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象
中国国际形象演变及发展方向

中国国际形象演变历程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演变历程(一)古代中国:“她是人类童年时代所创造的不可企及也不可再造的文化的高峰。
”- --马克思《马可波罗游记》中:中国形象:繁荣,发达,美丽,神秘;这是西方的中国形象的历史起点。
英国旅行家曼德维尔《曼德维尔游记》中对中国进行盛赞: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国土辽阔,统治严明。
(二)清末至民国19世纪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与现代世界的对话,屈辱的被动式这一个过程的基本特点,19世纪以来,西方把许多可怕的异域景象作为一种想象投给中国,中国由开明、富饶、发展、繁荣,变成了一个专制、贫困、停滞的、腐朽的国度。
中国人原先的想象是聪明、勤奋、坚强、质朴,现在变得愚昧、奸诈、怯懦、保守。
西方的中国印象由过去的钦佩、狂热、仰视,转变为批判、憎恶、蔑视。
而这些特点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国际形象的形成。
在这个阶段中,那些塑造中国形象的力量阵营一一显现,并且形成此后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的格局。
(二)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兴,为中国改变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契机。
近代意义上的大国地位的确立,最起码在形式上需要有体现为具有权威意义的国际组织的认定,中国从加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到参与创建联合国,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东方大国在抗战中的崛起历程。
首先,《联合国家宣言》——中国首次跻身于世界四强之列。
第二,《开罗宣言》——中国大国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确认。
第三,“理论上”的大国:抗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的虚幻性。
一方面,中国的大国地位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中国长期被排斥在盟国的重要国际组织和一些重要会议之外,再次,中国的领土主权被大国拿来做交易。
最后,在法理和事实上的不完全统一。
(三)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东方链条上,美帝国主义还在通过条约控制着中国,还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构建

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构建40916102 刘邱淅要想了解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构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国家形象,所谓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
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
在国家影响的塑造中,首先是作为国家政治代表的政府理念、制度和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各种机构、团体、企业和社会民众也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有重要作用;此外,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等等都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来看,被新闻媒介反映出来的政府、机构、企业和公民的行为,与国家形象的关联最直接。
国家形象首先是以媒介对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客观反映”为基础的。
通过媒介反映出来的一个国家是否开放、自由、民主、富强,该国的社会是否公平、正义,该国的民众是否诚信、正直、善良、宽容、博大,是国家形象最重要的基础。
因此,新闻媒介的报道,特别是具备“客观性”、“平衡性”的报道,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公开透明,都体现了新闻媒介塑造国家形象的硬功能。
相对而言,通过虚构的文学艺术所反映的国家形象,其影响力明显更软,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文化的“软形象”。
这种软,使文化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体现了一种“上善若水”的包容、浸染、渗透的软性功能。
这种影响,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具有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中国的功夫文化、茶文化、餐饮文化,以及中国的京剧、民俗、民间文化等等,都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塑造手段。
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个文化事件,它的华丽、丰富、恢弘,特别是对中国“和”文化精神以及中国与时俱变的民族精神的阐释,对于塑造一个文明灿烂、文化独特、开放改革、求新求变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惊动了世界,而且也使一些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比较负面的人改变了看法。
自信中国人的形象四字词语

自信中国人的形象四字词语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能够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信心,也是中国人在现代社会中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以下是描述自信中国人形象的四字词语:
1. 自强不息:自信的中国人是一个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突破的人。
无论面临任何挑战,他们都能够坚定不移地前进,不断进取,展现出来的是一个自由、自强的中国形象。
2. 自信从容:自信的中国人并不是骄傲自满,也不是过度自信。
他们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境,没有畏惧心态,具有开阔的胸怀和宽广的心境。
3. 自信独立:自信的中国人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勇气,他们不会轻易受到外界干扰,会秉持自己的信念,始终坚定做自己。
4. 自信坦荡:自信的中国人心胸开阔、豁达,他们不会因小事而气馁,也不会瞻前顾后。
承认自己的不足,愿意接受和改正错误。
他们在过程中不会迁怒于人,更不会自怨自艾。
在他们身上有一种能够包容自己,宽容他人的品质。
中国形象作文

中国形象作文篇一:中国历史作文[中国历史作文]但专制暴虐、焚书坑儒、大兴土木,使秦始皇饱受抨击,中国历史作文。
这个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他在13岁即位9年后亲政,迅速平定太后的舍人嫪毐发动的叛乱,并以放纵嫪毐的罪名罢免吕不韦。
通过这些行动,秦王嬴政把权利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
他花费10年时间,实现了统一各国的雄心,也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成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国。
在政治方面他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和三公九卿制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
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统治体制,确保皇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了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在文字方面全国改用小篆,文字的统一对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同时,他下令统一货币度量衡,方便了各地的贸易来往和国家的财政税收。
并且还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为抵御匈奴,修建长城,有效阻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
秦始皇也是一个唯我独尊、专制暴虐的君主。
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限度。
为了修建宫殿、陵墓和满足秦始皇奢侈的生活,秦王向民众征收大量的赋税,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力织不足衣服的悲惨状况。
为了稳固其同志,还制定严酷的刑法。
尽管后期他昏庸无道,但是他结束了战国以来的混乱局面,《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缺点掩盖不了他的光芒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
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
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流而创作的绘画。
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又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式。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中国文化展现中国人怎样的形象作文

中国文化展现中国人怎样的形象作文
《中国文化展现中国人怎样的形象》作文一
中国文化里有尊老爱幼的传统。
就像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给爷爷奶奶拜年,送上祝福,还会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这就让大家看到中国人是很有礼貌,很尊敬长辈的。
还有呀,咱们中国人很勤劳。
比如农民伯伯,每天很早就起床去田里干活,不怕辛苦,种出好多好多的粮食。
这就是勤劳的中国人。
中国文化里还有团结友爱。
要是谁遇到了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帮忙。
就像那次地震,全国各地的人都送来吃的、用的,一起帮助灾区的人们重建家园。
小朋友们,中国文化是不是很棒呀?它让全世界都看到我们中国人的美好形象!
《中国文化展现中国人怎样的形象》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来和你们说一说中国文化展现出的中国人形象。
中国人很讲诚信。
古代有个叫曾子的人,他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
妻子回来后,曾子真的就杀猪了。
他说答应孩子的事就要做到。
从这就能看出中国人说话算数。
中国人还很勇敢。
抗日战争的时候,好多战士不怕敌人的枪炮,勇敢地保卫我们的国家,保护大家。
咱们中国文化里的诗词、书法、武术,也都让世界知道中国人很有智慧,很厉害。
小朋友们,咱们要把这些好品质一直传下去哟!。
中国的四种国际形象

2010.11下中国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不好不坏、坏、好、超好。
事实上,西方国家未必就一定对中国没有好感,而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有许多是中国的邻邦。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世界各国对中国越来越关注。
中国在国际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皮尤全球态度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对22个国家公众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中国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
中东国家:“不好不坏”的中国在皮尤全球态度项目2010年的民意测验中,中东国家对中国的评价褒贬各半。
虽然参加民意测验的中东三国有超过半数的人对中国有好感,也有接近半数的人对中国没有好感;黎巴嫩的公众56%对中国有好感,而42%没有好感;在约旦,53%对中国有好感,而46%没有好感;埃及的公众52%对中国有好感,但43%没有好□薄智跃中国的四种国际形象边缘思想1252010.11下感。
中东各国对中国的暧昧态度或许与中国在中东的政策有关。
自从1992年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在中东的政治争端上一直基本保持低调。
当问到中国是合作伙伴还是敌人的时候,中东国家大都选择“两者都不是”。
当然,在“合作伙伴”和“敌人”之间,中东国家更倾向于把中国当作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敌人”;在埃及,28%的公众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15%认为中国是敌人;在黎巴嫩,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的占35%,认为中国是敌人的占10%;在约旦,47%的公众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13%认为中国是敌人。
中东国家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态度与对中国军事崛起的态度截然相反。
大多数人欢迎中国的经济崛起,但对中国的军事崛起普遍表示担忧。
埃及和黎巴嫩人中认为中国的经济强大对他们国家是一件好事的都占54%,而约旦人有71%持有类似观点。
但三国都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强大对他们本国是件坏事。
具体说来,这样的人在埃及占55%,在约旦占56%,在黎巴嫩占59%。
在中东地区,埃及对中国的态度值得注意。
中国形象作文模板范文

中国形象作文模板范文中国形象。
中国,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中国的形象不仅体现在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还体现在其勤劳、智慧和友好的人民身上。
中国形象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让他们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中国的形象首先体现在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从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到现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黄河流域,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艺术品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如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都展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
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形象,让世界人民对中国充满了向往和好奇。
中国的形象还体现在其勤劳、智慧和友好的人民身上。
中国人民勤劳朴实,勇于拼搏,这是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勤劳努力,创造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如中国的四大发明、航海探险、太空探索等,这些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此外,中国人民也以友好、热情的态度对待世界各国的人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展现了中国人民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发展的愿望。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友好,让世界人民对中国形象充满了赞美和敬佩。
中国的形象还体现在其独特的风景和美食中。
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如广袤的黄土高原、雄伟的山川、优美的湖泊、壮丽的河流等,这些风景让世界人民为之倾倒。
此外,中国的美食也是举世闻名,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点心、江浙菜等,这些美食代表了中国的独特饮食文化,让世界人民对中国充满了美食的向往。
总而言之,中国形象是世界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勤劳、智慧和友好的人民、独特的风景和美食,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形象,让世界人民对中国充满了向往和好奇。
中国的国际形象变迁

中国国际形象的演变过程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ﻪ西方人对中国印象的描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国家,不尽相同,甚至存在显著差别。
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代表着不同的西方价值观念。
从历史上看,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始终是西方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西方看到的不仅是充满异国风味的梦境,而且也看到自己的影像。
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于13世纪来到蒙古统治下的中国,在中国为官和游历17年。
《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了中国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
对我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举世闻名的发明均有不少记载。
这部游记传达出的中国文化是高度文明、和平而繁荣的。
尽管《马可·波罗游记》对这个“世界之冠”的国家充满故弄玄虚的溢美之词,但却是第一次向西方定格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马可·波罗游记》的人都无限神往。
马可·波罗笔下天堂一般的中国一直在后世作家中延续,如英国的曼德维尔爵士在《曼德维尔游记》中描绘的中国仍是一个神奇瑰丽的国度,国土广大,统治严明,拥有无数的金银财宝。
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君主等。
这些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ﻪﻭ十七到十八世纪。
来华耶稣会士的报道进而吸引了西方。
中华文化的精神和繁荣社会连同其精美器物一道引起西方人的浓厚兴趣。
他们用景仰的口吻在著述里讲到,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孩子从幼年开始接受教育。
成年人凭好文章获得官职,以政绩得到升迁。
这与实行贵族世袭制的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
孔夫子是最有智慧和道德的人,他的儒教治国使得中国繁荣富庶。
安定开明,是其他国家效仿的典范。
伏尔泰在《哲学通讯》、《风俗论》等著作中常以钦慕的口吻谈到中国文化、孔子学说、中国人的道德与智慧,称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