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球从空中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秒)和球的起始高度h (米)之间有关系式5

h t =,若球的起始高度为102米,则球落地所用时间与下列最接近的是( ) A .3秒

B .4秒

C .5秒

D .6秒

2.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若要使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则分配几人生产螺栓?设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栓,其他工人生产螺母,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121826x x =- B .()181226x x =- C .()2181226x x ?=- D .()2121826x x ?=- 3.若关于x 的方程234k x -=与20x -=的解相同,则k 的值为( )

A .10-

B .10

C .5-

D .5

4.在22

0.23,3,2,7

-四个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 A .0.23

B .3

C .2-

D .

227

5.在实数:3.14159,35-,π,25,﹣1

7

,0.1313313331…(每2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3)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 ) A .若x =y ,则x+3=y+3 B .若x =y ,则x ﹣3=y ﹣3 C .若x =y ,则﹣3x =﹣3y D .若x 2=y 2,则x =y 7.如果a ﹣3b =2,那么2a ﹣6b 的值是( )

A .4

B .﹣4

C .1

D .﹣1

8.如图,将长方形ABCD 绕CD 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

A .棱柱

B .圆锥

C .圆柱

D .棱锥

9.“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道

理应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直线可以向两边延长

D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

距离

10.观察一行数:﹣1,5,﹣7,17,﹣31,65,则按此规律排列的第10个数是( )

A .513

B .﹣511

C .﹣1023

D .1025 11.已知a ﹣b=﹣1,则3b ﹣3a ﹣(a ﹣b )3的值是( )

A .﹣4

B .﹣2

C .4

D .2

12.如果韩江的水位升高0.6m 时水位变化记作0.6m +,那么水位下降0.8m 时水位变化记

作( ) A .0m

B .0.8m

C .0.8m -

D .0.5m -

13.某种商品每件的标价是270元,按标价的八折销售时,仍可获利20%,则这种商品每

件的进价为( ) A .180元

B .200元

C .225元

D .259.2元

14.把 1,3,5,7,9,?排成如图所示的数表,用十字形框中表内的五个数,当把十字形上下左右移动,保证每次十字形要框中五个数,则框中的五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

A .1685

B .1795

C .2265

D .2125

15.如图为一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展开图(重叠部分不计),可知该无盖长方体的容积为

( )

A .8

B .12

C .18

D .20

二、填空题

16.一个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

1

3

,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 17.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只用了两个钉子,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18.把四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卡片(如图1)按两种不同的方式,不重叠地放在一个底面为长方形(一边长为4)的盒子底部(如图2、图3),盒子底面未被卡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已知阴影部分均为长方形,且图2与图3阴影部分周长之比为5:6,则盒子底部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

19.若5

23m x

y +与2n x y 的和仍为单项式,则n m =__________.

20.某农村西瓜论个出售,每个西瓜以下面的方式定价:当一个a 斤重的西瓜卖A 元,一个b 斤重的西瓜卖B 元时,一个()a b +斤重的西瓜定价为 36ab A B ?

++? ??

?元,已知一个12斤重

的西瓜卖21元,则一个18斤重的西瓜卖_____元.

21.已知A ,B ,C 是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点O 为AB 的中点,AC 2BC =,若

OC 6=,则线段AB 的长为______.

22.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600000000年,将46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为_________.

23.小颖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输入一个正数x ,最后输出的结果为131.则满足条件的x 值为________.

24.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为了使砌的墙是直的,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细线绳作参照线.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某海域有三个小岛A,B,O,在小岛O 处观测到小岛A 在它北偏东61°的方向上,观测到小岛B 在它南偏东38°的方向上,则∠AOB 的度数是__________°.

26.用“>”或“<”填空:

13_____35

;2

23-_____﹣3.

27.当12点20分时,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是___________.

28.单项式()2

6

a bc -

的系数为______,次数为______.

29.若2a ﹣b=4,则整式4a ﹣2b+3的值是______.

30.线段AB=2cm ,延长AB 至点C ,使BC=2AB ,则AC=_____________cm.

三、压轴题

31.小刚运用本学期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数学探究活动.如图1,数轴上的点M ,N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0,12.将一枚棋子放置在点M 处,让这枚棋子沿数轴在线段MN 上往复运动(即棋子从点M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当运动到点N 处,随即沿数轴向左运动,当运动到点M 处,随即沿数轴向右运动,如此反复?).并且规定棋子按照如下的步骤运动:第1步,从点M 开始运动t 个单位长度至点1Q 处;第2步,从点1Q 继续运动2t 单位长度至点2Q 处;第3步,从点2Q 继续运动3t 个单位长度至点3Q 处…例如:当3t =时,点1Q 、

2Q 、3Q 的位置如图2所示.

解决如下问题:

(1)如果4t =,那么线段13Q Q =______;

(2)如果4t <,且点3Q 表示的数为3,那么t =______; (3)如果2t ≤,且线段242Q Q =,那么请你求出t 的值.

32.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 在数轴上运动,点C 在点E 的左边,且CE =8,点F 是AE 的中点.

(1)如图1,当线段CE 运动到点C 、E 均在A 、B 之间时,若CF =1,则AB = ,AC = ,BE = ;

(2)当线段CE 运动到点A 在C 、E 之间时,

①设AF 长为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BE = (结果需化简.....); ②求BE 与CF 的数量关系;

(3)当点C 运动到数轴上表示数﹣14的位置时,动点P 从点E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抵达B 后,立即以原来一半速度返回,同时点Q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秒(t ≤8),求t 为何值时,P 、Q 两点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33.如图,在数轴上的A 1,A 2,A 3,A 4,……A 20,这20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a 1,a 2,a 3,a 4,……a 20.若A 1A 2=A 2A 3=……=A 19A 20,且a 3=20,|a 1﹣a 4|=12.

(1)线段A 3A 4的长度= ;a 2= ; (2)若|a 1﹣x |=a 2+a 4,求x 的值;

(3)线段MN 从O 点出发向右运动,当线段MN 与线段A 1A 20开始有重叠部分到完全没有

重叠部分经历了9秒.若线段MN =5,求线段MN 的运动速度. 34.借助一副三角板,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

(1)如图1,∠AOC = 度.由射线OA ,OB ,OC 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多少度?

(2)如图2,∠1的度数比∠2度数的3倍还多30°,求∠2的度数;

(3)利用图3,反向延长射线OA 到M ,OE 平分∠BOM ,OF 平分∠COM ,请按题意补全图(3),并求出∠EOF 的度数.

35.已知∠AOB 和∠AOC 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角,OD 是∠BOC 的平分线. (1)若∠AOB=50°,∠AOC=70°,如图(1),图(2),求∠AOD 的度数;

(2)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 且m n <,求∠AOD 的度数(结果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请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

3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的坐标为(2,8),点N 的坐标为(2,6),将线段MN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PQ (点P 和点Q 分别是点M 和点N 的对应点),连接MP 、NQ ,点K 是线段MP 的中点. (1)求点K 的坐标;

(2)若长方形PMNQ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下方运动,(点A 、B 、C 、D 、E 分别是点M 、N 、Q 、P 、K 的对应点),当BC 与x 轴重合时停止运动,连接OA 、OE ,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请用含t 的式子表示三角形OAE 的面积S (不要求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OB 、OD ,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三角形OBD 的面积等于三角形OAE 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7.如图,数轴上有A , B 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a ,b ,且()2

25350a b ++-=.点

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它到达B 点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返回往A 点运动,并持续在A ,B 两点间往返运动.在点P 出发的同时,点Q 从B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左匀速运动,当点Q 达到A 点时,点P ,Q 停止运动. (1)填空:a = ,b = ;

(2)求运动了多长时间后,点P ,Q 第一次相遇,以及相遇点所表示的数; (3)求当点P ,Q 停止运动时,点P 所在的位置表示的数;

(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 和点Q 一共相遇了几次.(直接写出答案)

38.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数学中应用极为广泛.

观察下列按照一定规律堆砌的钢管的横截面图:

用含n 的式子表示第n 个图的钢管总数. (分析思路)

图形规律中暗含数字规律,我们可以采用分步的方法,从图形排列中找规律;把图形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并保持结构,找到每一部分对应的数字规律,进而找到整个图形对应的数字规律.

如:要解决上面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例入手: (统一用S 表示钢管总数)

(解决问题)

(1)如图,如果把每个图形按照它的行来分割观察,你发现了这些钢管的堆砌规律了吗?像n=1、n=2的情形那样,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S=1+2 S=2+3+4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其实,对同一个图形,我们的分析眼光可以是不同的.请你像(1)那样保持结构的、对每一个所给图形添加分割线,提供与(1)不同的分割方式;并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用含n的式子列式,并计算第n个图的钢管总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直接把高度为102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由题意得,当h=102时,102

=20.4 5

2

4.5=20.25 25=25 且20.25<20.4<25

∴4.5

∴与t最接近的整数是5.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估算问题,解题关键是针对其范围的估算.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栓,则(26-x)名生产螺母,根据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可得出方程.

【详解】

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栓,则(26-x)名生产螺母,

∵要使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每人每天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

∴可得2×12x=18(26-x).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抽象一元一次方程,要保证配套,则生产的螺母的数量是生产的螺栓数量的2倍,所以列方程的时候,应是螺栓数量的2倍=螺母数量.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同解方程的定义,先求出x-2=0的解,再将它的解代入方程2k-3x=4,求得k的值.【详解】

解:∵方程2k-3x=4与x-2=0的解相同,

∴x=2,

把x=2代入方程2k-3x=4,得2k-6=4,解得k=5.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解方程的概念和方程的解法,关键是根据同解方程的定义,先求出x-2=0的解.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开方开不尽的数、含π的数判断即可.

0.23是有限小数,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

是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符合题意,

-2是整数,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

22

7

是分数,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无理数概念,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开方开不尽的数、含π的数,熟练掌握无理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依据定义即可判断.

【详解】

解:在3.14159π1

7

,0.1313313331…(每2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3)

π、0.1313313331…(每2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3)这3个,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

【详解】

解:A、两边都加上3,等式仍成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两边都减去3,等式仍成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边都乘以﹣3,等式仍成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两边开方,则x=y或x=﹣y,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

解析:A

【解析】

【分析】

将a﹣3b=2整体代入即可求出所求的结果.

【详解】

解:当a﹣3b=2时,

∴2a﹣6b

=2(a﹣3b)

=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求值,正确对代数式变形,利用添括号法则是关键.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面动成体可得长方形ABCD绕CD边旋转所得的几何体.

【详解】

解:将长方形ABCD绕CD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柱,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可知:两棵树的连线确定了一条直线,可将两棵树看做两个点,再运用直线的公理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这种做法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公理的实际运用,易于理解掌握.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观察数据,找到规律:第n个数为(﹣2)n+1,根据规律求出第10个数即可.

【详解】

解:观察数据,找到规律:第n个数为(﹣2)n+1,

第10个数是(﹣2)10+1=1024+1=1025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已知数据得出数字的变与不变是解题关键.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3b-3a-(a-b)3=3(b-a)-(a-b)3,因此可以将a-b=-1整体代入即可.

【详解】

3b-3a-(a-b)3=3(b-a)-(a-b)3=-3(a-b)-(a-b)3=3-(-1)

=4;

故选C.

【点睛】

代数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数没有明确告知,而是隐含在题设中,利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明确“正”和“负”所表示的意义,再根据题意作答即可.

【详解】

+,

解∵水位升高0.6m时水位变化记作0.6m

-,

∴水位下降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正数和负数,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设这种商品每件进价为x元,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这种商品每件进价为x元,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270×0.8-x=0.2x,解得x=180.故选A.【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确定未知数,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寻找这五个数和的规律,设中间数字为a ,则上边数字为10a -,下边数字为10a +,左边数字为2a -,右边数字为2a +,这五个数的和为5a ,用每个数字除以5,可得中间数字,结果的末位只能是3或5或7,不能是1或9. 【详解】

解:设中间数字为a ,则上边数字为10a -,下边数字为10a +,左边数字为2a -,右边数字为2a +,1010225a a a a a a +-+++-++=,

A 选项51685,357a a ==,可以作为中间数;

B 选项51795,359a a ==,不能作为中间数;

C 选项52265,453a a ==,可以作为中间数;

D 选项52125,425a a ==,可以作为中间数.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的表示及规律探究,找准这五个数与中间数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观察、计算可得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图可知长方体的高是1,宽是3-1=2,长是6-2=4, 长方体的容积是4×2×1=8,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能判断出该几何体为长方体的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求得长方体的长、宽、高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

16.【解析】 【分析】

设这个角度的度数为x 度,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设这个角度的度数为x 度,依题意得90-x= 解得x=67.5

故填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角度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

解析:67.5

【解析】

【分析】

设这个角度的度数为x度,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

设这个角度的度数为x度,依题意得90-x=1 3 x

解得x=67.5

故填67.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角度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补角的性质.

17.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析】

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只用了两个钉子,他这样做的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析】

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只用了两个钉子,他这样做的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8.【解析】

【分析】

设小长方形卡片的长为2m,则宽为m,观察图2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出m的值,设盒子底部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x,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结合图2与图3阴影部分周长之比为

解析:【解析】

【分析】

设小长方形卡片的长为2m,则宽为m,观察图2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出m的值,设盒子底部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x,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结合图2与图3阴影部分周长之比为5:6,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的值,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盒子底部长方形的面积.

【详解】

解:设小长方形卡片的长为2m,则宽为m,

依题意,得:2m+2m=4,

解得:m=1,

∴2m =2.

再设盒子底部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x ,

依题意,得:2(4+x ﹣2):2×2(2+x ﹣2)=5:6, 整理,得:10x =12+6x , 解得:x =3,

∴盒子底部长方形的面积=4×3=12. 故答案为: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9.9 【解析】

根据与的和仍为单项式,可知与是同类项,所以,解得,所以,故答案为:9.

解析:9 【解析】 根据5

23m x

y +与2n x y 的和仍为单项式,可知523m x y +与2n x y 是同类项,所以52m +=,解得

m 3,n 2=-=,所以()2

39n m =-=,故答案为:9.

20.3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中的对应关系,由斤重的西瓜卖元,列方程求出6斤重的西瓜的定价;再根据“一个斤重的西瓜定价为元”可得出(12+6)斤重西瓜的定价. 【详解】

解:设6斤重的西瓜卖x 元

解析:3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中的对应关系,由12斤重的西瓜卖21元,列方程求出6斤重的西瓜的定价;再根据“一个()a b +斤重的西瓜定价为 36ab A B ?

++? ??

?元”可得出(12+6)斤重西瓜的定价.

【详解】

解:设6斤重的西瓜卖x 元, 则(6+6)斤重的西瓜的定价为:36

3(21)6

x x x =+++元, 又12斤重的西瓜卖21元, ∴2x+1=21,解得x=10. 故6斤重的西瓜卖10元. 又18=6+12,

∴(6+12)斤重的西瓜定价为:612

1021=3336

?++(元). 故答案为:3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求代数式的值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1.4或36 【解析】 【分析】

分点C 在线段AB 上,若点C 在点B 右侧两种情况讨论,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和差关系可求AB 的长. 【详解】 解:, 设,,

若点C 在线段AB 上,则, 点O 为AB 的中点,

解析:4或36 【解析】 【分析】

分点C 在线段AB 上,若点C 在点B 右侧两种情况讨论,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和差关系可求AB 的长. 【详解】

解:

AC 2BC =,

∴设BC x =,AC 2x =,

若点C 在线段AB 上,则AB AC BC 3x =+=, 点O 为AB 的中点,

3AO BO x 2∴==,x

CO BO BC 6x 12AB 312362

∴=-==∴=∴=?=

若点C 在点B 右侧,则AB BC x ==, 点O 为AB 的中点,

x AO BO 2∴==,3

CO OB BC x 6x 4AB 42

∴=+==∴=∴=

故答案为4或36 【点睛】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22.6× 【解析】

试题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

数.由于4 600 000 000有10位,所以可以确定n=10-1=9.

所以,4 600 000 0

解析:6×9

10

【解析】

试题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由于

4 600 000 000有10位,所以可以确定n=10-1=9.

所以,4 600 000 000=4.6×109.

故答案为4.6×109.

23.26,5,

【解析】

【分析】

根据经过一次输入结果得131,经过两次输入结果得131,…,分别求满足条件的正数x的值.

【详解】

若经过一次输入结果得131,则5x+1=131,解得x=26;

解析:26,5,4 5

【解析】

【分析】

根据经过一次输入结果得131,经过两次输入结果得131,…,分别求满足条件的正数x的值.

【详解】

若经过一次输入结果得131,则5x+1=131,解得x=26;

若经过二次输入结果得131,则5(5x+1)+1=131,解得x=5;

若经过三次输入结果得131,则5[5(5x+1)+1]+1=131,解得x=4

5;

若经过四次输入结果得131,则5{5[5(5x+1)+1]+1}+1=131,解得x=?1

25

(负数,

舍去);

故满足条件的正数x值为:

26,5,4

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所输入的次数,列方程求正数x的值.

2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析】

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即可.

【详解】

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这种做法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两点确定一条直

解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即可.

【详解】

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这种做法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点睛】

考核知识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理解课本基本公理即可.

25.81

【解析】

【分析】

根据方位角的表示可知,∠AOB=180°-61°-38°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OA表示北偏东61°方向的一条射线,OB表示南偏东38°方向的一条射线,

解析:81

【解析】

【分析】

根据方位角的表示可知,∠AOB=180°-61°-38°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OA表示北偏东61°方向的一条射线,OB表示南偏东38°方向的一条射线,∴∠AOB=180°-61°-38°=81°,

故答案为:8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位角及其计算,掌握方位角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6.<>

【解析】

【分析】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解:<;>﹣3.

故答

解析:<>

【解析】

【分析】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解:1

3

3

5

2

2

3

>﹣3.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27.110°

【解析】

【分析】

12时整时,分针和时针都指着12,当12时20分时,分针和时针都转过一定的角度,用分针转过的角度减去时针转过的角度,就得到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

【详解】

解:因为

解析:110°

【解析】

【分析】

12时整时,分针和时针都指着12,当12时20分时,分针和时针都转过一定的角度,用分针转过的角度减去时针转过的角度,就得到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

【详解】

解:因为时针在钟面上每分钟转0.5°,分针每分钟转6°,

所以钟表上12时20分时,时针转过的角度是:0.5°×20=10°,

分针转过的角度是:6°×20=120°,

所以12时20分钟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120°-10°=110°.

故答案为:1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的度量,解决的关键是理解钟面上的分针每分钟旋转6°,时针每分钟旋转0.5°.

28.【解析】

根据定义:单项式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单项式的系数是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即可得解. 【详解】

单项式的系数为;次数为2+1+1=4; 故答案为;4. 【点睛】 此

解析:16

- 【解析】 【分析】

根据定义:单项式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单项式的系数是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即可得解. 【详解】

单项式()2

6a bc -

的系数为16

-;次数为2+1+1=4;

故答案为1

6

-;4.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对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理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29.11 【解析】 【分析】

对整式变形得,再将2a ﹣b=4整体代入即可. 【详解】 解:∵2a ﹣b=4, ∴=, 故答案为:11. 【点睛】

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已知式子的值,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已

解析:11 【解析】 【分析】

对整式423a b -+变形得2(2)3a b -+,再将2a ﹣b=4整体代入即可. 【详解】

解:∵2a ﹣b=4,

∴423a b -+=2(2)324311a b -+=?+=, 故答案为:11. 【点睛】

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已知式子的值,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代数式进行适当变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0.6 【解析】

如图,∵AB=2cm ,BC=2AB , ∴BC=4cm , ∴AC=AB+BC=6cm. 故答案为:6.

解析:6 【解析】

如图,∵AB=2cm ,BC=2AB , ∴BC=4cm , ∴AC=AB+BC=6cm. 故答案为:6.

三、压轴题

31.(1)4;(2)12或72;(3)27或2213

或2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得出棋子一共运动了t+2t+3t=6t 个单位长度,当t=4时,6t=24,为MN 长度的整的偶数倍,即棋子回到起点M 处,点3Q 与M 点重合,从而得出13Q Q 的长度.

(2)根据棋子的运动规律可得,到3Q 点时,棋子运动运动的总的单位长度为6t,,因为t<4,由(1)知道,棋子运动的总长度为3或12+9=21,从而得出t 的值.

(3)若t 2,≤则棋子运动的总长度10t 20≤,可知棋子或从M 点未运动到N 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左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右边三种情况可使242Q Q = 【详解】

解:(1)∵t+2t+3t=6t, ∴当t=4时,6t=24, ∵24122=?, ∴点3Q 与M 点重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