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大二课程表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卷(B)

工程材料试卷(B ) 一、单项选择题(2×13=26) 1.对于同一种材料而言,材料的密度ρ、表观密度0ρ以及堆积密度1ρ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C ) A.01ρρρ>> B.10ρρρ>> C.10ρρρ>> D.01ρρρ>> 2.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材料的( D )降低。 A.强度、憎水性、吸水性 B 密度、强度、抗冻性 C.吸湿性、抗渗性、耐水性 D.表观密度、强度、密实度 3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 ,其中水的质量为( C ) A.19.8g B.22g C.20g D.20.2g 4.在石灰熟化的过程中,对石灰表面覆盖一层水的的目的是( A ) A.防止生成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B.消除过火灰的危害 C.便于石灰熟化的产物沉淀 D.以上三者都不对 5.在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石膏的作用是( A ) A.调节水泥的凝固时间 B.调节水泥的标号 C.减小水泥水化时的水化热 D.改变水泥的品种 6.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不宜选用的水泥品种( C ) A.矿渣硅酸盐水泥 B.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C.普通硅酸盐水泥 D.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7.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洗砂以及石子的目的是( D ) A.提高砂石的含水率 B.降低砂石的含泥量 C.降低砂石里面有害杂质的含量 D.B 与C 都对 8.砂石中的含泥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哪些影响( D ) A.增加混凝土的拌水量 B.增大混凝土的干缩 C.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D.以上三项都对 9.混凝土的和易性包括( A ) A.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 B.稠度、分层度、保水性 C.泵送性、离析、强度 D.坍落度、维勃稠度、稠度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亲水材料 2、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4.合理砂率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5分) 1、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凝结硬化必须在()的条件下进行。 2、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和()两方面。 3、Q235-A.Z牌号的钢中,符号Q表示()。 4、合理砂率实际上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和()的最小砂率。 5、钢材的热处理方法有()、()、()、()。 6、材料的耐水性用()来表示。 7、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8、配制混凝土时,若水灰比()过大,则()。 9、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10、普通碳素钢按屈服点、质量等级及脱氧方法分为若干牌号,随牌号提高,钢材 ()。 11、()含量过高使钢材产生热脆性。 12、材料的体积吸水率()与质量吸水率()存在如下关系:() 13、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水的质量为()。 14、普通混凝土破坏一般是()先破坏。 15、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16、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用()水泥。 17、矿渣硅酸盐水泥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比较,二者()不同。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常用的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电炉炼钢法三种。() 2.抗压性能是建筑钢材的重要性能。() 3.洛氏硬度一般用于较软材料。() 4、道路水泥、砌筑水泥、耐酸水泥、耐碱水泥都属于专用水泥。() 5、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以边长150㎜的正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其集料最大粒径为40㎜。() 6、混凝土外加剂是在砼拌制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砼性质的物质,除特殊情况外,掺量 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7、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游离氧化镁,它水化速度慢并产生体积膨胀,是引起 水泥安定性不良的重要原因() 8、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称为废品水泥() 9、砼配合比设计的三参数是指: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 10、按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超过45 min。()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在土木工程中普通混凝土有哪些主要优点?

长江大学CADCAE软件实践课程设计课设答案

长江大学CADCAE软件实践课程设计课 设答案

CAD/CAE软件实践 课程设计 专业: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 班级:机械11007班 序号: 27 姓名:易卫明 指导教师:郭登明汪健华 起止日期: 1月1日至月17日 第一题(平面问题): 如图所示零件,所受均布力载荷为q,分析在该作用力下的零

件的形变和应力状况,本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进行静力分析,零件材料为Q235。 序号 数据(长度单位mm,分布力单位N/cm) A B C D q 27 272 58 142 Ф58240 前处理 步骤一创立几何实体模型 1.生成关键点。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 >in Active CS

输入节点1(0,0) 点Apply 依次输入2(130,92) 3(272,92) 4(272,150) 5(136,150) 6(0,150) 输完点OK 2.连线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Lines >Straight Line 用光标点1,2点,连成直结;再依次点击(2, 3),(3,4),(4,5)(5,1)(6,1)连完点“OK” 3.生成一个面。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Arbitrary >By lines 点击6条线段。

4,生成两个圆 建立左边的大圆 MainMenu>Pro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Circle>Solid Circles. 输入: WPX=50 WPY=100 RADIUS=30点Apply 建立右边的小圆 MainMenu>Pro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Circle>Solid Circles. 输入: WP X=201 WPY=122 1 RADIUS=15点OK 5在总体中减去2个圆 Main Menu>Pro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Subtract> Areas, 弹出对话框中后,用光标先点基体(即总体,此时总体颜色变红),点“OK”,再点左边的大圆和右边的小圆,再点“OK”。

(完整版)工程材料期末考试题

工程材料期末复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机械设计时常用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两种强度指标。 2.若退火亚共析钢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占41.6%,珠光体58.4%,则此钢的含碳量为约0.46%。 3.屈强比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4.一般工程结构用金属是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相同,这就是实际金属的各向同性现象。 5.实际金属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缺陷。实际晶体的强度比理想晶体的强度低(高,低)得多。 6.根据组成合金的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固溶体的晶格结构同溶剂,其强度硬度比纯金属的高。 7.共析钢加热至Ac1时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其形成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8.把两个45钢的退火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1~Ac3之间和Ac3以上温度水冷淬火,所得到的组织前者为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后者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二、判断改错题(对打√,错打“×”并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少,板条状马氏体增多。(×,片状马氏体增多,板条马氏体减少) ()2.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屈氏体、索氏体,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组织形态和性能也不同)()3.退火工件常用HRC标出其硬度,淬火工件常用HBS标出其硬度。(×,退火工件硬度用HBS标出,淬火工件硬度用HRC标出;)

()4.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膨胀。√; ()5.表面淬火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5.×,表面淬火只能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与性能。) (√;)6.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7.高碳钢淬火时,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但由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终止温度在0℃以下,故钢淬火后的组织中保留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 ()8.为了消除加工硬化便于进一步加工,常对冷加工后的金属进行完全退火。 ×,进行再结晶退火; ()9.片状珠光体的机械性能主要决定于珠光体的含碳量。×,取决于珠光体的片间距; ()10.由于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所以淬火钢在回火时没有组织变化。×,尽管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但是淬火钢在回火时仍有组织变化。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钢在淬火后所得的组织是(A )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索氏体 2.在淬火钢中,当含碳量增加到0.6%以后,随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加缓慢, 这是因为( A ) A. 随含碳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量增多 B. 随含碳量的增加,片状马氏体的量增多 C. 随含碳量的增加,淬火内应力增大 D. 随含碳量的增加,非马氏体的量减少 3.若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左移,则将使钢的淬透性(B )

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工程材料按成分特点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又可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类;非金属材料主要有无机非金属、有机非金属;复合材料是指。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强度和塑性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测定;洛氏硬度测量方法简便、不破坏试样,并且能综合反映其它性能,在生产中最常用。 3.理解静拉伸试验过程和应力-应变曲线图。 二、判断题材料所受的应力小于屈服点σs时,是不可能发生断裂的。(×)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 晶体:指其原子(原子团或离子)按一定的几何形状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的物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有意地向液态金属中加入某些变质剂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 各向异性:在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不同,因而导致在同一晶体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各种性能的不同形核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所产生的晶核 2 填空 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晶体缺陷的形式包括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3 问答 1 简述形过冷度和难熔杂质对晶体的影响。 答:过冷度影响:金属结晶石,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决定于过冷度。在一般的液态金属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愈大,形核率愈高,则长大速度相对较小,金属凝固后得到的晶粒就愈细;当缓慢冷却时,过冷度小,晶粒就粗大。 难熔杂质的影响:金属结晶过程中非自发形核的作用王伟是主要的。所以某些高熔点的杂质,特别是当杂质的晶体结构与经书的晶体结构有某些相似时将强烈的促使非自发形核,大大提高形核率。 2 简述铸锭的组织结构特点。 答:铸锭是由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组成的,组织部均匀,不同形状的晶粒对性能由不同的影响。 3.凝固过程中晶粒度大小的控制。 答:主要有两种方法:1增大过冷度,2变质处理 第三章 1.金属塑性变形是在什么应力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有哪几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金属的塑性形变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形变有滑移和孪生两种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滑移是金属键一个个断裂,而孪生是孪生面上的键同时发生断裂;2孪生之后,虽然晶体结构为改变,但孪生的晶体的晶格位向已经发生改变。 2.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哪些影响? 组织结构影响:当工件的外形被拉长或者压扁时其内部的晶粒的形状也被拉长或压扁。 性能影响:强硬度提高,塑韧性降低,电阻增加,耐腐蚀性降低 3.什么叫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和性能有何变化? 当变形金属加热至较高温度,原子具有较大扩散能力时,会在变形最激烈的区域自发的形成新的细小等轴晶粒称为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上的变化是,在形变激烈能量高的地方形核。性能上的变

地震课设报告-长江大学

地震课设报告-长江大学

前言 石油天然气勘探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质状况,认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探明油气田面积,摸清油气藏情况和产出能力。地震勘探原理在油气田勘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地震勘探原理是资源勘查工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掌握好地震勘探原理,将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也为我们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和此次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 有利于我们初步学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通过此次的地震课设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 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绘制等t0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线的勾绘等; 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 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 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们不仅加深掌握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更提高了以后实际工作能力。 一、工区概况 1.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为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原点坐标:x=5115246,y=21602618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0.3Km。

工程材料试题与答案

绍兴文理学院2007学年01学期 机自专业06级《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卷 (考试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共15 分,每小题 3 分) 1、过冷度 2、渗碳体 3、淬硬性 4、纤维组织 5、再结晶 二、填空题(共15 分,每空格0.5分) 1、HB、a k、б0.2分别表示材料的力学性能是、、。 2、工程材料的结合键有、、和。 3、金属的结晶过程主要由和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4、常温下,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为和两种。其中主要的变形方式是。 5、固溶体出现枝晶偏析后,可用加以消除。 6、在缓慢冷却条件下,含碳0.8%的钢比含碳1.2%的钢硬度、强度。 7、共析成分的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是,其组成相是和。 8、利用Fe-Fe3C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它只适应于___________钢。 9、马氏体的显微组织中,高碳马氏体呈状,低碳马氏体呈状。其中________的韧性较好。 10、调质钢中加入Cr、Mn等元素是为了提高,加入W、Mo是为了。 11、1Cr18Ni9Ti是钢,Cr、Ni的主要作用是,Ti主要作用是,使用状态下的组织是。 12、铸铁中析出石墨的三个途径是、、。 13、QT500-05牌号中,QT表示,数字500表示、数字05表示。 14、变形铝合金按热处理性质可分为铝合金和铝合金两类。 15、机器零件选材的三大基本原则是、和。 三、判断题(共10 分,每小题 1 分) 1、材料愈易产生弹性变形其刚度愈小。() 2、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低。() 3、滑移变形不会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变化。() 4、凡组织组成物都是以单相状态存在于合金系中。() 5、莱氏体的含碳量为6.69%。() 6、不论碳含量高低,马氏体的硬度都很高,脆性都很大。() 7、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心部的组织和性能。() 8、在碳钢中具有共析成分的钢,较之于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有更好的淬透性。() 9、球墨铸铁可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机械性能。() 10、表面耐磨的凸轮,材料用20钢,热处理技术条件:淬火+低温回火,HRC50~60。() 四、选择题(共15 分,每小题 1 分) 1、拉伸试验时,试样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a)屈服强度(b)弹性极限(c)抗拉强度(d)疲劳强度 2、晶体中的位错属于()。 (a) 体缺陷(b) 面缺陷(c) 线缺陷(d)点缺陷

第一学期《工程材料》期末试卷A卷及答案

系别:__________ 班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装。。。。。。。。。。。。。。。。。。。。。。。。。。。订。。。。。。。。。。。。。 。。。。。。。。。。。。。线。。。。。。。。。。。。。。。。。。。。。。。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卷(A) 注意:本试卷共四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适用于07模具班,共需印制61份。 1. 碳素工具钢的含碳量一般是在以下哪个范围之内( ) A. 0.3% - 0.5% B. 0.5% - 0.7% C. 0.7% - 1.3% D. 1.3% - 1.6% 2. 以下那种元素是9Mn2V 里不含的 ( ) A. C 元素 B. Ni 元素 C. Si 元素 D. Mn 元素 3. Cr12是以下哪种冷作模具钢的典型钢种 ( ) A. 高碳高铬冷作模具钢 B. 空淬冷作模具钢 C. 油淬冷作模具钢 D. 基体钢 4. 以下哪种模具钢的抗压强度、耐磨性及承载能力居冷作模具钢之首 ( ) A. 碳素工具钢 B. 火焰淬火冷作模具钢 C. 高速钢 D. DT 合金 5. 以下哪种钢号不属于热作模具钢的类型 ( ) A. 5CrNiMo B. 3Cr2W8V C. 4Cr5MoSiV D. 9SiCr 6. 高韧性热作模具钢的含碳量在以下哪个范围之内 ( ) A. 0.3% - 0.5% B. 0.5% - 0.7% C. 0.7% - 1.3% D. 1.3% - 1.6% 7. 以下哪个钢种属于冷热兼用的模具钢 ( ) A. GR 钢 C.HD 钢 C. 012Al D.PH 钢 8. 以下哪个选项的塑料模具钢已列入了国家标准 ( ) A. 3Cr2Mo 和CrWMn B. CrWMn 和Cr12MoV C. 3Cr2Mo 和3Cr2MnNiMo D. 3Cr2MnNiMo 和Cr12MoV 9. SM50属于以下哪种塑料模具钢 ( ) A.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 B. 碳素塑料模具钢 C. 渗碳型塑料模具钢 D. 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 10. 以下哪种表面工程技术改变了技术表面的化学成分 ( ) A. 表面改性 B. 表面处理 C. 表面涂覆 D. 电镀技术 1.按照工作条件可将模具分为 、 、 。 2.塑料模具按其成型固化可分为 、 。 3.模具的失效形式主要有 、 、 、 、 。 4.塑料模具用钢系列有七大类,分别是 、 、 、 、 、 、 。 5.表面工程技术有三类,分别是 、 、 。 6.热作模具钢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 。 7.铁碳合金相图中三种基本相是 、 、 。 1.硬度 2.模具失效 3. 延伸率 4. 二次硬化 5. 时效 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答卷中,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空3分,共15分。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25分。

长江大学机械专业 CAD CAE课程设计

CAD/CAE软件实践 课程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械11001班 序号: 27 姓名:夏忠伟 指导教师:魏巍、王利成 起止日期:2014年2月18日至3月9日第一题(平面问题):

如图所示零件,所受均布力载荷为q,分析在该作用力下的零件的形变和应力状况,本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进行静力分析,零件材料为Q235。 序号 数据(长度单位mm,分布力单位N/cm) A B C D q 27 272 58 142 Ф58240 (1)前处理 步骤一创建几何实体模型 1.生成关键点。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 >in Active CS 输入节点1(0,0) 点Apply 依次输入2(120,96)3(272,96)4(272,150) 5(0,150) 输完点OK 2.连线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Lines >Straight Line 用光标点1,2点,连成直结;再依次点击(2, 3),(3,4),(4,5)连完点“OK”

3.生成一个面。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Arbitrary >By lines 点击6条线段,结果如图: 4,生成两个圆 建立左边的大圆 MainMenu>Pro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Circle>Solid Circles. 输入: WPX=50 WPY=100 RADIUS=30点Apply 建立右边的小圆 MainMenu>Pro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Circle>Solid Circles. 输入: WP X=178 WPY=122 RADIUS=15点OK 5在总体中减去2个圆 Main Menu>Pro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Subtract> Areas, 弹出对话框中后,用光标先点基体(即总体,此时总体颜色变红),点“OK”,再点左边的大圆和右边的小圆,再点“OK”,结果如图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复习题集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结晶 简答题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哪几种?它们的晶格常数和原子排列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 3.在实际金属中存在哪几种晶体缺陷?它们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4.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工业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细化晶粒?举例说明。 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 简答题 7、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与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有何异同? 答:相同——塑性变形方式都以滑移或孪晶进行;都是在切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的。 不同点——在外力作用下,各晶粒因位向不同,受到的外力不一致,分切应力相差大,各晶粒不能同时开始变形,接近45℃软位向先滑移,且变形要受到周围临近晶粒制约相互要协调;晶粒之间的晶界也影响晶粒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逐次逐批发生,由少数开始,最后到全部,从不均匀到均匀。 8.已知金属Pb、Fe、Cu的熔点分别为327℃、1534℃,1083℃、,试估算这些金属的再结晶温度范围?在室温下的变形属于冷加工还是热加工? 9.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是原子排列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 (2)晶界处滑移阻力最大; (3)实际测得的晶体滑移所需的临界切应力比理论计算的数值小的多; (4)Zn、α-Fe和Cu的塑性不同。 作业: 1.解释下列名词:滑移、加工硬化 2.塑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它对金属的组织与性能有何影响? 3.何为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那些? 4.为什么常温下晶粒越细小,不仅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韧性也越好? 第四章二元合金 1.解释下列名词:合金、组元、相、相图、组织、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晶内偏析。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1)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2)间隙相与间隙固溶体 (3)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 答:相组成物:指构成显微组织的基本相,它有确定的成分与结构,但没有形态的概念。例:α和β 组织组成物:指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有清晰轮廓,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区别开的组成部分。例:α、β、αⅡ、βⅡ、α+β。 (4)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 3.为什么铸造合金常选用有共晶成分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用于压力加工的合金选用何种成分的合金为好? 答:铸造性能:取决于结晶的成分间隔与温度间隔,间隔越大,铸造性能越差。 压力加工性能好的合金通常是固溶体,应强度较低,塑性好,变形均匀不易开裂。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详细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模拟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弹性、塑性等;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强度和塑性可以用拉伸实验来测定;压入法测量方法简便、不破坏试样,并且 能综合反映其它性能,在生产中最常用。 3. 铁碳合金在室温下平衡组织组成物的基本相是铁素体和渗碳体,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渗碳体相的相对量增多,铁素体相的相对量 却减少。 4. 珠光体是一种复相组织,它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按一定比例组成。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5. 铁碳合金中,共析钢的w=0.77%,室温平衡组织为珠光体;亚共析钢的 w=0.0218%-cc0.77%,室温平衡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过共析钢的w=0.77%-2.11%,室温平衡组织为珠光c 体和二次渗碳体。 6. 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中,从液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 7. 低碳钢的碳质量分数范围是:Wc≤0.25%、中碳钢:Wc=0.25%-0.6%、高碳钢:Wc>0.6%。 8. 金属的晶粒越细,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和附加振动来细化晶粒。 9. 常用金属中,γ-Fe、Al、Cu 等金属具有面心立方晶格,α-Fe具有体心立 方晶格。 10. 金属的结晶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越大,金属结晶后的晶粒越细小,力学性能越好。 11. 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组成的;热处理基本不改变钢件的(形状和尺寸),只能改变钢件的(结构组织)和(力学性能)。 12. 完全退火适用于(亚共析碳)钢,其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C),冷却速度(缓慢),得到(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 13. 球化退火又称为(均匀化)退火,其加热温度在(Ac1)+20-3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这种退火常用于高碳工具钢等。 14. 中碳钢淬火后,再经低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经中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经高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淬火高温回火后具有(综合力学)性能。 15. 钢的高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500-650°C),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这里开始!!!16. 按化学成份分类,就含碳量而言,渗碳钢属低碳钢, 调质钢属中碳钢, 滚动轴承钢属高碳钢。 17. 高速钢W18Cr4V 中合金元素W 的作用是提高钢的红硬性和回火稳定性; Cr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卷(A)

工程材料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含水率6﹪的砂100g,其中干砂质量为__C_______g。 A. 100×(1-6﹪)=94.0 B. (100-6)×(1-6﹪)=88.4 C. 100÷(1+6﹪)=94.3 D. (100-6)÷(1+6﹪)=88.7 2.材料的孔隙率增加,特别开口孔隙率增加时,会使材料的_____B_____。 A.抗冻、抗渗、耐腐蚀性提高; B.抗冻、抗渗、耐腐蚀性降低; C.密度、导热系数、软化系数提高; D.密度、绝热性、耐水性降低。 3. 从钢材的脱氧程度看,含氧量最低的钢种为____D_______。 A. 沸腾钢 B. 镇静钢 C.半镇静钢 D.特殊镇静钢 4. 钢材中碳含量高时,则其___B______。 A.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 B.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差。 C.强度低,塑性和韧性好; D.强度低,塑性和韧性差。 5. 钢筋冷拉并时效后______C____提高。 A.屈服强度 B.抗拉强度 C.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6. 木材的横纹抗拉强度______C____。 A. 强度较大,推荐使用 B. 强度中等,可以使用; C. 强度很小,不许使用 7. 烧结粘土砖中,只能用于非承重墙体的是___C________。 A.普通砖; B.多孔砖; C.空心砖。 8. 对于建筑石膏,_____B_______是不正确的。 A.干燥时不开裂; B.耐水性强; C.机械加工方便 D.抗火性能好, 9. _______A_____适用于炎热地区屋面的防水工程。 A.10号石油沥青; B.60号石油沥靑; C.100号石油沥青。 10.硅酸盐水泥适用于下列_____B_____工程。 A.大体积混凝土 B.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C.耐热混凝土; D.受海水侵蚀的混凝土。 11.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工人浇注混凝土的效率,而 且会影响____A_____。 A.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 B.混凝土耐久性; C.混凝土密实度; D.混凝土密实度、强度及耐久性。 12.普通混凝土棱柱体强度f pr与立方体强度f cu两者数值的关系是 _____D______。 A. f p r=f cu B. f p r≈f cu C. f p r﹥f cu D. f p r﹤f cu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0分) 1. 砂的粗细用.细度模数_表示,级配用_级配区_表示。 2. 选择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从节约水泥_方面考虑,应选较_大_值,但其 受到_施工_、_构件尺寸_、_钢筋净距_ 等条件的限制。 3. 细骨料与水泥浆的混合物称为_砂浆,其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作用是_润 滑___、_粘聚__。 4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是_水泥强度_、_水灰比__、__施工和养护___。 5. 常用的减水剂有_木钙_、_奈系_、_树脂_,新型高效减水剂为_聚羧酸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题

.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机械设计时常用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两种强度指标。 2.若退火亚共析钢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占41.6%,珠光体58.4%,则此钢的 含碳量为约0.46%。 3.屈强比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4.一般工程结构用金属是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相同,这就是实际金属 的各向同性现象。 5.实际金属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缺陷。实际晶体的强度比理想晶体 的强度低(高,低)得多。 6.根据组成合金的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固溶体的晶格结构同溶剂,其强度硬度比纯金属的高。 7.共析钢加热至Ac1时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其形成过程包括四个阶 段。 8.把两个45钢的退火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1~Ac3之间和Ac3以上温度水冷淬火,所得到的组织前者为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后者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二、判断改错题(对打√,错打“×”并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少,板条状马氏体增多。(×,片状马氏体增多,板条马氏体减少) ()2.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屈氏体、索氏体,只是 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组织形态和性能也不同) ()3.退火工件常用HRC标出其硬度,淬火工件常用HBS标出其硬度。(×,退火工 件硬度用HBS标出,淬火工件硬度用HRC标出;) .专业. .专注.

()4.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膨胀。√; ()5.表面淬火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5.×,表面淬火只能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与性能。) (√;)6.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7.高碳钢淬火时,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但由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终止温度在0℃以下,故钢淬火后的组织中保留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 ()8.为了消除加工硬化便于进一步加工,常对冷加工后的金属进行完全退火。×,进行再结晶退火; ()9.片状珠光体的机械性能主要决定于珠光体的含碳量。×,取决于珠光体的片间距; ()10.由于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所以淬火钢在回火时没有组织变化。×,尽管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但是淬火钢在回火时仍有组织变化。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钢在淬火后所得的组织是(A)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索氏体 2.在淬火钢中,当含碳量增加到0.6%以后,随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加缓慢, 这是因为(A) A. 随含碳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量增多 B. 随含碳量的增加,片状马氏体的量增多 C. 随含碳量的增加,淬火应力增大 D. 随含碳量的增加,非马氏体的量减少 3.若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左移,则将使钢的淬透性(B) A.提高 B.降低 C.不改变 D.对小试样堤高,对大试样则降低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

一、是非题 1. 一般说来,金属中的固溶体塑性比较好,金属间化合物的硬度比较高。( ) 2. 不论含碳量的高低,马氏体的硬度都很高、脆性都很大。( ) 3. 金属多晶体是由许多结晶方向相同的单晶体组成的。( ) 4. 凡是由液体凝固为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 5. γ→α+β共析转变时温度不变,且三相的成分也是确定的。( ) 6. 1Crl8Ni9Ti钢可通过冷变形强化和固溶处理来提高强度。( ) 7. 用Q345钢制造的自行车车架,比用Q235 A钢制造的轻。( ) 8. 合金元素在钢中以固溶体、碳化物、金属间化合物、杂质等多种方式存在。( ) 9. 铸铁不能进行热处理。( ) 10.复合材料具有比其他材料高得多的比强度和比模量。( ) 二、选择题 1. 固溶体的晶格与( )相同。 A. 溶液; B. 溶剂; C. 溶质; D. 溶质或溶剂。 2. 钢经调质处理后的室温组织是( )。 A. 回火马氏体; B. 回火贝氏体; C. 回火托氏体; D. 回火索氏体。 3. 钢合适的渗碳温度是( )℃. A . 650 ; B. 800 ; C. 930 ; D. 1100 。 4. 高速钢的热(红)硬性取决于( )。 A. 马氏体的多少; B. 残余奥氏体的量; C. 钢的含碳量; D. 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的量。 5. 能减小淬火变形开裂的措施是( )。 A.加大淬火冷却速度;B.选择合适的材料;C.升高加热温度;D.增加工件的复杂程度。 6. 承受交变应力的零件选材应以材料的_________为依据。 A. R eL(σs); B. R m(σb); C. HRA ; D. R-1(σ-1)。 7. 铜管拉伸后为避免开裂,在冷弯前应进行( )。 A. 正火; B. 球化退火; C. 去应力退火; D. 再结晶退火。 8. 测定铸铁的硬度,应采用( )。 A. HBW ; B. HRC ; C. HRA ; D. HV 。 9. 汽车板簧应选用( )材料。 A. 45钢; B. 60Si2Mn ; C. 2Crl3 ; D. Q345 。 1 0.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的( )不同。 A. 性能; B. 结构; C. 结合键; D. 熔点。 三、填空题 l. 金属结晶是依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两个紧密联系的过程实现的。 2. 45钢,用作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时,可在______________状态或正火状态下使用; 用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的零件时,可进行_______________热处理。 3. 合金的相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4.对冷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加热时,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阶段。 5. 钢中__________元素引起热脆,____________元索引起冷脆。 6.珠光体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机械混合物。 7. 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发生的残余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白口铸铁中碳全部以_________形式存在,灰口铸铁中碳主要以_______形式存在。 9.共晶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对某亚共析钢进行显微组织观察时,若估计其中铁素体含量约占10%,其碳含量约为________,该钢属于________碳钢。 四、简答题 1. 在铁碳相图中存在着三种重要的固相,请说明它们的本质和晶体结构(如δ相是碳在δ-Fe中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结构)。 α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γ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大学C语言课程设计

一.编译题目: 1 学生成绩管理 2 破译密码 3 显示心形 二.分析设计与说明: 分别建立三个数据文件 文件1(成绩.txt)用于存放学生成绩; 文件2(职务.txt)用于存放学生编号职务年龄; 文件3(学分.txt)用于存放课程及其学分。 程序设计思想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1.(定义三个结构体数组:成绩.txt存放学生成绩;职务.txt用于存放学生编号 职务年龄;学分.txt用于存放课程及其学分) 2.读入原始数据并显示(将其从成绩.txt,职务和学分.txt中读入原始数据); 3.编写函数用于计算平均分及名次(将其读入另外的”排名.txt”中); 4.编写函数计算分数段人数及课程平均分(将其读入另外的”成绩分布.txt”中); 5男女生每门课程平均分(将其读入另外的男女分别的平均分.txt中) 6.编写函数统计不及格情况(将其读入另外的”不及格.txt”中); 7.编写函数输出优秀学生(将其读入另外的”优秀学生名单.txt”中); 8.编写函数输出优秀学生干部(将其读入另外的“优秀学生干部名单.txt”中) 9.编写菜单,共有8个菜单项,其中7个为题目要求,第8个为退出函数。 2)破译密码 根据提示 3)显示心形 程序实现功能 本程序在VC++环境下实现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1.班级成绩单查看见文件(分数.txt),班级学生信息详情见文件(职务.txt), 课程学分详情见(学分.txt); 利用文件的输出函数将原始表格输出。 2.班级成绩排名表单(排名.txt); 计算平均分及名次:先把每个学生各科分数乘以相应的学分并相加除以学分总和求加权平均分;再把一个学生的加权平均分与其他的所有学生的进行比较并按从大到小达顺序排列,最后用循环把名次从1到32排出来,并将这种结果输出到文本文件“排名.txt” 3.成绩分数分布段及人数见(成绩分布.txt) 先令每一个分数段(>=90;>=80;>=70;>=60;<60)的人数都是0,然后利用循

工程材料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工程材料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共5 页第1 页

5. 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两相区。 ( ) 6. 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晶面间的距离最小,结合力大,所以这些晶面间难以发生滑移。 ( ) 7. 共析转变时温度不变,且三相的成分也是确定的。 ( ) 8. 热加工与冷加工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对变形金属加热。 ( ) 9. 过共析钢为消除网状渗碳体应进行正火处理。 ( ) 10. 可锻铸铁能够进行锻造。 (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在图1中分别画出纯铁的)011(、)111(晶面和]011[、]111[晶向。并指出在室 温下对纯铁进行拉伸试验时,滑移将沿以上的哪个晶面及晶向进行? 图1 2.为什么钳工锯 T10,T12 等钢料时比锯 10,20 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3.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 4.低碳钢渗碳表面化学热处理的温度范围是多少?温度选择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五、请用直线将下列材料牌号与典型应用零件及热处理工艺连接起来。(每小题2 分,共10分) 材料牌号应用零件热处理工艺 HT250 弹簧调质+氮化 Cr12MoV 飞机起落架固溶+时效 7A04(LC9)机车曲轴自然时效(退火) 65Mn 冷冲模淬火+中温回火 38CrMoAl 机床床身淬火+低温回火 六、某工厂仓库积压了许多退火状态的碳钢,由于钢材混杂,不知道钢的化学成分, 现找出其中一根,经金相分析后,发现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其中铁素体占80% ,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①求该钢的含碳量;

长江大学(武汉)地震课程设计

长江大学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 姓名:汪昊 班级:勘工(卓越)21301班 学号: 201300550

目录....................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软件介绍.................... ................4、主要步骤及软件操作.............. ....................5、成果分析.................... ......................6、体会...................... 1、实验目的: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应用物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 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及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加强对地震勘探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2)了解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加载方式; (3)熟悉地震资料解释的流程和方法; (4)熟悉同相轴的追踪和断层的识别; (5)了解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成果。 2、实验内容: (1)学习discovery软件的功能特色,掌握discovery软件的基本操作; 图1 GeoGraphix Discovery软件 (2)建立工区,完成地震、测井等数据的加载; (3)熟悉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4)层位标定与追踪对比,着重学习层位、断层的解释与追踪及速度场、等T0图、深度构造图的绘制; (5)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6)掌握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的方法与能力。 3、软件介绍: 本次地震解释使用软件为GeoGraphix Discovery - GESXplorer、PRIZE、SeisVision、Data Manager、GMAplus。 (1)Discovery是微机系统上集数据管理、地震解释、测井研究以及地质分析为一体化的油藏描述平台; (2)GESXplorer为一体化地质解释系统,包括绘图(GeoAtlas和LandNet)、网格制作和曲线制作(IsoMap)、矢量和光栅测井曲线的解释性剖面(X剖面); (3) PRIZM是多井测井曲线分析系统,用于评价、分析、管理和操作测井数据,确定油藏模型。PRIZM包括完整的分析性剖面和地质绘图能力。作为Discovery 的一部分,PRIZM 具有紧密联系地质解释、绘图和地震解释的能力; (4)SeisVision为地震解释系统,用于评价、分析、管理已有和潜在油气藏的构造和地层,具有将地质解释、测井数据管理、作图、作曲线和可视化紧密一体化的能力; (5)Data Manager是通过ProjectExplorer、CoordinateSystemManager、QueryBuilder、SeisBase、WellBase、和 ZoneManager 等模块将所有组件访问和操作数据联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