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金玉2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金玉2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沈建华;田晓琴;何昀昆;曹绍书;任洪

【摘要】金玉2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的适宜西南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在2007~2009年分别参加了云南丽江、文山州、曲靖的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丽江区试两年平均单产603.3 kg/667 m2,比对照会单4号增产24.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97.4 kg/667 m2,较对照增产30.7%;文山州区试两年平均单产586.8 kg/667 m2,较对照兴黄单892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93.3 kg/667m2,较对照增产7.8%;曲靖区试两年平均单产

684.0kg/667m2,比对照曲辰三号增产17.4%,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86.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3%.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10(029)007

【总页数】3页(P108-110)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金玉2号;品种选育

【作者】沈建华;田晓琴;何昀昆;曹绍书;任洪

【作者单位】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阳,550006;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贵阳,550001;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贵阳,550001;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

阳,550006;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阳,55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同时还是制药、淀粉、糖浆、油料、酒精工业的主要原料,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是世界第三大作物,在农业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粮食生产、工业原料供应和促进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

西南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瘠薄地多,立体气候明显,湿度大,光照差,加上生产投入少,干旱频繁发生,耕作粗放,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低,一般品种产量低,稳产性、抗病性差,生产上急需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玉米新品种。针对我国西南山区玉米的生产条件和特点,确立了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杂交种为育种目标,利用国内外优良玉米种质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和利用,选育了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金玉2号。

金玉2号父本自交系4011为外引系,其特点是株型半紧凑,叶片宽大,叶色淡绿,株高240 cm左右,穗位高105 cm,穗长17 cm左右,穗粗4.7 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7粒左右,百粒重27.0 kg,出籽率83%。雄穗护颖浅紫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果穗红轴,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田间表现抗大小斑病、轻感锈病。

母本自交系QR 273是用Suwan 1号群体作基础材料,经过8代自交选育而成。该自交系株型半紧凑,叶片宽大,叶色浓绿,生育期123 d左右,株高210 cm,穗位高85 cm,穗长16 cm,穗粗4.5 cm,穗行数12~16行,行粒数35粒,

百粒重28.0 kg,出籽率85%。雄穗护颖绿色,花药黄色,雌穗花丝淡绿色。果

穗白轴,籽粒金黄色、硬粒型。田间表现青杆成熟,抗玉米多种病害。

2004年用QR 273作母本,4011作父本组配杂交组合,经2005~2006两年的

组合筛选和多点试验示范,丰产性、适应性好,2007~2008年参加云南文山、丽江区域试验,2008年进行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两地特审;2008~2009年参加

曲靖市区域试验,2009年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2010年通过审定。

2007年丽江区试平均单产556.7 kg/667 m2,比对照会单4号增产23.8%,增

产极显著,较对照海禾2号减产5.3%,居参试品种第四位,产量变幅446.5~703 kg/667 m2;2008年区试平均单产649.5 kg,较对照会单4号增产24.2%,增产达极显著,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7.6%,居参试品种第一位,产量变幅463~790 kg/667 m2。两年平均单产603.3 kg,较对照会单4号增产24.1%,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1.2%(见表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97.4 kg/667 m2,较对

照会单4号增产30.7%,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1.4%。

2007年文山区试平均单产550.0 kg,比对照兴黄单892减产3.1%,无显著差异,居参试品种第3位,产量变幅471.7~613.5 kg/667 m2;2008年平均单产623.6 kg/667 m2,比对照兴黄单892增产19.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一位,产量变幅553.9~679.5 kg/667 m2(见表2)。两年平均单产586.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8.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93.3 kg/667 m2,较对照兴黄单892增产7.8%(见表3),增产效果显著。

2008年曲靖区试平均单产702.1 kg/667 m2,比对照曲辰三号增产15.5%,增

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变幅579.8kg~877.8 kg/667 m2;2009年区试平均单产665.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9.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变幅558.2~815 kg/667 m2。两年平均单产684.0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7.4%(见表4)。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86.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3%(见表5)。

云南丽江、文山、曲靖区域试验各试点海拔分布在1 180~2400 m之间,海拔跨度大,生态区域各异,立体气候显著,有温热河谷区、温凉坝区、腹地冷凉区等。通过对各年各地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分析可看出,金玉号2号丰产性强、增产潜

力大。

以各品种在各试点产量的变异系数衡量品种的稳定性,金玉2号的变异系数小于

或约大于对照,说明金玉2号不仅具有一定的稳产性,还具有较大的高产潜力。

用回归系数的大小来衡量品种的适应性,金玉2号的回归系数小于或约等于1,说明金玉2号对不同的生态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各年度和各地区的区域试验

和生产试验中金玉2号的产量明显地高于对照品种,表明金玉2号是一个丰产、

稳产、适应性广的品种。

金玉2号幼苗生长健壮,叶色浓绿,叶鞘紫色,子叶椭圆形;株型半紧凑,雄花黄色,雌穗花丝淡黄色;生育期120 d左右,株高275 cm左右,穗位高120 cm左右,穗长约18 cm,穗粗约5.4 cm,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5,千粒重33 g,果穗长锥形,穗轴白色或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该品种丰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综合性状较好。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金玉2号粗蛋白含量9.28%,粗脂肪

4.21%,容重743 g/L,赖氨酸含量0.26%,淀粉含量73.26%。

经云南农科院抗性接种鉴定:金玉2号抗大斑病、灰斑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和

丝黑穗病。

(1)播种期和密度:春播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宜在5月下旬以前播种,种植密度3 300~3 800株/667 m2。

(2)种植方式:可按等行、宽窄行种植,如采用育苗移栽,一般在2叶1心到3叶1心移栽为宜,应选择适宜的土壤墒情和气候适时移栽。

(3)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施足底肥(农家肥1 500 kg/667 m2),并做到适时适量施肥,种肥10%、苗肥30%、穗肥40%、粒肥20%。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中耕

除草,待充分成熟后收获。

云南丽江、文山、曲靖等或与其气候相似的地区均可种植。

【相关文献】

[1]袁建华,陈艳萍,张跃中.南方丘陵生态区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玉米科学,2003,11(专刊):29-31.

[2]柏光晓.高产稳产型杂交玉米新品种贵单6号的选育[J].种子,2006,25(9):82-83. [3]霍仕平.中国西南山区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J].玉米科学,2002,10(2):3-6.

[4]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0.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一、玉米自交系的概念 玉米自交系是指从一个玉米单株,连续自交多代,最终选择出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称为自交系。利用育成的优良自交系相互间进行杂交,所得到的杂交种(F1)表现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其生活力明显提高,比一般品种增产20%—30%。玉米自交系是培育优良杂交种的基础材料,选用自 交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杂交种的增产效果以及品质的改良。 二、自交系的选育 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单株,可来自玉米品种、或各类杂交种。做法是:第一年把用作选育自交系的材料种植于小区内,每一材料约种100株,开花时,选10—20株优良单株套袋自交,收获前选株,收获后选穗,把不合格的淘汰,把入选果穗分别处理、编号、保存备用。所得种子即为自交一代,用S1表示,供下年选育用。 第二年,将上年选留的自交系果穗,在同一块地里播种,每个果穗种一行,每行30—50株。通常每一个果穗后代称为一个系,由S1种子长出的植株获得S1 种子,S1代会出现分离及生长衰退现象。在生育期间要进行鉴定,开花时在优系内选株再自交,收获前进行株选,收获后再穗选,当选的果穗分别编号保存,即为自交二代(S2)种子。如此反复进行,经过4—5代的自交选择,直到自交果 穗的后代(系)在苗色、叶型、株高、穗位及开花期等性状已整齐一致时,便成为一个自交系。 三、自交系配合力测定 要获得一个优良而稳定的自交系,必须进行配合力的测定,因为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是选配高产杂交组合的基础。测定的方法,一般先测定一般配合力,多用顶交法,即用一个品种或杂交种作测验种,以被测自交系作母本与测验种进行测交,在母本上所收种子即为测交种(杂种)。下一年进行测交种产量鉴定,最后决选出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再将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进行特殊配合力测定,多采用轮交法,即将被测自交系彼此相互杂交,根据测交产比试验结果,选出特殊配合力的自交系。 四、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配 经过配合力测定后,就可选用配合力高的自交系,配制各种类型的杂交种(图2-1)。

河北高产玉米品种

河北高产玉米品种 河北可种植的高产玉米品种有纪元128、纪元1号、长城799、丹玉96、丹玉69、农大95等。其中,纪元128和纪元1号在华北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赤峰、兴安盟等区域均可种植;长城799适宜在京津唐地区、东北春玉米中早熟区及黄淮海夏玉米中熟区种植;丹玉69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吉林、辽宁、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一、纪元128玉米种 1、纪元128是黑龙江金万利农资(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的一个优质、高产、稳产、多抗型玉米杂交种,2007年由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号为冀审玉2007006),近几年在天津、河北、北京、黑龙江、内蒙等地多点试验,产量表现尤为突出。 2、适宜区域:华北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赤峰、兴安盟等区域均可种植。

3、植株特性:幼苗叶鞘紫色,成株株型半紧凑,叶片直立,叶色浓绿,花药黄色,花丝绿色。 4、抗倒性:株高220厘米左右,穗位90厘米左右,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支持根多大三层,高抗倒伏。 5、抗病性:在自然条件下,纪元128表现出高抗大、小斑病,矮花叶病毒病,青枯病,弯孢菌叶斑病,黑粉病等,耐旱,耐瘠。 6、品质分析:籽粒粗蛋白含量9.60%,赖氨酸0.27%,粗脂肪3.91%,粗淀粉73.97%。角质含量高,商品性好。 二、纪元1号玉米种 1、纪元1号是黑龙江金万利农资(种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引进的一个优质、丰产、抗病、中早熟玉米单交种,审定编号为津审玉2003007、京审玉2005008、冀审玉2006040、蒙认玉2008033。 2、适宜区域:纪元1号适宜华北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

玉米杂交种

1. 杂交种简介 2.组配杂交种的自交系 3.自交系组配的其它杂交种 郑单958(郑58×昌7-2) 郑单958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黄粒玉米品种。该品种于2000年同时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黄淮海地区(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大面积推广。产量国试、省试六连冠,夏播高产达927.3kg/亩 1、1997和1998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平均亩产558.0kg和512.8kg,比对照种豫玉12号增产15.1%和22.4%,两年均居首位。 2、1998和1999年在国家黄淮海共7省市夏玉米平均亩产577.3kg和512.9kg,比对照种掖单19号增产28.0%和15.5%,均居首位。 3、1999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7.1kg,,比7省市对照平均增产11.5%,均居首位,其中河北省平均亩产520.3kg。 4、1999年在河南武陟西滑封村夏播高产攻关田1.3亩,经专家实产验收,平均产量927.3kg/亩。 特征特性 郑单958○1株型清秀,叶片不厚,抗倒能力强,综合抗性好。②灌浆快,落黄好,籽粒成熟早,同比农人108早5天左右。③耐密植,产量高而稳定,受多雨寡照影响最小。④穗子中型,出籽率高,均匀,商品性极好。因此,该品种的推广面积—路窜升,仅黄淮海地区2003年的播种面积就达2300多万亩,仅次于当时的农大108而位列第二。在黄海地区夏播生育期95天左右,株高240—250cm,穗位高100cm左右,叶色浅绿,叶片窄而上冲,株型紧凑,耐密植。花丝青色,果穗筒型,穗长17—20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7粒左右,千粒重300—356g左右,白轴,黄粒,半马齿型,果穗无秃尖,出籽率高达88%—90%,籽粒蛋白质含量9.47%,赖氨酸0.27%,粗脂肪4.46%,淀粉72.6%。抗玉米大小斑病,抗青枯病、黑粉病和玉米粗缩病,抗倒伏、高产稳产。 栽培要点 根据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和河南省夏播玉米区试及生产试验、示范,郑单958适合我国冀、鲁、豫、皖、苏、陕、晋南、北京、夏玉米区和我国南北其它适宜种植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种植密度可根据土壤肥力。在4000—5000株/亩范围内(每亩4000株,行距可按1.8—2.0尺,株距0.80-0.75尺,每亩若种5000株,行距可按1.8—2.0尺,株距则按0.65—0.6尺)。肥地宜密,薄地宜稀。夏播应于麦收后贴茬或浅灭茬后及早足墒墒种。浅耕或灭茬时有条件的可结合施基肥,以每亩有机肥3-5 kg、二铵10-20kg、尿素5kg、硫酸钾20kg,硫酸锌2kg、可有效提高籽粒产量。未施基肥的地块应及早追施提苗肥,以尿素5-10kg/亩为宜。拔节期重施迫肥。大喇叭口期酌施粒肥,遇旱及时浇水,注意防治玉米螟。

玉米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玉米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玉米育种的目标是高产、优质、多抗。我国以高产为首要目标的玉米育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产从83.5公斤(1949) 增加到397公斤(1990) ,比解放初增长了近四倍。优质是一直强调的育种目标,但重视程度不够。而抗病育种是多抗和优质的直接保证,也是解决病害问题的经济有效途径,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我国的玉米病害约3O余种, 其中叶部病害10种,根茎病害6种,系统侵染性病害9种,穗部病害4种,检疫性病害3种。 关键词: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桔病、穗粒腐病、纹枯病、回交、轮回选择、累积选择 1.玉米抗病育种的重要性与育种目标 玉米育种的目标是高产、优质、多抗。我国以高产为首要目标的玉米育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产从83.5公斤(1949) 增加到397公斤(1990) ,比解放初增长了近四倍。优质是一直强调的育种目标,但重视程度不够。而抗病育种是多抗和优质的直接保证,也是解决病害问题的经济有效途径,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我国的玉米病害约3O余种, 其中叶部病害10种,根茎病害6种,系统侵染性病害9种,穗部病害4种,检疫性病害3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有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桔病、穗粒腐病、纹枯病、全蚀病和矮花叶病等。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1999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大面积暴发,严重的地块几乎绝收。每年因各种病害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左右,并且严重地降低了玉米产品的质量。因此,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已经成为玉米育种的永恒目标,选育抗病虫的杂交种,对于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遗传规律 2.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冀农802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冀农802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作者:赵志波韩福祥杨红业池致清王树民 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20期 摘要:高产、多抗是种子培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冀农802则是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先进科学选育及配套技术培育而成的玉米种子。该品种通过河北省审定,山东、河南、江苏、天津、安徽引种备案。试验结果显示:冀农802千粒重389.8 g,出籽率达到8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高达707.6 kg/667 m2,不同程度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瘤黑粉病、粗缩病、南方锈病等。该品种适宜夏播种植,通过适宜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收割可获取较高产量,可在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及其以南的夏播玉米区进行推广种植。阐述了冀农802选育技术、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重点分析了冀农802生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冀农802;选育技术;配套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0-003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因其耐寒性、耐贫瘠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阔而深受人们喜爱。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产量、降低品质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面对的玉米病虫害种类较多,较为常见的有玉米螟、棉铃虫、玉米叶螨、黑粉病、小斑病、大斑病、纹枯病、玉米粗缩病、丝黑穗病、穗腐病、茎腐病等。一旦发生病虫害且未及时控制,玉米产量将严重降低,农户收益减少将带来严重损害,甚至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据公开资料显示,山西省1998年因玉米矮花叶病大面积流行导致玉米减产5万t;玉米丝黑穗病在玉米产区流行一般可造成15%~20%减产,严重可达到50%以上。 除此之外,玉米产区气候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产量。河北冀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培育出的冀农802属优势玉米品种,具备耐高温、抗倒伏、产量高、抗病害等优势。 1 冀农802选育技术分析 冀农802是一种在全基因组分析下选择高产、抗病优势玉米为种质材料,经杂交组配构建基础群体,在回交转育技术、接种鉴定技术等应用以及玉米复播区预备试验下得出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1]。其具备株型紧凑、颗粒均匀、结实性好、抗高温能力强、区域适应性好、抗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大正二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最新年文档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大正二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3位。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具有产量高、用途广泛等特点,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从广泛种植的农大108、郑单958到近几年来国外种业公司新品种的进入,如先玉335等,给育种科技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山西省晋阳玉米研究所始终坚持以科研创新为前提,以创新迎接挑战,继续加强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泛的新品种选育。山西省晋阳玉米研究所成功育出的大正二号有着比先玉335不抗倒、不抗大斑病、小斑病等优点,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让农民受益[1-6]。 1 大正二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父母本特征特性 1.1 大正二号选育经过 母本P33来源于早48和B73杂交后回交早48后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L801来源于美国杂交种和丹341杂交后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 1.2 亲本自交系的主要特征特性 1.2.1 母本自交系P33。山西省春播生育期124 d左右,需

要活动积温2 700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出苗力强,株高182 cm,穗位高78 cm,成株叶片数17~18片,株型紧凑,叶片上冲而窄,穗上叶片5~6片,雄穗分枝3~4个,花丝紫色,花药粉色,颖壳紫色,花粉中等;茎秆坚韧,根系粗壮,适宜耐密种植,活秆成熟,脱水速度快,品质好,高抗玉米穗腐病,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玉米丝黑穗病、青枯病。抗倒伏性强,配合力高,适应性强;果穗筒型,穗行数14~16行,穗长15~16 cm,穗粗4.3 cm,结实性好,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硬粒型,千粒重320.9 g。 1.2.2 父本自交系L801。山西省春播生育期127 d左右,需要活动积温2 750 ℃,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浅绿色,叶缘紫色,苗势强,株高216 cm,穗位高100 cm,成株叶片数19~20片,株型半紧凑,穗上叶片7~8片,叶片上冲,雄穗分枝8~10个,花丝浅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花粉量大;茎秆坚韧,根系发达,适宜较高密度种植;活秆成熟,脱水速度快,品质好,高抗玉米粗缩病,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中抗玉米丝黑穗病、青枯病。抗倒伏性强,配合力高,适应性广;果穗筒型,穗行数18~20行,穗长12~14 cm,穗粗5.0 cm,结实性好,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千粒重300.3 g。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玉米育种的方法及原理

玉米育种的方法及原理 一、玉米育种的基本流程 玉米育种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杂交育种和自交育种两个阶段。 1. 杂交育种阶段: 杂交育种是指通过杂交两个不同的亲本植株,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杂种。其基本流程包括:亲本选择、杂交组合、种子处理、杂种田的培育和选育。 亲本选择:选择具有不同有益性状的两个亲本植株,以获得更好的杂种后代。亲本的选择应考虑抗病虫害、适应性强、高产等因素。杂交组合:将选定的两个亲本植株进行人工授粉,使其进行杂交。授粉方法可以通过人工授粉或自然授粉。 种子处理:将杂交后的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存活率。种子处理的方法有浸泡、干燥、消毒等。 杂种田的培育:将处理后的杂交种子种植在杂种田中,进行生长和发育。杂种田的管理包括灌溉、施肥、除草等。 选育:通过对杂种田中的植株进行观察和评价,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作为下一轮的亲本,用于后续的育种工作。 2. 自交育种阶段:

自交育种是指通过连续的自交和选择,获得纯合系(纯种)的育种方法。其基本流程包括:自交、选择、再自交和选育。 自交:将杂交种的植株进行连续的自交,使其逐渐固定某些性状。 选择:在自交过程中,对植株进行观察和评价,并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作为下一轮自交的亲本。 再自交:将选择出的植株进行再次自交,直到其性状固定。 选育:通过对纯合系植株进行观察和评价,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作为新品种。 二、常用的玉米育种方法 玉米育种方法主要包括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分子育种方法。 1. 传统育种方法: (1)选择育种:根据玉米植株的形态特征、耐逆性和产量等性状,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或自交育种。 (2)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授粉或自然授粉,将不同亲本的花粉授予雌性花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 (3)自交育种:通过连续的自交和选择,使植株逐渐固定某些性状,最终获得纯合系植株。 (4)选择育种:通过观察和评价植株的性状,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作为新品种。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玉米杂交种则是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来的,具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农艺性状的玉米品种。 在农业生产中,了解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于种植者选择适合的品种,提高玉米产 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抗逆性强 玉米杂交种一般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包括抗病虫害、抗逆境等。在实际生产中,抗病 虫害是玉米高产的重要保障,而抗逆境能力则可以使玉米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 的产量。抗逆性强是玉米杂交种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 二、早熟性强 早熟性是指玉米杂交种在相同种植条件下,比一般品种更早成熟,从而能够在短时间 内完成生长发育,节省生长周期。早熟性强的玉米杂交种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降低气候风险,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抢收抢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较高的产量 玉米是以产量为主要经济性状的作物之一,而玉米杂交种通常具有较高的产量。这是 通过杂交育种选择出来的优质品种所具有的优势。较高的产量可以使种植者获得更高的经 济效益,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四、较好的抗逆适应性 玉米杂交种一般还具有较好的抗逆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生长条件。这 样就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也能够减少因天气原 因而造成的损失,提高农民的收入。 五、较好的品质 除了高产量外,玉米杂交种还具有较好的品质。这包括玉米的营养价值、口感和食用 品质等方面。较好的品质可以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销售价格,为种植者带来更好 的经济效益。 六、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玉米杂交种一般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有效地抵御玉米常见的病虫害,保 护玉米的健康生长。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也能够降低农民的 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玉米育种的选育方法及程序

玉米育种的选育方法及程序 玉米属于异花授粉作物,易于进行杂交,生产上应用 的玉米良种多为杂交种。玉米杂交种是由2个或2个以上相 异类型的亲本杂交育成的。按其亲本类型、数量不同,可分为品种间杂交种、品种与自交系间杂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以及综合杂交种4种。 1育种的特点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由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自交系 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2自交系的选育方法 2.1常规选育法 这种选育方法就是在分离的原始群体中选择个体自交系,经若干世代按目测自交选择之后,进行配合力的测定,最终选由优良的自交系。在育种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常规选

育法,更多地依靠育种者的经验。 3.2单倍体选系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或人工的诱发、培育的单倍体植株经过人工的染色体加倍或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然后再从中选育优良的单株,成为自交系。单倍体育种一般只需2年就能获得纯合的自交系,比常规方法缩短了育种的周期,对育种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4.3辐射与化学诱变选系法 此种方法的诱变机理主要以损伤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发现有利的变异,因而在选择原始材料上要兼顾遗传基础丰富和抗损伤能力强,在选系过程中要注意淘汰各种畸形株和不利变异,选择突变性状明显的健康的植株。 5.4分子选系法 所谓分子选系法是在DNA水平上开展的自交系选育,包括转基因选系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系法。转基因选系就是借助遗传转化技术,将一些其他动植物有利的外源基因导人自交系或杂交种内,育成有外源基因控制性状的优良自交系,这种方法对于改造玉米基因库中不具备的某些目标性状是致关重要的。 5自交系的改良 改良自交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回交转育法。回交转育法就是以被改良的自交系为轮回亲本,以目的基因供体亲本为非轮回亲本,经过5代以上的回交改良和1~2代的自交稳定后,就可以育成新的改良自交系。回交效果的好坏同目标性状的遗传方式有关,一般回交法对简单

高淀粉、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正红212的选育

高淀粉、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正红212的选育 柯永培;袁继超;潘光堂;石海春;余学杰;高世斌;李其义;赖仲铭;杨志荣 【摘要】以美国玉米杂交种2021为基础材料,利用南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法,用自交系R08作测验种,在S3和S5分离世代连续选择优良单株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定向选育,同步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305及其组配的杂交种正红212.正红212籽粒粗淀粉含量高达77.8%,并具有综合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抗倒伏力强,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正红212适宜丘陵山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及加工利用前景.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06(025)001 【总页数】2页(P69-70) 【关键词】高淀粉玉米;品种选育;正红212穿梭同步定向育种(SDSB)法 【作者】柯永培;袁继超;潘光堂;石海春;余学杰;高世斌;李其义;赖仲铭;杨志荣【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雅安,625014;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 都,610064;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玉米所,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玉米所,雅安,625014;贵州省种子总站,贵阳,55000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雅安,625014;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玉米已发展成为世界粮、饲、经兼用作物[1],随着畜牧业和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玉米产需矛盾日益突出。事实证明,选育和利用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是发展玉米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4,5,9,11]。但长期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及利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产量较低,商业品质较差,特别是玉米深加工的产品较少,利用效益差等问题[1,6~8],影响了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高淀粉玉米由于其淀粉含量高、品质好,可满足多种类型的加工需要,高淀粉玉米的开发利用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综合利用潜力大[6]。因此,选育并利用高淀粉优质高产品种,对提高玉米生产水平,缓解玉米供需矛盾,促进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材料和选育方法 基础材料选用美国玉米杂交种2021的F2群体;测验种为优良玉米自交系R08,由四川农业大学玉米所育成。应用四川-海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法[3,10],进行 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同步定向选育。 1.2 自交系K305的选育 自1998年开始,用美国玉米杂交种2021的F2群体作基础材料,每年正季(春、夏季)在四川雅安,反季(秋、冬季)在海南陵水穿梭交替种植,通过系谱法连续选 优株自交,同时在S3和S5分离世代经两次单株配合力测定,于2001年育成整 齐一致的2021-S7优良株系,再从中选优株混合繁殖而成。2004年8月通过四 川省品审办组织的技术鉴定,将育成的新自交系定名为K305。 1.3 杂交种正红102的同步定向选育 1999年冬在海南选择2021-S3优系优株自交获S4的同时,用相应的优株花粉分别与测验种R08测交,配制其R08×2021-S4测交组合,进行S3早代单株配合力测定,分别对自交株和相应的测交组合进行严格的系谱记载,成对编号。S4测交 组合于2000年正季在雅安参加产量比较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并结合各早代选系的

浅析杂交玉米文丰8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浅析杂交玉米文丰8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作者:杨正发杨丽 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02期 摘要:文山州种子管理站2007年成功组配出玉米单交种文丰8号。通过开展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举办核心示范样板及现场观摩培训,为该品种的推广辐射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推广面积逐年上升。2011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编号为滇特(文山)审玉米2011058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杂交玉米;文丰8号;选育;推广应用 1 背景及目的意义 玉米是文山州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常年播种面积13万hm2左右,种植面积占全州粮食播种面积的40%,产量占全州粮食总产量的40%,杂交玉米的发展对文山州粮食安全和

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山州农业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属典型的农业生态多样性区域,不同生态区域对杂交玉米品种有着较明显的选择性。然而文山州杂交玉米基础性科学研究相对滞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少,杂交玉米良种一直靠外地调供,受外界制约明显。为加快文山州杂交玉米选育工作,文山州种子管理站与文山州科技局签订了《杂交玉米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引育)示范及高产栽培研究》项目实施合同,2007年成功组配玉米单交种文丰8号。通过开展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举办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的核心示范样板及现场观摩培训,加大了文丰8号的推广、辐射范围,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推广面积逐年上升,加快了全州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确保文山州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实施内容 主要开展了玉米种质资源收集及杂交优势利用等选育工作;杂交玉米新品种试验工作,筛选高产、高抗、广适的新品种推荐审定;结合品种特征特性,开展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及举办新品种高产示范样板,加大新品种宣传力度等多项工作。 3 实施技术路线 3.1 确定选育目标 稳产方面力求高产(较对照增产5%以上)、抗旱、耐瘠、抗病(特别是抗灰斑病和穗粒腐病)、外观品质好(以纯黄色或纯白色、中间型或中间偏硬粒型的优良品种为主)、中穗型以上的中、早熟品种。 3.2 技术路线 通过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自交系选育→选择优良单株→杂交组配(实施早代测配与晚代测配相结合,采取“选测结合,测鉴并进”)→不同生态区域鉴定组合→申报参加试验→品种审定→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转商开发→举办展示样板(实名插牌和现场观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3 选育经过 3.3.1 母本选育 母本“619-2141”是文山州种子管理站2000年从正大619具有热带血缘的玉米单交种中,经多代自交选择培育而成的二环自交系。

玉米雄性不育系M1号和M2号的选育

玉米雄性不育系M1号和M2号的选育 李正祥;胡秀芝 【摘要】采用回交转育方法,通过田间发现的玉米雄性不育株对其进行测交,在其后代中定向连续选育而成2个玉米雄性不育系M1号和M2号.分别介绍了M1号和 M2号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并就其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 【年(卷),期】2013(054)007 【总页数】3页(P1-2,封2) 【关键词】玉米;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杂交种 【作者】李正祥;胡秀芝 【作者单位】宁夏甜菜糖业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甜菜糖业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玉米是我国粮食、饲料、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作物。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玉米杂交种有98%以上都是采用常规方法制种,在生产 杂交种时需要人工去雄,不仅增加了劳资投入,并加大了制种成本;还会因去雄不彻底、不及时等原因,难以保证杂交种质量,从而影响玉米杂种的优势。据研究,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就能避免以上弊端,能最大地发挥杂交种的增产优势和稳定性。所以,育种专家一直非常重视玉米雄性不育系选育技术的研究和利用。随着玉米雄

性不育系选育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新的高质量玉米雄性不育系制种优势必将凸显,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M1号和M2号2个雄性不育系是用不同的父本授粉而成的。两者不同的是,M1号不育系的雄穗个别花药外露;M2号不育系的雄穗花药均不外露。但2者的花药都非常瘪,均无花粉,不育率均达100%,性状稳定。M1号保持系植株较高,雄穗分枝少,且较长,花粉量大;M2号保持系植株较矮,雄穗分枝较多,且较短,花粉量较前者小。两个雄性不育系经大量组合测试,组合(M1×2420)的产量较对照提高16.5%,综合表现也十分明显,该组合于2010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于2012年9月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 1.1 选育材料 2000年,宁夏甜菜糖业研究所从国外引进148份玉米育种材料进行田间观察试验,发现有2个材料中出现少量不育株。当年用植株特征相似的不同8份材料分别授 粉杂交配对,获得的杂交后代成为以后选育M1号和M2号的基础材料。 1.2 选育方法 采用人工套袋方法,定向选择和连续回交,父本自交筛选留种。以后,重点在配对的后代株系中,选择雄花表现完全不育的单株进行成对回交。选择标准参照《作物育种学》中玉米植物雄花育性分级标准执行。 2.1 M1号的选育 2000年,在引进的玉米育种材料观察试验中,国外的材料里E121和E131中有 许多不育株,当年选择了株型相似的E8、E15、E21、E122、E135、E136、 E140和E144分别与E121和E131中的不育株成对杂交配对,试图找到保持系。2001年,在田间按材料分株系种植,对2000年配对杂交的组合进行育性鉴定。 结果表明:与E121配制的组合后代全部可育,与E131配制的组合后代大部分可

玉米育种的特点自交系选育杂交种选育

玉米育种的特点|自交系选育|杂交种选育 种子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新品种是农业科技进步最核心的基础,玉米育种和生产实践表明,玉米产量增加的43%~60%是通过优良品种及其推广实现的。那么玉米育种有何特点呢?又该如何选育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玉米育种的特点 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同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必须对大量个体做测交或后代鉴定,才能确认表型是否真实遗传。由于这些原因,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多代的选择比较才能育成新的自交系或品种。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选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可偏废。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玉米自交系的选育 1、农艺性状好 ①植株性状:主要包括株型和抗倒性。植株性状一般根据穗上部叶片伸展的姿态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根据株高分为高秆、中秆、矮秆、半矮秆等。 ②穗部性状:穗部性状一般由穗型、粒型、穗行数等构成。穗型的划分有很多种,最明显的是长穗型、粗穗型、筒型、锥型、纺锤型等。粒型分为马齿型和硬粒型及其各种过渡类型。自交系选育中最好

超甜玉米金玉甜2号的选育

超甜玉米金玉甜2号的选育 许立奎;潘彬荣;梅喜雪;岳高红;刘永安;张宗宸;周志辉 【摘要】金玉甜2号系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系152为母本,自选系795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鲜食甜玉米杂交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势较强、容易种植、适应性较广、丰产性好、品质优、商品性较好等优点.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13(032)005 【总页数】2页(P108-109) 【关键词】甜玉米;金玉甜2号;选育 【作者】许立奎;潘彬荣;梅喜雪;岳高红;刘永安;张宗宸;周志辉 【作者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 325006;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6;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 325006;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6;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 325006;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325006;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6;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325006;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6;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325006;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6;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325006;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甜玉米为玉米属的一个甜质型玉米亚种,因其一个或多个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发生了突变[1],淀粉合成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籽粒含糖量显著高于普通玉米,味甜 如水果,因此甜玉米又称为水果玉米。由于甜玉米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2],同时具有香、甜、粘、嫩、鲜的特点[3,4],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 年来,浙江省甜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5],人们对鲜食玉米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 提高。为此,温州市农科院于2001年开始进行甜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现已育成多个甜玉米新品种(系)。其中,金玉甜2号(原名温甜品15)丰产性好、品质优、商品性较好,于2012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浙审玉2012001)。 金玉甜2号母本和父本分别为温152和温795。其中,母本温152来源于华珍,长势健壮,籽粒黄色,于2002年开始选育,在S 7代后性状基本稳定,整齐,开始姊妹交留种,作为核心测配材料。父本温795来源于金银蜜脆,叶片粗大,籽 粒白色,于2002年开始选育,在自交到S 4代后,为改良自交系植株生长势,进行了田间的自由授粉,在其后代材料中选择发现优异单株,再连续自交,2006年到S 6代,主要性状基本整齐,姊妹交收获种子,并于当年冬季在海南少量制种。2007~2008年春季参加甜玉米2年的品比试验(编号为品15),表现出配合力强、优质、增产显著等特点,2009~2011年参加浙江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春季金玉甜2号参加本院品比试验,平均鲜穗产达1 325.0 kg/667 m2,比对照1超甜3号和对照2金玉甜1号均增产32.5%,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 品比试验结果,金玉甜2号平均鲜穗产959.9 kg/667 m2,比对照1超甜3号和对照2金玉甜1号分别增产53.0%和23.3%,达极显著水平。 2009年浙江省甜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产1 048.1 kg/667 m2,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3.8%,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区试平均鲜穗产854.7 kg/667 m2,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0.7%,达极显著水平;2年区试平均鲜穗产951.4 kg/667 m2,比对

常用玉米自交系选育及特征

自交系类型 一、籽粒性状和组成成份 按籽粒性状可将自交系分为9类,即: 1.硬粒型(Zea mays indurate Sturt) 也称燧石型。籽粒一般呈圆形,质地坚硬,顶部和四周由致密、半透明的角质淀粉所包围,中间充满疏松的粉质淀粉。 2.马齿型(Z.m indentata Sturt) 籽粒近长方形,顶部凹陷成坑状,棱角较分明,似马齿。四周是一薄层角质淀粉,中间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所填充,成熟时因粉质淀粉收缩而粒顶下陷。 3. 粉质型(Z.m amylacea Sturt) 也称软质型。籽粒表面暗淡无光泽,胚乳全部由粉质淀粉组成。是较古老类型。 4.爆裂型(Z.m everta Sturt) 果穗小。籽粒小而坚硬光滑。胚乳全部由角质淀粉组成。遇热爆烈膨胀,有的可达原体积的20倍以上。有圆形和尖型两种,分别称为珍珠型和米粒型。 5.甜质型(Z.m saccharata Sturt) 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较多,淀粉较少,成熟后皱缩或凹陷。 1)普通甜玉米颖果皮较薄,胚乳由角质淀粉组成,成熟后半透明。乳熟期可溶性糖含量8%左右。 2)超甜玉米完熟的干籽粒皱瘪凹陷,不透明。乳熟期采收,含可溶性糖18%~20%。 6.糯质型(Z.m sinensis Kulesh) 也称蜡质型。籽粒不透明,无光泽,外观蜡状。胚乳全部由支链淀粉组成。 7.甜粉型(Z.m amylacea,saccharata,Kulesh) 籽粒上部为富含糖分的皱缩状角质,下部为粉质。只在南美一些地方能找到。 8.有稃型(Z.m tunicata Sturt) 果穗上的每个籽粒都分别包在几片长稃壳中,整个果穗仍像其他玉米一样包在大苞叶中。受第4染色体上显性基因Tu控制。 9.中间型即半硬型和半马齿型。 二、粒色 按粒色大致可把自交系分为红、白、紫、黄、杂色五大类型。 三、全生育期叶片数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国际通用标准,把玉米分为7种类型。 1.超早熟型植株叶片数 8~11片,生育期70~80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