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光缆招标技术规范书

(完整版)光缆招标技术规范书
(完整版)光缆招标技术规范书

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

(省公司组织具体实施)

2011年第二批项目

物料名称:直埋光缆及管道光缆

工程名称:郑州东区配电自动化工程

河南省电力公司

二0一一年三月

目录

1.概述 (1)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2)

2.1光缆中的G.652光纤 (2)

2.2光缆中的G.655光纤 (4)

2.3光纤带 (6)

2.4光缆 (8)

2.5应急抢修光缆 (16)

3.质量保证体系 (18)

3.1概述 (18)

3.2质量保证系统和要求 (18)

3.3附加质量保证要求 (18)

4.工厂检验 (19)

5.现场验收和工程初验 (19)

6.保修期 (19)

7.技术文件 (20)

1.概述

1.1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截至到本技术规范书发出日)。

1.3供货方必须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每一条款作出明确答复,即逐条逐项回答“满足”或“不满足”,并给出所供产品的详细技术数据。诸如“已知”、“理解”、“注意”或“同意”等不明确、不具体的答复视为不满足。

1.4供货方至少应提供包括以下内容的技术文件:

(1)光纤、光缆制造厂家的名称和地点。

(2)光纤、光缆的技术标准和制造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3)光缆结构(包括截面图)及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和光缆单位重量。

(4)光缆所用主要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包括加强构件、松套管、护层、铝带、钢带和填充材料)。

(5)所用光纤的典型折射率分布曲线图和折射率标称值。

(6)光纤筛选试验时,每公里光纤拉断次数以及与光纤寿命有关的M值(韦伯尔曲线的斜率)、N值(疲劳系数)。

(7)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应≧25年,供货方应说明保证光缆寿命的有关技术措施以及光纤预期寿命的计算公式。

(8)光缆内的光纤线序和光缆端别的识别标记。

(9)供货方需要说明的其它事宜。

1.5光缆使用经验

为本工程提供的光缆类型必须是经过工程实际使用并通过竣工验收、同时必须是为两个以上电信运营商提供一年以上满意服务的光缆类型。

供货方应严格认真地如实填写下面2个表格,邀请方保留核实的权力。

表1.12009年光缆供货记录

表1.22010年光缆供货记录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2.1光缆中的G.652光纤

2.1.1使用ITU-TG.652建议的单模光纤。如果供货方可提供不同光纤制造商的多种光纤,须针对各种光纤分别应答2.1项中各条款。

2.1.2同一工程项目中的光缆及光缆中的所有光纤应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每盘光缆不应有光纤接头。

2.1.3模场直径(1310nm波长,PETERMANⅡ定义)

标称值:8.8~9.5μm之间取定一个值

偏差:不超过±0.5μm

供货方应提供其所用光纤在1550nm波长的模场直径及测试方法。

2.1.4包层直径

标称值:125.0μm

偏差:不超过±1μm

2.1.51310nm波长的同心度偏差:不大于0.8μm

2.1.6包层不圆度:小于2.0%

2.1.7光纤翘曲度:曲率半径≧4.0m

2.1.8光缆截止波长

截止波长应满足下述λcc的要求: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60nm

2.1.9光纤衰减系数

(1)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6dB/km

在1285~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0.22dB/km

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供货方应提供在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

(2)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应不大于(amean+0.10dB)/2,amean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3)供货方应提供1200~1600nm波长范围内的典型衰减光谱特性曲线图。

(4)供货方应提供1310nm和1550nm波长上的光纤衰减的直方图及样本数。

2.1.10光纤在1550nm、1625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

以37.5mm的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50dB。

2.1.11色散

(1)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

(2)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0.093ps/(nm2·km)。

(3)1288~1339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3.5ps/nm·km。

(4)1271~1360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5.3ps/nm·km。

(5)1550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8ps/nm·km。

(6)1480~1580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20ps/nm·km。

(7)供货方应提供1300~1324nm波长范围内的光纤零色散波长分布特性直方图及样本数。

2.1.12偏振模色散

在1550nm波长光缆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0.20ps/√km;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5ps/√km。

供货方所提供的光缆必须全部经过PMD检测,并提供其测试数据。

2.1.13拉力筛选试验

成缆前的一次涂覆光纤必须全部经过拉力筛选试验,试验拉力不小于8.2N (约为0.69GPa、100kPsi,光纤应变约为1.0%),加力时间约1秒。

2.1.14光纤着色应优先采用UV处理法。其颜色应不迁染、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应如此)。在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内,光纤不褪色、涂覆层不粉化。

2.1.15光纤接头损耗

所供光缆中的任意两根光纤在工厂条件下1310nm和1550nm波长的熔接损耗应满足:

平均值≤0.05dB

最大值(2σ)≤0.10dB。

2.1.16测试方法:

2.1.3~2.1.13按照ITU-TG.650建议规定的方法测试。

2.2光缆中的G.655光纤

2.2.1使用ITU-TG.655建议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如果供货方可提供不同光纤制造商的多种光纤,须针对各种光纤分别应答2.2项中各条款。

2.2.2同一工程项目中的所有光缆及光缆中的所有光纤应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每盘光缆不应有光纤接头。

2.2.3模场直径(1550nm波长,PETERMANⅡ定义)

标称值:8.0~11.0μm之间取定一个值

偏差:不超过±0.6μm

供货方应提供其所用光纤在1550nm波长的光有效面积及其测试方法。

2.2.4包层直径

标称值:125μm

偏差:不超过±1.0μm

2.2.5芯同心度误差:≤0.8μm

2.2.6包层不圆度:≤1%

2.2.7光纤翘曲度:曲率半径≧4.0m

2.2.8光缆截止波长

截止波长应满足下述λCC的要求: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480nm

2.2.9光纤衰减系数

(1)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2dB/km

在1525~156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供货方应提供其所用光纤在1310nm、1565、1595、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

(2)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550nm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应不大于(amean+0.10dB)/2,amean 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用OTDR测试任意一盘光缆光纤衰减系数时,两端衰减系数差值≤0.05dB/km。

(3)供货方应提供1200~1700nm波长范围内的典型衰减光谱特性曲线图。

(4)供货方应提供1550nm和1310nm波长上的光纤衰减的直方图及样本数。

(5)供货方应提供在水峰(OHˉ吸收峰)处(1385±3nm)衰减最大值及水峰处衰减测试直方图及样本数。

2.2.10光纤在1550nm、1625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

以37.5mm的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在1550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10dB,在1625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50dB。

2.2.11色散

(1)最大零色散点斜率:<0.10ps/(nm2·km)。

(2)非零色散波长区1530~1565nm范围内任何波长处的色散系数都应满足:

1.0≤D≤6.0ps/nm·km。

(3)供货方至少应提供1530、1550、1565、1625nm波长处的光纤色散分布特性直方图及样本数。

(4)供货方应提供零色散点斜率分布特性直方图及样本数,并给出零色散点波长、1530-1565nm范围色散斜率、1565-1625nm范围色散斜率及其分布特性直方图及样本数。

2.2.12偏振模色散

在1550nm波长光缆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0.125ps/√km;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km。

供货方所生产的光缆必须全部经过PMD检测,并提供其测试数据。

2.2.13拉力筛选试验

成缆前的一次涂覆光纤必须全部经过拉力筛选试验,试验拉力不小于8.2N (约为0.69GPa、100kPsI,光纤应变约为1.0%),加力时间约1秒。

2.2.14光纤着色应优先采用UV处理法。其颜色应不迁染、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应如此)。在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内,光纤不褪色、涂覆层不粉化。

2.2.15光纤接头损耗

所供光缆中的任意两根光纤在工厂条件下1550nm波长的熔接损耗应满足:平均值≤0.05dB,最大值(2σ)≤0.10dB。

2.2.16测试方法:

2.2.3~2.2.13按照ITU-TG.650建议规定的方法测试。

2.3光纤带

光纤带的典型结构为边缘粘结型或整体包覆型。光纤带中包含的光纤数量可为6芯、8芯、10芯或12芯,邀请方如有特殊芯数要求可定制。光纤带中的光纤平行排列,不得交叉。光纤带中相邻光纤应靠得很近,中心线应保持平直、彼此互相平行和共面。

2.3.1光纤带的最大尺寸参数

光纤带的最大尺寸参数应符合下表规定。表中各参数的定义采用YD/T979-1998《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标准。

表2.1光纤带的最大尺寸参数

2.3.2光纤带中光纤的识别

光纤带中的光纤采用全色谱进行识别。

表2.2识别用全色谱

2.3.3叠带中光纤带的标识

叠带中每一光纤带采用印字识别,印字识别标志的颜色应为白色或黑色,印字间隔不大于20cm,通过数字或其他符号来识别光纤带中光纤的位置。

2.3.4光纤带中光纤的机械性能

所用光纤的筛选强度应不低于0.69Gpa(100kPsI,光纤应变约为1.0%),加力时间约1秒。

光纤动态疲劳参数n值应不小于20。

光纤翘曲特性参数R值应大于2m。

2.3.5光纤带的机械性能

2.3.5.1带内光纤的可分离性

要求光纤具有可分离性。光纤带结构应允许光纤能从带中分离出来,分成若干根光纤的子单元或单根的光纤,并且满足如下要求:

(1)应对从光纤带中分离出单根光纤的能力进行试验;

(2)不使用特殊工具或器械就能完成分离。撕开时所需的力应不超过4.4N;

(3)光纤分离过程不应对光纤的光学和机械性能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4)对光纤着色层无损害,在任意一段2.5cm长度的光纤上应留有足够的色标,以便带中的光纤能够互相区别。

2.3.5.2光纤带剥离性

单根光纤涂覆层及其光纤带粘结的材料都应能容易地剥除,并满足如下要求:

(1)粘结材料与涂覆层(或着色层)有较好的分离性;

(2)涂覆层剥离时无断纤;

(3)剥离后,光纤外表面应具有良好的清洁度,残留涂覆材料易用酒精棉球轻轻擦除。

2.3.5.3抗扭转能力

光纤带试样经受扭转试验后,用5倍放大镜观察时,不允许任一光纤从光纤带结构中分离出来。

2.3.5.4残余扭转度

经过残余扭转试验,所测残余扭转度应至少为每0.4m扭转不大于360度。

2.3.6光纤带的传输特性

2.3.6.1宏弯衰减

对G.652和G.655单模光纤带,松绕成直径75mm±2mm的圆圈,在1550nm 波长,每100圈单根光纤的衰减应分别不超过0.5dB和0.2dB(包括单根光纤固有的宏弯衰减和试验长度光纤的衰减)。

2.3.6.2光学连续性

完整的光纤带中每根光纤都应是光学连续的(不出现大于0.1dB的阶跃)。

2.3.7光纤带的环境性能

2.3.7.1衰减温度特性

在-40至+70摄氏度范围内,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光纤带中的光纤相对于+20摄氏度允许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km。

2.3.7.2热老化性能

光纤带试样在85±2摄氏度温度下,放置30天后,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光纤带中的光纤允许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km。

2.3.8测试方法

光纤带的测试方法按照YD/T979-1998《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标准。

2.4光缆

2.4.1缆芯

缆芯应为层绞式松套管或中心束管式结构。

不采用光纤带时,36芯及其以下芯数的光缆,每根松套管内不多于6根光纤且为偶数;36芯以上芯数的光缆,每根松套管内宜为6、8、12根光纤,且为偶数。

采用光纤带时,光纤带中包含的光纤数量可为6芯、8芯、10芯或12芯。

同一包中同芯数各类型光缆松套管数及每根套管中的芯数及其色谱应一致。缆芯内和松套管内应充满填充材料。其中,中心加强构件可以为金属的或非金属

的。金属加强芯采用磷化钢丝。

2.4.2光缆结构

供货方应根据下列基本要求提出详细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尺寸。

2.4.2.1管道光缆(GYST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或GYXTW型管道光缆、GYDXTW型管道光缆、GYDTA 型管道光缆

2.4.2.2直埋光缆

直埋光缆(GYSTA53):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或GYXTW型直埋光缆、GYDXTW53型直埋光缆、GYDTA53型直埋光缆

非金属加强芯直埋光缆(GYFTA53):非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加强型直埋光缆(GYSTA33):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单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且允许长期张力为4000N、短期张力为10000N。

2.4.2.3阻燃光缆(GYSTZA):同管道光缆结构,但使用阻燃材料代替聚乙烯外护层。

2.4.2.4防蚁光缆

防蚁直埋光缆(GYSTA54):同直埋光缆且增加一层尼龙12护层,其厚度应≥0.5mm。

防蚁加强型直埋光缆(GYSTA34):同直埋加强型光缆且增加一层尼龙12护层,其厚度应≥0.5mm。

2.4.2.5聚乙烯护层的厚度

外护层:外护层厚度要求见表2.3。

表2.3外护层厚度

内护层:标称值:≥1.0mm

聚乙烯护层表面应光滑平整,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

裂纹。厚度测试方法应符合IEC.540和IEC.189。

2.4.2.6钢带或铝带搭接的宽度应大于5mm。

2.4.2.7涂塑铝带或双面涂塑钢带与聚乙烯护层之间的粘接强度应不小于1.4N/mm;搭接处钢带与钢带之间及铝带与铝带之间的粘接撕裂强度应不小于

1.4N/mm。

2.4.2.8铝带厚度≥0.15mm

钢带厚度≥0.15mm

涂塑层厚度≥0.05mm(每边)。

2.4.2.9光缆结构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光缆的所有间隙应填充阻水材料。

2.4.3光纤识别

(1)为了便于识别,光纤和松套管必须有色谱标志,供货方应提供具体的色谱排列。

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光缆元件上,并应透明。

(2)松套管采用全色谱标志,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表3规定。

(3)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3规定的各种颜色,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允许使用本色;松套管内光纤的序号宜按表3颜色序号排列。

表2.4识别用全色谱

(4)每盘光缆两端应分别有端别识别标志;面向光缆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时为A端,反之为B端;A端标志为红色,B端标志为绿色。

2.4.4机械要求和测试方法

2.4.4.1拉伸

(1)测试方法:IEC794-1-E1。

(2)试验条件

允许张力:见表2.5

试验用光缆长度:不小于50米

保持最大拉力时间:≥1分钟

(3)验收标准

(a)长期张力

光缆延伸率不大于0.20%,同时,光缆内每一根光纤的延伸率应为

零,缆中光纤在1550nm、1310nm处的衰减变化应为0.0dB/km。

(b)短期张力

光缆中所有光纤在短期张力作用时的延伸率应不大于0.15%,光纤无残余应变,无残余附加衰减;光缆应无明显残余应变。

表2.5光缆允许张力表

2.4.4.2压扁

(1)测试方法:IEC794-1-E3

(2)试验条件:最大压力见表2.6

加载时间:1分钟

表2.6光缆允许侧压力表

2.4.4.3冲击

(1)测试方法:IEC794-1-E4

(2)试验条件

冲击高度:1m

冲击重量:管道光缆:450G

其它光缆:1000G

冲击点数:至少5个

冲击次数:每点至少3次

2.4.4.4反复弯曲

(1)测试方法:IEC794-1-E6 (2)试验条件

心轴直径:20倍缆径

重物重量:25kG

L:不大于1m

弯曲弧度:±90度

弯曲次数:不少于50次

弯曲速度:2秒钟1次

2.4.4.5扭转

(1)测试方法:IEC794-1-E7 (2)试验条件

扭转长度:1m

重物重量:25kG

扭转角度:±180度

扭转次数:不少于10次

2.4.4.6曲挠

(1)试验方法:IEC794-1-E8 (2)试验条件:

滑轮直径:250mm

重物重量:15kg

循环次数:10次

2.4.4.7弯折

(1)测试方法:IEC794-1-E10 (2)试验条件

光缆环允许直径:20倍缆径2.4.4.8卷绕

(1)测试方法:IEC794-1-E11

(2)试验条件

心轴直径:20倍缆径

密绕圈数:10圈

循环次数:不少于5次

2.4.4.9刮磨

(1)测试方法:IEC794-1-E2

(2)试验条件

钢针直径:1mm

负载:65N

2.4.4.10振动

(1)测试方法:由供货方提出

(2)试验条件

试样长度:1m,两端固定

频率:50Hz

中心点振幅:±3mm

振动时间:10分钟

2.4.4.11被试光缆经过上述各项试验后均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光缆护层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

(2)光缆中全部光纤和部件均应完好。

(3)光纤在1310nm和1550nm处衰减无变化,光纤衰减测试方法应符合IEC793-1-C10A或C10B。

2.4.5光缆允许的曲率半径

受力时(敷设中):光缆外径的20倍(对加强性直埋光缆、水底光缆为25倍)

不受力时(敷设后固定):光缆外径10倍(对加强性直埋光缆、水底光缆为15倍)

2.4.6光缆温度特性

2.4.6.1环境温度要求

工作时:-30℃~+70℃

敷设时:-15℃~+60℃

运输、储存时:-50℃~+70℃

2.4.6.2温度循环试验

(1)测试方法:IEC794-1-F1

(2)试验条件

温度台阶:+20℃、-20℃、-30℃、+60℃、+70℃

保持时间:每一台阶24小时

循环次数:2个循环

(3)测试要求:

-20℃~+60℃光纤衰减不变

-30℃~+70℃光纤衰减变化不大于0.10dB/km

(与20℃时的值比较)

温度循环试验结束后,温度恢复到20℃,应无残余附加衰减。测试方法应符合IEC793-1-C10A或C10B。

2.4.7光缆渗水性能:符合IEC794-1-F5B规定,在光缆全截面上进行,对有铠装钢丝的光缆,钢丝铠装层除外。

2.4.8水底光缆光缆氢影响性能:符合IEC794-1-F8规定。

2.4.9光缆外护层绝缘电阻(外护层内铠装层与大地间),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不小于2000MΩ·km(直流500伏测试)。

2.4.10介电强度

外护层内铠装与大地间: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不小于直流15千伏2分钟。

外护层内铠装与金属加强芯间:不小于直流20千伏5秒钟,符合ITU-TK.25规定。

2.4.11火花试验

光缆外护层应经受至少交流有效值8千伏或直流12千伏的火花试验电压。

2.4.12滴流性能

在温度为70℃(24H)的环境条件下,光缆应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

2.4.13光缆预期使用寿命

光缆预期使用寿命应不小于25年。

2.4.14光缆交货要求

(1)光缆应装在光缆交货盘上出厂,盘装光缆每盘只能是一个制造长度。光缆两端应密封和具有表示端别的颜色标志,A端为红色,B端为绿色。并且,光缆两端应固定在光缆盘内,其内端应预留可移出长度不少于3m的光缆,以供测试之用。

(2)光缆盘要求

所有光缆均应按盘交货。光缆盘对光缆两端有保护。光缆盘的直径不得大于2.4m,宽度不得大于1.6m(从凸突面的外沿开始测量)。中心孔的直径不得大于110mm,且必须加固以防止敷设时产生损坏。每盘光缆应具有金属或其它耐磨材料制作的防水符号,它表明厂名、年份、光缆类型、光缆长度(以米为单位)、毛重、光缆外径、光缆重量及光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每盘光缆的重量(包括光缆的重量)不得超过5000kg。供货方应同时提供该盘光缆中所有光纤在1310nm 及1550nm处的衰减值和模场直径、折射率的标称值。

2.4.15光缆外护层上应以1米间隔印出以下内容:

(1)纵长米

(2)光纤数量和类型

(3)最终用户及工程名称缩写

(4)制造厂家

(5)制造年份

以上标志必须是永久和清晰的(在光缆寿命期间内)。尺码的精确度应优于每100m±0.2m。

2.4.16原材料特性

(1)聚乙烯护层

聚乙烯护层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阻燃光缆护层应采用阻燃聚乙烯(ZRPE),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光缆中各层聚乙烯护层在100±2℃,240小时老化试验前后的断裂强度

和断裂伸长率等指标均应符合表2.7要求:

表2.7聚乙烯护层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指标

(b)光缆护层中的各层聚乙烯护层在100±1℃,4小时温度处理后的回缩均不应超过5%。

(c)聚乙烯护层的耐环境应力开裂能力(50±1℃,96小时)应符合最大损坏率0/10的要求。

(2)阻燃材料

阻燃材料应为高性能阻燃物质,低烟无卤,不允许使用PVC或其它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的物质。

(3)光缆填充材料

填充材料应是无毒无味,对身体无害,且应容易去除。

填充材料应与有关光缆元件相兼容,其适用性使用以下方法来证实

(a)填充材料的油分离:IEC811-5-1条款5

(b)腐蚀物质存在的测试:IEC811-5-1条款8

(c)滴点的确定:IEC811-5-1条款4

(d)复合物滴流:IEC794-1

(e)析油和蒸发:IEC794-1

2.5应急抢修光缆

供货方应提供光缆故障应急抢修装置,每套装置按表2.8配置或采用类似的抢修装置。

应急抢修光缆装置用于野外临时接续故障光缆,并可重复使用。

应急抢修光缆装置应包装在一个箱内或手推车上,以宜于野外搬运。

表2.8每套装置组件

2.5.1光纤衰减系数

在1550nm波长最大衰减系数为0.25dB/km。

应急抢修光缆中光纤的其它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参照2.1条。

2.5.2连接器衰减

光纤连接器衰减最大值为0.50dB。

2.5.3重量

光缆重量应小于20kG,全套装置重量应小于30kG。

2.5.4温度条件

敷设和工作:-20~+60℃

运输和存储:-40~+70℃

2.5.5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见表2.9。

表2.9机械性能

注:在1310nm和1550nm波长测试光纤的附加衰减。

2.5.6本项目需求情况

表2.10本项目需求情况

2.5.7工具

供货方应提供光缆开剥工具,包括松套管剥离器、光缆切割、护层剥离等工具。

3.质量保证体系

3.1概述

供货方应采用符合ISO9000系列要求的质量管理系统,并提供相关证书复印件。

供货方应提供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复印件。

供货方应在履行合同的全过程(从开始供货到最终验收),对所有供货和服务的质量负责。即要保证所有这些供货和服务的质量符合合同中有关技术、交付、验收和价格所规定的要求。

3.2质量保证系统和要求

供货方的质量保证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3.2.1供货方质量保证系统应首先由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确认符合ISO9000系列的要求,在合同履行期间,邀请方应得到与该确认有关的所有评估和访问报告的副本。

3.2.2供货方应提交厂方的相关质量系统控制以及针对本合同的质量计划,并描述其生产和测试过程的工艺流程。

3.2.3针对本合同质量计划的第一份正式文件应在签订合同前由邀请和供货双方共同认可。该质量计划经认可后将作为合同文件的一部分,以后未经邀请方同意不得修改。

3.3附加质量保证要求

3.3.1邀请方应能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内与供货方接触,应有机会检查质量系统并及时提出新的要求。邀请方还应有权进行现场考察,以就目前状况、具体事宜、进度等与供货方达成协议。

供货方应提供保证邀请方代表达到访问目的所必需的各项安排。

3.3.2请方应能得到所有相关文件,包括质量和生产检验指标以及合同规定的其它技术文件。以这些文件作为依据来确保质量执行过程与合同规定的质量计划一致。

光缆线路代维技术规范书

光缆线路代维技术规范书 第一部分光缆线路代维资源配置投入要求 一、代维驻点设置 1.市级代维管理部门设置(各专业合设): 地市设立一个代维管理部门,有固定办公地点和仓库,设有固定电话、传真和宽带接入,并设有专人24小时电话值班;办公地点应安置在当地分公司附近。负责该地市其代维单位的维护管理工作和公司相关工作的接洽,及所在区域内的光缆线路巡检维护工作。 2.县级代维驻点设置(各专业合设): 根据维护范围和工作要求,在每一县级行政区域设立县级维护驻点。县级维护驻点按无线基站、光缆、固网接入网及集团客户合设,实现各专业综合维护管理。县级代维驻点有固定办公地点和仓库,设有固定电话和传真;办公地点安置在当地县公司附近。 3.片区代维驻点设置(可各专业合设): 达到一定维护数量的县区级行政区域除设置县级维护驻点外,片区代维驻地点设置方式如下: 第一个片区代维驻地点:500-800皮长公里/县以内;(包含500,不包含800) 第二个片区代维驻地点:800-1300皮长公里/县以内;(包含800,不包含1300) 第三个片区代维驻地点:1300-1800皮长公里/县以内;(包含1300,不包含1800)以后更多驻地点的设置以此类推,每增加500皮长公里增加一个片区代维驻地点。 (也可根据分公司要求结合网络状况进行驻点设置);驻点位置按光缆分布等级选择乡镇所在地设置固定办公地点和仓库或由分公司指定驻点位置;办公地点设有固定电话和传真。负责该片区的光缆线路巡检维护工作。 二、人员配置要求 按照代维驻点所代维的光缆数量进行配置,干线光缆和城域网光缆每50皮长公里(如果同路由有多条个光缆,可以按一条光缆的皮长公里配备)配置一名线路巡检维护人员,每

分光器招标技术规范书

分光器框架招标技术文件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引用YD/T 1117-2001《全光纤型分支器件技术条件》、GR-1209-CORE《光无源器件总规范》、GR-1221-CORE《光无源器件可靠性测试规范》、YD/T 1272.3-2005《光纤活动连接器SC型》、YD/T 778-2006《光纤配线架》行业标准等,用于光分路器系列产品,投标人须按本技术规范书要求进行生产、交付光分路器产品,招标人根据本技术规范书验收光分路器产品。 2. 产品分类 2.1 光分路器按照工艺可分为耦合器和PLC型光分路器,其中耦合器按照工作窗口分为单窗口宽带分路器、双窗口宽带分路器和三窗口宽带;PLC 型光分路器为全波段型(1260nm~1640nm);本次招标主产品为全波段(适用1260nm~1640nm)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部分不等比分光采用耦合型分光器 2.2 按光分路器组件形式可分为托盘式、壁挂式(不含箱体)。 2.2.1、托盘式光分路器 指用类似配纤盘的托盘封装并可直接安装普通光缆交接箱里的光分路器套件。 2.2.2 壁挂式光分路器(不含箱体) 指安装于(户内或户外安装)挂墙或者抱杆的光分路器套件。具有压板式安装结构,可以适应1:2~1:64型光分路器的安装,并其结构具有兼容上下两种进缆方式,可根据要求灵活选择。

2.2.3、按器件工作形态分为树形宽带耦合器(1×N)和星形宽带耦合器(N×N); 上述组件封装后的接头类型根据具体订单来定。本次招标产品涵盖上述各种形式。 2.3按器材工作状态分为树形宽带耦合器(1:N)和星形宽带耦合器(N:N);本次招标为1:N和2:N树形宽带耦合器 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8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外观和结构要求 4.1外封壳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染等,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 4.2产品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4.3光纤长度应满足要求,表面不起泡、掉皮、变色、破损,端接处应整洁无松动。 4.4分光器的产品系列应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应至少包括托盘式、壁挂式等产品,且做工精细,盘纤路径合理; 4.5 托盘式分光器要求 4.5.1应具有可调式安装导轨,通过调整导轨宽度,可适应在不同厂家的普通光缆交接箱使用,输入和输出端子必须为甲方要求的FC/PC等各种端子。 4.5.2普通光缆交接箱适配器型光分路器外形、尺寸要求:

普通地埋光缆技术规范书

普通地埋光缆典型技术规范书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2010年10月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设备配置要求 (1) 1 项目名称 (1) 2 项目单位 (1) 3 工程概况(含通信系统图) (1) 4 供货范围及伴随服务 (1) 5 其他说明 (2) 第二部分通用技术部分 (3) 1.总则 (3) 1.1 总的要求 (3) 1.2 适用范围 (3) 1.3 投标方资格 (3) 1.4 语言 (3) 1.5 投标方责任 (3) 1.6 供货范围表 (4) 1.7 报价 (4) 2.主要技术要求 (4) 2.1 光纤主要技术要求 (4) 2.2 光缆主要技术 (6) 3.技术文件 (8) 3.1 技术文件的种类 (8) 3.2 提供文件的数量 (9) 3.3 提供文件的时间 (9) 3.4 技术文件文字要求 (9) 4.设计联络会议和检验 (9) 4.1 设计联络会说明 (9) 4.2 检验总体要求 (9) 4.3 工厂培训 (9) 4.4 工厂检验 (9) 5.现场验收和技术服务 (10) 5.1 工地检验 (10) 5.2 现场技术服务及安装调试 (10) 5.3 竣工验收 (11) 6.质量保证和试验 (11) 6.1 质量保证体系 (11) 6.2 检查 (12) 6.3 试验 (12) 7.包装、标志、运输和保管 (12) 7.1 包装 (12) 7.2 标志 (13) 7.3 运输和保管 (13) 8.技术参数表 (13) 9.技术差异表 (14) 附录A 投标产品的销售及运行业绩表(电力系统) (15) 附录B 技术参数通用部分条款变更表 (15)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设备配置要求 1项目名称 2项目单位 3 工程概况 本次配电试点项目建设涉及6个变电站各40条线路312个站点。根据试点项目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EPON通信技术为主,载波通信方式、Zigbee无线通信方式为辅的网络架构建设变电站至环网箱/开关站的通信网络;其中采用EPON通信方式的为153个站点,采用工业以太网的为15个站点;采用载波通信方式的为97个站点;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方式的为47个站点;在主干线路采用“手拉手”型保护方式的光纤(EPON)通信方式(含1条手拉手全光纤线路),在分支采用载波通信方式和Zigbee无线通信方式。 光缆架设总体原则:从变电站出线开始,利用现有管道资源或架空电力线架设光缆到路边开闭所和大部分环网柜,在此处采用光缆交接箱或者开闭所标准机柜内安装ODF来完成光缆的熔接,从此处往下的站点根据管道情况和站点分布情况,分别采用EPON、载波、无线通信方式。 站点设计原则:站点分布密集且分支较多的区域优先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方式,如果有管道资源或者可以方便光缆架设的区域内站点有限采用EPON通信方式,分支较少,比较分散的站点优先采用载波通信方式。 本次光缆实施只涉及路边一级环网柜和开闭所等10KV配电装置,为了以后扩容考率(本期设计可以做到承上启下的节点作用),以及用电信息的光缆纤心资源使用,本次工程主干线路光缆采用48和24芯光缆,分支线路采用12芯光缆。 4 供货范围及伴随服务 表1 城南配网自动试点工程 通信网建设工程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光纤冷接子技术规范书

光纤冷接子技术规范书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目前使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光纤冷接子技术规范书,投标人须按本技术规范书要求进行生产、交付产品,招标人根据本技术规范书验收光纤冷接子产品。 产品分类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主要技术要求 1.1 适用范围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同一规格冷接子应同时满足外套涂层直径250μm—250μm,250μm—900μm,900μm—900μm,皮线光缆对皮线光缆的对接。 1.2 环境要求 工作温度:-40℃~+70℃。 贮存温度:-40℃~+80℃。 相对湿度:≤85%(+30℃时)。 大气压力:86 kPa~106kPa。 1.3外观 光纤冷接子外观应满足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均匀连续。 1.4功能: 光纤冷接子可用于多种护层直径光纤间的对接。使用时应保证光纤不受机械损伤,具有使光纤及其连接部分免受或减缓环境变化影响的功能;使用后具有不改变光纤原有性能的功能;具有保证光纤在正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被拉出的功能。 1.5技术要求 长度: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器长度:不大于50mm。 截面: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器截面尺寸之一(宽度)为(4±0.2)mm。 可重复使用。

光纤冷接子技术要求需满足附表: 表1:光纤冷接子基本技术要求 1.6冷接子应同时提供卡固皮线光缆(或尾纤)及冷接子的固件。 1.7光纤冷接子包括固件的材料应满足: (1)材料的理化性能和相容性 冷接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稳定,各材料之间必须相容。 (2)材料的环保性 材料应无腐蚀,对人体健康和其它外设备无副作用。 (3)材料的防腐蚀性能 冷接子内部材料应防止电位差而产生腐蚀 (4)接续是否需要专用工具 接续时若需要专用工具,要附详细操作说明。

(设备类)技术规范书

设备类采购要求及技术规范书描述模板 XXXX年XX月

一、总则: 1、基本情况概述: 1.1、工程/项目名称: 1.2、建设/服务地点: 1.3、工程/项目预算金额: 1.4、该工程/项目本次采购的内容、范围及数量要求: 1.5、建议的采购方式及选择理由: 二、采购要求部分: 2.1、资质及服务能力要求: 2.1.1、供应商综合实力要求: ?资质及国际(内)认证情况: (填写要求:本次采购所需的何种专业领域的何种等级资质) ?项目实施经验: (填写要求:是否要求具有同类工程施工从业经验,及从业时间要求等)。 ?公司业绩及经营状况: (填写要求:填写对供应商的注册资金、规模、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等情况的要求) 2.2、供应商推荐:

2.3、中标候选供应商的数量及份额建议: 三、技术规范部分: 3.1、技术规范依据:(选填部分) 3.2、设备技术指标及技术要求: 填写要求:(填写内容包括本次采购所涉及设备的技术的定义、要求及电气性能标准等) 3.3、售后服务及保修期的要求: 填写要求:(填写内容应包含售后服务的具体内容和保修期的时间和相关要求) 3.4、检验及索赔: 填写要求:(填写内容应包含产品到货后是否进行检测及检测的方式、及出现问题后的处理方式) 3.5、技术支持及培训要求: 填写要求:(填写内容应包含技术支持的形式、技术资料提供的形式及培训内容和要求) 3.6、设备到货周期: 填写要求:(填写内容应包含对到货批次、到货地点、到货时间等要求) 3.7、开通、试运行及验收标准:

(填写要求:填写内容应包含开通标准、试运行标准、初验标准、终验标准,及各阶段的时间及要求) 3.8、考核及处罚制约条款: (填写要求:此部分内容将做为合同条款中“乙方责任”的一部分,填写内容应包含具体的考核指标和处罚制约要求) 3.9、技术评分内容: (填写要求:参考《采购结果决策汇报模板》中服务类模板的技术评分内容,编制本次采购的技术评分指标) 3.10、其他(请补充) .

光缆施工技术规范书

光缆施工技术规范书 1、光缆储运 a)光缆运抵工地前,应根据线行情况,核对光缆盘号、光缆长度、光缆外径等相关信息,防止出错; b)光缆储运过程应保持缆盘两个板垂直放置,不允许光缆侧卧和堆放; c)光缆短距离装卸必须按光缆盘标示方向短距滚动,不允许从车上或高处直接滚下; d)使用吊车装卸光缆,应用高强度钢轴穿入轴孔的方式装卸,防止钢索索坏缆盘; e)光缆长期不用,应存放在室内或高处干燥环境,并有遮盖物的环境内加以保护; f)每次只许吊装一盘光缆,光缆吊装过程,应避免挤压和任何的机械性冲击; g)光缆储运温度应控制在-40°C~+60°C 的范围内。 2、光缆到货盘检 2.1 光缆本体检查 (详细检查记录见《光缆现场单盘开箱检验记录表》电力光缆单位工程质量验评标准1.1.1)a)核查光缆缆盘数量、规格、型号、盘号、长度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b)核查光缆缆盘包装方式、外观和标识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检查外观与盘架的完整性;c)检查出厂检验证明和产品合格证; d)检查光缆外观是否完好,盘绕排列是否整齐有序,无翘线情况,光缆端头包封是否密封完整; e)核查光缆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f)核查OPGW 外层绞合方向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检查外观有无损伤、挤压、松股、鸟笼现象;g)检查ADSS 和导引(管道)光缆的外护套有无损伤、扭曲、鼓泡、挤压等现象。 2.2 光纤类型、色谱、组别检查 a)选择适合的长度对光缆进行开剥; b)核查光纤类型和数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c)核查光纤组别分配和色谱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色谱色序为:蓝、橙、绿、综、灰,白、红、黑、黄、紫、粉红、粉蓝。 2.3 光纤传输性能测试 a)使用V型槽将光纤临时成端; b)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和与光纤同类型的活动连接器(跳纤)对光纤进行测试并存档,必 要时配备一定长度的裸纤配合测试; c)核查光纤长度与光缆盘长是否一致; d)核查单位长度的光纤衰减指标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2.4、光缆金具、附件开箱检查 a)核查金具和附件的型号、数量和包装方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b)检查金具和附件的装箱单、合格证和出场检验证明; c)检查金具、附件外观是否完好,检查金具之间、金具与光缆之间的连接性能; d)检查管道光缆用接续盒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检查接续盒封装后的气密性; e)检查光纤配线架(ODF)所配活动连接器(跳纤)排序是否遵循全色谱,其光纤类型与光

皮线光缆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书要求 [说明] 1、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根据“技术规范书”内容逐条点对点做出全面应 答。完全满足的内容,应答“满足”;对响应有差异的,应答“不满足” 或“部分满足”。回答是“部分满足”的,投标人须提供详细的解释说明。 2、标注“※”的条款为必须满足的条款,不满足则应答无效。

中国移动辽宁公司2014年皮线光缆 产品技术规范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概述 2.产品分类 3.结构要求 4.性能要求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光缆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YD/T 1258《室内光缆标准系列》、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规定。结合辽宁公司各地市分公司目前使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蝶形(皮线)光缆技术规范书。 2. 产品分类 2.1蝶形(皮线)光缆是从用户接入点连接到终端ONU的光缆。 2.2蝶形(皮线)光缆按容量可分为1芯、2芯、4芯,本工程选用1芯、2芯蝶形(皮线)光缆。根据用户接入点的环境,蝶形(皮线)光缆应选择合适的光缆结构。按照光缆不同的敷设方式,有室内型蝶形(皮线)光缆、室外自承式架空型蝶形(皮线)光缆和室外管道型蝶形(皮线)光缆三种光缆类型。 2.3型式:

3.结构要求 概述 光缆材料和结构的选用应适合预期用途及安装条件,应特别注意符合阻燃性能的任何特定要求。推荐采用干式结构,但只要能满足本标准各部分规定的机械、环境和传输性能要求,其它结构也可采用。典型的光缆结构图见附录A所示。 涂覆光纤 光缆中所用的单模光纤应是符合YD/T 1954-2009规定的B6类光纤。光缆中的光纤数可以为1、2或4芯。 光缆中光纤的识别用全色谱颜色识别,其颜色应符合GB/T 6995.2-2008规定,在没有特殊要求下,光纤的颜色应按表2中的颜色顺序依次选用,也可用本色替代其中一种颜色。 表2 光纤颜色 光纤带的结构和尺寸应符合YD/T 979的相关规定。 加强构件 光缆中应对称放置两根相同的加强构件。加强构件可以为金属材料的,也可以为非金属材料的。加强构件应嵌入在护套内,不得外露。在光缆制造长度内,加强构件不允许有接头。 增强构件 对于自承式蝶形引入的光缆,光缆中除了应放置加强构件外,一般还应放置增强构件。光缆的增强构件宜为吊线,用以架空敷设时承载大部分的张力。吊线一般为单根钢丝或由多根金属线绞合而成,也可用纤维增强塑料(简称FRP)圆杆。在光缆制造长度内,增强构件不允许有接头。 护套 缆芯(和吊线)外应挤包一层具有保护功能的护套,护套材料可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或聚氯乙烯材料。对于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护套材料宜符合 YD/T 1113 规定。对于聚氯乙烯护套,护套材料宜符合 GB/T 8815-2002 中“90℃护套级软聚氯乙烯塑料”的规定;也可根据用户需要采用其它材料,但其性能应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加强构件外和增强构件外的护套最小厚度均应不小于0.4mm。

设备招标技术规范书

*********公司 ********设备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书*******

***年***月 1 目录 3........................................................................... (1) 总则 4 .......................................................................... .............................................................. 2 环境与条件4 地理位置及交通........................................................................................................................... 2.1 4气候条件及地震........................................................................................................................... 2.2 5供电条件....................................................................................................................................... 2.3 5 ....................................................................................................................................... 2.4工作制度 5........................................................................... ................................................................... 3 设备参数5 ........................................................................................................................... 3.1设备名称和参数 7....................................................................................................................................... .3.2结构特点 8....................................................................................................................................... .3.3功能介绍 8 .......................................................................... ..................................................... 4包装、运输和储存 9 .......................................................................... ..................................................................... 5技术服务9 ...........................................................................................................................技术文件及图纸5.1 9..................................................................................................................................... 售后服务.5.2 10. ................................................................................................................................. 5.3所有权担保10...................................................................................................................................... 5.4质量担保10..................................................................................................................................... .供货范围 5.5.......................................................................... ................................................................... 11交付进度 6.

光缆招标技术要求

光缆招标技术要求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光缆招标技术要求 一、项目名称 二、技术规范要求 1、概述 本技术规范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本技术规范未标明日期的ITU-Y、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年版本(截止到本技术规范书发出日)。 投标方必须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每一条款作出明确答复,即逐条逐项回答“满足”或“不满足”,并给出所供产品的详细技术数据。诸如“已知”、“理解”、“注意”或“同意”等不明确、不具体的答复视为不满足。 投标方至少应提供包括以下内容的技术文件: (1)光纤、光缆制造厂家的名称和地点。 (2)光纤、光缆的技术标准和制造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3)光缆结构(包括截面图)及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和光缆单位重量。

(4)光缆所用主要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包括加强构件、松套管、护层、铝带、钢带和填充材料)。 (5)所用光纤的典型折射率分布曲线图和折射率标称值一。 (6)光纤筛选试验时,每公里光纤拉断次数以及与光纤寿命有关的M值(韦伯尔曲线的斜率)、N值(疲劳系数)。 (7)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应25年,投标方应说明≧25年,投标方应说明光缆寿命的有关技术措施以及光纤预期寿命的计算公式。 (8)光缆内的光纤线序和光缆端别的识别标记。 (9)投标方需要说明的其它事宜。 光缆使用经验 投标方提供的光缆类型必须是经过工程实际使用并通过竣工验收、同时必须是为两个以上有线电视运营商提供一年以上满意服务的光缆类型。 投标方应严格认真地如实填写最近两年供货记录表,邀请方保留核实的权力。表1 200 年光缆供货记录 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邀请方。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光缆中的G652光纤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模板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 规范书

********************************************** 中国联通室分无源器件 采购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4月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对投标方文件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对投标方的其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设备规格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备件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测试及验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设备抽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服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DSS光缆技术要求规范书

实用标准文档 农网项目光缆工程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 技术规范书 2014年9月

目录 一、总则 (3) 二、工程概况 (3) 三、技术规范 (3) 四、气象条件 (12) 五、质量保证及培训 (12) 六、技术文件、资料和图纸 (12) 七、设计联络会 (13) 八、试验及验收 (13) 九、售后服务 (14) 八、包装、运输要求 (14) 所需材料一览表 (15)

一、总则 本技术规范所列之技术要求为工程最基本技术要求,投标方应根据本技术要 求配置可靠、性能要求应不低于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技术先进的产品和系统方案。本技术规范所提技术参数和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等为满足工程需要而必须的最基本要求。本技术规范未详细提及的技术指标,电力行业标准,IEC标准,当某一项要求在上述几种标准中不一致时,要求投标方选择较高标准执行。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详见工作量表 分别接入周边110kV、35kV变电站及变电所。光缆与现有10kV、35kV线 路同杆架设,少部分采用新建木电杆架空线路。 三、技术规范 1 光纤 1.1光缆中同一类型的二氧化硅系光纤,其芯数应符合光缆规格要求。同批光缆产品内同类型的光纤应使用同一种设计、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 1.2用于成缆的单模光纤的涂覆层结构、光纤强度筛选水平、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截止波长、1550nm波长上的宏弯损耗和传输特性均应符合GB/T 9771的有关规定;光纤带的特性应符合YD/T 979中的有关规定。 1.3松套管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来识别,其标志颜色应符合GB/T 6995.2的规定,并不褪色、不迁移。若松套管中含多组光纤束,则没束光纤应包扎标记纱,标记纱的颜色应符合GB/T 6995.2的规定。光纤标志颜色的悠闲顺序见表1,光纤带的色谱识别应符合YD/T 979中的有关规定。原始的色码在整个光缆的设计寿命内应可清晰辨认。 表1 全色谱的优先顺序 2、标志 2.1光缆的外护套表面沿长度方向应有白色标志,标志的印制宜采用喷印方式,标志应不影响光缆的任何性能。相邻标志间的距离应为1m。当出现错误时应采用黄色在光缆外套的另一侧重印。 2.2标志的内容应包括: a) 光缆产品型号; b) 计米长度; c) 制造厂名称;

光缆分纤箱技术规范

FTTH光缆分纤箱技术规范书

目录 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组成及分类 (3) 5 光缆分纤箱技术要求和指标 (3) 6 试验方法 (8) 7 检验规则 (11) 8 操作要求 (12)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3)

1概述 随着FTTH接入的全面铺开,光缆分纤箱作为光分支点采用的一种重要配线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规范为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公司)进行光缆分纤箱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中所指的光缆分纤箱主要应用在FTTH光缆工程,可满足室内(楼道)、室外安装环境,能方便光缆掏接,方便维护和资源管理。本技术要求结合我省各地市地理环境、使用习惯及结合发达城市的使用情况而选定,从建设方式、容量、安全、质量、经济、实用等方面进行要求。为保证广东公司通信建设所用设备的质量确定“光缆分纤箱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 在本规范书中,对各条目的要求有下列表达方式: “必须”、“应”:表示现阶段网络建设的基本需要,该条目必须实现; “建议”:表示将来网络、设备和技术发展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希望该条目实现,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忽略该条目; “可以”:表示该条目属于可选。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更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更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idt IEC60068-2-1:1990) GB/T 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B:高温(idt IEC60068-2-2:1974) GB/T 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12h +12h循环) 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 振动(正弦)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 Ka 盐雾 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中国南方电网10kV电力电缆标准技术标书

中国南方电网10kV电力电缆标准技术标书 中国南方电网10kV电力电缆标准技术标书 目录 1总则 (1) 2工作范畴 (1) 2.1范畴和界限 (1) 2.2 服务范畴 (2) 3 应遵循的要紧标准 (2) 4使用条件 (4) 4.1 正常使用条件 (4) 4.2系统条件要求 (5) 4.3敷设条件 (5) 5 技术要求 (6) 5.1 差不多参数(参数见附录) (6) 5.2 ★设计和结构要求 (6) 6试验 (10) 6.1 型式试验 (10)

6.2 现场试验 (11) 7 产品对环境的阻碍 (11) 8 企业VI标识 (11) 9 技术文件要求 (11) 9.1 图纸资料 (12) 9.1.1长期载流量运算书 (12) 9.1.2短时过负荷曲线 (12) 9.1.3导体和金属屏蔽热稳固运算书 (12) 9.1.4承诺弯曲半径 (12) 9.1.5敷设时弯曲半径 (12) 9.1.6运行时弯曲半径 (12) 9.1.7导体承诺最大拉力 (12) 9.1.8电气性能参数(导体直流电阻、外护套体积电阻率、绝缘的tgδ、 电容值、正序阻抗、零序阻抗) (12) 9.2 技术服务 (12) 9.3 设计联络 (12) 10 监造、包装、运输、安装及质量保证 (13) 10.1监造 13 10.2包装 13

11 设备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 (14) 12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6) 12.1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外表 (16) 12.2 举荐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外表 (16) 13 要紧元器件来源 (16) 14 LCC数据文件 (16) 15 技术差异表 (17) 16 投标方需讲明的其他咨询题 (17) 17 附录 (18) 附录A:常用电力电缆导体的最高承诺温度 (18) 附录B:电缆的绝缘水平(单位:kV) (18) 附录C:单芯XLPE电缆8.7/10 kV、8.7/15 kV、 YJV、YJLV 结构参数 (18) 附录D:单芯XLPE电缆8.7/10 kV、8.7/15 kV、 YJV、YJLV 电气参数 (18) 附录E:单芯XLPE电缆8.7/10 kV、8.7/15 kV、 YJV、YJLV 载流量 (20) 附录F:三芯XLPE电缆8.7/10 kV、8.7/15 kV、 YJV、YJLV 结构参数 (21) 附录H:三芯XLPE电缆8.7/10 kV、8.7/15 kV、 YJV、YJLV 电气参数 (22) 附录I:三芯XLPE电缆8.7/10 kV、8.7/15 kV、 YJV、YJLV 载流量 (23) 附录J: 10kV及以下电缆在不同环境温度时的载流量校正系数 (23) 18附表 (24)

安全防护招标书技术规范

附件1:技术规范书 工程 安全防护设备 技术规范书 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 甲级工程设计证书编号:080007-SJ 甲级工程勘察综合证书编号: 2008年8月哈尔滨

目录设备需求一览表 1、总的要求 2、对设计图纸、说明书和试验报告的要求 3、环境条件及设备工作条件 4、技术规范 5、安装、调试、试运行和验收 6、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会

设备需求一览表 1.总的要求 a)本技术条件书详细描述了拟安装在220K变电站的安全防护设备的技术要求,卖方应仔细阅读本技术条件书的每一条款并做出应答。 b)技术条件书经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c)本技术条件书中涉及的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d)本技术条件书未尽事宜,由招标方和投标者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双方协商确定。 e)本次招标的安全防护设备是招标采购的内容之一,卖方应与数据网设备系统提供商及各业务系统供应商密切配合,负责将安全防护设备与买方拟另行采购的数据网设备及各业务系统设备集成为一个商业化运行的整体。 f)卖方提供的安全防护设备必须是国产的,并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等有关部门的安全认证和入网许可,卖方应

提供相应的证书。 g)卖方所提供的设备应具有在国内电力系统运行并与采用UNIX、Windows操作系统和双以太网、TCP/IP协议的监控系统、电量计费系统、报价系统等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集成运行的经验,卖方应列出投运的用户名单、电话和联系人清单。 1.1一般规定 a)投标者或供货厂(商)必须具备权威机关颁发的ISO-9000系列的认证证书或等同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 b)投标者或供货厂(商)(包括分包厂商)应提供相关业绩,证明其具有设计、制造和提供过与本工程相类似的、或规模更大、较规定的条件更严格的安全防护设备以及网络调试工程经验。 c)投标者或供货厂(商)应提供具有履行合同所需的安全防护设备生产能力的文件资料。 d)投标者应提供有能力履行合同设备维护保养、修理及其它服务义务的文件。 1.2工作范围 a)提供符合本规范书要求的完整的网络安全防护方案以及防护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的互连电缆或光缆等设备。 b)提供所有合同设备的技术文件、参考资料、图纸和手册。 c)负责系统设备现场安装、软件设置和调试,包括本工程合同设备

标准光缆技术规范书

光缆技术规范书 1.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截至到本技术规范书发出日)。 供货方必须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每一条款作出明确答复,即逐条逐项回答“满足”或“不满足”,并给出所供产品的详细技术数据。诸如“已知”、“理解”、“注意”或“同意”等不明确、不具体的答复视为不满足。 供货方至少应提供包括以下内容的技术文件: (1)光纤、光缆制造厂家的名称和地点。 (2)光纤、光缆的技术标准和制造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3)光缆结构(包括截面图)及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和光缆单位重量。(4)光缆所用主要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包括加强构件、松套管、护层、铝带、钢带和填充材料)。 (5)所用光纤的典型折射率分布曲线图和折射率标称值。 (6)光纤筛选试验时,每公里光纤拉断次数以及与光纤寿命有关的M值(韦伯尔曲线的斜率)、N值(疲劳系数)。 (7)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应≧25年,供货方应说明保证光缆寿命的有关技术措施以及光纤预期寿命的计算公式。 (8)光缆内的光纤线序和光缆端别的识别标记。

(9)供货方需要说明的其它事宜。 光缆使用经验 为本工程提供的光缆类型必须是经过工程实际使用并通过竣工验收、同时必须是为两个以上电信运营商提供一年以上满意服务的光缆类型。 供货方应严格认真地如实填写下面2个表格,邀请方保留核实的权力。 表 2000年光缆供货记录 表 2001年光缆供货记录

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邀请方。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长飞光缆,亨通光缆,永鼎光缆,锋火光缆,长飞光纤 光缆中的光纤 2.1.1 使用ITU-T 建议的单模光纤。如果供货方可提供不同光纤制造商的多种光纤,须针对各种光纤分别应答项中各条款。 2.1.2 同一工程项目中的光缆及光缆中的所有光纤应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每盘光缆不应有光纤接头。 2.1.3模场直径(1310nm波长,PETERMANⅡ定义) 标称值:~μm之间取定一个值 偏差:不超过±μm 供货方应提供其所用光纤在1550nm波长的模场直径及测试方法。2.1.4包层直径

光缆技术规范书

光缆技术要求 1.1 光纤光缆的主要设计指标 本工程选用缆光纤符合ITU-T G.652D建议的光缆。本工程光缆主要采用新建杆路、利旧杆路、新建管道、利旧管道、直埋光缆方式敷设。设计使用普通型松套层绞式光缆、室外填充式A护套皱纹钢带聚乙烯保护套式光缆。程式为GYTA-24B1、GYTA-48B1、GYTA53-24B1。 1.1.1缆光纤 1.1.1.1 G.652D光纤 (1)模场直径 9.2±0.4μm 1310nm (2)包层直径 标称值:125μm 偏差:±1.0μm (3)模场同心度偏差:≤ 0.5μm (4)包层不圆度:小于0.7% (5)截止波长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70nm λc(在2光纤上测试)<1260nm (6)光纤衰减系数 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6dB/km。 在1285~1339nm波长围,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 dB/km。 在水(OH-吸收峰)处(1383±3nm)衰减最大值为0.36dB/km。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0.22 dB/km。 在1480~1580nm波长围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的差值:不超过0.05d B/km。 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0.24dB/km。 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应不大于(αmean+0.10 dB),αmean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7)弯曲衰减特性

综合布线系统招标文件_技术规格及要求

1.1.综合布线系统通用技术规格及要求 1.1.1.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1.1.1.1.********工程综合布线系统要求符合ISO/IEC 11801:2002 Ed 2.0 6类UTP最新的国际标准,系统整体信道带宽性能要求能够支持至少250MHz以上的数据传输。其应用能够充分保证整个航站区及配套设施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适应现在和将来的技术发展。保证********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先进的、完整的、规范化的布线系统。 1.1.1. 2.********工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干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因此,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线要求按照万兆光纤布线标准进行设计,符合基于光缆的10G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e;水平布线要求支持千兆以太网需求,支持基于铜缆的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b。 1.1.1.3.投标人所提供的综合布线系统配线架、跳线、信息模块、线缆等主要产品元件以及由其构成的整个永久链路须提供传输特性测试报告,以证明其传输特性符合本规格书中提出的所有技术指标。 1.1.1.4.综合布线系统要求采用开放式结构,适用于主流网络拓扑结构,并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的需求,能支持综合信息传输和连接(计算机数据通信处理、话音通讯、图像传输、视音频传输以及各种控制信号的通信等多种应用类型)。 1.1.1.5.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保证系统能很容易的扩充和升级。系统中任何一个信息点都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和其它信息设备。对任一个分支单元的改动都不会影响系统的其它单

元。能在设备布局和需要发生变化时实施灵活的线路管理。 1.1.1.6.要求综合布线系统保证实现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 1.1.1.7.综合布线系统需提供较强的系统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进行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系统故障的排除。 1.1. 2.产品认证 1.1. 2.1.投标人所提供的布线产品须经过具有合法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的中国权威测试机构(如:信息产业部数据通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信息产业部光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线电缆检测中心等等)进行测试认证,并出具该机构发出的认证证明。 1.2.系统各功能子系统技术规格及要求 1.2.1.综述 1.2.1.1.********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根据相关标准及规范,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1) 建筑群子系统 2) 设备间子系统 3) 干线子系统 4) 配线(水平)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 2)管理子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