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专家共识》(2019)要点

合集下载

2024上皮性卵巢癌规范化维持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全文)

2024上皮性卵巢癌规范化维持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全文)

2024上皮性卵巢癌规范化维持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全文)遵循专家共识,实施规范化维持治疗。

卵巢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三位,病死率居首位。

2020年,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5.5万例,且逐年增加,死亡病例约3.8万例[1]。

由于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且早期患者症状隐匿,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预后不佳,中国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约38.9%[2]O近年来,随着抗血管生成药物、聚腺昔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抑制剂)的出现及多项维持治疗研究结果的公布与更新,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也逐步改变了卵巢癌的临床治疗策略。

鉴于维持治疗时间较长,用药不仅要考虑疗效,也要注重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才能为卵巢癌患者带来整体获益。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对上皮性卵巢癌的维持治疗药物最新进展、相互作用、代谢途径和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临床该类药物处方和医嘱提供参考。

2022年,广东省药学会发布《上皮性卵巢癌规范化维持治疗专家共识》[3](后称《共识》)本期内容,特别整理解读《共识》中一线维持治疗部分总结整理,以飨读者。

卵巢癌常见病理类型及基因改变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约2/3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最常见的是高级别浆液性癌。

约50%的上皮性卵巢癌存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同源重组修复(HRR)通路相关的基因突变是导致HRD的主要原因,卵巢癌中常见的HRR突变有:BRCA1、BRCA2、ATM、BARD1等,其中BRCA1/2突变占14%〜15%,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中BRCA1/2突变更加常见,约22.6%存在胚系BRCA1/2突变,约6%-7%存在体细胞BRCA1/2突变,BRCA1的突变频率高于BRCA2o上皮性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初始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部分I期以及全部II-IV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需接受术后辅助治疗。

卵巢癌指南2019

卵巢癌指南2019

卵巢癌指南2019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中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医学界不断探索和更新治疗指南。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2019 年的卵巢癌指南。

一、卵巢癌的概述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其发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卵巢癌的主要类型包括上皮性卵巢癌、生殖细胞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等,其中上皮性卵巢癌最为常见。

二、诊断方法1、症状观察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疼痛、腹胀、腹部肿块、月经紊乱、消瘦等症状。

但这些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2、妇科检查通过妇科双合诊、三合诊等检查,了解卵巢的大小、形态、质地以及有无肿块等。

3、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 检查、MRI 检查等,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4、肿瘤标志物检测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CA125、HE4 等。

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对于卵巢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5、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卵巢癌的金标准。

通过手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和细胞学检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等。

三、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手术是卵巢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早期患者通常行全面分期手术,包括切除双侧卵巢、输卵管、子宫、大网膜以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等。

对于晚期患者,多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尽可能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以提高后续治疗的效果。

2、化疗化疗是卵巢癌术后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紫杉醇、铂类(如顺铂、卡铂)等。

化疗方案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理类型等因素制定。

3、靶向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在卵巢癌的治疗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PARP 抑制剂(如奥拉帕利、尼拉帕利等)对于 BRCA 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4、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新兴的治疗方法,但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

卵巢癌一线化疗方案

卵巢癌一线化疗方案

卵巢癌一线化疗方案引言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早期诊断的卵巢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然而,对于晚期、复发或转移的卵巢癌患者,化疗是常规的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卵巢癌一线化疗方案的基本概念、药物组合及其作用机制。

一线化疗方案概述一线化疗方案是指卵巢癌患者首次接受化疗时使用的治疗方案。

该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使用多种化疗药物,尽可能减少卵巢癌的病灶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一线化疗方案一般包括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在选择一线化疗方案时,医生会考虑多个因素,如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的分期、组织学类型等。

常见的一线化疗方案包括TC、CP、TP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两个常用方案。

TC方案TC方案是一线化疗中常用的方案之一,其由紫杉醇(Taxol)和顺铂(Cisplatin)两种药物组成。

•紫杉醇是一种微管抑制剂,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可以阻断微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顺铂是一种DNA破坏剂,可以通过与DNA结合,干扰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从而杀死恶性细胞。

TC方案的优点是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互补,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TC方案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CP方案CP方案是另一种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由顺铂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两种药物组成。

•环磷酰胺是一种酰胺类抗肿瘤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R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和生长。

•顺铂的作用机制前文已提到。

CP方案的优点是顺铂和环磷酰胺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然而,CP方案的副作用也较为明显,如造血功能抑制、免疫抑制等。

除了TC和CP方案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一线化疗方案,如TP方案、IP方案等。

在具体选择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一线化疗方案的作用机制一线化疗方案中的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通过抑制细胞分裂。

晚期卵巢癌维持治疗方案

晚期卵巢癌维持治疗方案

摘要: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卵巢癌的预后较差。

在完成初次治疗后,维持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晚期卵巢癌的维持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策略。

一、引言卵巢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

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在完成初次治疗后,维持治疗对于控制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晚期卵巢癌的维持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二、药物治疗1. 化疗化疗是晚期卵巢癌维持治疗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卡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

化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如卡铂+紫杉醇、顺铂+紫杉醇等。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新型化疗方案逐渐应用于临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2. 激素治疗激素治疗主要用于激素依赖性卵巢癌,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

常用的激素类药物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抗雌激素药物等。

激素治疗可降低肿瘤生长速度,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的策略。

晚期卵巢癌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

靶向该通路的药物有依维莫司、贝伐珠单抗等。

2. CDK4/6抑制剂CDK4/6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周期,阻止肿瘤生长。

常用的CDK4/6抑制剂有帕博利珠单抗、阿帕替尼等。

3. PARP抑制剂PARP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DNA修复,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常用的PARP抑制剂有奥拉帕利、尼拉帕利等。

四、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晚期卵巢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PD-1/PD-L1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力。

晚期卵巢上皮癌的处理要点PPT课件

晚期卵巢上皮癌的处理要点PPT课件
晚期卵巢上皮癌的处理要点
演讲人
汇报日期
目录
01. 概述 02. 晚期卵巢上皮癌影响预后或危险因素
01
概述
概述
晚期卵巢上皮癌标准治疗模式是,患者一开始就应该进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尽最大可能使残余肿瘤直 径<lcm。对于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的患者,应该和其讨论腹腔化疗的问题,应该积极使用TP腹腔静脉 联合化疗,当然其他化疗方案也是好的选择(如TC、DC、dd-TC),如果经济条件好,TC与贝伐珠单抗 联合也是好的治疗措施。对于未能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化疗(如TC、DC、 dd-TC)。另外,如果患者在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肿瘤数量相当多,可以给予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 疗,紧接着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再予6 个疗程的化疗(总疗程8~9个)。
02
晚期卵巢上皮癌影响预 后或危险因素
晚期卵巢上皮癌影响预后或危险因素
年龄:年轻者(<50岁)预 后较好。
病理分级:高、中、低分化 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
25%、7%。
肿瘤组织类型;浆液性癌、 透明细胞癌较黏液性癌及子
宫内膜样癌预后差。
期别:是主要因素,期别越晚, 预后越差。
初次手术肿瘤切除的彻底性, 或残留肿瘤体积大小。残留愈 大,预后愈差。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阳性预 差。
晚期卵巢上皮癌影响预后或危险因素
肿瘤细胞减灭术后4周的血清CA125水平下降不满意(不 及术前的 50%)或术后2个月未降至正常,预后差。
感谢聆听
汇报人姓名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化疗的护理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化疗的护理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化疗的护理
黎薇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05(16)8
【摘要】目的探讨适合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98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化疗的毒副反应,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

结果98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药物引起的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

结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护理应注意加强心理支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化疗的毒副反应,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卵巢癌全身化疗疗程的完成,从而提高缓解率。

【总页数】1页(P805-805)
【关键词】卵巢癌;化疗;护理
【作者】黎薇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8.3
【相关文献】
1.不同剂量紫杉醇静滴联合顺铂腹腔化疗与单纯顺铂腹腔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J], 李娟;顾笑梅
2.手术加皮下埋藏腹腔化疗泵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J], 娄
越亮;王伟;张燮良
3.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与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对比性分析 [J], 陈爱琴; 夏琴琴; 王婷婷; 马盛宗; 马晓红; 丁永慧
4.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Ki-67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刘玥曦;令狐华
5.新辅助化疗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J], 张晓明;孙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晚期卵巢上皮癌的综合治疗与预后

晚期卵巢上皮癌的综合治疗与预后

晚期卵巢上皮癌的综合治疗与预后俞小元;程晓伟;董丽萍【期刊名称】《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02(8)6【摘要】[目的]探讨晚期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综合治疗对预后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2月该院收治的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Ⅲ、Ⅳ期卵巢上皮癌。

[结果]晚期卵巢上皮癌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4.18%和24.05%。

5年生存率Ⅲ a 期100%、Ⅲ b 期28.81%、Ⅲc期16.05 %、Ⅳ期0;黏液性囊腺癌、透明细胞癌、混合性癌均为O ,浆液性囊腺癌29.34%、内膜样癌51.68% ;G1 为50.42%、G2 42.75 %、G32.53% ;术后残留癌灶<2cm5年生存率44.18%、≥2cm5年生存率4.75% ;术后化疗≥6个疗程的5年生存率47.56 %、<6个疗程的5年生存率3.89 %(P<0.01)。

[结论]晚期卵巢上皮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术后残留癌灶大小及化疗疗程数相关 ,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正确的化疗可提高疗效 ,延长生存期。

【总页数】3页(P340-342)【关键词】卵巢肿瘤;综合疗法;预后【作者】俞小元;程晓伟;董丽萍【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相关文献】1.影响中晚期卵巢上皮癌预后的治疗因素分析 [J], 杨国奋;梅卓贤;何勉;凌家炜2.晚期卵巢上皮癌并腹水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J], 路平华3.晚期卵巢上皮癌的综合治疗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J], 刘丽影;梁金凤;李晓光4.晚期卵巢上皮癌的综合治疗 [J], 贾桂华;张国霞;刘金荣;刘翠芬;邹继红5.23例晚期卵巢上皮癌的综合治疗体会 [J], 辛广亮;牟全成;扈美兰;隋黎丽;李群英;刘素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ⅢC期卵巢上皮癌术后一线化疗用药剂量对预后的影响

ⅢC期卵巢上皮癌术后一线化疗用药剂量对预后的影响

ⅢC期卵巢上皮癌术后一线化疗用药剂量对预后的影响赵晓东;张巧;张毅【期刊名称】《癌症(英文版)》【年(卷),期】2005(024)008【摘要】背景与目的:化疗是治疗晚期卵巢癌必不可少的手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应用合适的化疗剂量是合理用药的两个方面,用药剂量对生存的影响一直有争议.本文拟探讨卵巢癌术后一线化疗用药剂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采用含铂类药物进行辅助化疗的47例ⅢC期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各种药物的相对总剂量(cumulative dose,CD)和相对剂量强度(dose intensity,DI),分析用药剂量对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结果:总体中位CD为0.76,中位DI为0.53.顺铂中位CD为0.78,中位DI为0.57;紫杉醇中位CD为0.81,中位DI为0.51.应用Kaplan-Meier 曲线和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各剂量指标对整个群体的PFS和OS都没有影响.分组分析显示,对于顺铂联合非紫杉醇组总体CD、顺铂CD和顺铂DI越大,PFS越长(P值分别为0.01、0.00和0.01),OS越长(P值分别为0.01、0.00和0.01);而各剂量指标对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的预后均没有影响.残留大病灶组(>2 cm)顺铂DI越大,PFS越长(P=0.01),总体CD和顺铂DI越大,OS越长(P=0.04和0.01);残留小病灶组(残留病灶≤2 cm)各剂量指标对PFS、OS均无显著性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残留病灶大小是唯一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对术后残留病灶较大(>2 cm)或采用非紫杉醇方案化疗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用药剂量可能会影响生存时间.残留病灶大小是影响预后的唯一独立因素.【总页数】4页(P1002-1005)【作者】赵晓东;张巧;张毅【作者单位】北京医院妇产科,北京,100730;北京医院妇产科,北京,100730;北京医院妇产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专家共识》(2019)要点
卵巢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妇科肿瘤第三位,病死率居妇科肿瘤首位。

据统计,美国卵巢癌每年新发病例约22240例,死亡病例约14070 例。

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52100例,且逐年增加,死亡病例约22500例。

卵巢癌的维持治疗是指在初治或复发卵巢上皮性癌完成一定周期数的化疗±手术,肿瘤得到最大程度缓解后(如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继续采用有效的药物进行延续治疗,在无显著毒副作用的情况下,继续治疗一定时间或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旨在推迟并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

由于维持治疗时间较长,用药不仅要考虑疗效,也要注重患者的耐受性。

1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一线化疗
参考国内外指南,目前晚期(III~IV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标准化疗方案为铂类药物联合化疗,具体如下:(1)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3h,卡铂AUC 5~6,静脉滴注1h,第1天,每3周重复,共6周期;(2)紫杉醇剂量密集方案,紫杉醇80mg/m2 静脉滴注1h,第1、8、15天,卡铂AUC5~6,静脉滴注1h,第1天,每3周重复,共6周期;(3)紫杉醇60mg/m2 /周,静滴1h,卡铂AUC 2/周,静滴30min,共18周(适用于高龄、体弱难以耐受3周化疗方案的患者);(4)多西他赛60~
75mg/m2,静脉滴注1h,卡铂AUC5~6,静脉滴注1h,第1天,每3周重复,共6周期;(5)卡铂AUC5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30mg/m2 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共6周期;(6)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3h,卡铂AUC 5~6,静脉滴注1h,贝伐珠单抗7.5mg/kg,静脉滴注30~90min,第1天,每3周重复,共6周期,之后贝伐珠单抗单药继续维持治疗12周期;(7)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3h,卡铂AUC6,静脉滴注1h,第1天。

每3周重复,共6周期,从第2周期第1天给予贝伐珠单抗15mg/kg,静脉滴注30~90min,每3周期重复,共22周期。

对于满意减瘤的II~III期患者,还可选择静脉/腹腔联合化疗方案: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3h或24h,第1天,顺铂75~100mg/m2 腹腔注射,第2天,紫杉醇60mg/m2 腹腔注射,第8天,每3周重复,共6周期。

2 晚期卵巢上皮癌的一线维持治疗
2.1 延长化疗周期
综合考虑增加化疗周期作为维持治疗的毒副作用大且生存获益尚不明确,不推荐化疗作为维持治疗。

2.2 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单克隆抗体,已在多个国家获批在卵巢癌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两项研究(GOG-218 和ICON-7两项期研究)结果,贝伐珠单抗在欧美国家获批用于一线治疗上皮性卵巢癌。

2.3 聚二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

在BRCA1/2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中已存在同源重组修复障碍,应用PARP 抑制剂后抑制单链断裂的损伤修复,则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这被称为合成致死,是PARP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目前在欧美国家上市的PARP 抑制剂主要有奥拉帕利、尼拉帕利和rucaparib。

3 卵巢上皮癌的BRCA基因检测
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

目前国内研究数据提示,中国卵巢癌患者的胚系BRCA1/2突变率约为16.7%~28.5%,且与国际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2018 年中国病理科专家共识:建议对于可获取肿瘤组织的癌症患者,可行肿瘤组织样本检测,一般使用手术或穿刺获得的肿瘤样本;对于肿瘤组织不可获取的癌症患者和癌症高风险人群,可行胚系BRCA基因检测,一般使用血液、唾液、口腔拭子等样本,目前以血液为主。

4 结论与共识
(1)卵巢上皮癌的初始化疗标准为含铂联合化疗,具体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化特征;
(2)卵巢上皮癌一旦确诊,应行BRCA1/2突变检测,以利于治疗选择和判断预后,并可评估家族遗传风险;
(3)对有BRCA1/2突变的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一线含铂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后应给予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进行维持治疗,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预后。

以上共识亦适合于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