7条)XX% 教育科研(共3条)XX% 兴趣活动和特色建设(共3条)XX% 根据问卷调查对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工作评分占XX% 各项目的详细考核内容及附加分加分要求见附件《区小学素质教育质量考核量化表》。 二、考核方法及程序 区教育局成立考核小组,具体工作由普教科、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和教科部等相关科室共同进行。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现场考察与查阅资料相结合、问卷调查与走访座谈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并按以下程序进行: 1.各校对照方案先行自评,填写自评表; 2.区教育局组织复评和确认; 3.公布考核结果。 三、奖项设立

考核依据总分(指标综合分与附加分之和,加教育集团或联盟捆绑考核分)按一定比例分别设优秀奖、优良奖和进步奖(各奖项之间不兼得)。根据我区实际,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在确定各奖项时可允许一定的得分差异。 四、控制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优: 1.严重违背规范办学的相关要求; 2.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3.教职工中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并且学校负有管理责任。 五、有关说明 1.方案第二项“教学管理”中的教学质量以区教育局组织的 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与监测、期中视导及周三教学工作日调研等掌握的情况为主要打分依据,同时参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与监测结果。 2.教育集团或联盟内学校捆绑考核。集团或联盟内有一所成员学校当年素质教育与上一年相比明显进步的(进等),集团或联盟内其它成员校当年素质教育考核分加2分计算总分;集团或联盟内有一所成员学校当年素质教育与上一年相比明显退步的(降等),集团或联盟内其它成员校当年素质教育考核分减1分计算总分。 3.附加分封顶5分,由学校将加分依据的原件、复印件送普教科验核确认。 4.特殊教育学校参照此方案考核。

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

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实际上在中国的学校几乎没有素质教育。由于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人依据“强调点”归纳“素质教育[1]”有9类15个定义。这9类定义,有的属于词语定义;有的属于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的强调公民素质;有的强调先天与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还有的强调通过科学途径充分发挥天赋。综观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特点:[2] 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的定义虽然只提到人的发展,但并非是不考虑社会需要,而是针对“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偏向而突出强调人的发展。 第三,在某种意义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3] 第四,不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编辑本段现实现状 实际上,素质教育在中国最多也只能是一个大空话罢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在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这说,又不少学生完全同意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给家长作秀。[4] 编辑本段定义 作为定义,既要简洁,又要能涵盖要领的本质特征。依据这一要求和以上的分析,可以试将素质教育定义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是闹的沸沸扬扬,但是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 中国素质教育大讲堂

路坎坷,很不乐观,2008年4月24日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组的筹备大会。陶宏开教授作为特邀顾问。陶宏开教授的素质教育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和建议。但是在会上,83岁高龄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老先生的几句话,道破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和在社会、历史、人类方面的紧迫性。他说,人类正在毁灭自然,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象,急需提高全人类的素质;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各位教职工作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说,顺手带走没有喝完的水,这就是一种素质。从现场来看,教职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至少没有第二个人带走自己的水瓶,甚至地上随处可见。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陶宏开教授的见解:素质分为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整体素质。现行的应试教育被教育者以听为主,而素质教育以被教育者的主动性为主。言简意赅!但是高度有限,只针对孩子,却忽视了教育者自身以及所有社会人士。 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2. 素质教育,应该从全社会的高度发起。CCTV-1的公益广告,历经几十年,已经推起高潮。但是,素质教育不应该假借某某活动知名(如:学雷锋日,奥运会,博览会……)发起,社会是每一个个体组成的,生活由每一天每一秒每一瞬

[浅谈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师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浅谈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师素质 教育经验总结 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家耳熟能详,不必赘述。在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仅就高中语文中蕴涵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体悟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强调爱国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和坚强的耐挫折的优秀心理品质教育。立学必先立德,成才须先成人。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德育“被”重视到这种程度,可只要“考分高,‘一俊可以遮百丑’”却依然成为众多家长乃至部分老师的共识;评价体系设置者也只关注教师的成绩,别的什么都不管,只要考试分数,只要考试成绩;考分、学历取代道德修养、创新精神、完善人格、健康体魄的现状也依然存在。高分低能、有才缺“德”是教育的悲哀。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空中”,而应该落在实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迫在眉睫。 与其他学科一样,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育人,是铸魂立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用生命和心灵与课文生活、作者生活等进行深度对接。在这种不断对接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即博爱之心、美好人性、健全自主的人格等。我们的语文本身就蕴涵着巨大的精神力量,蕴涵着

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态度,规范着我们的价值体系,制约着我们的思想行为,成为我们的道德准则。如果语文仅仅在字词句的落实上打转,就彻底浪费了她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价值。 针对目前的现状,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三点: 首先,引导学生与高中语文充溢着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深度对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对家乡、对人民和对祖国的爱,以及对优秀传统继承与发扬。高中语文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正是这样。或反映民生疾苦,或抒发自己远大志向与抱负,或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与秀美,都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富有时代精神。 《诗经》中《采薇》在重章复唱中表现了对敌人的仇恨,先国后家、为国效力的精神,是个人之情与为国为民、勇于牺牲的英勇精神的融合,是对人真情的尊重,感人至深。屈原的历史存在,屈原的诗歌创作深邃地透视出屈原之魂。屈原之魂深刻地影响了屈原以后中国各个时代的人。特别是现代的我们。屈原精神、屈原人格,典型而又真切地体现了中国爱国精神的精髓。屈原以他全部生命之火塑造了爱国主义的典型。我们对其心理路程了解透视,认定他的价值,弘扬他的优秀传统,无疑使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个恒久的话题。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唐中心小学付义泉手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至少我们在思想上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今咱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智轻德。从上到下单纯地、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校考不好,局长给压力,老师考不好,校长给压力,学生考不好,老师、家长给压力,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培养方向自然发生扭曲,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任务脱离轨道。习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今教育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又如何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又应如何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和实践? 一、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我查找、收集并理解了一些资料。我们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到学校教育上,它就同学科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是教学升华为教育。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