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云南是举世闻名的人类发祥地之一。在澄江发现的5.7亿年前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洋脊索动物化石,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堪称世界第三大发现地;生活在1.3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动物群在云南滇中高原(楚雄、昆明、玉溪等地)有着丰富的化石埋藏;在云南大量发现8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和5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特别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的发现,把我国人类起源的历史推前了100多万年。云南古滇文化光彩夺目。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云南的先民们曾经建立了以滇池为中心的古滇王国,并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至今云南省已发现青铜时代遗址、墓葬、采集点350处,出土青铜文物三万余件。云南的青铜文物,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而令世人赞叹,在世界青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云南的佛教文化盛极一时。唐宋时期,在云南相继建立了两个以彝族和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此时佛教传入云南并弘扬光大,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艺术瑰宝。大理三塔和剑川石窟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佳作和石刻艺术珍品。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形成了25个少数民族,并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反映这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习俗和科技等方面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被史学家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云南富有革命斗争传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有杜文秀起义、马嘉理事件、刘永福抗法以及同盟会领导的河口起义、辛亥腾越起义、昆明重九起义、云南护国运动等革命斗争发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军长征过云南、著名的滇西抗战、震惊全国的“一二·一”运动、滇桂黔边区纵队的活动等。在这些重大革命斗争中,留下大量的革命遗迹和遗物。

云南省现有各级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2046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3项,州、市级文物224项,县区级文物1503项。这些文物分布于

全省各地,其中有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有对于研究云南地方史极具重要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有巍峨壮观,营造技艺精巧的寺庙祠衙古建筑,有集雕刻、绘画、书法艺术之精华为一体的石窟造像和碑刻题记等。我省有历史文化名城(村、镇)32处,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13处。丽江古城属世界文化遗产。由各级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589项,其中国家级保护34项,省级保护113项,州市级保护3026项,县区级保护5416项,涵盖了云南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相关的文化空间。云南省各级各类博物馆40座,收藏文物30余万件。以上这些文化遗产是云南弥足珍贵,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财富。

保护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历史遗存,无论它们最初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先进的还是反动的,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着一定的历史现象,体现云南省历代先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保护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1、保护文化遗产能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云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通过本民族的历史文物来认识本民族,也需要通过其他民族的历史文物来认识其他民族。历史文物能帮助各族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并从中汲取创造的力量,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爱乡热情,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2、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物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半世纪以来遗存的革命遗迹和遗物,是云南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历史见证。观众可从中深切感受到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在苦难中发生的深刻变化,从而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革命文物所具有的直观、形象、真实可信的特点,

决定了它在对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方面,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3、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和精神精粹所在,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云南省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所保存的大量的文物资料,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必须从文化遗产中广泛汲取养分。

4、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新中国成立前,云南省各少数民族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据遗留下来的文物去研究了解其历史发展脉络,需要用文物考古来证实历史文献的正确性。文物的证史和补史作用,是其它史料所不能替代的。

5、文物是科技创新和文艺创作的重要借鉴与源泉。历史不能割断,发展需要借鉴,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继承自己的优秀文化遗产,才能创造出新的民族文化。云南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众多文物中,有不少是世间罕见的艺术珍品,如古滇文化中的青铜文物、建水文庙、大理三塔等文物建筑,这些文物为不同行业的今人从事创造发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6、文化遗产在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文化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是发展云南省旅游业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是世人了解云南、认识云南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云南青铜文物曾赴日本和欧洲五国展出,享有盛誉;云南古代佛教艺术品在瑞士和日本展览影响很大;云南民族服装服饰赴美国展出备受欢迎,被誉为“文化大使”,这些文物和文化活动为宣传云南,扩大云南在世界的知名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护文化遗产的思路

文物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实物遗存,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文物的任何复制都不是原有意义上的文物。云南省现存的文化遗产,历经人间和自然的无数次劫难,是我们的祖辈一代又一代付出巨大代价后才留存下来的,来之不易。保护好这些珍贵遗产,使之世代传承,是我们应尽的历史责任。因此,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过程中,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抢救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民族文化传统在迅速消失,少数民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服装服饰逐渐被市场经济和外来影响所消融,一些传统技艺后继乏人。2003年以来,云南省率先启动并大力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提出开展全面普查,摸清现存资源状况,建立分级分类保护名录体系和保护制度的目标。建立省、州、县三级保护机构,设立专职工作岗位,培训干部队伍。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参加资源普查工作19103人次,普查村寨14834个,访谈民间艺人69187人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评审推荐了85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各级政府批准公布,纳入依法管理、科学保护的范畴,为全省各民族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基因。当前应抓紧制定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保护传承的具体措施,探索与旅游结合的动态整体保护方式,使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大宣传,让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2、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保护。城镇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晶,是物化的民族历史文化。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既要使城市经济社会得以发展,尽快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又要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文物古迹的修缮,要严格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其历史的真实性,还要尽可能保持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以便完整体现其历史风貌。对反映城市历史传统的典型街区、古城格局和古树名木,要特别注意保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