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调查表

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调查表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实验2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a.对不同群落相互比较、进行分类,以达到认识和识别群落的目的。b.将植物群落的分布或变异和生境条件的变化加以比较,阐明群落与环境的联系。c.对同一群落类型进行分析,阐明它的内部结构与均匀程度。d.将同一群落在不同时期加以比较,说明它的动态变化规律。不管要达到哪个目的,都要对群落进行调查。群落的数量特征是群落调查的重要内容,在植物生态学日益成为定量科学的今天,尤其如此。 植物群落的样方取样法适用于所有主要植物类群,样方法可以取得群落结构、组成的定量数据,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它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详细、可靠,可作为其他调查方法,如估算法、目测法精确程度的对照依据,因而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植物群落取样技术。 在野外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个方法,并学会分析、整理样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认识实习地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1 样方的设置及其面积和数目的确定 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多种类型,各类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不同,或大或小,或连续或分散。因而在野外进行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涉及的对象是庞大的或无法确知的整体,由于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也不需要将全部对象和所有地段进行全面的调查,特别是数量特征,更不可能全部查清。所以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技术完成这一任务,其实质是通过调查具代表性、有一定大小面积的植物群落的各项特征,以此估计、推断此类群落的整体特征。这种抽样技术选取的测量地块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所以把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如果选取的地块为圆形,则称为样圆法)。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时,将涉及样方的设置(布局)、面积大小、数量等问题。 1.1 样方设置(布局) 样方的面积,可能仅占某个植物群落在一个地段总面积的几百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在大范围内怎样合理设置样方,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样方的设置有多种方式,这里介绍三种常见的设置方法,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群落的实际情况而加以选用。 ①代表性取样就是从群落所在空间中,调查者主观选择认为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或有某种特点的地段做为调查样方,虽然这样设置样方,调查获得的资料容易有偏差或遗漏,因而没有系统设置方式真实,也没有随机设置科学,但因为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又能学到调查的基本方法,比较适于野外实习中采用。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样方设置方法往往成为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法。 ②系统取样(规则取样、机械取样)就是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方向和距离)确定样方位置,如梅花形取样、对角线取样、方格法取样等,在面积十分广阔的森林和草地中这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其优点是布点均匀,定址简便。在群落调查中,就是使样方以相等的间隔占满整个群落;或在群落内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带,然后把样方以相等的间距安排在这些样带上。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 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的测定(1)

井冈山大学杂草地样方多样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α-多样性测定方法。 (2)初步了解井冈山大学植物种群的构成及数量。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种群野外调查和采样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中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目前所提出的大量的生态多样性指数可分为三类:α-多样性指数; β-多样性指数和γ-多样性指数。我们本次实验主要是对植物多样性进行测定,所采用的是α-多样性测定方法。α-多样性是用于测量某一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生物种类间相对多度的一种测量指标。 三、实验器材: 样方测绳(25m),皮尺(50m),卷尺等 四、准备事项: 1.调查研究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对象、范围、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等,并收集相关的资料。 2.野外调查设备器材的准备。 3.样地的选择:实验前在校园内选择好一块杂草样地,并且选好样地后要用显著的实物标记,以便明确观察范围。本次实验我们选择的样方地点在井冈山大学校变电站前面的杂草地,面积大小为5m×5m的

样方。 4.调查记录表格的制作:实验前准备好草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表1。调查表方式制作如下: 表1.草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优势种调查时间调查者 五、实验步骤: 1.样地的选择:样地是指能够反映植物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地段。 2、群落类型及样方大小的选择:在校园内选择一个天然的杂草地群落,样地面积大小为5×5m。 3、确定样方内物种的数量及每个物种个体的数量,记录在相应的表中。 4.样方内各数量指标的调查:在样方内识别草木层的物种。测量每个草木种的多度和盖度,观察其物候期,得出其优势种,并将数据记录到表1中。在测量过程中若观察到动物物种就记录在附记一栏中。各指标的测量方法如下:

草本植物调查

1 马兰花Kalimeris indica (L.)Sch.-Bip. 《安徽植物志》第四卷菊科马兰属马兰 地点: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茎基部常紫红色,光滑,上部多分枝,具短毛。叶 互生,叶形多变,质薄,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花期枯萎;中部叶 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1-2.5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 渐狭近无柄,边缘具2-4对细齿或粗齿,上面被疏或密的毛;上部叶渐小,全缘。 2 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ts (L.)Nees (Justicia procumbens L.) 《安徽植物志》第四卷爵床科爵床属爵床 地点:生环院后面 一年生细弱草本,常簇生,被短硬毛,高20-50厘米。叶椭圆形 至椭圆状长圆形,长2-6厘米,宽1-2厘米,全缘,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 近圆形,表面有种乳体;叶柄短,长3-5毫米,被短硬毛。 3 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 《安徽植物志》第五卷禾本科马唐属马唐 地点:生环院附近 一年生。秆基部开展或倾斜、着土后易生根并分枝,高40-100厘 米,径1-3毫米,光滑无毛或节生柔毛。叶鞘松弛,疏生有疣基柔毛,稀无毛。 叶舍膜质,黄棕色,顶端舍形,长1-3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20厘米,宽 3-10毫米,表面无毛,背面除中脉附近疏生柔毛外无毛。 4锦枣儿Scilla scilloides (Lindl.) Druce 《安徽植物志》第五卷百合科锦枣儿属锦枣儿 地点:外语楼左边 草本。鳞茎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径1-2厘米,有粘液。基生叶线 形或倒披针形,长10-50厘米,通常宽3-10毫米。花茎高15-60厘米,果期有时高达70厘米,总状花序多花;基部苞片膜质;线形;花被片粉红色至紫红色,长圆 形,长约4毫米;开展,有深紫红色中脉1条;雄蕊几与花被等长;花丝基部常扩 大,扩大部分边缘具细乳头状突起;花柱长1-1.8毫米;子房卵状球形,长1.7- 2.8毫米,基部边狭成短柄,每室有1胚珠。蒴果倒卵形,直立,长约5毫米;种 子黑色,狭长。花期8-10月。 5 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 《安徽植物志》第二卷紫茉莉科紫茉莉属紫茉莉 地点:教职工宿舍楼下 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高达1米,光滑。根粗壮圆锥形,黑色或黑褐 色。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叶柄长达叶片一半。花 傍晚开放而午收,有紫红、白、黄各色,或红黄相杂,或红白相杂,萼筒下部膨 大成圆形,包着子房,上部扩展成喇叭状花冠。果实球形或卵形,具棱,黑色。 7-9月开花,傍晚开放,翌晨凋谢,故右名洗澡花。 6葱莲葱兰玉帘Zephyranthes candida (Lindl.) Herb.

实验2-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实验2-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LT

落的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适当增加样方的数目,才能提高调查资料的可靠性,但调查时还要考虑实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样方数一般30~50个比较适宜,由此统计运算的结果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植物群落的面貌,样方数太少则难以准确反映。野外实习时让每个小组做30~50个样方显然不可能,但各小组可对同一群落平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调查资料汇总进行统计、比较。调查时要注意所有样方都必须依照顺序编号,这样既可避免混乱,也便于以后整理。 2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内容和方法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内容涉及面很广,野外实习只能着重调查环境因素与植物群落的关系、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以及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这也是样方调查最为主要的内容,能够基本上反映出植物群落的一般特征。 2.1 环境条件调查 具体内容有地理位置、地形状况、海拔高度、坡向、坡度、表层岩石、土壤类型、周围环境、人类影响、自然灾害等,将调查内容填入下表。这些环境因素与植物群落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海拔高度不同,不仅土壤类型不同,而且植物群落的分布也不一样。在调查时要对这些环境因素做详细的记录。 表4 植物群落调查表 调查者调查日期 样方编号样方面积 群落类型群落名称 地理位置:经度纬度 地形 海拔坡向坡度 土壤、岩石、地下水位 微地形、地被物 周围情况 动物活动情况 经济特点及利用情况 2.2 植物群落的属性标志及其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的属性标志包括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生活型组成、植株物

候期、植物生活力,以及植物间相互关系的其他表现,如层和层片的分化等。属性标志表现出群落的基本性质,是非常有用的。 (1)群落的分层结构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是极其重要的特征。一般优势层能较好地反映外界环境,其他层则更多地表现出群落内部环境。层是群落的最大结构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的外貌特征和群落类型位置。群落调查一般均以层为单位分别进行,森林群落一般分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及小灌木)层、地被层四个基本层。每层内若由一些不同高度,乃至有不同生态特征的物种构成时,通常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亚层。 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被列入层外植物(或称层间植物),单做记载。 (2)群落的种类组成种类组成是群落的另一实质性属性特征。登记每个样方所有高等植物种类(分层进行)的工作必不可少,需认真而仔细,同时采集标本(即使自己以为认识),野外实习时学生不可能识别所有植物,尤其应该采集标本。不认识的种类可用采集号码代表,以后再定名订正。 登记植物种类时仍要遍查样方有无遗漏,有些种类在样方中没有,但分布在样方周围,也要登记,并且将名单分别填入各层。 (3)生活型和生态类型组成在天然和半天然植物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不可能都属于同一生活型,而是由多种生活型所组成,因而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群落的生态特征,调查时应把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所属的生活型和单因子生态类型尽量弄清楚。 我国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一般采用丹麦学者Raunkiaer的生活型系统和《中国植被》一书中所制定的生活型系统。Raunkiaer的生活型系统,强调植物营养体对气候的适应,选择更新芽的位置作为划分生活型的依据,把植物生活型分为五类:a.高位芽植物(Ph),更新芽位于距地面30cm以上,多为乔木;b.地上芽植物(Ch),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至30cm之间,多为灌木、半灌木植物; c.地面芽植物(H),更新芽位于近地表面土层内,常被地被物覆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d.隐芽植物(Cr),更新芽隐藏在地下或水中,为草本植物; e.一年生植物(Th),靠种子越冬。调查时据此仔细统计填写,然后加以讨论。 表5 植物生活型谱表 群落和生境种各生活型种数及所占百分率(%)附记特点数Ph Ch H Cr Th 《中国植被》采用的生活型系统,是根据植物体态划分的,共分为十四类:乔木、灌木、竹类、藤本、附生木本、寄生植物、半灌木和小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寄生草本、腐生草本、水生草本、苔藓和地衣、藻菌植物等。

实验二常见植物识别与样方调查

实验二常见植物识别与样方调查 1实验要求 1、认识150~200种实验地区常见的园林植物,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记载、定名的基本方法; 2、掌握植被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3、能初步分析植被与环境要素(如坡度、海拔、土壤、小地形等)之间的关系; 4、掌握实验区植被分布规律,对实验区地理格局有初步的认识。 2实验必备工具 1、大皮尺(50米)、标本夹、枝剪、罗盘、放大镜、望远镜(除望远镜外以上工具每组必备一份) 2、样方本、标签、钢卷尺、实验地区植物检索表(或植物志)(以上工具每组必备若干) 3、野外记录簿、橡皮、小刀、铅笔(以上工具人手一份) 3 样方法简介 如何测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评价它们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了分析组成某一植物群落的种类,必须在该植物群落分布的范围内选取一定数目的样地进行统计,这种方法称为样地法。一般说来,样地应该选择在植物分布比较均匀、有代表性的地段。取样可以分为主观取样和客观取样两种。主观取样一般是在对一定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研究者的研究目的进行的。客观取样又可以分为规则取样和随机取样两种,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研究者对当地植物群落缺乏了解,或研究者需要用概率统计的手段来支持他们的结论时。 (1)样地设置 样地形状可以是方形的或圆形的,前者称为样方法。样地的大小一般需要事先进行实验。对于草本群落,一般最初用10cm×10cm的面积,对于森林群落,一般最初用5m×5m或者更大的面积,登记这一面积内所有的植物种类,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扩大样地边长,每扩大一次,登记新增加的种类,扩大样地的方式如图2-1所示。 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种类数目逐渐增加。在一定的样地面积以上,种类数目基本保持稳定(图2-2)。我们把植物种数不再有明显增加时的样地面积称为

植物群落 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201班 姓名汪雪怡 学号2012119010134 成绩 日期2014年05月30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习条件 (3) 三、实习内容 (3) 四、实习结果 (10) 五、实习总结 (10)

一、实习目的 1.认识实习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特征; 2.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3.培养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4.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条件 1.测量仪器: GPS、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 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 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 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 5.生活用品——衣服(植物学实习必备长袖衣服、登山鞋/旅游鞋,遮阳帽等,同时要考虑山区温差变化大等情况)、雨具等。 6.必要药品(如防虫蚊的:花露水等) 三、实习内容 1.环境调查 调查表1 群落描述表:草本植物群落 日期: 2014 年 5 月 30 日 样方号:自 1 至 2 样地面积 10*10 m^2 调查地点:湖北省黄石(市) 海拔高度58 坡向西南坡度25℃ 地貌丘陵

气候适宜湿度 69% 光度样地内 358 样地外 382 风微风温度24℃ 群落名称:草本植物 群落各层优势种:乔木樟树灌木野山椒草本荩草 群落特点:樟树,叶子深绿色,枝干绿灰色;粗壮,枝繁叶茂;野花椒,深绿色,枝干较细,荩草,嫩绿色,生长茂盛。 植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情况:在最底层,随处可见草本植物,而且种类繁多。 群落周围情况:周围有高大的乔木分布,分布比较多;灌木稀疏的分布在周围;草本植物 覆盖范围广泛,少见层间植物。 调查人龙时安盛爱华王雪晴刘亚恒吴啸闫灿万迅 记录人汪雪怡苟睿坤刘坤杨显琼邱文涵钟建忠 2、组成特征调查: (1)种类组成。记录一份完整的种类名单。在设定的样地内调查,记录,完成。为防遗漏,还应在样地周围反复踏查。调查种类组成时,应采集标本,用于以后定名和订正。 (2)数量特征。包括多度、密度、盖度(投影盖度、基部盖度)、频度、高度等。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①密度(D)=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 ②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的总密度)×100 =(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的个体数)×100 ③.盖度(是指样地中个部植物个体遮盖地面的面积、或它们的地上部分(枝叶等)垂直投影所覆盖的土地面积。一股用目测估计,按所占单位面积的百分率或十分数表示。基部盖度又称统盖度基盖度或真盖度,是指植物基都实际所占的面积。)C:在样方中估计某一种植物的盖度。 ④相对盖度RC:相对盖度RC:某种群的盖度 / 样方内全部种群的盖度和= Ci/∑C;

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的主要方法

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的主要方法 植物群落中种群的数量与分布的变化,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因此产生的群落演替,是反映和鉴别一个区域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和完善的重要指标。而所有这些变化和演替仅靠分类学的调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传统的和当代数量生态学方法和手段对相应的样地进行调查,才能了解和掌握群落的动态和它反映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信息。 1.调查用具 群落生态学调查所用的工具比较简单,除采集标本需用标本夹外,另外还需枝剪、高枝剪、砍刀、铁锹、皮尺、测绳、海拔表、地质罗盘、钢卷尺、记录表格等。 2.样地的设置 调查与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每种植物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各不相同。在一个很大的群落内进行调查,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地段进行调查,只能选择其外貌、季相、种类、结构等有代表性的小面积地段进行详细调查,以此来统计推断所调查群落的特征和结构。这些小面积地段称为样地(Sample)。 选择样地时要注意下列原则:种类成分的分布尽量均匀一致,群落结构要完整,生境条件要(地形和土壤等)要一致,样地要尽量设置在群落中心的典型部位,避免选在群落的过渡地带。 3.样地内的调查方法 对调查者来说,所选择的样地仍是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在样地选择好后,何种调查方法能有效准确地反映群落的真实特征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群落生态学调查中应用最多是样方法(或样圆法)、点样法、样线法和距离抽样法。 本页主要介绍常用的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方法。 §1最小群落面积(Minimum community area)的确定 §2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3样方法 §4无样地调查法—距离抽样法 §5群落多样性的测定 §6植物群落中生活型的划分 §7植物群落的分类与命名 §1最小群落面积(Minimum community area)的确定 一. 调查目的 通过特定群落的“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掌握确定群落最小面积,即样方面积。 二. 方法说明

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附录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介绍野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方便学生查寻和参考。 一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仪、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制备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二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 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 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见表1。 表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

2 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 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和附生等均通用。即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见表2。 表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3 样地记录表 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3、表4、表5。 表3 乔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表4 灌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表5 草本层野外样方记录表 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

三取样方法 1 种-面积曲线的绘制 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样方面积应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只有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涵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最小面积通常是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的。 1 样方面积的确定 在研究群落中选择植物生长比较均匀的地方,用绳子圈定一块小的面积。对于草本群落最初的面积为10cm×10cm;对于森林群落则至少为5m×5m。登记这一面积中所有植物的种类。开始,植物种类随着面积的扩大而迅速增加,尔后随着面积增加的种类数目降低,直到面积扩大时植物种类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 2 样方面积扩大的方式 法国的生态学工作者提出巢式样方法(图1)。即在研究草本植被类型的植物种类特征时,所用样方面积最初为1/64m2,之后依次为1/32,1/16,1/8,1/4,1/2,1,2,4,8,16,32,64,128,256,512m2,依次记录相应面积中物种的数量。把含样地总和数84%的面积作为群落最小面积。 针对不同的群落类型,巢式样方起始面积和面积扩大的级数有所不同,但可参考表6的形式进行设计。 表6 巢式样方法记录表

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模板范本】

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基础,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一)明确责任机构开展草原监测的省(区、市)要落实专门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人,各省(区、市)的草原监测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省(区、市)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开展草原监测工作的部门,要具体落实责任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 (二)成立技术组各省(区、市)要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成立由草原等相关专业、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组,负责本省(区、市)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 (三)制定工作计划各省(区、市)根据年度全国草原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省(区、市)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 (四)确定调查路线和布点区域根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下达的样地任务及选择原则,在认真分析和全面了解本省(区、市)草原植被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划定样地选择区域,可先确定到县(旗)。 (五)组建地面调查小组为完成地面调查任务,组建若干个地面调查小组,按确定的调查路线和样地布点区域,分别开展地面数据采集和访问调查.每组一般不少于4人,且有一名草业科学专业的技术人员。 (六)开展技术培训为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省级监测职能部门应组织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可以集中组织,也可以先培训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对组内人员进行培训。 (七)收集有关资料自然条件概况,包括全省草原资源、气候、地貌、

土壤等方面的情况;社会经济概况,包括人口、农牧业产值、土地利用情况等;畜牧业生产概况,包括畜群结构、饲养方式、草原建设、饲料来源等;自然与生物灾害发生情况等. (八)物资准备每个调查小组需准备以下器材:1平方米样方框2个、刻度测绳1个、卷尺1个、剪刀2-3把、枝剪2把、便携式天平1个、野外记录本4个、铅笔4支、橡皮1块、卷笔刀1个、GPS1台、数码相机1台、计算器1个、样品袋(25×30cm,若干)、标本夹、标签(若干)、地形图、草原资源图、调查表格、生活用品(常用药品等)、交通工具,有条件的地方可准备卫星影像图。 二、样地设置 样地应选择在相应群落的典型地段.样地内要求生境条件、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等具有相对一致性;样地之间要具有异质性,每个样地能够控制的最大范围内,地貌、植被等条件要具有同质性,即地貌以及植被生长状况应相似。草原植被样地面积应不小于100公顷,荒漠植被样地面积可适当扩大,在此范围内设置样条和样方。此外还要考虑交通的便利性。 样地的设置原则是: (一)所选样地要具有该类型分布的典型环境和植被特征,植被系统发育完整,具有代表性. (二)样地选择中,应考虑主要草地类型中优势种、建群种在种类与数量上变化趋势与规律。例如草原沙化、退化监测样地设置应能反映出梯

植物群落实验

实验2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2011-07-18 14:02:41|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实验2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a.对不同群落相互比较、进行分类,以达到认识和识别群落的目的。b.将植物群落的分布或变异和生境条件的变化加以比较,阐明群落与环境的联系。c.对同一群落类型进行分析,阐明它的内部结构与均匀程度。d.将同一群落在不同时期加以比较,说明它的动态变化规律。不管要达到哪个目的,都要对群落进行调查。群落的数量特征是群落调查的重要内容,在植物生态学日益成为定量科学的今天,尤其如此。 植物群落的样方取样法适用于所有主要植物类群,样方法可以取得群落结构、组成的定量数据,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它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详细、可靠,可作为其他调查方法,如估算法、目测法精确程度的对照依据,因而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植物群落取样技术。 在野外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个方法,并学会分析、整理样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认识实习地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1 样方的设置及其面积和数目的确定 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多种类型,各类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不同,或大或小,

或连续或分散。因而在野外进行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涉及的对象是庞大的或无法确知的整体,由于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也不需要将全部对象和所有地段进行全面的调查,特别是数量特征,更不可能全部查清。所以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技术完成这一任务,其实质是通过调查具代表性、有一定大小面积的植物群落的各项特征,以此估计、推断此类群落的整体特征。这种抽样技术选取的测量地块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所以把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如果选取的地块为圆形,则称为样圆法)。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时,将涉及样方的设置(布局)、面积大小、数量等问题。 1.1 样方设置(布局) 样方的面积,可能仅占某个植物群落在一个地段总面积的几百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在大范围内怎样合理设置样方,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样方的设置有多种方式,这里介绍三种常见的设置方法,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群落的实际情况而加以选用。 ①代表性取样就是从群落所在空间中,调查者主观选择认为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或有某种特点的地段做为调查样方,虽然这样设置样方,调查获得的资料容易有偏差或遗漏,因而没有系统设置方式真实,也没有随机设置科学,但因为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又能学到调查的基本方法,比较适于野外实习中采用。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样方设置方法往往成为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法。 ②系统取样(规则取样、机械取样)就是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方向和距离)确定样方位置,如梅花形取样、对角线取样、方格法取样等,在面积十分广阔的森林和草地中这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其优点是布点均匀,定址简便。在群落调查中,就是使样方以相等的间隔占满整个群落;或在群落内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带,然后把样方以相等的间距安排在这些样带上。

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

附件2: 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 二〇〇七年四月修订

目录 一、前期准备 (1) 二、样地设置 (2) 三、样方设置 (3) 四、样地基本特征调查 (5) 五、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调查 (8) 六、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调查 (10) 七、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调查 (12) 八、家畜补饲情况调查 (12) 九、草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13) 十、数据报送 (13) 十一、附表1—7……………………………………………15-21

为规范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统一草原地面数据采集和入户访问调查的流程,特编写本操作手册。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基础,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一)明确责任机构开展草原监测的省(区、市)要落实专门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人,各省(区、市)的草原监测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省(区、市)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开展草原监测工作的部门,要具体落实责任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 (二)成立技术组各省(区、市)要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成立由草原等相关专业、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组,负责本省(区、市)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 (三)制定工作计划各省(区、市)根据年度全国草原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省(区、市)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 (四)确定调查路线和布点区域根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下达的样地任务及选择原则,在认真分析和全面了解本省(区、市)草原植被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划定样地选择区域,可先确定到县(旗)。 (五)组建地面调查小组为完成地面调查任务,组建若干个地面调查

小组,按确定的调查路线和样地布点区域,分别开展地面数据采集和访问调查。每组一般不少于4人,且有一名草业科学专业的技术人员。 (六)开展技术培训为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省级监测职能部门应组织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可以集中组织,也可以先培训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对组内人员进行培训。 (七)收集有关资料自然条件概况,包括全省草原资源、气候、地貌、土壤等方面的情况;社会经济概况,包括人口、农牧业产值、土地利用情况等;畜牧业生产概况,包括畜群结构、饲养方式、草原建设、饲料来源等;自然与生物灾害发生情况等。 (八)物资准备每个调查小组需准备以下器材:1平方米样方框2个、刻度测绳1个、卷尺1个、剪刀2-3把、枝剪2把、便携式天平1个、野外记录本4个、铅笔4支、橡皮1块、卷笔刀1个、GPS1台、数码相机1台、计算器1个、样品袋(25×30cm,若干)、标本夹、标签(若干)、地形图、草原资源图、调查表格、生活用品(常用药品等)、交通工具,有条件的地方可准备卫星影像图。 二、样地设置 样地应选择在相应群落的典型地段。样地内要求生境条件、植物群落种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 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群落名称野外编号

甘肃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

甘肃省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二〇〇九年七月

目录 一、前期准备 (3) 二、样地设置 (4) 三、样方设置 (5) 四、样地基本特征调查 (7) 五、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调查 (11) 六、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调查 (13) 七、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调查 (15) 八、家畜补饲情况调查 (15) 九、草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16) 十、数据报送 (16) 附件1: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 (18) 附件2: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 (25) 附表1-7:................................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为规范全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统一草原地面数据采集和入户访问调查的流程,特编写本操作手册。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基础,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一)明确责任机构开展草原监测的各市(县、区)要落实专门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人,各市(县、区)的草原监测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区域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开展草原监测工作的部门,要具体落实责任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 (二)成立技术组各市(县、区)要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成立由草原等相关专业、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组,负责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 (三)制定工作计划根据每年由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下发的《甘肃省草原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市(县、区)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 (四)确定调查路线和布点区域根据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下达的样地任务及选择原则,在认真分析和全面了解本市(县、区)草原植被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划定样地选择区域,设计监测路线。 (五)组建地面调查小组为完成地面调查任务,组建若干个地面调查小组,按确定的调查路线和样地布点区域,分别开展地面数据采集和访问调查。每组一般不少于4人,且有一名草业科学专业的技术人员。 (六)开展技术培训为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 (七)收集有关资料自然条件概况,包括全市(县、区)草原资源、气候、地貌、土壤等方面的情况;社会经济概况,包括人口、农牧业产值、土地利用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