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18-05-23T11:48:14.57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作者:董涛[导读]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体现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且也要重视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展示农村乡土文化的魅力。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临湖镇文化广播电教站安徽亳州 233671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体现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且也要重视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展示农村乡土文化的魅力。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传统文化因为失去了传承载体而逐渐没落,甚至消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投身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队伍中;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包容、开放、创新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分析;文化自信;传承途径;文化保护一、文化自信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所拥有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也是在改革发展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有力武器”。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积淀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有“以人为本,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等等。正是由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才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也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近年来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西方思潮涌入国内,对青年人群的文化认知、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认为“凡是舶来的就是先进的,凡是传统的就是落后的”,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尤其是对于农村传统文化,很多人在未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给农村传统文化贴上了“愚昧”、“陋俗”的标签,这既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种体现,也是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肆意抹黑。在全面建设美丽新农村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转变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片面观念,坚定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实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在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只有对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带着崇高的使命、满怀的激情、敬业的精神投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唯一一个保留了完整传统文化、从未出现过文化断带的国家,并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许多先进的文化成果。时至今日,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对我们的生活、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坚定文化自信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创新路径

1、树立农村文化产业的意识,带动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开展农村工作时,还是以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护农村生态为主,对于农村文化产业的关注程度较低,这就导致了无论是民间文化组织还是当地农民,都缺乏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因此,今后要结合各个农村的特点,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产业之路”,一方面通过构建文化产业链,增加农村传统文化的附加值,为农村创造部分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地方农民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积极性,树立文化自信性和自豪感。例如,某地农村的剪纸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由部分剪纸技术精湛的村民带头成立公司,并实现了流水化生产和商业化运营。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地的剪纸不仅全市闻名,而且销往全国各地,每一位工人都成为了剪纸技艺的传承者。

2、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无论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还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许多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比较低迷。为了振兴农村文化产业,同时也是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断代失传,就需要由地方政府牵头,倡导本地的一些公益组织、文化企业等进行筹资捐款,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另外,也要尝试走文化产业的商业化运作模式,通过多种渠道仅融资,除了常规的金融信贷外,还可以通过投资控股等形式,尽可能的从社会上吸引资金,这样不仅满足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需要,而且还能够群策群力,扶持农村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文化影响力。

3、加强农村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增强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而未断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的进行创新。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创新仍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因此,我们在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时,也要注意吸收现代文化元素,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此外,现阶段农村文化产业创新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文化产业队伍不足,优秀文化人才数量稀少。一方面是城镇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外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条件艰苦,许多文化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开展产业活动。针对这两种问题,就需要通过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方式,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环境,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既需要从供给侧进行优化改革,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开办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又要鼓励和引导大众进行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循环发展。目前来看,虽然地方政府在刺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但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农村文化市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一是要严格进行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的审核,对于对于一些内容不健康或是存在糟粕的传统文化活动,一律禁止传播;而是要迎合农村人们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文化生活习惯,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相对固定的文化消费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