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外国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外国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外国民族音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外国民族音乐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foreign folk

课程编码:0411109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总学分:4

适用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

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开课系部:音乐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外国民族音乐》是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扩大视野,学习人类音乐的多样性;了解人类音乐文化、音乐行为的普遍性;初步掌握看待各民族音乐时应具备的局内人和局外人双重视角的基本方法;在与世界各民族音乐的比较中,进一步明确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特点和位置。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1、掌握外国民族音乐多元化的特征并树立客观正确的多元音乐文化观。

2、了解各民族文化对民族音乐的影响。

3、掌握外国民族音乐的分区。

重点:文化脉络中的音乐;外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区划。

难点:外国民族音乐区划的依据及多元文化的文化相对论。

第一节外国民族概况

第二节多种多样的外国民族音乐形态

第三节外国各民族的乐器

第四节外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区划

第一章东亚音乐

1、了解东亚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2、掌握中国、日本、朝鲜、蒙古各国音乐的体裁、形式、乐器、乐种

和音乐形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了解东亚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传统、音乐文化观念、以及音乐的发展与变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欣赏各国的代表性音乐作品重点:东亚各国音乐的体裁、形式、乐器、乐种和音乐形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难点:了解中国与东亚各国文化交流对各国音乐特征的影响。

第一节亚洲及其音乐文化概况

第二节中国音乐

第三节日本音乐

第四节朝鲜半岛音乐

第五节东亚传统音乐的特征

第二章东南亚音乐

1、掌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各国音乐的体裁、代表乐种的

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特征对音乐文化分区的影响。

3、分析印尼的甘美兰音乐。重点: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

难点:分析甘美兰音乐的特征。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东南亚大陆地区的音乐

第三节东南亚岛屿地区的音乐

第四节东南亚传统音乐的特点

第三章南亚音乐

1、掌握印度音乐文化的主要体裁、乐器、乐种。

2、了解印度音乐的节奏特征及音乐形态的主要特点。

3、了解印度音乐的文化背景。重点:印度的古典、宗教、民间及电影

音乐。难点:分析印度音乐的音阶及主要节奏“塔拉”的形式。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印度音乐文化

第三节南亚其他国家的音乐

第四节南亚音乐的特征

第四章西亚、北非音乐

1、了解西亚、北非音乐的穆斯林音乐文化背景。

2、掌握西亚、北非的主要音乐体裁形式、乐器及音乐。

3、掌握土耳其、埃及的音乐特征。重点:西亚、北非的主要音乐体裁

形式、乐器及音乐。难点:西亚、北非音乐中微分音的运用及马卡姆和达斯特加赫的旋法特征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西亚、北非各国音乐第三节中亚音乐第四节西亚、北非音乐的特征

第五章非洲音乐

1、了解黑人非洲与北非音乐的区别。

2、掌握非洲主要乐器及音乐特征。

3、视唱非洲的代表节奏型。重点:非洲音乐的特征及鼓在非洲音乐中

的重要作用。难点:分析非洲音乐的交叉节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非洲音乐与非洲社会

第三节黑人非洲音乐的特色第四节黑人非洲的乐器

第六章欧洲音乐

1、演唱演奏欧洲代表作品。

2、掌握欧洲的代表音乐体裁、乐器及乐种。

3、了解欧洲的历史文化传统。重点:欧洲的代表音乐体裁、乐器及乐

种。难点:分析欧洲的代表音乐作品。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欧洲音乐第三节欧洲部分国家、民族音乐述要第四节欧洲音乐的特征

第七章北美洲音乐

1、了解北美洲音乐的多元化共处的特点。

2、掌握因纽特人、印第安人、英语系、法语系及后裔音乐、非洲黑人的移民音乐等音乐特征。

3、演唱北美洲的代表民歌。

重点:北美洲音乐的主要艺术特征。难点:分析北美洲音乐中的多元化特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因纽特人的音乐

第三节美国印第安人音乐

第八章拉丁美洲音乐

1、了解拉丁美洲为多种文化基础上的多元混合型文化。

2、掌握拉丁美洲音乐中的印第安、欧洲及黑人音乐文化因素。重点:

拉丁美洲的代表音乐体裁、乐种特征。

难点:分析个别拉丁美洲音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拉丁美洲音乐的构成因素和整体特色

第三节拉丁美洲各国音乐

第九章大洋洲音乐

1、掌握大洋洲传统音乐的艺术特征。

2、了解大洋洲音乐的文化背景。重点:大洋洲的典型音乐体裁艺术特

征。难点:分析大洋洲的音乐形态特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大洋洲的传统音乐

第三节现实中的大洋洲音乐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外国民族音乐》课在第三学年开设两个学期,共32 周,每周2 学时,计64 学时。

本课程以集体课讲授为主,辅之以选听录音、选看录像, 从音像资料的视听入手,再作理论概括,使音像视听与理论讲授有机结合,以增进学生的感性、理性认识。要求学生背唱一定数量的外国民歌,并分析其音乐特点。同时在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音乐的分析过程中,贯穿“文化中的音乐”和“音乐中的文化” 的内涵,以利于理解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意义。另外注重音乐审美与创造性思维

成长相促进。在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音乐的鉴赏、演奏、演唱和创作、即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探究音乐文化奥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以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为主,所得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

五、学时分配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王耀华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2 月版。参考书目:

《外国民族音乐》,王耀华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9月版。

《世界民族概论》,李毅夫、赵锦元编著,民族音乐出版社1993 版。

《外国民族音乐》,杜亚雄、陈景娥编著,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5月版《世界音乐地图》,杜亚雄编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执笔教师:杨高鸽教研室主任:杨永

教学系主任:郭华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通用】水利工程制图规定.doc

山东新汇建设集团内部标准 水利工程制图规定 (2009年11月13日发布) 1适用范围 1.1为实现我公司水利工程制图标准化,以适应勘测、设计、施工和成果存档等各方面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是水工CAD制图的统一规则,适用于我公司水利工程以及与水利工程相关专业领域中的各设计阶段工程图样的绘制。 2工作目标 2.1规范化——实现设计成果在版面上的统一、整洁、美观,有效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成果质量。 2.2标准化——避免一些制图通病,减少重复修改工作量,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工作效率。 2.3网络化——便于设计成果在内部网络上规范化管理,便于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设计成果的共享使用。 3执行规范、标准 我公司水利工程专业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水利水电工

程制图标准》等其他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3.1《CAD工程制图规则》(GB/T 18229-2000)。 3.2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95)。 3.3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95)。 3.4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73.3-95)。 3.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力机械图》(SL73.4-95)。 3.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电气图》(SL73.5-2001)。 3.7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3.8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 4制图规定 4.1 总体要求 4.1.1本标准最终目标为形成公司各成员绘图表达风格的统一,不提倡过于表现个人绘图风格。 4.1.2水利工程制图的最终成果应线条清晰、图面整洁、风格统一、总体效果美观大方。 4.2 图框、图题栏、图名 我公司水利工程制图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图框和图题栏。 4.2.1电子制图图框宜设置外框、内框。其中,外框不需打印,可采用细实线,其作用为:用于选定打印范围,方便控制打印;内框采用粗实线,是需要打印输出的图框。 4.2.2 需要装订的图幅,其外框与内框的间距为:左侧25毫米(出图后

大学美育教学内容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制图规定精编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制图 规定

山东新汇建设集团内部标准 水利工程制图规定 (2009年11月13日发布) 1适用范围 1.1为实现我X公司水利工程制图标准化,以适应勘测、设计、施工和成果存档等各方面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是水工CAD制图的统壹规则,适用于我X公司水利工程以及和水利工程相关专业领域中的各设计阶段工程图样的绘制。 2工作目标 2.1规范化——实现设计成果在版面上的统壹、整洁、美观,有效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成果质量。 2.2标准化——避免壹些制图通病,减少重复修改工作量,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工作效率。 2.3网络化——便于设计成果在内部网络上规范化管理,便于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设计成果的共享使用。 3执行规范、标准 我X公司水利工程专业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仍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等其他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3.1《CAD工程制图规则》(GB/T18229-2000)。 3.2《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95)。 3.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95)。 3.4《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73.3-95)。 3.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力机械图》(SL73.4-95)。 3.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电气图》(SL73.5-2001)。 3.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3.8《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4制图规定 4.1总体要求 4.1.1本标准最终目标为形成X公司各成员绘图表达风格的统壹,不提倡过于表现个人绘图风格。 4.1.2水利工程制图的最终成果应线条清晰、图面整洁、风格统壹、总体效果美观大方。 4.2图框、图题栏、图名 我X公司水利工程制图应采用统壹的标准图框和图题栏。 4.2.1电子制图图框宜设置外框、内框。其中,外框不需打印,可采用细实线,其作用为:用于选定打印范围,方便控制打印;内框采用粗实线,是需要打印输出的图框。 4.2.2需要装订的图幅,其外框和内框的间距为:左侧25毫米(出图后实际尺寸,下同),上、下、右三侧均为10毫米;不需要装订的图幅,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大学美育2019尔雅答案

绪论 1 【单选题】 《大学美育》课程学习内容的逻辑路径是:A ?A、 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 ?B、 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 ?C、 欣赏美,创造美,发现美、认识美,传递美

?D、 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认识美,传递美 认识美 1 【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是萨缪尔·亨廷顿的著作?B ?A、《尼科马克伦理学》 ?B、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C、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D、论语》 2 【单选题】下面哲学家不属于古希腊时期的是B ?A、格拉底 ?B、卡尔 ?C、拉图 ?D、里士多德

【单选题】下面论述不符合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命题的是:D ?A、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B、美是生活”命题关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C、尔尼雪夫斯基斯基通过“美是生活”命题强调了美的理想性?D、“美是生活”说体现了科学主义精神 4 【单选题】“劳动生产了美”出自马克思的哪本著作?D ?A、《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资本论》 ?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 【单选题】 在孔子的政治思想里,主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D ?A、 “礼”

?B、 “中庸” ?C、 “仁” ?D、 “兼爱” 6 【单选题】下列内容,哪一项不是出自老子《道德经》C ?A、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B、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C、即世界,世界即我。 ?D、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单选题】冯友兰先生认为什么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A ?A、人生境界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D、中庸思想 自然美之美育 1 【单选题】从动物的快感进化到人的美感的根本前提是()D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C、性的选择 ?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2 【单选题】

水利工程制图规定

水利工程制图规定 (2009年11月13日发布) 1 适用范围 1.1为实现我公司水利工程制图标准化,以适应勘测、设计、施工和成果存档等各方面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是水工CAD制图的统一规则,适用于我公司水利工程以及与水利工程相关专业领域中的各设计阶段工程图样的绘制。 2 工作目标 2.1规范化——实现设计成果在版面上的统一、整洁、美观,有效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成果质量。 2.2标准化——避免一些制图通病,减少重复修改工作量,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工作效率。 2.3网络化——便于设计成果在内部网络上规范化管理,便于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设计成果的共享使用。 3 执行规范、标准 我公司水利工程专业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等其他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3.1《CAD工程制图规则》(GB/T 18229-2000)。 3.2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95)。 3.3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95)。 3.4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73.3-95)。 3.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力机械图》(SL73.4-95)。 3.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电气图》(SL73.5-2001)。 3.7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3.8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 4 制图规定 4.1 总体要求 4.1.1本标准最终目标为形成公司各成员绘图表达风格的统一,不提倡过于表现个人绘图风格。 4.1.2水利工程制图的最终成果应线条清晰、图面整洁、风格统一、总体效果美观大方。 4.2 图框、图题栏、图名 我公司水利工程制图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图框和图题栏。 4.2.1电子制图图框宜设置外框、内框。其中,外框不需打印,可采用细实线,其作用为:用于选定打印范围,方便控制打印;内框采用粗实线,是需要打印输出的图框。 4.2.2 需要装订的图幅,其外框与内框的间距为:左侧25毫米(出图后实际尺寸,下同),上、下、右三侧均为10毫米;不需要装订的图幅,外框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水利工程制图规定

水利工程制图规定 1适用范围 1.1为实现水利工程制图标准化,以适应勘测、设计、施工和成果存档等各方面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是水工CAD制图的统一规则,适用于水利工程以及与水利工程相关专业领域中的各设计阶段工程图样的绘制。 2工作目标 2.1规范化——实现设计成果在版面上的统一、整洁、美观,有效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成果质量。 2.2标准化——避免一些制图通病,减少重复修改工作量,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工作效率。 2.3网络化——便于设计成果在内部网络上规范化管理,便于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设计成果的共享使用。 3执行规范、标准 水利工程专业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制图

标准》等其他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3.1《CAD工程制图规则》(GB/T 18229-2000)。 3.2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95)。 3.3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95)。 3.4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73.3-95)。 3.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力机械图》(SL73.4-95)。 3.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电气图》(SL73.5-2001)。 3.7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3.8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 4制图规定 4.1 总体要求 4.1.1本标准最终目标为形成绘图表达风格的统一,不提倡过于表现个人绘图风格。 4.1.2水利工程制图的最终成果应线条清晰、图面整洁、风格统一、总体效果美观大方。 4.2 图框、图题栏、图名 水利工程制图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图框和图题栏。 4.2.1电子制图图框宜设置外框、内框。其中,外框不需打印,可采用细实线,其作用为:用于选定打印范围,方便控制打印;内框采用粗实线,是需要打印输出的图框。 4.2.2 需要装订的图幅,其外框与内框的间距为:左侧25毫米(出图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得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与美学理论知识就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得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得目得,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得基本原理,以及美育得意义、任务与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得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得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发展对美得事物得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与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得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得一代新人 1、教育得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就是要培养做人得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得人。 美育得根本问题就是要培养完美得人格,它就是人得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与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得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得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得学科 1、高校美育得首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得审美观.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正确得审美理想,健康得审美情趣,提高对美得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根本任务,就是要塑造完美得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得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得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得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与谐得发展。 高校美育得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与文学艺术教育方面得课程,开掘与发挥所有课程得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得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得美化与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得任务,了解美育得实施。 第二章美就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得本质问题得代表性观点:美就是理念,美就是主观观念,美就是事物得属性,美就是关系,美就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得本质得意义及局限性。 美得本质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所谓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就是指人在一定得社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大学美育》课程问卷调查表一

安徽新华学院2013-2014第二学期素质教育选修课作业 《大学美育》课程问卷调查表一 说明:本调查表由《大学美育》课程组教师设计,目的在于了解选修该课程学生的基本状况,真实回答是唯一要求,不做最后成绩评定的依据。请同学们认真回答以下问题,作为我们了解情况,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载后打印纸质稿一份,完成后,于第二次上课时交给授课教师。 院系姓名学号年级专业 认真阅读以下题目,在你认定的选项后面画√,可以多选. 1.你的基本状况 性别 A男 B女 专业 A文 B理 C经管 D医药 E艺术 F其他 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其他 2. 你选修大学美育的目的 A增加审美修养 B获得学分 C其他 3. 你对大学美育课程的理解 A知识学习类课程 B思想品德类课程 C审美教育类课程 D其他 4. 你以前学习过艺术类的课程主要有 A绘画 B音乐 C舞蹈 D书法 E其它 F无 5. 你学习过美育或者美学方面的课程吗? A学习过一段时间 B深入学习过 C听说过 D从来没有 6. 你认为审美教育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有没有作用? A有很大作用 B作用不明显 C没有作用 7. 如果你认为审美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有作用的话,这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拥有关于美的知识 B提升审美能力 C美化日常生活 D改变精神气质 8. 在美育与智育的关系上,你的看法是: A 美育促进智育的发展 B 美育影响智育的发展 C美育和智育没有必然联系 9. 在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上,你的看法是: A美育促进德育的发展 B美育影响德育的发展 C美育和德育没有必然联系 10. 你对着装方面的时尚风格的看法是: A时尚的必定是美的 B时尚的不一定是美的 C时尚的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美的11.在美感和性感问题上,你的看法是: A美感就是性感 B性感包含美感 C美感作用于人的精神方面,性感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 D不清楚二者的关系 12. 分辨一幅人体图片是属于艺术或者色情的主要依据是: A图片表现的是否具有精神方面的美感 B图片表现的是否具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快感C无法区分 13. 你希望在大学美育课程中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 A分清美丑的界线 B能学到与艺术有关的知识(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 C日常生活美化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D提升人的精神品位方面的知识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水利工程制图试卷

水利工程制图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20分) 1、国家标准中优先采用的图纸基本幅面有( C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标准中规定标题栏正常情况下应画在图框的( B )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3、绘制圆弧连接图时,应确定( C ) A、切点的文章 B、连接圆弧的圆心 C、先定圆心再定切点 D、连接圆弧的大小 4、点A(8,12,3)反映到X坐标的值为(A) A、8 B、12 C、3 D、0 5、绘制组合体视图时,应先进行( D ) A、尺寸分析 B、线形分析 C、视图选择 D、形体分析 6、一下比例分别画同一个几件,所绘图形最大的比例是( B ) A、1:1 B、1:5 C、5:1 D、2:1 7、在尺寸标准中,尺寸线为( C ) A、粗实线 B、点画线 C、细实线 D、虚线 8、水工图是用于什么事业的图( C ) A、交通事业 B、城市建筑事业 C、水利事业 D、城市给水事业 9、隧洞的桩号0+000应该标准在什么位置( D ) A、尾端 B、中间 C、闸门槽 D、始端 10、AutoCAD制图中以下几个命令,哪个是属于画圆(A) A、CIRCLE B、LINE C、ERASE D、POLYGON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20分) 1、平面图形中的线段按所给尺寸的完整性可分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三种。 2、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可分为相贴、相切、相交三种。 3、请填出A4图纸的尺寸210mm×297mm,A3图纸的尺寸297mm×420mm。 4、在用AutoCAD绘图中画直线的命名是LINE 。 5、水闸、船闸等过水建筑物的进出口处两侧的导水墙称为翼墙。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一、本课程的目的。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美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 美根源于实践之中。美最初是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美和真、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2、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 理解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 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发展。 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 四、课程总学时: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古代自然科学: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计划的制订:选题过程、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 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 2.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 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以阅读为主,可配合相关录像片进行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了解重要有机化

水利工程制图试题答案

水利工程制图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D) 5、(A) 6、(B) 7、(C) 8、(C) 9、(D)10、(A) 二、填空题:) 1、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 2、相贴、相切、相交 3、210mm×297mm , 297mm×420mm 。 4、 LINE 5、翼墙 6、尺寸数字、尺寸线、尺寸界线、尺寸起止符号 7、工程位置图、枢纽分布图、结构图、施工图。 三、名词解释: 1、投影:用灯光或者日光照射物体,在地面或墙面上就会产生影子,这种现象就叫~~。 2、丁字尺:一般是由有机玻璃制成,由互相垂直的尺头和尺身构成。 3、剖面图:假想用剖切平面将物体在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面部分的图形和材料图例,这样的图形称为~~。 4、两直线交叉:空间两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称为两直线交叉。两直线垂直是两直线交叉的特殊情况。 5、六面基本视图:国际中规定用正六面体的六个面作为基本投影面,将物体放在其中,物体保持不动,分别向六个基本投影面投影,得到的六个基本视图,包括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仰视图、后视图。 四、简答题: 1、通常阅读水工图的要求。 答:1)通过看枢纽布置图了解:枢纽的地理位置,该处的地形和河流状况,各建筑物的位置和主要尺寸,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通过看结构图了解;各建筑物的名称、功能、工作条件、结构特点,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形状、大小、作用、材料和互相位置,附属设备的位置和作用等;3)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对水利枢纽有一个完整、全面的了解。 2、工程位置图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答:主要表现枢纽所在的地理位置,与枢纽有关的河流、公路、铁路、重要建筑物、居民点等。特点是表示的范围大,比例小,建筑物一般采用示意图表示。 3、水工图中如何规定上游立面图、下游立面图。 答:观察者站在上游,面向建筑物作投影,所得视图交上游立面图;观察者站在下游,面向建筑物作投影,所得视图叫下游立面图。 4、什么叫展开剖视?怎么样对展开剖视进行说明? 答:展开剖视,当建筑物的轴线是曲线或折线时,可以沿轴线切开,并向剖面投影,所得视图展开在一个平面上,这种剖视图为展开剖视。 在展开视图的图名后应写“展开”字样。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大纲-安徽大学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教学大纲,安徽,大学,,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成教大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physicsA课程代码:gg320XX、gg320XX学分/学时:8/136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

成部分。 2.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University Aesthetic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1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学院航服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人文素质教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第一章要求了解美育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以及大学生和美育的关系。 2、第二章要求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以及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了解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色彩、形状、声音;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3、第三章要求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的本质和特征。了解风光美的三种类型和风光美的构成;掌握风光美的主要风格。掌握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生活美、社会环境美的构成。 4、第四章要求艺术美和科技美之间的区别。了解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美、技术美的本质特征。 5、第五章要求掌握审美的四种基本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第六章要求了解艺术的分类和社会功能。 7、第七章要求掌握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以及它的虚构问题是什么。 8、第八章要求了解文学艺术的典型问题。 9、第九章要求了解形象思维的定义,掌握它的特点以及一些潜思维与灵感的关系。 10、第十章要求掌握文学艺术的构成的细节,了解它的结构与情节。 11、第十一章要求了解文学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