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1、定义通过放松头颈部肌肉并增强口周肌群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改善吞咽功能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存在头颈部紧张因素或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患者。

(2)禁忌证:无。

3、设备与用具镜子、压舌板、纱布、乳胶手套。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颈部放松训练:点头、仰头、左右偏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动作须缓慢。

(2)口唇闭锁训练:

1)患者面对镜子训练抿嘴动作,对无法主动完成动作的患者,可予以辅助;

2)也可让患者做鼓腮练习,并在鼓腮的同时使用适当阻力挤压两腮;

3)还可进行吹口哨、做鬼脸或夸张表情等方式训练。

(3)下颌运动训练:

1)练习张口动作,然后松弛及下颌向两侧运动练习;对张口困难患者,可对痉挛肌肉进行冰棍刺激或轻柔按摩,也可在局部进行温热理疗,使咬肌放松,软组织伸展性得到改

善;

2)通过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让患者体会咀嚼过程中开合下颌的感觉;

3)患者做以臼齿咬紧压舌板的练习。

(4)舌体运动训练:可参考构音障碍章节中的舌感觉运动技术,包括舌的前后伸缩训练、舌尖舔吮口唇周围和齿颊间隙的训练和舌根抬高抵抗压舌板训练。

5、注意事项

(1)假性延髓麻痹的患者可能会伴有吸吮反射和掌颌反射,也可因训练口唇部位动作而诱发强哭强笑动作,此时口唇闭锁训练应注意避免过度强化局部肌肉的痉挛模式。

(2)伴有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下颌运动时会产生疼痛,应避免过度忍痛训练,必要时可予局部超短波理疗或注射治疗。

(3)如果有舌体萎缩时,可用纱布保护下进行适度的舌体牵拉,但始终要强调患者主动活动的重要性。

(4)颈部放松训练时,有严重颈椎病患者应注意动作幅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

二、咳嗽训练

1、定义通过训练患者的咳嗽技巧,提高咳嗽效率,降低误咽、误吸或吸入性肺炎等吞咽障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咳痰无力的吞咽障碍患者。

(2)禁忌证:咽喉感染与肿痛、咯血史、肺大泡患者、肋骨骨折患者。

3、设备与用具不需要。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主动咳嗽训练法:深吸气→屏气→用力咳嗽。首先由治疗师示范动作,然后由患者进行实践。

(2)辅助咳嗽训练法:

1)腹部推挤辅助法:患者平卧,治疗师手掌交叠,掌根置于剑突下方位置,但又不能挤压到下位肋骨和剑突。患者先深吸气或吞气,然后在指令下咳嗽,咳嗽同时治疗师向前上方推挤。也可采用坐式,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

2)肋膈辅助咳嗽法:患者平卧,治疗师将双手呈蝶状置于患者两肋,拇指指向剑突,另四指与肋骨平行。在患者深呼气终末,治疗师快速向下向内按压并要求患者深吸气。在吸气终末,要求患者屏气并用力咳嗽,咳嗽期间,治疗师快速在两侧前方施加手部力量,以增加患者咳嗽终末的气流。该辅助方法最容易在侧卧位完成。

3)平卧位胸部前方挤压:治疗师在侧方以前臂横置于患者上胸部和下胸部,患者咳嗽时,治疗师位于患者上胸部

的手臂维持不动,帮助固定上胸部,而置于患者下胸部的手臂则进行推挤以增加咳嗽气流,加强上胸部活动能力的改善。

4)反式辅助咳嗽:以左侧卧位为例,髋部扭转45度,治疗师跪在患者后方,从髋的上方方向斜向面对患者肩部。治疗师左手放在患者右肩胛骨,右手放在髂前上棘部位。患者吸气,治疗师左手向前向上推,右手向后向下挤压。到最大程度时,要求患者屏气,同时治疗师两手交换位置。交换好位置后要求患者咳嗽,同时治疗师左手向后向内收,右手向上向前推。

(3)被动咳嗽训练法:治疗师以中指指腹推压患者环状软骨下缘,刺激患者产生咳嗽反射。

5、注意事项

(1)辅助训练时需要注意治疗师施加外力的位置,应避免对下位肋骨和剑突施加暴力,以免造成骨折。尤其是老年女性和明确的骨质疏松病史者就更要警惕。

(2)屏气需要适度,避免长时间用力憋气。

(3)肋膈辅助咳嗽法适用于无法耐受腹部推挤动作但又有可能从手动辅助深呼吸中获益的患者。反式辅助咳嗽手法模拟了肋间肌的收缩模式,要在侧卧位进行,有脊柱旋转的患者不宜采用。

三、门德尔松手法

1、定义通过手法辅助改善患者吞咽过程中的喉部上抬动作,使食物顺利进入食管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喉部上提无力的吞咽障碍。

(2)禁忌证:无。

3、设备与用具不需要。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喉部可以上抬的患者:

1)吞咽时让患者以舌部顶住硬腭、屏住呼吸,以此位保持2~3秒;

2)同时让患者食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方,中指置于环状软骨上,感受喉部上抬。

(2)喉部上抬无力的患者:

1)治疗者按摩其颈部、上推其喉部促进吞咽;

2)只要开始抬高,治疗者置于环状软骨下方的手指推住喉部并固定;

3)让患者感觉喉部上抬,逐渐成为可能,再让其有意识地保持上抬位置。

5、注意事项

(1)施加外力时也有可能会诱发患者的咳嗽反射,因而要注意外力的部位和力度。

(2)在施加外力辅助上提喉部时需要确保颈部处于放松状态。

四、屏气吞咽训练

1、定义训练屏气状态下的吞咽动作以及关闭声门避免误咽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咽部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

(2)禁忌证: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

3、设备与用具不需要。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传统法:由鼻腔先深吸一口气,屏住气进行吞咽。吞咽后呼气或咳嗽。

(2)改良法:先吸气后屏气,向口腔中放入5~10毫升液体,继续屏气的同时将头部后仰,从而将液体流入咽部。继续屏气的同时头部前屈吞咽2~3次或更多次数,以尽可能将液体全部咽下。放开气道,咳嗽数次以清除残留液体。

5、注意事项

(1)该动作适合于仅存在咽部期障碍,而口腔准备期和转运期障碍轻微,能够经鼻吸气后屏气状态下经口下咽食物。如果患者无法达到上述要求,则可以采用屏气后做空吞咽的动作作为训练,不直接进食。

(2)对于一些同时存在口腔转运期障碍的患者,可以采用改良法。

(3)不能过度屏气,对于一些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患者需要在内科情况稳定时并在有经验的医师或治疗师指导下使用。

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1、定义通过各种刺激诱发和促使吞咽反射消失或减弱的患者重建正常吞咽反射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咽部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

(2)禁忌证:无。

3、设备与用具压舌板、竹筷、纱布、棉线、凉开水、手电筒、冰箱。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先用1~2根筷子将纱布缠在一头,呈约1厘米直径,湿润后冰冻制成冰棍。

(2)使用时先蘸少许凉开水,以使冰棍表面的冰棱化解,避免划上口腔粘膜或冻伤。

(3)刺激部位为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4)在做吞咽动作的同时刺激双颊部以及甲状软骨与下

颌之间的皮肤,促进吞咽动作的产生。

(5)进食前训练,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5、注意事项

(1)在操作之前要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并处理可脱卸假牙和松动的牙齿。

(2)不熟练或暴力操作容易造成口角或口腔粘膜损伤,也可能会导致患者门齿受损。

(3)如出现呕吐反射则应终止刺激。如患者流涎过多,可对患侧颈部唾液腺行冰刺激。

六、电疗

1、定义通过电刺激或采集肌电信号进行生物反馈训练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治疗技术。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吞咽肌无力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的吞咽功能障碍。

(2)禁忌证:安装心脏起搏器,体内金属植入物;未控制的频繁发作的癫痫、恶性肿瘤;局部皮肤过敏、破损或感染;妊娠。

3、设备与用具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神经肌肉电刺激(低频):

1)电极放置要求:对口腔期吞咽功能障碍,一块电极片水平贴于舌骨上方皮肤,另一块电极置于偏瘫侧颊部。对咽部期吞咽功能障碍,一块电极片水平贴于舌骨上方皮肤,另一块电极沿正中线垂直贴于甲状软骨切迹。也可采用一块电极片水平贴于舌骨上方皮肤,另一块电极沿正中线垂直贴于颈后。

2)操作过程:根据仪器不同可选择1~80Hz频率,治疗结束后,取下电极,具体操作按仪器说明书实施。

3)操作频次: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10天一个疗程。

(2)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1)电极放置要求: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平行放置;

2)操作方法:通过所置电极片采集肌电信号,在治疗仪屏幕上转变为信号波幅,患者通过视觉反馈有意识地调整吞咽动作;

3)操作频次: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10天一个疗程。

5、注意事项电刺激治疗时要注意贴合电极片与皮肤,避免电极脱落形成单通道刺激。

七、球囊扩张技术

1、定义采用机械扩张的方式缓解环咽肌失迟缓引起的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1)从咽期向食管期过渡的过程中由于环咽肌失迟缓而导致吞咽障碍患者;

2)头颈癌症术后瘢痕增生导致食道狭窄;

3)头颈部放射治疗导致组织纤维化形成的狭窄。

(2)禁忌证:

1)食道手术后3周内;

2)食道癌术后复发;

3)食道急性炎症期;

4)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或心肺功能严重不全;

5)食道静脉曲张病史。

3、设备与用具食道球囊扩张导管(条件有限者可选择14F乳胶导尿管的球囊替代)、水、注射器。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插管前操作:

1)用棉球向鼻粘膜施加局麻药如利多卡因,降低鼻黏膜的敏感性;

2)将水注入球囊中,检查球囊是否完好无损,观察注水量与球囊扩张程度的关系,并感受注水压力,然后将水抽

出后备用。

(2)插管操作:确定导管进入食道,在距门齿约30cm 处确认完全穿过环咽肌,向球囊内注水约6ml,缓慢向外拔管,感受到卡住感觉时抽出3~4ml水,再次上提,感受到球囊可滑动时再注入1~2ml水,在狭窄部缓慢地反复抽提球囊导管30次,将球囊中的水完全抽干,拔出导管。

(3)操作频次:隔日一次,共5~15次。

5、注意事项

(1)术前宜进行吞咽造影录像检查,或者在食道内置入球囊导管后向球囊内注入造影剂并上提球囊同时进行X透视检查,明确咽部期向食管期过渡时存在狭窄或梗阻情况,并确认导管插入的实际深度和注水量。

(2)术后可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减少扩张部位的粘膜水肿与粘液分泌。

(3)应避免施术过程中发生暴力提拉或向球囊内注入大量水强行扩张。

八、进食训练

1、定义通过对食物准备、一口量控制以及进食技巧的训练,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实际进食能力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吞咽反射存在、

少量误咽或误吸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

(2)禁忌证: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吞咽障碍患者。

3、设备与用具餐具、量杯。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设置食物性状:请参看前文所列“食物形状分级表”。容易吞咽的理想食物性质通常有以下特征:1)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2)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在口腔内容易形成食团;3)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4)不易在粘膜上粘附滞留。

(2)调整进食体位: 30°或60°仰卧位、颈部前倾、肩背部垫高、健侧喂食。

(3)调整一口量:应从小量(1~5 ml)开始,逐步增加,掌握合适的一口量。

(4)设置进食速度:应以较常人缓慢的速度进行摄食、咀嚼和吞咽。通常一般每餐进食的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为宜。如无法坚持45分钟,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训练,逐步延长每餐进食时间,减少用餐次数。

(5)减少食物残留的代偿动作:

1)空吞咽:吞咽一口食物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口内滞留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下一口。

2)交替吞咽:让患者交替吞咽固体食物和流食,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1~2ml。

3)点头样吞咽:颈部后仰使会厌谷变窄挤出滞留食物,随后低头并做吞咽动作,反复数次。

4)转头吞咽:单侧梨状隐窝内残留食物时,头部向受损侧转动并做点头样吞咽动作;两侧梨状隐窝内残留食物时,反复左右转动头部进行侧方吞咽。

5)倾斜吞咽:向健侧倾斜头部并吞咽的动作,有利于食团随重力进入口腔和咽部的健侧,适用于单侧舌部和咽部功能障碍。

6)屈颈缩下颌吞咽:让患者做屈颈同时头部后缩的动作,增加咽部期向下推挤食物的力量,有利于吞咽反射迟缓的患者产生充分的吞咽。

5、注意事项为了防止口咽部食物残留或进食后返流造成误吸,应在进食后检查口咽部。

吞咽障碍的指导训练技术

吞咽障碍的指导训练技术 引言 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影响人们的饮食和生活质量。针对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本文将介绍一些指导训练技术,旨在帮助患者克服吞咽障碍,提高吞咽功能。 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吞咽功能。以下是一些早期康复训练的技术: 1. 吞咽姿势训练 •患者一般需要坐直,保持身体姿势稳定。 •舌头平放在嘴巴底部,放松颌下肌肉。 •尽量将食物或液体放入嘴巴最后部位,蓄积至后舌二分之一。 2. 咀嚼和舌部协调训练 •患者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食物和液体,逐渐增加咀嚼和舌部协调的难度。•可以使用口腔肌肉训练器,刺激口腔肌肉运动。 3. 吞咽节奏训练 •利用吞咽节奏训练帮助患者建立吞咽动作的自信心和规律性。 •患者可以尝试将吞咽动作与外部节奏声音或口头指令相配合。 高级康复训练 在患者逐渐适应早期康复训练后,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康复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吞咽功能。以下是一些高级康复训练的技术:

1. 肌肉力量训练 •利用力量练习设备,如呼气肌力训练器,帮助患者增加肌肉力量。 •针对咀嚼肌肉和喉部肌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吞咽力量。 2. 吞咽反射训练 •利用声音、触觉或刺激物等方法,刺激吞咽反射,帮助患者恢复吞咽能力。•可以使用吸管吞咽训练器等辅助器材进行训练。 3. 认知复健训练 •通过认知复健训练,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吞咽过程的认知和意识。 •可以使用反馈技术,如视频记录和回放,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吞咽过程和改进方向。 4. 咸味调味剂训练 •利用咸味调味剂,通过刺激患者的味觉,增加咽部的刺激感,促进吞咽反射。•需要患者在指导下进行训练,避免过量食用咸味。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个性化: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根据吞咽 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类型进行合理的训练。 2.专业指导:康复训练应由专业康复医生或语言治疗师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 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逐步递增:康复训练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递增,避免过度负荷和 损伤。 4.坚持有度:康复训练需要患者和家属的持续参与和配合,建立恒定的训练计 划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论 吞咽障碍的指导训练技术对于帮助患者克服吞咽障碍、恢复吞咽功能至关重要。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和高级康复训练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和生活质

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1、定义通过放松头颈部肌肉并增强口周肌群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改善吞咽功能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存在头颈部紧张因素或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患者。 (2)禁忌证:无。 3、设备与用具镜子、压舌板、纱布、乳胶手套。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颈部放松训练:点头、仰头、左右偏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动作须缓慢。 (2)口唇闭锁训练: 1)患者面对镜子训练抿嘴动作,对无法主动完成动作的患者,可予以辅助; 2)也可让患者做鼓腮练习,并在鼓腮的同时使用适当阻力挤压两腮; 3)还可进行吹口哨、做鬼脸或夸张表情等方式训练。 (3)下颌运动训练: 1)练习张口动作,然后松弛及下颌向两侧运动练习;对张口困难患者,可对痉挛肌肉进行冰棍刺激或轻柔按摩,也可在局部进行温热理疗,使咬肌放松,软组织伸展性得到改

善; 2)通过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让患者体会咀嚼过程中开合下颌的感觉; 3)患者做以臼齿咬紧压舌板的练习。 (4)舌体运动训练:可参考构音障碍章节中的舌感觉运动技术,包括舌的前后伸缩训练、舌尖舔吮口唇周围和齿颊间隙的训练和舌根抬高抵抗压舌板训练。 5、注意事项 (1)假性延髓麻痹的患者可能会伴有吸吮反射和掌颌反射,也可因训练口唇部位动作而诱发强哭强笑动作,此时口唇闭锁训练应注意避免过度强化局部肌肉的痉挛模式。 (2)伴有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下颌运动时会产生疼痛,应避免过度忍痛训练,必要时可予局部超短波理疗或注射治疗。 (3)如果有舌体萎缩时,可用纱布保护下进行适度的舌体牵拉,但始终要强调患者主动活动的重要性。 (4)颈部放松训练时,有严重颈椎病患者应注意动作幅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 二、咳嗽训练 1、定义通过训练患者的咳嗽技巧,提高咳嗽效率,降低误咽、误吸或吸入性肺炎等吞咽障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的处理与康复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而 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将介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 处理与康复的要点。 一、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对于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康复措施至关重要。指南建议采用一系列的吞咽评估工具,包括临床吞咽评估、影像学吞 咽评估和触诊吞咽评估等。通过综合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 严重程度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二、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 1. 早期处理:在脑卒中的急性期,特别是在吞咽障碍严重的情况下,需要立即采取非口服进食的方式,如经鼻胃管喂食等,确保患者的营 养需求。同时,采取保持舌头湿润和嘴巴清洁的措施,预防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如口腔感染等。 2. 康复处理:根据吞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吞咽肌力训练、吞咽协调性训练和改善咀嚼及咽喉协调能力等。 康复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进食情况和进食后的反应,及时调整 康复方案。

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 脑卒中后的吞咽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 配合。康复期间需要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测,以确保康复效果的达到。另外,家庭环境的改善和饮食的调整也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1. 家属参与:家庭成员应参与到患者的吞咽康复中,了解合适的饮 食和喂食技巧,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鼓励。 2. 饮食调整: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类型和程度,调整饮食的质地和 方式,如软饮食、液体饮食、小碎颗粒饮食等。在饮食过程中需要注 意安全性和舌面感知的训练,以提高吞咽效能。 3. 康复训练:康复期间需要坚持吞咽肌力和协调性的训练,并逐步 引入实际饮食,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预防和常规措施 除了吞咽障碍的处理和康复,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也十分 重要。指南提出以下预防和常规措施: 1. 饮食观念教育:提倡健康饮食观念,减少高盐高脂饮食,增加蔬 菜水果的摄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2. 高危人群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和吞咽功能评估,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吞咽功能监测: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需要定期对其 吞咽功能进行监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干预措施。

康复医学概论 吞咽障碍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治疗 一、概述 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让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提高,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降低食物误吸的几率,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针对吞咽功能障碍评定结果,可采取口部运动训练、间接训练、直接训练、电刺激、球囊扩张术等来改善吞咽功能。 二、口部运动训练 帮助改善下颌、唇、舌运动功能,来改善脑吞咽功能。 1.下颌运动训练 (1)被动、辅助运动:治疗师用器具或手帮助患者做下颌的被动或辅助运动,包括下颌开合、前伸后缩、左右运动。对于开口困难的病人,可用开口器被动开口。 开口器

下颌被动开口 下颌辅助运动(向下) (2)主动运动:嘱患者下颌下颌开合、前伸后缩、左右主动运动。(3)抗阻运动:治疗师用手给予下颌开合、前伸后缩、左右抗阻运动。

下颌抗阻运动(向下) 2.唇运动训练 (1)被动、辅助运动:治疗师用手对患者进行唇被动或辅助运动。 唇被动运动(向上) (2)主动运动:嘱患者噘嘴、呲牙,轮替并运动到最大范围。也可让患者吸冰手指或吹口哨,让患者主动运动。

吸冰手指 (3)抗阻运动:①抿压舌板,双唇抿住压舌板,可在压舌板一边放一枚硬币,视或者的唇力度,决定硬币的数量;②含纽扣,把系好线的纽扣放于双唇中,嘱患者含在唇中,然后治疗师往外拉;③抿纱布,把纱布放在患者双唇中,嘱患者含住,然后治疗师往外拉纱布。 抿压舌板

含纽扣 3.舌运动训练 (1)舌被动、辅助运动:借助工具对舌进行各个方向的被动或辅助运动。舌部牵拉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拉伤。 舌被动运动

舌辅助运动 (2)舌主动运动:嘱患者舌向前、左、右、上、下运动。 (3)舌抗阻运动:嘱舌向前、左、右运动,同时用压舌板抵住舌头。。 舌抗阻运动 (三)间接训练 1.加速启动吞咽训练用冰棉签反复刺激软腭和咽后壁,让患者快速吞咽;用蘸柠檬汁的冰棉签刺激舌根,让患者快速吞咽;用气脉冲刺激患者咽后壁,让患者快速吞咽。

吞咽功能评估操作规范

吞咽功能评估操作规范 一、背景介绍 吞咽功能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的方法,它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吞咽能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吞咽障碍。吞咽功能评估对于治疗各种吞咽障碍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a. 确保评估环境肃静舒适,避免干扰因素。 b. 确保评估工具完整并处于良好状态,如吞咽观察镜、水杯、食物样本等。 c.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释评估过程和目的,并征得患者的允许。 2. 评估前准备 a.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b. 问询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或者对某些食物有特殊偏好。 c. 检查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如是否存在口臭、口腔溃疡等。 d. 检查患者的姿式,确保患者能够坐直或者站立。 3. 评估步骤 a. 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口腔动作,评估其吞咽前的准备动作。 b. 给患者提供一小口水,观察其吞咽过程,注意是否有咳嗽、呛咳等症状。 c. 给患者提供不同质地的食物样本,如固体食物、半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观察其吞咽过程。

d. 使用吞咽观察镜等工具,观察患者的咽部动作,评估其咽部肌肉的协调性 和功能状态。 e. 记录患者的吞咽过程中浮现的问题和症状,如吞咽难点、咳嗽等。 4. 评估结果记录 a. 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分类,如正常吞咽功能、轻度吞咽 障碍、中度吞咽障碍和重度吞咽障碍。 b. 记录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估结果,包括吞咽前准备动作、吞咽过程中浮现的 问题和症状等。 c.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5. 安全措施 a. 在评估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误吸食物或者液体。 b. 如患者浮现严重的吞咽难点或者其他紧急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三、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2. 评估过程中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评估目的和过程,并征得 患者的允许。 3. 评估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及时住手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如患者浮现呛咳或者窒息等情况。 4. 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保存,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四、总结

吞咽功能评估操作规范

吞咽功能评估操作规范 一、引言 吞咽功能评估是指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吞咽能力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吞咽功能评估的操作规范,包括评估前的准备工作、评估步骤、评估工具和评估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等内容。 二、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评估的目的和对象:明确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确定评估的对象,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病情等信息。 2.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医嘱等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吞咽功能情况。 3. 确保评估环境安全和舒适:评估时要确保评估环境安全无障碍,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评估条件,如调整床位高度、准备安全可靠的床旁辅助设备等。 三、评估步骤 1. 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a. 与患者进行简要交流,确认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沟通能力。 b. 检查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如有需要,进行口腔清洁。 c. 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如坐位或半卧位。 2. 评估口腔功能: a. 观察患者的口唇活动、舌头运动和颌面肌肉的协调情况。

b. 要求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观察患者的吞咽过程和吞咽时的舌头升降、咽喉运动等情况。 c. 检查患者的口腔感觉和咀嚼功能,如有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3. 评估咽喉功能: a. 观察患者的咽喉运动和喉部开放情况。 b. 要求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观察患者的咽喉运动和喉部开放情况。 c. 检查患者的咽喉感觉和咳嗽反射,如有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4. 评估食管功能: a. 观察患者的食管运动和食管开放情况。 b. 要求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观察患者的食管运动和食管开放情况。 c. 检查患者的食管感觉和食管排空情况,如有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四、评估工具 1. 视觉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吞咽过程和相关运动来评估吞咽功能。 2. 吞咽试验:包括水试验、食物试验等,通过让患者吞咽不同的物质来评估吞咽功能。 3. 仪器检查:如X线摄影、超声检查等,通过使用相关仪器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五、评估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1. 记录评估结果:将评估过程中观察到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口腔功能、咽喉功能和食管功能等方面的观察结果。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2023)文献引用

我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2023) 一、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吞咽障碍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 趋势。吞咽障碍已经成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 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科学有效的康复管理指南对于该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二、背景 吞咽是人体的一项基本生理功能,它通过协调咀嚼、舌头和口腔肌肉 的协作来完成。然而,随着芳龄的增长或疾病的发生,有些人会出现 吞咽障碍的问题。我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旨在通过综合评估和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轻吞咽障碍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三、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研究成果,我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明确了 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吞咽功能障碍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并发症等方面的内容。 四、综合评估

对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管理来说,综合评估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 康复管理的早期阶段,应对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疾病的病程等 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五、治疗方法 我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药物 治疗、食物和饮水管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指南还对各种康复 训练方法和康复辅助器具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推荐。 六、预防和管理并发症 吞咽障碍的患者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肺炎、脱水等。我国吞 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对预防和管理这些并发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七、康复效果评估 对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管理来说,康复效果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康复效果评估方法,以便对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

八、结语 我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指南,它为临床工作 者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相信在吞咽障碍的治疗过程中,这一指南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以上就是我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2023)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 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有所帮助。九、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吞咽障碍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我国吞咽障碍康 复管理指南十分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支持。患者教育是康复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和其家庭成员进行吞咽障碍相关知识 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增加他们对疾病的了解,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治 疗效果。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 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十、康复管理的个体化 每个吞咽障碍患者的病情都是不同的,治疗方案也应该因人而异,因 此康复管理的个体化十分重要。根据患者的芳龄、病情、病史、并发 症等不同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康复管理的过程中,及 时调整和修改治疗方案也是必要的,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吞咽治疗操作

吞咽治疗操作流程 【目的】 1、通过电刺激帮助喉抬升,增大咽肌收缩力量与速度 2、改善吞咽机制的运动控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3、降低患者误吸及感染的风险。 【用物准备】 吞咽治疗仪,0.9%氯化钠注射液 【操作流程】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平时饮水的注意事项,如平卧时头偏向一侧,如要饮水或进食,要将床头抬高,避免误吸。 2、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吞咽治疗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操作评价】 1.熟练程度操作程序正确,动作轻稳。在治疗期间,与患者积极沟通,及时调节强度 【护患沟通】 41床,张X,男性,51岁,脑梗死 1.操作前解释 护士:您好,我是xx,您的责任护士。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病人:张金。 护士:张先生,根据你的吞咽情况,我们要为你进行吞咽治疗。 病人:好的。 护士:嗯,吞咽治疗可以帮助你恢复吞咽功能,恢复正常饮食,治疗过程中需要你积极地配合我。那你有心脏起搏器或其它植入刺激器吗? 病人:没有 护士:那现在让我检查一下您的颈部的皮肤情况。 护士:一切正常,皮肤没有破损。

2.操作中指导 护士:张先生,我帮您把床摇起来,需要你取端坐位。 护士:好!现在请您放松,我要开始连接电极片了,请您抬头。 护士:现在我要开始调节强度了,如你感觉到咽喉部位有刺激感,请告诉我 病人:现在有感觉了。 护士:能接受吗?可以再调大一点吗? 病人:可以。 病人:现在可以了,不能再调了。 护士:好的,现在是预刺激阶段,一共7分钟,那如果治疗过程中,您感觉强 度偏大或是偏小,或有任何不适感,及时告诉我,我再为你调节。治疗期间, 请您不要自行调节强度,避免牵拉硬拽导线及电极片。 病人:好的。 护士:预刺激阶段结束了,现在进入治疗阶段,还像刚才一样,如果有刺激感 及时告诉我。 病人:可以了,不能加大了。 护士:好的,现在为您调节好了,治疗阶段一共20分钟。有任何不适感,及时告诉我。 3.操作后嘱咐 护士:谢谢您的配合,您觉得舒服些了吗?我帮你把床摇下去,这样躺合适吗?吞咽治疗一天要进行两次,下午我再过来为您治疗。您先休息。 【吞咽治疗的适应症】 1.脑梗死引起的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 【吞咽治疗的禁忌症】

最新:中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2023

最新:中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2023 吞咽障碍(dysphagia,swallowing disorders) 是指不能安全有效地将食物由口腔输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由此产生的进食困难。 针对“吞咽造影和/或喉镜吞咽检查是否是口咽部吞咽障碍的首选方法,是否推荐尽早实施?"问题,指南证据等级列为中等,强推荐。在推荐意见说明中共检索了4项吞咽造影相关的原始研究、1项纳入8篇与喉镜吞咽检查相关文献的Meta 分析及3项原始研究,GRADE 分级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吞咽障碍筛查和临床评估后,对吞咽障碍者应尽早进行吞咽造影检查和喉镜吞咽检查。针对吞咽功能评估两者各有特点,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吞咽障碍的筛查与评估的问题和意见: 问题1:吞咽障碍筛查适用哪些人群,对高危人群常规行吞咽障碍筛查是否能降低误吸风险、肺炎发生率? 推荐意见1:证据等级中等(+++),推荐强度为强推荐。对所有存在吞咽障碍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以预防肺炎,并降低死亡的风险。 推荐意见说明:吞咽障碍增加多种并发症的风险,如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引起死亡。筛查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吞咽障碍的高危人群,指导进一步的检查与评估。目前已有多种吞咽障碍的筛查方法,包括简单

的筛查和标准化的量表筛查。 采用简单、可靠、有效的筛查方法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临床上筛查多使用综合多个条目的量表进行测试,如Gugging 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标准化吞咽评估(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多伦多床旁吞咽筛查试验(Toronto bedside swallowing screening test,TORBSST )、进食评估调查工具-10(eating assessment tool-10,EAT-10)等,上述筛查量表均已在国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问题2:吞咽造影和/或喉镜吞咽检查是否是口咽部吞咽障碍的首选方法,是否推荐尽早实施? 推荐意见2:证据等级中等(+++),推荐强度为强推荐。VFSS 和FEES 临床上可作为确诊吞咽障碍的金标准,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应尽早进行仪器检查,排除误吸风险,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推荐意见说明:吞咽障碍可以通过临床吞咽功能评估(clinical swallowing examination,CSE) 或更客观的仪器评估,如VFSS、FEES进行诊断。VFSS 被认为是吞咽障碍评估的金标准,它能够可视化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的一系列吞咽过程。检查时在患者矢状位、前后位观察添加了造影剂的不同稠度及一口量食物的吞咽过程,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以对时间学和运动学参数做定量分析,如口腔、咽部通过时间、舌骨位移以及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sphincter,UES)开放持续时间和宽度等。

最新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专家共识

最新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专家共识 1.1定义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口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所致进食或饮水吞咽时的咽下困难。 1.2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 ①器质性吞咽障碍是指吞咽器官相关的解剖结构异常改变引发进食通道异常出现的吞咽问题。主要是由于口、咽、喉、食管等解剖结构异常,吞咽通道及邻近器官的炎症、肿瘤、外伤等。 ②功能性吞咽障碍是指参与进食活动的吞咽肌暂时失去神经控制而出现吞咽肌、骨骼肌运动不协调导致的吞咽问题。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疾病、年老体弱、痴呆等。 1.3分期 ①认知期:认识摄取食物的硬度、一口量、温度、味道,进而决定进食速度和食量。 ②准备期:摄入食物至完成咀嚼的过程。 ③口腔期:将食物送至咽部的过程。 ④咽期:吞咽的启动标志着吞咽反射开始,吞咽反射一旦开始,就会继续,直到全部动作完成。 ⑤食管期:食团通过食管上1/3处平滑肌和横纹肌收缩产生的蠕动波,以及食管下2/3平滑肌收缩送入胃内,该期不受吞咽中枢控制。 1.4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4.1临床表现 ①流涎; ②食物从口角漏出; ③饮水呛咳; ④咳嗽; ⑤梗噎; ⑥吞咽延迟; ⑦进食费力,声音嘶哑,进食量少;

⑧食物反流,食物滞留在口腔和咽部; ⑨误吸及喉结构上抬幅度不足等。 1.4.2并发症 肺炎、营养不良及脱水等。 2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可分为间接训练(基础训练)和使用食物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型态等补偿手段的直接训练(摄食训练)。 2.1基础训练 感觉运动训练技术、气道保护手法、电刺激、磁刺激等。 2.2摄食训练 基础训练后开始摄食训练。 ①体位:让患者取躯干屈曲30°仰卧位,头部前屈,用枕垫起偏瘫侧肩部。 ②食物型态:食物型态应本着先易后难原则选择,同时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 ③每次摄食一口量:一口量正常人为20mL左右,一口量过多,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 ④其他:配合针灸、高压氧、吞咽障碍康复体操、心理康复等。 2.3管饲饮食 是提供机体营养与水分的重要途径。 2.4经皮内镜下胃造成瘘术 是在内镜协助下,经腹部放置胃造瘘管,以达到进行胃肠道营养的目的。 3康复护理策略 3.1康复护理评定 3.1.1一般情况评定 包括询问病史、症状评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①询问病史:询问有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史,用药史。 ②症状评定:评定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原发疾病症状及治疗后症状。 ③体格检查:检查患者意识、气道功能、吞咽功能、言语交流、肢体活动、营养状况、日常活动能力等。 ④实验室检查:血生化、葡萄糖、尿常规、C反应蛋白(炎症期)。

吞咽障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吞咽障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一、口面部评定 1、定义观察有无口面部位异常,并评定其对吞咽功能的影响程度。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等导致的口面部位解剖结构保留但感觉或功能受损。 (2)禁忌证:无。 3、设备与用具压舌板、手电筒、乳胶手套、牙科镜、食醋和糖水。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顺序:颊→唇→颞下颌关节→颊粘膜→牙齿→舌→软腭。 (2)操作方法: 1)观察颊部:上提口角或挤眉弄眼动作; 2)口唇闭合能力:抿嘴动作、鼓腮动作、有无流涎、交替重复发“u”和“j”音、观察会话时唇的动作; 3)唇部活动能力:撅唇吹口哨动作和露齿动作; 4)颞下颌关节活动:主动开合动作、主动左右研磨动作,被动开合活动,被动左右研磨活动; 5)颊粘膜:血肿、破损或溃疡、齿颊沟内食物残留;

6)牙齿检查:龋齿、松动、假牙、牙列问题; 7)舌检查:伸舌、舔住上下唇并左右舔动、舌面向上抵住压舌板、舌尖顶挤左右颊部、味觉敏感程度; 8)软腭:发“啊”时软腭上抬的特征、言语时是否有鼻腔漏气、用压舌板刺激舌根诱发恶心反射并检查舌根上抬的力量。 5、评定标准 (1)正常情况:唇颊部闭合良好,尤其是可以做抿嘴动作。嘴角无流延,鼓腮不漏气,可完成吹口哨和露齿动作。颞下颌关节主、被动活动正常,可顺利张口并且咬合有力。颊部粘膜无破损,齿颊沟内无食物残留。舌部活动灵活有力。 (2)异常情况: 1)唇颊部闭合不良(如流涎、齿颊沟食物残留、鼓腮漏气); 2)颞下颌关节活动受限(如张口受限或咬合无力); 3)口腔粘膜破损或溃疡,有龋齿、牙齿松动、牙齿缺少或假牙; 4)舌部运动受限或力量不足; 5)软腭上抬不良,恶心反射发生时舌根上抬力量不足。 (3)吞咽肌功能分级标准(表4-1-1) 表4-1-1 吞咽肌功能分级标准 I级别II级III级IV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