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

我国有着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治理国家、发展农桑、战争攻守、教化百姓、文化礼仪等文化典籍,以及探究天理、人性等哲学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的思想。作为中国的一个管理者、中国的校长,确实要做到数典不能忘祖。既要从西方的管理理论中汲取营养,也要从东方的文化中寻根溯源。中国的文化典籍中,如《孙子兵法》被世界誉之为最深刻、永远新鲜的管理经典。中国的历史上,如秦始皇、诸葛亮等都可称之为管理的典范。下面简要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列举一、二。

1.求治防乱的思想

管子指出:“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理得当则“治”,管理不善则“乱”。“乱”的后果如何呢?《吕氏春秋》指出:“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尚书》也指出:“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如何求治防乱呢?老子指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另外,“治”必须统一思想。墨子提出“尚同”,如果是“一人一义,二人二义,十人则十义”的话,国家非乱不可。《吕氏春秋》也指出:“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管子说:“政不二门”。治理的统一思想是什么呢?孔子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司马光也说:“治国莫先于公”。公是一个标准,德是另一个标准。司马迁指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诸葛亮讲:“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所以中国的管理思想中,历来有着“为公”、“德治”的优良传统。

求治防乱的措施中,第一是明君,宋代的程颢、程颐说:“君贵明,不贵察;臣贵正,不贵权。”“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第二是举贤,第三是赏罚分明。宋代的陆九渊说:“任贤,使能,赏功,罚罪——医国四君子荡。”诸葛亮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这也是避免管理中因人设事之大忌。

2.以人为本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中一直强调对人的重视,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明通鉴指出:“得其人则百废兴,不得其人则百弊兴。”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为民请命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目标,唐太宗很明确地指出,民如同于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管子说:“争天下必先争人”。人、财、物三个管理资源中,中国历来把人放在了首位。

3.名正言顺的思想

中国在《周礼》一书中,早就论述了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确立了官职名称、职责范围、相应的权力、上下隶属关系。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越位谋政是制造混乱。《尚书》中说:“处其位不履其事,则乱也。”意思是在其位,而不干事,是失职,也是制造混乱。孔子提出“名正言顺”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职责相符、职权相配的观点。孔子提出要“正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所以越权指挥是不顺的,如参谋人员去代替指挥员下命令是不行的。

4.治众如治寡的思想

《孙子兵法》是一部不朽的兵书,也是多处闪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的名典。孙子把军队划分为“军、旅、卒、伍”,实际上就是划分出管理的层次,同时确定了管理的幅度。《孙子兵法》中说:“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这里的“分数”,就是划分为可以指挥管理的人数;“形也。”这里的“分数”,就是划分为可以指挥管理的人数;“形名”,就是指通讯、指挥的工具,如旌旗的信号、战鼓的声音等。

5.审时度势的思想

审时度势是决策的依据,成都武侯祠的名联就指出这个道理:“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治蜀的决策是宽、是严,如果不审时度势的话,可能都要失误的。如何做到审时度势?《孙子兵法》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孙子兵法》中指出:“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其中第一条“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就是一个对形势、环境的系统分析的问题;第三条就是指目标一致的问题;第五条就是指授权后不再乱加干预的问题;善于利用形势,也是管理的成败之条件。《孙子兵法》中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6.祸起萧墙的思想

管理的大忌就是出现内耗,管理不怕环境恶劣而担心是祸起萧墙。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国语》中说:“能内睦而后图外;不睦内而图外,必有内争。”管子说:“言而不信,则民不附;行而贼暴,则天下怨。民不附,天下怨,此灭亡之所从生也。”孔子说:“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管理系统,大至国家,小至学校,只要内部上下不一,争权夺利,民心不服,大动干戈,即必然导致分崩离析,不仅是管理混乱的问题了,而是系统本身的毁灭解体的问题了。

以上从六个方面简要地论述了中外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主要内容,作为一名校长,既不能全学全用也不可能只用其中之一,应当做到融会贯通,根据学校管理的实际,悟出管理的真谛,化为自己的管理思想。

(综合报导)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一、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1、管理者不仅仅是老板和各级领导,而是包括所有知识工作者。 2、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3、技术和资本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 二、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 1、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 2、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3、问题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 三、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1、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 2、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3、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1、当前企业面对的变局不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一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 2、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因此,最聪明的投资就是对大脑的投资。 3、想不到是缺乏思想和方法,做不到是缺乏决心和毅力。 五、创新是生意人的保单 1、要进行系统化地创新,企业需要每6-12个月打开企业的天窗,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2、创新的焦点是市场,不是产品。 3、当前企业的策略主轴可能是更好、更多,而创新策略的核心应该是“新颖且独特”。 六、做好向上管理 1、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2、与老板发生矛盾冲突或意见相左时,强硬对抗或委屈求全都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3、老板也需要管理。学会管理你的老板,才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 。七、管理就是决策 1、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效果,而不是决策的技巧。 2、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3、确定干还是不干,叫决;明确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干,叫策。 八、没有执行=0 1、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2、计划要成功,必须遵循笨蛋法则〔下见延伸阅读〕。 3、管理的核心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九、把事做对,好;做对的事,更好 1、卓越和普通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卓越管理者“做对的事”。 2、如果以极高的效率去做本来就不该做的事,这是愚蠢的行为。 3,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太久。 十、不问得到什么,要问贡献什么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引言 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思想史 1.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先秦至汉代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① 如表1-1所示: 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零星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但许多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② (二)中国各种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三大主流学派 ①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1981年出版,第33、248页。 ②于丹《孔子心得》 2007年第一版。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一、顺“道”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 二、重人 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三、人和 四、守信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 五、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使“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六、求实 儒家提出“守正”原则,是说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这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 《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凡事量力而行,“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 七、对策 《史记》中说:“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孙子》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每战必殆”。《管子》主张“以备待时”,“事无备则废” 三国时代孙权、刘备对曹操的赤壁之战,诸葛 亮的空城计,孙膑的“减灶骄敌” 八、节俭 九、法治 “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己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代表作:《论语》、《孟子》、《荀子》 主要的管理思想 1、仁政

2、德治 3、礼制 儒家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本田”的经营思想:“以人为中心” 和“三现主义” 儒家管理思想对新加坡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注重“培养家庭核心价值观” 儒家管理思想对韩国的影响:李朝时代,就把儒教定为国教 儒家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管理模式,北京同仁堂药店的“兢兢小心,汲汲济世” (二)道家的管理思想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代表作:《道德经》、《庄子》 无为而治论 从整体内容来看,道家学说以道为中心和纲领,从道出发,然后 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需要,向四面 八方扩展开来。这样就可以把中国古代另外的8个学派通过矛盾 的对立统一规律融合起来,合而为一。 在道家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二个方面所组成,即凡 是正面的、表现积极性的事物都属于阳,如生命、公平、善良、 正义、光明、和平、热情,等等;凡是处于消极的事物都是属于 阴,如:死亡、罪恶、不公、黑暗、战争等等。 阴阳这对矛盾由于作用不同的情况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如: 相生、相克、转化、共存、互惠、相比和统一。 1、自然无为——管理之道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争”和“守柔”的智慧 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有为,下无为” 2、自胜者强——自我修炼之道 讲到管理者的七种品质,老子说:“居善地,从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至德之世——理想境界 “小国寡民”。特点是:自然、素朴、平等、自由、安宁。

6-1.466 运用法家管理哲学思想,解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粹

运用法家管理哲学思想,解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粹 面对当下社会市场环境,企业内外环境皆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环境压力是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内部环境压力是企业人力资源关系的错综复杂,使企业内耗过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为解决以上问题,各门各派的管理著作、管理思想层出不穷,形势复杂多变,一时间让人不知所措。 其实,这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阶层的变化,井田制的瓦解,原有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现状。为此,各社会阶层之间矛盾进一步升级,冲突一触即发。这是春秋时期君主面临的难题,这与当下企业遇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出一撤。最后,秦国借助法家管理哲学思想,实行变法,最终实现一统天下之伟业。现如今的企业管理同样可以借助法家管理思想,为我们解决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提供新思路。 所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人才选拔、任用以及考核等方面所进行的指挥、组织与协调等一系列活动,进而保证成员发展最大化与企业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而法家思想将这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归为“术”的范畴,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任用以及考核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在人才选拔机制上,法家思想提出了“有贤不肖而无爱恶,有愚智而无非誉”观点。寓意:人是否贤能是实际存在的,企业管理者不能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判断。而人是聪慧还是愚笨也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根据他人的赞美或贬抑来评判。为此,在人才选拔上应依靠制度辅助,减少其中的个人主观因素。 在人才任用机制上,法家沿袭了道家管理哲学智慧,认为企业管理者应“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无能。”作为明智的企业管理者,任用聪明有才智的员工应使其竭尽思虑,管理者再据此对事务做出决断,这样管理者的智力才是无穷的。面对勤劳忠诚的员工,也应该任用他们做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只需起监督管理作用即可。 在人才考核机制上,法家思想认为,企业管理者可先根据企业员工的言论判断其应实现的目标,再考核其实际情况。最后再根据考核最终结果,对企业员工进行奖惩。对此,企业员工才不敢言过其实,夸下海口,制定不切实际的业务目标。而对于已定目标也会不遗余力完成。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和方法问答题解析第一篇总论详细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简要介绍彼·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①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利完全无关; ②管理是专业性工作; ③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 ④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 这一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2.简要介绍西蒙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①管理就是决策。 ②决策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调查阶段;制定方案;选择并执行方案;评价执行情况。3.简述系统论者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e: 对调查资料分析整理时应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6.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①自古至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 ②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问题。 7.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组织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基本特征是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 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8.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①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是一切管理最基本职能。 ②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一轮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位置,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9.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①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 a: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b: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c: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d: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e: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兵家重决策,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 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的管理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对我们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完成了儒法融合,在吸取秦朝严刑峻法以致迅速灭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刑并用、注重德教的统治原则,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手段,塑造了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管理典范。 二、辩证的看待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中国五千年历史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综观中国古代诸家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不外乎是儒、法、道、墨之说的反映和体现。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于如何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它们相互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传统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对世界,特别是对东方的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于先秦至汉代这一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嗲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还有一些古代经典著作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批像孔子、管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李斯、诸葛亮、李世民、王安石、康熙等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他们也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管理学家。在他们之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最具影响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治国主要是处理整个社会、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它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对行政、军事、生产、市场等方面管理的学问;治生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它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身主要是研究谋略、用人、选才、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惩等方面的学问。 一、“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兼爱”是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所在。墨子认为,只有“兼相爱交相利”才有“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它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亲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现代管理学上的“人本管理”思想要求企业领导平等对待员工,把员工当成企业运行的主体,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及其创造的价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创造更大的价值。人本管理的管理思想与墨子的“兼爱”思想实质相吻合,是“兼爱”思想的延伸 二、“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非常强调领导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意思是端正自己与他人,成就物业为自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的,不仅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范。先哲们认为,“正己”为“正人”的前提,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正”,岂能奢言正人。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本质是“人为、为人”。个人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在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为”与“为人”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对任何管理者或被管理者,都有从“人

精益管理思想精髓

精益管理思想精髓 目录 1.从增值看改善空间 2.消除7中浪费的步骤 3.质量异常处置五部曲 4. 不要问人,而是要问物;不要只用眼睛看,而要行动 5. 要统一标准,先降低标准 6. 流动的三化 7. JIT物料运动目标 8. 最优先生产技术(OPT)九原则 9. 针对抵制改进情绪的六层次剥离法 10. 鼓、缓冲器、绳子 11. TOC(约束理论)五大核心步骤 12. 质量的五历程 13. 不要问人,而是要问物;不要只用眼睛看,而要行动 14. 向关键路径要时间,非关键路径要资源 15. 在反复经历困惑和思考后,再让别人告知本质的话,才能真正理解,并成为自己的东西 16. 解决问题的8大步骤 17. 标准化的作用 18. 问题的来源(PQCDSM) 19. 降低成本,不仅在制造成本,更要消除七种浪费 20. 成本意识强的企业

1-从增值比看改善空间 增值比率=增值时间/制造周期x100% 增值时间:站在客户立场看制造过程中的增值动作和时间 许多工厂从进厂到出厂,只有不到2-3%的时间是增值的。丰田的增值比达到30% 2-消除7种浪费的步骤 ①在需要的时候适时生产需要的产品可以排除生产过剩的浪费。 ②要消除不合格产品,消除制造不合格产品的浪费。 ③对于停工等活,只要明白其要点就很容易改善。 ④对于动作的浪费,如果减少工时数(人数×时间)将会对消除浪费产生很大影响。 ⑤要消除搬运的浪费,就要在搬运距离和搬运次数等方面加以改进。 ⑥对于加工过程中本身的浪费,要认识到不产生附加价值的一切东西都是浪费。 ⑦如果按照①~⑥步骤操作,库存必然会减少。 3-质量异常处置五步曲 一、五分钟内对不良品的标示隔离;二、报告班组长开立品质异常单;三、联络呼叫技术、品质对口责任人,要求十分钟内到达现场支援; 四、责权人十五分钟内指示临时处置措施恢复生产; 五、当天品质组织部进行原因检讨与分析、并检讨相应对策;并进行效果确认,达不到预期效果则重新检讨对策。 异常处置贵在快,不影响品质的情况下先快速恢复生产;另择时间研讨永久对策。 4- 不要问人,而是要问物;不要只用眼睛看,而要行动 ①只是去现场向责任者问情况不是现地现物。因为未必是那个责任者自己确认的,有可能他也只是从别人(或者作为传达事项)那里听到的。“要获取真实的信息”。 ②用眼睛看是指依赖于资料或者数据,而行动则是说要去现场。 ③不能以道听途说的方式去确认现场,这样容易产生误解,而是要自己亲自去接触,确认现场。 5-要统一标准,先降低标准 改善是“巧迟拙速”(往往等方案完美了再做改善就会等很长时间,还不如尽快的做一些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方式和方法上看具有刚柔性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方式和方法上看具有刚柔性 受中国生存环境、宗法制度和儒家道家文化影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上的二重性表现在思维的方式方法上也体现出了“刚柔相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谋与动、义与利、赏与罚、德与刑、上与下、中央与地方的管理关系上。 1、谋而后动的决策思想。 在管理工作中,决策是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考虑的首要问题。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决策才能确保决策不失误,我国的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么事情都要先谋而后动,只有谋划的充分、合理、科学,才能在执行起来游刃有余,才能做到“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做事情才能成功而不失败。所谓“日之能烛远,势高也;使日在水中,则不能烛十步”,意思是讲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高瞻远瞩的特质,绝对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或者鼠目寸光,治看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策别十八》中说:“为国有万世之计,有一时之计,有不终月之计。” “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以谋域”是说做事应该有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长远规划与短期计划之别,根据形势情况的变化按照既定目标或相时而动,有助于管理成功。可见,预测和决策关系全局成败,中国人向来强调谋划和规划,强调战略和战术的综合运用,主张谋而后动。所以孙子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2、义利两全的取舍思想。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虽然有一些人主张重义轻利,但是却是也有一批实用主义的思想家、哲学家提倡讲义与利并举,主张义利双兼,这种充满着浓重的讲利重义的管理思想,倡导“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义,利也”,“兼相爱,交相利”。宋代苏轼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利者义之和论》中说“义利利义相为用”,主张义利互为共用,二者不能偏废。春秋时的管子更是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结:“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择也”。然而,管子并未走向极端。他还认为“自利”与“利人”并不完全矛盾的,而且“自利”之德与“利人”之德同时也是统一调和的。”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骆统传》中进一步讲这种义利观念和富民利民联系起来,指出“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似民茅,义以民行。”他讲的是财富是人民创造的,国家的强大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国威靠的是人民的气势,福利乃是由人民所树立,道德靠人民的实践来兴盛,义的实现靠人民的共同行动。这句话,可谓深刻的概括了中国义利两全的管理真谛,在普通民众之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3、赏罚分明的激励思想。 在激励和奖惩方面,孙子提出:“合军聚众,务在激气。” 诸葛亮指出:“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诛罚不避亲戚,赏赐不避仇怨”,应做到“无党无偏”,意思就是说管理者务必要做到赏罚公正分明,才能服人服众。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主张“诚有功,则虽疏必赏;诚有过,则近爱必诛。”对此诸葛亮论述的更加具体,他说“赏罚之致,谓赏善罚罪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对良善功将有所激励发扬,对奸恶无功有所咸惧,以确保管理组织的正常科学运转。 4、德刑并用的宽猛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特别重视德能兼备的标准,我国远古时代的"禅让制度"就是在考察德行修养的基础上实行的推举贤能的管理制度。管子认为,国家选贤任能,要举拔有德者给予爵位,举拔有才者就任为官。把德行置于功劳之上,主张国家用人要德才兼备,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选贤还应做到“不以年伤”,即选用人才不应受年龄的限制,从而否定了资历主义。管子强调考核官员的内容主要有三:一是德望与其地位是否相称;二是功绩与其俸禄是否相称;三是能力与其官职是否相称。孔子治国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实行“礼治”或“德治”,认为把德礼施之于民,是治理国家的理想方案。在具体方法上,他提出要重教化,要“富而后教”。在教与刑上的运用上主张宽猛相济,树立君主权威。商鞅则反对儒家的“仁义”说教思想。他主张:“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弱民》)这样,才能达到“以刑去刑”,(《画策》),认为非以“法治”无以治国平天下。 5、上下同欲的同道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纵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孔孟的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变化的核心内容。所以谈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孔孟的管理思想就是必须要说到的。 孔孟的理想是实现仁政,孔孟所关心的是治国平天下,所以,管理思想当然是孔孟之道的 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孔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研究孔孟思想可以发现,孔孟讲管理从不脱离道德建设,而把道德建设作为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修己以安百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两点就说明了这一点。孔孟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就是强调通过道德建设来治理国家,把管理活动纳入道德规范。因为道德建设是孔孟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所以,孔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十分强调道德建设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把孔孟的管理思想称为管理道德思想。孔孟管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管理者提出了从事管理活动的几项重要原则,它们是:一、“爱人”;二、富民;三、教民;四、“克己复礼”;五、“和”;六、义利观。 “爱人”,是充满古典人道主义精神的概念,是从事管理活动所应持有的态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内涵就是“爱人”,可见“爱人”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怎样算是“爱人”呢?孔子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爱人”态度,要求管理者充分尊重和关心人,洋溢着道德的光辉。 以“爱人”的态度从事管理,势必致力于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道德文明程度,将之落在实处就是富民和教民。过去,有人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两句话,便以为孔子是空谈道德而忽视人民物质生活的,这完全是误解。孔子的这种措辞方法只不过是强调缩小贫富差距和保证社会安定的重要性,绝不是主张贫穷。在孔子看来,能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就是超过尧舜的大圣人,就充分体现他对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深切关心,对富民政策的高度重视富民以外,孔孟又强调教民。卫国人口众多,冉有问:人口多了应该怎么管理,孔子说:“富之”;冉有又问:老百姓富裕之后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孔子所谓“教”,即提高道德水平。又,孟子在教导梁惠王怎样实行仁政王道时讲:首先要让人民有自己的田产,安心生产,吃得饱,穿得暖,过上富裕的生活;然后要办好教育,“申之以孝悌之义”,搞好道德建设。富民、教民,构成孔孟的基本的管理政策。 让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当然是“爱人”的表现,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那么,人与动物的界限是什么?不是别的,是道德。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具有道德文明的人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并非人与动物的区别点。由此可见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孟子的道德修养理论包括“尽其心”和“求放心”正反两方面。“尽其心”是充分发展、扩张人的善良本心;“求放心”是把所丧失的善良本心找回来。孟子讲教民就是要贯彻其修养理论,通过教育的手段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帮助人们健全和完善人格,说 到底就是要使生物人成为完善的社会人以区别于动物界。这种教民的政策把对人民物质生活的关切进一步深入到了精神生活领域,更是“爱人”的深层表现,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它使 孔孟管理思想中的道德精神大大升华了。 主张教民者自古有之,但许多人忽视了教民和富民的关系。在孔孟看来,二者的关系是很显明的:富民乃是教民的物质基础。这从孔孟先讲富民后讲教民的排列次序上已经可以看出。孟子更深刻地阐述了富民和教民的正确关系。孟子虽然特别重视教民在管理中的作用,但是

梅格惠特曼的管理思想精髓争取长时间赢利

梅格惠特曼的管理思想精髓:争取长时间赢利 人物介绍 惠特曼1979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得哈佛MBA学位,先后在Procter&Gamble、Bain&Co、迪斯尼等公司任职。当她在Hasbro玩具公司担任高级经理人时,于1997年11月接到了硅谷猎头公司的召唤。起先惠特曼对只有19名雇员的ebay并没有什么兴趣,后来她发现,这一网站的经营策略几乎就是为互联网度身定制的。ebay 仅是一个交易市场,自己既没有商品,也没有库存,销售的只是信息,并在用户每次交易成功时收取佣金。惠特曼认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毅然离开Hasbro,加盟ebay。4个月后,惠特曼帮助该公司成功上市。 自那以后,ebay就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一个奇迹,因为它在盈利,而且每年以持续稳定的幅度上升。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正是惠特曼对合伙伙伴、竞争对手、商业机会所具有的敏锐洞察力,才使Ebay有如此灿烂的今天。在中国ebay收购了易趣,成立了“ebay易趣”,成为国内电子商务方面的巨人。 梅格·惠特曼语录 我不要求企业短时间内盈利。 ——梅格·惠特曼 统领在线跳蚤市场 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线跳蚤市场越来越红火了,我想如果能在这个市场上发展并保持一定的主体业务的扩展,那么我就有可能把竞争者排斥在ebay的领地之外,ebay将继续兴旺。 每当圣诞节或者是其他的节日刚过的时候,很多的圣诞礼物就被放在公司的销售目录上,这个由收藏家、爱好者和出售者参与的二手商品在线拍卖市场在假期的销售非常红火。记得还是在1998年的时候,我就开始担任ebay的CEO,那个时候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的公司会做这么大,2003年统计的时候就大约有价值200亿美元的商品通过ebay的网站进行交易了。 我知道看到我这样的成就其他的网络公司也很想来分一份,例如,着名的网络销售商亚马逊公司(Amazon),目前已开始在出售新商品的同时,提供出售二手商品的服务。这样的竞争一点也不出人意料,ebay仍然是最成功的电子商务公司。我一直就想让自己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我给自己定位,我不仅仅是一个CEO,同时我也像是一个主持市政会议的市长。我有自己的选民,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按规则办事。 对于任何一个团体来说,最害怕的就是安全问题,尽管ebay有监视欺诈者的机构,但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交易者的自我监察来保持诚实。公司建立了一个反馈制度,以了解买方和卖方每次交易的完成情况。每个人都会受到其他人的检查,这是建立交易者信用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ebay赚钱的方法是从每一项完成的交易中提取佣金。此外,还向固定用户提供各式各样的增值服务,包括联系出售者的在线商店。 我相信,用这样的战略,一定可以将ebay领先于对手,事实证明也确实是这样。 让ebay成为奇迹 在我的同事的眼睛里,我是一位务实、老派、低调、严肃的人。这也是我的本性,我这样的人,一直就喜欢不露声色,可是这样的我还是把ebay变成了一个奇迹。 就在雅虎和亚马逊为盈利而苦苦挣扎之际,ebay2002年第三季度的营收报表显示,利润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长24%,高达1880万美元。在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ebay客户的总买卖额过23。6亿美元。911事件之后的2周销售额有所下降,但不久后就恢复到先前的水平。根据惠特曼自己的估计,到2005年,ebay的年收入将翻三倍,达到30亿。在美国经济衰退,恐怖阴影笼罩,纷纷陨灭的今天,ebay不啻为惠特曼创下的一个奇迹。 眼下,我在为ebay寻找新的市场和产品。我正在努力开辟欧洲、韩国和新西兰市场,并开始在网上销售酒类。如果ebay能在各国复杂的酒精产品销售规定中找出一条可行的销售途径,迎接它的将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其他包括和亚马逊合作伙伴Wine 在内的网上零售商都在此跌了跟斗,不过ebay拥有它们并不具备的优势:雄厚的资金、杰出的品牌和忠实的客户群。 以虚弱挑战强壮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一向喜欢用一种虚弱的姿态与强壮的对手进行挑战。而在这样的挑战中,我追求的是一种长时间的盈利,却不追求在短时间内得到些什么。 我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要继续投资培育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与此同时,我还发布了新标识“ebay易趣”。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很多的挑战者,除了中国的之外,还有很多。早在2003年,阿里巴巴斥资1亿元人民币创立C2C交易平台淘宝网,借势阿里巴巴成熟的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经验,凭借不收商品登录费的优势,直逼我们易趣。至于我在这个项目上花了多少钱,这只是一个很客观的问题了。 但是我一再强调,在这个行业先来后到是非常关键和非常重要的事情。雅虎成立比我们早了六个月,在日本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实践 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制度,财政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与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方面,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综合规划,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还有许多令人赞叹的管理实践都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综观中国古代管理实践可以看出,管理与行政基本融为一体。由于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经济,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模式,因此,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项管理活动,无不以国家或官府的名义展开,管理实践也只有在和行政融合过程中才有表现的机会。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管理实践,无一例外不是行政中的管理实践。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是一种经验管理。古代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管理者的个人知识、能力和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否则,管理就可能缺乏成效,甚至失败。因此,管理实践是和个人经验分不开的,是一种典型的经验管理。 二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老子、孔子、商鞅、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诸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嫡派传人,也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被后世尊为“亚圣”,堪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孟子的管理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性善论的人性观、施“仁政”的管理准则以及“修其身而天下平”等思想,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思想和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传世之作《孙子兵法》中。国外的许多大学师生和企业家们都把《孙子兵法》作为管理著作来研读。“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唯民是保”等思想至今仍为管理者们所运用。 管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曾经辅佐齐桓公40年,政绩卓著,富国强兵,帮助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变”的发展与创新精神、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的选贤标准等许多管理思想,无不透射出永恒的智慧之光。 从研究中国古代丰富的管理实践和古代名家管理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丰富的、无尽的宝库,不仅成为滋

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 1954年,德鲁克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被西方学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去世 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11月11日上午,95岁高龄的现代管理学教父彼得·德鲁克“因自然原因”在洛杉矶附近的家中辞世。 出生于1909年11月19日的德鲁克最终没能等来自己96岁的生日,却在人们不经意间撒手人寰。 永远的管理大师——德鲁克 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 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 以上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 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 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 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 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对 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安德鲁·格鲁夫彼得·德鲁克生平 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国财务官员,曾创办 萨尔茨堡音乐节,母亲是奥国率先读医科的妇女之一。 1938年父母因反对纳粹,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年 逝世。 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 1942年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顾问。 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的分 析。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 诞生。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管 理学”的“圣经”。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 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

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富国之学” 以富国为目标的“富国之学”,这是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早在西周建国之时(约公元前1100年),尚父姜太公就提出要实现“国富而家娱”。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00年),齐相管仲明确提出“富国安民”的经济目标。儒家的创始人孔丘,把“富国富民”看成是治天下的重要任务。这是中国古代“富国之学”思想的雏形。 “富国之学”的成形是在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2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商鞅,二是苟况。 商鞅的“富国之学”是以“农战论”为核心的。他说“国之所以富,农战也。”这就是说,国家要富强,一是抓农业,二是抓战备。在农与战二者的关系上,他认为农是战的基础;在富与强二者的关系上,主张富不离强,富是为了强;在富国与富民二者的关系上,他认为重点是富国,要富国就要限制富民。可见,商鞅的“富国之学”实际上是一种封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思想,严格说来还未完全形成“富国之学”。 苟况的“富国之学”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封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论,是对先秦思想家关于富国富民思想的综合和发展。其基本观点为:a.富国并不单是为了强兵,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家财富;b.提出“上下俱富”,把富国与富民统一起来,把民富作为国富的基础;c.认为“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窖仓库者,财之

末也。”即认为农业生产是财富的本源,而物资的储备只是财富的“流”,从而提出“开源节流”的财政方针;d.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主张“强本”(即发展农业生产),又强调“节用”(即节约消费)认为只要强本节用,则天下不能贫。西汉时期,“富国之学”有了进一步发展,这突出反映在桑弘羊的富国思想和政策上。桑弘羊辅佐汉武帝理财数十年,推行了一套富国之策。主要有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统一币制、经营公田和边境屯田等。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一些进步思想家们在继承古代的“富国之学”时,都与奋发图强反对外国侵略的时代总任务联系起来,从而赋予“富国之学”以新意。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理念和向往。我们在讨论各家学说对构建我国管理经验的积极影响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其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我们在积极运用的同时要坚决摒弃墨守成规的惰性思想,而更加要注意到创新与发展。正是这些矛盾所造成的张力,使这一文化现象不仅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动力,最终也促成其自我解构。 通过对古代管理思想中蕴含的价值辩证的进行分析看待,可以更好地扬弃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当今的文明建设寻求合理的思路,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产生的背景上看具有二重性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产生的背景上看具有二重性 首先,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适宜的气候条件、长江黄河淮河等充足的灌溉水源、辽阔疆域上肥沃的江河冲积平原,都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农耕生产。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久以来就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崇尚和谐、安稳、平和、缓慢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喜好中庸之道,提倡“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风度,人格上讲究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和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之中的特点。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整个社会就如同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纳入其中,成为其中的某一节、某一环,谁也挣脱不开,逃脱不了,由于宗法制度的影响,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第三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儒家和道家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因而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最深远、最持久、最具有决定意义。儒家和道家作为两种具有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心理模式的思想体系,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演进中,互相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衍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个人的追求上,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认知和个人修为上主张“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在个人和家国的协调发展上强调个人奋斗和家国利益的趋同一致,追求的终极结果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和谐统一,崇尚内圣外王和天下大同思想。而道家和儒家相比,它更倾向于清心寡欲和宁静自守,采取的是一种“消极避世”的管理思想。它主张凡事与世无争,顺其自然,一切都超然世外、甘于寂寞退隐,在“无为”中追求“无不为”。在长期的儒道融合交流互促中,使得中国人无论在得意或失意时都能非常容易地找到思想和心理平衡的支点。因此,受儒家和道家影响,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入世追求,也有辄遇困难挫折就退隐山林、避于桃源自娱的消极遁世思想,这给古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很大的通达权变的空间,因而也使得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下都能活得适得其所。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方式和方法上看具有刚柔性 受中国生存环境、宗法制度和儒家道家文化影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上的二重性表现在思维的方式方法上也体现出了“刚柔相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谋与动、义与利、赏与罚、德与刑、上与下、中央与地方的管理关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