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白地形图中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并结合适当练习

以加深其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读图,分析、整理资料,使学生掌握了解地形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法制渗透):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其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南极条约:南极是

地球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南极科考在地球环境气候、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项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南极是地球的共同财富,其蕴藏的丰富资源和能源,对于科考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南极科考领域的不断纵深发展,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激励民族精神,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定义

教学难点:分层设色图的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图表展示法

学法:分组讨论研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策略:通过学生的读图,分析、整理资料,使学生掌握了解地形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思路。

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咼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一一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一一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板书:不同地形的等咼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