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测
深空探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激动人心的主题——深空探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而深空探测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手段,正引领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新的高峰。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深空探测的历史。
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射的“水手一号”探测器开始,人类对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探测逐渐展开。
我国自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深空探测领域的重要力量。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深空探测的重要性:一、拓展人类认知边界深空探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通过对其他星球的探测,我们可以揭示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
这将有助于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丰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二、推动科技进步深空探测是一项涉及众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等。
在探测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攻克诸多技术难题,这将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
同时,深空探测技术的突破也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增强国家实力深空探测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不断突破,彰显了我国在科技、经济、国防等方面的实力。
这对于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四、激发民族自豪感深空探测是国家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
通过我国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
在展望未来时,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将面临以下挑战:1. 技术创新:随着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深入,我们需要攻克更多技术难题,如探测器设计、深空通信、能源供应等。
2. 国际合作:深空探测是一项全球性的事业,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我国应加强与国际航天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深空探测事业。
3. 资源整合:深空探测涉及众多领域,需要整合国家资源,形成合力。
最后,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深空探测技术分析

深空探测技术分析随着人类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深空探测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能够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宏伟的宇宙世界。
本文将从太空探测器的技术原理、探测任务、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太空探测器技术原理太空探测器的种类繁多,涉及的技术原理也各不相同。
但是,大部分太空探测器的核心技术都是基于人类对宇宙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解和探索,如光学、电磁波、粒子等。
这些探测方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 光学探测光学探测是指使用红外、紫外、可见光等光学信号进行探测。
其中,红外波段的探测可突破星际尘埃的阻碍,从而观察到更远的天体;紫外波段的探测可以寻找生命迹象,可用于地球外生命的探测。
光学探测技术的主要设备包括望远镜、光谱仪、成像仪等。
2. 射电探测射电探测是指使用射电波进行探测。
射电波不受星际尘埃的阻碍,可以在宇宙中行进数亿年之久而不失真。
利用射电探测技术,可以探测星体的电磁辐射、星际气体等信息。
射电探测技术的主要设备包括射电望远镜、射电干涉仪等。
3. 粒子探测粒子探测是通过探测宇宙射线中的粒子来获得宇宙的信息。
粒子探测技术可以研究宇宙中的黑洞、星际气体等。
粒子探测技术的主要设备包括粒子探测器、带电粒子谱仪等。
二、太空探测器的探测任务太空探测器的探测任务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个重要的探测任务:1. 行星探测行星探测是指对各行星的物理构造、化学成分、历史演化等方面进行探测。
目前,人类已经对太阳系的大多数行星进行了探测,其中最成功的探测任务包括旅行者、先驱者、火星探测器等。
2. 星际空间探测星际空间探测是指对银河系、恒星附近等范围内的物理现象进行探测。
目前,人类已经利用射电望远镜、卫星等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探测。
通过星际空间探测,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银河系的演化历史、恒星的形成以及宇宙射线等现象。
3. 工程应用探测工程应用探测主要是用于卫星通信、气象卫星、地理信息卫星等领域。
深空探测的技术和挑战

深空探测的技术和挑战人类一直以来都对宇宙的探索充满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以前,我们只能使用望远镜观察星座和行星,但现在人类已经可以发射探测器到深空中探索并了解更多的宇宙奥秘。
深空探测技术是当前世界科技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带给人类无尽的的挑战,但是也激发了人类探索未知宇宙的动力。
这篇文章将从深空探测的意义、技术、挑战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深空探测的意义深空空间中储存着人类未知的宝藏,通过深空探测,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宇宙的奥秘。
早在50年代,人类已经可以将自己的一只脚踏进太空。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探测设备的不断升级,人类更加能够探索并发现更多的宇宙奥秘。
深空探测的意义在于,对于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而言,它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此外,深空探测对于促进科技发展以及提升各国的科技实力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深空探测的技术1.火箭技术:现代探测器是由地球发射到太空中的。
在深空探测过程中,火箭技术是关键的前提技术。
火箭技术的关键在于推进剂的研究和设计。
同时,在争分夺秒的竞赛中,火箭的负载量和可靠性也是其他各个环节中的重点,这也是科学家们在火箭研发上的主要考虑因素。
2.通讯技术:深空探测器一旦发射到宇宙中,就无法通过物理线路与地球连接通讯。
在这种情况下,NASA和其他的空间机构发明了数百个专门用于深空通讯的设备。
这些设备被安装在不同的天体轨道上,保证了人类可以不间断地了解宇宙的状况。
3.探测器设计技术:在深空探测过程中,探测设备必须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并能够经受各种极端环境的考验。
为此,设计高效稳定的探测设备成为深空探测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设计探测器时,人们通常会结合各种场景评估和模型计算,在模拟机器在严峻环境中操作的过程中,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三、深空探测的挑战1.远距离、低速度:深空探测距离地球很远,探测器需要长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标。
与此同时,这些设备的速度也很低,不像飞机或汽车一样可以变换方向或停下来。
深空探测器的设计和技术难点

深空探测器的设计和技术难点深空探测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之一,也是人类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宇宙,深空探测器的设计和技术面临着许多难点。
本文将从探测器的设计、能源和通讯方面,阐述深空探测器的设计和技术难点。
探测器的设计深空探测器的设计是整个探测过程的核心。
首先,深空探测器需要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因为在深空中,与地球的通信时间延迟较大,地球上的指令到达探测器,再等待探测器回馈数据,整个过程需要数分钟甚至数小时,这对探测任务的完成性和回报间隔要求高度自主。
另一方面,设计者还必须考虑低功耗、高可靠性等需求。
因为深空探测器一旦进入太空,很难再对其进行维护和修复,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探测任务失败。
除了具备自主性和高可靠性的要求之外,深空探测器还必须考虑地球与探测器之间的通信。
这就需要探测器在设计时,能够与地球建立可靠的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包括发射、接收、信号处理三个环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发射环节。
发射环节需要保证发射功率足够大、发射终端正确、天线角度正确、发射波形正确等多个因素。
比如,探测器的天线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以防止信号被太空中的其它物体遮挡或衰减过大。
信号处理环节也非常重要,探测器必须能够解调Earth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据,以便科学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最后,深空探测器的设计必须考虑其在太空中的环境。
深空环境中的太阳辐射、宇宙射线等会对深空探测器产生损害。
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考虑用高强度、高热阻、高辐射抗性材料来保护探测器,以及设计高效的冷却系统以防止探测器过热。
能源能源是深空探测的另一个难点。
深空探测器在太空中运行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果能源不足,就会导致探测器无法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太阳系外的大多数深空探测任务发生在太阳和其他恒星之间的区域,由于距离太阳较远,太阳光无法为探测器提供足够的能源,因此深空探测器需要朝着太阳发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热能源转换。
这种热能源转换技术是目前深空探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能源方式。
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与挑战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日渐深入,深空探测技术逐渐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关注的焦点。
这项技术旨在突破地球的限制,到达宇宙中遥远和未知的地方,探索天体、行星以及宇宙的起源。
然而,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深空探测技术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深空探测的巨大距离是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
与地球轨道上的轨道飞行器相比,深空探测器需要面对更长的距离和更极端的环境。
例如,NASA的“旅行者”深空探测器于1977年发射,目前已距离太阳系近40亿英里,成为距离地球最远的人造物体。
在这样远的距离上,实时通信变得几乎不可能,探测器必须依靠复杂的自主系统来执行任务。
如何保证探测器的可靠性和长时间的运作,是当前深空探测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其次,深空探测技术需要克服复杂的空间环境问题。
太空中的高温、低温和辐射等极端条件对探测器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要在火星等行星上着陆,探测器必须能够承受强烈的重力加速度,并在着陆过程中准确地控制速度和方向。
此外,深空探测器需要具备自我修复和自我维持能力,以应对可能的故障和突发情况。
为此,科学家们不断研究新的材料和技术,以使探测器能够适应在极端环境中的长时间运作。
此外,深空探测技术还需要解决能源供应问题。
深空探测器需要长时间的能量供应,以执行任务和传输数据。
然而,太阳能在深空中的效率受到限制,因为太阳光在离太阳越远的地方逐渐衰减。
此外,深空中缺乏传统能源供应方式,如化石燃料等,因此开发新的能源技术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核能源和放射性同位素发电被认为是潜在的解决方案,但这些技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最后,深空探测技术需要克服信息传输的困难。
由于深空信号的传输速度相对较慢,与地球之间的通信延迟可能会延长到数分钟甚至数小时。
这意味着控制中心和深空探测器之间的实时通信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新的通信技术,如激光通信和量子通信,以提高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深空探测对人类科学认知拓展具有重大意义

深空探测对人类科学认知拓展具有重大意义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和认知始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深空探测作为人类对宇宙的直接观察手段之一,不仅能够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还可以为人类科学认知的拓展做出重大贡献。
深空探测具有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深空探测为人类提供了研究宇宙起源和演化的机会。
通过对不同星系、恒星和行星的观测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宇宙能量的起源、宇宙结构的形成以及地球和生命的诞生等基本问题。
例如,通过对恒星的观测,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恒星的演化过程,从而推断出宇宙中恒星的分布和形成规律。
同时,深空探测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揭示宇宙的基本成分和结构。
其次,深空探测有助于人类认知拓展的关键在于它对于常规物理学理论的验证和推动。
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人类对于物理学的认知不断发展和演进。
通过对深空环境的观测和实验测试,科学家们可以验证现有的物理学理论是否适用于不同的宇宙环境,并不断修正和完善现有理论。
例如,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它的存在和性质可以通过对黑洞周围物质运动的观察来推测和验证广义相对论。
深空探测还可以通过对时空弯曲和引力波的探测,为我们理解宇宙的引力行为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
第三,深空探测对于人类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施深空探测任务,人类需要开发和应用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
例如,为了突破地球的引力限制,人类发展了火箭技术,使得深空探测航天器能够进入宇宙空间。
同时,为了获取更准确的观测数据,人类还发展了太空望远镜和探测器等设备,这些设备的发展也推动了光学、电子、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进步。
因此,深空探测的进行促进了人类科技的发展,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最后,深空探测对于人类的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塑造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宇宙的观测和研究,人类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更深层次地认识了自身的地位和价值。
深空探测使得人类不再局限于地球这个有限的空间,而能够将自己置于更为宏大的宇宙背景中思考和思索。
深空探测技术的研究

深空探测技术的研究一、引言深空探测技术是现代航天技术的核心之一。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们对太阳系和宇宙深处的探测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深空探测技术正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三个角度对深空探测技术进行分析。
二、太阳系深空探测技术太阳系深空探测是人类进军太空的第一步,而探测任务的目标则是太阳系内的天体和行星等天体。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造型灵活的飞船在太阳系深空探测中,飞船的造型必须是灵活的。
因为太阳系内的天体和行星分布范围广,其物理特性和环境差异巨大。
因此,需要根据探测任务的具体需求设计出不同形状、大小和载荷不同的飞船,以适应各种环境和需求。
2.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太阳系深空探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航天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太阳系内各个天体进行3D的虚拟漫游和模拟,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每次任务所面临的难点。
3. 自动化探测太阳系深空探测任务往往需要面对极端条件和极小的空间,航天员无法承受高强度的探测工作。
因此,可以采用自动化探测技术。
自动化探测技术通过搭载大量探测设备和自主导航技术,实现了对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高度自动化探测与监测。
三、银河系深空探测技术对于大型天体如银河系的深空探测任务,其难度和复杂性都超出了太阳系深空探测的范畴。
深空探测技术在此时需要有更高的要求:1. 远程控制技术银河系深空探测任务必须要实现远程控制技术。
实际上,在控制飞船时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和指令输入,这都需要通过其控制中心传输。
要实现这一远程控制,应该从通信技术等多方面提高技术水平。
2. 稳定的能源供应银河系深空探测还需要保证其能源稳定供应。
宇宙深处的太阳辐射量大大降低,而航天器所面临的极端温度和充电等问题,更需要高效的能源技术作为基础。
3. 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高效能源技术不仅需要在宇宙深处保持稳定供能,还要保证在极端的低温条件下,能够维持良好的性能表现。
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深空探测技术也迎来了黄金时代。
深空探测是指对太阳系外行星、彗星、小行星等天体的探测和探索,旨在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丰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本文将从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和应用展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一)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火箭时代”。
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计划取得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壮举,标志着深空探测技术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宇航飞行技术的飞速发展,深空探测任务变得越来越常见,航天器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例如,美国“航海家”一号号航天器于1977年发射,对木星和土星进行探测,并于1980年和1981年分别飞跃海王星和冥王星。
此外,随着卫星和探测器的技术飞速发展,多普勒雷达、高清晰度相机、光谱仪、质谱仪等科学探测设备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二)深空探测技术的问题和挑战深空探测技术的实现离不开精良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但是,深空探测技术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深空探测的成本十分昂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深空探测涉及到众多的技术门槛,如相对论物理、光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等,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此外,太空环境的恶劣和紧张的时间安排也会给深空探测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深空探测技术的应用展望(一)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深空探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最为重要的是探索外星生命的存在。
自1954年美国科学家若瑟·希勒首次提出“外星生命”的概念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地外生命。
而深空探测技术正好可以帮助解答这个大问题。
例如,欧洲空间局(ESA)计划于2022年发射“朱庇特”太空探测器,探测木卫二(Jupiter’s moon Europa)的地质特征和冰层状况,这可能有助于找到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
(二)开展资源开采和太空旅游深空探测技术也可以促进开展太空资源开采和太空旅游等业务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空探测的历程
• 月球探测
–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了月球1 号探测器。月球1号从距离月球表面 5000多千米处飞过,并在飞行过程 中测量了月球磁场、宇宙射线等数 据,这是人类首颗抵达月球附近的 探测器。 –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人类完成了 首次登月任务。3名美国航天员乘坐 的阿波罗11号飞船于7月20日在月面 静海区着陆,人类的足迹第一次印 在了月球上。
嫦娥探月工程概述
嫦娥探月工程
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步:2007年10月24日发射 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 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
质构造与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场进行探测。
CE-1概述
嫦娥探月工程
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二步] 目标是研制和 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
•
•
•
深空探测的主要方式 – 飞越探测 – 环绕探测 – 硬着陆探测 – 软着陆探测 – 载人探测 深空探测活动的构成 – 深空探测器系统:有效载荷、结构、电源、热控、测控、数管、推 进、GNC – 运载火箭系统 – 发射场系统:测试、发射 – 测控通信系统:跟踪、测量、控制 – 地面应用系统 深空探测器与人造卫星技术区别 – 能源、通信、导航与控制
• 对火星的探索
–美国的火星探测
• 1964年,“水手”3号,失败。 • “水手”4号,水手3号的姐妹探测 器,于1965年到达火星,在路过的 途中拍摄了火星表面22张近距照。 探测器发现了那里是个环形山世界, 大气层比预计的稀薄得多。科学家 由此总结出火星无论是从地质学还 是生物学角度看,都是一颗“死” 星。
“水手”4号
深空探测的历程
• 对火星的探索
–美国的火星探测
• 1996年,火星全球勘探者号和火星探路者号 ,发现火星两极存在 冰,以漫游车方式探测,对取得巨大成功。 • 1998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地着陆器,失败 • 2001年,火星奥德赛,南极图像表面火星上有大量的冰 • 2003年,火星漫游者,将勇气号和机遇号两辆火星车送往火星, 对火星这颗行星进行实地考察。 • 2005年,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以前所未有的照相机分辨率对火 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详细考察,并且为往后的火星地表任务寻找 适合的登陆地点 • 2007年,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对火星的极地环境进行探测,寻找 火星北极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生命特征
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使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 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
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
热流和周围环境。
CE-1概述
嫦娥探月工程
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三步] 2011至2020年,目标
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为下 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 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
深空探测的历程
• 月球探测
–1990年1月24日,日本发射了飞天号探测器,该探测器 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借助月球引力的飞行技术和进入绕月 轨道的精确控制技术,飞行中飞天号还释放了绕月飞行 的微型羽衣号探测器。 –1994年1月21日,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探测器。该探 测器在对月球南极进行探测时,首次发现月球南极可能 存在水的直接证据。 –1998年1月7日,美国发射了月球勘探者环月探测器,它 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月球上的水。月球勘探者号完成绕月 探测使命后,高速撞向月球上可能存在水冰的区域,以 便通过巨大撞击能量产生水汽云,以进一步证明水的存 在,但最终地面和太空中的望远镜都没有观测到期待的 水汽云。
– 未来的月球探测将主要侧重于:①月球能源资源的全球分布与利 用;②月球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和利用;③月球特殊空间环境资 源(超高真空、无大气活动、无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 超洁净)的开发利用, 建立月基天文台,建立特殊生物制品和特 种新型材料生产基地,建立基础科学实验室等;④建立月球长期 居留基地并利用月球进行深空探测的方案与逐步实施。 – 月球将为人类社会提供长期、稳定、廉价和洁净的核聚变燃料 – 月球的金属矿产资源将是地球资源的重要储备和支撑 – 月球表面特殊空间环境的利用
“金星”7号
深空探测的历程
• 对金星的探索
–1962年7月,美国“水手”1 号发射,失败 –1962年8月, “水手”2号 发射,距金星34800千米处 飞过 –1989年5月发射麦哲伦号, 给金星表面98%的地方制作 了地图,分辨率为300米, 还给这颗行星做了95%的重 力场图。
“水手”2号
深空探测的历程
CE-1概述
关键技术
(1)卫星的姿态控制。因为“嫦娥一号”在正常探测时,卫星大部 分探测仪器需要对准月面,卫星太阳帆板要对准太阳,卫星数传天线 要对准地球,这种技术在以前的绕地卫星飞行器当中还没有使用过。 (2)远距离的通讯。由于地月之间距离接近四十万公里,要完成这 么远距离通讯,涉及到卫星上的天线要对准地球,卫星上的放大器要 有足够的功率,地面接收站要有足够大直径的天线。这些技术都是中 国航天所首次遇到,有一定难度。 (3)探测仪器。卫星所载探测仪器都是根据这次科学目标新研制而 成,它在后续的工作中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要面临考验。 (4)工作一年。“嫦娥一号”卫星设计的探测任务是工作一年,这 一年工作当中对于卫星及星载各种仪器设备的可靠性也是一个考验。
深空探测的历程
• 月球探测
– 全世界进行过月球探测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欧 洲和日本。已经开展月球探测活动123次,其中美国56次、包括10 次载人月球探测,成功37次,失败19次,成功率66%。俄罗斯64 次,成功21次,失败43次。欧洲1次,日本2次,中国和印度各一 次。
• 月球探测的趋势与前景:
– 2003年9月,欧洲成功发射了它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智慧1号, 标志着欧洲探月活动正式开始。智慧1号2005年3月进入预定 的环月轨道,2006年9月3日撞击月球优湖地区,在此期间取 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该探测器采用了太阳能电火箭等多项 新技术 – 2007年9月日本发射“月亮女神”(SELENE)。 “月亮女神” 共携带荧光X射线分光计、月球雷达测深器等14台观测仪器, 这些仪器可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和岩石的分布、月球重力场分 布以及到达月球表面的宇宙射线等,帮助专家揭示月球的诞 生和演化之谜。 – 2007年10月,中国发射“嫦娥一号”。 – 2008年4月,印度发射“月球初航1号” (Chandrayaan-1)。 “月球初航1号”重590公斤,并携带“冲击者”登月舱。除 此之外,“月球初航1号”将携带NASA的两个科学装置:一 个是微型合成孔径雷达,负责探测月球极地的冰质沉积;另 一个是月球矿物测绘仪,负责评估月球上的矿物资源。
深空探测的历程
• 中国的探月工程
– “嫦娥工程”是我国深空探测计划的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其四大科学目标是:
•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 2、分析月球表面14种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 • 3、探测月壤特性; •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卫星的工作轨道 调相轨道 地月转移轨道 月球捕获轨道 环月工作轨道
• 深空探测的含义
– 对太阳系内除地球以外的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的探测,以及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探测
• 深空探测的目标
– – – – 利用空间资源 扩展生存空间 探索太阳系和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 深空探测的意义
– – – – – 地球如何起源与演变 行星和太阳系究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 人类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 地球的未来将如何 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对深空的探测和开发具有 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深空探测将是21 世纪人类进行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空间科学 与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深空探测的历程
中国的探月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绕月探测(2004年— 2007年),研制发射一枚月球 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 环绕月球飞行探测。 第二阶段,月面软着落探察和 月面巡视勘察(2007~2010 年)。研制发射月球探测器, 它包括月球软着陆器、月面巡 视车和自动机器人。 第三阶段,月面自动取样返回 (2010~2020年或稍后)。研 制发射月球车,到月面巡视勘 察和取样返回。
信科1班 王俊豪 201330120123
返回舱展示
火星采样返回 (第一次)
载人技术演示
载人月球任务
第一次载人任务的 货运基础
火星生物学
火 星 采 样 返 回技术先驱任务 (第二次)
机器人登陆 火星任务
第一次载人 火星任务
• 深空探测成为热点
– 美国将重新登月,并计划前往火星 – 中国“嫦娥”一号 – 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等也有各自的计划
深空探测的历程
• 对金星的探索
– 对金星的逐步认识
• 望远镜观测-“沼泽地” • 光谱学观测 • 射电望远镜观测
– 1961年2月,前苏联发射了“人造卫 星”7号和“金星”1号探测器,失 败 – 1962年8月, “人造卫星”19号, 失败 – 1967年6月,“金星”4号,成功着 陆金星表面 – 1970年8月, “金星”7号,软着陆 成功,测得温度447度和气压为90 个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