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与香港及台湾GDP比较 (1949-2010)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一览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

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

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中国近几年的GDP变化轨迹

中国近几年的GDP变化轨迹
211924 183085 159878 135823 120333 109655 99215 89677 84402 78973 71177 60794 48198 35334 26924 21782 18668
29784 1789 1647 1512
1338 1199 12336 10542 9398 8622 7858 7159 6796 6420 5846 5046 4044 2998 2311 1893 1644
2.从国外的பைடு நூலகம்境来讲
•THANK YOU
10 9 9 13
12 10 10.1 10 9.1 8.3 8.4 7.6 7.8 9.3 10 10.9 13.1 14 14.2 9.2 3.8
1..从国内环境来看 跟我们的特殊的环境(政治的、经济的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 国家是个一党执政的国家,这样一个政府,它能够保持政治上的安定, 三十年我们换了好几代领导人,从华国锋到邓小平到江泽民又到了胡 锦涛,每一次的转换都是很和平很顺利,没有发生动乱,而且领导人 的接班问题现在越来越走向理性化,不过我们还没有最后解决。保持 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中国政府有能力管理宏观 经济,所以中国的GDP增长除1990年有个很大的衰落,其他年份没有 低于8%的,相当地稳定,这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是至关紧要的(经济 大起大落,就把小企业给淘汰掉了)。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币值的控制, 没有太大的通货膨胀,只有1994年20%的通货膨胀除外,其它年头, 人民币币值稳定,甚至于比美元都好。所以,奠定了一个宏观的稳定 的环境。还有呢,中国政府能够提供非常良好的基础设施,与其他发 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高速公路,港口,飞机场,铁路,发电厂,电 网,这些基础设施可以说是最好的。这就是一个政府的力量,没有政 府的力量而由市场来解决的话,需要的时间会很长,而且往往会跟不 上发展。比如印度和菲律宾几十年缺电,经济受到很大的拖累,中国 就没有这个问题,中国的电力增长跟经济、GDP增长是互相适应的。 尤其有一个特点,中国的一党专政的特点。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作者:胖虎发布人:楚风发布时间:2011-2-4 来源:鼎盛中华论坛点击次数: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国的所谓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有说1980年)。

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有29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又32年。

很多学者将新中国的这部分历史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如今的中国和西方媒体热衷宣传中国在后30年的经济成就,同时极力贬低中国在前30年的经济进步。

每当提起改革前的经济,中国媒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带政治偏见的事实和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在改革前的29年,中国在国家安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建设以及人文建设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万事开头难。

虽然大家都不耻拿印度做参考物,但参考一下总还是能说明问题的。

今天的印度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几乎是相等的。

更何况在47年独立时的印度比49年的中国不知强多少倍。

英帝国给印度留下的铁路就有5万5千公里。

而49年时的中国铁路只有2万2千公里。

并且大部分在长期的战争中被破坏或完全毁坏。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艰难。

但在前30年中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5万公里左右。

相当于在前30年,在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落后的技术条件、短缺的物质条件下,中国建设了3万公里的铁路。

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

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

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1977—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1977 10.7%1978 11.7%1979 7.6%1980 7.8%1981 5.2%1982 9.1%1983 10.9%1984 15.2%1985 13.5%1986 8.8%1987 11.6%1988 11.3%1989 4.1%1990 3.8%1991 9.2%1992 14.2%1993 13.5%1994 12.6%1995 10.5%1996 9.6%1997 8.8%1998 7.8%1999 7.1%2000 8.0%2001 7.5%2002 8.3%2003 9.5%2004 10.1%2005 10.4%2006 11.6%2007 13%2008 9%新中国以来至(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1949年466亿元1950 23.4%1951 19%1952 18.3 (73.8%比49年)1953 30.3%1954 9.4%1955 5.6%1956 16.5%1957 (67.84%比52年)第一个5年计划1958 32.2%1959 19.5%1960 5.4%1961 -31.0%1962 -10.1%(3.4%比57年)第二个5年计划大跃进、三年人祸-1959年至1961年1963 9.5%1964 17.6%1965 20.4% (55.04%比62年)1966 17.3%1967 -9.6%1968 -4.2%1969 23.8%1970 25.7% (58.08%比65年)第三个5年计划1971 12.2%1972 4.5%1973 9.2%1974 1.4%1975 11.9% (45.28%比70年)第四个5年计划1976 1.7%1977 10.7%1978 11.7%(25.75%比75年) 结束到改革开放前夕(1966年5月-1976年10月)1949年GDP基数为1.00;1957年为2.91;1978年为13.50;2007年为200.001978年GDP基数为1.00;2007年为15.00。

1949-2018年中华各省市历年GDP排名

1949-2018年中华各省市历年GDP排名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84.7 74.1 72.4 69.2 64.4 54.6 52.1 51.2 50.4 48.7 47.9 43.4 43.0 39.5 37.4 33.1 32.4 31.4 29.6 26.9 25.1 24.5 24.4 24.3 23.8 22.1 17.7 16.5 12.6 4.6 4.0 2.4
1964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上海 江苏 辽宁 广东 山东 黑龙江 台湾 湖北 四川 湖南 河北 浙江 河南 香港 安徽 吉林 山西 北京 江西 内蒙古 重庆 天津 陕西 云南 广西 福建 新疆 贵州 甘肃 青海 宁夏 西藏 100.7 89.6 87.2 81.6 71.7 68.2 63.3 61.4 59.2 57.4 56.7 51.8 51.4 51.2 44.9 38.5 38.4 36.0 35.2 32.6 31.5 30.6 29.3 29.3 27.2 26.0 21.6 19.8 19.7 5.6 4.1 2.8
1965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上海 辽宁 江苏 广东 山东 黑龙江 河北 湖北 台湾 四川 湖南 河南 香港 浙江 安徽 山西 江西 吉林 北京 重庆 天津 陕西 内蒙古 云南 广西 福建 甘肃 贵州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113.6 103.2 95.1 87.0 86.3 78.9 72.7 72.4 70.0 68.2 65.3 63.0 60.1 55.7 52.7 43.9 43.0 42.9 39.8 37.0 36.0 35.9 35.4 33.6 31.5 28.8 25.0 24.4 24.2 6.1 4.7 3.3

2010年中国各市GDP排名

2010年中国各市GDP排名
114、九江市1032.06亿元14.3%(江西3)
115、日照市1025.08亿元12.5%(山东16)
116、宿迁市1015.21亿元13.7%(江苏13)
117、揭阳市1008.99亿元19.6%(广东14)
118、曲靖市1005.50亿元13.1%(云南2)
119、营口市1002.43亿元17.8%(辽宁4)
172、晋城市730.5亿元13.7%(山西7)
173、邵阳市730.33亿元14.6%(湖南9)
174、荆门市730.07亿元15.6%(湖北7)
175、丹东市728.87亿元15.8%(辽宁10)
176、南平市728.73亿元11.7%(福建8)
177、铁岭市722.13亿元16.0%(辽宁11)
89、柳州市1275.74亿元15.8%(广西2)
90、株洲市1274.85亿元15.3%(湖南5)
91、焦作市1247.6亿元11.9%(河南7)
92、周口市1227.9亿元11.1%(河南8)
93、邢台市1210.62亿元12.2%(河北7)
94、汕头市1203.25亿元13.7%(广东10)
95、珠海市1202.58亿元12.8%(广东11)
165、衢州市752.78亿元13.3%(浙江9)
166、乐山市743.92亿元16.2%(四川8)
167、十堰市736.8亿元19.5%(湖北9)
168、玉溪市736.49亿元12.8%(云南3)
169、宁德市736.45亿元15.0%(福建9)
170、辽阳市735.33亿元16.0%(辽宁9)
171、绥化市733.4亿元14.8%(黑龙江5)
5、苏州市9168.91亿元增13.2%(江苏1)

台湾历年GDP(1952—2008年)

台湾历年GDP(1952—2008年)

台湾历年GDP(1952—2008年)1952—2008年台湾GDP的变化情况——上世纪50年代,台湾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比如1952年,经济增长率竟达到了惊人的39.97%!近40%的增长率让人震惊不已;而次年(1953年)的增长率同样达到了33%多。

这似乎表明台湾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达的社会?其实不然。

很显然,50年代,台湾仍然是一个农业经济,工业并不发达,为了出口,台币汇率不断贬值。

这期间,以美元计算的台湾GDP并没有增加。

1960年台湾GDP 为17.36亿美元,几乎与1952年的16.82亿美元相当。

——60年代,台湾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

这期间,台币汇率开始保持稳定,台湾的经济总量进入了增长期。

1970年,以美元计价的台湾的GDP已经是1960年的3倍多。

但由于基数太低,此时的台湾仍较落后,1970年,台湾的人均GDP 仅有393美元。

——在70年代,台湾的经济进入了腾飞期。

1973年,经济增长率高达29.89%;而1974年竟又达到了惊人的34%。

十年间,除了1975年仅增长7.39%外,其它年份,20%左右的增长率几乎是常态。

此时,台币汇率开始了升值,台湾的经济总量迅猛增加。

1980年,以美元计价的台湾GDP达422亿美元,十年间翻了7倍之多。

1976年,台湾的人均GDP也突破1000美元大关,达1150美元;1980年,又突破2000美元关口,为2394美元。

台湾开始向工业现代化迈进。

——80年代,台湾经济进入了鼎盛期。

台湾的人均GDP由1980年的2394美元增长到1990年的8325美元。

台湾正式成为发达经济体。

——90年代初期,台湾经济还保持着高速增长。

不过,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台湾经济进入了几年的衰退期。

2002年,以美元计价的台湾GDP还低于1997年。

1993年,台湾的经济增长率还高达10.75%的增长率。

不过,自此以后,台湾的经济增长率再也未能达到10%以上了。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中国大陆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览(1952—2012)——————————————————————————————————————————————中国历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I(国民总收入)一览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2月1日发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658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107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96亿美元,收益逆差218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1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31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516亿美元。

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40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347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7亿美元。

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965亿美元。

2012年,我国收益项目逆差235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7亿美元。

以此测算,2012年我国国民总收入(GNI)约为82034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9.7%;人均国民总收入约6073美元。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NDI)约82071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9.8%;人均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约6076美元。

——————————————————————————————————————————————中国与西方七国集团GDP和GNI数据一览(世界银行版)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及七国集团现价GDP分别是:美国145265亿美元、中国59266亿美元、日本54609亿美元、德国33097亿美元、法国25600亿美元、英国22461亿美元、意大利20514亿美元、加拿大15741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兰道尔管理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及台湾GDP比较i(1949-2010)
北京兰道尔管理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兰道尔管理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i中国大陆、香港、澳门1960-2008的数据来自联合国数据库,由世界银行提供。

1959年以前的中国数据来自百度百科引用的数据:/view/10147.htm。

ii1991年以后为俄罗斯GDP数据,之前为前苏联的数据。

表中显示的几个前苏联的数据来自联合国统计署的估算,因为前苏联不将第三产业计算在内。

iii中国台湾GDP数据主要来源于/thread-203925-1-1.html。

2009、2010数据来自台湾统计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