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的工作原理

鼠标的工作原理
鼠标的工作原理

机械鼠标的工作原理

作者:本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bc451569.html, 发布时间:2009-3-11 21:43:46 [收藏] [评论]

机械鼠标的工作原理

机械鼠标是通过移动鼠标,带动胶球,胶球滚动又磨擦鼠标内分管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栅轮滚轴,驱动栅轮转动。栅轮轮沿为格栅状。紧靠栅轮格栅两侧,一侧是一红外发光管,另一侧是红外接收组件。红外接收组件为一三端器件,其中包含甲乙两个红外接收管。在水平和垂直栅轮夹角正对方向有一压紧轮,它使胶球无论向何方向滚动都始终压紧在两个栅轮轴上。

通过ps/2 口或串口与主机相连。接口使用四根线,分别为电源, 地,时钟和数据。正常工作时,鼠标的移动转换为水平和垂直栅轮不同方向和转速的转动。栅轮转动时,栅轮的轮齿周期性遮挡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接收组件中的甲管和乙管,从而甲和乙输出端输出电脉冲至鼠标内控制芯片。由于红外接收组件中甲乙两管垂直排列,栅轮轮齿夹在红外发射与接收中间的部分的移动方向为上下方向,而甲乙接收管与红外发射管的夹角不为零,于是甲乙管输出的电脉冲有一个相位差。鼠标内控制芯片通过此脉冲相位差判知水平或垂直栅轮的转动方向,通过此脉冲的频率判知栅轮的转动速度,并不断通过数据线向主机传送鼠标移动信息,主机通过处理使屏幕上的光标同鼠标同步移动。

机械鼠标是靠橡胶球带动光栅轮的,用两套光电对管是因为鼠标有X、Y轴两个运动方向,设仅横向移动鼠标,此时只有X轴方向的运动,那么存在需要识别X轴的光栅轮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动(也就是你的鼠标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这就只能够依靠一套光电对管来探测(光电对管指的是发光和接收两个元件),在光电接收管中按上下方位封装好两个光电三极管就能通过判断两个光电三极管的导通次序来得知光栅轮的转动方向了。你要用来测电机转动很简单,这个元件中间的引脚为公共集电极,1和3脚分别为两个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如果只需要测转速而不需判断电机转动方向则只需要在电路中连接1、2或者2、3脚另一脚不接就是把这个元件当作单个光电三极管在用了。

按照鼠标的PS/2协议规范,实际编程时先对鼠标发送0xff使其复位,默认采样频率为100次/s,缩放比例为1∶1,数据报告禁止。使用0xea命令进入stream模式,使用0xe8、0x03命令设置解析度为8点/mm,使用0xf4命令使能数据报告。配合AT89S51单片机的定时器功能,将其时间常数设置为0.1 s,每次中断时发送0xeb命令读取位移数据信息,每发出一次,单片机接收到的位移数据包都包含有位移信息和按键动

作信息。具体格式如表1所列。

表1 3D型鼠标接收数据格式

鼠标编程通讯协议

作者:不详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6-4-19 0:09:32 [收藏] [评论]

鼠标编程通讯协议

数据格式

㈠MicroSoft 公司标准:

MICROSOFT FORMAT

字节字元(B i t)

7 6 5 4 3 2 1 0

BYTE1 1 1 L R Y7 Y6 X7 X6

BYTE2 0 0 X5 X4 X3 X2 X1 X0

BYTE3 0 0 Y5 Y4 Y3 Y2 Y1 Y0

注释:

L = 左键状态

R = 右键状态 1 = 按下

0 = 释放

X0-X7 = X 距离

Y0-Y7 = Y 距离X7或Y7为±符号位

串口特性:波特率= 1200 Baud,8 位数据,无校验位,2 停止位。

--------------------------------------------------------------------------------

㈡MOU SE SY STEM 公司标准:

MOUSE SY STEM FORMAT

字节字元(B i t)

7 6 5 4 3 2 1 0

BYTE1 1 0 0 0 0 L M R

BYTE2 X7 X6 X5 X4 X3 X2 X1 X0

BYTE3 Y7 Y6 Y5 Y4 Y3 Y2 Y1 Y0

BYTE4 X7 X6 X5 X4 X3 X2 X1 X0

BYTE5 Y7 Y6 Y5 Y4 Y3 Y2 Y1 Y0

注释:

L = 左键状态

R = 右键状态

M = 中间键状态 1 = 按下

0 = 释放

X0-X7 = X 距离

Y0-Y7 = Y 距离X7或Y7为±符号位

串口特性:波特率= 1200 Baud,8 位数据,无校验位,2 停止位。

--------------------------------------------------------------------------------

㈢IBM 公司PS/2 MOUSE 标准:

PS/2 MOU SE FORMAT

字节字元(B i t)

7 6 5 4 3 2 1 0

BYTE1 YV XV YS XS 1 0 R L

BYTE2 X7 X6 X5 X4 X3 X2 X1 X0

BYTE3 Y7 Y6 Y5 Y4 Y3 Y2 Y1 Y0

注释:

L = 左键状态

R = 右键状态 1 = 按下

0 = 释放

X0-X7 = X 距离

Y0-Y7 = Y 距离X7或Y7为±符号位

XS,YS = ±符号位1--- 反向移动

XV,YV = 溢出位1---- X Y 数据溢出

鼠标应用程序设计

用汇编语言编写的鼠标和键盘应用程序。在程序执行后屏幕上显示包括鼠标和键盘的状态。当用户移动鼠标时,屏幕显示鼠标的位置;按下鼠标左键时,显示“Left Button press”;在放开左键时显示“Left Button Press”消失。在按下鼠标右键时,显示“Right Button Press and Program returned to Dos .” P206程序结构:

Prog7-1. Asm 中引用的外部定义子程序为tab6 . Inc 。它包含所有定义、过程和宏。

外部过程有:clrScrn.asm(清屏过程)、onCur.asm(开光标过程)、offCur.asm(关光标过程)、mvCur.asm(移动光标)、bdwrite.asm(显示字符过程)、kdState.asm(取键盘状态过程)、msOff.asm (鼠标关)、msOn.asm(鼠标开)msInit.asm(鼠标初始化)msState.asm(鼠标状态)等。

P206程序结构:Prog7-1. Asm 中引用的外部定义子程序为tab6 . Inc 。它包含所有定义、过程和宏。外部过程包括:clrScrn.asm(清屏过程)、onCur.asm(开光标过程)、offCur.asm(关光标过程)、mvCur.asm(移动光标)、bdwrite.asm(显示字符过程)、kdState.asm(取键盘状态过程)、msOff.asm (鼠标关)、msOn.asm(鼠标开)msInit.asm(鼠标初始化)msState.asm(鼠标状态)等。

Tabl6.inc包含有proto6s.inc、def6.inc和mac6.inc三个子程序。

鼠标的操作方式

用汇编语言对鼠标的各项操作进行描述的,也可以用C、C++等其他语言来描述。

1. 初始化鼠标驱动程序:

例如:中断号INT33h 功能16h 子功能17h

中断号:用于请求服务

功能号:用于确定用户期望获取哪种服务

子功能号:进一步指定所希望的服务

调用寄存器:设置被调用的服务功能所要求的参数

返回寄存器:返回服务功能执行结果

调用的进程:设置参数中断号INT33h 功能15h BX寄存器ES:DX 功能16h 功能17h ES:DX

2. 显示或隐藏鼠标光标

中断33h的功能1和2分别置鼠标光标为“打开”和“关闭”。而鼠标驱动程序一直跟踪鼠标的移动,当鼠标

移动时就更新它在屏幕的位置。

鼠标的程序从开始通常在打开光标,一直到程序结束。

鼠标驱动程序采用光标标记,用做显示和隐藏光标的分层方法。初次打开光标标记设为-1;功能1将标记加至0,使光标出现。功能2将标记减1,当标记为负值时就隐藏光标。

3. 设置文本鼠标光标的形状

在以视频文本模式工作时,鼠标驱动程序生成两类光标:

(1)硬件光标,由视频硬件所产生的常规屏幕光标,由水平扫描线组成。

(2)软件或属性光标,这种情况下,鼠标驱动程序在光标出现的屏幕位置写数据。驱动程序在改变此位置

显示的字符或改变字符属性,使它闪烁、背景色等。

(3)中断33h的功能Ah设置文本光标的类型:AX存放功能号;BX存放应光标或软件光标选择;CX

存放起始扫描线;DX存放终止扫描线。

4. 设置图形鼠标光标的形状

中断33h的功能9h设置图形模式下的鼠标光标的形状,并定义光标里的一个点为热点。光标由16 x 1

6位的视频掩码和16 x 16位的光标掩码组成。

5. 取得或设置鼠标光标的位置

中断33h的功能4h用于设置鼠标光标位置,功能3h则用于报告光标的位置。AX存放功能号,CX被赋

予X坐标,DX被赋予Y坐标。P200例7-4

6. 将鼠标光标限定在屏幕的一部分

将鼠标光标可以限制在屏幕的一个矩形区域内,由中断33h的功能7h设置鼠标光标移动的水平范围,8h

设置垂直范围。P201例7-5

7. 定义不显示鼠标光标的屏幕区域

中断33h的功能10h定义屏幕的一个区域,当鼠标进入该区域时会自动关掉。进入时,CX存放被保护域的左列号,SI存放右列号;DX存放首行号,DI存放末行号。

例7-6 设置一个范围是从第10~50列和5~30行之间的矩形域。

MOV AX , 10h ;功能号

MOV CX , 10 ;左列

MOV S I , 50 ;右列

MOV DX , 5 ;首行

MOV D I , 30 ;末行

INT 33h ;调用中断设置域

8. 跟踪鼠标的移动

中断33h 功能Bh报告自从上次调用该功能后,鼠标移动的实际距离(测量单位为米基)。该功能在CX 中返回相对的水平位移;DX中返回相对的垂直位移。例7-7 查询鼠标光标的相对位移。

MOV AX , 0Bh

INT 33h

MOV HORZ_MOTION , CX

MOV VERT_MOTION , DX

9. 设置鼠标与光标移动的比率

程序可以改变鼠标移动相对于鼠标光标移动的比率。大多数鼠标的分辨率为每英寸200米基。在一定方向上移动一定数目的米基,转换为鼠标光标移动一个像素。默认情况8米基使水平移动一个像素;16米基

使光标垂直移动一个像素。

中断21h的功能Fh可以改变米基–像素的比例。

中断33h的功能13h是改变产生双倍速率的这个阀值,默认值为64米基/秒。P202例7-8

10. 监视鼠标按钮

中断33h的功能5h和6h报告鼠标按钮的信息。这两项功能都在AX返回一个按钮状态字节,报告按钮2个或3个当前状态。此状态字节由中断21h的功能3h返回。它报告鼠标光标的位置。

中断33h的功能5h和6h跟踪按下按钮和释放按钮。

11.截取单击、双击和拖动事件

许多使用鼠标的程序都要检测鼠标的单击和双击,并跟踪按钮按下的拖动事件。

12. 建立鼠标中断例程

在INT 33h的功能Ch建立列程。入口时,ES:DX指向列程CX中存放一个位模式,设定几种应当调用

的例程事件。其模式为:

光电鼠标传感器的精密测量与控制系统

※下载

作者:华侨大学陈智博林永忠蔡钟山刘聃肖威威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8-10-18 15:07:23 [收

藏] [评论]

摘要对于普通的带传动装置进行较高精度的速度控制,传统的检测及控制器件未必能让人满意。光电鼠标芯片因以其高精度、低现场环境要求、低价格等因素非常适用于位置检测场合。鉴于此,结合光电鼠标芯片与AT89S51单片机,通过对普通带传动装置的改进,可使其传动做到快速、稳定、准确。测试

表明,这种检测及控制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PS/2协议低速PID控制单片机接口光学鼠标速度测量

引言

带传动是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传输装置,其常用的速度检测装置是安装在电机旋转端的光电编码器;但设备在长期使用中,因磨损等不可预计情况,使得电机转速与带传动速度出现严重的不一致。这种半闭环控制方式在需要较高精度的带传动速度控制上误差很大。光栅尺等因价格昂贵、对现场环境要求高,往往对于普通工况中带传动装置的改装并不很适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使用一般商用的光电鼠标代替传统的检测器件的方法,通过AT89S51单片机实现现场的PID控制,使带传动速度达到满意的要求。

1 检测系统硬件组成

1.1 OM02光学传感器芯片及鼠标控制器

这款光学CMOS传感器是一款针对个人计算机所配置的非接触式光电鼠标芯片,集成有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双通道正交输出端口等。在芯片底部有一个感光眼,能够不断地对物体进行拍照,并将前后两次图像送入DSP中进行处理,得到移动的方向和距离。DSP产生的位移值,转换成双通道正交信号,配合鼠标控制器,将双通道正交信号转化成单片机能够处理的PS/2数据格式。设备安装在一套塑料的光学透镜设备上,并配有一个高强度的LED。此外,它可提供高达400点/in的分辨率以及16 in/s以内的检测速

度。

图1为鼠标芯片传感器的装配图。因OM02芯片为CMOS型传感器,因此必须配有与之相适应的高强度发光二极管,发射角度(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30°~45°。在标准安装配合后,底板距离工作表面的有效距离在0~2 mm内,OM02芯片可进行正常的数据接收检测。

图1 鼠标芯片传感器装配图

1.2 检测控制原理及系统硬件设计

本系统采用全闭环控制方式,如图2所示。将鼠标检测到的位移增量反馈回单片机,并进行数字式PI D控制,然后将运算结果通过D/A转换芯片传给变频器,进而控制电机的转速。

图2 光电鼠标检测控制原理框图

系统主要由电动机、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机械传动系统作为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能实现预期功能,而且应具有良好性能。为此,采用三相交流异步电机(Y263M14型,0.12 kW)、变频器(富士FRN0.4C1S4C)、30∶1蜗轮蜗杆减速器、v型B相带传输装置、P204型球轴承及轴承座等作为模拟工业设备的主要传动及执行部分。通过单片机调整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电压U,可改变变频器的输出频

率,从而改变电机转速。

2 单片机程序设计

2.1 鼠标通信协议原理

鼠标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方式采用PS/2通信协议。PS/2鼠标的物理接口为6脚圆形接口。使用中只需第1引脚Data、第3引脚GND、第4引脚+5VPower和第5引脚Clock这4个引脚即可。

鼠标履行一种双向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在时钟信号的作用下串行发送或者接收数据。通常情况下,单片机在总线上具有总线控制优先权,可在任何时候抑制来自于鼠标的通信。从鼠标到单片机的数据在时钟的下降沿被读取;相反,单片机到鼠标的数据在时钟的上升沿被读取。时钟信号总由鼠标内部的芯片提供,

时钟频率一般在10~20 kHz。

(1)单片机对鼠标的通信

根据协议要求,单片机对鼠标的控制只需把时钟线拉低最少100 μs以上来禁止其通信,并且单片机拉低数据线使之处于请求发送状态。如图3所示,时钟线升为高电平后被PS/2设备重新拉低,即可开始单片

机向鼠标的通信。

图3 单片机对PS/2设备通信的时序

(2)鼠标对单片机的通信

因单片机对总线具有控制权,当鼠标要向单片机发送信息时,必须先检查时钟线是否为高电平。如图4所示,当时钟线出现高电平、数据线出现低电平时,表明鼠标请求发送,单片机可以接收来自鼠标的数

据。

图4 鼠标对单片机通信的时序

(3)单片机发送的控制数据

按照鼠标的PS/2协议规范,实际编程时先对鼠标发送0xff使其复位,默认采样频率为100次/s,缩放比例为1∶1,数据报告禁止。使用0xea命令进入stream模式,使用0xe8、0x03命令设置解析度为8点/ mm,使用0xf4命令使能数据报告。配合AT89S51单片机的定时器功能,将其时间常数设置为0.1 s,每次中断时发送0xeb命令读取位移数据信息,每发出一次,单片机接收到的位移数据包都包含有位移信息和按键动作信息。具体格式如表1所列。编译时也只需提取X3的有效数据包即Y方向位移增量。

表1 3D型鼠标接收数据格式

2.2 PID控制软件算法

对该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建模,首先取电压输入为一个随机值,再测得其转速值。取两个数值构成一个数据对,然后对大量数据对用Matlab仿真求得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且对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行相似的拟合。根据拟合的曲线可以近似求得其传递函数为:

使用神经网络PID自适应控制对系统进行Matlab的仿真测试,效果令人满意。但因其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的多阶矩阵运算使得单片机的运算时间大幅度增加,造成时间上的不确定因素增大;同比使用增量型PID控制,尽管后者需调整3个控制参数,但同样可使精度达到预期的效果,运算时间也大幅度下降,

为此选用增量型PID算法作为控制算法。

增量式数字PID的控制算法为:

其中kp为比列系数,ki为积分系数,kd为微分系数;e(k)为当前位移增量与上一次位移增量的变化量;

同理,e(k-1)、e(k-2)各为往前时间间隔的位移变化量。

利用单片机串行中断接收功能,可在PC机上实时在线调节PID的kp、ki、kd参数。

3 上位机监测设计

通过单片机的串口发送端,在LabVIEW中编写程序来完成PC 机与数据通信设备的数据交换,直接通过串口接收外部数据并进行图形显示,并可将数据存放在txt文件当中。在LabVIEW中主要是使用VISA 控件实现串行口直接数据通信,通过RS232串行接口和LabVIEW实现数据的通信。

图5 带运动的时间位移图

使用read string控件对数据进行接收,并通过Waveform graph控件就可以显示实时波形。在LabVIE W中自带的范例中,数据的接收并非是连续不断的,而要通过一定的延时;因此,为了不间断地接收单片机发送的串口数据包,须将前面的写和延时都去掉。因串口接收到的数据是字符型的,而我们所需要的是整型数据,因此可通过强制转换将数据转换为单精度整型。创建数组,将数据和数组初始化相结合得到一个完整的数组,通过Waveform graph控件以及移位寄存器即可实现上位机的实时显示与记录。

4 检测控制性能评价

PS/2接口最大的使用频率是33 kHz。本实验单片机使用12 MHz的晶振,可轻松实现接口功能。但受其芯片特性的影响,尽管OM02的鼠标芯片最高可使用的分辨率为400DPI,但在使用较高分辨率的情况下,鼠标传输的误码率将有所上升,其位移精度也将受到质疑。为保证位移量的准确性,采用200DPI的分辨率,

配合看门狗,精度误差和程序稳定性将大为好转。

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图中纵坐标为位移增量点,每一点为0.125 mm。带在较低速的运行中尽管存在速度的上下跳动变化,但跳动量较小。图中带速度的设定值为32点,即40.00 mm/s(灵敏度为0.125 mm /s),速度平均值为39.987mm/s(测量数据引自速度曲线刚开始稳定时的前1000个时间点)。因其光电鼠标传感器在正常工作环境中使用,系统呈线性变化,对此可引入速度修正系数k,以提高检测精确度。

结语

使用光电鼠标作为检测带运动的速度传感器,其价格低廉、准确性高且使用方便,配合单片机的数字式PID编程控制以及LabVIEW虚拟仪器的图形检测显示,可以很好地对速度要求较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设备进行改装,使其输出速度稳定。又因为光电鼠标技术已趋于成熟,一般情况下对检测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不高,在比较恶劣的工况下仍可保证运行无障碍。近些年所推出的激光鼠标,其分辨率可达到0.01 m m,效果甚佳。该实验在某企业的生产部门进行了现场测试,效果理想。

编者注:本文为期刊缩略版,全文见本刊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bc451569.html,。

参考文献

[1] OM02 Optical Mouse sensor Data Sheet,2004.

[2] 赵玉昆.PS/2鼠标和单片机的接口[J].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04,4(1).

[3] 林邓伟,刑文生. 光电鼠标芯片组在无接触检测运动物体中的应用[J].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72).

[4] 宋健. 数字PID算法在喷雾机器人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 潍坊学院学报,2003,3(6).

陈智博,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工程;

林永忠(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检测与控制;

蔡钟山、刘聃(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肖威威(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PS/2 鼠标接口定义

作者:本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bc451569.html, 发布时间:2009-2-12 10:34:34 [收藏] [评论]

PS/2 鼠标接口定义

PS/2 鼠标接口为6 针母插。

Pin Nam e Description

1 DATA Key Data

2 n/c Not connected

3 GND Gnd

4 VCC +

5 VDC

5 CLK Clock

6 n/c Not connected

串行口转PS 2鼠标转接器

作者:本站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7-11-30 12:50:35 [收藏] [评论]

串行口转PS 2鼠标转接器

说明:本图是我根据一些资料和自己对一些名牌鼠表内带转换口的测量画出的,不过我用在普通PS/2鼠标上试验没有成功过,大家可以注意到PS/2鼠标关键的两脚 1 (Data) 和 5 (Clock) 没有连接,而空脚2,6 却和RxD, TxD 相连,所以我认为,PS/2鼠标实际上是无法接在RS-232口的,一些名牌鼠标可以只不过是它利用了1,5两个空脚另外做了两个和RS-232 口兼容的RxD, TxD 而已,而普通PS/2鼠标却没有做。

所以大家拿到资料后不要一下子就对自己的鼠标“咔嚓”一剪... ... 我可不管了。

本转换口把一个PS/2 鼠标接到串行口上,到鼠标一侧为 6 针PS/2 母插头:

到PC 一侧为9 针母插头:

引脚定义

基于C++的游戏操纵杆模拟鼠标的程序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10-9-1 11:54:08 [收藏] [评论]

要编写一个支持游戏操纵杆的应用程序,首先必须要捕获游戏操纵杆,接着要处理Windows 发送给程序窗口的操纵杆消息,最后使用完操纵杆后,还应将捕获的操纵杆资源释放。

调用API函数joySetCapture能捕获游戏操纵杆。调用joySetCapture函数后,操纵杆产生的所有消息将

会发送到指定的窗口。它的原型为:

MMRESULT joySetCapture(HWND hwnd, UINT uJoyID, UINT uPeriod, BOOL fChanged );

其中,参数hwnd为接收操纵杆消息的窗口句柄;参数uJoyID为要捕获的操纵杆标识,它可以是JOYS TICKID1或是JOYSTICKID2,即第一、第二个游戏操纵杆;参数uPeriod为轮询的频率,单位为毫秒,它指定给应用程序发送有关操纵杆信息的间隔时间;参数fChanged为改变位置标识,可设为false。

要释放操纵杆的捕获时,使用joyReleaseCapture函数。它只有一个参数,就是操纵杆的标识JOYSTIC

KID1或JOYSTICKID2。

下面,就让我们用Borland C++ Builder 5.0来做一个用游戏操纵杆模拟鼠标的程序。

运行Borland C++ Builder 5.0,双击窗体Form1,在Form1的OnCreate事件中加入以下代码捕获一个

游戏操纵杆:

void __fastcall TForm1::FormCreate(Tobject *Sender)

{

int JoyMsg;

//捕获游戏操纵杆

JoyMsg=joySetCapture(Handle,JOYSTICKID1,0,false);

if(JoyMsg==JOYERR_NOCANDO)

{

//捕获失败

ShowMessage("不能捕获游戏杆!");

}

else

{

if(JoyMsg==JOYERR_UNPLUGGED)

{

//没有连接

ShowMessage("游戏杆未与系统连接!");

}

else

{

if(JoyMsg==MMSYSERR_NODRIVER)

{

//没有安装

ShowMessage("系统没有安装游戏杆!");

}

else

{

//捕获成功

ShowMessage("捕获游戏杆成功!");

}

}

}

在Form1的OnCloseQuery事件中加入代码,让程序关闭时释放操纵杆捕获的资源:

void __fastcall TForm1::FormCloseQuery(Tobject *Sender, bool &CanClose)

{

//释放操纵杆捕获

joyReleaseCapture(JOYSTICKID1);

}

捕获游戏操纵杆后,Windows会把所有的操纵杆消息发送给窗口Form1。当操纵杆的方向钮按被按下时,产生的是MM_JOY1MOVE消息,当功能按钮被按下时,产生MM_JOY1BUTTONDOWN消息。在程序中分别响应并处理这两个消息,就可以模拟鼠标的移动和点击。

但是在C++ Builder中,这两条消息并不是标准的Windows消息,这就需要我们自已定义和处理消息

了。在C++ Builder里响应自定义消息的步骤为:

1.建立消息映射表

2.声明消息处理函数

3.编写消息处理函数

首先在代码编辑窗口点击右键,选择弹出菜单的“Open Source/Header File”或是按热键Ctrl+F6,打开

窗体Form1头文件“Uint1.h”。

在窗体的TForm1类中的公有成员中加入代码来建立消息映射表,把消息的处理权交给自定义的消息

处理函数:

public:

BEGIN_MESSAGE_MAP

MESSAGE_HANDLER(MM_JOY1BUTTONDOWN,Tmessage,OnJoyDown)

MESSAGE_HANDLER(MM_JOY1MOVE,Tmessage,OnJoyMove)

END_MESSAGE_MAP(Tform)

然后在类的私有成员中加入代码声明消息处理函数:

private:

void __fastcall OnJoyDown(Tmessage &Message);

void __fastcall OnJoyMove(Tmessage &Message);

最后,按Ctrl+F6键切换回“Uint1.cpp”的编辑窗口,在末尾空白处添加下面两个自定义的消息响应函数://自定义的MM_JOY1BUTTONDOWN消息响应函数OnJoyDown

void __fastcall TForm1::OnJoyDown(Tmessage &Message)

{

if(Message.Wparam & JOY_BUTTON1)

{

//模拟鼠标左键按下

mouse_event(MOUSEEVENTF_LEFTDOWN,0,0,0,0);

Caption="左键按下";

}

if(Message.Wparam & JOY_BUTTON2)

{

//模拟鼠标右键按下

mouse_event(MOUSEEVENTF_RIGHTDOWN,0,0,0,0);

Caption="右键按下";

}

if(Message.Wparam & JOY_BUTTON3)

{

//模拟鼠标左键抬起

mouse_event(MOUSEEVENTF_LEFTUP,0,0,0,0);

Caption="左键抬起";

}

if(Message.Wparam & JOY_BUTTON4)

{

//模拟鼠标右键抬起

mouse_event(MOUSEEVENTF_RIGHTUP,0,0,0,0);

Caption="右键抬起";

}

//继续传递消息

Tform::Dispatch(&Message);

}

//自定义的MM_JOY1MOVE消息响应函数OnJoyDown void __fastcall TForm1::OnJoyMove(Tmessage &Message)

{

int x,y;

POINT pt;

//取得鼠标当前坐标

GetCursorPos(&pt);

x=LOWORD(Message.Lparam); y=HIWORD(Message.Lparam);

if(x!=32678)

{

if(x)

{

//向右

pt.x+=10;

}

else

{

//向左

pt.x-=10;

}

}

if(y!=32678)

{

if(y)

{

//向下

pt.y+=10;

}

else

{

//向上

pt.y-=10;

}

}

//设置鼠标坐标

SetCursorPos(pt.x,pt.y);

//继续传递消息

Tform::Dispatch(&Message);

}

注意:调试运行这个程序,系统必须要安装有游戏操纵杆。自定义的消息处理函数末尾最好加一句T Form1::Dispatch(&Message),这条语句的作用是让消息继续传递下去。Windows是使用用消息处理机制的,如果没有这一句语句,消息将完全被拦截,Windows程序可能由于得不到消息而无法实现正常的功能。

新颖的鼠标设计方案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10-8-5 10:30:34 [收藏] [评论]

鼠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鼠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鼠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分类 鼠标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串行鼠标、PS/2鼠标、总线鼠标、USB鼠标(多为多为光电鼠标)四种 鼠标按其工作原理及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式,光机式和光电式 2,组成 光电鼠标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光学感应器、光学透镜、发光二极管、接口微处理器、轻触式按键、滚轮、连线、PS/2或USB接口、外壳等。 3,工作原理

管脚排列 管脚说明

这里主要介绍光电鼠标 光电鼠标器是通过红外线或激光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的一种硬件设备。光电鼠标的光电传感器取代了传统的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与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电垫板配合使用 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与光机鼠标发展的同一时代,出现一种完全没有机械结构的数字化光电鼠标。设计这种光电鼠标的初衷是将鼠标的精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使之可充分满足专业应用的需求。这种光电鼠标没有传统的滚球、转轴等设计,其主要部件为两个发光二极管、感光芯片、控制芯片和一个带有网格的反射板(相当于专用的鼠标垫)。工作时光电鼠标必须在反射板上移动,X发光二极管和Y发光二极管会分别发射出光线照射在反射板上,接着光线会被反射板反射回去,经过镜头组件传递后照射在感光芯片上。感光芯片将光信号转变为对应的数字信号后将之送到定位芯片中专门处理,进而产生X-Y坐标偏移数据。

鼠标结构及原理

鼠标的定位原理 光电鼠标就是通过红外线或者激光检测鼠标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通过程序的处理控制屏幕中光标箭头的移动。 一.鼠标的结构 光学鼠标主要由四部分的核心组件构成,分别就是发光二极管、透镜组件、光学引擎以及控制芯片组成。 光电鼠标的控制芯片 控制芯片负责协调光电鼠标中各元器件的工作,并与外部电路进行沟通(桥接)及各种信号的传送与收取。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就是光电鼠标中的“管家婆”,实现与主板USB接口之间的桥接。当然,它也具备了一块控制芯片所应该具备的控制、传输、协调等功能。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大家应该知道,就就是dpi对鼠标定位的影响。dpi就是它用来衡量鼠标每移动一英寸所能检测出的点数,dpi越小,用来定位的点数就越少,定位精度就低;dpi 越大,用来定位点数就多,定位精度就高。 光学感应器 光学感应器就是光电鼠标的核心。 光学感应器主要由CMOS感光块(低档摄像头上采用的感光元件)与DSP组成。CMOS感光块负责采集、接收由鼠标底部光学透镜传递过来的光线(并同步成像),然后CMOS感光块会将一帧帧生成的图像交由其内部的DSP进行运算与比较,通过图像的比较,便可实现鼠标所在位置的定位工作。

光学透镜组件 光学透镜组件被放在光电鼠标的底部位置,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瞧到,光学透镜组件由一个棱光镜与一个圆形透镜组成。 其中,棱光镜负责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传送至鼠标的底部,并予以照亮。圆形透镜则相当于一台摄像机的镜头,这个镜头负责将已经被照亮的鼠标底部图像传送至光学感应器底部的小孔中。通过观瞧光电鼠标的背面外壳,我们可以瞧出圆形透镜很像一个摄像头。 不管就是阻断棱光镜还就是圆形透镜的光路,均会立即导致光电鼠标“失明”。其结果就就是光电鼠标无法进行定位,由此可见光学透镜组件的重要性。 发光二极管 光学感应器要对缺少光线的鼠标底部进行连续的“摄像”,自然少不了“摄影灯”的支援。否则,从鼠标底部摄到的图像将就是一片黑暗,黑暗的图像无法进行比较,当然更无法进行光学定位了。 通常,光电鼠标采用的发光二极管就是红色的(也有部分就是蓝色的),且就是高亮的(为了获得

光电鼠标与机械鼠标工作原理之不同

光电鼠标与机械鼠标工作原理之不同 光电鼠标与机械式鼠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定位方式不同。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是:在光电鼠标内部有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照亮光电鼠标底部表面。然后将光电鼠标底部表面反射回的一部分光线,经过一组光学透镜,传输到一个光感应器件内成像。当光电鼠标移动时,其移动轨迹便会被记录为一组高速拍摄的连贯图像。最后利用光电鼠标内部的一块专用图像分析芯片对移动轨迹上摄取的一系列图像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这些图像上特征点位置的变化进行分析,来判断鼠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完成光标的定位。 光电鼠标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光学感应器、光学透镜、发光二极管、接口微处理器、轻触式按键、滚轮、连线、PS/2或USB接口、外壳等。 光学感应器 光学感应器是光电鼠标的核心,目前能够生产光学感应器的厂家只有安捷伦、微软和罗技三家公司。其中,安捷伦公司的光学感应器使用十分广泛,除了微软的全部和罗技的部分光电鼠标之外,其他的光电鼠标基本上都采用了安捷伦公司的光学感应器。 光电鼠标的控制芯片

控制芯片负责协调光电鼠标中各元器件的工作,并与外部电路进行沟通及各种信号的传送和收取。可以将其理解成是光电鼠标中的“管家婆”。 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dpi对鼠标定位的影响。dpi 是它用来衡量鼠标每移动一英寸所能检测出的点数,dpi越小,用来定位的点数就越少,定位精度就低;dpi越大,用来定位点数就多,定位精度就高。 通常情况下,传统机械式鼠标的扫描精度都在200dpi 以下,而光电鼠标则能达到400甚至800dpi,这就是为什么光电鼠标在定位精度上能够轻松超过机械式鼠标的主要原因。 光学透镜组 光学透镜组件被放在光电鼠标的底部位置,从图5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学透镜组件由一个棱光镜和一个圆形透镜组成。其中,棱光镜负责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传送至鼠标的底部,并予以照亮。 圆形透镜则相当于一台摄像机的镜头,这个镜头负责将已经被照亮的鼠标底部图像传送至光学感应器底部的小孔中。通过观看光电鼠标的背面外壳,我们可以看出圆形透镜很像一个摄像头通过试验,笔者得出结论:不管是阻断棱光镜还是圆形透镜的光路,均会立即导致光电鼠标“失明”。其结果就是光电鼠标无法进行定位,由此可见光学透镜组件

鼠标的主要器件

1、分辨率 光电鼠标的分辨率通常用CPI(Count Per Inch : 每英寸的测量次数)来表示,CPI 越高,越利于反映玩家的微小操作。而且在鼠标光标移动相同逻辑距离时,分辨率高的需要移动的物理距离则要短。拿一款800 CPI的光电鼠标来说,当使用者将鼠标移动1英寸时,其光学传感器就会接收到反馈回来的800个不同的坐标点,鼠标箭头同时会在屏幕上移动800个像素点。反过来,鼠标箭头在屏幕上移动一个像素点,就需要鼠标物理移动1/800英寸的距离。所以,CPI高的鼠标更适合在高分辨率的屏幕下使用。光学机械鼠标的分辨率多为200~400 CPI,而光电鼠标的分辨率通常在400~800 CPI之间。 除CPI以外,DPI(Dots Per Inch : 每英寸像素数)也常被人用来形容光电鼠标的分辨率。由于光电鼠标的分辨率反映了一个动态过程,所以用CPI来形容更恰当些。但无论是CPI还是DPI,描述的都是光电鼠标的分辨率,不存在性能差别。 2、刷新频率 光电鼠标的刷新频率也被称为扫描频率或者帧速率,它反映了光学传感器内部的DSP对CMOS每秒钟可拍摄图像的处理能力。在鼠标移动时,光学传感器中的数字处理器通过对比所“拍摄”相邻照片间的差异,从而确定鼠标的具体位移。但当光电鼠标在高速运动时,可能会出现相邻两次拍摄的图像中没有明显参照物的情况。那么,光电鼠标势必无法完成正确定位,也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跳帧”现象了。而提高光电鼠标的刷新频率就加大了光学传感器的拍摄速度,也就减少了没有相同参考物的几率,达到了减少跳帧的目的。 3、像素处理能力 虽然分辨率和刷新率都是光电鼠标重要的技术指标,但它们并不能客观反映光电鼠标的性能,所以罗技提出了像素处理能力这个指标,并规定:像素处理能力=CMO晶阵像素数×刷新频率。根据光电鼠标的定位原理我们知道,光学传感器会将CMOS拍摄的图像进行光学放大后再投射到CMOS晶阵上形成帧,所以在光学放大率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CMOS晶阵像素数,也就可增大实际拍摄图像的面积。而拍摄面积越大,每帧图像上的细节也就越清晰,参考物也就越明显,和提高刷新率一样,也可减少跳帧的几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厂商不会公布鼠标的CMOS尺寸,其大小从15x15到30x30像素(Pixel)不等。 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和内部构成 光电鼠标与机械式鼠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定位方式不同。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是:在光电鼠标内部有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照亮光电鼠标底部表面(这就是为什么鼠标底部总会发光的原因)。然后将光电鼠标底部表面反射回的一部分光线,经过一组光学透镜,传输到一个光感应器件(微成像器)内成像。这样,当光电鼠标移动时,其移动轨迹便会被记录为一组高速拍摄的连贯图像。最后利用光电鼠

鼠标的原理,控制以及编程

鼠标的原理控制以及编程 联想研究院板卡中心臧超飞 前言. 鼠标作为现代计算机的一个标准配置已经深深的影响了计算机的使用者因此在BIOS中加入鼠标的功能将为计算机提供更好的人机接口为使用者使用计算机带来更大 的方便 不同类型的鼠标主要不同的表现在数据传输的协议上主要的协议有四种类型 1P S/2 2S erial 3U SB 4A DB 第一部分鼠标与系统架构 图1鼠标与系统架构 图一是一个典型的现代PC的鼠标配置架构在最底层的硬件层鼠标作为一个单片机 通过PS/2协议和系统的KBC进行通讯传递数据和命令 第二层BIOS通过KBC上提供的60H和64H口和鼠标进行传递信息由此可以看出KBC封装了PS/2协议使得PS/2协议对于底层编程而言是通明的同样我们本文的主要 内容也是基于KBC之上而跨越PS/2协议的 第三层BIOS提供了基本的INT15H中断的调用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个中断的调用给 鼠标发送一些基本配置的命令注意INT15H没有提供鼠标的运行命令和数据接受接口 第四层次系统Driver可以通过BIOS的INT15H的中断调用或者直接通过KBC的60H 64H口控制鼠标同时向上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第二部分PS/2协议以及鼠标的基本命令 1信号定义 PS/2协议主要包括两根信号线如图2CLK和DATA还有+5V的电源线和鼠标线DATA

线是半双工的正常状态下CLK和DATA被主机端的一个510K的电阻拉高到5V见图3但是鼠标和主机KBC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将这两个信号拉低当端口处于空闲的 状态是LCK和DATA线都处于高电平主机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拉低CLK信号切断设备 图2PS/2 电缆以及接口信号定义 图3鼠标系统原理图 2数据传输 数据的传输是一个字节一个字节Byte传输的对于每一次的数据传输包括一个开始位a logic 08个数据内容的比特bits一个奇偶校验位odd parity和一个停止位 a logic 0我们可以可以很容易看出8个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一起那么其奇偶性必定是奇的 在传输过程中设备首先将CLK信号拉低产生CLK信号传输这十一个位bits传输设备通过拉高或者悬浮DATA信号来传输logic 0或logic 1 在传输过程中设备可能处于三种传输状态 a.空闲态Idle这时CLK信号和DATA信号都处于高电平态总线上没有传输行为 b.抑制态Inhibit这时主机将CLK信号拉低设备将被从数据传输中切断 c.请求传输Request to send这时主机将DATA信号拉低报纸CLK信号那么主机 就是准备发送命令或者命令参数 (1)输出到主机 3命令集 如果鼠标以及处于流模式Stream Mode而且已经被Enable$F4命令激活那么在给鼠标发送任何命令之前必须先将鼠标Disable$F4这样可以保证命令响应以及数据传输的 完整性这一点非常类似于我们在C语言读写文件中间一定要注意关闭文件用以保证将缓冲区中的内容写到磁盘上因此如果我们在这种模式下发送了命令那么鼠标将会放弃而不是中断所有的数据传输包的传输以及命令的响应 $FF复位命令Reset这个命令将引起鼠标的软件复位和重新校准鼠标的回应

光电鼠标工作原理 物理

光电鼠标基础知识浅解 ——普通物理课外作业 班级:10-生物技术 姓名:李向阳 学号:201006040063

光电鼠标基础知识浅解 互联网的普及空前地打破了空间、时间的界限,小小鼠标,大大世界,点击之间,精彩萦绕你眼前。使用最广泛的鼠标有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与传统的机械式鼠标相比,光电鼠标具有定位准确、移动流畅且不易脏污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随着光电鼠标价格的不断下跌,取代机械式鼠标而成为市场主流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机械鼠标光电鼠标 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 光电鼠标定位的工作流程大致为:发光二极管照亮采样表面,对比度强烈的待采样影像通过透镜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压控制的一种放大器件。是组成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CMOS制造工艺也被应用于制作数码影像器材的感光元件)上成像,CMOS将光学影像转化为矩阵电信号传输给DSP(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其工作原理是接收模拟信号,转换为0或1的数字信号,再对数字信号进行修改、删除、强化,并在其他系统芯片中把数字数据解译回模拟数据或实际环境格式)。当鼠标移动时,DSP则将此影像信号与存储的上一采样周期的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发送一个位移距离信号到接口电路。接口电路对由DSP 发来的位移信号进行整合处理,而已传入计算机内部的位移信号再经过驱动程序的进一步处理,最终在系统中形成光标的位移。 光电鼠标的参数 分辨率

光电鼠标的分辨率通常用CPI(Count Per Inch : 每英寸的测量次数)来表示,CPI 越高,越利于反映用户的微小操作。而且在鼠标光标移动相同逻辑距离时,分辨率高的需要移动的物理距离则要短。拿一款800 CPI的光电鼠标来说,当使用者将鼠标移动1英寸时,其光学传感器就会接收到反馈回来的800个不同的坐标点,鼠标箭头同时会在屏幕上移动800个像素点。反过来,鼠标箭头在屏幕上移动一个像素点,就需要鼠标物理移动1/800英寸的距离。所以,CPI高的鼠标更适合在高分辨率的屏幕下使用。光学机械鼠标的分辨率多为200~400 CPI,而光电鼠标的分辨率通常在400~800 CPI之间。 除CPI以外,DPI(Dots Per Inch : 每英寸像素数)也常被人用来形容光电鼠标的分辨率。由于光电鼠标的分辨率反映了一个动态过程,所以用CPI来形容更恰当些。但无论是CPI还是DPI,描述的都是光电鼠标的分辨率,不存在性能差别。 刷新频率 光电鼠标的刷新频率也被称为扫描频率或者帧速率,它反映了光学传感器内部的DSP对CMOS每秒钟可拍摄图像的处理能力。在鼠标移动时,光学传感器中的数字处理器通过对比所“拍摄”相邻照片间的差异,从而确定鼠标的具体位移。但当光电鼠标在高速运动时,可能会出现相邻两次拍摄的图像中没有明显参照物的情况。那么,光电鼠标势必无法完成正确定位,也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跳帧”现象了。而提高光电鼠标的刷新频率就加大了光学传感器的拍摄速度,也就减少了没有相同参考物的几率,达到了减少跳帧的目的。 像素处理能力 虽然分辨率和刷新率都是光电鼠标重要的技术指标,但它们并不能客观反映光电鼠标的性能,所以罗技(罗技是全球著名的电脑周边设备供应商)提出了像素处理能力这个指标,并规定:像素处理能力=CMO晶阵像素数×刷新频率。根据光电鼠标的定位原理我们知道,光学传感器会将CMOS拍摄的图像进行光学放大后再投射到CMOS晶阵上形成帧,所以在光学放大率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CMOS晶阵像素数,也就可增大实际拍摄图像的面积。而拍摄面积越大,每帧图像上的细节也就越清晰,参考物也就越明显,和提高刷新率一样,也可减少跳帧的几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厂商不会公布鼠标的CMOS尺寸,其大小从15x15到30x30像素(Pixel)不等。 光电鼠标的内部构成 从功能实现角度看,光电鼠标主要由发光二极管、固定夹、光学透镜、光学传感器、接口控制器芯片以及微动开关6部分元器件组成。

光电鼠标电路剖析及简单维修

光电鼠标电路剖析及简单维修 发布者:1770309616发布时间:2012-3-114:18 关键词:光电鼠标,电路剖析,维修 光电鼠标的电路一般都比较简单,大多由二块集成电路组成。一块稍大的是COMS感光IC,另一块一般为鼠标专用IC。感光CMOS芯片通过鼠标移动产生的光线变化而得到位置信号,送到鼠标IC的X、Y输入端。而鼠标IC再收集左、右,滚轮键及滚轮前滚、后滚等信息随着CL K时钟信号一起送到 PS2或USB口中去。 一、USB光电鼠标。图1为使用GL603-USB鼠标IC芯片及安捷伦的H2000(400CPI、 每秒1500次扫描)为光电感应芯片的电路图。 二、PS2接口鼠标 图2为使用PAN101-208(第三代光电IC产品,800CPI光学分辨率,2000次扫描/秒)为光电感应芯片,84510系列芯片为鼠标IC的PS2接口光电鼠标电路。光电鼠标IC一般来说都比较可靠。坏的多是按键开关或是鼠标线。鼠标线四根芯中,如果VCC或GND断线时,会出现光电鼠底面感光处无红光发出,鼠标无法使用的故障。当CL K或DATA断线时,出现鼠标虽然有红光发出,但光标不动及所有按键无反应的故障。如果出现某个按键失灵时,基本是这个按键开关坏了。更换线及开关时,可以从旧的机械鼠上拆下来代用。如果光电鼠标出现某个方向移动时光标变得很慢,很可能是反射的凸镜脏了,清洗即可。

高性能光电鼠标原理及电路图 高精度光学引擎新贵自由豹210关键字:光学引擎无线鼠标

新贵的自由豹210无线鼠标应用了“九九互联,九九过界”技术,在定位和连接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新贵自由豹210无线鼠标线条硬朗,设计十分现代,并有亚黑和酒红两种配色可供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款鼠标内置高精度光学引擎,具有良好的兼容能力,可在木桌、玻璃等多种表面上正常工作,最高分辨率达到了1600dpi,并支持800/1200/1600dpi三档调节,适合不同尺寸的显示器。在安装驱动后,还能对按键功能、移动灵敏度等进行自由设定。 新贵自由豹210无线鼠标采用2.4G无线连接,具有75组频道,支持自动跳频防干扰,有效使用距离可达10米,配备的Mini接收器小巧便携,还能同时连接多个相兼容的无线键鼠,节省了宝贵的USB接口。

鼠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鼠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鼠标器(Mouse)是一种相当普通的、廉价的点输入设备(Pointing Device)。随着Windows 的日益流行,鼠标对于大多数的PC机用户来说已必不可少。较之其他的点设备(如跟踪球、数字化仪、光笔、触摸屏等),它更为便宜和方便,所以鼠标在PC机上的应用相当普及。鼠标器按与电脑连接的方式(即接口)分为:通过串行口与电脑建立连接的串口鼠标,及通过PS/2口与电脑建立连接的过PS/2鼠标。当鼠标器在平面上移动时,随着移动的方向和快慢的变化,会产生两个在高低电平之间不断变化的脉冲信号,主机接收这两个脉冲信号,并对其计数。根据接收到的这两个脉冲信号的个数,来控制电脑屏幕上的鼠标器指针在横(X)轴、纵(Y)轴两个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大小。按照该方式,即可以控制鼠标器指针在屏幕上随意地移动。 脉冲信号是由鼠标器内的半导体光敏器件产生的。根据结构的不同,鼠标器主要可分为机电式鼠标和光电式鼠标。 机电式鼠标的底部有一个实心的橡胶球,内部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滚轴靠在橡胶球上。在两个滚轴的顶端,各装有一个开有径向槽(或开窗格)的光栅轮。光栅轮的两侧分别安装着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构成的光电检测电路。当移动鼠标器,橡胶球滚动时,带动滚轴及其上的光栅轮旋转。因为光栅轮开槽处透光,使得光敏三极管接收到由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时断时续,从而产生不断变化的高低电平,形成脉冲电信号。互相垂直的两个轴对应着屏幕平面上的横(X)轴、纵(Y)轴两个方向。脉冲信号的数量对应着位移的大小。 机电式鼠标一般用摩擦滚动球的方法来进行操作,所以使用极为方便,价格也便宜。但是,这类鼠标则容易因轻微的振动,包括滚动球的跳动及滚动球与X、Y传感滚柱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等因素而影响其精度,而且其重复定位精度也较差。由于有滚动球、传感滚柱、辅助滚柱等机械部件,故机电式鼠标器也容易因机械故障而失灵。 光电式鼠标器没有橡胶球和带光栅的轮的滚轴。这类鼠标器内的两对光电检测器互相垂直,光敏三极管检测发光二极管照射到鼠标器下面垫板上产生的反射光来进行工作,因此,光电式鼠标器工作时需要上面画有黑白相间格子的专用垫板。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照到黑格上,光线被吸收而无反射光;若光线照到白格上,则有反射光。光敏三极管据此而产生高低电平,形成脉冲信号。光电式鼠标没有机械部件,主要用光电位移传感器取代滚动球,所以不会出现机械故障的可能。这类传感器需要带有特制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子配合使用,因此光电式鼠标器有一个专用的光电极(反射板)。这类鼠标器的重定位精度较高,将鼠标从一个地点移到另一个地点再返回来,屏幕上的光标也将会精确地回到原来的位置。光电式鼠标的主要缺点是价格较贵,使用要受制于光电板的位置的局限。优点是精度高和故障率低。此外,还有一种称为轨迹球的鼠标器。它的工作原理与机电式鼠标器相同,内部结构也类似。差别是轨迹球鼠标器工作时球在上面,直接用手拨动,而球座固定不动。故轨迹球鼠标器占用的空间小,多用于便携机上。

光电鼠标原理与电路图

传统光学鼠标的工作原理 传统光学鼠标工作原理示意图 光学跟踪引擎部分横界面示意图 光学鼠标主要由四部分的核心组件构成,分别是发光二极管、透镜组件、光学引擎(Optical Engine)以及控制芯片组成。 光学鼠标通过底部的LED灯,灯光以30度角射向桌面,照射出粗糙的表面所产生的阴影,然后再通过平面的折射透过另外一块透镜反馈到传感器上。 当鼠标移动的时候,成像传感器录得连续的图案,然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每张图片的前后对比分析处理,以判断鼠标移动的方向以及位移,从而得出鼠标x, y方向的移动数值。再通过SPI传给鼠标的微型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鼠标的处理器对这些数值处理之后,传给电脑主机。传统的光电鼠标采样频率约为3000 Frames/sec(帧/秒),也就是说它在一秒钟内只能采集和处理3000张图像。 根据上面所讲述的光学鼠标工作原理,我们可以了解到,影响鼠标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一,成像传感器。成像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下面的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处理。 第二,DSP处理器。DSP处理器输出的x,y轴数据流,影响鼠标的移动和定位性能。

第三,SPI于MCU之间的配合。数据的传输具有一定的时间周期性(称为数据回报率),而且它们之间的周期也有所不同,SPI主要有四种工作模式,另外鼠标采用不同的MCU,与电脑之间的传输频率也会有所不同,例如125MHZ、8毫秒;500MHz,2毫秒,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MCU可以每8毫秒向电脑发送一次数据,目前已经有三家厂商(罗技、Razer、Laview)使用了2毫秒的MCU,全速USB设计,因此数据从SPI传送到MCU,以及从MCU传输到主机电脑,传输时间上的配合尤为重要。 光电鼠标电路图

鼠标工作原理以及流程(版权所有)

2.4 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的设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近距离无线通信领域出现了蓝牙、RFID、WIFI等技术。 这些技术不断应用在嵌入式设备及PC外设中。2.4 GHz无线鼠标键盘使用24~2.483 5 GHz无线频段,该频段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属于免授权使用,这为无线产品的普及扫清了最大障碍。用户可迅速地进入与世界同步的无线设计领域,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和生产时间,并且具有完美性能,能够替代蓝牙技术。 1 系统硬件结构 ?2.4 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主要实现鼠标、键盘等HID类设备在PC机上的枚举识别过程和接收无线鼠标或键盘发送的数据(包括按键值、鼠标的上下左右移动等),并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USB接口传送给PC机,实现鼠标键盘的无线控制功能。接收器主要由USB接口部分、MCU和无线接收部分组成。系统硬件框图如图l所示。 1. 1 USB接口部分 系统采用H OLT EK公司生产的8位USB多媒体键盘编码器HT82K95E作为系统核心。鼠标、键盘等HID类设备为低速设备,所以接收器要能同时实现鼠标和键盘数据同PC机的双向传输。MCU首先必须具有低速的USB接口,并且最少支持3个端点(包括端点O)。综合考虑选用了 HT82K95E作为本系统的主控芯片。 本系统的USB接口部分电路图如图2所示,其中电阻R100、R101、R102、R103、R104和电容C102、C114和C115用于EMC。由于鼠标和键盘设备属于从设备,所以应在USB-信号线上加1.5 k?的上拉电阻。

1.2 MCU部分 MCU的复位电路采用由R108和C105组成的RC积分电路实现上电复位功能。上电瞬间,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所以复位引脚为低电平,然后电容开始缓慢充电,复位引脚电位开始升高,最后变为高电平,完成芯片的上电复位。HT82K95E微控制器内部还包含一个低电压复位电路(LVR),用于监视设备的供电电压。如果设备的供电电压下降到0.9 V~VLVR的范围内并且超过1 ms的时间,那么LVR就会自动复位设备。 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该设备的复位电路,还应加1个二极管1N4148,接法如图2中的VD100。如果不加此二极管,设备在第一次使用时能够正常复位,但在以后的使用却无法正常复位,原因是电容中的电荷无法释放掉,而该二极管可以通过整个电路快速释放掉电容中的电荷。 由于n RF24L01的数据包处理模式支持与单片机低速通信而无线部分高速通信,并且nRF24L01内部有3个不同的RX FIFO寄存器和3个不同的TX FIFO寄存器,在掉电模式下、待机模式下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MCU可以随时访问FIFO寄存器。这就允许SPI接口低速传送数据,并且可以应用于MCU 硬件上没有SPI接口的情况下。因此在设计中使用HT82K95E 的PA口模拟SPI总线与nRF42L01的SPI接口通信。

鼠标的产品结构设计分析

鼠标的产品结构设计分析

目录 一、鼠标的分类 (5) 1.1 鼠标按其工作原理及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式和光电式 (5) 1.1.1 机械鼠标 (5) 1.1.2 光电鼠标 (5) (6) (6) (6) 1.2.3 多键鼠标 (6) (7) (7) 7 1.4 连接方式,分为有线鼠标和无线鼠标7 1.4.1 无线鼠标 (7) (8) (8) 1.5.1 滚轴鼠标 (8)

1.5.2 感应鼠标 (8) 1.5.3 3D振动鼠标 (9) 二、典型鼠标在形态,材料,功能上的分析 (9) 雷柏3500P超薄无线鼠标 (9) 游戏鼠标 (9) Swiftpoint GT 自然触摸手势鼠标 (9) Logitech/罗技M557无线蓝牙鼠标 (10) 三、惠普FM500鼠标的使用方面的分析 (10) 3.1 重要参数介绍 (10) 3.2 功能介绍 (10) 3.2.1 柔软舒适滚轮设计 (10) 3.2.2 兼容性强 (11) 3.2.3 人体工程学设计 (11) 3.3 使用原理 (11) 3.4 使用过程 (12) 四、惠普FM500生态蓝影鼠标的结构分析 (12) 4.1 产品连接 (12) 4.1.1 机械连接销连接 (12)

4.1.2 机械连接弹性卡口连接.. 12 4.1.3 活动连接 (13) 4.1.4 弹性连接 (13) 五、模型展示 (13) 5.1 各零件展示 (13) 5.2 爆炸图展示 (15) 六、鼠标的改进性建议 (15) 七、设计心得 (15) 7.1 想 (16) 7.2 练 (16) 7.3 久 (16)

鼠标的工作原理

鼠标那点事——鼠标工作原理分析 前言 经历了数年的飞速发展,如今的电脑配件以及周边的外设已经越来越好,我们最常用的鼠标从滚轮到光电,从有线到无线,有着惊人的改变。不过在鼠标的工作原理方面,依然延续着昔日的经典,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如今的鼠标在性能上有着不小的突破。 尽管鼠标产品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每天工作娱乐的必需品,但是对于鼠标的工作原理,相信了解的朋友并不多,毕竟技术这种东西比较枯燥,人们没有太多的兴趣。不过今天小编在这里还是要给大家来温习一下鼠标的工作原理,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哦。

机械鼠标的工作原理 机械鼠标是通过移动鼠标,带动胶球,胶球滚动又磨擦鼠标内分管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栅轮滚轴,驱动栅轮转动。栅轮轮沿为格栅状。紧靠栅轮格栅两侧,一侧是一红外发光管,另一侧是红外接收组件。红外接收组件为一三端器件,其中包含甲乙两个红外接收管。在水平和垂直栅轮夹角正对方向有一压紧轮,它使胶球无论向何方向滚动都始终压紧在两个栅轮轴上。

通过ps/2 口或串口与主机相连。接口使用四根线,分别为电源,地,时钟和数据。正常工作时,鼠标的移动转换为水平和垂直栅轮不同方向和转速的转动。栅轮转动时,栅轮的轮齿周期性遮挡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接收组件中的甲管和乙管,从而甲和乙输出端输出电脉冲至鼠标内控制芯片。由于红外接收组件中甲乙两管垂直排列,栅轮轮齿夹在红外发射与接收中间的部分的移动方向为上下方向,而甲乙接收管与红外发射管的夹角不为零,于是甲乙管输出的电脉冲有一个相位差。鼠标内控制芯片通过此脉冲相位差判知水平或垂直栅轮的转动方向,通过此脉冲的频率判知栅轮的转动速度,并不断通过数据线向主机传送鼠标移动信息,主机通过处理使屏幕上的光标同鼠标同步移动。

鼠标那点事鼠标工作原理分析

鼠标那点事——鼠标工作原理分析2010-02-24 00:00:00 王成| 责编: 王成CBSi中国·PChome | 作者: 本文导航?页:前言1第?页:机械鼠标的工作原理2第?页:光电鼠标工作原理3第?)2第4页:光电鼠标工作原理(?页:总结5第1前言 经历了数年的飞速发展,如今的电脑配件以及周边的外设已经越来越好,我们最常用的鼠标从滚轮到光电,从有线到无线,有着惊人的改变。不过在鼠标的工作原理方面,依然延续着昔日的经典,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如今的鼠标在性能上有着不小的突

破。. 尽管鼠标产品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每天工作娱乐的必需品,但是对于鼠标的工作原理,相信了解的朋友并不多,毕竟技术这种东西比较枯燥,人们没有太多的兴趣。不过今天小编在这里还是要给大家来温习一下鼠标的工作原理,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

哦。. 2机械鼠标的工作原理 机械鼠标是通过移动鼠标,带动胶球,胶球滚动又磨擦鼠标内分管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栅轮滚轴,驱动栅轮转动。栅轮轮沿为格栅状。紧靠栅轮格栅两侧,一侧是一红外发光管,另一侧是红

外接收组件。红外接收组件为一三端器件,其. 中包含甲乙两个红外接收管。在水平和垂直栅轮夹角正对方向有一压紧轮,它使胶球无论向何方向滚动都始终压紧在两个栅轮轴上。 通过ps/2 口或串口与主机相连。接口使用四根线,分别为电源,地,时钟和数据。正常工作时,鼠标的移动转换为水平和垂直栅轮不同方向和转速的转动。栅轮转动时,栅轮的轮齿周期性遮挡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接收组件中的甲管和乙管,从而甲和乙输出端输出电脉冲至鼠标内控制芯片。由于红外接收组件中甲乙两管垂直排列,栅轮轮齿夹在红外发射与接收中间的部分的移动方向为上下方向,而甲乙接收管与红外发射管的夹角不为零,于是甲乙管输出的电脉冲有一个相位差。鼠标内控制芯片通过此脉冲相位差判知水平或垂直栅轮的转动方向,通过此脉冲的频率判知栅轮的转动速度,并不断通过数据线向主机传送鼠标移动信息,主机通过处理使屏幕上的光标同鼠标同步移

光电鼠标的原理

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 摘要本文从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以及和传统鼠标的对比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光电鼠标,并且简单介绍了激光鼠标的相关特性,最后对鼠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光电鼠标光学感应器激光鼠标发展趋势 一、鼠标的概述 鼠标,全称为光电显示系统纵横位置指示器,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输入设备,因形似老鼠而得名。按其工作原理及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式鼠标,光机式鼠标和光电式鼠标。下面将简单介绍机械式鼠标和光机式鼠标的工作原理: 1、机械式鼠标 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这种机械鼠标的底部采用一个可四向滚动的胶质小球。这个小球在滚动时会带动一对转轴转动,分别为X转轴、Y转轴,在转轴的末端都有一个圆形的译码轮,译码轮上附有金属导电片与电刷直接接触。当转轴转动时,这些金属导电片与电刷就会依次接触,出现“接通”或“断开”两种形态,前者对应二进制数“1”、后者对应二进制数“0”。接下来,这些二进制信号被送交鼠标内部的专用芯片作解析处理并产生对应的坐标变化信号。只要鼠标在平面上移动,小球就会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译码轮的通断情况发生变化,产生一组组不同的坐标偏移量,反应到屏幕上,就是光标可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由于它采用纯机械结构,定位精度难如人意,加上频频接触的电刷和译码轮磨损得较为厉害,直接影响了机械鼠标的使用寿命。在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它就被成本同样低廉的“光机鼠标”所取代,后者正是现在市场上还很常见的所谓“机械鼠标”。 2、光机式鼠标 光机式鼠标,顾名思义是一种光电和机械相结合的鼠标。它在机械鼠标的基础上,将磨损最厉害的接触式电刷和译码轮改为非接触式的LED对射光路元件。当小球滚动时,

无线鼠标原理简介

无线鼠标原理 无线鼠标原理简介: 目前的市场上售卖的基本上都是光学鼠标和激光鼠标,更古老的机械鼠标、光电机械鼠标都已经淘汰,无线鼠标也是如此。因此要明白无线鼠标的工作原理,其实并没有太大困难,可以简单理解为:无线鼠标=有线鼠标-数据线+无线模块,这样是不是直白多了呢?

光学鼠标的工作原理如上图,LED或者Laser发出的光通过透镜,照射在鼠标工作表面(比如鼠标垫、或者桌面)上,部分反射光通过透镜进入成像传感器成像,并提供给图像分析芯片(DSP 数字微处理器)进行分析;当鼠标移动时,传感器就会截获一组高速拍摄的连贯图像,经DSP芯片分析处理后,得出鼠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并将这一信息传输给电脑,于是便有了桌面光标的移动行为。 CMOS成像传感器和DSP两部分合称鼠标的光学引擎,激光引擎和普通光学引擎的差异是,采用了具有相干性、波长单一、功率集中的激光(Laser)取代LED光来照射工作表面,这样可以提高鼠标对不同工作表面的适应能力,目前高端无线鼠标也大都采用激光引擎。

图中NRF字样的小方块就是2.4G无线芯片 其实无线鼠标和传统有线鼠标基本上是一样的,区别主要集中在最后一步的数据传输方式上,有线鼠标通过PS/2或者USB接口的数据线传输信息,而无线鼠标则采用红外、27MHz、2.4GHz和蓝牙等无线传输技术发送数据,摒弃了数据线,使用起来“无牵无挂”,自然更加方便。 无线传输技术介绍: 无线技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频段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包括蓝牙、Wi-Fi (IEEE 802.11)、Infrared (IrDA)、ZigBee (IEEE 802.15.4)等等多个无线技术标准,但市场上产品最多、消费者接触最广的,也仅有27Mhz、2.4G和蓝牙无线鼠标共三类。 27 MHz RF技术

鼠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鼠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分类 鼠标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串行鼠标、PS/2鼠标、总线鼠标、USB鼠标(多为多为光电鼠标)四种 鼠标按其工作原理及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式,光机式和光电式2,组成 光电鼠标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光学感应器、光学透镜、发光二极管、接口微处理器、轻触式按键、滚轮、连线、PS/2或USB接口、外壳等。 3,工作原理

管脚排列 管脚说明

这里主要介绍光电鼠标 光电鼠标器是通过红外线或激光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的一种硬件设备。光电鼠标的光电传感器取代了传统的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与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电垫板配合使用 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与光机鼠标发展的同一时代,出现一种完全没有机械结构的数字化光电鼠标。设计这种光电鼠标的初衷是将鼠标的精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使之可充分满足专业应用的需求。这种光电鼠标没有传统的滚球、转轴等设计,其主要部件为两个发光二极管、感光芯片、控制芯片和一个带有网格的反射板(相当于专用的鼠标垫)。工作时光电鼠标必须在反射板上移动,X发光二极管和Y 发光二极管会分别发射出光线照射在反射板上,接着光线会被反射板反射回去,经过镜头组件传递后照射在感光芯片上。感光芯片将光信号转变为对应的数字信号后将之送到定位芯片中专门处理,进而产生X-Y坐标偏移数据。

光电鼠标原理

光电鼠标器是通过红外线或激光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的一种硬件设备。光电鼠标的光电传感器取代了传统的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与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 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 光电鼠标与机械式鼠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定位方式不同。 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是:在光电鼠标内部有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照亮光电鼠标底部表面(这就是为什么鼠标底部总会发光的原因)。然后将光电鼠标底部表面反射回的一部分光线,经过一组光学透镜,传输到一个光感应器件(微成像器)内成像。这样,当光电鼠标移动时,其移动轨迹便会被记录为一组高速拍摄的连贯图像。最后利用光电鼠标内部的一块专用图像分析芯片(DSP,即数字微处理器)对移动轨迹上摄取的一系列图像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这些图像上特征点位置的变化进行分析,来判断鼠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完成光标的定位。 光电鼠标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光学感应器、光学透镜、发光二极管、接口微处理器、轻触式按键、滚轮、连线、PS/2或USB接口、外壳等。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光学感应器 光学感应器是光电鼠标的核心,目前能够生产光学感应器的厂家只有安捷伦、微软和罗技三家公司。其中,安捷伦公司的光学感应器使用十分广泛,除了微软的全部和罗技的部分光电鼠标之外,其他的光电鼠标基本上都采用了安捷伦公司的光学感应器。 光电鼠标的控制芯片 控制芯片负责协调光电鼠标中各元器件的工作,并与外部电路进行沟通(桥接)及各种信号的传送和收取。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是光电鼠标中的“管家婆”。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大家应该知道,就是dpi对鼠标定位的影响。dpi是它用来衡量鼠标每移动一英寸所能检测出的点数,dpi越小,用来定位的点数就越少,定位精度就低;dpi越大,用来定位点数就多,定位精度就高。 通常情况下,传统机械式鼠标的扫描精度都在200dpi以下,而光电鼠标则能达到400甚至800dpi,这就是为什么光电鼠标在定位精度上能够轻松超过机械式鼠标的主要原因。 光学透镜组件 光学透镜组件被放在光电鼠标的底部位置,从图5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学透镜组件由一个棱光镜和一个圆形透镜组成。其中,棱光镜负责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传送至鼠标的底部,并予以照亮。

鼠标外壳的结构设计

鼠标外壳的结构设计姓名:刘孟铖 班级:材料1301 座号:02 指导老师:苏春锦 2016/5/18

一丶鼠标外壳 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的鼠标,鼠标的外形由从英格尔巴特手中的“有两个滚轮、一个按钮的小木头盒子”开始,发展到了今天有着时尚外形、可以没有“尾巴”的无线鼠标,以及衍生到笔记本电脑的触摸式、推杆式鼠标,鼠标家族可谓“人丁兴旺”鼠标的外形也有原始的外形变得各种各样,如今各大厂商都已将目光投向了性能、时尚之外的舒适度上,其中的一个重要进步是把“人体工程学”引入了鼠标的设计,比如在设计鼠标时尽量使其与手掌、手指多接触,以便使用起来更舒服。一款优秀的鼠标首先是一款外观靓丽使用舒适且适合使用者手型大小的鼠标,而不同的使用者则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鼠标。一般来说,一款优秀的鼠标表面做工应该细腻而流畅,外壳光滑却不至于滑手,更不该有任何明显的毛刺和突兀,而接缝也应该细腻而精细。 许多频繁使用鼠标的人会发现自己的腕骨突出,手指和手腕会经常出现酸疼的感觉,这就说明其鼠标的设计并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而目前市场上一些优秀的鼠标则充分体现了人体工学的设计思想,在实际手握时应感觉轻松而舒适且与手掌面贴合,按键轻松而有弹性,而目前市场上流行的3D滚轮设计,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喜欢观看电子书和网页的用户,使他们不必再在翻页和拖动页面时移动鼠标了。 二丶鼠标外壳拆解图

鼠标外壳分为上壳,按键,和底板都可采用注射成型工艺。 三丶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艺(书本P 53) 注射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是热塑性塑料制品的一种主要成型方法,除个别热塑性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用此方法成型,注射成型模具占据整个塑料膜的90%左右。近年来,注射成型已成功地用来成型某些热固定塑料制品。注射成型可成型各种各样形状的塑料制品,它的特点是成型周期短,能一次成型外型复杂丶尺寸精密丶带有嵌件的塑料制品,且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所以广泛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但是,注射成型的设备及模具制造费用较高,不适合单件及批量较小的塑料制品的生产。 四丶注塑材料 鼠标外壳的材料选择有多种。PT 、ABS等等。一般选择ABS。因为经济性的考虑。 ABS树脂为不透明、白色或淡黄色的粉状体或粒状体,比重1.02~1.08。ABS树脂极易染色,其制品表面可喷涂和电镀.全名是:丙烯氰—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五丶注射成型工艺

无线鼠标工作原理

无线鼠标工作原理 主要是靠蓝牙技术传输信号。 DRF(Digital radio frequency,数字无线电频率)技术能够对短距离通讯提供充足的带宽,非常适合鼠标和键盘这样的外围设备使用,其原理非常简单,鼠标部分工作与传统鼠标相同,再用无线发射器把鼠标在X或Y轴上的移动,按键按下或抬起的信息转换成无线信号并发送出去,无线接收器收到信号后经过解码传递给主机,驱动程序告诉操作系统鼠标的动作,该把鼠标指针移向哪个方向或是执行何种指令。 采用高频无线电(射频)技术,只要在限定距离以内,就可以在任何位置使用,几乎不受障碍物的影响。一般传输的距离达10~20米,已经足够用户使用。 无线电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进行360度全方位无线射频遥控,而且耗电量较低,具有触发工作待机休眠。无线设备的接受端已经内置接收器,发射器装在主机的设备口上,均不会影响产品外观。 无线电接收器本身所具有的接口是USB或PS2的,可以从计算机的PS/2接口取电,不需要另加电池。它具有双或多波段,如果有多个无线设备,均可以通过这一个接收器进行管理,键盘工作频率一般占用通道1(如:27.185M和27.035M),鼠标工作频率占用通道2(如:27.085M和27.135M),工作时鼠标和键盘或多个鼠标之间干扰性较低,而且不会影响无线电话等数字无线设备。 无线鼠标具有节能模式,采用低功耗芯片之余,还有多重省电措施,在运行模式下LED闪烁速度是1500次/s,而在最省电的模式下闪烁速度只有2次/s,移动鼠标或是按下鼠标按键,鼠标再迅速恢复到正常模式。此外,有的鼠标支持手动唤醒节能技术,在鼠标的两侧装配有导电橡胶,通过鼠标上的触摸开关来随意控制电源,当用户的手离开鼠标2秒钟后,鼠标就马上进入睡眠状态,用户需要使用鼠标时,只要手一触到导电橡胶,鼠标立即被激活,效率比多重节能模式更高。以上种种方式,都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接近一般无线滚球鼠标的水平,约为三至六个月。当然,其耗电量再小也小不过传统鼠标 “鼠标”的标准称呼应该是“鼠标器”,英文名“Mouse”,它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38年的历史了。鼠标的使用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 鼠标的接口类型:鼠标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串行鼠标、PS/2鼠标、总线鼠标三种。串行鼠标是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有9针接口和25针接口两种。PS/2鼠标通过一个六针微型DIN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它与键盘的接口非常相似,使用时注意区分。总线鼠标的接口在总线接口卡上。 鼠标的工作原理: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 另外,鼠标还可按外形分为两键鼠标、三键鼠标、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两键鼠标和三键鼠标的左右按键功能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不着三键鼠标的中间按键,但在使用某些特殊软件时(如AutoCAD等),这个键也会起一些作用;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在笔记本电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