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压病

合集下载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PPT课件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PPT课件

06
政策法规支持与资源获取途径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提出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推进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明确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
并发症与危害程度
并发症
高血压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等,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危害程度
高血压的危害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 等器官的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应高度重视高血压的危害, 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02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高血压基本概念与危害 • 老年人高血压特点与诊断 • 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原则 • 非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 •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策略 • 政策法规支持与资源获取途径
01
高血压基本概念与危害
高血压定义及分类
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 特征的慢性疾病,通常伴有心、脑、 肾等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
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老年人缓解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如学习放松技巧、应对压力 的方法等,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而 控制血压。
辅助手段如针灸、按摩等
针灸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有助于 降低血压。但针灸治疗需寻求专业医师操作,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老年高血压诊断和治疗

老年高血压诊断和治疗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说明
1、若患者的SBP与DBP分属不同的级别时, 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
为3级; 3、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 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 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 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
发病机制特点
2、收缩期高血压的机制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主动脉弹性减 退及血管收缩所致。当主动脉弹性减退 时,小动脉收缩以帮助在收缩期阻抗血 流,并因舒张期主动脉回缩力减退,血 流量小,这种阻抗可以增加主动脉壁张 力,提高收缩压。
ISH 的发病机理
主动脉弹性减退 + 潜在的血管收缩
僵硬的血管的压力 曲线比弹性血管陡

160
血压 (mm Hg)
SBP
140 120 100 80 60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74 75–84 85–99

收缩压的升高呈 线性 舒张压较平缓地 升高,经过平台 期,在70岁左右 缓慢下降
DBP
年龄组 (岁)
Adapted from Galarza CR et al. Hypertension. 1997;30:809-816.
诊 断
一、血压测量 某些与年轻者血压特征的差异: 1、波动性 对情绪、体力活动改变、进食 或晨间清醒时的血压生理反应表现较大 波动性。血压愈高,波动愈大。故应至 少测非同日血压三次才能确诊(在血压 很高、靶器官损伤很重时,需紧急治疗 时例外)。

老年性高血压

老年性高血压

老年性高血压一、疾病定义及概述老年性高血压是指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的高血压疾病。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被诊断为高血压。

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变化和生理功能的下降,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二、病因分析老年性高血压的发生可以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逐渐下降,血管内膜发生变化,导致血压升高的几率增加。

2.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的病史,那么患上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增加。

3.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和高糖饮食都会增加老年人患上高血压的风险。

4.缺乏运动:年龄大了后,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下降,长期缺乏运动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5.心理因素:老年人常常面临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头晕、头痛:由于血压升高,老年人常常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2.心悸、胸闷:心脏负担增加,容易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感。

3.眩晕、失眠:血管病变会导致老年人出现眩晕、失眠等症状。

4.尿频、尿急:高血压患者常常会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相关的症状。

5.视力模糊:高血压会影响视网膜供血,导致视力模糊。

四、诊断与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定期测量血压: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血压测量,一般以早晨、晚上测量两次为宜。

2.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损害。

3.尿常规检查:通过尿常规检查,了解肾功能是否受损。

4.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测定血液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针对老年性高血压,可以选用ACEI类、ARB类、钙离子拮抗剂等抗高血压药物。

2.饮食调理: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

3.运动治疗: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加心肺功能。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培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培训
发病机制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 方面,包括动脉硬化、血管弹性 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肾脏 功能减退等。
流行病学特点
01
发病率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是老年人最常 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02
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和种族的老年高血压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可 能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戒烟限酒等健康习惯培养
戒烟
吸烟可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患者应积极戒烟,同时 避免吸入二手烟。
限酒
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线性相关,尤其与收缩压相关性更强。建议患者避免过量饮酒,男性 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
健康习惯培养
鼓励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定期检测血压等。
07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措施
控制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按时服药,保 持血压在正常水平,以降低心脑血管 疾病风险。
适量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进行至少 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健康饮食
采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摄 入富含钾、镁、钙等微量元素及优质 蛋白质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芹菜 、菠菜、花生等。
02 护理评估与诊断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询问患者高血压病史 、家族史、用药史等 相关信息。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包括心、肺、肝、 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评估。
测量患者的身高、体 重、腰围等,计算 BMI指数。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常规血液检查
了解患者红细胞、白细 胞、血小板等指标。
尿液检查
检测尿蛋白、尿糖等指 标,评估肾功能。

老年高血压有啥特点

老年高血压有啥特点

老年高血压有啥特点? 如何用药?发布时间:2023-02-15T07:22:44.17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19期作者:姜哲方苏海顾冬梅[导读]老年高血压有啥特点? 如何用药?姜哲方 苏海顾冬梅(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235)临床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有将近五成患有高血压疾病,且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其中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一旦患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文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如何治进行详细阐述。

1.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第一,老年高血压患者因为血管硬化、动脉弹性差,大动脉缓冲功能受损,导致大部分患者收缩压高,舒张压不高或低,脉压较大。

简单来讲,大部分患者都是单纯收缩压增高。

第二,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差,血压波动性较大,动脉硬化程度较为严重,血压波动性较差。

相关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内收缩压波动能够达到70mmHg。

在门诊诊治时,部分患者初始测收缩压200mmHg,继续测几次,几分钟内收缩压会相差40mmHg,最后是160mmHg。

因此,测量血压要求相对较多,需要至少休息五分钟、不要说话等,进而更加准确的测量血压。

第三,常常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其中包括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超重等,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用药要求与注意事项也是不同的。

第四,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中风后遗症、脑血管硬化、脑血管供血不足,会影响到脑细胞功能,导致患者认知能力减退,甚至出现老年痴呆,以至于患者无法正确认识疾病,无法谨遵医嘱配合治疗。

第五,常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其中包括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这些患者在治疗时需要注意各个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禁忌。

第六,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

临床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群体中有大约15%左右患有低体性低血压。

低体位血压的诱因较多,感冒、大量出汗、腹泻、热水浴、饮酒等,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上述这些因素;且在起床时需要小心;夜间起床大小便也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一般成年人相同,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但 需注意,老年人在血压测量时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白大衣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等,应多次 测量并综合评估。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需与假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进行鉴别。假性高血压可通过直接动脉内测压进行鉴别;继发性 高血压则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寻找潜在病因。
06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提升途径探讨
患者知识水平现状调查结果展示
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
大部分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的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如诊断标准、危 害及预防控制等方面存在认知误区。
治疗依从性
调查显示,老年患者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普遍不高,漏 服药、自行停药等现象时有发生。
生活方式调整
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老年患者往往难以坚持,缺 乏科学指导。
评估方法与指标选择
血压测量
靶器官损害评估
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
整体健康状况评估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 压测量,包括诊室血压、家庭 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等, 以全面了解血压控制情况。
针对心脏、血管、肾脏等靶器 官进行损害评估,如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 微量白蛋白等,以及时发现并 干预潜在并发症。
智能化技术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更精准的诊断、治疗与随访管理,提高治 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加强多学科协作与综合管理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多重共病情况,加强心血管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THANKS

老年人高血压危象疾病详解

老年人高血压危象疾病详解

疾病名:老年人高血压危象英文名:senile hypertensive crisis缩写:别名:老年高血压危象疾病代码:ICD:I10概述: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是指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使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引起血压急剧升高,病情急剧恶化以及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脑、肾等主要靶器官功能严重受损的并发症,此外,若舒张压高于18.3~19.6kPa(140~150mmHg)和(或)收缩压高于 28.8kPa(220mmHg),无论有无症状亦应视为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可发生在各期缓进型高血压,亦可见于各种急进型高血压,如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卟啉病(紫质病)、急性主动脉夹层血肿和脑出血等。

除了血压升高的绝对水平和速度外,靶器官受累程度亦极为重要,在并发急性肺水肿、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肌梗死或脑血管疾病时,即使血压仅中度增高,也应视为高血压危象。

强烈的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可引起各种脏器损害的表现。

例如脑血管痉挛引起高血压脑病;肾小动脉痉挛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绞痛;前庭和耳蜗动脉痉挛引起耳鸣、眩晕、平衡失调和眼球震颤等。

高血压治疗的当务之急是将血压维持在安全范围,使之得以控制或好转。

近年来,由于采用有效的药物和综合治疗措施,则1 年病死率降至 25%,5 年病死率为 50%。

应将血压降至安全范围内,使衰竭脏器的功能得以改善以至恢复正常功能,但如果降压过速、过甚,则反而使上述脏器血供显著减少,加重功能障碍,造成恶性循环,故对高血压危象的降压治疗应既迅速又谨慎。

流行病学:高血压危象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占高血压的 1%,也是高血压致死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高,以往无有效药物治疗,1 年病死率为70%~90%,5 年病死率为99%。

病因:在原发性高血压和某些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由于某些诱发因素的作用可引起高血压危象。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老年高血压病是指60岁及以上的年龄群体中患有高血压的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高血压病在老年人中更加普遍,其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专业护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引言、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的重要性、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实践案例分析以及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相关问题,以提供一些有效方法和策略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

同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结合进行探究,并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建议与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2.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2.1 定义和特点:老年高血压病是指在65岁及以上的年龄段中发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特点是长期血压升高,并伴随着一系列的心血管系统病变。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容易患上高血压病。

高血压试验数值要求为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

2.2 护理原则和方法:为了有效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合理控制饮食:推荐患者遵循低盐、低脂肪、高纤维饮食。

减少摄入过多的钠盐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钠离子含量,减轻水分潴留。

- 定期测量血压: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每天定时监测自己的血压,并记录下来。

及时发现异常值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复查: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液生化指标、心电图和肾功能等,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提醒他们按时服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的53.2%。随着年龄增长的发生率增 加,同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急剧升高。老年 人脉压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呈显著正 相关
20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比舒张压更准确地预测心血 管意外的发生,收缩压每升高 l ,死亡率也几 乎增加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 老年人大动脉硬化及其扩张能力降低,不仅产 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不变或下降, 导致脉压增大,这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 另一个重要特征
1999年高血压防治指南
5
表1.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级高血压(轻度)
亚组:临界高血压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亚组: 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
<120 <130 130-139 140-159 140-149 160-179 ≥180 ≥140 140-149
老年高血压病
1
高血压()
是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 心衰、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
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特征
第六次人口普查 60岁及以上人口 65岁以上人口
13.4亿 13.26% 8.87%
3
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特征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2002年≥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49.1% 2005年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346万
21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2. 血压波动大 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改变、进食,均 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
老年人血压波动大:一天内40/20 至 90/40 ,且血压的昼夜节律常消失。 一年内收缩压可波动20-130 ,通常 夏季低、冬季高
老年人血压波动范围大,不仅影响了 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22
9
(一)大动脉顺应性降低
随增龄,大动脉弹力薄板层断裂、破碎; 管壁胶原与弹性蛋白比值失调、纤维化;
动脉中层钙化、内膜粥样硬化; 大动脉顺应性降低35%,可使收缩压升高
25%,舒张压下降12%
10
(一)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升高
器质性原因
随着增龄,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
重、管腔缩小甚至闭塞,导致血管阻力升
约每2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 部分城市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60%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 4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老年高血压:年龄在65岁以上,血压值持续或非 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
收缩压≥ 140和(或)
舒张压≥90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收缩压≥140,
舒张压<90,
老年占60%
中危
Ⅲ ≥3个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Ⅳ 并存的临床情况
高危 很高危
血压()
2级高血压 160~179 或100~109
中危
中危
3级高血压 ≥180 或≥110
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8
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一)大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管阻力升高 (二)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改变 (三)肾脏排钠能力减退 (四)受体功能亢进 (五)胰岛素抵抗 (六)血小板释放功能增强 (七)压力感受器功能减退与失衡 (八)不良生活方式影响
12
(三)肾脏排钠能力减退
交感活性亢进使肾血管阻力增加 肾小球微小结构病变; 肾脏排钠激素分泌减少;肾外排钠激素
分泌异常;潴钠激素释放增多
1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肾小球旁细胞)
(肝脏) 血管紧张素 I(肺循环)Fra bibliotek血管紧张素
血管收缩
血管增殖 AT1
醛固酮分泌 心肌细胞增殖 交感神经活性增加
舒张压()
<80 <85 85-89 90-99 90-94 100-109 ≥110 <90 <9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 6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7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Ⅰ 无其它危险因素
1级高血压 140~159 或90~99
低危
Ⅱ 1~2个危险因素
致血栓、缩血管物质增多(2、 β –、4、5) 纤维蛋白原立体构型改变导致血流粘滞度增加 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影响前列环素合成
17
(七)压力感受器功能减退与失衡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血压的急性调节主要通过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 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实现,血压升高时感受器传 入冲动增加,使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而迷走神经 张力上升,从而下调血压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3. “晨峰”高血压现象 血压有夜间低谷逐渐上升,清晨达高峰
4. 症状少,并发症多 老年人反应迟钝,对持续的高血压有较
长时间适应,在靶器官损害前半数无症状
23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5. 白大衣高血压增多 6. 致死、致残率高
老年高血压致死率 13% 死因在我国以脑卒中为最多
24
心房和肺静脉的低压感受压器敏感性降低
18
(八)不良生活方式影响
缺乏体育锻炼
超重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但未见有年龄 上差异
饮酒过量
饮酒量越大血压越高,老年人比成年人更 加突出
钠摄入过多
老年人对钠很敏感,钠摄人量与血压呈 19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脉压大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老年高
AT2
血管舒张 抗增殖
细胞凋亡
14
(四)受体功能亢进
✓ 去甲肾上腺素灭活、清除能力减弱 ✓ 血管β受体数目及敏感性下降,交感α受体相对
增多, α受体功能亢进
15
(五)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造成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及 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活性亢进,动 脉弹性减退,从而血压升高
16
(六)血小板释放功能增强

功能性原因
随着衰老,血管平滑肌β 受体的反
应性降低,而α受体的反应性无明显变化,
导致血管收缩占优势,外周血管阻力升高
11
(二)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改变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 度升高,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
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 巴胺、神经肽γ,5-羟色胺、血管加压素、 脑啡肽、脑纳肽和中枢系统
老年高血压诊断要点
定期测血压 连续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有两
次≥140和(或)≥90 ,才认为有高血压
25
老年高血压诊断要点
排除假性高血压:如将袖套充气使其压力大 于患者收缩压20以上,仍能触及桡动脉波动, 即试验阳性,说明有假性高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