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1

月份)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三人体温都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

2.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将乙插在开口的酒精中,将丙插在密闭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相等,则()

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 C.丙不准确 D.无法判定

3.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48℃

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D.海波熔化经历了12min

4.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

6.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入射角是3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A. B. C. D.

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0.用调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边,这时应该()A.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左调B.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右调

C.减少盘中的砝码D.向右调节游码

1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距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量杯质量为40g D.60cm3该液体质量为60g

12.为了铸造金属工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木材料制成木模,木模的质量为1.8kg.再用密度为ρ2的合金铸造30个这样的工件,这些合金的总质量为648kg,则木模与合金材料密度之比为()

A.1:4 B.1:12 C.1:30 D.1:360

13.氧气瓶里的氧气原来的密度是ρ,用去一半后,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A.ρB. C.2ρD.

14.一瓶矿泉水喝去半瓶,则剩下的半瓶矿泉水()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15.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6.在雨、雪、霜、雾、露、雹、冰、水蒸气、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中,属于固态的有,属于气态的是.

17.夏天,老师建议不要将冰冻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桌子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瓶的外壁(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水滴会弄湿书本.学生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冰在熔化时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8.柳宗元名篇《小石潭记》中描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作者“看到潭中鱼”是“鱼”的(选填“实像”或“虚像”),而“影布石上”中“鱼的影子”的形成是由于(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引起的.

19.小明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的大小.

20.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cm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到透镜的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cm.

2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22.下表为小红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得液体密度是,容器的质量为.

实验次数1234

液体体积/cm3 5.87.916.735.1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10.712.821.640.4 23.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空瓶质量后,再将它装满酱油,由图乙可知,装满酱油的瓶子的总质量为g,空瓶容积为30cm3,酱油密度为g/m3.

24.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三、作图与计算(25题5分,26题6分,27题5分,共16分)

25.如图所示,有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26.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 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27.在图甲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MN的像M′N′.

28.在如图中分别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29.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5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9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

30.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支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96℃,若此温度计放在温水中读数为38℃,则此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31.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

(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32.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①;②.

33.小东的爸爸从铁匠铺买回外形同样大的铝桶、铁桶各一个,价钱分别是18元、15元,好奇的小东称得铝桶质量为500g、铁桶质量为1500g,妈妈责怪小东的爸爸说:“铁桶便宜,你应该买2个铁桶,”小东的爸爸却说:“其实铝桶不贵,而且铝桶还有不会生锈、提水也轻便”.

项目密度(10 熔点/℃市场价格/(元/吨)

品种3kg/m 3)

铝 2.766016000

铁8.915402200

(1)请结合表分析下列问题.

①小东的爸爸说“铝桶不贵”的依据是:.若打制两种小水桶花费的时间相同,你认为店铺打制桶划算一些.

②小东的爸爸说“铝桶提水轻便”的理由是:外形同样大500g的铝桶和1500g的铁桶的壁厚大约,则它们的容积,装满水时水的质量(填“相等”或“不相等”),装满水时铝桶的总质量(填“相等”或“不相等”)铁桶的总质量,所以说铝桶提水轻便.(2)现在市场上多以卖塑料小水桶为主,你认为塑料小水桶的优点有:,缺点有:.

一、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B卷

34.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35.在没有其他关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后,观众看到的情况是()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36.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石块的质量是46.8g

B.石块的体积是48cm3

C.石块的密度是2.6×103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37.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水结成冰时,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质量大

38.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铜球和铝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铝球是空心的,则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如果两个球都是空心的,则铜球空心更大些

二、综合题B卷(6题4分,7题6分,共10分)

39.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

(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40.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了密度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6g/cm3之间.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2=25g,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表达式为m1﹣m2;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

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ρ=g/cm3;

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地沟油(选填“是”或“不是”).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三人体温都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一卡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

【解答】解: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

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9.5℃.

故选A.

2.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将乙插在开口的酒精中,将丙插在密闭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相等,则()

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 C.丙不准确 D.无法判定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放在空气中的温度计甲,测量的是空气的温度;插在开口的酒精中的温度计,由于酒精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乙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是比较低的;丙插在密闭的酒精瓶中,酒精不能蒸发,酒精的温度和空气温度时一样的,所以丙温度计的示数等于空气的温度.【解答】解:甲温度计应等于空气温度;

乙温度计由于酒精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示数应低于空气温度;

丙插在密闭的酒精瓶中,酒精不蒸发,所以示数应等于空气温度.

若三只温度计有一个出了问题就肯定是乙.

故选B.

3.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48℃

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D.海波熔化经历了12min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海波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海波熔化,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熔点.当海波全部熔化,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解答】解:A、海波在CD段已完全熔化完,为液态,A错误;

B、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熔点为48℃,B正确;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C错误;

D、海波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12min完全熔化完,经历了6min,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

【解答】解: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只有当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气才能被我们看见.

故选D.

5.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A、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正确;

D、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入射角是3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120°.

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即反射角也增大5°.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第1套真题)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 中学生的正常体温是41℃ B . 一只新铅笔的长约10dm C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D . 我们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 . 上课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 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 D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可能不变 B . 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C . 物体温度不变,它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 D . 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4.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 0.8m/s B . 1.0m/s C . 0.96m/s D . 1.2m/s 5. 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 透过水面看到水中的“鱼” B . 灯光下看到地上的“人影“” C . 用凸透镜看到放大的“字” D . 在化妆镜中看到的“自己“” 6.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3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 12厘米 B . 15厘米 C . 20厘米 D . 30厘米 7.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 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 B . 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 .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D . 经过2分钟,乙和丙相距2m 8. 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需要将() A . 火烧旺些 B . 水量减少些 C . 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去烧 D . 给容器加密封盖 9.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经足够长时间,达到设定的最低温度,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 B . C . D . 10. 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 .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 . 烧水时常看到“白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 . 振动 B . 静止不动 C . 一直向右运动 D . 一直向左运动 2. 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采用的办法是() A . 拉紧弦线 B . 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C . 用更大的力弹弦 D . 缩短发音部分弦的长 3.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 .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 .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4. 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起程,历时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余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 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由于:() A . 酒精有较高的凝固点 B . 酒精有较低的凝固点 C . 酒精有较高的沸点 D . 酒精

有较高的熔点 5. 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下列有关此武器的应用、认识错误的是() A . 此枪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B . 此枪可以射杀水中的鱼 C . 此枪射击时超声波响度太大,会把人耳振聋 D . 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 6.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 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 . 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 . “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 . “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凝固,凝固会吸热 7. 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A .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 .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

山东省招远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外(fèn) 蓑.衣(suō) 田圃. (pǔ) 禁锢.(gù) B.停滞.(zì) 谦逊.(xùn) 点数.(shǔ) 襁.褓(qiáng) C.妖娆.(ráo) 署.光(shǔ) 栖.息(qī) 喑.(yīn)哑 D.风骚.(sāo)喧嚷.(y?ng)斗笠.(1ì) 繁演.(yǎn)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⑴他难以自己内心的喜悦,忽地站起来大呼:“成功了!” ⑵物候观测的数据气温、湿度等条件的综合和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⑶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用心去的。 ⑷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A.①抑制②反映③接受④维持 B.①克制②反应③感受④维持C.①抑制②反映③感受④维护 D.①克制②反应③接受④维护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B.全国人民支援玉树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D.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B.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C.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 D.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云南大理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 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1973年,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这些似乎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一直延续至更后期。 188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 根据他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 来说”获得了考古资料的支持。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 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所以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 用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即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恐怕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的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 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首先,既为西来,则肯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中国的东部及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南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西部有天山山脉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这一切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基本上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但再具体细究,基本上有三处方位可勉强称为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至于其他地区,我们结合当时的人类技术当可轻易否

最新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1月月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1月月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 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全新的2B铅笔长度约18m B.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小时60次 C.成人手指指甲盖的宽度大约是1cm D.成人的手臂长度约为1d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根2B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B不 符合实际; C、钢笔杆直径约0.7cm,成年人手指指甲盖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大约是1cm。故C符合 实际; D、成年人的步幅约70cm,成年人的手臂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60cm=6dm左右。故D不 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3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中学、三汊中学、毛陈中学 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 .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 .地球绕太阳公转 2. 下列单位换算式中正确的是( ) A. 18cm=18X 0.01m=0.18m B . 18cm=18十 100cm=0.18m C. 18cm=18cm r 100=0.18m D . 18cm=18X 0.0仁0.18m 3. 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 B. 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 C. 敲击打击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D. 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 4.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 是米( ) A. —位学生的身高为 16.3 B. —枝新铅笔的长度为 0.175 C.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 3.5 D. —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 1.9 5. 小华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 河岸边的树木 B .所乘坐轮船的船舱 C.流淌的河水 D.迎面驶来的轮船 6. 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A. 偏大B .偏小C .无影响 D.都可能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9. 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報畐的表苗和听更的额辜卫圉-拆尢 B. 15Hz 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C.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D. 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发声頻率 I ]听党癖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 400Hz 的声音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D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 B.《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C.《昆虫记》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情趣。 D.在法布尔笔下,小甲虫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杨柳天牛“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酝酿(niàng)着落(zháo)资容花枝招展 B.贮蓄(zhù)莅临(lì)粗犷争先恐后 C.静谧(mì)应和(hè)吝啬呼朋引伴 D.稀疏竦峙(zhì)屋檐咄咄逼人(duō) 3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书”指书信。 B.《春》和《天上的街市》都是朱自清的作品。 C.《金色花》是俄国诗人泰戈尔的作品。 D.《狼》选自于《聊斋志异》,作者是明朝文学家蒲松龄。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八年级物理10月月考试卷

纱帽中学八年级物理十月月考试卷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 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80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 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6. 2012年5月22日,美国“猎鹰9号”火箭把“龙”号飞船送入太空,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龙”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相伴而飞.空间站丙宇航员透过舷窗看到“龙”号飞船纹丝不动,宇航员选取的参照物是 A.“龙”号飞船B.地球C.太阳D.舷窗 7.李军的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 8、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中学生跑完百米赛跑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 9、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0、图4(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4(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改正错字后,用正楷字抄写。(2分) 三国故事侩炙人口,诸葛大名家谕户晓。 2.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衣衫褴褛.()的她竟能说出智慧的箴.()言。 3. 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现在,既然大老粗的焦大都已经知道了贾珍爬灰,尤氏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容忍鸠占鹊巢 ....。 B、他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 C、语文老师歇斯底里 ....的讲课,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传统文化与国际潮流在这里相互交融、相得益 ...彰.。 4、下列汉语知识判断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中“降低”与“意识”搭配不当。 B、《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这部小说以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C、“你既然答应他了,就要说话算数。”这是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D、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5. 下列名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③①⑤④ C.②⑤①④③D.②①⑤④③6、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7分。凡加字、漏字、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是佐证。(《关雎》) (4)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5)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运用典故,表现了时间的变迁及回归之后物是人非难免惆怅的心情的诗句是“,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综合性学习(8分) 7、九年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仿照上联,从《水浒传》中寻找人物、故事,补写下联。(2分)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 (2)请你围绕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个要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3)武侠小说是否应该进课本?请写出正方或反方的任意一种讨论意见。(2分)(4)材料探究: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请根据这个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 卡通漫画132 66% 时文杂志30 15% 武侠小说30 15% 文学名著8 4% A、从统计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1分)___ ___ B、根据上述统计结果,你对同学们的建议是:(1分) 三、阅读与欣赏〔45分〕 〔一〕名著阅读(6分) 8、《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孙二娘、,她们的绰号分别是一丈青、、母大虫。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蒋门神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_______ _ _____ ”八个字。宋江在浔阳楼上倚阑畅饮,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作了《西江月》,又写了四句诗,其中的后两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 9、诗人在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的长诗是《》 〔二〕诗词赏析(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把答案填入下表)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 海水奔腾 C. 心潮澎湃 D.流星似箭 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3、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若加油机的速度为6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尽可能是() A.0km/h B.等于600 km/h C.大于600 km/h D.小于600 km/h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5、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仓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6、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7、小沈阳在xx年的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8、某人测得总页码为200页的书厚度是9.00mm,则该书每张纸的厚度为()

A B C D A.0.18mm B. 0.045mm C. 0.09mm D.0,36mm 9、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 A.3:1 B.3:4 C.5:3 D.4:3 10、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 ,则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A.5m/s B.4.8 m/s C.17.5 m/s D.16.7 m/s 11、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D.孕妇作“B 超” 12、蜜蜂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0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1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的是( ) 14、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5、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梅山第二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 一. 填空题(32) 1.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 比较,因此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即 ,其次,还要有合适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 2.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适当单位: (1)小红的身高160______; (2)一节电池的高度是0.6 ; (3)一只鸡的质量是1.5 ; (4)王小明同学的百米赛跑成绩是14.4_____; (5)成年人的质量大约是70______; (6)一袋牛奶的质量是200 。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纳米技术研究领域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科研领域之一,纳米是 单位。(填物理量) 4、物体所含 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它不随着物体的形状、位置、 、 改变而改变,小明带着一个苹果到月球上,苹果的质量 ; 5.南京长江大桥全程6772米,合 千米;课间打一杯开水的时间约需要4分15秒,合 秒; 6.某一音叉的频率为256赫兹,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音叉 ;(2分) 7.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填具体介质)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8.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玩游戏,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 噪 声 监 测 dB (第8题图) (第7题图) (第11题图)

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色”“音调”) 9.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在2min内做了1200次振动,频率是Hz,人类听到.(填“能”或“不能”) 10.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高” 指的是.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的大小. 11.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通州”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工具中,不能用来测量质量的是() A、磅秤 B、沙漏 C、天平 D、电子秤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砝码生锈 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 C、在测量中,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然后读出质量数 D、不用天平测量过大,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 3、如图所示,是乒乓球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如果频闪灯每秒闪动30次,则小球的 第一影像和第四影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A、0.1秒 B、0.2秒 C、0.3秒 D、0.4秒 4.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5.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2020届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2019年11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试题卷”自己带回备用。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渔家傲秋思》中渲染西北边地悲凉奇异的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感谢,与友人共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且充满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无题》) (6)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4)题。(8分) 那哒哒的马蹄声 向山会平原奔去 我心中默念了千遍万遍的 一串串zhèn________古朔今的名姓 juān________刻在这座城市的页面里 策马而立 向着________的江南喊去 每一个名姓都能泛起阵阵涟漪 乌篷起浆 化作如椽大笔 在八百里河面上 摇醒了多少记忆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zhèn()古juān()刻如椽.()大笔 (2)诗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2分) (3)诗中“涟漪”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给诗中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2分) A.温润 B.湿润 3.名著阅读(5分) 初中三年,你一定读了很多名著。下面是《水浒》《西游记》中三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分别指出打虎英雄的名字。 (1)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2)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的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点玉块。() (3)他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戮,正中那母老虎粪门……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老虎朝他猛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 请根据时间顺序,选择正确与武松有关的事件排序。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①打虎景阳冈②大闹飞云浦③血溅鸳鸯楼④醉打蒋门神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1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宁波七中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学习效果自我评估试题卷(2012.11) 亲爱的同学,金秋时节,我们沐浴着桂花的香味,在语文园地漫步。现在,让我们拿起笔,以认真的态度写下自己最满意的答卷。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与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 (guī)宝,是中国 (nǎi)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建筑群规模 (hóng)大壮丽,建筑 (jīng)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亲情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声。 B.他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我们学习好榜样。 C.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作者对事物特征或者事理的说明,是否都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B.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真的希望经济能支持知识,让中国建筑界能在世界舞台 上扬眉吐气。 C. 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D. 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2分) 记者11月2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中国海监50、15、26、27船执行编队在我钓鱼岛海域进行例行维权巡航。北京时间11月2日上午10时30分许,海监编队进入钓鱼岛领海,对非法进入我领海活动的日方船只进行监视取证,同时严正声明我国立场。 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信息。(2分) 5.古诗文名句积累:(6分) (1)《望岳》中,诗人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不但要攀登泰山极顶,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 (2)少壮不努力,。 (3) ,恨别鸟惊心。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出洞庭湖丰富的蓄积和动荡的声势的诗句是: ,。 6.名著阅读:(6分) (1)祥子是 (作者)的长篇代表作《》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2)祥子最大的梦想是。 他一共努力了三次,第一次因而失去 第二次因而没钱买 第三次因而卖掉。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 100 牛 B 、200 牛C、0 牛D、400 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x k b 1 .c o m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3、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扔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 A、重力 B 、重力和手对铅球的推力 C 、手对铅球的推力 D 、不受 任何力 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B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D 、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5、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A、不断改变B始终不变 C 、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D、无法确定 6、“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 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 A、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 B 、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 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7、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 、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 、跳远时快速助跑 &自行车骑得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由于() A、运动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 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9、如图一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图一) 10、如图二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E、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A

安徽省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安徽省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6八上·蓟县开学考) 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B . 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 .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D . 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2. (2分)(2020·上海模拟)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a)、(b)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甲、乙运动快慢相同 B . 运动5秒两车相距1.5米 C . 甲、乙的动能可能都变大 D . 甲、乙的机械能可能都变大 3. (2分)(2020·铁东模拟)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传送带运送工件(图甲)。水平传送带以1m/s的速度匀速向右传送,工件放到传送带上后,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0~t1内,工件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0~t1内,工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C . 0~t1内,工件的重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始终是一对平衡力 D . 0~t2内,由于工件做水平运动,所以它的机械能守恒

4. (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5. (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 . 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 D . 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6.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的高低无关 B . 人不可能听到所有振动物体的声音 C . 每秒振动12次的声源发出的声音不能引起人的听觉 D . 不振动的物体能发出音调最低的声音 7. (2分) (2015八上·东湖期中)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探究() A . 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 B .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 .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 . 声音产生的原因 8. (2分)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A . 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九年级语文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东方之星外国语学校11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基础题70分,作文50分,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号选择题古诗文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作文总分 得分 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入相应题号中(1-5题每题2分,6-12题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禁锢(gù)承蜩(chóu)骈进(pián)强聒不舍(guō) B.嗔怪(chēn)襁褓(qiáng)栖息(qī)忍俊不禁(jìn) C.阔绰(chuò)怜悯(mǐn)佝偻(gōu)恪尽职守(kè) D.深邃(suí)炽热(zhì)酝酿(liàng)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憧憬逞辨伫立直截了当无与仑比 B.恣睢诧异潮汛一代天娇不记其数 C.作辑端详枘凿梦寐以求按步就班 D.褴褛睿智桑梓叱咤风云一抔黄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D.从楼市表现来看,几个品牌房企业心领神会的降价方式可以被称作“多形态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房企实际上都在“以价换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一种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一头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一头连着对未来的祈福和期盼。 B.在学校追逐教育效率的进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证明并履行自身职责,发挥调控和监督功能,要对非正当、无界限抢夺优质资源加以规范。

11月语文月考试卷

彝良职高2016级11月月考 语文试卷 班级姓名 本试卷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用2B铅笔将答案规范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卑鄙.(bì)商埠.(fù)魅.力(mèi) 锲.面不舍(qiè) B.支撑.(cēng) 颓.唐(tuí) 迷惘.(máng) (yān)蔫.头耷脑 C.坍塌.(ta) 皓.月(hào)怅.然( zhàng) 言简意赅.(gāi) D.希冀.(jì) 贬.低(biǎn) 冷峻.(jùn) 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牵强俯会怒不可遏偃旗息鼓矫揉造作 B.奋然前行黯然神伤永垂不朽引吭高歌 C.层峦叠嶂栩栩如生绿树成荫赞不绝口 D.别具一格一泻千里影影绰绰闲情逸致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 A.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作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B.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 C.“可是,克罗旭先生,究竟要我干什么呢?”欧也妮不耐烦地问。 D.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外边去一点。 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④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A.①比喻②夸张③对偶④排比 B.①夸张②对偶③比喻④排比 C.①对偶②比喻③夸张④排比 D.①夸张②比喻③对偶④排比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个( )

最新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1月月考质量检测试卷1(含答案)

最新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1月月考质量检测试卷1(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 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们身边有许多常见的物理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以下估测值正确的是() A. 一只卤鸡蛋的质量约为600g B. 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5℃ C. 黑板的长度约为10m D. 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答案】D 【详解】A.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A不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是37℃,洗澡时水的温度应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65℃,B不符合题意;C.教室宽度在8m左右,黑板大约时候教室宽度的一半,大约4m,C不符合题意; D.正常人步行速度在1.2m/s左右,5min路程约为360m,D符合题意。 2.春节我们看到央视举办的诗词比赛,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B 【详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3.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s=vt说明 A. 速度越大,则路程越长 B. 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大 C. 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