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30例分析
加用黄芪注射液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加用黄芪注射液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更新日期:2009-04-04 点击:李成林摘要:目的:观察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
方法:将91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应用消心痛片10mg,1日3次,口服,复方丹参片3#,1日3次,口服,黄芪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43例应用消心痛片10mg,1日3次,口服。
2组疗程均为14天。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为93.75%,心电图疗效为64.58%;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疗效为81.40%,心电图疗效为30.23%。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P<0.01。
结论: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1995年6月~1999年10月我院内科住院病人,均符合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诊断及中医分型标准,排除心肌梗塞或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91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8例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46~70岁,平均56.41±14.0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平均5.48±4.02年;劳累性心绞痛39例,其中Ⅰ级者21例,Ⅱ级者11例,Ⅲ级者7例;自发性心绞痛9例。
对照组43例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44~69岁,平均55.02±14.43岁;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14年,平均5.73±3.89年;劳累性心绞痛35例,其中Ⅰ级者20例,Ⅱ级者8例,Ⅲ级者7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
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
黄芪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137例

6 讨论据报道不育夫妇约占已婚育龄夫妇15%,其中男性不育约占40%[1,2]。
精子异常是男性不育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中医学认为,男子生殖功能主要受肾气的调控,而肾气又是通过天癸促进生殖之精的产生来维持生殖功能的。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是人类生殖之源,而肾中精气又是由肾阳蒸化肾阴而产生的,可见肾阳与本病关系最为密切。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精血互化,有充养先天肾气的作用,故脾胃生化功能对本病也至关重要。
本研究表明,运用补肾生精、温阳益脾的方法治疗男子精子异常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105),且通过精液动态分析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 <0101)。
本方中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车前子由五子衍宗汤化裁而来,具有补肾填精的功能,辅以黄精、桑椹子、淫羊藿、覆盆子温煦肾阳,佐以党参、熟地黄补脾益气生血。
整方共奏补肾生精、温阳益脾之功。
临床研究与客观指标(精液分析)都表明本方对男子不育症有较好的疗效。
本方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谢文英,王一飞,江鱼1男性学[M ]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681[2]江鱼,周立新1第六届世界男性大会概况[J ]1中国男科学杂志,1998,12(3):192~1931[收稿日期]2003205226[作者简介]梁桂林(1966—),女,山东郓城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治疗与研究。
黄芪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137例梁桂林1,梁桂松2(11郓城县中医院,山东郓城274700;21郓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郓城274700)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积分、中医单项症状比较及血液流变学改变。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105)。
结论: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症状。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30例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30例陈菲;陈茜;张璇【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胃镜、病理、远期疗效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体征的作用.【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1(032)001【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萎缩性胃炎/穴位疗法;补益剂/治疗应用;穴,足三里【作者】陈菲;陈茜;张璇【作者单位】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710003;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安7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以下简称 CAG),是胃粘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
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CAG由于腺体萎缩,病人常有胃酸减少、食欲下降、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
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2007年 4月~ 2008年 3月,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60例均为门诊病例,均经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CAG内镜诊断符号 2003年大连全国 CG专题讨论标准制定[1]。
CAG病理诊断符合2003年重庆中国中西医结合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慢性胃炎诊治方案制定[2]。
中医病名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2002年版)、《临床中医内科学》制定。
大剂量黄芪注射液伍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2003年7月第10卷第7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53・ 大剂量黄芪注射液伍川芎嗪注射液治疗 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张 愉 刘建丽 李 菲* (河北省石家庄市棉三职工医院 石家庄 050011) 缺血性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病残率较高。
为了减轻病人痛苦,降低病残程度,笔者采用大剂量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该病,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诊断标准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并经头颅CT扫描确诊,均无严重心肺肝肾疾患者。
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发病均在1周以内。
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与黄芪注射液80mL加川芎嗪注射液200mg入液静点,每日1次;对照组给与川芎嗪注射液200mg入液静点,每日1次。
两组均以14d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 观察意识状态、眼球活动情况、面瘫情况、言语能力、上肢肩关节肌力、手握力、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
治疗前后均以双盲法仔细体检及评分。
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
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恢复工作者;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部分生活自理,病残程度在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不足8分;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8分以上。
5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痊愈4例(13.33%),显著进步16例(53.33%),进步7例(23.33%),无变化2例(6.67%),恶化1例(3.33%),总有效率为90%。
对照组20例,显著进步6例(30%), *沈阳市于洪区医院 进步9例(45%),无变化2例(10%),恶化3例(15%),总有效率为75%。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6 讨论 中医学认为“人之所有者,气与血耳”。
2022-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预测试题15(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患者,男,近日出现口腔黏膜溃疡,有明显的灼痛感,常因过食煎炒辛辣或寐少而发,伴口渴心烦,失眠溲短黄,大便秘结;检查见黏膜表面有黄白色假膜,周边红肿。
舌红,苔黄或腻,脉数有力。
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如下辨证。
如果患者希望使用中成药,作为执业药师可以推荐的是A.香砂六君丸(内服)B.复方黄连素片(内服)C.桂林西瓜霜(外用)D.固本益肠丸(内服)E.复方甘草片(内服)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心脾积热型口疮[症状]口腔黏膜溃疡,灼痛明显,常因过食煎炒辛辣或寐少而发,伴口渴心烦,失眠、小溲短黄,大便秘结;检查见黏膜表面有黄白色假膜,周边红肿。
舌红,苔黄或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心泻脾,消肿止痛。
[方剂应用]凉膈散(大黄,朴硝,栀子,黄芩,连翘,薄荷,甘草)加减。
[中成药选用]内服清胃黄连片、万应胶囊、牛黄解毒丸(片、胶囊)、栀子金花丸、导赤丸、三黄片;外用口腔溃疡散、珠黄散、锡类散、桂林西瓜霜、复方珍珠散。
2.毒性中药的药性峻烈,掌握其用法用量显得尤为重要。
内服,用量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的毒性中药是A.生附子B.蟾酥C.生甘遂D.红粉E.天仙子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某女性患者表现为头昏眼花、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等症状。
按照藏象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该病应属哪项脏腑功能失常所致A.肝主藏血B.肺朝百脉C.心主血脉D.肾主藏精E.脾主生血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症见头痛起病较急,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证属A.风湿头痛B.风热头痛C.风寒头痛D.肝阳上亢E.瘀血阻络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此四题为头痛的不同证型。
瘀血所致者以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为特征,故选E。
5.中医药文献信息的特点有A.经验性B.实用性C.多学科交融D.质量良莠不齐E.数量迅速递增正确答案:A、B、C、D、E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医药文献信息的相关内容。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胸痹临床分析

本组病例均 1 次手术成 功 , 切 除的全层壁完整 , 手 术 时 间 2 5 ~ 4 0 分钟 , 平均2 8 . 5 分钟 。术后 中有 效 率 9 6 . 2 %, 术后 6 小时 可 下床 活 动 , 术后 尿潴 留 1 1 例, 占4 8 %。经穴 位 针灸 或 1 : 3 服 中药 ( 八 正散 加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顺利排出; 便 后 少量 带 血 5 例, 持续 l - 3 天左右, 下
3 讨 论 及 疗 效的评 估表 【 s 】 . T S T — P P H术 式 适合 以直 肠 前 突及 直肠 黏膜 内脱 垂 为 主 的出 f 5 1 中华 医 学会 消化 病 学分 会 胃肠 动 力 学组 . 中国慢 性 便 秘诊 治
1 2 1 型便 秘 , 目前 临床 上 手术 方 式 为 以下 几 种 : 经 肛 门手 术 、 经阴 2 0 1 3 年 武 汉) 『 s 1 . 中华 消化 杂志 , 3 0 1 3 . 3 3 ( 5 ) : 2 9 1 — 2 9 6 . 道手术 、 会阴手术等 。我们选用T s T — P P H手术 , 只需用一把吻合 指 南(
丹参川芎嗪注射 液治疗胸痹 临床分析
宋剩 芳 张 秀娟 祖文 月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丹参 川芎嗪 注射 液 治疗胸 痹 患者 临床 疗 效及 其原 因 。方法 : 在 临床 中应 用丹参 川 芎嗪 注射 液 治疗胸 痹 患者 中随机 抽 取 心血 瘀 阻证 、 痰 浊 闭阻证 、 气滞 心胸 证 、 气 阴两虚证 、 心 肾 阴虚证 、 心 肾阳虚 证 6 证 型各 3 0 例, 共计 1 8 0 例, 采 用 回顾 性分 析 临床 治 疗 效果 。结果 : 丹 参川 芎嗪 注射 液治 疗心脉瘀 阻和 皇滞心 胸证 患者 效果 更好 , 其 次是痰 浊 闭阻和 气 阴两虚 证 , 效 果 最差 为心 肾阴虚 和 心 肾阳虚 证 。结论 : 提 示在 治 疗上 中成 药也要 辨证 用药 。 关 键词 : 丹 参川 芎嗪 注射 液 ; 胸痹; 临床 分析 中 圈分 类 号: R 2 5 6 . 1 文献标 识t i  ̄ -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5 ) 1 0 — 0 0 1 4 — 0 2
川芎嗪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30例分析

[2]雷达一,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1993(7):432.
川芎嗪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30例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均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疗效好。
【关键词】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气虚血瘀型胸痹;治疗。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中老年中发病率高,尤其是气虚血瘀型胸痹。川芎嗪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均为中药静脉注射液,笔者自2007年8月~2009年9月用两种制剂配伍治疗胸痹30例,以观察临床疗效。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2002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胸痹的诊断及病情程度分级标准。选择胸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川芎嗪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30例(治疗组),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0.8岁;单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30例(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1.8岁。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例均为气虚血瘀型。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胸痹Ⅱ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临床观察

1 . 中医诊断标准 .1 2
参照《 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
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o 年版 ) (02 。 1 .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 .2 2 及世界卫生组织 临床命名标 准化联合专题组拟定 的
次, 口服。心绞痛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含服 , 两组均针 对某些病例的特殊情况 , 酌情吸氧, 高血压者 口服尼群
维普资讯
中医药信息 20 年第 2 07 4卷第 3 期
・
2 - 5
胸痹 Ⅱ号治疗 气虚血瘀 型冠 心病
心 绞 痛 患者 3 O例 临床观 察
刘卫玲 李延 丛媛2 , ,
(. 1 黑龙江中医药3q , v: 黑龙江 哈尔滨 104 ;. 500 2 威海市中医院, 山东 威海 040) 620
比没有 显著 统计 学意 义 。 关 键词 : 绞痛 ; 痹 Ⅱ号 ; 心 胸 气虚 血瘀 ; 临床 观察
中图分 类号 :5 14 R 4 .
文献 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2 462C )3 05—0 10 —20 (0r o —02 2 7
胸痹 Ⅱ 号是老师李延的经验方, 在临床上主要用 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心功能不 全等病症。为了观察 胸痹 Ⅱ号 的疗 效 , 们 将 20 我 06年 4月 至 1 在 我 院 2月 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6 例, o 随机分为治疗组 和对 照 组 , 进行 对 比分析 , 并 结果 如 下 。
间、 次数 、 度 、 续 时 间 、 程 持 诱发 原 因 。③ 心 电图检查 。
12 诊 断标准 及排 除标 准 .
2 1 治疗方法 治疗 组给予 胸痹 Ⅱ号 , . 方组 : 红参 1g生黄芪 2g 三七 lg 丹 参 2g 川芎 1g 当归 5、 0、 O、 0、 5、 1g瓜萎 2g 白芍 1g地龙 1g茯苓 1g 甘草 lg 5、 0、 5、 5、 5、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嗪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3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10-26T14:47:44.73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0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忠亮[导读]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中老年中发病率高,尤其是气虚血瘀型胸痹。
王忠亮(河南省清丰中医院 457300)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疗效。
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均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
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别(P<0.05)。
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疗效好。
【关键词】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气虚血瘀型胸痹;治疗。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中老年中发病率高,尤其是气虚血瘀型胸痹。
川芎嗪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均为中药静脉注射液,笔者自2007 年8月~2009 年9 月用两种制剂配伍治疗胸痹30 例,以观察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2002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胸痹的诊断及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选择胸痹患者60 例,随机分为两组。
川芎嗪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30例(治疗组),其中男23 例,女7 例;年龄44~82 岁,平均年龄60.8 岁;单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30例(对照组),其中男22 例,女8例;年龄45~80 岁,平均年龄61.8 岁。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例均为气虚血瘀型。
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1.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川芎嗪注射液120 mg,黄芪注射液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14 天,休息一周,再静点以上药物14 天为1 疗程。
对照组单用川芎嗪注射液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14 天,休息1 周,再单独静点川芎嗪注射液14 天为1 疗程。
两组病例治疗期间一律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
2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疗效标准》。
胸痹的疗效标准。
显效: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症状减轻,S-T段的降低在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无效:症状、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症状加重,心电图S-T段比治疗前下降>0.05 mv。
川芎嗪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胸痹及单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胸痹的疗效见表1、表2。
3 讨论
气虚血瘀型之胸痹多在年老体弱中发病,因其肾气渐衰,而至脏腑功能失调,心脉痹阻不通,形成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之证。
治疗则采用益气活血通络之法。
本组试验应用黄芪注射液治其本,川芎嗪注射液治其标,临床观察其总有效率为90.0%,对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对轻、中、较重度气虚血瘀型胸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心电图的改变方面,治疗组S-T段压低变平也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川芎嗪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川芎嗪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中补气药,性微温、味甘。
中医认为,黄芪具有益气活血、养心通脉、对气虚血瘀之胸痹有扶其本之功效[1]。
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可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增加心肌血液供应、恢复细胞活力、保护心肌细胞[2]。
川芎嗪中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味辛温。
中医认为,川芎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故用于治疗气血瘀滞之胸痛。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扩血管作用,可改善冠脉流量,还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从而抑制血管内的血栓形成,改善局部血流供应。
两药合用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疗的原则,对治疗气虚血瘀型之胸痹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陆曙.黄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1998, 1(29).
[2] 雷达一,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1993(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