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企业发展能力文献综述

企业发展能力文献综述

企业发展能力文献综述企业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它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组织运作和战略实施的综合体现,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战略能力四个方面综述企业发展能力的相关文献。

组织能力是指企业有效整合和利用内部资源的能力。

研究表明,组织能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张云博等(2015)的研究发现,组织能力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产生正向影响。

另外,杨洪涛(2017)的研究发现,组织能力对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组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协作和提高管理效能,提高组织能力水平。

创新能力是企业在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研究发现,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例如,王琛等(2016)的研究发现,创新能力对企业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均有显著影响。

此外,王天等(2017)的研究还发现,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员工创新意识和激励创新活动。

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获取和维持顾客满意度的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与市场互动的重要方式,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市场营销能力对企业市场绩效和竞争优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例如,李晓峰等(2014)的研究发现,市场导向和市场敏锐度是影响企业市场绩效的重要因素。

此外,刘晓峰等(2016)的研究还发现,市场营销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提升市场营销能力,通过市场导向、顾客关系管理和品牌建设等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

战略能力是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方面的能力。

战略能力是企业成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实现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研究发现,战略能力对企业绩效和生存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文献综述一、引言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其盈利能力受到了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方法,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2·1 经济环境因素a)宏观经济因素i·国内生产总值(GDP)水平ii·通货膨胀率iii·利率水平b)行业竞争因素i·行业供求关系ii·市场集中度iii·市场竞争格局2·2 内部经营因素a)企业规模i·资产规模ii·经营规模b)企业管理能力i·人力资源管理ii·财务管理iii·市场营销管理c)技术创新能力i·研发投入ii·创新成果转化率2·3 外部市场因素a)顾客需求b)供应链管理c)媒体宣传d)品牌形象三、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3·1 利润率a)销售毛利率b)净利润率3·2 资产利用率a)总资产周转率b)应收账款周转率c)存货周转率3·3 偿债能力a)资产负债率b)流动比率c)速动比率四、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策略4·1 优化经营模式a)降低成本i·采购策略优化ii·生产流程改进b)创新产品/服务c)市场开拓4·2 强化企业管理a)完善财务管理体系b)建立绩效考核机制c)提升员工培训和管理水平4·3 技术创新与研发a)加大研发投入b)建立技术创新团队c)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五、结论通过对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企业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

2·《中小企业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

企业自生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企业自生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企业自生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作为企业精英代表的上市公司大量涌现,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活力。

然而,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但是发展状况令人堪忧,“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的现象有目共睹,企业生命周期短且难以做强做大。

因此迫切需要运用相关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将对企业自生能力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试图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探索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一、企业自生能力理论的提出及基础研究“自生能力”概念最初源于对植物自我生存与生长能力的一种描述。

1999 年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提出了企业“自生能力(Viability)”概念并对其做了后续研究,现将其提出背景及基础研究综述如下。

1. 企业自生能力理论的提出林毅夫教授于1999 年正式提出的企业“ 自生能力(Viability)” 概念表述如下:如果一个企业通过正常的经营管理预期能够在自由开放和竞争的市场中赚取社会可接受的正常利润,那么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的,否则,这个企业是没有自生能力的(林毅夫,1999)。

理论是基于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与当时的制度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的。

林毅夫教授提出的企业自生能力概念是与当时的国有企业状况及其改革紧密相关的。

当时政府试图优先发展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企业按照政府指令,从事着并不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从一个纯粹的微观经济个体转化为肩负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双重目标的“复合体”。

当企业发生亏损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并不能很清晰地判断该亏损属于政策性亏损还是经营性亏损,不得不给予企业各种优惠政策以扶持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

因此,林毅夫将当时的国有企业定性为“缺乏自生能力”,强调自生能力是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一种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并据此提出了改革国有企业的总体思路—提高企业的自生能力。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议题。

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效率低下、管理不善等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来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以期为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转型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是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效率低下、管理混乱、负债累累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在于,通过改革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也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优化和市场监管的完善,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框架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了所有制变革、治理结构优化、激励机制建立等方面的理论。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理论进行综述。

1. 所有制变革所有制变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在早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重点是通过产权的明晰和界定,改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并逐步引入非国有资本。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改变产权关系还不足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更需要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

2. 治理结构优化治理结构优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其治理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

优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在理论上,治理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等内容。

3.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重要方面。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700字》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700字》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内文献综述 (1)(二)国外文献综述 (2)一、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3)(一)公司治理的概念 (3)(二)公司治理理论的分类 (3)(三)基于新古典资源配置观的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4)(四)20世纪末新兴的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5)参考文献: (6)(一)国内文献综述1、公司治理的内涵。

李粮(2020)认为首先应当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这两个概念明确区分开来。

对于公司治理而言,他认为公司治理关注的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策略该如何制定,且如何确保该经营策略的合理性。

内部控制则关注的是企业如何在经营活动中贯彻该策略[1]。

任丽英(2019)对各个学者对公司治理所作的定义进行研究,她认为公司治理就是指公司的所有者为解决其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而从各个方面对公司全局的运作与经营所做的一种体系化、常态化的安排。

它既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也包括外部治理的安排[2]。

赵烜一(2017)将公司治理简要概括为一种为公司进行的各项活动提供运行方案并对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的管理系统。

它的重要内容包括:所有者的权利、管理者的职责以及公司各项活动的公开性[3]。

安彬彬(2010)认为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多个要素的分配方法,而公司治理的存在意义便是依托于这种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配置权、责、利[4]。

2、古典管家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

周金泉和何文晋(2014)指出在古典管家理论的框架下面,毫无疑问,企业是不存在代理问题的,因为公司本身已经处在一个完全信息的市场中,自然,这种假设里公司治理也没有任何意义,不再成为公司所需要的控制经营的工具[5]。

张雅(2021)认为委托代理理论的意图在于降低代理人与企业所有者因双方可能的利益不一致以及彼此间信息的不同步而带来的“代理成本”。

基于此,他认为应当从改善内部监督机制以及建立“心灵契约”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6]。

企业发展能力文献综述

企业发展能力文献综述

企业发展能力文献综述一、引言企业发展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它涵盖了组织架构、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综述,探讨其在当前商业环境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二、企业发展能力的定义与分类2.1 定义企业发展能力指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竞争力并持续成长的能力。

2.2 分类根据发展能力的来源和类型,企业发展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组织能力: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内部协作与沟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能力。

2. 战略能力:指企业在制定战略、执行战略以及战略调整方面的能力。

3. 营销能力:包括市场调研、品牌建设、产品定价、渠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4. 创新能力:指企业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5. 财务能力:包括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三、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性企业发展能力对企业的成功及长期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以下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3.1 市场竞争企业发展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通过建立有效的营销能力,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战略能力,企业能够及时调整产品和策略,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3.2 投资者关系企业发展能力是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投资者更愿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财务能力和稳定发展能力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更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回报。

3.3 品牌价值企业发展能力对品牌的建设和维护至关重要。

通过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能够在市场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并赢得市场份额。

3.4 人才吸引力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的企业更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这些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创新和竞争优势,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四、影响企业发展能力的因素企业发展能力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几个重要因素的介绍:4.1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市场机会和挑战。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课题名称: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所在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名称:财务管理年月日据记载,财务报表分析的起源,始于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期之间。

在起源初期,银行对财务报表分析仅以资产负债表为基准,分析衡量顾客的信用和偿债能力。

1906年,基于信用分析的需要,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必须附有资产负债表,但当时人们对资产负债表的认识还处于较表面的境界。

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在原有的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比率分析体系、标准比率法与指数法,被称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创始者。

1928年,华尔与邓宁在《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比率分析,被后世人公认为“华尔分析模式”,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国际财务分析的实践中。

1998 年,Richard M. S. Wilson 在其撰写的《盈利能力管理》一书中,总结了多年来盈利能力管理的发展,并收录了对盈利能力管理的发展曾起到重要作用的重要文献。

Wilson 将盈利能力管理定义为盈利能力管理是明确战略问题和所关切重点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盈利能力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盈利能力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盈利能力管理模式--成本企划。

这种盈利能力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来减少或者消除非增值作业;应用反求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方法,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也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Theresa Libby(2001)进行参与实验,他通过与其他参照实验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工作目标是否公平。

结果表明,预算目标不公平性会导致工作业绩低下。

Margaret Ponn、Chard Pike、Dean T Josvold在对我国香港的一家公司进行调研后发现,当有着共同预算目标的团队组织中出现不同的意见时,大家更愿意进行公开讨论,互相协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这样的结果使得大家的团队意识很强,并且使预算的理念能够更准确得到贯彻,全员参与的形式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进而优化了预算的编制,使预算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文献综述[精品文档]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文献综述[精品文档]

文献综述课题名称: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所在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名称:财务管理年月日据记载,财务报表分析的起源,始于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期之间。

在起源初期,银行对财务报表分析仅以资产负债表为基准,分析衡量顾客的信用和偿债能力。

1906年,基于信用分析的需要,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必须附有资产负债表,但当时人们对资产负债表的认识还处于较表面的境界。

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在原有的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比率分析体系、标准比率法与指数法,被称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创始者。

1928年,华尔与邓宁在《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比率分析,被后世人公认为“华尔分析模式”,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国际财务分析的实践中。

1998 年,Richard M. S. Wilson 在其撰写的《盈利能力管理》一书中,总结了多年来盈利能力管理的发展,并收录了对盈利能力管理的发展曾起到重要作用的重要文献。

Wilson 将盈利能力管理定义为盈利能力管理是明确战略问题和所关切重点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盈利能力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盈利能力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盈利能力管理模式--成本企划。

这种盈利能力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来减少或者消除非增值作业;应用反求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方法,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也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Theresa Libby(2001)进行参与实验,他通过与其他参照实验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工作目标是否公平。

结果表明,预算目标不公平性会导致工作业绩低下。

Margaret Ponn、Chard Pike、Dean T Josvold在对我国香港的一家公司进行调研后发现,当有着共同预算目标的团队组织中出现不同的意见时,大家更愿意进行公开讨论,互相协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这样的结果使得大家的团队意识很强,并且使预算的理念能够更准确得到贯彻,全员参与的形式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进而优化了预算的编制,使预算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文献综述
战略管理相关研究
行业组织 理论
外部环境决定企业战略
资源基础 理论
资源与能力决定企业战略
Page 2
战略管理理论回顾——资源基础模型 资源基础模型 战略管理理论回顾 资源 能力 竞争优势 有吸引力的行业 战略设计和实施 超额利润
图1 超额利润的资源基础模型
资料来源:(美)希特等著,吕巍等译,2005,“战略管理:竞争 与全球化(概念)(原书第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核心 能力
动态 能力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Page 7
企业能力的分类
根据企业能力对公司价值的高低和其动作的难易程度将企业 能力划分为四个层次:资源(resource)、能力 (capability)、竞争能力(competency)和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y)。 在对丰田公司的历史和职能进行的研究中,提出将企业特殊 的竞争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静态能力;第二 个层次是改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进化能力。
Page 5
企业能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图 2 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脉络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Page 6

企业能力的界定
概念 企业 能力 定义 企业能力是指能使一个企业比其他企业做得更好的特殊 物质 能力是指知识、经验和技能, 能力是指知识、经验和技能,它依赖于其所控制的某些 特定技术、 特定技术、技能和知识以及在特定市场中的声誉等要素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独特的、难以复制的、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独特的、难以复制的、有价值的企业 文化 核心能力是组织对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 核心能力是组织对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它是 组织内的集体性知识, 组织内的集体性知识,尤其是关于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 整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 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 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构建和重构内外部能力以便快速 回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来源 Selznick(1957) ( ) Richardson(1972) ( ) Barney(1986) ( ) Prahalad and Hamel(1990) Teece、Pisano and 、 Shuen(1997) ( )
Page 9
谢谢观看
Page 3
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文献综述
问题的提出
企业能力理论是怎么形成与发展的? 企业能力理论是怎么形成与发展的? 企业能力如何界定? 企业能力如何界定? 企业能力如何分类? 企业能力如何分类? 实证研究中,企业能力如何测量? 实证研究中,企业能力如何测量?
Page 4
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文献综述
Javidan (1998) )
Fujimoto (1999) )
田家欣 (2007)
从理解竞争力决定因素的角度将企业能力划分为技术能力与 管理能力两大类:技术能力指的是“开发和设计新产品、新 工艺以及更有效地操作设备的能力”;管理能力指的是确保 企业管理效率以及实现组织创新的能力。
Page 8
参考文献
Barney J. Organization Culture: Can It Be A Source of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6, Vol.11, pp. 656-665 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1, (17):99-120 Fujimoto, T. The evolution of a manufacturing system at Toyota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Javidan, M. Core competence: what does it mean in practice [J]. Long Range Planning, 1998, Vol.31, pp.60-71 Leonard-Barton. Core Capability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2, Vol.13 Leonard-Barton, D. Wellsprings of Knowledge [M].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5 Penrose, E.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1997 Prahalad, C.K.,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organiz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68(3): 79-90 Richardson, G.B.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J]. Economic Journal, 1972, 82, pp.883-896 Selznick, P. Leadership in Administration: A Brief Overview of Themes and Contributions, Harper , Row [A]//FOSS N J. Resource, Firms, and Strategies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 1990. Firm capabilities, resources, and the concept of strategy [Z].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1990 Teece, D., Pisano, G.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 an introduction [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994, Vol.3, pp.537-556 Teece D., Pisano, G. ,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7): 509-533 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5, 171-180, 1984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 田家欣.企业网络,企业能力与集群企业升级: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博士论文.浙江大学,2007年
自1959年,Penrose在其《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 从企业资源与能力的视角研究揭示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以来,企业能力理论经历了蓬勃地发展,其理论广度与 深度不断拓展。然而,现有研究还未对企业能力理论的 形成与发展脉络进行全面、完整地梳理,且大多只从单 一的视角(如核心能力、动态能力等)对企业能力进行 研究。本文试图通过理清企业能力理论的形成脉络与最 新发展动态,对企业能力的界定、分类与测量方式进行 全面、清晰地归纳与总结,希望对企业能力领域的研究 有所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