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页《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

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

教学准备

表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根据条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小时加工40个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一)比的知识:

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

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

)÷(

)(b≠0)教师问:

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学生填好后,再问:

2你的根据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3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

4

b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

谁来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谁来说说?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填空:()=(

.

)÷(

)=(

)∶(

)(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尺的知识

什么是比例尺?

(四)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1)小组合作:把有关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成知识网络图。

(2)

班内交流,全班分享

(3)全班同学进行优化,形成知识网络图。

变化的量---正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反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图形的放缩---比例尺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自然语言b列表画图

.

. d关系式

2.举出生活中正、反比例的例子

3.完成本84页巩固与应用

独立完成,班内交流。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判断并说明理由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4)一个数与它的倒数。

五、完成后班内交流,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

比例、应用

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后反思

本时有以下特点:1、抓住复习起点,以小组合作的形

式自主讨论复习,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查漏补缺。2、借助表格的方式来整理复习,更直观地体会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和不同之

处。3、能整合所有的知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知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