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免疫电泳技术

7第七章 免疫电泳技术
7第七章 免疫电泳技术

第七章免疫电泳技术

本章考点

1.概述

2.免疫电泳技术

3.应用

免疫电泳技术是根据抗原及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电泳技术的高分辨力和具有微量、快速的特点,将凝胶内电泳与免疫扩散相结合的一项免疫学技术。

第一节基本原理

一、原理

免疫电泳技术实质上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它的原理是将凝胶扩散置于直流电场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抗原及抗体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异相电荷的电极移动,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慢。由于电流加速了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缩短了两者结合的时间,加快了沉淀现象的产生。当有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时,由于静电荷不同,而区分成不同区带,使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得以区分。

影响因素有:①电场强度;②溶液pH;③离子强度;④电渗等。

二、电解质和蛋白质的电离特性、电泳迁移率、电渗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水溶液中具有两性电离特性,当缓冲液pH与蛋白质等电点(PI)相当时呈电中性,无电泳迁移性;缓冲液pH大于蛋白质等电点(PI)时带正电荷,向阴极端移动;缓冲液pH

小于蛋白质等电点(PI)时带负电荷,向阳极端移动。

在同一电场条件下,各种带电粒子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称电泳迁移率。

在电场中液体对固体可出现相对移动,产生电渗现象。电渗不影响蛋白质的分离,但影响其原点位置。

影响因素有:①电场强度;②溶液pH;③离子强度;④电渗。

三、常用载体

有琼脂和琼脂糖凝胶。其特点是提高了敏感性及反应速度,并可将带电性不同的组分区分开。

第二节常用技术

免疫电泳常用技术有:

1.对流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原理是将双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在琼脂板上打两排孔,左侧各加入待测抗原,右侧孔内加入相应抗体,抗原在阴极侧,抗体在阳极侧。通电后,在pH8.4缓冲液中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抗原泳向阳极抗体侧,而抗体借电渗作用流向阴极侧,在两者之间或抗体侧形成沉淀线。本法敏感度比双向扩散试验高8~16倍。

图23 对流电泳示意图(1)为阳性,(2)为弱阳性,(3)抗原强阳性,抗原过量,(4)抗原强阳性

2.火箭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原理是将单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实质上是加速度的单向扩散。当待测抗原在含有适量抗体的琼脂板中泳动时,在抗原与抗体达到适当比例时。形成大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而沉淀,此沉淀物不再移动,未与抗体结合的抗原可穿过此沉淀,继续向前迁移并形成新的沉淀,随着抗原的减少,沉淀带越来越窄,形成火箭状沉淀,峰形高度与抗原量成正相关。当琼脂中抗体量固定时,以不同浓度的抗原泳动的沉淀峰高度绘制标准曲线。

图24 火箭电泳

(1)(2)(3)为标本

(4)(5)(6)为标准抗原

3.免疫电泳:是区带电泳和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检测原理是在普通琼脂中央纵向挖一2.0mm宽的小槽,两侧各打一孔,将待测标本与标准抗原分别加入两侧孔内进行琼脂区带电泳,各蛋白质抗原成分因分子量及电泳迁移率不同,分离成若干肉眼不可见的区带,然后将抗体放入槽内进行自由扩散,根据抗原电泳位置、含量及与抗体比例不同,而出现不同位置、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沉淀线。待测样品与已知抗原相比较,可对待测样品的成分及性质进行分析。此技术为定性试验,目前主要用在纯化抗原和抗体成分的分析及正常和异常免疫球蛋白的识别与鉴定。

图25 免疫电泳示意图

4.免疫固定电泳:这是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检测原理是将血清蛋白质在琼脂糖凝胶介质上电泳后,再将抗血清直接加入电泳后蛋白质区带表面,或将浸有抗血清的滤纸贴于其上。参考泳道则加蛋白固定剂,作区带参考。孵育后,抗原与对应抗体直接发生沉淀反应,形成的复合物嵌于固相支持物中。经固定后的电泳凝胶在洗脱液中漂洗,将未结合的游离抗原或抗体洗去,则出现被结合固定的某种蛋白,氨基黑染色后观察结果。

第三节免疫电泳技术临床应用

免疫电泳目前大量应用于纯化抗原和抗体成分的分析及正常和异常体液蛋白的识别等方面;火箭免疫电泳作为抗原定量只能测定μg/ml以上的含量,目前较多应用于放射自显影技术;免疫固定电泳最常用于M蛋白的鉴定,此外免疫固定电泳也用于尿液中本周蛋白的检测及κ、λ分型、脑脊液中寡克隆蛋白的检测及分型。

习题38 在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阴性移动的原因是

A.抗体带正电

B.抗体带负电

C.扩散作用

D.电泳作用

E.电渗作用

[答疑编号50072807010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通电后,在pH8.4缓冲液中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抗原泳向阳极抗体侧,而抗体借电渗作用流向阴极侧,在两者之间或抗体侧形成沉淀线。

习题39 对流免疫电泳沉淀线出现在抗体阳极一侧,说明

A.抗原强阳性

B.抗原阳性

C.抗原弱阳性

D.抗原阴性

E.与抗原抗体无关

[答疑编号500728070102]

『正确答案』A(见解析)

『答案解析』

对流电泳示意图(1)为阳性,(2)为弱阳性,(3)抗原强阳性,抗原过量,(4)抗原强阳性

免疫电泳实验报告

免疫电泳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运用火箭电泳、微量电泳、双向免疫扩散等方法测定抗体的效价。 关键词:抗体效价测定;火箭电泳;微量电泳;双向免疫扩散 1 前言 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单向免疫扩散、双向扩散电泳、对流免疫电泳、微量免疫电泳、免疫火箭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等几种方法。其中比较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火箭免疫(rocket immunoelectrophoresis),该方法是在琼脂板内掺入适量的抗体,在电场的作用下定量的在含适量抗体的离子琼脂中泳动,当走在前面的抗原遭到琼脂板内的抗体时,形成抗原体复合物而沉淀出来,走在后面的抗原继续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正极泳动,在向前泳动过程中,遇到了前面抗原所沉淀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抗原的增加造成抗原过量时复合物沉淀溶解,并一同向正极移动而进入新的琼脂板内与未结合的抗体结合,有形成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出来,这样不断地沉淀—溶解—再沉淀,直到全部抗原与抗体结合,当比例合适时,可在短时间内出现锥形沉淀线,此沉淀线形似火箭,故称火箭电泳,抗原含量越高所形成的火箭峰愈长,因此依据火箭峰的长度,与标准抗原比较精确地计算抗原的浓。 微量电泳,该方法的原理是不同蛋白质颗粒所带电荷不同,在同一电场中,因泳动速度不同而发生分离,用于抗原、抗体纯度测定,以及临床诊断。 双向免疫扩散(double immunodiffuison),根据出现沉淀线时抗体的最高稀释度来计算抗体的效价,或者依据沉淀线的出现定性抗原,检测疾病。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抗体,抗原,巴比妥钠-HCl缓冲液(pH8.6,0.4M),1.5%琼脂糖凝胶,7%醋酸,电泳仪,温箱,玻璃板,打孔器等。 2.2 方法 2.2.1 火箭电泳法配制巴比妥钠-HCl缓冲液(pH8.6,0.4M);制备1.5%琼脂糖凝胶,煮沸至完全溶解;取琼脂糖凝胶约15ml,置55 oC水浴中降温,并加入抗体200μL,共同孵育;将二者混匀,铺火箭电泳板,放置冷凝倍比稀释抗原抗体;电泳板打孔(6孔),加入已稀释的抗原(约10 μL/孔);电泳3~4h,电流:30mA/块,电压:100~120V;待火箭电泳结束,用0.1%氨基黑染色10min,7%醋酸脱色至条带清晰。 2.2.2 微量电泳法用移液管取煮沸的琼脂糖凝胶铺板(7.5×2.5cm),共2块,每块约铺3ml凝胶(双扩同样方法,铺3块);给微量电泳板打抗圆孔、抗体槽,并在抗原孔内分别加入阳性抗原和阴性抗原(约10μL);电泳约40~60min ,(电压:4~6V/cm;电流:1~5mA/cm);电泳结束后,取出抗体槽的凝胶,加入15 μL抗体,置37 oC温箱过夜。 2.2.3 双向免疫扩散法铺2块板,同微量电泳;给双扩板打孔(梅花形),每板打2组,一块板中央孔加入未稀释的抗原,每组周围6孔加入倍比稀释的抗体;置于37 oC温箱孵育24~48hr,测定抗体效价;另一块板中央孔加入未稀释的抗原,每组周围6孔加入倍比稀释的抗体。置于37 oC温箱孵育24~48hr,测定抗原效价。 3 结果 3.1 火箭电泳法表:抗原浓度对应的电泳峰值(cm) Ag(x) 1 0.5 0.25 0.125 0.06125 0.030625 峰值(cm) 1.75 1.55 1.4 1.35 1 0.87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一、选择题 【A型题】 1.外毒素的感染免疫是依靠抗毒素的哪种作用机制 A.调理作用 B.黏附作用 C.灭活作用 D.清除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 A.菌苗 B.疫苗 D.类毒素 E.抗毒素 3.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A.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 B.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多 C.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 D.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减少 E.以上都不是 4.正常体液中作用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 A.补体 B.防御素 C.溶菌酶 D.白细胞素 E.血小板素 5.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血浆凝固酶

D.组蛋白 E.酯酶 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 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 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定植于黏膜 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 E.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 7.通过与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 8.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 分子小,易入炎症区 含量高,作用强 无免疫调理作用 半衰期短 可激活补体 9.溶菌酶不能单独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肽聚糖无五肽桥 B.肽聚糖外有外膜保护 C.肽聚糖为二维构型 D.肽聚糖含量少 E.胞质周围间隙中酶可破坏溶菌酶 10.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内毒素致病的措施,其原因是内毒素: A.作用无组织特异性 B.作用于胞内 C.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疫苗 D.引起化学性中毒

E.一次产量较大 11.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 A.sIgA B.IFN C.中和抗体 D.IgM E.补体结合抗体 12.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 SIgA E.IgE 13.常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试剂是: A.氯仿 B.乙醚 C.酚类 D.甲醛 E.过氧化氢 14.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直接杀伤病毒 B.阻止病毒吸附 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 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 15.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A.流感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腺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人乳头瘤病毒 16.在以下病毒中,机体内虽有特异性抗体,但仍可感染并发病的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流感病毒 D.甲型肝炎病毒 E.柯萨奇病毒 17.新生儿血中测出下列哪类抗体可诊断为宫内感染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18.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特异性杀伤的主要免疫细胞是: A.CD4+T B.CD8+T C.Mφ D.NK E.中性粒细胞 19.下列哪种抗病毒免疫方式属获得性非特异免疫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补体及病毒抑制物 C.生理年龄状态 D.干扰素 E.屏障作用 20.病毒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最重要原因是: A.无病毒血症 B.抗原易变异 C.表浅感染 D.短暂感染 E.免疫耐受21.干扰素的特性是: A.无种属特异性 B.由宿主基因编码 C.能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 D.抗病毒作用比特异性抗体强 E.需IgG和补体辅助抗病毒 22.一般认为抗病毒免疫效应最强的是: A.干扰素 B.病毒抑制物 C.IgG抗体 D.细胞免疫效应 E.IgM中和抗体23.下列哪种病毒不会透过血脑屏障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摘要RIA 是一种微量分析法, 就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或抗体, 然后与被测的抗体或抗原结合,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原理来进行分析的。它兼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两大特点。该法还具有准确性高和精密度好, 便于标准化以及操作简便、经济等优点。由于RI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测量简单,成本低等优点,RIA在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又因为它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使用放射性核素,此外标记物有效使用时间短,难以实现操作和测量的自动化等,它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一些局限。现在免疫分析技术都在朝着非同位素标记免疫分析的方向发展,自动化仪器已经投入到临床常规项目的检测中,使得传统的RIA使用市场逐渐缩小。不过第五代RIA技术的出现,使得现在的RIA 技术较其他方法在方法学有了更多的优势,尤其是纳米磁性固相的应用,为RIA自动化的研制提供了很大帮助。此外,在生命科学的实验领域,非放射标记免疫技术始终不能代替RIA。关键字RIA IRIA 基本原理第五代RIA技术 1959 年,美国科学家Berson 和Yalow 将放射性同位素测量的高灵敏度与抗原抗体的高特异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创立了放射免疫分析( radioimmuoassay,RIA) 技术。RIA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可以分析成百上千种物质,包括激素、维生素、肿瘤相关抗原、抗体、药物、病毒等。使那些曾认为无法检测的微量而又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物质得以精确定量,为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划时代的贡献。因此,1977 年Yalow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后,各国学者发展了酶免疫分析( EIA) 、荧光( FIA) 、时间分辨荧光( TRFIA) 和化学发光( CLIA) 等非同位素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1. RIA基本原理 放射免疫分析法的本质是一种分子相同的被侧物质和同位素标记物质, 同另一种浓度有限的特异性结合试剂进行的竞争性结合。当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和特异性结合试剂的量保持一定时, 加入的被侧物或标准物的量与标记物的量之和多于特异性结合试剂有效结合的数目时, 被测物或标准物与标记物一特异性结合试剂复合物之间就呈现一种函数关系。即被测物的量越多, 则标记物的被稀释程度也就越大, 使标记物一特异性结合试剂复合物的量逐渐减少, 放射性强度侧定就越低。根据这种原理来对生物体内的微量物质进行定量测定。 以标记化合物为P* . , 非标记化合物为P , 特异性结合试剂为Q, 其反应式构成了放射

抗感染免疫word版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 ---道道防线抗感染 当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时,首先起防御作用的是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如果病原微生物突破了这道防线进入组织,巨噬细胞和补体立即发挥作用,同时T、B淋巴细胞也对病原微生物做出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共同协作清除病原微生物。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感染的一系列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抗感染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抵抗病原生物侵害的功能,又称先天性免疫或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生来就有,可以遗传;人人都有,无个体差异,故又称为固有性免疫;对病原生物广泛抵抗,无特异性。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三部分组成。 (一)屏障结构 1.皮肤粘膜屏障 完整健康的皮肤黏膜能够抵抗病原生物侵入,呼吸道黏膜的纤毛也能

排除病原体,汗液中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酸性的阴道分泌液均具有杀菌作用。皮肤

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也具有拮抗作用,能阻止或限制外来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 2.血-脑脊液屏障 主要由软脑膜、脑毛细血管壁和壁外胶质膜组成。能阻止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从血液进入大脑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小儿血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因此,小儿较成人更易发生颅内感染。 3.胎盘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能阻止病原生物及代谢物从母体进入胎儿,保护胎儿免受感染。在妊娠的前三个月胎盘屏障发育不完善,此阶段孕妇如感染某种病原生物,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死胎等。 (二)吞噬细胞 病原生物突破皮肤黏膜屏障进入组织后,机体的吞噬细胞可发挥吞噬作用,杀伤进入体内的病原体。1.吞噬细胞的种类 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项目五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项目五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 test) 【实验原理】 在适宜缓冲液和电场条件下,由于琼脂凝胶中的抗原和相应抗体在电泳和电渗作用下能相对移动,所以二者会在加样的两孔之间相遇,并在它们浓度比例合适之处形成白色沉淀线。据此临床常用该方法检测抗原,以诊断某些疾病。 【试剂和器材】 1.AFP阳性血清、待检血清、抗AFP诊断血清。 2.pH8.6 0.05 mol/L巴比妥缓冲液。 巴比妥钠10.3 g 巴比妥 1.84 g 先将巴比妥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2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后再加入巴比妥钠,最后加蒸馏水至1000ml。 3.琼脂凝胶按需要量称取琼脂粉,加入pH8.6 0.05mol/L巴比妥缓冲液,使琼脂浓度为12g/L,沸水浴中溶解至澄清。 4.电泳仪、电泳槽、万用电表。 5.载玻片、绘图笔尖、吸管、滴管等。 【步骤和方法】 1.制备琼脂凝胶板取溶化的琼脂3~4ml,浇于载玻片上,冷却后打孔。

2.打孔 用绘图笔尖按图1-6打孔,孔径约3mm ,孔距4~5mm ,挑去孔中凝胶。 3.加样 用滴管按图1-6分别加入抗血清、AFP 阳性血清、待检血清,以加满孔为宜,注意不要溢出。 4.电泳 将加好样的琼脂凝胶板置于电泳槽中,抗原孔侧置阴极端,抗体孔侧置阳极端,两端分别以2~3层滤纸或纱布搭桥,使凝胶和槽中缓冲液相接。按通电源,将电压控制在4~6V/cm 长,或电流3~4mA/cm 宽,电泳30~60min 。 【结果判定】 电泳完毕后关闭电源,待15~30min 后取出琼脂凝胶板观察结果,或照相、染色后保存。 阳性对照孔与抗血清孔之间必须出现沉淀线,否则试验须重做。待检血清孔与抗血清孔之间出现白色沉淀线为阳性,不出现者为阴性。 Ag Ag Ab Ab + _ 1 阳性对照孔 2~4 待检血清孔 图1-6 对流免疫电泳 【注意事项】 1.当标本为脂血症、陈旧血标本或由于α2-巨球蛋白可引起假

尿蛋白免疫电泳

尿蛋白电泳 1、所有病人均留取新鲜晨尿送检。 2、检测方法:尿蛋白电泳方法均同于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尿蛋白定性采用磺基水杨酸法。 3、根据正常人血清醋纤膜电泳分离出来的区带来对照分析尿蛋白电泳区带。血清蛋白电泳可分为A(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根据尿蛋白电泳所出现的蛋白区带的位置,也可分别给定为以上5条区带,电泳薄膜上仅出现A、α1、β带称选择性蛋白尿,电泳薄膜上除有A、α1、β带外,还出现α2带者或A、α1、α2、β、γ等5条带均显示的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根据形成的浑浊度以“+”表示蛋白含量的多少。 结果:肾炎组以中量蛋白尿为主,呈选择性。定性多为“+~++”. 肾综组以大量蛋白尿为主,呈高选择性。定性多为“++~+++” 肾衰组:初期以中~大量蛋白尿主国,呈非选择性。终末期肾衰因肾小球大部分已毁坏,尿蛋白反而减少,甚至为阴性。为选择性蛋白尿,定性为“-~+” 讨论:正常健康人,每24h尿中只有80-150mg蛋白排除体外,用磺基水杨酸尿蛋白定性检查法不可检出,尿蛋白电泳无区带显示,30例健康人尿蛋白定性均为阴性,尿蛋白电泳无区带显示,由结果出可以看出,随着肾小球基底膜损害不断加重,尿中排汇的蛋白量不断增加。然而终末期肾衰患者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毁坏,尿蛋白反而减少,说明尿蛋白含量的多少不一定能完全反映肾脏损害程度。在这三组病例中显示尿蛋白电泳的选择性,肾综组高于肾炎组高于肾衰组,尿蛋白由选择性变为非选择性,终末期肾衰尿蛋白减少或无尿蛋白,当肾小球受到免疫反应损害后,肾小球基底膜滤孔变大,使肾小球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在疾病早期只有20万以下的小分子蛋白透过而排泄于尿中,这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病变进一步加重时,基底膜滤孔进一步增大,致使大、中分子的蛋白质也能滤出,即血浆中的所有蛋白质均无选择性的滤到尿中,称“非选择性蛋白尿”。此尿蛋白的选择性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变化,我们认为利用尿蛋白电泳确定是否选择性蛋白尿有助于临床了解肾脏的损害程度,有助于对肾脏疾患的分类、治疗及判断预后。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考试过关必做2000题(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七章 放射免疫技术)【圣才出品

第七章放射免疫技术 A1/A2型题 1.RIA试验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与待测抗原呈()。 A.函数关系 B.正比关系 C.反比关系 D.曲线关系 E.正弦关系 【答案】C 2.放射免疫分析的必备条件不包括()。 A.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 B.合适的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游离标记抗原分离技术 C.高纯度的标准品和高质量的特异性抗体 D.放射性测量仪器 E.免疫荧光仪器 【答案】E 3.符合免疫放射分析(IRMA)的最大特点的是()。 A.应用过量标记抗体 B.有分离步骤 C.应用过量标记抗原 D.无分离步骤

E.应用放射标记物 【答案】A 4.下列对于极微量(ng甚至pg水平)抗原的检测,首先可考虑使用()。 A.反向间接血凝法 B.补体结合试验 C.荧光抗体技术 D.ELISA法 E.放射免疫测定 【答案】E 5.在放射免疫测定中,已知抗体和同位素标记抗原的量一定,如果未标记的待测抗原量增多,则出现()。 A.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 B.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 C.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 D.标记的游离抗原减少,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 E.标记的游离抗原减少,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 【答案】A 6.放射免疫分析用的常见的碘同位素为()。 A.127I B.126I C.125I D.124I

E.123I 【答案】C 7.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则()。 A.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 B.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 C.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 D.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 E.A+D 【答案】B 8.检测细胞毒效应的放射性核素方法是()。 A.125I释放法 B.3H-TdR掺入法 C.51Cr释放法 D.3H释放法 E.MTT检测法 【答案】C 9.在RIA这一反应系统中,参与反应的有已知抗体,标记抗原和待测抗原,对它们的要求是()。 A.待测抗原的量要先标定 B.只需固定标记抗原量 C.标记抗原和已知抗体的量都是固定的

对流免疫电泳

对流免疫电泳 (一)原理 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半固体琼脂孔内,在碱性缓冲液中进行电泳时,蛋白质抗原带负电荷,在电场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等电点较抗原高,在此缓冲液中带阴离子少,分子量大,泳动较慢,同时因电渗作用(电渗是电场中溶液对于固体的相对移动,琼脂是酸性物质含有较多的硫酸根,在碱性缓冲液中带负电,而与它接触的溶液带正电,因此液体向阴极移动,产生电渗),反而向阴极泳动,这样就使抗原、抗体在电场中相对移动,而形成对流。经过一定泳动时间后,在比例最适处,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线。由于电场作用,限制了抗原和抗体多方向的自由扩散,加速了泳动的速度,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灵敏度。 (二)器材与试剂 1.器材 (1)电泳仪、电泳槽(2)载玻片(3)刻度吸量管(4)打孔器和图形卡 (5)毛细管(6)吸耳球(7)煮沸消毒水浴箱 2.试剂 (1)1.2%琼脂凝胶(2)生理盐水(3)抗原(4)抗体(5)pH8.6 0.1M巴比妥缓冲液

(三)操作步骤: 1.取热熔的1.2%琼脂凝胶3.5ml,立即浇于载波片上,使琼脂平铺于整个玻片。待自然冷却凝固。 2.用打孔器按图形打孔,再用针尖挑去孔内琼脂。 3.将抗原和抗体用生理盐水分别稀释成1:8浓度。 4.用毛细管按顺序将抗原加入第1孔中。将抗体加入第2孔中。每孔加满为止,(注意防止溢出孔外)。 5.将琼脂凝胶玻片放人pH8.6 0.1M巴比妥缓冲液的电泳槽中,抗原端接负极,抗体端接正极,琼脂两端用四层纱布搭桥。 6.电泳,电压为110V,泳动时间30-45分钟。 7.关闭电源。 8.观察结果:从电泳槽内取出琼脂板,对光观察抗原与抗体之间有否白色沉淀线,出现沉淀线最佳比例和最高稀释度是多少,并绘出沉淀线的位置、数量、形态。 (四)注意事项 1.浇板时,琼脂面要铺平。 2.加样时避免样品溢出孔外。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 一、选择题 【A型题】 1.外毒素的感染免疫是依靠抗毒素的哪种作用机制? A.调理作用 B.黏附作用 C.灭活作用 D.清除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 A.菌苗 B.疫苗 C.BCG D.类毒素 E.抗毒素 3.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A.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 B.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多 C.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 D.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减少 E.以上都不是 4.正常体液中作用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 A.补体 B.防御素 C.溶菌酶 D.白细胞素 E.血小板素 5.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血浆凝固酶 D.组蛋白 E.酯酶 6.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 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 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定植于黏膜 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 E.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 7.通过与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 A.IgM B.IgA C.IgG D.IgD E.IgE 8.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 A.IgG分子小,易入炎症区 B.IgG含量高,作用强 C.IgM无免疫调理作用 D.IgM半衰期短

E.IgG可激活补体 9.溶菌酶不能单独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肽聚糖无五肽桥 B.肽聚糖外有外膜保护 C.肽聚糖为二维构型 D.肽聚糖含量少 E.胞质周围间隙中酶可破坏溶菌酶 10.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内毒素致病的措施,其原因是内毒素: A.作用无组织特异性 B.作用于胞内 C.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疫苗 D.引起化学性中毒 E.一次产量较大 11.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 A.sIgA B.IFN C.中和抗体 D.IgM E.补体结合抗体 12.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 SIgA E.IgE 13.常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试剂是: A.氯仿 B.乙醚 C.酚类 D.甲醛 E.过氧化氢 14.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直接杀伤病毒 B.阻止病毒吸附 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 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 15.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A.流感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腺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人乳头瘤病毒 16.在以下病毒中,机体内虽有特异性抗体,但仍可感染并发病的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流感病毒 D.甲型肝炎病毒 E.柯萨奇病毒 17.新生儿血中测出下列哪类抗体可诊断为宫内感染?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18.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特异性杀伤的主要免疫细胞是: A.CD4+T B.CD8+T C.Mφ D.NK E.中性粒细胞 19.下列哪种抗病毒免疫方式属获得性非特异免疫?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补体及病毒抑制物 C.生理年龄状态 D.干扰素 E.屏障作用 20.病毒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最重要原因是: A.无病毒血症 B.抗原易变异 C.表浅感染 D.短暂感染 E.免疫耐受21.干扰素的特性是: A.无种属特异性 B.由宿主基因编码 C.能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 D.抗病毒作用比特异性抗体强 E.需IgG和补体辅助抗病毒 22.一般认为抗病毒免疫效应最强的是: A.干扰素 B.病毒抑制物 C.IgG抗体 D.细胞免疫效应 E.IgM中和抗体23.下列哪种病毒不会透过血脑屏障? A.乙脑病毒 B.麻疹毒素 C.乳头瘤病毒 D.可萨奇病毒 E.埃克病毒 24.关于干扰素,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是一组具有高活性的多功能堂蛋白 B.可由病毒及其它干扰素诱生剂诱生 C.不能由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产生 D.产生后对邻近的细胞可发生作用 E.其作用发生早于抗体 25.关于干扰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第二节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是指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是由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协调来完成的。先天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机体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正常组织及体液中的抗菌物质;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以抗体作用为中心的体液免疫和致敏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淋巴因子为中心的细胞免疫。 病原菌侵入机体后,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不同,致病物质的不同。机体对它们的免疫反应也各有差别。 一、宿主体表的防御功能 (一)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健康和完整的皮肤与粘膜能有效地阻挡细菌的侵入。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上颤动,可将细菌咳出或咽下;随粪便每日约排菌1012个;小便可清除尿道上皮的细菌。 (二)分泌液中化学物质的局部抗菌作用 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胃酸能杀死寒杆菌、痢疾杆菌和霍乱弧菌。阴道分泌物中的酸类亦有抗菌作用。前列腺分泌的精素(Spermine)是正常精液中存大的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效的抑制物。泪液、唾液、乳汗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广泛分布的溶菌酶能溶解革兰氏阳性细菌。 (三)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腔道中的正常菌群,可以通过它们的代谢产物对抗病原菌入侵。例如皮肤上的痤疮丙酸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能产生抗菌性脂类、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在皮肤上生长;肠道中的某些厌氧菌能产生脂肪酸阻止沙门氏菌在局部生存;肠道中大肠杆菌产生的大肠菌毒和酸性产物能抑制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咽部的草绿色链球菌似能阻止肺炎球菌在局部生长;鼻腔的表皮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能妨碍金黄色葡萄球菌定居等。当这种拮抗作用受影响时,则可发生菌群失调症。 二、机体抗毒性免疫 抗毒性免疫是一种以体液抗体为主的免疫应答。许多以外毒素致病的病原菌造成的感染,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及内毒中毒等,机体的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抗毒素(lgG)中和毒素的作用。由抗毒素与外毒素特异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将其降解消除。抗毒素与毒素结合,可以通过空间阻碍使毒素不能吸附到敏感的宿主细胞(受体)上,或者使毒素生物学活性部位(酶)被封闭,从而使毒素不能发生毒性作用。应当指出,抗毒素不能对已与组织结合的毒素起中和作用。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七章放射免疫分析

第七章放射免疫分析 第一节放射免疫技术 第二节放射免疫分析 第三节免疫放射分析 第四节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放射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可探测的灵敏性、精确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技术。 早期的放射免疫技术是基于竞争性结合反应原理的放射免疫分析(RIA),稍后又发展了非竞争性结合的免疫放射分析(IRMA)。 一、基本类型及原理 1.放射免疫分析(RIA) 是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与反应系统中未标记抗原竞争结合特异性抗体为基本原理来测定待检样品中抗原量的一种分析法。 2.免疫放射分析(IRMA) 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过量抗体与待测抗原直接结合,采用固相免疫吸附载体分离结合与游离标记抗体的非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 二、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放射免疫技术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125Ⅰ、131Ⅰ、3H、14C等。使用最广泛的是125Ⅰ。 三、标志物制备及鉴定 采用放射性碘(如125Ⅰ)制备标志物的基本原理是以放射性碘原子通过取代反应置换被标志物分子中酪氨酸或酪胺残基以及组胺残基上的氢原子。 (一)标记及类型 1.直接标记法 最常用于肽类、蛋白质和酶的碘化标记,其原理是采用化学或酶促氧化反应直接将125Ⅰ结合于被标志物分子中酪氨酸残基或组胺残基上。 其特点是标记方法操作简便,容易将较多的125Ⅰ结合到被标记蛋白分子上,易得到比放射性较高的标志物。常用的方法为:①氯胺T(ch-T)法;②乳过氧化物酶标记法。 2.间接标记法 也称连接标记法(Bolton-Hunter法),是最常用的间接碘标记方法。该法主要用于甾体类化合物、环核苷酸、前列腺素等缺乏碘标记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的标记。 纯化标志物的方法有利用分子筛机制的凝胶过滤法、利用游离125Ⅰ与标志物分子极性差异进行吸附解离的离子交换层析法、按分子所带电荷和直径不同在电场作用下分子迁移速率不同进行分离纯化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标志物的纯化 125Ⅰ标志物反应后,标志物需进行分离纯化以去除游离125Ⅰ和其他杂质。纯化标志物的方法有利用分子

免疫电泳技术

免疫电泳技术 (一)原理 免疫电泳是琼脂平板电泳和双相免疫扩散两种方法的结合。将抗原样品在琼脂平板上先进行电泳,使其中的各种成分因电泳迁移率的不同而彼此分开,然后加入抗体做双相免疫扩散,把已分离的各抗原成分与抗体在琼脂中扩散而相遇,在二者比例适当的地方,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弧。 该方法可以用来研究:①抗原和抗体的相对应性;②测定样品的各成分以及它们的电泳迁移率;③根据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免疫特性及其它特性,可以确定该复合物中含有某种蛋白质;④鉴定抗原或抗体的纯度。 (二)试剂与器材 同琼脂平板电泳。 (三)操作方法 1.在玻璃板的中央放置一小玻棒(d=2mm~3mm),然后用0.05mol/L pH8.6巴比妥缓 冲液配制1%琼脂,制成琼脂板,板厚2mm.。 2.在玻棒的两侧,板中央或1/3处,距玻棒4mm~8mm各打直径3mm~6mm的孔。 3.在孔内加满血清。 4.将玻璃板置电泳槽上进行电泳。电流为2mA/cm~3mA/cm(或电压3V/cm~6V/cm), 电泳时间4h~6h。 5.停止电泳,用小刀片在玻璃板两侧切开,取出玻璃棒,加抗血清样品。 6.于湿盒内37℃(或常温)扩散24h,取出观察。 7.于生理盐水中浸泡24h,中间换液数次,取出后,加0.05%氨基黑染色5min~10min,然后以1mol/L冰醋酸脱色至背景无色为止。 8.制膜、观察、保存标本。 (四)免疫电泳结果分析 1.常见的沉淀弧由于经电泳已分离的各抗原成分在琼脂中呈放射状扩散,而相应的抗体呈直线扩散,因此生成的沉淀一般多呈弧形,常见的弧形如下:①交叉弧:表示两个抗原成分的迁移率相近,但抗原性不同;②平行弧:表示两个不同的抗原成分,它们的迁移率相同,但扩散率不同;③加宽弧:一般是由于抗原过量所致;④分枝弧:一般是由于抗体过量;⑤沉淀线中间逐渐加宽并接近抗体槽,一般由于抗原过量,在白蛋白位置处形成;⑥其它还有弯曲弧、平坦弧、半弧等。

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电泳实验

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电泳实验 【实验原理】 免疫电泳又称为γ球蛋白电泳或免疫球蛋白电泳技术,这是一种能够判断血液中三种免疫球蛋白IgM’’ IgG’’ IgA含量水平的实验方法。在这项实验技术中,首先利用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所带电荷的比值运用水平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将蛋白质进行分离,然后将特异性的抗体引入到与电泳方向平行的凹槽中,在抗原和抗体的扩散过程中,抗原和抗体适当比例的结合会导致沉淀的产生(如图)。0.85%盐不仅可以终止扩散过程也可用于洗去未结合的蛋白,抗原和抗体结合所形成的沉淀线即可以肉眼观察也可利用染色方法观察。 免疫电泳技术不仅可用于血清或尿样中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也可用于其它方面,比如免疫复合物的筛选、各种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识别和鉴定等。免疫电泳技术也是进行蛋白质常规评价的一种可靠,精确的实验方法,可观察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和浓度的改变。 【实验材料】 ⒈实验器材 水平电泳仪;打孔器;滴管;刀片;电源;水浴(55°C);蒸馏水;烧杯(400-600ml); 加样枪(5-100ul)。 ⒉实验试剂 ⑴纯化的抗体;蛋白质混合物;1%琼脂。 ⑵ Tris-巴比妥缓冲溶液:2.24g 巴比妥酸,4.43g Tris,0.053g 乳酸钙及0.065g 叠氮化钠溶于100ml 蒸馏水中。 ⑶电泳缓冲溶液:将Tris-巴比妥缓冲溶液与蒸馏水按1:4的比例混合。 【实验方法】 ⒈准备琼脂糖凝胶 将琼脂和电泳缓冲溶液混合放入90°C水浴加热至溶化,制成1%琼脂,将琼脂在冷却前铺在水平玻璃板上,待冷却至室温后,按图用内径4毫米的打孔器打孔及制作凹槽。 ⒉电泳 将用电泳缓冲溶液稀释的4%-5%的抗原用滴管小心放入小孔中,将胶板放入电泳槽

抗感染的免疫机制

抗感染的免疫机制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这各种病原体,即能使我们致病的东西,但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不会生病。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与我们与我们的机体免疫有关啦。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系统,有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机体的免疫可以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身稳定。免疫系统科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皮肤黏膜的屏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皮肤黏膜收到损伤时,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机体,诱导免疫应答的发生。抗原的种类多,来源广。抗原的分子的理化性质、人体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都与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强弱有关。 在抗感染防御机制中,补体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间的桥梁,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补体作为相对独立的固有免疫机制,期出现远早于适应性免疫。现已发现3条补体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激活物主要是IgG、IgM分子,感染后期才发挥作用或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旁路激活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直接激活C3…..旁路途经是最早出现的补体活化途径,是抵御微生物的非特异性防线。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即可发挥作用。MBL途径:主要激活物为含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基的病原微生物。该途径和上两种途径基友互相交叉促进的作用。可在感染早期或对未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 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终末过程是形成攻膜复合物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细胞因子是有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值和分化等功能。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细胞因子可被分解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众多因子在机体中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浮渣的调节网络。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是重要的免疫细胞表面分子,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发生、淋巴细胞归巢等生理和病理过程。 HLA基因的多样性同时表现具有极为丰富的多态性。经典MHC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以其等位基因产物结合并提呈抗原肽供T细胞识别,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非经典HLA,以其产物参与并调节免疫应答。 专职APC包括DC、Mφ和B细胞,DC是机体内最强的APC。DC是免疫应答反映的始动者,也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外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 II类分子途径加工处理和提呈给CD4+T细胞,内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 I类分子途径加工处理和提呈给CD8+T细胞,单页存在抗原交叉提呈现象。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初始T细胞表面的TCR与APC 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称为抗原识别。决定TCR 识别抗原特异性的是CDR3区,即TCR需要同时识别抗与MHC分子,这种特性称为MHC限制性。(1)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2)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充分活化

7第七章 免疫电泳技术

第七章免疫电泳技术 本章考点 1.概述 2.免疫电泳技术 3.应用 免疫电泳技术是根据抗原及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电泳技术的高分辨力和具有微量、快速的特点,将凝胶内电泳与免疫扩散相结合的一项免疫学技术。 第一节基本原理 一、原理 免疫电泳技术实质上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它的原理是将凝胶扩散置于直流电场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抗原及抗体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异相电荷的电极移动,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慢。由于电流加速了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缩短了两者结合的时间,加快了沉淀现象的产生。当有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时,由于静电荷不同,而区分成不同区带,使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得以区分。 影响因素有:①电场强度;②溶液pH;③离子强度;④电渗等。 二、电解质和蛋白质的电离特性、电泳迁移率、电渗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水溶液中具有两性电离特性,当缓冲液pH与蛋白质等电点(PI)相当时呈电中性,无电泳迁移性;缓冲液pH大于蛋白质等电点(PI)时带正电荷,向阴极端移动;缓冲液pH 小于蛋白质等电点(PI)时带负电荷,向阳极端移动。 在同一电场条件下,各种带电粒子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称电泳迁移率。 在电场中液体对固体可出现相对移动,产生电渗现象。电渗不影响蛋白质的分离,但影响其原点位置。 影响因素有:①电场强度;②溶液pH;③离子强度;④电渗。 三、常用载体 有琼脂和琼脂糖凝胶。其特点是提高了敏感性及反应速度,并可将带电性不同的组分区分开。 第二节常用技术 免疫电泳常用技术有: 1.对流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原理是将双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在琼脂板上打两排孔,左侧各加入待测抗原,右侧孔内加入相应抗体,抗原在阴极侧,抗体在阳极侧。通电后,在pH8.4缓冲液中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抗原泳向阳极抗体侧,而抗体借电渗作用流向阴极侧,在两者之间或抗体侧形成沉淀线。本法敏感度比双向扩散试验高8~16倍。

第8章 放射免疫技术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分配备注标记免疫技术是利用多种标记技术与免疫技术相结合而建立的分析技术体 系。抗原与抗体结的高度特异性是免疫技术用于样品检测的主要特点。标 记免疫技术即是用多种可微量或超微量探扭的示踪物(如荧光素、放射性核 素、酶、化学或生物发光剂等)标记抗原或抗体成标记物,与相应未书记抗 体或抗原进行反应,并对免疫反应结果进行测定的一种分析技术。它不测 定免疫复合物本身,需测定标记物信号即可确定待检物质的含量。因此, 标记免疫技术的核心即是高度特异性和高度灵敏性的有机结合,具有测定 重复性好,准确性高,操作简便,易于商品化和自动化,适用范围广等优 点 标记免疫技术总体分为两类:定位测定组织或细胞中的免疫组化技术, 和检测液体标本中抗巾或抗原含量的免疫测定(immunoassay)。一般按示踪 物及标记技术种类分为:放射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化 学发光免疫技术和金免疫技术等;也可按测定反应体系的物理状态分为均 孝免疫测定和非均相免疫测定;还可按是否使用放射性核素作标记物,分 为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免疫测蜀类。标记免疫技术的发展与标记技术,单克 隆抗体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目前,几切具抗原性和半 抗原性的物质,甚至基因扩增产物均可被测定,标记免疫技术已形成包含 多种标术和多种反应模式的综合性检测体系。 放射免疫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可探测的灵敏性,精确性与抗原抗体 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而创建的一类免疫测定技术。最早期的放射免疫技术 是基于竞争性结合反应原理的放射免疫分析(RIA),稍后又发展了非竞争 结合的免疫放射分析(IRMA)。 第一节、放射免疫技术的特点 一、基本类型及原理 按其方法学原理,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 1.放射免疫分析(RIA) 是该类技术最经典的模式。它是以放射核素标记抗原与反应系统中未 标记的抗原竞争特异性抗体的基本原理来测定待检样品中抗原量的一种分 析法。 2.免疫放射分析(IRMA) 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过量抗体非竞争结合抗原,经固相分离,测定 待测样品中抗原量的一种方案。

机体抗细菌感染的机制

一、宿主体表的防御功能 (一)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健康和完整的皮肤与粘膜能有效地阻挡细菌的侵入。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上颤动,可将细菌咳出或咽下;随粪便每日约排菌1012个;小便可清除尿道上皮的细菌。 (二)分泌液中化学物质的局部抗菌作用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胃酸能杀死寒杆菌、痢疾杆菌和霍乱弧菌。阴道分泌物中的酸类亦有抗菌作用。前列腺分泌的精素(Spermine)是正常精液中存大的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效的抑制物。泪液、唾液、乳汗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广泛分布的溶菌酶能溶解革兰氏阳性细菌。 (三)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腔道中的正常菌群,可以通过它们的代谢产物对抗病原菌入侵。例如皮肤上的痤疮丙酸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能产生抗菌性脂类、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在皮肤上生长;肠道中的某些厌氧菌能产生脂肪酸阻止沙门氏菌在局部生存;肠道中大肠杆菌产生的大肠菌毒和酸性产物能抑制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咽部的草绿色链球菌似能阻止肺炎球菌在局部生长;鼻腔的表皮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能妨碍金黄色葡萄球菌定居等。当这种拮抗作用受影响时,则可发生菌群失调症。

二、机体抗毒性免疫抗毒性免疫是一种以体液抗体为主的免疫应答。许多以外毒素致病的病原菌造成的感染,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及内毒中毒等,机体的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抗毒素(lgG)中和毒素的作用。由抗毒素与外毒素特异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将其降解消除。抗毒素与毒素结合,可以通过空间阻碍使毒素不能吸附到敏感的宿主细胞(受体)上,或者使毒素生物学活性部位(酶)被封闭,从而使毒素不能发生毒性作用。应当指出,抗毒素不能对已与组织结合的毒素起中和作用。根据外毒素的免疫特点,可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应用抗毒素血清进行早期治疗与紧急预防,使用时要保证“早期足量”。 三、机体的抗菌性免疫病原侵入机体后,由于其生物学特征的不同,可分为胞外菌感染和胞内菌感染两类,机体对这两类感染的免疫反应是有差别的。 (一)胞外寄生菌的抗感染免疫 1.抗体对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抗体与细菌结合,可以出现凝集和鞭毛制动现象,但一般而言,对细菌的活力只有微弱的影响,甚至没有影响。如果抗体的结合能抑制细菌的重要酶系统或代谢途径,则可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例如,某些细菌(例如败血巴氏杆菌)从血清转铁蛋白摄取铁的能力可被特异性抗体封闭,从而导致细菌生长受抑制。 2.抗体对细菌吸附作用的抑制:病原菌吸附到粘膜上皮细胞是

放射免疫技术题库1-1-8

放射免疫技术题库1- 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标记免疫技术的根本特点是() A.用放射性核素对免疫反应进行标记 B.标记技术与免疫技术的结合 C.高灵敏性与高特异性的有机结合 D.免疫反应的生物放大作用 E.核素只能标记抗体 标记免疫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高灵敏性与高特异性。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标记免疫技术实际应用时测定的是() A.待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的结合物 B.待测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C.标记物在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信号 D.直接测定样品中抗原的含量 E.直接测定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一种定性、定量甚至定位测定技术。即用荧光素、放射性核素、酶、发光剂或电子致密物质胶体金、铁蛋白作为示踪剂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而检测相应抗原和抗体。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不属于目前RIA常用分离方法的是() A.第二抗体沉淀法 B.聚乙二醇(PEG)沉淀法 C.PR试剂法 D.活性炭吸附法 E.氯仿抽提法 目前RIA常用分离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二抗体沉淀法、聚乙二醇PEG沉淀法、PR试剂法和活性炭吸附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4988562.html,/ 性感美女视频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哪种特点仅属于碘标记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A.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B.测定重复性好、标本及试剂用量少 C.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 D.测量信号不易被屏蔽 E.安全、不污染环境 碘标记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是将具有极高灵敏度的放射性示踪技术与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化学技术方法相结合,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和精密度好等优点,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灵敏度可达纳克ng至皮克pg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